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统计学笔记

大学统计学笔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3 16:30: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统计学笔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统计学笔记

篇(1)

Abstract: The paper makes a series of survey on the main consumer group of the notebook, and makes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espondents. Combined with SWOT analysis, marketing strategy combination, market segmentation, it analyzes the marke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notebook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uts forward marketing strategy.

关键词: 统计方法分析;营销理论分析;贸易分析;营销策略

Key words: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methods;marketing theory analysis;analysis of trade;market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180-03

0 引言

在当今经济环境发展充斥着许多未知的不确定因素、例如苹果、DELL等国外笔记本品牌在国内校园用户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内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该如何更好的打入校园市场,制定营销策略成为各大国内笔记本制造商的一大难题。

1 调研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笔者通过网络向全国高校的学生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并收回有效问卷360份,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1.1 调查对象购买笔记本的品牌、分析、渠道等分析

为研究调查对象使用的笔记本品牌的情况,笔者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DELL、宏基、惠普及苹果等国外及台湾品牌在校园用户市场总共占有53.7%的比例,超过了一半的比例。

笔者对电脑城或笔记本专卖店购买和网上购买两种渠道进行分析。有87.5%的用户是从电脑城或笔记本专卖店购买,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

1.2 调查对象月消费与所使用的笔记本品牌关系分析 为研究调查对象所使用的笔记本的品牌与其月消费额的关系,笔者对调研数据进行了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

H0:两者相互独立(无关) H1:两者不相互独立(有关)

对于大学生这一主要经济来源于父母的特殊群体,电脑价格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从表1可以看出,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1500元以下的区间,反映出调查对象中家庭经济在低中档的比较多,因此选择笔记本时价格因素将会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国外笔记本价格普遍较高,因此性价比较低,不适合他们购买,这便可以成为国内笔记本品牌制造商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依据。

另外,由表1可知,调查对象月消费在1000元以下的所使用的笔记本品牌大多为联想、华硕及宏基等国内品牌,因此可看出使用国内品牌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大多为中低档月消费额的校园用户;而使用苹果这样高档国外品牌笔记本电脑的全是月消费额在1500元以上的校园用户。由于校园用户大多为中低档消费群体,因此国内笔记本品牌将很有竞争力。

由表2可知,因为P值=0

1.3 调查对象购买笔记本的价格区间与月消费额关系分析 为了解调查对象使用的笔记本区间与其月消费额是否有关系,笔者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并用SPSS软件进行了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

H0:月消费额与所使用的笔记本价格区间无关(独立)

H1:月消费额与所使用的笔记本的价格区间有关(不独立)

由表3看出,选择价格在3500-4500元的占50%,占了一半以上,选择价格在4500-5500元的占22.2%,选择价格在5500元以上的占20.8%。由表3可知,P值=0

由表3及表4分析可知,价格在3000-4500元之间的笔记本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的月消费处在中低档水平。可以看出,高端产品在学生市场推广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处于中高端的产品在学生消费群体中最具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目前大学生在购买笔记本时有着近似商务的使用需求,而又不同于专用商务机型的是,他们需要笔记本有着较强的娱乐功能。除机器配置之外,价格也不能很高。但对于2500-3500元这样的机型,大部分学生只会看看,而很少真正出手。其次,在配置的选择上,学生用户需要能够玩游戏、配置也跟的上市场上主流,这就使得中档机型成为了首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主要消费的是中档电脑这一层次。另外,国外笔记本价格都较高,同价格情况下,国内笔记本性能等方面都较好,具有优势。

2 营销理论分析

结合上面的统计学分析,笔者下面进行营销理论分析:

2.1 中国笔记本品牌的SWOT分析

2.1.1 S(优势分析)

①价格较国外品牌低是国内笔记本品牌的主要竞争优势。②中国内笔记本电脑品牌有了自己的知名度优势。③国内笔记本品牌的本土化优势使得其更加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借助于其庞大的研发团队可以在短时间内研发出适合国内消费者的产品来赢得国外笔记本品牌。

2.1.2 W(劣势分析)

①国内品牌的资金与渠道和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有着较大差距[1]。②国外笔记本品牌的员工素质普遍较高,有着长期的专业化培训,而国内笔记本品牌由于受国内大环境的影响,素质相对而言较低。

2.1.3 O(机会分析)

①国内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也在不断发展,购买笔记本的消费者数量越来越多,这给国内笔记本品牌厂商带来巨大的机会。②笔记本电脑由于便于携带,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已渐渐取代组装机。

2.1.4 T(威胁分析)

①随着苹果品牌渐渐风靡全国,随着使用Iphone产品的国内用户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并且了解了苹果公司的产品,这对于国内笔记本厂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②DELL、惠普等国外笔记本品牌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及销量都很高,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其影响力已经蔓延到国内,调查对象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选择购买其品牌,如果任由其发展,国外笔记本品牌将会危及国内品牌的生存和发展。

2.2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2.1 国内笔记本品牌要想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就要保证其质量做得更有竞争力。360名调查对象认为其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存在的问题频数分布情况为:经常死机占1.4%,运行速度慢占59.4%,持续时间短占24.4%,散热能力差占14.7%。

由此以看出,学生不喜欢自己笔记本电脑运行速度的占59.4%,不喜欢自己电脑散热能力的占14.7%,不喜欢自己电脑续航时间的占24.4%。戴尔电脑和三星电脑的运行速度,对其评价不是特别高;惠普电脑的散热能力不是特别好,也许惠普电脑“主板门”并非空穴来风;惠普电脑,戴尔电脑,三星电脑的续航能力,对其评价不是特别的高。相对来说,IBM、苹果和索尼的综合性能较好些,而这三类电脑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优点也是在于他们的功能与众不同,各有千秋,苹果的外观和功能都很好,而索尼音质是公认的一流。国内笔记本品牌要想赢得市场,就必须把好质量关。

