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银行业行业前景

银行业行业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3 16:30: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银行业行业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银行业行业前景

篇(1)

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各自的优势可使中外资银行双方互惠互利。中资银行的具体优势,在于其对本地市场的深刻认识、架构完善的关系网络、广泛的客户基础以及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具备国内市场的分销能力。在人民币资金来源方面中资银行也占据着绝对优势。这些优势确保了中资银行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保持国内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传统的银行产品和服务方面。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其可提供具有境外分销能力的全球网络、先进的技术以及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这些优势使外资银行能够运用高效率的管理技术,创造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合作的前景

就中期而言,中外资银行加强合作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值已经跃居亚洲第二位,并仍将高速成长。这将为股票承销和交易业务带来众多的合作机会。不难想象,具有领导地位的国内银行将与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展开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其庞大客户基础的杠杆效应,并把握中国股票市场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企业和地方政府日益增长的融资需要,在一段时期内也将导致国内债务市场的不断发育。在这一领域,外资银行可就简单债券、结构性债务、资产证券化等众多产品的策划、包装和操作,发挥其专业优势;而中资银行可发挥自身强大的人民币资产实力和庞大的分销网络的优势。

另外,随着国内利率机制的市场化和人民币的最终可自由兑换,对于诸如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加强管理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并将导致以人民币为标的的衍生金融产品的发展。这要求外资银行分享其技术上的专业知识,并由中资银行提供市场流通性。

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较,中国的储蓄率是相当高的(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且现有储蓄存量也十分巨大。随着对银行存款以外的金融产品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更多投资工具的逐步出现,中外资银行有很好的机会来共同开发和交叉营销基金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同样,这种合作是基于外资银行的专业技术和中资银行零售渠道的紧密结合。

鉴于中国金融系统不良资产的巨大存量,中外银行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这一领域进行合作的空间也将是非常广阔的。(摘自2006年7月12日中国金融界网)

相关链接

外资入股案例

・2004年,新桥收购深圳发展银行。

・同年,汇丰入股交通银行。

・2005年3月25日,ING银行签约北京银行,购买其19.9%的股权。

・2005年6月,美国银行以25亿美元入股建设银行,新加坡淡马锡以14亿美元入股建设银行。

・2005年8月,苏格兰银行以31亿美元入股中国银行10%的股份。

篇(2)

我国银行机构的现状是,大型商业银行有四五家,中型商业银行有十余家,小型商业银行有上百家。这个规模格局与许多国家的情形基本上接近,即在按规模划分的数目上呈现“三角形”或“金字塔”格局。

这种格局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小型银行机构数目相对众多,一是因为进入门槛相对低,二是因为分散在广泛地区,三是因为它们中仅仅有少数能壮大进入大中型银行行列。

大型银行通常是全国性甚至高度国际化的机构。它们在成立之初通常就承担了综合性全国性的功能,并与一国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的财政部门有着密切联系。

中型银行在发展之初往往有浓厚的区域或行业背景,并能依托所在区域或行业背景优势取得快速增长。其中的佼佼者或能壮大成为大型银行。

就这些银行机构所拥有的资产或存贷业务量指标来看,它们的分布格局也呈现出类似特点,即“倒三角形”或“倒金字塔”:大银行在全国银行总资产或存贷业务总量中占据较大份额,中型银行占据相对较小的份额,小型银行合计起来也仅占一个还要小的份额。

这种分布格局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在自然界,高海拔的山峰总是少数。有统计说,地球上8000米海拔以上的山峰仅有14座(亦说24座,连同非独立山峰在内),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25座,6000米海拔以上的山峰则有数千座,再低海拔的山峰则数以万计十万计甚至不计其数。大多数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现象一样都有相通相似性。

一个问题是,能否从上述银行业机构分布的情况推论出银行业的竞争性或垄断性的程度?回答是既可以也不可以。说可以,是因为判断竞争性的基本标准是同一个行业中是否有着至少两个以上的经营者,而我国银行业的机构分布情况显然符合这个判断标准;说不可以,是因为应当对“同一个行业”这个说法作进一步的细分和鉴别,以便弄清楚各个经营者的相互关系。

