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生价值的意义

人生价值的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3 16:30: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人生价值的意义

篇(1)

关 键 词: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观; 自命价值; 他命价值

人活着一般都有自己的生活欲求和人生看法,人的生活欲求和人生看法不仅实实在在地普遍存在,而且还因人而异或因时而异而有不同的内容。在人生理论里,我们把具有稳定性、综合性、持续性的,表现为非“冲动”之形式的,人在人生方向上对自身意义的价值定位称为“人生价值观”或“人生价值取向”。通俗地说,“人生价值观”或“人生价值取向”就是人对人生价值的最一般看法或取向。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定位和实际追求,人们会在纵横纷纭的社会利益关系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不一定一旦完成就一成不变。这,就是人生价值①的择定。

当然,人在选择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时,也往往会对别人的人生价值定位作出期望和预设。也就是说,人们一般不仅会对自己的人生应怎样作出心理期望和预设,而且往往会对他人尤其是对其亲近的人的人生应怎样作出心理期望和预设。这,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择定。因为人的存在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人生价值定位的择定必定既具有自我性,又具有非自我性。

人的人生价值定位的择定,其基本原则是利倾性原则。从个人角度说,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定位是围绕着人自己心理认定的利益进行的——既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利益,也包括以社会为中心并内化为自身需求的利益,它都直接或非直接、直观或非直观、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价值主体的利益倾向。

人生价值定位的择定依择定主体划分,可以分为自为和他为两种,即自命价值和他命价值两种。自命价值就是自己心理择定的价值定位或价值期望;他命价值就是他者择定而赋予个人的价值定位或价值期望。按价值择定主体的实际状况分,他命价值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我谓之“单性他命价值”。“单性他命价值”是指特定的社会个体对某一社会成员即对真正价值主体所期望的人生价值定位。其择定主体通常指一两个数的亲属、老师、朋友、同学、同事等。单性他命价值的择定主体一般与真正的价值主体关系较亲近,对价值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第二种类型我谓之“合性他命价值”。“合性他命价值”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对某一社会成员所期望的人生价值定位,如某一单位、某一村庄、某一城市社区对某人的价值期望。这种社会群体和真正的价值主体在空间上较接近,能通过社会言论等对价值主体的价值定位之选择发生较直接的影响。第三种类型我谓之“复性他命价值”。“复性他命价值”是指整个社会尤其一个国家内的社会整体对价值主体所期望的人生价值定位。这种价值期望一般通过社会的主导性道德价值观和社会的主导性舆论倾向对价值主体的人生价值定位之选择发生相关的影响。

单性他命价值、合性他命价值、复性他命价值因择定主体与真正的价值主体的亲近性不同,而一般情况下呈现出具体性、直接性递减和抽象性、间接性递增的排列趋势。特别是复性他命价值,因为它是整个主流性社会文化对价值主体的一种最普遍、最一般的价值期望,所以它往往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要求,符合一般社会历史进程的价值期望——这里假定主流性的社会文化就是最合理的社会文化。当然,应当说明的是:文中把他命价值分为单性、合性、复性三种类型,是为了分析相对于价值主体的他者对价值主体自我价值定位的不同影响力,即为了分析非自我价值期望的多样性。实际上,三者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并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为了深入地认清人生价值观尤其是“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的问题,下面再来详细分析人生价值观中的自命价值这一内容。

人对人生价值的自我定位和追求,一般来说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定位于实现对物利的享有,第二个层次是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定位于实现对名位的享有,第三个层次是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定位于实现对道义的享有。鉴于从最一般意义上讲名誉追求、地位追求和道义追求也是一种利益追求,我们为讨论的需要就把这三个层次分别简称为“物利实现”、“名利实现”、“义利实现”,并把其价值定位的对象性体现分别称为“物利”(物质之利益)、“名利”(名位之利益)、“义利”(道义之利益)。

