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6:29: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煤矿安全讲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职工培训 问题 对策
笔者从事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培训教育多年,参加煤矿事故分析处理多起,无不为每起事故的发生感到痛心疾手。纵观我国煤炭发展史,那起事故不是主要由干部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而引起的,特别是近几年来煤矿发生的一次死亡几十甚至百人以上的重大特大事故,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分析事故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每起事故都是“人的不安全因素”占主要因素,客观上讲,从八十年代提倡有水快流以来,各地小煤矿一涌而上,煤矿工人来自农民,管理者还是来自农民,直到现在煤矿用工制度还不能进入正常轨道,给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虽然近二十年来国家、地方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改善培训环境,规范培训管理,但直到今天培训工作还是不尽人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里笔者只谈一谈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一、 煤矿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地方各级都制定了“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从机构的资质级别管理、师资管理、培训管理、到监督管理都规定的很明确,但现实中好多地方都不能按章办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申请机构资质方面,要求必须有注册资金、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有健全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以及有现场实践经验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等,在申请过程中,申请人尽力满足要求的标准,到处找钱、找人、找证,这些东西也只是应付上级而已,至于领到资质证之后用谁来培训是另一回事。如某培训机构在申请资质时用的是一些大专院校老师的证件和机关单位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的证件,而在实际培训教育工作中这些人根本不讲课,实际讲课的是一些初中、高中学历的人员、当过几年小学初中的老师,甚至有些培训机构把开车司机、清扫卫生人员也能上讲台讲课。
2、师资管理方面,明确规定了煤矿安全培训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其中有两条是身体健康,能胜任教学工作及下矿实习调研和有累计不少于一年以上煤矿现场实践经历和较丰富的安全生产经验。而现阶段不少培训机构的授课老师不是没有学历,就是报上一个不负责任的函授学校拿上一个文凭,从来没有到过煤矿,更谈不上什么煤矿现场实践经验。还有就是让单位的闲置人员,上个函授学校,再到上级培训机构拿个资质,就可以给各种培训人员讲课。
3、教考分离方面,规范教考分离管理,建立教考分离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责任心,强化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才能有效地提高了培训质量,而现在的培训机构培训考试最好的是上级派一名工作人员做一做样子,实际上还是只局限在培训机构内部运行,仅处于教考分离的初级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再者,教考分离侧重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多数培训机构没有真正到位。
4、实际操作和实习方面,不少培训机构的实验器材和模型都是为申请培训资质而准备的,在培训过程中从不使用,主要原因还是培训老师还不认识、不会操作,也就不存在什么实际操作培训和考试了。
5、安全教育培训不规范,报名、培训、考试审查不严格。有些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并没有按规定进行培训,漏培,假培(替培),关系培(与培训中心搞好关系参加考试过关)等现象时常出现。
6、培训学时不能保证,有的培训班学员报到时见一面,考试时再见一面,有的只是在考试时才能见面,培训学习时间不足,培训效果就不能保证。
二、提高煤矿培训质量的对策
1、使用统一的题库题,统一试卷题型,由上一级行政主管管理单位组织人员做好命题、监考、巡考工作,实行教学单位和教课教师不得命题制卷的办法,实现本质上的教考分离。
2、上级煤矿安全培训管理部门加大各级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按照申报培训机构资质时的师资队伍进行监督检查,杜绝不称职人员给参加培训人员讲课。
3、加大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的力度,制定实际操作考核办法,实际操作考试时,应当有上级行政主管单位指定人员进行监考。
4、安全培训机构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专兼职教师人才库,以满足教学需要,做到名符其实。
5、严格培训过程的管理,从报名到考试都要与本人身份证进行核对,存放在课桌上,以便随时核查,杜绝漏培、假培(替培)现象,上级煤矿安全培训管理部门要采取定时、不定时的进行了巡查和监督,制止关系培(与培训中心搞好关系参加考试过关)等现象。
6、建立健全煤矿职工培训教育机构的档案管理制度,从每一位代课的教师、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做起,记录每个人的工作、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全过程管理。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煤矿开采方法》《地质测量》《矿山机械》等,由专业教师授课,学员们对此次学习很满意,认为学有所用。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安全对于煤矿工作的重要性和各种与煤矿有关的理论知识。
培训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师和同事们请教,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事故典型案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安全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自己安全理念和防护能力,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安全生产打下基础。培训期间,坚决做到专业知识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在培训期间,我自觉遵守纪律,不迟到、早退。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学到了全面的安全知识,对煤矿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
安全培训内容丰富,系统介绍了国家安全生产法,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并列举了大量国内外安全案例,作为煤炭企业一分子受到很大教育,感受很深。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教师的安全知识培训,对于安全生产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工作中,安全生产管理,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对本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要求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安全为天,是我们的安全理念。在这个“天”地下,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