在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几大国有银行往往也被叫做“专业银行”,这个叫法本身就体现了当时不让这些银行从事相同业务并避免相互竞争的政策意图。在这个意义上,不能简单地说,只要有多家银行存在,它们之间就必然有竞争。

另一方面,也有必要指出,并不是说银行机构之间都必须有着面对面的直接竞争,而且这种竞争越多越好。如果一个行业是完全竞争的,那么,该行业内各个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基本上是无差别的,它们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打价格战的手段。价格战的通常结果是,“一败一胜”或“两败俱伤”。20世纪90年代,国内几大“专业银行”陆续“越界”展开经营,在同一城市相互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大家都“高息揽存”,而这就是价格战。

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价格战会无止境地抬高银行经营成本,促使一些银行铤而走险,让它们最后必然因所承担和所累积的风险过高而不得不倒闭。更重要的是,价格战的最终结果是给整个银行体系带来严重的不稳定的影响。

理想的状态是,银行业内部既要有竞争,又要避免价格战之类的恶性竞争、过度竞争。从国内外经验看,维持银行业适度竞争、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三:进入控制,产权流动,特色经营。

进入控制包括政策准入和行业壁垒。政府监管当局必须为银行业进入者设立最低门槛,符合条件者才能发放执业牌照。另一方面,不能将进入控制完全寄托于政策限制,因为政策限制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行业壁垒也是一个可行之策,即银行业现有经营机构应当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尤其通过分支机构的广泛设置等手段促使潜在的进入者和竞争者面临高昂的进入成本。

产权流动是银行业内机构整合重组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的过度性和白热化客观上都在呼唤着并购重组。如果没有产权的流动性,并购重组要么不可能,要么困难重重。而产权的流动性一定以产权的分散性和可交易性为前提。在这方面,我国银行业机构还面临许多调整改革发展的任务。

特色经营是差别化发展战略的体现,是高级竞争,也是银行机构可持续发展之基础。特色经营可以有多种含义,既包括银行产品的个性特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包括银行服务的细分和综合化。特色经营的成就必须体现在银行客户的识别和认可上,形成客户的认同效应和持续跟随效应。对银行机构来说,一旦在显著程度和规模上获得了客户的认同,自己也就获得了一定的定价权。也就是说,这种定价权实质上来自于客户对自己其他选择的主动放弃,是银行经营优势的体现,不属于特许权垄断。

近年来,许多国内银行事实上都高度重视发展特色经营,不断创新,开拓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促使国内银行服务业有极大改观,从过去比较单一简陋的服务格局演进到目前相当多样化的并有一定精细性的服务格局。这是国内银行业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所出现的积极的、值得庆喜的进步。

但是,也应该看到,与国外一些同类机构相比较,我国许多银行的特色经营仍需要继续发展和提高,在产品、服务和品牌效应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还应该看到,在银行业经营格局的调整进程中应遵循“自然分工”原则,即不强求政策主导,也不强化政策限制,更多地发挥银行机构自身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在这方面,尤其应当注意防范一些中小型银行机构因追求雷同化高速扩张所可能带来的风险。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到本世纪初,美国有一家地方银行利用当时经济景气带来的好机会,实行了超高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家名为“华盛顿互助”的机构开始时仅仅为一家储贷合作社类型的机构,在获得商业银行执照后很快就开始了跨地域的扩张,从西海岸一路奔向东海岸,到本世纪之初,俨然挤入美国前十大银行之列。该机构也有一定的经营特色,即吸收众多中小个人客户储蓄,大量发放分期偿还住房贷款。在次贷危机爆发后,这家银行遭遇前所未见的资金周转困难,不得不破产清算。华盛顿互助银行的倒闭既是次贷危机的一个后果,也是后来金融危机加剧的一个因素。