2.2.2 经济发展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经济发展阶段高的国家或地区,着重投资于较大的,精密、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好的生产设备;在重视产品基本功能的同时,比较强调款式、性能及特色[2]。

3 贸易理论分析

3.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赢得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形成有赖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源泉在于国家能否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充分的创新能力,这将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发展[4]。

3.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导下国内笔记本品牌的发展分析 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当今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在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新的经济形势下,笔者认为,国内笔记本品牌要想赢得校园市场乃至整个国内市场,不光要依靠企业自身,还要依靠国家科学技术和创新力的发展,给予科学创新上的支持。

4 针对校园用户的国内笔记本品牌的营销策略建议

4.1 充分利用4P理论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校园笔记本的营销,4P营销组合策略是国内笔记本企业不可或缺的策略。

①产品方面,通过前面分析可知,企业要充分运用国内的人才技术资源,提升产品的质量问题,提高笔记本电脑的性价比,对于校园用户来说,性价比尤为重要。

②价格方面,国内笔记本企业要充分利用其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同质量的笔记本电脑要比国外价格低,以赢得价格战。

③渠道方面,由于国内笔记本品牌本土化优势,因此在渠道方面相比国外来说还是有较大优势的,要把握住这点,在校园内进行专门的营销活动,并通过全国电脑城及各个专卖店做好宣传,以赢得更多校园用户。

④促销方面,可以适当利用价格优势,在于国外笔记本同价格同质量的情况下,采取购买笔记本附加一定数量的赠品,这样,同等价格质量的情况下,利用校园用户的心理,一定数量的赠品将会赢得更多顾客。

4.2 适当借助游戏主题活动进行营销 针对校园用户喜爱游戏的情况,适当借助于游戏主题笔记本及附赠游戏专用或游戏主题耳机鼠标等来吸引更多校园用户的购买。

参考文献:

[1]笔记本行业SWOT分析——以联想笔记本电脑为例,豆丁网.

[2]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7.

篇(2)

关键词:数据处理;教学实践;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李春艳(1982-),女,新疆哈密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副教授;龚江(1976-),男,新疆奎屯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讲师。(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一类课程“生物统计学”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67-01

“计算机数据处理”课程是以生物统计学为基础,讲授应用SPSS、DP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课程,是石河子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农科类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之一。由于统计软件及其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广泛应用,加之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因而很受学生的欢迎,已成为往届学生的必选课之一。另外,我校农科类学生在学期间要开展毕业论文试验,包括数据汇总、分析和论文写作,因此,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就成为学生们必需掌握的技能之一。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并对试验结果作出科学、准确的结论,从而为农业生产服务,是石河子大学农科类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之一。据此,笔者结合本课程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无指定教材,提供参考书目

“计算机数据处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全程上机实践教学。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统计软件EXCEL、SPSS、DPS等的使用,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数据整理、图表绘制和统计推断。其中统计推断为教学重点,涉及回归与相关、聚类、方差分析、数据预测、主成分分析等。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本科阶段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由于内容涉及范围广,本课程没有指定教材,由任课教师提供参考书目,每节课结束前告知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由学生根据参考教材预习。教师则综合各参考书目的相关内容,充分备课,既充实了课堂,使学生汲取了各种参考教材的精华,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同样的数据可从不同角度分析,试验研究结论更加全面、可靠。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法。

另外,没有指定教材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学生预习的参考书不同,不能很好地做笔记、解析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听课,如何做笔记。要会听课,能抓住听课的重点,会做笔记。其次,教师在授课时应讲清楚重点、难点内容,而对较简单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后自学。另外,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给出练习题,要求列举出不同参考书目阐述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以此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把学习过程变成思维、探索、启悟和实践的过程。

二、举反面教材,加深理解

一直以来,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直接讲述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的填鸭式方法,这样极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机械性模仿,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本知识并查阅过大量科技文献,那些成功的、优秀的实例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把“反面教材”和“正面教材”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统计分析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他们理解、把握理论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变成为自己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利用学生对“反面教材”记忆深刻的特点,笔者在课堂上会展示一些往届学生有问题的论文,让同学们“挑刺”。通常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很活跃,从论文的错别字到试验结论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尤其会重点讨论数据整理和分析部分。如此一来,学生们牢记了科技论文中的数据表格要用三线表;图表的标题、图例、单位、刻度等因素均要体现图表的自明性;回归分析中数据预测要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之内等等;对于试验结论,笔者会偶尔“篡改”一下,得出一些片面或是错误的结论,由学生讨论、质疑、判断。学生们发言踊跃,平时授课中需要反复强调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被大家忽略的统计分析中的细节都被提了出来,最后大家一起纠正,得出全面、可靠的结论。巧妙应用“反面教材”,通过给别人挑毛病,预防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使学生们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很好。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要打破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创新必先质疑,有小疑则有小进,有大疑则有大进。敢于质疑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标志,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对待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经过独立思考且有研究价值的,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享受到质疑的成就感;对于浅显幼稚甚至不太合适的,要用适当的方式从不同角度给予评价鼓励。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提高他们质疑的勇气,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性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分配到各小组,采用自学、讨论、评议等形式自主探究和认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互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1-2]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统计软件的应用就必须做大量练习。面对繁杂的数据,学生难免会感觉内容枯燥,产生厌学的心理。为了克服这种局面,要让同学们拿自己的试验数据“开刀”。本课程设在大四第一学期,学生的试验一般已基本完成,有大量的原始数据需要分析。这时让大家分析自己的数据不但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统计知识乘热打铁地学以致用,还可以减轻下学期的“负担”,如此一举两得,学生们很有热情。此时,教师需先掌握学生的论文内容和试验目的,根据试验目的大致分类,比如做方差分析、回归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趋势描述的等等,再将学生分组,共同讨论,每组选出1~2名代表阐明试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教师需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独立的思考,鼓励大家踊跃发言,为每一位同学的论文献计献策。最后,教师再将此类统计分析进行总结。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另外,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四、双语教学,一举两得