该班是应国家及省煤监局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开设的,旨在提高各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切实保障安全生产,规范生产。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只是单单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得不培训。不考虑员工的个人意愿和素质,使员工产生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思想,没有相应的培训奖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员工的工资不和培训效果挂钩,不和安全事故挂钩,导致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对于安全培训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所谓态度,不能使安全培训从“要我学习”转到“我要学习”,使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大大降低,这是许多企业安全培训看不到好效果的原因,也造成了煤矿企业安全培训资源的浪费。
2、在煤矿安全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的措施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需要硬件软件同时发力,硬件指物质方面即安全培训中的一些设备设施和物质奖励。软件指精神方面即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们对安全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2.1直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的讲师读、员工听的陈旧模式,变为更加贴近实际的直观教学。可先由安全培训讲师集中讲解入井须知,然后待员工们下井参观,之后讲师边走边讲解,让员工们感知井下的实际现象,先对井下作业现场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讲课,员工们更容易接受,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2.2建立安全培训奖励机制
在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之后,为了激励员工们更加重视生产安全,可以举办技术考核、仿真模拟和技术比武等小测试,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组织有关安全方面的演讲比赛和知识比赛以及歌咏比赛等活动,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能够寓教于乐,使安全意识深入员工心中。同时企业还可以设立“安全生产标兵”等称号,每个季度,对于一直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表扬。
2.3采用典型案例分析
其实不管有再好的教学模式,再诱人的奖励机制,只有员工自己在主管意识上愿意进行安全实践才能够真正的起到作用。安全意愿是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要想让员工们主动履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则需从他们的安全意愿入手。一旦员工们有了安全意愿,就自然会端正对安全生产的态度。这就需要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最好是采用本矿或相邻煤矿的事故进行教育更有说服力因为这些案例就发生在员工们身边,更加熟悉,更具震撼力和说服力,使员工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同时,还可以请一些事故案例的相关人员如伤残员工或家属“现身说法”,听着他们讲述伤残后如何痛苦,家属讲述亲人如何死亡,死亡后给家庭带来了怎样的困难和悲痛,也可以用一些事故现场的影像资料来感化员工。让员工们自己想象,如果自己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而导致事故发生,会对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带来多么严重的伤害。这会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家人也要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就有了“我要安全”的意愿,进而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大大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4加强与培训机构的合作
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需要长期的投资和人才建设,但对于一些小型煤矿企业来说,可能人才和资金的不足,不能够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这是就可以与一些专门的安全培训机构合作,委托培训机构来为员工作安全培训,一方面能为企业减少一些资金投入,也能为煤矿企业提供更好的安全培训服务。煤矿企业用过与安全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使培训机构深入到井下,更细致的了解煤矿企业的需求,并把这种需求带到课堂上去,告知给培训员工,减少员工的工作适应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创造效益,实现煤矿企业、培训机构和员工的共赢。
3、结语
关键词:霍尔辛赫矿井;矿井安全;量化系统设计
一、概述
目前我国煤矿大部分的安全管理水平还处于经验及制度管理状态,滞后于其它行业的管理水平。如过要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及水平,就必须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从源头开始管理,预防控制事故发生。
本质安全管理与以往的安全管理方法的区别在于从“本质”上来进行安全管理。它的意义在于对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事故由被动接受上升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本质安全管理注重危险源的控制和事故隐患的管理,从安全管理的源头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提纲挈领、标本兼治的管理效果,避免了以前忙于善后、补漏洞的救火队式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建设思路
以人、机、环、管理四个方面为出发点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支撑体系软硬件平台,改变过去功能分割、经验判断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系统化、相互支持的管理模式。对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连线成片,改变传统安全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形成一个持续改进螺旋上升动态煤矿安全支撑体系,使企业内部的人、机(物)、系统、管理达到安全和谐统一,实现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的目标。最终实现: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动态管理——>效果评估——>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支撑体系,形成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全面对事故进行有效预防,最终实现煤矿的整体安全。
三、存在问题
现有安全管理模式存在若干问题,不能满足安全管理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现行安全检查方式不能保证隐患的有效检出。现行隐患的排查主要是通过矿井各下井人员(安全员、管理人员、小分队)来进行。由于人员的素质,隐患检查方式及责任心等因素导致现在隐患检查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检查人员对隐患的辨识能力不足,容易忽略实际存在的隐患;
(2)隐患检查方式透明度低,无法对检查的过程及质量做到有效控制,无法对检查的人员做到有效考核;
(3)人员的责任心不够,针对检查工作应付了事。
3.2不能真正做到隐患排查闭合处理。隐患是事故发生前因和预兆,排查隐患及处理隐患是煤矿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有大部分煤矿采用的方式是,发现隐患,填写隐患整改单、队组进行三定、处理、最后复查,由于日常发现的各种隐患比较多,整个过程又极大程度上依赖了人为因素,而这种处理方式,隐患的闭合处理的全过程达不到有效的监督,容易出现隐患处理不及时或不闭合的现象,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3现行职工培训模式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现行职工培训绝大部分是通过讲课,然后通过发课后卷子进行考核。这个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职工缺少对知识的练习及实践过程,光通过大规模授课,职工的接受度低;