篇(3)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二、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业发展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物流银行服务的对象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商贸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抵押,因此难以满足贷款担保条件而常常遭遇融资困境,但他们拥有较多的诸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或经销商品等流动性资产,而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以此类资产为抵押为企业提高信用,甚至还可以把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流动物资作质押,比如厂方发给经销商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整个都可以被质押。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利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却不到3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使得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拥有目前全球最富有经济活力的物流区域和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和发展都非常看好。我国当前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高出1倍。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企业在华进行了投资,这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都选择了物流外包,占中国市场全部物流外包企业总数的7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对物流外包的认知和需求,都促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不断呈现增长趋势。当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600亿元人民币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年均增长率将达25%,良好的市场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银行业务前景广阔。

三、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作为我国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突破,2004年6月物流银行业务被广东发展银行最早正式推出,这项业务在推出之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全力支持,广东发展银行在全国10个城市进行了试点推广,其阶段性成果表明物流银行业务成为了受许多企业欢迎的一种有效的理财工具,在开展此项业务最初的半年间广东发展银行已向20多家企业提供了该项服务,业务总金额过40亿元。2005年广发银行通过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物流公司,已与一汽贸易总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嘉里粮油商务拓展(深圳)有限公司和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进行全面物流银行业务合作,支持了200多家经销商和10000名终端用户,并带来存款近20亿元。

在北方地区,自2004年山东省的烟台海通物流的一笔1500万元的仓单质押融资开始后,山东省的许多物流公司(中储青岛公司、中外运青岛公司、博远、环鲁、烟台海通、临沂立晨等公司)主动联系银行和客户,在银行的支持下物流银行业务得以展开,其中临沂立晨公司已为山东新光纺织、百华鞋业、华祥塑料、力健粮油、卡特重工、鲁南纸业等生产企业提供了物流金融服务,2005年融资额为1682万多美元,2006年上半年依靠“物流银行”业务的功能为生产企业融资2000万美元。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走在该项业务最前沿的银行有: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他们为客户提供的动产质押融资的服务越来越多。总体上来说,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非理性定价、操作不够规范、业务品种相对较少、服务意识淡薄,尤其是国有大银行对此项业务的重视不够。

四、我国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导各类主体加入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各类金融机构应该在物流银行业务市场发展的战略分析上,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机会和威胁来比较分析自身发展该项业务的优劣势,不能盲目的开展和发展此项业务。从可提供物流银行业务的金融主体来看,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金融机构在物流银行业务上可采用积极的市场扩张战略。目前物流银行业务已经在国内货币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但提供此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为商业银行,而物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以及信托公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此项业务的竞争中来,作为分食者的各类金融主体的增加将会使物流银行业务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二)物流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目前我国的仓单质押处于起步阶段,单项融资额过低导致银行、物流企业的操作成本升高,影响了银行和物流企业开展这项业务的积极性,这也就是目前市场竞争不激烈的原因所在。但是,随着苏州地区制造业和物流的发展,仓单质押的利润率肯定会提高,随着融资额的扩大,将会产生规模效应,效益将会逐步增加。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对于这项业务的贷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当前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仍然不健全,造成了抵押、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方式难以利用,所以质押监管对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将愿意为仓单质押付出较高的成本,因此,目前采用积极扩张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在该业务的起步阶段去撇取市场高利润和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银行业务,要以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为中心构建市场平台,如何搭建自己的市场平台,则是银行必须在经营理念上重视的问题,银行还必须与物流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山东省临沂立晨公司依靠“物流银行”业务融资2000万美元的出现就是在于银行做好了客户市场的拓展工作,和邻近地的物流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此外,银行必须设立科学的业务审批制度,广发行南京分行授信管理部强调“物流银行业务是一项新业务,为有效规避风险,银行对企业的审批相对严格”。但是这种审批制度的要求也不能过高,更不能对中小客户带有歧视性,审批要求和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在具体的业务审批中应该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反对一刀切的作风。

(三)拓展的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种类。限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目前银行可以开展的业务品种主要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授信、保兑仓等,因此,银行打破传统思想,吸收海外经验,根据生产商、经销商和物流商的需要不断的开拓新的产品,围绕物流、资金流和物权的转移实现服务创新。在较强风险控制的同时,在尽可能的和谐金融生态环境下提供给企业量身定做的产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创新中打出我行的品牌效应。