双语教学是当前高校专业建设和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为顺应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双语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较高,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统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而目前的统计学软件几乎都是英文的,即使汉化也只限于第一层目录。要想熟练掌握这些软件就必须学习统计专业英语。目前本课程的部分章节笔者已经开始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3]这说明我校在应用软件上已经先一步与世界接轨了。

本课程教学中SPSS软件的内容所占学时比重较大,学校采用的是英文原版。起初,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也有学生问既然SPSS有中文破译版,为什么还要学英文版的呢?原因如下:第一,保证原版的严肃性,且原版软件功能完整;第二,分析数据的同时学习统计专业英语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读写外文文献,实现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在英文版SPSS软件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完全掌握统计过程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在课堂上将汉语和英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英文术语的解释要结合该词汇在普通英语中的意义,并由此衍生出其统计学含义。其次,教学中采用加分形式鼓励学生,抓住学生都想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心理,提升他们学习英文原版的积极性。首次学习英文原版时,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课时安排等告诉学生;下课之前,将下次课要讲的内容预先告诉学生,便于预习;上课时,将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刚开始有的学生会直接用中文回答,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逐渐适应了这种交流方式,回答问题时使用英语的比例逐步增加。如此一来,同学们既学会了SPSS统计软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统计双语课程的学习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双语课程教学中,英语的使用既能成为教学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成为教学的缺点,成为学生学习课程的障碍。“计算机数据处理”课程的基础课“生物统计”所选教材有部分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在其教学过程中也应适当加强统计专业术语的学习,可为本课程中SPSS等英文软件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结束语

要想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挖掘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让一人一机的枯燥课堂、满目数据的繁杂内容转变成让学生自主加入问题的质疑、探讨以及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果,使统计理论与实践应用密切结合,感性认识与理论认识有机衔接,利于把理论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篇(3)

关键词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多媒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the "Field Tes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eaching

ZHANG Zili, LIU Pengfei, CHEN Qingchun, WANG Xiaoming, JIANG Feng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25)

Abstract "Field tes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s a agriculture-related basic course, both require extensive research by biological science experiment design, but also on the test results data, a lot of analysis to reveal the biological phenomena variation and nature, which involves a lot of data use of processing software, curriculum difficult. In this paper, "field tes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and precautions in the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Field tes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ultimedia; application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草业科学以及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农学本科生、研究生具有农业科学研究理论、技术方法、能力和思维方法的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以高等数学、应用数学(含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为基础,概念较多、理论抽象、系统严密、实践性强、公式复杂、符号繁多、计算量大。大量统计数据的运算是传统统计教学模式的难点之一。由于人工计算能力有限,许多样本容量大或计算方法较为复杂的统计方法就无法在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演示,而只能教授在样本容量小或计算方法较为简便的统计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只要借用统计软件,如SPSS、SAS 等软件,大容量的统计数据运算也可以很快分析完成。因此,运用多媒体开展田间试验统计分析教学,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各种的统计方法,包括数据处理软件的用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的特点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包括田间试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两部分。从广度上看,要介绍田间试验相关的各类试验设计,包括室内试验设计,以及与此有密切联系并且使用广泛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从知识的深度上,着重于学生试验设计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的提高。在讲述统计学原理时,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些案例教学中,会涉及大量的图、表的制作,这些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的讲述,传统教学法,效果较差,欠缺形象生动。相对于其他学科,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的要求更为迫切,多媒体技术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中的作用也更为突出。

2 多媒体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用Office自带Powerpoint制作课件,减少教师备课工作量。并且课件中可以选择文字描述,插入统计图、统计表,或者很形象的图片的形式来增加趣味性,更形象、快捷地展示一些原理和一些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用多媒体课件展现Excel统计表,可以展现统计表的制作过程,课件精美悦目,教学效果极佳。在“统计整理统计图”部分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详尽地展现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的形成过程及与统计表的关系,便于学生直观掌握,而且可以补充复式条形图、分段条形图。课件精美悦目,教学效果极佳。

其次,随着电脑、网络的广泛运用,教师可以将课件传输到网上学习空间里,学生可以直接下载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将学生从抄笔记和大量的习题作业中解放出来,集中注意力听课,还可以增加他们学习主动性,将有限的课堂扩展。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掌握情况,自主安排预习与复习,又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三,借助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实验教学环节中安排的田间试验的参观以图片浏览的方式代替,以减少耗费课时,其中,田间试验的操作和作物性状观察等,可以在后面栽培、育种等专业课中安排具体学习。另外,统计分析是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演示多种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的运用,学生可以自己进行一些基本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比如Excel、DPS等。实现课堂内容、案例分析和统计软件运用的有机结合,使数据的处理显示、分析和推断变得快速而简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展了知识面。

3 多媒体运用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多媒体技术在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中作用很大,能够营造形象、直观、生动、富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并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如果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

(1)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板书不可废。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已经惠及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由于其形象、生动等。但是传统教学具有其多年的经验,可以做到声音、板书、形态于一体,能充分协调学生的听、视觉功能,适合学生的接受速度。因此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原理、步骤的讲解还是要使用板书,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思考理解。一些统计图表、软件以及习题讲解内容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提高效率。

