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2 16:26: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目前医药市场状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目前医药市场状况

篇(1)

目前医药市场营销面临的竞争来自于多方面的信息交流,一是经济方面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公司日益蚕食我国的医药市场领域,二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医药市场中的中、西医药产品、医疗器械的种类层出不穷,三是天然药物的热潮。这些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医药营销人员不能只是具有医药市场和营销的理论知识,更要有把握宏观趋势的能力。

2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介绍

医药营销是在对营销行业细分基础之上,依托市场营销专业设立的专业培养方向。市场营销专业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之一,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学历要求在专科以上,不过目前少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有此课程;学生具有较高的伦理道德基础、以摒弃目前存在的医药市场中用贿赂的方式换取良好的业绩的现象。学生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创新以及积极进取精神。掌握有关于医学知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办公软件,实践能力和营销业务的技能较强,在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或者能够进入较好的公司从基层做起,努力工作后能够担任中高层管理者的职位。

3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缺陷

3.1实践教学不足

市场营销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理论性偏弱,但是在学校的专业课设计中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轨,现在一般学校都与外校的企业建立了联系,但是学生大多是在实践周对企业走马观花地参观一遍,并不能真正地融入企业的文化以及体会企业营销策略的运用。

3.2课程涉及面广,实质内容偏少

在课程设计上,现在的大学一般都会开设两个方向的课程。一是市场营销方向的课程例如《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二是医药方向的课程例如:《疾病概论》《药理学》课程的涉及面是较广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授两个专业的老师是分开的,因而教授的理论知识的交叉点就会减少,这在实际工作中是很不利的。因为不能把两个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一般大学的课程理论都是浅层次的,如果学生不通过自己多读书并且做深刻的理解的话实际工作中会发现与理论有很大的偏差。“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在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医药市场营销的人才”。

3.3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学校的课程所培养出来的知识合格的学生,而不是优秀的医药市场营销的人才,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现在的培养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学校的培养注重的是招生人数的多少,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但是对学生的就业关注较少,这是目前大学所存在的通病,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上重理论的教学,轻实践的运用,不能建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其次大学的课程设计不能满足“因材施教”,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学生例如90后、00后的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明确,他们需要的是对自己进入社会有用的知识体系,过于呆板的教育模式知识打压他们学习进取的积极性。

4对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构建的建议

4.1丰富课程体系,重视实际内容的教学

对于医药市场营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类的课程(一般学校都会重视这类课程)、学科基础类课程(包括医学类课程和市场营销的课程)、实践类的教学(包括软件的应用spss的操作、高级Excel、办公软件等)其中对于学科类课程应该重视两门专业的交叉部分,要融会贯通。正如彼得•杜拉克对知识的创新的独特见解“知识的创新几乎很少是基于一个因素而是多种不同知识的聚合”。

4.2丰富选修课的种类

除了以上的课程体系,学校的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要结合医药市场营销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他们专业的一些选修课,还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选修课程增加一些实践培训的课程、一些互动活动、增加一些趣味性游戏、投资理论等提高学生的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实践与教学相结合

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应该只是学生在实习周的时候对企业走马观花的参观,应该建立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课程,聘请一些企业的营销人员为学生讲授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合作的企业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些岗位,让学生整体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区别于不同;并且让企业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采取以上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关注学生的就业,最终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中工作都是“以能力作为本位,然后强化他们的技能的训练”。

4.4改善教学方式、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要积极招贤纳士,通过培养与引进两种方式相结合,建立双师队伍结构。双师队伍指的是校内的教职人员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程师。通过采取校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职理论,进而建成由专人骨干老师和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组成教学水平高,为专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保证。

5结论

篇(2)

1CEMAC医药市场的概况

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简称CEMAC)于1999年6月25日正式启动,取代原中部非洲关税和经济联盟,目前有6个成员国,分别是赤道几内亚、刚果(布)、加蓬、喀麦隆、乍得、中非共和国。总面积322万平方公里,人口3665万左右[1]。据统计,2007年CMEAC的医药市场总额为1.76亿[2]。建立CEMAC的宗旨是建立日益紧密的联盟,加强成员国在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交流和往来,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共同发展。

