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3 16:29: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篇(1)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途径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庞大的网民数量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网络生活具有自主性、虚拟性等特征,网民对信息的选择是一种自主的选择,因此,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功用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其特殊的功用。

(一)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提升功用。一些高校在积极探索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然而随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各种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要求围绕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关注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实际需求。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看,教育素材来源于大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让大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其中,注意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延续性。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大学生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网络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促进其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和个性成熟。因此,这一模式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显著提升的功用。

(二)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具有即时引导功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在为大学生打开一扇便利之门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引起人们对这一现象的高度重视,治理各种网络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应运而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直接融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即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全部内容都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各种形态呈现在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因此,这一模式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具有即时引导的功用。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构成

构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要素具体包括高校教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网络媒体等。

1.高校教师。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参与者、引导者,这里主要包括学生辅导员、校园网站管理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计算机公共课教师以及学校行政人员等。高校教师在整个生活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离开了高校教师的活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无法构建。

2.大学生。大学生,这里主要指大学生网民,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高校教师进行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效果的体现者。离开了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不可能存在。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中,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作用,不仅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而且反作用于高校教师和网络虚拟环境。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里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利用网络生活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内容。除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外,还包括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等内容。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以文字等常见的知识形态出现,而且以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形态,融入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

4.网络媒介。网络媒介,这里指互联网媒介。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中,网络媒介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中介,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与其他媒介不同,网络媒介除具有一般媒介的载体作用外,还形成一种虚拟的生活环境,这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影响极大。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构建

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要将其要素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以网络为载体。

(一)以高校教师为主导。高校教师应成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启发者,引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否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要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以高校教师为主导,一是要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高校教师积极性的提高,是其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动力。二是要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其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

(二)以大学生为主体。在网络生活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空前的凸显。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网络生活的虚拟实践体验、情感融化和事理说服来点燃其内心的闪光点。以大学生为主体,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虽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是基于虚拟网络空问的教育活动,但教育对象仍是现实中的人。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从大学生思想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深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科学确定教育目标;其次,依据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综合考虑网络生活环境、时间等其他因素,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二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可使其通过自我修养而自我发展。

(三)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就是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的教育模式。因此,构建这一模式,必须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心,一是要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人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二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网络信息各种传播形态出现。

(四)以网络为载体。网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共同载体,它既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承载着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内容,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必须要以网络为载体。

以网络为载体,一是要注意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结合。首先,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其次,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尽可能减少网络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强化规范与引导,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伍峰.网络时代的舆论宣传工作[J].信息网络安全,2006(3).

[2]胡钰.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3]缪建.对高校实行实名制的几点思考[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篇(2)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被淡化,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思想过于功利化,优先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教学方式过于僵硬,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充斥着空洞的说教,缺少耐心的疏导和启发。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比较复杂,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呈现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现象。因此,面对当前这一复杂问题,加强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探索,不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而且还能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虽属于不同学科,但是教育目的存在交叉现象,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进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另外,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促进。因此,高校教育过程中将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综上所述,能够清楚地看到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但是十分有必要,而且确实可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探讨

(1)教育观念方面

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实践中应转变观念。首先,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其次,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反之,心理健康教育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高校教师应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另外,教师还应能明确区分思想与心理问题,并对通过学生的外在表现进行综合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地辅导学生。

(2)教育内容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应适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向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延伸。例如,可以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吸收思想政治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

(3)教育方式方面

(a)利用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教师在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应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知识讨论中,使其养成正确、健康的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观念;其次,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设有关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此实现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结合。

(b)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21世纪是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应善于借助计算机技术,不断探索两者结合的新思路。互联网具有很大的虚拟性、隐蔽性、平等性和自由性,学生在互联网面前能够比较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郁闷、烦恼等,能够自由地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同时,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各种观点交流的真实性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善于利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与心理状况,有的放矢的对学生提高教育指导或咨询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网站或QQ群等方式,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打破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总之,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不但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增强了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真实性,提高了教学活动效率。要求教师努力寻找计算机技术和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点,通过构建网络教育体系实现两者的结合。