物利实现的人生价值取向就是把人生的价值、意义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对物质利益的享有;名利实现的人生价值取向就是把人生的价值、意义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对社会名誉、社会地位、社会尊严的享有;义利实现的人生价值取向就是把人生的价值、意义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对社会道义的享有。而社会名誉、社会地位、社会尊严和社会道义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社会名誉、社会地位、社会尊严和社会道义的追求一般也就是对他人或社会实际利益的增长的推进。换句话说,具体的实际利益一般情况下的非共享性和非共生性,决定了对他人、对社会实际利益的增长的推进,往往同时就也是对自我实际利益(尤其是非精神之实际利益)的付出。当然,这里的“义利实现”是泛指一切自觉地把实现他人或社会的实际福祉作为自我人生价值追求的价值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他人或社会给予的荣誉、地位、尊严等精神性利益,一般就必须为他人或社会的实际福祉作出贡献,作出自己的付出;要实现自我认可也是社会认可的社会道义,一般也必须为他人或社会的实际福祉作出贡献,作自己的付出,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付出。可见,名利实现的层次是对物利实现的层次的一种超越;义利实现的层次呢,也是对名利实现的层次的一种超越。物利实现为享有直接的物利,名利实现为享有外在的名誉、地位,义利实现则为享有社会道义及他人、社会实际福祉的增进。每一种层次的超越,都是对自我物利的相对否定和对他者物利的相对肯定,都是精神境界的提升和道德人格的完善。实际上,在进步而合理的社会道德观和社会评价下,要获得他人、社会的巨大承认,要获得外予的名誉、地位、尊严,则他必须为他人或社会作出更多的工作,更多的创造,更多的成就,更多的付出。如果说名利实现的人生价值定位还不是一种真正高尚、自觉的人生价值取向,那么义利实现的人生价值定位则是一种主要为他人、为社会谋福祉的高尚而自觉的人生价值取向了。

转贴于 义利实现的追求是对自我能力实现的追求,是对他人或社会实际福祉的增长的追求,它已经提升到了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有较高的人生境界,而把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定位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的潜能并以此来推进他人、社会实际福祉的增长。这种义利实现的追求的最重要目的,不是为了自身物质利益,也不是为了社会名位,而是为了他人的福祉,为了社会的福祉,为了自我认可的一种道义或事业。可以说,借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概念,本文所论及的义利实现之追求就是一种合乎社会道义的自我实现之追求,就是一种人生的利益指向和社会道义的利益指向相吻合的人生价值追求。

把自命价值分为三个层次,也是为了讨论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单个的人往往既有名利实现的追求,也有物利实现的追求,甚至还有义利实现的追求。但我们认为一般一个人只有一种主导性的价值定位和价值追求,并且这种主导性的价值定位和价值追求在人的一生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物利、名利、义利实现的归纳与分类,也不能完全包括所有的人生价值取向类型,比如某些艺术的、宗教的人生追求,其主导性的人生价值定位往往既不在于物利实现,也不在于名利实现,更与所谓的社会道义的实现相距甚远。也就是说,有些人的人生价值定位及实际追求可能浮于这三种类型之间,也可能浮于这三种类型之外,也可能是这三种类型中的一种。

总之,从整个社会来看,自命人生价值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层次相关的上述三种基本类型。而从社会个体来看,自命价值也不是唯一的和不变的,自命人生价值和他命人生价值一样,都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很明显,自命人生价值和他命人生价值是来自不同方向的人生价值定位或人生价值期望,两者往往是不一致而有冲突的。自命人生价值最能体现社会个体的自我利益要求,最能体现社会个体对自我人生的模式预设和价值追求;而他命人生价值最能体现他人、社会的利益要求,最能体现他人、社会对个体人生的模式预设和价值期望。各种人生价值观的矛盾和困惑,往往恰恰发生在自命价值和他命价值的冲突中,发生在自命价值和单性他命价值、合性他命价值、复性他命价值的各种冲突甚至是他命价值的内部的各种冲突中(如下图)。特别是他命价值中的复性他命价值,是社会整体对个人人生的最一般的模式预设和价值期望,它与自命人生价值的内容往往具有最大的差异和距离。自命价值最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具体性,而他命价值中的复性他命价值最具有非个体性、非直接性、非具体性,自命价值与复性他命价值往往也就存在最大的矛盾和冲突。——本文的“复性他命价值”这一概念与传统人生理论中的“社会价值”这一概念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人生价值矛盾关系图②③

A:自命价值

B:他命价值

B1:单性他命价值

B2 :合性他命价值

B3:复性他命价值

在承认人生价值观和人生价值事实是两回事的前提下,通过对人生价值定位的自命和他命的区别,通过对自命人生价值和他命人生价值各自内容的分析和相互关系的考察,我可以看到他命人生价值的多样性和变动性,也可以看到自命人生价值的多样性和变动性。而一个人人生价值观的实际矛盾和心理困惑,就存在于自命价值和他命价值的冲突中,存在于具体的自命价值之内容和具体的他命价值之内容在排列组合上可能构成的种种关系中。依据我们现有社会的主导性道德价值观和社会的主导性利益倾向,则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应不断地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超越,从物利实现向义利实现发展,从而不断地与他命价值中的最高价值类型——“复性他命价值”趋于吻合,也即与主流社会赋予的价值期望趋于吻合。只有自命价值和他命价值尤其自命价值和复性他命价值双向运动,特别是自命价值向复性他命价值趋向运动,自命价值与他命价值的实际紧张关系才能得以缓和或消除,自我和他人、社会的多维关系才能得以协调和统一。