2目前形势分析

共同体由中部非洲经济联盟、中部非洲货币联盟、执行秘书处,以及共同体法院、共同体议会等专门机构组成。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中所有国家都有基本药物目录,在1995—2004所有国家均通过了本国(国家药物政策)药物政策[3]。对于中非各国来说制定国家药物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为为药品领域确定国家目的和目标以及确立重点,而且为确定适合这些目标的战略,确定不同的执行者负责实施政策的主要要素内容,同时也为全国讨论这些问题创建一个论坛,以确保药物平等的可获得性、良好的质量和合理使用等。目前CMEAC各国的医药市场情况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一一介绍。

2.1行政管理及法律规章的情况CEMAC的所有国家都有与医药市场监管相关的法规、决定、备忘录和通告等。在行政管理方面,CEMAC中有5个国家是通过卫生部以下的医药管理局进行政管理的,而赤道几内亚则是通过医药管理总局进行行政管理。在法律和规章方面,其中乍得、加蓬和喀麦隆已经出台了新的医药管理法,刚果(布)和中非共和国正在通过新的医药管理法,而赤道几内亚相对比较落后,至今还没有本国自主的医药管理法[4]。

2.2药物批准政策与药物学会的情况迄今为止,CEMAC中有乍得、加蓬和喀麦隆是通过药物委员会和专业小组委员会来进行药物许可,刚果(布)和中非共和国是通过医药管理局来执行药物批准文件的,而赤道几内亚没有任何的委员会,它在药物批准政策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喀麦隆成立了药物学会和药学协会,乍得和加蓬有本国的药物学会,中非共和国有医学和药物学组合学会,赤道几内亚还没有任何药学方面的学会或者协会。

2.3药品监管和质量控制的情况中非大部分国家药品监管的主要机构是卫生部下属的医药管理局主要负责进行药品检查的工作,如乍得则是通过医药管理局下属的监管司来进行药品监管,赤道几内亚是通过卫生部以下的卫生监管总局来进行药品市场监管。在质量控制方面,只有喀麦隆建立了中心实验室和药物警戒中心。人力资源匮乏也是中非医药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6920人中才会有一个药师,这就加大了药品监管的难度[4]。

2.4药品流通情况药品的流通首先需要关注药品要流通去何种部门,如公共行业,5国通过药品采购中心来进行药品的采购和批发等流通工作,而私营部门是通过57个药品批发公司直接供应药品的[5]。下面将以乍得公共行业药品批发系统为例作图分析药品的采购方式:由于药品的特殊性,药品市场受到中非各国的一贯重视。但由于药品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还没有相应跟上,药品市场自我约束机制薄弱,致使药品市场出现混乱现象。其中乍得有一级医疗机构722家,二级大医院分别为55家和三级14家医院。首都还有一家全国参考总医院即恩贾梅纳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6]。一级医疗机构几乎没有药店,所以少有药品出入。主要是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店供应药品,但其发展也较为艰难。药品在流通过程中,药品利润也因药品买卖机构性质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别,以公共行业为例,药品采购中心的药品批发利润为11.2%~16%,公共医院的利润为11.5%~30%;相比之下,私营部门的利润相对较高,其中专利药品批发公司的利润为12%~23%,零卖部门的利润为25%~34%,非专利药品批发公司的利润为10%~15%,零卖部门的利润为20%~43%。当然,由于CEMAC药品市场建设起步晚、基础差,药品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及市场机制发育还不够完善,市场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不健全的。大部分国家目前不具备生产药品的能力,只能通过从国外进口获得药品,这就要考虑到药品的税费问题,其中药品的税费(包括海关等所有税费)是9%~11%,药用辅料的税费是60%。