(四)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①.对物流银行业务开展的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对融资企业和担保物流企业的风险识别上。我国目前的多数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库,还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还不完全具备市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在执行时还有注意警惕道德风险的出现。在进行项目筛选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一是“物流银行业务”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二是商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如果中小型制造企业申请该项业务,则还要求它的产品销售比较稳定,业务发展迅速,而且拥有比较成熟的分销网络。只有符合上述条件,银行才有可能为其开展“物流银行业务”服务。比如在广东佛山的家电、布匹、原材料、钢材和塑料等市场上有一大批竞争力强、产品销售顺畅、价格比较稳定的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这些企业的特性都是“物流银行业务”选择的方向。据了解,目前广发行佛山分行已经和保力得物流有限公司、志高空调、一家纺织企业、一家陶瓷企业和一些贸易、进出口公司等生产企业和物流公司开展了“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合作,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都比较畅销、价格比较稳定。同时,广发行在审贷时,一般选取行业市场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产品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好的生产商合作,同时也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目的是为控制好信贷风险。②.注意对物流公司和企业抵押资产的风险控制。虽然在物流银行业务过程中往往有了物流企业在中间做担保后,生产企业直接从银行手中获得信用,但购进的原材料必须存放在由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仓库里,这样才能真正控制抵押资产的灭失风险。此外,我国目前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还非常缺乏,多数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物流银行业务中银行对抵押资产的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因此,银行在注意加强对抵押资产实控性的同时,还有注意对物流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其一是物流银行业务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其二是商贸企业做经营的产品必须是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产品,如煤炭、油、钢材、手机等;其三是所选择的物流公司必须是实力比较雄厚、管理规范的物流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峰,物流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金融创新,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6期

2.任文超,从“物资银行”到“物流银行”,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9期

3.向群,物流银行:助力中小物流企业速效解困,中外物流,2006年6期

4.彭永芳,“物流银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科学与管理,2005年2期

篇(4)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银行业 影响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成为国内金融行业的热词。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包括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两个方面的内容。众所周知,利率市场化能够让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决定利率的权利。如今,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其引起了我国银行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这种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革新

第一,利率市场化将加快我国银行业健全的内部定价机制的形成的步伐。利率市场化,使得我国银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利率定价问题。可以说,利率定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赢利和市场竞争力。由于竞争的存在,我国银行逐渐由量向质转变,随之改变的,也包括其经营理念、发展定位、经营策略等。我国银行业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精确计算其经营成本,预测预期收益,从而确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对银行的资金进行有效的引导。

第二,利率市场化大大增加了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可能性,其竞争力也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利率管制时期,我国银行没有自主定价权,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金融创新受到极大的阻碍。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通过利差收入的增长来弥补利差收入的下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然而,如今,我国银行业享有了议价的权力,通过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的、有利的因素,进行金融创新,使得这种新因素成为现实。这种新的理财产品的开发,不仅适应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增加了中间业务收入,并且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大大的降低,整个金融环境的改变,让银行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将大大争强其市场竞争力。

第三,利率市场化实施以后,我国银行的经营将会变得更加透明、更为规范。我国银行业行为的透明,主要体现在银行与银行、银行与个人。银行与企业之间。在利率市场化之后,我国银行业将更加以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经营中的效益为基础来确定其吸收存款的价格。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逐渐公开、透明的贷款价格,这样就会让竞争的环境更加公平,贷款的集体性占有,使得银行交易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第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优化我国银行业的宏观环境。迄今为止,世界上大多发达国家都实施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利率自由化的步伐,它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充分表面,利率的市场化将极大的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整个市场的供求来确定利率,能够精确的反映国内对资金的需求现状,提高投资的自量,也使得地下金融活动受到重创。