(c)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校园文化较为突出的优点在于其具有强大的载体功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应注重利用这一载体功能。因为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不仅能缓解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产生的压力,还能起到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养成较好的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素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高校教师应善于利用学校举行的各类活动,举行有关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咨询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减轻学生思想与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尽早走出阴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进而塑造积极向上的完美人格。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理论性的说教,但是这种教育形式已经相对落后,所以发挥网络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为了一项重要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教育手段不断涌现,高校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不断下降,而很多高校和教师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所以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增强实效性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往主要是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传统载体,具有内容固定、语境晦涩、话语严肃、趣味性差等特点,而网络则是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参与性等新时代特征,虽然网络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但是与现实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也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1.思政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是依赖思想政治教材,所以理论性比较强、实践性不足,致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理论性、政治性特征,这样的教育内容显然很难在网络环境下得到有效开展,也很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接触新事物、新思想的途径非常便捷,所以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和个性化素质更容易受到网络多元思潮的影响。如果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味坚持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只会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封闭,逐步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感。

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没有实现有效互动

无论在何种教育环境下,高效的教育活动都需要进行多方互动,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人际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是教师进行单向性的知识灌输,教师占据教育主体性地位,学生通常只会被动地听讲和学习,学生的话语权利容易被剥夺,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多方互动。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获取更多的话语主动权,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方式和互动形式也更加丰富。但是,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也容易让学生偏离正确的学习轨迹,很多学生习惯于在网络环境下玩游戏,涉猎新奇事物和思想,反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互动热情。

3.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创新

基于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很多高校积极运用了网络教育方式,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创新,一些学校的网络教育方案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很多学生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旧枯燥、乏味,缺乏时代气息和吸引力,所以迫切需要进行教育创新,融入更多的时代精神和流行元素,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限制,否则即便是借助网络手段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也很难实现有效的突破和发展。

二、基于网络开展思想政政治实效性教育的有效对策

1.融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网络教学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德育和价值观念引导为目标的,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面向学生,宣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因此,高校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生活化教育,积极融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网络教学内容。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便捷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所以教师在制订网络教育方案时,要善于调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差异,积极制订差异化的网络教育内容,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善于结合网络的优势功能和特征,搜集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将其与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教育内容的优化、提炼和整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重视传统教育内容与网络教育内容的融合、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当中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构建适合多方互动的网络对话机制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由于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权威,所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对话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尤其是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单向灌输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枯燥,学生在思想课堂学习中常常处于尴尬境地。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对话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多,多方互动更具便利性,这为多方教学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对话优势,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话语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话语表达权利,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3.加强网络教学与育人手段的创新

为了适应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要求、新挑穑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积极引入最新的网络教学手段,加强新媒体教学载体的运用。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积极运用最新的网络沟通工具,在教学与沟通实践中多应用微博、微信、QQ群等新型对话手段,借助互联网思维来提升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对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监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加强热点教育思维的运用,实现理论教育与社会时事热点教育的有机结合。高校要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积极构建新的教育内容,并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共享,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鉴别力,丰富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体验和对话体验。

4.提高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与交流,需要双方能够更好地驾驭和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增强教学与学习自觉意识、主动意识,提高师生对话效率,所以高校首先要为教师和学生创设良好的信息化素质教育氛围,让他们懂得如何在网络环境中趋利避害。其次,由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差异比较大,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统一、单向的对话机制,要充分借助网络技术手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行为状况等个性差异,然后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体现对教育对象的充分尊重。最后,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对自身的信息化素质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及时弥补自身的信息化素质缺陷,这样才能紧跟网络教育的时代步伐,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会面临很多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载体需要加强创新和转变,积极搭建基于网络的新的教育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网络教育载体、手段之间的整合,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来,凸显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 炯.论微时代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3).