【 注 释 】

① 本文文中的“人生价值”是“人生意义”意义上的人生价值,而不是“人生功过”意义的人生价值。前者属于人生观,后者属于人生事实;前者指向人生的未来,后指向人生的过去;前者存在于人的主观心理中,后者存在于人的客观事实中。本文的讨论,都是在人生观的层面上展开,而不是在人生的实际功过层面上展开。

另外,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心理择定和现实追求与人生目标的心理择定和现实追求是不尽相同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认定和追求固然也是一种人生目标的认定和追求,但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认定和追求是一种抽象的目标认定和目标追求,它与具体的人生目标的认定和追求是有差异的。抽象的这种目标认定和目标追求,高于具体的目标认定和目标追求;但具体的目标认定和目标追求又对象化地体现抽象的目标认定和目标追求,体现在直观、具体的人生目标上,甚至更直观、更具体的一些生活目标上。

篇(2)

1、定义: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2、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价值“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表现。在一定意义上,人生的价值是人生的意义,评估人生“价值量”大小,可以理解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人生意义的大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由于金钱在社会上杠杆力量的加大,造成了一些新闻人对于新闻价值与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重大迷失,使得有些人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不仅把握不住正常的新闻价值标准,而且连基本的做人的准则也被顷刻打倒。最典型的就是山西繁峙矿难中,竟有11名记者被买通。两万元加一个金元宝到最低只有五千元的贿赂,就把这些新闻人的眼睛全部遮蔽,这使得他们在放弃了尊重新闻价值的同时,也连着他们的人生价值全都发生了严重倾斜。这些记者首先是因为偏离了新闻人的最根本的“人的价值”,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把握好新闻价值,这无疑是一个因果互动、连锁发生的问题。

在此,笔者提出“大新闻价值体系”的观点,在传统新闻价值体系中引入了“人的价值”之内涵,使得专业新闻人在理解和认识新闻价值的时候,能够同时与自己的人生价值发生联系,以便在新闻从业过程中严格地走好自己的专业和人生的每一步。

所谓“大新闻价值体系”,其基本构成是这样的。

首先是对“新闻价值”内涵的分层理解。第一层次的“新闻价值”,就是把“新闻”作为一般的新闻活动以及整体的新闻事业,来看取它对于人与社会的有用性,即从“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②这样的“价值”意义上把握“新闻价值”;第二层次的“新闻价值”,即从具体的传播过程角度,把“新闻”作为一个个单个的和个别的新闻事实,来看取它们所特别具有的符合新闻标准且能够加以传播的“特殊素质”,这一层次的理解实际上是把以往“素质说”和“标准说”③的观点揉到一起而得出来的;第三层次的“新闻价值”,则是把“新闻”作为经过新闻人(传播者)的采集、加工之后,制作出的新闻产品和特定媒介,来看取它所具备的能够进入市场流通的“交换价值”。要全面理解新闻价值,必须首先从这三个大的层面上加以把握。而在这三个大的层次之中,还可以细分出许多更小的意义层次。这就是“新闻价值”内涵的极端复杂性,或者也许应该叫作意义丰富性。

这三个层次上认识和解释新闻价值,其所包含的意义完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之间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关联。首先就第一层次的意义而言,强调了新闻对于人和社会的有用性。因为归根结底,任何事物的价值衡量与判断,都最终是要以人的需要为依据的。所谓“价值”,任何时候都首先是指事物服务于人及有效于人的程度。所以,我们在考虑新闻价值的时候,也不能不首先从整体和宏观的层面,来关注新闻对人与社会的最基本的有用性。新闻具有了这样的价值,才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也才具有了作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和最根本的前提。其次,就第二层次的意义来说,是对于新闻价值在应用层次上的具体化。最后,在现代社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被职业新闻人和媒介机构制作成新闻产品,要通过具体的媒介和载体进入流通和传播,而最终实现新闻价值,这就很自然地又同时产生了它的商品的交换价值。