(2)对职工的考试作弊现象较多:
由于职工工作原因,每个职工空闲时间均有不同,无法组织足够的人进行学习;
3.4矿井安全评估不合理,不能反映矿井安全管理实际现状。实施安全评估本身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矿井生产进行检查、评分、得出安全度值,从而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状况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现行的安全评价工作不能反映煤矿安全管理实际现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1)评价结合现场的特点不够。现行的安全评价工作,是对全矿井进行综合评分,记总分的评价方法,这样即使井下有个别作业地点很差很危险很容易出事故,但由于全矿井绝大多数地点都做得很好评分很高,导致总分偏高,从而得出结论对矿井的评价是较安全的;
(2)现行的安全评价工作,由于采用人工评分,评分慢,时效性差。往往一个周期快结束了,评分结果才能出来,效率低。
随着评价内容的增多,矛盾日益显现,不能发挥出安全评价工作应有的作用;为此这两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进,以适应煤矿生产日益复杂变化的条件。
3.5各级领导不能实时全面掌握井下安全生产的动态情况。现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定性的管理,没有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得各级领导不能实时全面掌握井下安全生产的动态情况。
四、解决方案
在整个系统建设上,采用系统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从而所有子系统都由组件构成,所有子系统都可以独立成系统。
4.1井下安全人员(瓦斯)巡检系统。系统可有效的防止安全巡检工作中的脱岗、空班和漏检现象,提高安全工作效率,实现准时、准确、标准的安全巡检工作,规范安全检查行为,杜绝人为造成的安全隐患。并且可以将巡检点的有关瓦斯、煤尘、温度、风速、安全事件、设备状况等数据记录下来,使安全管理工作告别纸和笔,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安全巡检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
4.2隐患处理闭环管理。可对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发现的隐患及整改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各类问题和隐患从查出到整改形成闭环。现场可以处理的隐患,在安监人员现场监督下,立即整改落实,并且通过现场本安手持设备进行确认;现场不能及时处理的隐患,现场输入井下本安手持设备,并且同时传输至地面隐患闭环管理系统中,由相关人员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根据隐患级别与专业由相关领导审核、安监处信息后,在整改期限内,由带班下井人员到现场检查隐患整改落实情况;未能处理的隐患会按照预警天数层层升级,会先通知给科室负责人进行落实处理,如科室负责人未能及时处理,系统会按预警天数通知给矿分管领导落实处理;如分管领导还未能及时处理,系统最后将会按预警天数通知给矿长处理,并具有短信提醒功能。
根据隐患排查制度,进行隐患分类登记、排查处理、信息反馈,系统应按照要求进行档案化管理,并将具体业务的管理输出形成各类报表资料。根据隐患情况,可进行分组管理,并允许公司、矿领导对某地点进行挂牌管理,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3职工安全培训系统。结合现有培训体系实现在线教育视频,动画互动学习,考试培训,培训知识库等多种学习考察方式,构建多媒体全方位的培训模式。全面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对危害的辨识能力,熟悉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促使有关人员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
4.4安全综合评估系统。系统从每一个作业地点的质量标准化、隐患、违章、事故发生概率及安全基础管理的实时状况出发,利用“木桶”原理,建立了一个对煤矿安全管理来说更准确、全面、实用、量化的安全评估体系对全矿的整体安全进行评估,综合评估结果,具有量化、多指标、多层次特性,能较好反映出煤矿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系统实施初期可以先考虑实施采掘工作面的评估,再逐步实施系统评估、从而全矿井安全评估。
4.5统一消息预警。对重大隐患的预警和跟踪、紧急和重要信息进行通告。在发现隐患、隐患整改、隐患跟踪过程中,根据隐患的级别及危害程度及时进行隐患预警,系统通过声音、弹出消息、手机短信、消息客户端、LED等方式将隐患的情况直接传送到各个科队及相关责任人。
(1)消息一体化:通过多个标准的数据接口把日常重要的影响安全的超限报警故障信息、生产经营信息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和煤矿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到该平台集中管理、分级处理,实现煤矿各类预警信息的集中管理、有机集成;
(2)消息分级管理:根据预/报警信息影响安全生产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对预/报警信息进行分级,根据煤矿管理人员的不同职务、所关心的信息类型的不同对管理人员进行分组,保证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管理人员能够接收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预警内容,防止垃圾短信息的影响;
关键词:安全培训机构 师资队伍 师德培养
刘桥培训中心目前是皖北煤电集团恒源公司所属唯一的三级培训机构,主要承担公司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近年来,培训中心以专业梯队建设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优秀教师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训练,建立新型的培训模式,努力建设一支“一专多能”、掌握高新技术、技能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本文从刘桥培训中心三级培训机构师资建设的角度,提出提高煤矿安全培训效率的对策。
1 安全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课教师引进渠道不畅 随着煤炭企业的规模逐年增大,安全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足、引进渠道不畅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培训机构专业课教师的缺口比较大。
1.2 师资队伍质量需要提高 当前刘桥培训中心专业课教师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高校毕业生。其中大多数缺乏企业实践经历。二是“半路出家”的专业课教师,即由基层单位根据教学需要将本单位技术较好人员推荐、转行来承担专业的教学任务,系统的理论知识较薄弱。
1.3 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严重不足 培训中心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但其数量与安全培训的发展规模相比较,明显不足,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更少。
1.4 培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 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的授课教师,虽然具备极其丰富的现场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但受工作性质和条件影响,有些“知识更新”没有及时跟上,在授课时难以取得培训实效。在授课过程中,只凭“老教案”进行讲解,这达不到“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目的。
1.5 师资培训机制不健全 要提高培训质量,就要做好对培训者的培训。企业现在对生产一线员工的培训十分重视,但对培训机构师资的培训缺少必要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