(2)注重学生的不同需求。如果仅仅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点击鼠标完成所有工作,讲授的过程注重的是念课件,将课件作为拐杖,而忽视了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不同需求,安排讲课节奏,在必要的时候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记笔记。不仅重视课前备课,更应注重课堂上讲述和二度创新,使课堂完整。

(3)围绕教材展开,难易适度。多媒体辅助教学普遍信息量大,扩展了学生们知识面的同时,可能会使学生只顾努力记笔记,忽略听课,甚至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使学生产生疲劳的感觉,分散了学生注意力,降低了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反而下降。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力求界面简洁明了,言简意赅,难点重点清晰,信息量要适中,切忌长篇宏论。演示要与讲解、谈话、讨论等形式配合好,使课堂语言起到动员、组织、指导和总结的作用。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需要在实践中认真去研究、探讨,以避免或减少出现问题,尽量真正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感受多媒体的神奇和巨大潜力,使其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另外,教学中应综合考虑认知的规律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生源质量,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以提高授课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仅仅改进教学手段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又要探索适合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支持项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级教改项目(G2110013)

通讯作者:蒋锋

参考文献

[1] 周家宜.浅谈多媒体技术运用与统计学教学改革.科技信息,2008(20):168.

[2] 赵杰.《统计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得失谈.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6):122-123.

[3] 周丽利.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插上翅膀.山西电教,2009(4):25.

[4] 范平,崔党群,詹克慧,等.Excel软件在生物统计实验教学中的综合开发应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2):65-68.

[5] 邝维光.谈多媒体技术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5):37-38.

[6] 肖战峰.体味多媒体更新教育观――《统计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思考.中州大学学报,2001(4):59-60.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参与度;课堂教学质量;统计分析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快速迈进大众化阶段,保障和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发展的核心议题。在我国高校目前的课程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从课程评价来说,大部分的评估注重的是投入和资源,是一种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评估,质量评价本应关注的核心要素――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发展和实际收获却往往被忽略。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学生参与度”(Student engagement)在本科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学生参与度一方面指学生在有效教育实践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关注大学提供的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服务环境。[1]学生参与度被认为是影响高等学校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学校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认识学生学习质量生成的机理和路径,并能通过对相应指标的分析和测量促进大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作出相应改进。

本文拟通过测量学生在“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提炼出影响该课程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指标,分析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过程中参与各个维度的有效教育活动的程度及其对学习收获的影响,进而构建出基于学生参与度的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模式,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证数据的支撑,最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432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回收问卷406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391份,有效率96%。

2.研究方法

参考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简称NSSE)问卷、清华大学NSSE-China问卷、陈萍硕士论文《高校学生参与度实证研究》附录中的“湘潭大学学生参与度调查问卷”[2],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际,设计了“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参与度调查问卷”。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电脑及手机终端使用方便的特点,课题组通过问卷星网站(https:///jq/6235213.aspx)发放电子问卷,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测量、学生课程学习收获指标测量、学生基本信息3个部分。学生参与度测量包括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同伴互动、师生互动4个维度;学生收获自评包括知识与技能、自我发展、智力发展3个维度。

3.数据分析

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20.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使用了问卷信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逐步回w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内部信度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主体部分为学生参与度测量、学生收获自评两个子量表。其中参与度测量部分的“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同伴互动”、“师生互动”均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学生收获自评量表的14个项目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信度,各部分的Cronbach’s Alpha值见表2。

在分析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的参与度调查数据时,为了解学生在各维度的参与情况,本研究计算出各维度的每一个小题的平均得分,并统计了“非常不符合/频繁(1分)”、“不符合/频繁(2分)”、“一般(3分)”、“符合/频繁(4分)”、“非常符合/频繁(5分)”5个选项上的人数百分比,比较得出各维度的高参与度项和低参与度项。贝尔德(1990)将2/3以上学生选择“符合/频繁”或“非常符合/频繁”的活动项定为高参与度项;将一半以上学生选择“不符合/频繁”、“非常不符合/频繁”的项定位为低参与度项。[3]

(1)课程学习活动参与

课程学习参与共有5个小题,其中得分最高的项是“a4按时完成作业(3.83分)”,得分最低的项是“a1课前认真做好预习(2.81分)”。5个项目中有3个的平均分高于理论平均值(3分),分别是“a3上课认真做笔记”“a4按时完成作业”“a5去图书馆借书或者查阅资料或从学校数字图书馆或者网络下载资料”,也就是说上述3个项目“符合”或“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对选择每个选项的人数百分比进行统计后,如图1所示,依贝尔德的划分标准来看,学生高参与度项有“a3上课认真做笔记”“a4按时完成作业”,也就是说有67%以上的学生选择了“非常符合”或“符合”。

(2)课外活动参与

课外活动参与共有5个小题,按得分情况来看,“b4参加社团活动(3.17分)”平均得分最高,平均得分最低的是“b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论坛(2.48分)”,其他三项的平均得分均低于理论平均值(3.0分),学生偏向于选择“从不”“偶尔”。如图2所示,每个选项的人数百分比,课外活动的各个项目既没有高参与度项,也没有低参与度项,每个活动项目的参与频率都有60%左右的学生选择“一般”或“偶尔”。

(3)同伴互动参与

同伴互动共有5个小题,平均得分最高的项目是“c3与同学讨论人体解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3.22分)”,平均得分最低的项目是“c4与不同专业或年级的学生探讨与人体解剖学有关的问题(2.38分)”,其他三项的平均得分均低于理论平均分(3分)。从图3每个选项的人数百分比看出,“c3与同学讨论人体解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分最高,有36%的学生选择了“频繁”或“非常频繁”,但每个项目仍有60%以上的学生选择“一般”或“偶尔”,这表明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时同伴之间的互动程度不高。