二、利率市场化在我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阻碍作用

首先,使我国银行业发生危机的风险大大提高。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显示,银行发生危机的风险与实际利率的变动呈现出亦步亦趋的规律,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如美、日等,在推动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发生危机的风险都变得非常之高。而我国银行长久以来,过分依赖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造成在利率改革的浪潮中变得滞后,从而面临着生死考验,最终有可能导致整个银行业陷入危机之中。

其次,使得银行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虽然,利率的市场化让我国商业银行享有利率自主决定的权利,但是,这也严重的挑战和考验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利率市场化后,资金成本、存贷费用、贷款的目标收益率、风险性、期限、资金所投入行业的发展前景等,都成为我国银行考虑的因素,其经营的难道无疑会相应增加,所需的成本也会大大提高。另外,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的竞争市场上可能出现恶性竞争,比如有些商业银行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可能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等极端手段,进一步抬高银行资金的平均成本。同时,利差收入的缩小,让银行的经营更加困难。

最后,利率市场化将使得我国银行业信贷风险增大。一方面,公开竞争的环境可能使得银行竞相提高存款利率,以此来扩大存款规模。诚然,银行利率的上调可以为银行吸收很多的存款,但是银行的放贷压力也随之增加,不断增加的融资成本让银行不得不采取冒险的手段,将资金投放到高风险、高收入行业,从而使不良资产比例迅速增加。另一方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随着信贷膨胀的恶化而出现,进一步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而一旦这些高危行业出现泡沫,信贷危机便无可避免。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作为我国经济核心的银行业,其作用已经日益体现着资本无穷的力量。虽然利息的上调带给我国银行业诸多压力,增加了信贷风险,加大银行同国外银行竞争的压力,但是也给我过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银行业更应该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使得我国银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唐旭一.金融理论前沿课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王廷科.人民币利率上调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4;22

篇(5)

摩根大通10月12日公布三季报显示,盈利同比增长34%至57.1亿美元,盈利和收入水平均好于市场预期,且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富国银行的财报——其第三季度营收增长8.1%,盈利同比增长22%至49.4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美国银行业肇始于2008年的“惊魂”已然稍定。

这部分要得益于外部环境的改善:美国住房市场走出低谷,抵押贷款增长;美联储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活跃债券交易市场;甚至大西洋对岸的欧洲也间接施予了援手——他们的经济状况如此糟糕,导致大笔避险资金回流美国。

然而,美国银行业“刮骨疗毒”式变革的作用亦不可忽视。“金融危机后,他们果断处置了大量‘有毒’资产;根据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优化业务组合,保留盈利能力高的核心业务,出售或关闭大量高风险且盈利能力差的业务;进行大幅裁员,部分银行过去一年内裁掉5%的雇员,控制差旅费和办公经费,大幅压缩运营支出;尽量采用庭外和解的方式,化解法律诉讼以轻装上阵。这些行动均为现在的复苏打下了基础。”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大中华区合伙人梁国权说。

同时,各大银行普遍强化风险控制、增强内部透明度,避免涉及自己缺乏深刻理解的业务,这些内控举措无法直接增加盈利,但能帮助他们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在梁国权看来,美国银行业最坏的时点已经过去,“行业正处于业绩反弹的过程中,现在的盈利水平是可以持续的”。

篇(6)

关键词:银行业 非息收入 ROA 盈利模式 商贷通

盈利模式简单来讲就是“How do banks make money?”的问题,找到银行业绩增长的动因。银行业的收入一般划分为净利息收入与非息收入。净利息收入主要是受净息差与生息资产规模的影响,这部分业务占用银行绝大部分的资本金。目前我国上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80%,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张。

本文第一部分考察了中国银行业非息收入的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美国、香港银行业非息收入占比提升的原因,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我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中国银行业非息收入占比在提高

随着中间业务扩张,中国银行业非息收入占比开始逐步提升。招行从05年的8.61%上升到2010年的16.56%,工行从05年的6.65%上升到2010年的19.34%。

银行非息收入主要是指那些不需要大量生息资本就可以完成的业务。这些业务的特点是依靠银行作为金融枢纽地位,资金融通的特殊地位来完成的。

国内非息收入主要是手续费收入及佣金收入:

1.银行卡手续费:信用卡POS业务,一卡通

2.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国际贸易结汇业务,公司业务往来结算业务

3.服务手续费:保险、发行债券、基金收入、证券交易收入

4.信贷承诺及贷款业务佣金:委托贷款手续费、环信贷额度

5.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托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保险公司、托管企业年金、托管合资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

6.投资银行业务:债券、融券的发行

国外银行业的非息收入:除了传统的上面业务外,还有资产证券化服务的收入,资产管理的咨询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经纪业务,保险业务,兼并重组业务。

经过分析招行和工行的财务报表,发现从中间业务分项占比看,招行的银行卡业务(30%)、服务(25%)占比较大;工行的理财业务(20%)、投行业务(16%)、资金清算业务(19%)占比较大。从各个非息收入业务的增速来看,招行的银行卡业务、信贷承诺及贷款业务佣金增速较快;工行的银行卡业务、理财业务、资产托管增速较快。

二、美国、香港银行业非息收入占比提升的原因

美国银行业净利息收入占比从1980年的80%逐步下降到1999年的57%,非息收入占比从20%逐步上升到1999年的43%。原因有三:

1.在净息差保持在3%-4%之间的前提下,美国银行业的生息资产增速从原来的15%下降到10%以下

2.美国银行业在29-33年经济危机后被实行了分业经营,每个洲不能跨区经营的严厉管制。但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到来,银行业的监管开始放松,1999年的Gramm-Leach-Bliley(GLB) Act打破了分业经营的限制,允许银行设立投资银行,经营证券经纪业务。美国银行业的投行收入,证券经纪收入,保险业务收入,兼并收购等新兴业务得到了大幅提升。

3.美国金融创新中出现的资产证券化,带来了从赚取贷款利息收入到赚取资产证券化手续费收入的重大转变,这会进一步提升非利息收入的占比。

香港银行业净利息收入占比从2003年的75%逐步下滑到2007年的56%,非息收入占比从2003年的25%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44%。

香港上市银行在2003年其他营业利润增速150%,佣金及其手续费交易收入增长18%。对其他营业利润增长贡献最大的是保险承保业务和商业理财业务,例如恒生银行此块业务增速达90.1%。香港银行业的净息差是逐步从2.29%下滑到1.84%,而生息资产的维持在10%-15%的水平上,导致净利息收入的占比不断下滑。

三、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1.从理论上讲,提高资产收益率

银行利润=资产*平均资产收益率=股权(E)*平均资产收益率(ROA)*财务杠杆(A/E)。股权资本既定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限制了可运用的最大杠杆倍数(A/E),进而限制了A 的扩张速度,所以ROA 决定了内生补充资本的能力。

例如,如果有两家银行A和B,ROA=1%,在资产规模增长10%的情况下,如果A公司的ROA提升10BP,即ROA=1.1%,那么可实现净利润增长21%,远高于10%的增长。

提高ROA的途径:

1)提高生息资产的周转速度

2)发展不占用资本的非息收入

中国银行业的ROAA是远低于美国和香港。与香港银行业相比,虽然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NIM)较高,但是具有显著偏低的非利息收入,最终使ROAA处于低水平。与美国银行业相比,虽然中国银行业的净息差(NIM)较低,但是美国银行业的-高收益、高风险决定了其成本较高,最终导致ROAA才高45到50个BP。

2.依靠规模模式走到尽头,小微贷款享受长尾效应

依靠银行业资产快速增长来获取盈利的模式会随着外因(资本监管)、内因(经济增长、融资方式)的双重作用而走到尽头。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金融监管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改革,改革的宗旨是进一步提升银行的安全,提高银行资本质量与资本数量。无论是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是系统性银行追加1%的资本要求,或者是逆经济周期的缓冲资本,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银行业资本要求提高,资本需求会限制银行业生息资产的扩张。

通过借鉴日本,台湾,香港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能够看到中国潜在GDP增速的下滑,或许会到8%-9%的程度。经济潜在增速的下降,信贷增速也会相应下降。这会导致银行业生息资产增速的相应下滑。