2 刘桥培训中心关于安全培训师资建设的做法
2.1 努力提高安全培训的教学质量 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要讲解怎样操作是正确的,怎样操作是错误的,为什么不能这样操作,为什么职工容易出现这些问题等。煤炭安全培训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担任专业课的教师,必须不断深入矿山,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工作,摸清采煤、掘进、通风方式,了解设备发展的新方向、新技术及其应用,做到讲课时有的放矢。
2.2 建立安全培训教师库 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聘请相当数量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教师库”,每次培训除部分专职教师授课外,要从“教师库”中聘请相当人员作为培训教师的主体从事教学任务。从业教师具有执业资格的同时,要适时能力“注册”,定期接受上级培训机关的继续教育,定期地深入煤矿现场进行锻炼,做到灵活教学,用于指导实践。同时,教师库中的教师也可以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 刘桥培训中心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大事来抓,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工作中更加重要、更为突出的位置,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每年年初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制订科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使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目标,任务有落实。培训中心积极采取措施,建立起一套在思想上重视教师,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在教科研方面凝聚教师,在事业上培养教师,在改革中造就教师的新机制。
2.4 加强专业梯队建设 专业梯队建设是培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及培训中心可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保障。每一专业确定一到两名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由治学严谨、师德优良、学历高、职称高有一定操作技能的教师担任。要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培养手段,使一批人才脱颖而出。
2.5 注重引进人才,优化师资结构 按需求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高质量使用人才,是刘桥培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又一举措。近几年来,培训机构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遵循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严格考核、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合理规划的原则,优化了培训机构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融合以及知识、科技创新,推动培训机构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保持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3 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措施的几点思考
3.1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多措并举是途径 教师本身的发展不但是教师立业之本,更是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的根本保证、培训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只有科学地面对现实,全方位、多举措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才可能建设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3.2 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安全培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为学员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素质服务,为安全生产服务。在服务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
3.3 培育团队意识,树立敬业精神 在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 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建设一支团结高效、相互信赖、分工协作、相互激励、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对于培训机构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训机构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重教师个人发展与培训机构发展有机结合、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同培训机构办学目标的实现有机结合、教师个人成就与集体荣誉有机结合,建成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教师团队。
3.4 建立考核机制,培养创优意识 培训机构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建立起了教师业务技能水平和常规工作两大考核评估体系。对教师出勤情况班级信息员作专门的记录考核。在校内实行考核考评结果公示制,实行奖惩分离,奖惩公开。新制度激发争先创优意识,通过考核评估机制的形成和实施,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人人“创新争优”的良好局面。
3.5 创新机制,确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机制的创新 科学定编,因需设岗,因事择人,合理调配教师,使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和职教改革实际的需要。不合格师资限期通过进修、培训,达到合格师资水平。建立岗位责任制,确定教师的岗位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竞争上岗,建立全员聘任制。
3.6 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 改革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注重教师的工作成绩和实际贡献,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物质激励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7 加强培养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大力开展教师自身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精心安排教师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实效。通过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德育育人能力、理论讲授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
总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培训中心既要建设一支学历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文化理论教师队伍,更要配备一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掌握高新技术、具备较高操作技能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兰泽全,王宝德,马汉鹏,徐景德.浅谈如何提高煤矿安全培训的质量[J].煤炭工程,2007(05).