3CEMAC药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市场监管主体方面进行分析,中非各国对于药品市场的监管主体限于政府,行业组织等社会团体还未能分担部分监管职责,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3.1职责划分不明确横向来看,药品市场的监管主体众多,不可避免存在监管职责划分不清的状况。如对于药品价格的监管,药监、工商等部门对药品价格都管又都不管,政府价格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都可制定和调整药价,造成国家对药品价格控制乏力。在监管主体多元的前提下,由于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往往出现大家都管,或者大家都不管的奇怪现象,导致监管的效果失缺。即使职责划分明确,由于衔接方面的问题,也往往会出现监管的盲点。在此,信息的沟通和共享高效、权威的协调机制,对于不同的问题均能得到及时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遗憾的是,信息并未沟通共享,高效权威的协调机制也不存在。纵向来看,对于药品市场监管的主要机关是医药管理局,但医药管理局并没有下设地方管理机构。各省份药品监管主要是卫生部下设机构—卫生厅。卫生厅负责地方药品监管,当各地方药品出现问题时,由卫生厅上报医药管理局,医药管理局再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在此过程中,医药管理局并未直接管理地方药监事务,不能有效获得地方药监信息,监督力度大打折扣。

3.2监管职权或者不完全,或者缺失监管职权不完全,对此以对药品广告的监管为例:药品广告审批权属于医药管理局,但广告监管权却属于工商部门。当广告中的药品出现问题时,医药管理局负责查处;如果出现的问题不涉及药品,那么由工商部门来管理。这就意味着医药管理局没有发现问题的权力,只有处理问题的权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其监管力度可想而知,而且权力分散容易导致无法实现监管的初衷。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CEMAC各国在药品市场监管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黑市等问题相当严重,这就要求尽快提出一个有利于解决中非医药市场监管的新方案,因此,6个成员国将共同面对提高医药市场的合作和发展,各国的卫生部已经召开了会议以达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成立共同市场这一目的。

4建立CEMAC六国共同市场药品

市场监管就是指监管主体为纠正药品市场失灵,维护药品市场秩序,依据法律对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销售、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对于中非而言,各国独立时间还不长,没有完全医药方面的法律法规,大部分国家不具备生产药品的能力,只能通过从国外进口。由于财政紧张,国有药品采购中心是批发向公共医疗机构供应的进口药物品种有限,数量较少,根本无法真正满足国内药品市场的需求。此种情形下,很容易产生未经政府批准而成立的非法药品交易市场,也就是黑市,因此,把六国医药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建立共同医药监管市场对完善CEMAC的医药市场秩序尤为重要。由于中非医药市场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能对6个成员国产生最大利益的共同市场,笔者认为,按照地区和组织来建立独立的、专业的、法治的以及公正的共同监管市场对于防止黑市走私等问题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建立共同监管市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4.1建立健全药品准入制度对于CEMAC而言,其药品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人民需要,而由于中非药品市场自我约束机制薄弱,致使药品市场出现十分严重的混乱现象。黑市的出现和发展,使假药充斥市场,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胁,也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破坏国家经济建设,危及国家整体利益。因此,要根据各国实际,建立完善的药品准入制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进行自主生产,吸引外资,以在本国开办药厂,生产药品以改善现在的医药市场。

篇(3)

2006年全年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90.56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长率低于上季度末和上年同期的增长水平。从利润情况来看,2006年全年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累计利润达到41.31亿元,累计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09亿元,增长情况与上年同期水平相比有所下降,比上季度末略有提高。生物、生化制品行业亏损企业数为103家,亏损面为20.48%,比上季末的21.89%略有下降,亏损企业累计亏损达到5.71亿元,亏损总额累计同比增长达到76.39%,比上季度末和上年同期提高约30个百分点。截至12月末,生物、生化制品行业资产合计525.16亿元,负债合计229.91亿元,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3.77%。2005年和2006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有生物制药企业400余家,近两年生物技术药物的年销售收入在240多亿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包括一部分体外诊断试剂盒的销售额)。

一、2007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增速将达到13%

2007年,全球医药市场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根据有关最新研究,2007年,全球医药销售额预计将增长5%~6%,达到6650亿~6850亿美元,低于2006年6%~7%的增长速度。其中,生物技术药品的需求预计增长强劲,增长速度将达到13%~14%。