篇(4)

一、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

(一)互动范围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微博互动模式后,其相应的互动范围也进一步延伸,从实际课堂走向了虚拟课堂,并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在开启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后,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虚拟微博平台与学生畅所欲言的交流,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经过不断与学生交流,从中总结经验来提高实践工作。互动范围从实践课堂走向虚拟平台,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互动内容

由于微博属于网络虚拟平台,使用者可以充分的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变化,通过文字语言或者影音方式来抒发内心感受,释放身心压力,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交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与学生开展虚拟交流,可以从情感、社交、信息等方面进行互动,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涵盖学生各方面需求,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三)互动功能

微博作为交流平台,其互动功能是多种多样,学生随时可以通过微博来了解最近就业信息、心理动态疏导、学业知识等多方面内容,互动功能不仅能够加深师生之间情感联系,增强双方之间信任感,也能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轨道,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方面能够顺利开展,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互动对象

通过微博师生之间不仅可以有效开展交流,还可以将学生家长、各高校纳入交流范围,从多方面进行交流,保证学生思想动态能够实时被家长和教师所掌握,确保他们成长轨道健康向上。

二、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趋势得到了显著增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博平台的帮助下,已经从原有的课堂工作性质向实际生活化转变,通过虚拟网络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神秘性和严肃性蜕变,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更好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将社会上负面新闻降到最低,保证学生思想动态切实落到实处,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实施多方位互动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交流方式可以通过建立多方模式,通过讨论群组进行讨论,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通过师生间友好交流来获取实践工作,并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重心来开展。随着经济形式的快速发展,学生社会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思想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会使学生发展方向偏离正确轨道,对社会以及人生产生悲观消极的看法,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因此通过采取微博多方位互动模式,来引导学生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措施

(一)将微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重新构建校园文化格局

微博作为一种媒体平台,引发的学习生活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作为一种特定文化,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学生在微博文化熏陶下不仅加深了自身文化,也促进了校园文化。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会消失一种文化,引进另一种文化,不管学生是否愿意,传统的校园文化格局已经被微博文化所打破,进而成为新兴文化方式。通过微博文化引入到校园格局中,互动模式将得以健康发展,构建格局也必然加快步伐。

(二)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模式

篇(5)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化社会,各个行业需要处理众多的信息与数据。而大数据在各个行业的使用,能够将众多的信息进行快速的归类整理,产生良好的信息处理效果。目前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有着广泛的使用,它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但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大数据带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方面,做深入的研究探讨。

二、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的影响

(1)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科技、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普通大众获得信息更加方便与快捷。众多媒体在网络上对那些具有不良影响的信息与个人进行炒作,以达到获得关注的目的。目前的在校大学生追求时尚潮流,对那些新事物新信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缺乏主观的判断力,不能够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与挑选,所以面对各种信息时候会出现盲目选择与接受的情况。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各种网络信息的传播更加开放、自由、多元与便捷,而各种不正确的价值观与负面信息也对学生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便捷搜索知识的渠道,也会将欧美发达国家各种腐败信息输送到学生的头脑中。西方国家的“信息侵略”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整个社会不良风气盛行。

(2)大数据提供全新的政治教育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改革,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对于高校大数据而言,大数据分为学生接受信息所产生的数据、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而对这些数据的处理需要将教与学整合起来。在教与学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是学生逐渐掌握学习规律与方法,掌握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将教学课件制作成视频数据。通过播放生动有趣的课件,使学生逐步掌握所要学习的思想政治内容。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不应该通过枯燥的背诵与阅读来完成;而要将抽象的思想政治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学生通过数据采集工作能够准确掌握那些非量化的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专业的素养,还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最后还需要有准确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

(1)提升信息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综合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与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该对自身所负责工作范围的信息实时更新,同时高校自身也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与管理水准的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对信息的获取接受能力、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主要工作范围仍旧是: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其他信息的获取接受能力、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只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2)建立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