[关键词] 特种作业 岗位培训 培训评估 培训体系 培训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煤矿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大,煤矿特大事故也频繁发生。煤矿事故是各种因素和矛盾叠加的结果,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关键在人。从煤矿人因事故调查结果看,与普通矿工相比,特种作业人员发生事故概率更高,危害性更大 ,提高全员素质,特别是提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显得更加迫切,探讨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创优培训方法,对煤矿安全生产、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
一、煤矿企业背景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在煤矿中从事诸如,爆破、瓦斯检查、采煤机操控等特种作业的技术工人,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行该项研究,选取某煤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和资料调查法获得基本认识,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以获得数据支持。
该煤矿是一座年生产能力26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由三对井口组成,井田面积18.3平方公里,拥有两座洗煤厂,年入洗能力200万吨以上,工业广场面积1.36平方公里,形成了集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煤矿的生产规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备在更新、技术在提升,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存在认识的偏差,尤其是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称、不平衡发展的问题。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冲击地压、高温、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等特殊地质灾害不断呈现,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尤其是采煤、掘进、机电、通风、运输、地质、调度等专业的特殊工种,独立操作,岗位关键,人员单一,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由于培训不到位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研数据统计
在对该煤矿进行调研时,问卷调查对象包括瓦斯检查工、井下爆破工、安全检查工、矿井通风工、矿山电工、主扇
风机操作工等多种类型特殊工作岗位,并且每类特殊工种分别选取了骨干职工和一般职工,以便客观了解特种作业岗位实际培训状况。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问卷109份,问卷回收率为83.85%,有效问卷105份,占回收问卷的96.3%。问卷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个人基本信息、对特种作业培训的重要性认识、培训周期、培训内容评价、培训形式和培训效果评价。
1.该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基本情况。
根据对105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显示:(1)从年龄统计,在被调查的该矿特种作业从业人员中有15.24%在20―30岁,19.05%在30―40岁,而65.71%集中在40-50岁。(2)学历层次统计,中专及以下与技校、职高合计占79.05%,大专占17.14%,而更高学历只占到3.81%。(3)被调查者工作年限统计,10年以下占19.05%,10年―20年占44.76%,20年以上占36.19%。(4)被调查者从事特种作业时间统计,10年以下占36.19%,10年―20年46.67%,20年以上17.14%。(5)被调查者职业技能等级统计:初级工占24.76%,中级工占42.86%,高级工占20%,技师及高级技师占2.86%,尚未经过技能鉴定的占9.52%。(6)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程度的认识情况统计:有67.62%被调查对象认为培训非常重要,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仍占3.81%。(7)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统计,安全意识淡薄占45.71%,操作不规范占22.86%,培训工作不到位23.81%,矿工缺乏相应操作技能7.62%,(8)特种作业培训目的统计:安全生产占77.14%,上岗工作占14.29%,绩效考核占3.8%,职称评定占4.76%。(9)随着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作年限的增加职工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减弱,从事特种作业5年以下都认为特种作业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从事特种作业工作年限在6-20年的有个别认为特种作业培训是不重要的。(10) 该煤矿92.38%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时间是一至两年,54.3%的特种作业人员两年复训一次,有8.57%的是三年才复训一次。
2.特种作业人员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的评价情况。
目前,该煤矿为职工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有上岗前的取证培训、多媒体教学、技术比武、参观兄弟矿井和师带徒弟学习,而特种作业人员对目前不同培训形式的效果评价不一,认同上岗前的取证培训的占63.5%,多媒体教学及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占26%左右,而参观及技术比武认可度不高。统计图表如下:
作业人员在对通防安全教育展室、计算机室、电教设备等培训硬件及师资情况作评价时,大部分人员认为培训机构硬件条件属于完备或一般状况,高达67.6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生产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培训老师的效果是最好的。该煤矿培训师资评价统计分析如下表:
该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效果主要是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估,比例达到50.48%,还有33.33%的人员是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进行评估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主要以进行理论考试为考核形式,较少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在培训课上也多是讲解理论,针对现场操作的很少。
三、该煤矿特种作业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特种作业人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