(4)师生互动参与

师生互动共有5个小题,经统计分析,我校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在“师生互动”方面参与度比较低,5个项目的平均得分均不足理论平均分(3分)。最高平均得分项为“d3为达到人体解剖学老师的标准或期望付出比预期大的努力(2.76分)”,21%的学生选择了“频繁”或“非常频繁”。“d5课下与人体解剖学老师讨论兴趣爱好(1.80分)”平均得分最低,分别只有5%、2%的学生选择了“频繁”和“非常频繁”。与前三种课程参与活动相比,这一维度的小题普遍得分较低。如图4所示每个选项的人数百分比,“d4用电子媒介与人体解剖学老师交流”“d5课下与人体解剖学老师讨论兴趣爱好”两个项目分别有51%、55%的学生选择了“从不”,属于低参与度项。由此看来,与前三种课程参与活动相比,这一维度的参与度得分普遍较低。

(5)学生参与度总评

本研究在对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活动的整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又分别把测量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四个维度,即“课程学习投入”“课外活动参与”“同伴互动”“师生互动”的分数进行求和后除以项目数,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各自的平均值、标准差、偏度以及峰度。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生总的参与度得分在1.80-4.18之间,均数为2.79,低于理论平均值(3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平均值最高为3.45分,其次是“课外活动(2.80分)”和“同伴活樱2.84分)”,对“师生互动(2.08分)”的参与度最低,与上述结果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

3.62±0.80

从表4看出,每一项的平均得分都低于了理论平均值3分,其中有8项(57%)的平均得分高于3.5分,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题目学生选择了获得“非常大”、“比较大”的发展,这说明我校本科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时收获性价比较高。学生认为收获最大的是“解剖学知识(3.91分)”,其后依次是“医学知识面的开阔(3.90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3.72分)”、“独立思考能力(3.65分)”、“包容不同观点能力(3.62分)”、“提高了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3.58分)”、“自我认识能力(3.56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2分)”。下面我们把“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自我发展”、“智力发展”三个维度看作单独的变量,对其总分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基本统计量见表5。由此我们看出,学生认为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收获最大,其次是“智力发展”、“自我发展”。

4.学生参与度影响学习收获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将衡量学生参与度的“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同伴互动”、“师生互动”四个变量分别看作自变量,把衡量学生收获的“知识与技能”、“自我发展”、“智力发展”三个变量分别看作因变量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4]表6呈现了学生在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同伴互动和师生互动方面的参与度对其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期间在知识与技能、自我发展、智力发展三个维度的影响。其中“课程学习”、“课外活动”、“同伴互动”的学生参与度对个人各个维度发展的影响作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课程学习的学生参与度对“知识与技能”、“智力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273和0.26,且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课外活动参与对“自我发展”的影响最大,影响力系数为0.136,也具有统计显著性;同伴互动对“自我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对“知识和技能”、“自我发展”有影响,均有统计显著性。但师生互动对“知识与技能”、“自我发展”、“智力发展”都没有显著性意义,这与学生参与度测量结果相一致。由于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在“师生互动”方面参与度最低,因此师生互动对学生个人发展意义不大。

三、讨论与建议

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本调查的测量结果表明,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投入时间、精力最多,同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仍然是课堂教学。有82%的学生认为上课认真听讲对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做课堂笔记和完成课程作业也被学生视作影响课程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体现学生对课程主动参与,尤其是自我学习水平和能力体现的重要因素,如上课发言、课外阅读、参加学术沙龙和讲座等[5],却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这些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不高,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方式,仍然停留在中学时代教师满堂灌、“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浅层次学习策略阶段[6],而对于可以拓展知识面、增加学术交流和融合的合作式和探究式深层次学习方式,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2.师生互动的良好环境和平台有待加强

本调查的数据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水平很低。师生互动维度的5道小题,得分均没有超过理论平均值;在对学生参与度与学生收获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时,学生的参与度的四个维度对师生互动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这均显示出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极其匮乏的。究其原因,扩招以来学校和班级学生规模扩大,大班教学的前提下,师生很难有机会进行较为频密的互动。其次,多校区办学,目前本科生多在新校区学习和住宿,而教师居住地普遍距离较远,基本是上完课后就很难再见到老师,因此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没有客观的条件进行学习上的沟通与交流。再次从学校的制度设计来分析,目前对教师的绩效评价和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仍然是以科研方面的成果为主导。这种评价体系势必会引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上。对于教学方面的钻研和探索很多时候是基于个人的职业兴趣和操守追求所在,但却没有制度化和体系化的评价机制加以激励。近年来,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提出“回归本科教学”,提倡“教学科研”的理念,积极搭建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平台[7],让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制度化、常态化,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学生学习支持的机制和体系有待完善

本研究中“课外活动参与”和“同伴互动参与”的两个维度测量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参加学术讲座或论坛、主动利用学校实验室等方面的频率均较低。另外,学生与其他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交流课程学习的体验也是匮乏的。这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分析原因。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由于修读“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大部分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确还处于一个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因此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意愿都还比较欠缺。同时,也反映出课程教学过程以及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支持的机制和体系还有待完善。学校可以从加强学业指导工作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两方面着手,吸纳优秀的青年教师以及学业表现突出的高年级学生作为学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成员,给低年级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服务。另外,不断加强课程的延伸条件建设,尤其是对于人体解剖学这样的医学基础课程,可以从改善实验室条件、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以及充分引入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学平台,从教学条件建设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晓阳,刘金兰. 学生参与度评价:一种学生主体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J]. 高教探索,2012(6):21-26.

[2][4]陈萍. 高校学生参与度实证研究[D]. 湘潭:湘潭大学,2011:39.

[3]Baird,L.L. The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90,31(3):271-278.

[5]李凯冬. 大学生有效课程学习经验评价与学习参与度相关分析[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19.