数据显示,2004~2010年,大型制药公司生物药品销售额复合年均增长速度预计将达到13%。与生物药品同步增长的,是生物技术原料药的快速崛起。生物技术原料药与小分子原料药市场不同,其主要是供企业内部使用。

据CPA统计,2005年,生物技术原料药的需求总额为74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至152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5.5%。2005年,5类主要产品占到市场50%的份额,分别是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E-SPs)、单克隆抗体、集落刺激因子(G-CSFs)、人胰岛素及重组人生长激素(hGH)。

据CPA统计,美国是最大的生物技术原料药生产国,年产值为42.5亿美元,占全部市场的57.4%。北美生物技术原料药产量预计到2010年将增长至89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4.4%。亚太地区预计将成为第二大生物技术原料药生产地区,到2010年将增长至约36亿美元,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7.1%,其中以生物仿制药为主。

生物药品在大型制药公司处方药销售额中占有较大份额。Decision Resources分析师Andrew G.Merseth预计,因为生物仿制药的侵蚀,美国主要的4类品牌生物药品的市场将出现下滑,2006年,美国ESPs类、G-CSFs、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以及人生长激素(hGH)类品牌药市值为95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将降至80亿美元,到2015年将降至38亿美元。

二、2011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有望达到982亿美元

Frost & Sullivan公司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当前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的收入为450亿美元,到2011年有望达到982亿美元。尽管世界对生物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其传统的生产方式(微生物或哺乳动物发酵系统),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不过,采用转基因植物作为重组蛋白等生物药物的生产平台可能大大提高生产规模和产量,从而显著降低其生产成本。随着公众认知度的提高和相关法规的逐步完善,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生物药物的市场将飞速增长,到2011年单美国市场就将达到22亿美元。

三、目前全球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极不平衡

一是各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二是生物技术药物产品发展极不平衡。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的科技实力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1993年,北美(主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生物制药产业几乎是三足鼎立,在共84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中各占20~30亿美元。但是经过10年发展,美国远远把其它国家甩在后面,其生物技术药物占全球生物制药市场的58%,并且这个比例还在扩大。而欧盟经过最近5年的发展,正在追赶美国,其份额达到22%。日本生物制药发展相对滞后乃至停滞。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制药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生物制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等关键技术与美国等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统计,目前10%的生物技术药物占整个生物制药市场的90%。在美国、欧盟等主要生物制药强国批准上市的500余种生物技术药物中,排名前10种产品的销售额便占整个生物制药市场的50%以上。在前50种产品中,动物细胞产品无论从数量还是从销售额来看都占65%~70%左右。

四、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广泛应用,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生物技术药品数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纪世界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正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年销售额约为450亿美元,其中生物医药销售额约为400亿美元。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

五、生物医药发展呈现市场集中、产品集中的显著趋势,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一是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处于产业主导地位。在世界药品市场中,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药品市场的份额超过了80%。从生物技术产业看,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362家,销售总额约为413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公司总数主要集中在欧美,占全球总数的76%,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而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仅占全球的3%左右。美国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

二是大的跨国公司主导了世界专利药市场。这些跨国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所占比重不断增长。从1994年起全球制药二十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医药市场的50%,到2002年上升到66%,现代医药产业的集中度逐年上升,跨国企业的垄断程度不断加大。

三是在产品市场领域,单品种销售的市场集中度也呈现不断增高趋势。全球最畅销的10种药物的总销售额近400亿元,占全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的1/10。这种市场集中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六、传统医药产品仍居主导地位,生物技术制药和天然药物前景广阔

由于不少重量级产品的带动,抗生素的需求仍呈现增长态势,总体上讲,未来几年内传统化学药物市场依然庞大,约占整个医药市场的70%左右。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药物本身的安全性能要求,化学药品在药物市场中的统治地位正受到严重挑战,生物类新兴药物将在药品市场中迅速崛起,生物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重中之重。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将应用于天然药材的种质改良当中,天然药物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生物药物的份额将提高到18%以上,天然药物的市场份额将增加到7%左右。