该矿大部分特种作业人员都是来自技校或职工,仅有3.81%的被调查者是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年龄集中在40-50岁;63.81%的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殊工种达10年以上;被调查者有76.14%是中级工以下的水平。文化水平较低导致知识储备不足,内源性胜任力不足,必然还会制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积累,影响作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2.不同工种的特种作业人员对特种作业培训的认识有偏差。
根据问卷统计,特种作业人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并且随工作年限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在人员中存在几种思想:一是认为对新职工进行的“三级教育”已包括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再组织特种岗位人员参加特种作业培训是重复培训;二是主管领导和职工本身存在侥幸心理;另外是认为特种岗位取得上岗证后就一劳永逸了。
3.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调研中理解到该矿为特种作业人员安排了五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而63.5%的特种作业人员都是认为岗前培训效果是很好的,而只有1%的认为参观兄弟矿井的形式效果好。该矿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开展培训的形式仍是以传统的讲课为主,缺乏学员学习效果的反馈和沟通,在课程安排上,不能很好照顾到受训者的需求,更多地是以煤矿利益为出发点安排培训时间和日程,有67.6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生产经验的工程师作为讲师培训的效果是最好的,可以结合实际,更有说服力,容易带领受训者进入培训情景
4.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当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基础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体检把关不严。特种作业培训前有些情况下,未能认真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患有某种“禁忌症”而不能从事特种作业;
二是文化程度把关不严。事实上该矿存在一批年纪偏大,文化程度低的特种作业人员不能很好地对培训理论消化、理解,影响培训效果,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三是该矿特种作业培训考勤考核把关不严。培训部门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的考核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的标准进行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效果主要是通过理论考试评估,33%的人员是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评估的。
四是该矿特种作业培训周期僵化,培训周期过长,在缺乏培训需求分析的情况下,对各岗位机械进行培训周期的安排,忽视不同受训者对培训的实际需求。
五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档案建立不及时。档案未能如实完整建立,给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监管部门对各单位参加培训的数据无法更直观、及时掌握等问题。
四、问题成因剖析
针对问卷调查中分析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提出特种作业培训管理的对策。
1.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投入不足。
该矿每年培训的经费比例大约占其工资总额的2%,职工培训经费占其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都较低,而在发达国家,其企业职工培训经费比例已达到其工资总额的3%,有的企业已经达到5%甚至更多。
2.特种作业培训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需求规划。
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只有对培训做出比较严密的计划,制定详细的规则,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的培训计划,才能确保员工培训有条不紊地进行。该矿特种作业培训工作缺乏详细、周密的计划,因此在实际培训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常常是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没有形成一个针对性强周密规划的培训计划。具体表现在缺乏特种作业培训需求分析,仅仅是满足眼前利益和短期需求;持证培训和综合培训在培训周期和时间上缺乏系统的安排;特种作业培训缺乏预见性,没有根据矿上特种作业的需求来规划人员配置,培训间隔周期僵化。
3.缺乏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不够重视。通常只是以考试的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事后不再做跟踪测评调查。
培训评价体系不够完整。首先缺乏培训前的评价,造成培训与需求的脱节,因而也就无法评价培训效果,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其次,没有对培训的过程进行评价。在培训的过程中,特种作业培训一旦开始就很少有人过问,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一般直到培训末期才会进行简单的考试测验。
另外,该矿特种作业的培训效果评估主要仍是依赖理论考试成绩,而并不是重视实际的操作考核和日常的安全意识教育。考试的形式是一种有效的考核方式,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不是所有的考核内容都适合考试的形式。在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还反映理论考试不严,考试流于形式。
再次,该矿的培训效果评价几乎未开展。从问卷调查的分析来看,矿上投入了培训经费,培训部门也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受训者本人也奉献了时间和精力,其目标是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最终实现安全生产。但是该矿并没有对培训结果做出有效评价,只是在培训结束后颁发一下证书,作为此次培训活动结束的标志,而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更没有提出改进措施。
五、特种作业培训管理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从企业管理部门与培训部门两个维度提出管理对策:
1.塑造安全培训文化。
认真学习借鉴其他煤矿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成功经验,将培训地点前移到每个区、段、队,突出培训的薄弱点、特殊点和困难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2.加快安全生产培训基地的建设。
通过资格认证的办法统筹规划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基地的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网络体系。加强讲师队伍建设,增强讲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学资料的质量。
3.构建完善的特种作业培训系统。