篇(5)

关键词:跨语言;知识管理;MOOC;文本挖掘

G40-057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自2011年上线以来就倍受人们瞩目,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了教育的范围,教学形式较为新颖,对学习者来说,MOOC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1]。MOOC的优势在于便捷和开放,能提供课程的相关学习资源,如讲义、笔记、学习小组、论坛等。还有一些英语课程配备了中文字幕,可以帮助中国学习者进行学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使学习者更快融入在线学习中,最后完成整个课程。

但是我们发现,在线学习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以学习资源中的笔记为例,笔记通常按照记录时间顺序显示,还存在着很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信息,这导致学习者不能查看某个知识点对应的笔记,还会被无关信息打扰。而且课程中的中英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不能体现。为了改进这些情况,让MOOC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本文研究了如何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和跨语言知识库的构建,管理MOOC学习资源中的知识。

一、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

1.跨语言知识管理

WordNet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开发的大规模的汇总英语词汇知识的在线资源库。它是一个由普通的词典内容与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成功结合的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词典,主要按照词汇的意义而不是字母顺序而组成的“词汇网络”[2]。经过20年的研究工作的进展,WordNet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非常有影响的英语词汇知识库,为知识管理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单一语言知识库的飞速发展和各语言信息多样性的增加,跨语言知识管理以及规模性跨语言知识库的建设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具有研究价值。UKC (Universal Knowledge Core) 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

UKC是一个由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开发的扩展的多语种版的WordNet,包括几十万个概念。UKC扮演的角色是世界上所有的自然语言的中心枢纽,对于每种语言,都存在一个独立的LKC (Local Knowledge Core)。每个LKC都有一个源语言(目前为英文)和一个目标语言(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可以独立发展并且与UKC同步。事实上,LKC是一个本土化进程,通过UKC,所有LKC可以均衡协作、互相使用,多种语言可以得到匹配。

UKC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词语,义项,同义词集和概念[3]。它们的含义如下:同义词集是一组拥有一个共有的含义的词语;概念是可以表示一个同义词集含义的一句描述性质的话;义项是一个词语的含义;注释是一个同义词集的简短描述。此外,UKC中还有词目和词性这两个

元素。

2.关键技术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人们的生活中大量产生着社交媒体中的文本数据、通讯数据、GPS位置信息、传感器数据甚至还有图片和视频,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有了爆炸式的增加。但是人们目前面临的严峻的问题是数据丰富而信息贫乏,只是把海量数据存储起来并不会带来任何价值,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10]。数据分析基本上都经历了数据获取、预处理(清洗)、选择分析算法、展示结果、评估这一流程。本文的研究基于文本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括文本数据的获取、清洗、信息挖掘和数据可视化。

获取数据是数据挖掘的初始步骤。对分析者而言,外部数据比内部数据更容易获取,获取外部数据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开放数据、在聚合数据平台上购买或下载专业数据集、网络爬虫、调查问卷等方式。目前应用较多的外部数据的采集方式的主要有两种:商业化工具与网络爬虫,我们的研究就基于Python爬虫程序来获取网络课程的笔记。

文本挖掘是数据挖掘的一个分支,也是一个由机器学习、统计学、数学、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而成的领域。顾名思义,就是从大量文本数据中抽取隐含的、未知、可能有用的信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其中潜在的知识信息[4]。文本挖掘的数据主要是指非结构化文档和邮件、网页内容等半结构化数据,常见的算法有关联规则算法,聚类算法 和分类算法。

数据可视化是指将身居分析的结果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进一步分析和报告数据的特征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地展示和传达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并用直观、容易理解和操纵的方式呈现出来。它的基本流程是:⑿畔⒂成涑煽墒有问剑选择合适的图表,删去不突出的对象或属性,最终呈现出关键属性的明显特征。

二、跨语言知识管理的应用

我们研究的数据来自网易公开课中斯坦福大学开设的计算机系课程《机器学习》。首先使用Python爬虫程序获取最优笔记内容作为实验数据,然后用R语言分析文本数据、提取关键词,模仿UKC构建跨语言知识库,最后实现学习课程时对感兴趣的知识点的查询功能。跨语言知识管理研究的流程如图1所示。

数据获取与关键知识点提取

首先,利用编写的Python爬虫程序从网易公开课的课程页面获取前30页最优笔记,获得的数据保存成文本格式。

关键知识点提取是研究的核心部分,是文本分析算法的具体实现部分,此部分使用R语言完成,步骤如下:

第一步:读入待处理的文件,对数据进行清理和格式转换之后,经过排序,得到了共380条可用的笔记;

第二步:由于课程讲授是具有连续性的,而且为了方便统计,这里人为地将笔记按每3分钟为一段进行分段统计。然后对文本进行分词,然后全部去除文本中包含的标点、数字、多余的空格和停用词,生成语料库;

第三步:生成词汇文档矩阵,行为词汇,列为文档,使用tf-idf算法计算每个词语的权重,用余弦相似度算法计算出段之间的距离,对数据进行层次聚类,得到图2所示的聚类图。

由图可见,有一些类聚合效果比较好,如{5,6,7},{10,11,16,17,18}等。下面以{16,17,18}为例,提取这个时间段内的关键词。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是统计词频,因为词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词语在文本中的重要性,一般越重要的词语,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就会越多。{16,17,18}这一类代表的时间是45~53分钟,下面就单独抽取这一时间段的最优笔记,统计词频,得到图3。

我们可以断定{16,17,18}代表的笔记数据中,“梯度下降”,“算法”,“随机”,“descent”,“gradient”,“数据”这几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结合机器学习的知识背景,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45~53分钟,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是“随机梯度下降”。同理,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分析出聚类结果里其他类的知识点,如下表所示:

三、结语

随着MOOC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与壮大,毋庸置疑,网络教育资源将成为未来自主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网络学习资源中跨语言知识管理的研究是很有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本文以学习笔记为例,设计了一个关键知识点提取模型并构造了跨语言知识库,实现了知识点的跨语言查询和最优笔记推荐。下一步我们将改进层次聚类的算法,加深研究深度,进行基于开放数据的跨语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5(18):48-50.