七、发达国家已形成若干生物医药产业密集区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许多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硅谷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美国生物产业的57%,R&D投入占59%,其销售额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除美国外,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大部分产值。这些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战略性技术同盟成为新药开发的成功模式

新药发现是一项整合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投资巨大,风险也很大,需要跨国制药巨头之间、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结盟并联合进行投资。据资料反映,2000年被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一半是通过合作的方式研制成功的。

这种加强合作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篇(4)

【关键词】营销战略;医药公司;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拥有众多的药品生产企业,同时随着不断加入的外企,有着相当惨烈的竞争。很多医药企业在生产出药品之后,由于没有好的营销战略,取得了较小的收效。同时,新的行业政策也为企业提出了更多的课题和挑战。而网上交易、直销、降价和医改等,也为创新医药企业的营销战略,质量控制和降低成本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重点研究了新形势下医药市场营销战略。

一、中国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医药市场中,普通药品占市场的70%,而利润仅仅为30%。而新药虽然占据了市场的30%,但却高达70%的利润。通过GMP认证后,将会产生越来越高的新药价格。一直以来,我国的仿制药占据了医药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严重缺乏研发经费,同时因为现存的体制原因,对研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医药企业产品不能及时更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匮乏。通过GMP认证后,医药公司在GMP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且资金来源多半是贷款。缺少研发资金,却真实的放大了产能。所以,仿制药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将占据主导地位,在市场中的主流仍然是低价格和低水平的仿制药品。

二、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

1.价格方面的主要对策

(1)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工人应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和技术操作,将新设备的优点发挥出来,并将次品率降低。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对每一个环节的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努力赢得成本的竞争优势。

(2)组织技术人员公关。通过GMP的药企,应组建公关小组,对机器的运行规律、技术参数和工作条件尽快摸清。对每一个工艺流程的关键控制点熟练掌握,使原材料消耗成本降低,并使生产过程时间尽快缩短。

2.产品方面的解决方案

(1)开发保健食品。由于保健食品有较少的资金投入,同时有较短的开发周期,所以应尽快上马保健品生产,对保健食品进行开发和购买。

(2)做好品牌广告。对于产品的销售,可通过企业的知名度来带动,通过企业的品牌广告来宣传处方药。通过产品品牌广告来宣传非处方药,以带动销售额。企业品牌广告的主要目标为口碑、美誉度和公益性。而产品品牌广告应从其主治、功效入手,将其在同类产品中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出来。

(3)挖掘产品优势。对产品应慎重选择,并对产品独特的销售主张和竞争优势进行深度挖掘。对市场调研的作用进行强化,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营销团队管理中,导入现代管理理念。与市场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领队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合理的制度,对团队成员进行影响和带动,使其执行力得到提升。

3.渠道方面的生产战略

为了对传统推广方式的不足进行弥补,可通过药品创新的营销与网络推广。立体的网络营销与横向与纵向的营销模式相结合,依照市场的状况,对营销的差异化选择做出决定,以全面扩大产品的销量,并在市场中占领最大的份额。以最大化的在目标市场中渗透产品,并重新做好市场的定位工作。

4.营销方面的应对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促销手段。随着迅猛发展的大众传媒技术,广告可使市场的运行效率提高,并使市场的信息成本降低。不断出现的新的广告形式,进一步扩展了市场。公开的药品广告,可促进公平竞争,将优胜劣汰机制充分的发挥出来,将更多、更好的药品提供给公众。医药企业不单单要注重广告效应,还应对药品的质量和药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促进医药企业的长足发展。

(2)实施人才营销战略。营销队伍的创建,直接决定了中长期营销模式和营销战略的选择。所以作为中小型医药企业,必须对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真正的明确。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和招聘,通过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人才机制,真正留住人才,让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留人机制是留住人才的关键,留人机制应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并能为营销人才产生长远的预期收益,使医药行业的营销人员能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和成就感。