在大视野下的新闻价值的理论体系中,如果要把这样的理论体系建设得更加充分完美和完善,还必须引入一个“人的价值”的观念。因为,新闻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新闻价值的判断也最终是以人为根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的。作为新闻人,在追求新闻的价值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样的逻辑关系中,可以这样理解新闻人的价值与新闻价值二者的关系:

(新闻)人的价值:新闻价值(二者为正比例关系)

单个新闻价值:总体新闻价值(二者为正比例关系)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新闻人来说,最终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无疑是要通过自己所做的新闻作品的价值来体现的,而他所做的全部新闻的价值,又必须是由一个个单独的新闻作品和媒介产品综合起来实现的。作为职业的新闻人和传播者,要更好地树立新闻专业主义思想,不能不时时想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新闻,都联结着我们自己的全部人生价值。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新闻事件,做好每一个环节上的新闻工作。如此以来,新闻价值的实现,就直接联系着每一个新闻人的主动自觉的价值追求。而这种对于新闻价值的自觉追求,又植根于每个新闻人的更高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一种更为开阔的价值体系中,不仅为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做了更清晰的定位,而且也使得新闻传播主体更加明确了自我个体在这一事业中的地位和意义。这对于更自觉地做好新闻工作,显然就具有了更加实际的理性引导和情绪激励作用。

(作者分别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保定日报社记者)

注释:

①(美)罗兰・德・沃尔克著、彭兰等译:《网络新闻导论》第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篇(4)

就教学活动来说,课堂是我们培养素养完成目标的主阵地。因此,本文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以《生活与哲学》中《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为例,探索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具体做法,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哲学之美。

一、以理性精神为目标,营造哲学之美

理性精神是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体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哲学课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的理性和深刻。哲学课以培养学生理性精神为目标,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用的基本观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世界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明智的选择,并最终投身于社会实践中。

教学目标的转变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内核和课堂品质。以理性精神为目标的哲学课为感悟哲学之美营造了氛围。改变以往对知识过多的讲、记和练的枯燥学习过程,而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对知识的运用上,让学生学会用知识解决问题,将知识转化为素养,培养学生具备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为例,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即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途径有哪些等问题上,而是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人生价值的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塑造学生的品格。基于此,本节课以规划职业生涯为活动主线,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职业来实现人生价值,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实?F人生价值。本节课设置了四个学习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了解自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性格透视”来思考“我是什么样的人?”通过“兴趣能力伴成长”活动来思考“我的兴趣、能力是什么?”通过“价值拍卖会”活动来思考“我的价值观是什么?”;第二个学习环节是“了解环境”。通过职业现状调查活动来探究“外界环境允许我做什么?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三个学习环节是“智慧选择,实现价值”,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描绘职业蓝图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我的选择是什么?我如何达成我的愿望?”;第四个学习环节是“职场体验”,这个环节通过学生采访行业导师,制作电视节目来体验主持人、记者、编导等职业。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暗含了知识线,还给学生提供了理性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平凡的职业来实现人生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人生价值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规划人生。

二、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创设哲学之美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真实的情境,需要真实的意义。具有理性精神的哲学课堂应充满质疑、激辩和洞察。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真实情境创设哲学之美,引导学生通向理性思维的大道。

(一)学会洞察、理性判断

请同学们描述自己的性格并根据自己的性格匹配职业。请同学们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来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是什么?并思考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相符合吗?最后通过“我最看重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组调查、职业问卷、整理资料和课堂展示来完成。)

通过这几个问题层层剖析,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我、理性分析自我。因为只有在理性且全面地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和课堂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自己做出理性且全面的反思和权衡,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规划力。

(二)学会鉴别、理性分析

请同学们在网站jobsoso上搜索相关职业,并对所选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相关行业现状进行讨论,全面深刻地剖析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客观条件,了解真实的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如何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选择职业不能仅仅考虑自身,还要考虑社会的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现实中体验真正的职业现状,理解工作的艰辛,理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学会质疑、理性选择

请同学们“描绘梦想蓝图”并进行真实的“职场体验”。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先描绘再体验,让学生敢于质疑自己,并通过实践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梦想蓝图。

学生了解了自我、分析了社会并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要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质疑,学会选择与放弃,努力拼搏,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三、以对话来碰撞情感,感悟哲学之美