2010年底政府提出“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指标,要求2011年M2增速16%,但是并没有给出全年信贷增速具体是多少,而是由社会融资总量来代替。这一做法本身暗含着银行信贷融资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了较快发展。

虽然贷款总量增速会放缓,但是具体的细分领域依然会有较高速增长。最有可能的是民生商贷通业务。小微企业贷款属于一片蓝海,办理商贷通业务的企业70%没有获得过贷款。同时,小微企业贷款收益率也要高于中大型企业贷款。

3.非息收入占比继续提升,上限低于40%

目前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处于20%左右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理财产品、银行卡中的信用卡业务会成为非息收入增长的动力。

而我国银行业与香港、美国相比,最大特点是分业经营。银行业不能经营投行业务,证券经纪业务,保险业务,兼并重组业务等。因此,在银行业分业经营的前提下,我国银行业非息收入占比很难达到40%的水平。

(1)银行理财产品前景光明,道路曲折

2011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占非息收入的比例达到10%。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规模达到了8.25万亿。在2007年银行业理财产品才不到0.9万亿。

银行理财产品发生井喷式的增长主要原因:

1)当前存款利率上限受到管制,储蓄资金选择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2)股市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即使当前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集中在3-5%,考虑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储蓄资金倾向于选择相对安全的理财产于CPI来讲还是处于负利率的情况

3)缓解银行存贷比考核压力

4)银行占据了较大的客户优势与渠道优势

短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增速会有所回落。2011年6月24日银监会规范了银行理财产品中有关融资类的产品,因为融资类产品的收益率高于平均水平,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吸引力会有下降。随着未来通货膨胀见顶,货币政策由偏紧转向观察期,负利率会逐渐好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设立存款利率上限保护银行过度竞争的初衷已不复存在,显然银行能够承担高于存款利率的存款成本,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加快进度。

长期来看,银行的理财产品需要摆脱目前种类单一(几乎都是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模式,以客户的收益和风险特征为前提,设计出符合客户自身利益的丰富理财产品。提高自身管理运营能力和加深对客户分析力度是取得理财产品市场的根本出路。

(2)信用卡领域需精耕细作

从国外银行业发展的经历看,主要是存在两种盈利模式:

1)美国美信银行(MBNA)模式:

以利差收益为主――即从未偿还信贷余额的利息收入上赚钱。将目标客户锁定为具有较高信用素质和消费潜力的专业化人士,并通过刺激持卡人增加单卡的透支额来赚取利差收益,属于传统经营模式。

2)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模式:

通过向商家收取回佣(返点)的创新盈利模式成功实现了银行轻资产运营和规模化扩张。其核心是刺激消费者购买(而不是贷款),然后通过规模化的发卡量和收集大量客户消费信息为商家提供有针对性的促销渠道,进而赚取返点收益。这种模式会形成网络效应,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从长尾效应来看,市场容量会更大;较少的占用银行资本金,更多的利用银行营销渠道与市场地位。

2003年是中国信用卡元年。据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信用卡发卡量仅有300万张。然后各家银行开始了“跑马圈地”的规模扩张。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2.42亿张,同比增长25.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增速有些放缓。

现阶段中国消费还是以量入为出为主流,借贷消费增速会处于低水平。从未来3-5年来看,“80”后的收入明显增加,“90”后逐步进入到工作岗位中来,而这两代人使用信用卡消费的依赖性要强于“70”后的那一代人。我们觉得,在前面叙述的两种信用卡盈利模式中,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模式会更适合中国的国情。一方面中国居民使用信贷消费的习惯没有养成,那么通过赚取利差的方式就不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在于经过前期的规模扩张,各家银行有了规模效应。如果能够与商家合作,以扩大持卡人的消费额度赚取更多回佣为目标,这样不仅利用了规模效应,而且还能较少的占用表内资本。

未来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关键点在于盈利点与活卡率,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累积发卡量。

参考文献:

[1] Rober De Young and Tara Rice.“How do banks make money?”.2004/4Q.Economic Perspective