三、结语

在GMP时代,医药企业必须应重新理顺营销思路。在新形势下,对医药市场的经营管理和营销战略进行探讨,同时将医药营销的困境突破。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才能使医药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与医药行业新的营销环境和新的政策相适应,为我国医药企业带来的新的行业增长。

参考文献:

[1]汪澜.医药企业营销渠道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01)

[2]曾振兴.我国医药营销的发展趋势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12)

[3]刘斌.浅谈医药市场营销[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3)

[4]祁天.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J].当代经济,2009(18)

[5]高环成.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的创新[J].经营与管理,2009(09)

篇(5)

一、医药电子商务的定义

医药电子商务,指的是采用数字化的电子方式进行和医药相关的商业数据交换等一系列的活动,主要指使用Web提供的通讯方式在网络上进行线上交易,包括通过Internet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医药产品的售卖等,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开放的网络交易服务平台。目前,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网站已广泛涉及到医疗器械、制药工艺、分析仪器和药品等方面的交易。

二、我国电子商务医药市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在近年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下面一些问题:①医药电商的法律规范问题存在某些缺陷。②医药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且参差不齐:真正意义上的医药电子商务指的是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医药流通模式,这要求参与的企业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的医药个体之间能够建立直接有效的沟通。由于我国医药行业的信息建设周期还不长,目前很多医药企业只实现了部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难以实现信息化的统一管理。尽管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如同仁堂、海虹药业等已实现了企业资源管理(ERP),但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非常低,企业的基础设施构建并不完备,同时掌握药品和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③我国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现代物流体系,第三方医药物流不成熟。由于我国医药产业的集中度非常低,物流配送基本都是采用的分散配送方式,影响了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全面统一开展。同时,第三方医药物流应该是一个专业化的物流体系,它是医药领域中供需方以外的企业来提供的一种物流服务。只有第三方物流发展初具规模化系统化,医药流通企业才能专注于自己的主业,并通过信息化全面实现资金结算和业务沟通,使流通领域的运作更加方便高效。④尚未形成电子支付的思维习惯:我国电子支付方式占总支付方式较少的比例,降低了医药电子商务的效率。目前我国医药生产设备大部分交易为非电子支付型,即线上营销,线下支付;小部分为电子支付型,即线上营销,线上支付。电子支付型是医药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方向,但这种交易方式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安全认证系统的建立等。因此,目前我国大多数医药电子商务为非支付型电子商务,涉及的业务和交易无关,如医药信息的和查询、商务在线谈判、合同文本的形成和传送等。网上银行的发展和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完备将会有效地解决医药电子商务中的在线支付问题。

三、电子商务医药市场模式分类

电子商务医药市场可以分成四种模式: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usmer):企业对消费者主要指的是线上药店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网上零售随着网络的出现迅速发展,例如,保健品厂在网上将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指的是企业和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信息和服务的沟通交换。企业对政府机构(BusinesstoGovenrment):企业对政府机构包括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所有的事务交易。比如,制药厂向政府管理部门申报批文。同时,政府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处理企业的申报业务等。消费者对政府机构(ConusmertoGovernment):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的形式目前已经出现。比如,消费者向政府管理部门投诉药品质量问题;政府管理部门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效仿商业服务模式,通过网上来进行投诉的处理。目前,医药电子商务主要采取其中两种模式:一是BtoB模式,它是医药电子商务的主要方式,占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额的85%;二是BtoC模式,这种模式业务相对BtoB比较少,只占整个交易额的15%左右。