[2] 宗成庆.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8-69.

[3] Ganbold A, Farazi F, Reyad M, et al. Managing language diversity across cultures: The english-mongolian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Advances in Life Sciences, 2014, 6(3):167-176.

篇(6)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统计学是探究数据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展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推断,是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分析与决策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居于重要的位置,统计学方法可以对经济管理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尤其是在医药经济管理中统计分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统计学成为高等院校特别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统计学教育是大学经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统计学的内容难度较大,统计理论基础部分难于理解,对统计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同时随着各类数据分析软件的推出和不断升级,新型数据分析方法被提出,这就要求统计专业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1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认知

在医药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统计学居于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医药经管类的一些其他基础课课程,它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统计学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管理决策和社会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但就目前来看,统计学教学还存在一些不甚合理之处,如过分强调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忽略统计分析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很可能会导致学生掌握了统计基本理论,却不会进行软件操作,无法有效分析统计软件的结论。

2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与教材偏重理论,与专业应用结合不够

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注重统计理论的推理和证明,对统计应用的实际操作的关注较少[3]。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出现偏差,仅仅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数学理论课程,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从而可能会忽略统计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4]。同时,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统计理论后,遇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不能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或者无法有效地解读统计分析结果,无法找到关键信息。教材方面,当前大多数教材编写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覆盖知识面广,但重要部分讲解不够精细的现象,一些教学内容与医药经管专业的学生需求不符合,导致学生所学无法应用到实际中。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课程,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最重要的是其应用,应用统计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但是现有的一些教材中的例子和实际结合较少,仅仅是一些统计方法的演示,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统计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价值,也就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当前的统计学教学仍然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黑板和PPT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基本上属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授课内容理论推导和公式讲解占据了大多数,这一现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显得不合时宜。由于在传统的统计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统计理论的讲授,而统计理论中的数学基础部分又较难理解,因此学生对于统计学的学习积极性较低,甚至产生挫败感[5]。当前统计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授课依然是单纯的理论方法的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教师会通过提问甚至是点名上黑板做题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但收效甚微。这种单纯的理论教学和单通道的知识灌输,必然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而且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在统计课堂教学中和教师的互动较少,而且气氛也不热烈,这其实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一种表现。

2.3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考核题型多是以试卷笔试为主,考核的题型多为常见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和计算题等,考核内容多集中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这种导向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只关注考核内容的记忆,对于一些应用的实际背景或者统计软件的使用反而关注较少,学生通过短期的突击复习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对统计学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却未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可以看出单一的考核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地评估学生对统计学的掌握情况,也间接影响了学生统计分析能力的提升[6]。

3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改革的思考

3.1调整教学内容

在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内容设计中,既要保证一般统计理论的讲解,还要考虑到经管类学生专业的特点,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并对教学章节进行合理的分配[7]。学生通过统计学学习,不仅可以理解统计的基本理论,更要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分析统计结果所表现出来的重要信息。

3.1.1理论部分的设置

统计学理论部分是统计学学习的基础,统计理论部分内容较多而且多涉及数学知识,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应该结合专业研究的特点有重点地设计课程内容,注重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抽样分布、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统计学理论基础,又不至于陷入繁杂的数学分析中[8]。

3.1.2实验部分的设置

统计教学中,统计软件的使用和统计结果的分析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从统计分析结果中识别出重要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因此统计软件的上机实验就显得必不可少。在实验内容中主要介绍,统计分析的步骤和统计结果输出的分析。在实验部分,学生要掌握数据库的构建、缺失数据的处理。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对统计的认知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而且可以应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有效解读分析结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3积极开辟第二课

堂统计学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只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但是对于统计方法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衔接。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一些社会实践或者开放性实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统计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统计实践任务,把课程中的方法和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3.2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统计学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抽象的数学计算和复杂的数学推导,如何将这些抽象而复杂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对于提高统计学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3.2.1注重案例的结合

统计学的数学理论部分很抽象,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就需要结合一些实例来教学。教师通过设计教学环境以及相应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情景,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9]。通过案例的引入强化学生对统计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理解,令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信息社会网上资源丰富,教师在教学前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教学资料,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设计案例,增强趣味性、引导性和时效性(例如可以通过一些公开的资本市场的股票波动设计案例);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题,再结合学习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说明,对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解读。

3.2.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在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支持,通过平台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物理位置限制。随着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统计学教学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学生在课前选择观看教学视频熟悉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则以应用、答疑和案例教学为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2.3重视统计软件教学的结合

统计理论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而且难于理解,在教学中结合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类统计分析软件,还可以使学生对于统计分析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统计软件的实验还可以使学生快速分析大量数据,解释分析结果,体现统计分析的实用价值。在软件教学中引入多种基本的统计数据分析软件,例如EXCEL,SPSS和SAS可以让学生能够掌握多种常用统计软件的操作分析方法,拓宽学生软件操作的能力界限。

3.2.4重视实践教学的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统计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学生发现统计分析在经济管理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考核方法的改进

在统计学课程考核中,考试内容和方法既要关注统计基本理论的考察,也要重视统计软件的实际操作和结果分析。因此,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考核方式,应该考虑使用笔试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笔试可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机操作则考核学生对一般统计软件的掌握情况。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还可以考虑将平时作业成绩按比例计入最终考核成绩[10]。考试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20%、笔试成绩60%和上机实验操作20%三部分构成。综合测评不仅可以评估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了解学生的统计分析应用能力,从而培养既具有医药管理知识背景又具有统计分析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黄小艳,吕杰.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经济,2014,(8):98-99.