[2]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2006/08.复旦大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信用社 电子银行 发展策略

根据WTO协议,我国金融业己于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银行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地商业银行遍地开花,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而信息化时代助推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得银行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突破传统业务模式,从而拓宽银行业务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一、电子商务与银行业务发展

信息技术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基于电子商务平台,CTC,BTC和BTB等电子商务模式应运而生,其给众多传统业务带来了颠覆性的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如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商城,以及京东、凡客、卓越等,都是非常好的典例。对于银行业而言,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给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无限商机。体现在:一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紧密结合的产物,电子银行有着低廉的成本和广阔的前景。二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全新的竞争规则。电子商务时代,网络经济大行其道,电子银行开辟并发展了网络市场,同时网络竞争的公平性、成本的低廉化等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有助于个性化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电子商务平台,金融创新氛围更易形成,包括银行产品的创新、业务渠道创新等。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终端设备的丰富化、网络资源的便捷化、资费政策的低端化等促进了电子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可以说电子银行的产生得益于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即金融产品依托虚拟网络和实体终端,以电子商务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针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未来发展,现对其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一具体剖析。

机遇: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它给银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首先,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而言,电子银行业务的营运成本和服务价格具有较大优势,比如存取款、查询、转账等银行基础业务基本可以通过自助终端实现,同时网上支付功能、转账业务等个性化业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其次,通过网络的对接,不仅畅销了客户的选择渠道,而且能明显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尤其是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网络沟通的优势进一步突显,如贷款申请、转账实时查询等。最后,通过网络平台,最大化的凸显了银行业务办理的低廉化和便捷化,因为电子银行业务能实现自动化处理,而且基于丰富的移动设备,以及广覆盖的网络平台,实现实时实地处理银行业务并不是难事,巨大的网络市场给银行、企业、个人等都带来了便利。

挑战:电子商务平台给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环境,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一是网络安全问题。虽然电子银行业务给众多客户带来了便利,但是网络安全问题导致了案件频发,比如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等使得有些人对使用电子银行望而却步。同时,现今移动设备的易丢失性及公众网络的安全性同样让人有所不放心。二是产品缺乏创新。在我国相对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下,银行金融产品的同质性较高,创新性不足,如各大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基本雷同,而电子银行业务多是借助网络平台来完成传统银行业务的办理,真正的创新能力不足,包括产品的种类、功能等。三是风险管控不强。基于开放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银行业务是存在风险的,而客户对风险的感知决定了是否使用这一产品。对于银行而言,现今投诉日益增多,主要是由于网上银行规范性不足、相关法规等不健全,这较大程度上体现了银行监管缺失或不够,也间接说明了银行风险管控能力不强。

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拓宽银行业务发展

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趋势,银行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更好的整合资源,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对于拓宽银行业务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一是树立电子银行安全屏障。安全问题是电子银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果不能保证业务资金安全,电子银行就是摆设,更何谈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对电子银行业务的技术性风险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必须健全网上银行业务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硬件、软件产品及论证、加密、安全传输技术、用户接口标准等进行规范化,同时通过业务员及时告知客户在客户端操作时的主要网络风险,并建立风险承诺赔偿机制,赢得客户信任。

二是创新电子银行产品功能种类。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简单的技术加业务的创新方式已经过时,智能化是电子银行产品的重要趋势。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十分迅速,但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不高,产品的功能类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金融创新不断丰富产品功能类别,并通过考虑安全性、便捷化等配套措施的改进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三是强化风险管控意识。电子银行的开放性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必须以最大化规避客户风险为基准点,具体做法有:强化客户风险意识、信息技术保障、风险预估,以及通过银行业监管进一步规范化网上银行等方式。只有通过不断强化风险管控,我国电子银行业务才能获得较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兵家,朱晓娜.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水平及其特征[J]. 技术经济,2013,(05).

[2]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电子银行部课题组,顾建纲,孙晶. 商业银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战略[J].金融论坛,2012,(09).

[3]许兴.商业银行发展电子商务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