该矿特种作业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应该包括培训需求的确定、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计划的拟定、培训活动的实施和培训的总体评估。在培训系统中重点做好培训计划的拟定,包括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场地、培训讲师、培训经费预算和教学计划等等,建立和完善培训人员学习档案,及时掌握被培训人员学习状况和培训需求。在实施中,选好项目培训的具体负责人,确定受训人员,根据对受训者的培训需求分析选择培训的讲师。
4.加强对培训的总体评估。
培训的总体评价是对培训效果的总结和检验,通过对特种作业培训的整体评价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机构、培训讲师等的评价,可以发现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不足,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轮的培训提供改进意见。
5.引进特种作业培训的激励措施。
关注从业人员的关键需求,把培训与晋升、奖金、轮岗等激励措施联系起来。可以实行技术职务津贴制度、实习进修奖励制度、开展技能竞赛和技术能力评选表彰活动、加大矿上对特种作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做好特种作业从业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定期召开表彰大会,鼓励在培训工作中取得实效的单位领导、培训工作者和表现优秀的受训人员。
6.转变培训模式和改进培训方法。
一是抓住影响面大、教育面广的事故案例,进行反思教育培训。
二是要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开展有吸引力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工种的特种作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开展不同的活动。
三是结合该矿自身生产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特别是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要利用电视、报纸等图文并茂的直观的方法进行培训,坚持文化补习和安全培训相结合、针对性教育和系统知识讲解相结合、形象化培训和老工人“传、帮、带”相结合。
四是培训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确保参训人员全员全过程参加并充分利用投影仪、摄像机、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CAI课件等电化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为受训者的提供更加感性、更加具体、更加丰满、更易理解的知识传授方法,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感染力强,可以反复播放,定格讲解,从而激发矿工的学习兴趣,调动矿工的学习热情。还可借助互联网采取在线学习(E-learning)、建立网上学习培训中心、 开展体验式培训等新的培训形式。
六、结语
我国煤矿企业随着合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增加,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者素质、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管理办法等,与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在煤炭企业中要改变以往“重培训轻研究,重培训轻开发”的传统观念,不只片面强调组织对人才培训的需要,而逐步转向对人本身研究的重视,强化职工自我开发意识,建立培训开发的科学选择程序,提升培训效果,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韩志玲,王良.浅议新形势下安全培训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2)
[2] 李乃文,邓宏斌,高桃丽, 煤矿特种作业者胜任力培训干预SD 仿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6)
[3] 籍玉新. 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5(4)
【关键词】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一、现状及培训的必要性
在煤矿企业日益走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形势下,怎样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素质也能得到同步的发展,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工作。郑煤集团金龙煤业公司属于技改矿井,于2007年投产,核定生产能力45万吨/年,现有职工1100人,职工来源较多,文化水平、安全素质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强。
金龙煤业公司在投入生产初期,因职工操作不当、业务不熟练造成的机电设备故障、生产误时是司空见惯,例如井下刮板输送机的操作,司机对操作规程、刮板输送机结构及工作原理不清楚,没有按要求挖底槽坑,造成刮板输送机槽子下面积煤多,刮板输送机过负荷运行,电流增大,从而烧坏电动机;地面主通风机的安全运行,是决定煤矿通风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金龙煤业公司自2010年在主通风机投入使用高压变频装置后,主通风机司机怎样尽快的掌握新设备操作规程,以及在出现无计划停风时能准确、及时的恢复正常通风,是摆在该公司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此,对职工进行业务技能强化培训,成了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单纯的理论培训,针对接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职工,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因此,如何研究合理、有效地培训方式,最大程度的使一线职工能在一定时间内高效率的接收培训内容,并能正确的应用到岗位实际操作中,成了难点。
二、培训方式探索与研究
怎样能有效地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并能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实践工作中,成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关键。金龙煤业公司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针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对培训的模式进行探索、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形成了一套切合自身发展的培训模式:结合职工文化知识、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进行职工安全行为规范教育,对岗位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及设备操作过程制定成流程、工序,并打印成册,规范操作,实施模拟故障培训提升水平。使职工的安全意识有了质的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1、根据岗位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接受教育程度不高,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进度慢等情况,采取从基础知识培训开始。首先学习入井须知,包括安全帽正确佩戴、工作衣穿着标准、毛巾佩戴情况等,来规范职工的基本行为。其次,利用领导下井跟班、带班及安全员等人员,来严格监督、纠偏职工在井下的不规范行为,如职工在巷道内行走时,要做到不从轨道中心走;检修人员在检修机械设备时,必须停机进行;在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停电闭锁,挂警示牌,有专人看守;必须对设备的旋转部位加装防护罩或防护栏等,来规范职工的基本操作。第三,将岗位职工的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设备检修制度等制作成排版,悬挂在岗位醒目位置,可以让职工在岗位上学习到正确的操作方法及设备检修周期、检修部位等,提高职工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