思维和情感通常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因此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对话应传递真情感、表达正能量。以培养理性精神为目标的哲学可能包含质疑和批判,但这与真情实感并不排斥。有魅力的哲学课应将理性与情感融合,寓情于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对话碰撞情感,感悟哲学之美,启迪美好人生。

寓情于理的对话,应当将正确的价值观寓于其中,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中将自我感悟的生活智慧,体验的人生意义表达出来。

篇(5)

(1)知识目标:识记个人素质的含义、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并理解在人生价值的实现巾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道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另一方面,要珍惜生命,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教学难点: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导入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感动中国的主题曲《感动》,让学生描述歌词的大意:“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教师)相信每一个有志的青年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过得有价值,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学生答)略

[讲授新课]

(教师)要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讨论的问题,首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看一段视频资料,走进一位医生的世界。

(播放视频资料: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华益慰的事迹)

(教师)华益慰的名字与历史上的名医华佗同姓,同样是医生,我们能记住名字的不多,为什么这两位姓华的医生,让人们一直能记在心里呢?

(学生答)略

(教师)正象《感动中国》颁奖词中说的那样,他实现了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在华益慰的事迹中,他的人生价值是怎样实现的?(问题用多媒体显示)

(学生答)略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是不是所有医生都能够做到“视患者为亲人”呢?下面我们看一幅漫画《问诊》(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说说漫画的寓意。

(学生答)说明个别医生不讲职业道德。一切向钱看。

(教师)医生的职业道德第一条就是:作为医生,应该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救死扶伤。然而一些医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切向钱看,在哈尔滨医大二院就曾出现了“天价医药费”事件,一位叫翁文辉的病人住院67天,共花费139万元,结果还是没有挽回老人的生命。后来家人一查帐单发现,老人8月6号去逝,8月8号还有化验胸腹水的化验单,输血一天达到83袋,再加上106瓶盐水,葡萄糖20瓶。很显然这里存在乱收费。(学生顿时引起强烈反响)

(教师)看了短片和漫画,请你结合教材想一想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总结)

客观条件(外因):相同;主观条件(内因):不同

(多媒体展示)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客观条件?请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社会为我们成长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及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条件。我们要全面地。辩证地肴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到很多不利因素正在向有利方面转化。了解全社会都在关注我们孤儿孩子的成长,(注重结合学生自身是孤儿的实际)

过渡:客观条件的有利与不利,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比如我们刚才看到的同样是医生,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却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那么决定人生价值的关键应该是什么呢?

(学生)主观条件

(多媒体显示)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内因)

(1)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2)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

(3)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教师)同学们我们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那么你们知道个人素质都包括哪些内容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现代意义的人才标准,不仅要德才兼备,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各抒己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各种素质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素质?为什么?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目前你最需要提高的是什么素质?

(学生发言)略

(教师)具备了以上索质,你的人生价值就一定能够实现了吗?当然不是,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最终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当然不能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人物。只要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工作,你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多媒体显示)刘翔的人生格言: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能样样胜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教师)事物的发展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同样,我们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你们是怎样解决的呢?我们班的xx同学一直是我校铅球比赛的记录保持者,他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听听他是怎样战胜的呢?(通过身边同学的讲述,让大家明确任何成绩的取得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多媒体显示)如何面对困难,摆脱困境的建议。

教师结合孤儿学生实际总结:同学们,要想使你的生命更有价值,关键在于你自身,虽然你们年轻的心灵都曾经历过很大的挫折,但是无论什么时候,你一定不要失去拼搏的勇气,在我们孤儿学校这片天空下,同样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他们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多媒体展示我校优秀毕业生的照片,教师进行旁白介绍,使同学们处于兴奋状态)

教师:还有一年你们就要参加高考了,现在高三的哥哥姐姐们也想对你们说说心里话。(课前事先利用DV拍摄高三学生集体对高二同学说的鼓励的话,利用多媒体播放)

老师也想对你们说:青春是美丽的,也是易逝的,现在的你们风华正茂,正是该为自己绘制理想蓝图的时候,此时起步,为理想顽强拼搏,一定能让人生的蓝图成为美好的现实!虽然你们失去了爹娘。但是你们也学会了坚强,“自立自强”这四个字,对于你们也许有着更深的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的人生价值也一定会实现!(多媒体显示)

篇(6)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高职大学生;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2-0011-01

对于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是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独特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价值观相近的人生活在一起,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分歧,相反,价值观迥异的人生活在一起,则容易产生矛盾。一个人若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个体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扭曲。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很多高校以此为主题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一、高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