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的建立,对搜集学生思想政治数据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具有极大帮助。我们只有对学生的真实特点、价值观倾向、心理健康现状等进行科学分析探究,才能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收集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要建立大数据信息搜集与研究平台,将图书馆、教务处、思想政治教育等多方面的信息结合起来,形成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网络;其次是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联合,通过开展网络调查、专题活动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活动进行搜集与分析。以上两种思想政治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完成学生思想政治内容的统计分析工作。

(3)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具有高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政治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目前政治教育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思想政治价值观与教育观,而且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数据化。所以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在价值密度低的大数据库中抽取有用信息,找到与学生学习数据的相关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思想政治,会取得良好效果。

篇(6)

[关键词]微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47 ― 02

一、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微文化是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而逐渐兴起的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为代表的一种新兴文化载体。作为一种新兴起的社会现象,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内容简洁明了。微文化内容简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微”字上,比如微信朋友圈有字数限制,微视频有分钟数限制等。这种呈“碎片化”的信息形式更适合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起零碎的时间(如:排队、等车,等等)来获取信息。第二,信息共享便捷灵活。在微文化的世界中人与人的信息互动、交流、共享更快捷灵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挥下,由高校具体负责,按照思想道德的发展规律。对高校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育内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多个方面。第二,教育途径较多。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只是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社会实践。还应该抓住主流文化、新兴媒体等与时俱进的新途径。发挥各种不同途径的优势,更好的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三)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兴形态,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微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微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大背景,未免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观点、方式、途径等方面都产生影响,与之相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也会对微文化的产生,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动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预先积累其所需资料,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座等各种形式,将自己搜索的信息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来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此来促进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改变。高校教师提前搜索整理的信息优势便决定了其在授课地的过程中占有绝对的地位。与之相反,大学生由于信息量的匮乏只能被动的接受。高校教师的话语权优势、信息量的优势都代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而现时代处于微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大学生被大量的信息包围,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教育者就不再具有信息占有上的优势,这就动摇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二)冲击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大量信息使高校学生难以辨别,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今,微文化还只是一种非主流意识的文化,它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微文化具有健康、向上的一面,能够丰富主流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微文化也具有背离主流文化的层面,对主流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有些时候还会以其消极和颓废的一面来与主流文化相抗衡。在我国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担负着弘扬主旋律的任务,其内容一般包括:宣传主流人物、传播主流文化。微文化时代的到来,其多元性的传播方式一般都是侧重在“微”这一字眼上。“微民”往往都是热衷于小事件,并且努力将其放大,这在另一方面也淡化了主流文化的地位,强化非主流的中心地位。这种不良的倾向,对整思想意识确立期的高校学生来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经意间就会使其形成主流文化“去中心化”的思想意识,严重者甚至会拒绝主流价值观的教育,这就严重的冲击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管理难度

在微文化的时代下,信息的传播的快速性以及不可控制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微文化的迅速兴起和广泛传播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发展为依托的。当今时代,互联网以其惊人的速度进入了千家万户。与之相适应,作为互联网的依赖者微文化的迅速流传使得“微民”这一社会群体也迅速扩大。高校大学生无疑是这一新兴的社会群体“微民”的主力军。由于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而且人人都可以通过无线终端消息。并且微文化以其“裂变传播”(即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形式)的信息传播形式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也激发了高校学生想要表达自己话语权的欲望。如果这快速传播的信息是积极的,符合主流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就会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但传播出来的信息是消极的,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是被有意虚造的,一旦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就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总之,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微时代条件下如何改善信息源以及信息的“零控制”局面、如何监管信息的质量和传播是值得{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