2、针对固定硐室岗位司机,从掌握设备铭牌上的基本参数、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开始。利用班前会,将设备的基本参数写在黑板上,让职工去抄写、去熟记,并在下一周进行现场提问,对掌握情况进行奖罚,以激励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每周四职工例会,在会议室抄写十道题,其中五道是岗位专业题、另外五道是安全类共性题,由安全质量科在月底根据每周学习的内容,组织进行理论考试,考试的成绩与职工当月的工资挂钩,如果不及格将要扣除当月学习工资300元,从而提高了职工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安排各系统技术人员定期对职工进行讲课,内容主要涉及设备基本参数的含义、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等,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3、在职工基本素质和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台阶后,开始对岗位职工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培训。以地面主副井绞车房、变电所、主通风机房等要害场所作业人员现场培训为例。
金龙煤业公司地面设有10kV变电所,供电方式为双回路分列运行,一回路来自河洛110kV变电站10kV母线,电源线采用LGJ- 150mm2供电,另一回路来自凯旋110kV变电站10kV母线,电源线采用LGJ-240mm2供电;主通风机变电所电源来自地面10kV变电所。由于凯金回路(凯旋变电站至金龙煤业公司)上级供电质量问题,多次出现重合闸现象,在重合闸情况出现后,会导致地面变电所低压控制回路无计划停电、正在运行的主通风无计划停风。针对这种突如其来事故,值班司机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事故原因,并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是遏制事故进一步扩大和最大程度减少安全和财产损失的关键,因此,对岗位司机在安全知识理论教育和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故障模拟操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由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主副井各种操作工序,包括对绞车错底绳、调绳、换绳等施工工序,用Excel表格制定标准格式,内容有操作步骤、操作人、确认人等内容;其次,对地面10kV变电所各类无计划停电原因及对应的恢复工序制作成操作流程;第三,对主通风机各类无计划停风原因及对应的恢复工序制作成操作流程。以上基础工作做好后,将各种操作工序制作成排版悬挂在岗位上让司机进行学习。
由管理人员根据各种无计划停电、停风恢复操作工序,定期组织岗位所有司机在现场进行出故障考试,由司机根据故障类别,用手指出设备操作部位、说出操作顺序、安全注意事项等,对故障现场模拟操作。通过定期的现场模拟考试和反复的操作,不仅让司机熟练掌握了各种突发事故的处理步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司机应对突发事故的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三、培训效果
在金龙煤业公司技改投产后,针对矿井起点低、底子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情况,通过不断对职工的培训方式、效果进行总结、改进,研究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模式。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通过对职工基础安全教育培训,公司职工能够严格落实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主动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和业务技能操作培训,应知应会熟练掌握;特别在衣着穿戴、行为举止等基本要求方面,有了彻底的改变,能够做到下井前不喝酒、正确佩戴矿灯、安全帽、自救器、毛巾,自觉进行安全确认,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通过对职工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公司职工能够根据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进行施工作业,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生产,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不违反劳动纪律;能够在班前和施工作业前开展安全预想,进行现场安全评价,辨别作业环境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机电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能够掌握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对机械设备做到定期加油、更换磨损配件,对电气设备做到定期更换干燥剂、紧固接线柱、除尘等操作,使机电设备事故率较2008年下降了70%,设备误时占生产总误时较2008年下降至15%。
3、通过现场模拟故障操作及考核,提高了要害岗位司机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和心理素质,当出现故障时,岗位人员能做到沉着应对,在短时间内正确判断出事故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地操作,把各种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有效地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4、通过组织职工观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责任胜于能力》、《感恩与责任》、《为自己工作》等教育光盘,对职工进行警示教育、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了职工爱岗敬业、感恩企业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员工基本素质。
总之,结合煤矿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在提高和转变职工安全意识的安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强化现场实践操作,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使其在会操作的基础上,学原理、懂原理,科学地操作或排查故障,将职工的基本素质适应安全生产和现代化发展需求,才能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实现煤矿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雪梅.重视煤矿职工培训 提升职工整体科学素质.科学之友,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