高职学生也是大学生,但与一二本院校大学生相比较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高职学校的校园环境与教学方式等与本科院校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无形中会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树立。一些高职学生对于人生目标尚不明确,学校安逸的生活使他们的学习闯劲有所松懈,整天浑浑噩噩安于现状。另外,部分高职大学生在与社会进行接触的时候,其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产生了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不相符。在一项调查中显示,高职学生的人生目标多以个人目标为主,选择适应社会目标的人少之又少。部分学生太过看重金钱,甚至把挣钱的多少当成衡量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上是不成功的,没能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影响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是和我们每个人关联最大的场所,它是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树立的第一个场所。不难发现,一个从健康家庭环境里走出来的孩子,其心态是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性格也相对阳光、活泼、开朗。反之,在不和谐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來的往往是负面情绪比较多。

(2)教育因素。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学生接受的教育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道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高校采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重要影响。但很多高校并不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以至于学生在校成长过程中缺乏自我认知,不能通过有效途径获得建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方法。

(3)社会因素。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既能给学生建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带来积极的影响,也能带来负面影响。为降低社会因素带给高职学生的不良影响,社会各界应积极寻求整改社会风气的方法。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思潮冲击着高职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因此,社会应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等积极向上的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把不良影响扼杀在摇篮里,给学生提供一个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健康环境。

三、树立高职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策略

促进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该从三方面做起。首先,家庭方面。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健全、健康的家庭和父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会在无形中引导着孩子的成长。例如,有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其中M的父母是高中教师,家庭氛围和谐积极,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M大大方方,性格活泼开朗,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够快速地和别人打成一片。另外一个学生H,父母很早就离婚了,然后各自又组建了新的家庭,自从H不断奔波于父母各自的家庭后,她变得越来越沉默、悲观起来,心有怨恨,经常抱怨生活。其次,除了家庭环境外,学校应该开设相应课程,积极引导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走向。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课程形同虚设。学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当成首要任务,建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使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再次,社会是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大环境,社会相关部门应该想方设法优化社会环境,新闻文艺以及相应宣传部门应承担起宣传社会积极面的责任,引导学生的价值走向。要坚决杜绝和消灭社会不良风气,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阵地,应加大德育力度,成立专项整改方案,并积极落实。高校应该针对高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影响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因素,采取树立高职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戴翔东.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2]黄琴.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几点思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3]苗忠.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篇(7)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24―01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以一蹴而就。有时我们开展一项很好的活动,学生也受到了教育,但是,活动结束,如果没有后续措施加以巩固,很可能成为一时的冲动。如果常抓不懈,就会形成一个习惯,把自然行为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小环境”的熏陶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的隐性课程,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应从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度,树立全员德育的观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良好氛围。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创造一种“科学、求实、文明、勤奋、团结、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以此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对于社会的使命感、责任心,使他们在科学民主的气氛中取得价值观点的“共识”,形成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二是要把校园文化建成学生与社会的纽带,不断把社会的新人新事、新道德、新风尚渗进校园文化的精神之中,以科学人生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发挥校园文化氛围的积极导向作用,提高青年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道德观念的分析、比较、鉴别能力。

二、加强优秀班集体建设

加强优秀班集体建设,为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班集体作为对学生时刻都发生影响的微观环境,对学生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具有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班集体,通过正确的集体舆论、集体风尚,必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积极的导向,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因此,学校应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工程来抓,从抓好班主任配备入手,从新生入校抓起,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正确引导,激发同学热爱自己的班级、热爱自己的学校,并由此上升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强化课堂教学渗透

强化课堂教学渗透,保证人生价值观教育深入持久。课堂教学具有面广、量大、时间长的特点,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因此,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渗透人生价值观教育是高级中学人生价值观教育得以深入持久进行的保证。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名利观教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人生价值标准教育。语文课是知识性、思想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要根据文中人物、言行、形象渗透人生价值观教育;思想品德课和班会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品德课内容中加入时代感,增强信息量和直观性。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如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

对学生个体来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着重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树立身边的模范生,以榜样的力量使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深刻内涵,促使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教师要进行言传身教

小学生可塑性强,但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进行社会行为思考和社会行为辨别尚且比较模糊,教师的“不文明”容易被效仿,酿成不良社会风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严于律己,弘扬正气,努力成为“文明模范”,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常开常飘香。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环境,做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社会、学校和家长各方联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遵法守法,做个好公民、好学生、好孩子,做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小主人翁。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对未成年人有“言传身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