四、电子商务医药市场模式的发展

电子商务医药市场从萌芽至今已发展20多年,最早在1996年,医药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对售卖的药品进行广告宣传,之后医药信息网开始出现,BtoB和BtoC的服务模式开始形成,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产品广告的以及药品服用的指导等基本服务,属于医药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1998年随着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医药信息服务上升为业务管理的高度,医药电子商务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很多医药信息网已不满足于收集与信息,而是利用软件进行相关的信息检索和分类、数据分析、市场调研和预测、企业战略制定等一系列信息服务,帮助医药企业优化企业流程、规范企业管理、提高管理能力,例如SAP、IBM、用友等企业。1999年,医药电子商务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对电子商务的运用。政府创建了采购招标网,并创立了政府对企业的GtoB商品交易模式。该模式由政府创建网上交易平台,提供给给医疗机构和企业,让其实现网上交易,从而起到降本成本的作用并利于政府监管。该模式出现后受到各界关注,并在原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推出了“挂网限价”和“阳光采购”等有效模式。非政府机构在此基础上也开始招标业务,它们作为第三方,建立招标采购平台,吸引医药企业进行在线交易。由于第三方的大量介入,为加强管理,国家在2004年出台了《互联网药品交易审批暂行规定》,对申请建立网上平台的第三方企业进行严格审核。截止到2007年7月,仅有五家第三方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获得国家批准,例如海虹医药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先锋环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肥徽之堂医药信息有限公司等。2005年以后,随着我国药品电子商务的政策逐步放开,企业通过网络直接向消费者出售OTC药的“网络药店”开始大量出现。我国网上药店从2005年第一家正式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京卫大药房开始,到2011年9月,全国获得资格证书的药房已有86家,其中直接网络销售的有47家。随着网络药店的数量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取更大的点击率和效益,很多网络药店已经不仅仅单纯的售卖药品,并开始提供免费药品信息、专家在线咨询等业务,以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已经发展20余年,其中GtoB、BtoB以及BtoC的模式发展的较为成熟,分别形成了基于GtoB的网上招标采购模式、基于BtoB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和基于BtoC的网上药店,并且整体的功能性也从原先的单一性向综合化发展。

五、电子商务医药市场新模式的发展对策

传统医药流通领域的交易成本较高且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使得药品信息得到有效的和传递,减少库存,进一步降低成本,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促进了医药健康发展。

1.传统流通中的利益集团的重新定位。传统医药流通领域中有4个利益集团:生产企业、医药公司、医院药房和最终消费者。要想发展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实现医药领域的信息现代化,就要对国内传统医药领域的利益集团重新定位和分配。24小时商业运作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大大增加了商业机会,减轻企业对实物设施的依赖,实现了医药信息流的通畅。这些发展趋势必然对医药利益集团产生影响。对此,医药公司已经感受到变革带来的压力,其究竟是充当商和经销商身份,或是充当物流企业,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选择。

2.整合资源,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传统的医药模式是BtoBtoBtoC(生产to企业to医院/药店to消费者),医药电子商务模式则直接是BtoB或BtoC,减少了众多的销售环节和成本。医药企业都在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和HIS(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而企业和企业之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一致的数据交换标准。为了整合医药资源,增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医药供应链上的利益集团一定要利用国内已成型的电子商务服务和软件(如海虹企业自助开发的网上交易服务平台)对自身的管理和销售进行重新定位和布局,使有限的企业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电子商务医药市场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收益模式主要表现为网站会员费、交易服务费、网站广告费等模式。对于即将涉足电子商务领域的医药企业来说,要制定合理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找准市场切入点,分清企业的主次缓急,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状况的战略,在药品流通过程中的研发、生产、经营、咨询等方面,企业必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支撑点。关于信息流、物流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信息流推动物流还是物流带动信息流,网络服务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减少药品的流通环节,增加信息传播方式,做好信息中介服务,即时满足客户需求。做到了以上几点,必将赢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客户的关注和信赖。

六、结语

篇(6)

【关键词】药品发展;形式;市场经济;实施战略

随着现代药品的经济增长,生活消费水平提高,药品消费也逐渐增长,不论便宜或贵重药品消费者对药品需求是量持续增长,为了适应药品行业产业发展,我市重点对药品市场整顿,对药品的注册工作,实行药品生产企业注册情况报备制度.加强了对其他药品企业监管,加强企业的自律意识,提高医疗产品质量。对此,宜昌市实行“三制”对药品的服务,即坚持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跟踪服务制;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在2013年我市医药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红霉素生产基地. 全国最大的丁基胶塞生产基地;两家医药企业的8个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对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原料药试生产成功。

1.药品销售向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样化方向发展.