[2]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教育,2007,(12):25-26.

[3]何丽红.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2):119-122.

[4]李因果,经管类专业学生《统计学》教学认知研究[J].才智,2013,30:109-110.

[5]闫敏伦,李宗娟.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4)109-111.

[6]霍东华,田秀杰.经管类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2(1).

[7]吴启富.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发展改革以及存在问题[J].统计与决策,2012,(3):47-50.

[8]胡冰.基于实践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改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72-173.

[9]邱家学.建构主义理论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3,19(2):38-39.

篇(7)

关键词: 大学英语;认知策略;策略培训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与考试中发现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相对比较薄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学学习阶段,英语教学侧重语法、词汇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对于听说能力,进行的训练相对来说是很少的。此外,听力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听力教学只是在课堂上播放录音,然后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并没有注重听力学习技巧的训练。再者,西部高校学习英语的环境不是太好,大学英语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英语本族语。时间久了,学生对听力学习丧失了兴趣,产生了厌倦心理。本文试图把认知策略引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培养认知意识,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一、语言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才去进行的的行为或行动。学习策略可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认知策略主要是学习者为了更有效地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信息而采取的策略。认知策略与语言学习材料有直接联系,往往运用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认知策略一般包含记笔记、预测、推理、利用关键词、新旧知识联系、总结概括等。

二、试验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认知策略培训是否能有效提高听力理解水平;(2)培训后,学生的认知意识是否有显著提高;(3)听力能力强的学生和听力能力弱的学生在听力成绩提高的程度上是否有显著差异。

2.受试

本研究的受试共50名, 来自于天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10级六班,年龄在19到21岁之间,其中男生29名,女生21名。在此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听力策略培训。

3.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为问卷和英语听力试卷。问卷选择了英语认知策略使用问卷,目的是了解受试在英语听力过程中使用哪些认知策略,哪些认知策略经常使用,哪些不常用。所有问卷选项都采用五分量表的形式,内容划分的分值从1到5(从不=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5)。问卷内容全部用汉语表达。英语听力试卷分值为100分,题型采用大学英语四级题型,有三部分组成,难度相当于大学英语三级水平考试。

4.数据收集方法

本实验数据主要来源于两次问卷调查和两次测试(前测、后测)。实验起于2011年9月止于2011年11月,历时3个月。培训前听力测试成绩和认知策略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2011年9月,培训后听力测试成绩和认知策略用情况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于2011年12月。实验后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5.培训过程

受试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基于认知策略的听力教学。在教学中把认知策略的培训与正常的听力教学目标与教材结合起来。授课使用的听力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听力课程被分为三个阶段:听前阶段,听力阶段和听后阶段。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听力的整个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和应用不同的认知策略。认知策略选择了记笔记、预测、推理、利用关键词、新旧知识联系、总结概括6 项。听前阶段主要训练预测这一认知策略,听力阶段主要训练记笔记这一策略,听后阶段训练的策略则是推理、利用关键词、新旧知识联系、总结概括。每次训练后, 教师布置难度适中的课后听力练习任务, 并督促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有意识地练习已学策略。

三、结果与讨论

认知策略培训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听力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其现有的策略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学生听力测试平均成绩为49.68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英语听力水平较低。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使用策略的情况为:(1)记笔记(23%);(2)预测(12.5%);(3)推理(8%);(4)利用关键词(13%);(5)新旧知识联系(3.5%);(6)总结概括(5%)。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策略使用意识淡薄,更谈不上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有效地使用认知策略。

1.学生听力成绩的变化

策略培训完成后,对受试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从表1的数据分析来看,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听力策略培训,学生听力平均成绩由训练前的49.68分提高到59.18分,并且前后两次测试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说明学生的听力水平较以前有了一定进步,听力策略训练是可以提高受试的听力测试成绩的。

表1: 培训前后听力成绩比较

成绩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提高幅度

T-检验

P值

前测

50

49.68

11.673

9.500

10.513

.000

后测

50

59.18

10.580

2.认知策略运用的变化

认知策略培训以后,笔者对学生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现有的听力策略使用情况。结果发现:(1)记笔记(63%);(2)预测(55%);(3)推理(38%);(4)利用关键词(33%);(5)新旧知识联系(28%);(6)总结概括(25%)。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听力测试中使用认知策略的意识有了较大提高,虽然目前学生策略使用的情况谈不上理想,但较以往已经有了较大改观。

3.不同听力水平学生策略培训后成绩比较

笔者根据受试前测成绩把学生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在策略培训完成之后,对他们的成绩提高幅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了解听力水平不同的同学在策略培训后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高分组与低分组成绩提高幅度比较

成绩提高幅度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T-检验

P值

高分组

50

14.00

2.915

2.485

0.042

低分组

50

9.50

2.380

检验结果显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高分组与低分组存在显著性差异(0.042< 0.05)。 这说明高分组比低分组的同学能较好的使用所学策略。

四、结语

根据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认知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成绩,提高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 并且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比水平较低的学生使用策略的能力较强。然而, 我们也意识到, 策略训练的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我们应分析不同水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背景的受试以及不同性格学生,不同教师教学方法等因素。学好英语是一项复杂而且困难的任务,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听力教学,并且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找出合理的听力策略训练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Ox ford, R. L.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A Synthesis of Studi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Training[J].System 17,1989.

[2]Ox ford, R. 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Boston, MA: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0.

[3]李慧,由立发.基于SPSS 的英语听力策略教学效果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02).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朱湘华.大学英语听力策略训练模式与效果分析[J].外语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