三、微文化时代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应对对策

(一)增强高校师生对微文化的认知

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才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行动。同样道理,对微文化只有我们彻底的在思想深处接受它并予以高度的重视,它才能够为我们所用,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所用。要利用起这一新兴媒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首先必须提高各高校师生对微文化的认识,使其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微文化的时代,同时引起对微文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据一项调查可知,很多高校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关注的大学生人数也不少,但是学生对此却无太多的期待,这足以说明微文化已经进入了高校管理工作领域,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还没有充分的利用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所以利用微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思想上认知它,并重视其积极作用是关键。其次,对于微文化思想认知是第一步,思想认识上去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即“微素质”。众所周知,微文化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逐渐兴起的,所以就要求高校师生具备一定的互联网基础知识,对社会的关注意识与参与精神以及学习态度与辨别能力。据一项调查可知,高校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会觉得上网、发微博微信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对此望而却步,退避三舍。这一态度是不利于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的。只有保持着一颗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够缩小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借用网络这一媒介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优化微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除了思想上的认知之外还要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上的科学性。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理想与现实结合。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总体上符合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这一特点。但有时也会出现过多强调理想而忽略现实情况这一问题。例如,微文化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想表达自己人人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时代,那么如果课堂上过多的强调社会、整体而忽略了大学生这一能动性的客观存在就会导致大学生的参与感迅速降低,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毫无疑问,强调整体以及社会价值是正确的,但如果过分强调,忽视学生这一能动性的客体,就会与微文化强调个体独立性这一影响相反。所以在微文化下,这种教育方式应当适当的做出调整,否则就会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排斥。

第二,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涵盖了高校学生的专业课、基础课、技能课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爱国主义的教育等内容。着眼现时代,我们都处于微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在这一氛围中每个个体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同时是信息的接受者,那么如何发送以及如何传播积极有益的信息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高校教育应该着力于在传统教育之外适当开展新媒体素质的教育,引导学生逐渐具备能够在网络信息海样中很快获取有益信息,主动屏蔽虚假信息,同时又能轻松进行转发和扩散。所以开设新媒体教育,有利于提高到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充分利用微文化中的新媒体、新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微文化是依托互联网尤其是个人便携移动设备的普及发展起来的,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抓住这些新媒体的优势并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会大大提高其实效性。

第一,发挥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已经普遍的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微博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与学生的沟通,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的同时又能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有即时性。现如今,在微文化的大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微博这种形式,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像力。

第二,借助微电影、微公益等新形式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微电影、微小说以其内容精炼、阅读方便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尤其是大学生的喜爱。一部短暂的微电影,虽然放映时间不长,但却会带来超出我们想象的思想震慑力。所以,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形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传播正能量。这对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无疑帮助极大。

〔参 考 文 献〕

〔1〕尹冬梅,等.学习辅导: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2006,(07).

篇(7)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队伍建设

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来说,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相关研究表明: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除此之外,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以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对大学生实施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

正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综合素质不过硬,那么何谈对我们的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呢?基于此种情况,高校首先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引导他们全心全意的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其次,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具体到这一点,高校主要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等方式进行。通过这些方式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如此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才能够更好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高校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可以组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深入到社会、企业、部队或其它兄弟学校的一线,去了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并根据这些新情况实施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这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均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制度建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离不开相关的制度,事实上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制度都是非常不健全的。不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制度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比如,科学培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在培养和提拔干部人员的时候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制定一定的提拔标准,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晋升机制等。其次,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要想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我们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比如,出国培训,到外校培训亦或是进行校本培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负责的是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同时去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所以,必须要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对何人何时具备何种资格才能参加培训必须要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以免给大家造成一种负面心理影响,不利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和谐与稳定。最后,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效率如何我们必须要建立健全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其中也不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必须要逐步健全,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上述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建设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调机制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组成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每年可能会有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加入,也可能有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离职。这一切对于我们的高校来说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何能够把握好这种动态的平衡,让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始终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我们高校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必须要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比如,有骨干教师由于考博等原因暂时离职,我们必须要尽快的从校内其它教师中选拔和培养相应数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补上,亦或是从其它学校引进一些骨干教师来弥补这一空缺。除此之外,高校每年还需要招聘一些较高学历、较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断提升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对于这一切高校都必须要建立一个具体的协调机制,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始终处于动态平衡和发展的状态。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素质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协调机制建设。只要能够有效做到上述三点,相信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作者简介:

1.卢霖(1983.10-),女,辽宁大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辅导员,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