1.1医药市场的经济结构多元化: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济格局.药品市场在国有医药经济为主导下,各类型的集体经济,都在共同发展.这样多元化的医药经济结构形式,对医药市场大有好处.

1.2 医药市场多层次方向发展构成的多层次,包括大企业或小企业对开放性市场进行招标,以计划为基础的封闭性市场和以自由购销的零售市场,共同特点都是以药品市场为方向,充分体现供求关系。

1.3药品需求多样化:人们对药品和保健食品够用量越来越大。针对有资金支持的消费者对高档药品,新药品有特殊偏爱,而中低层次的消费者任占据大部分药品市场份额。在不同的购销过程中,从而形成新的格局.宜昌市最近两年医药大类销售就呈现如下变化:老年人、妇女、儿童用药有所上升,成年人用药量有所下降;新品种需求量上升,老品种需求有所下降;保健品、名特优成药用药量上升.

2. 生产优质的药品并努力开发新药物从而推进发展.这其中包括. 原料药制剂工程.; 生物技术领域; 中药现代化等等

2.1原料药制剂工程包括:化学制剂工程、微生物制剂工程、生物制剂工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中药)等原料药生产制剂工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药品生产时一个特殊的制造加工过程.产品是治病救人的,是与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因此,优质的原料药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执行.宜昌市能生产多种化学原料药,总产量高达上万吨,能生产多种剂型的各种制剂品种,已初步掌握了具有世界共有的先进水平的制剂技术,原料药生产作为宜昌市药品行业发展已重大途径。

2.2 生物技术领域

在人才的规格要求上,宜昌市药品行业药品生产、生产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和技术设备质量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要求必须掌握制药工程领域坚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宽广的药学专业知识和药品质量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才有资格进行药物生产、设计、调配等等。

2.3 中药现代化

宜昌市支持中药材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种植;为了加快实现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的产业化.近几年来,宜昌市的中药产业发展迅速.每年能生产上万吨中成药,多个品种。中药的生产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基本上结束了原来只能生产膏、丹、丸、散的状况,在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方面,无论从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产业的技术应用,还是从管理规范的制度和实施,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宜昌市药厂努力开发药品的新型制剂, 积极推进医药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医药企业提供原始创新能力和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宜昌市内包括国内生产仿制药的企业居多,对于自主开发的新药甚少几无.历来一直仿制别人的药品,对此,宜昌为了未来医药企业,加大了对仿创药的研制,在国外已有药品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对某项核心技术进行改良,从仿制药转型研发仿创药.使企业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制药企业转型是低附加值药品向高附加值药品转型,是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型.

4.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宜昌市上半年医药经济发展迅速,上半年,宜昌市采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主导产品、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科技创新等有效措施,促使医药经济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逆势强劲增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40%以上的增长,数据如下表:

由此医药市场经济逐渐上升,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市药品市场今后5年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其产值将达到上百亿美元,成为国内前列的几大医药市场,作为向特大城市迈进的宜昌,其人口比例随城市规模逐年递增,那么医药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大,医药企业的小型格局逐步打破,医药市场不断开发,产值也随之上涨。

5.对宜昌市药品迅速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篇(7)

【关键词】药品市场;连锁药店;新药;研发;创新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65-01

一、我国药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医药市场竞争无序,研发不足、创新不够、行业不正之风盛行。

我国药品购销环节的利润分配极不合理,且流通环节过多,导致生产企业的利润非常低,一些制药企业甚至出现亏损状况。同种药品由多家企业生产,迫使企业纷纷采取高定价、高让利的促销手段,使药品市场竞争进一步恶化。企业迫于市场压力,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场竞争上,无力顾及技术创新。过多的市场投入和让利,使正常生产经营都十分困难,更谈不上如何发展了。

2、企业管理相对滞后,技术兼经营型人才匮乏。

许多企业的关键性生产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有些企业的硬件已经与国外相差无几,然而,在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上与国外相比却有着很大的差距。现代制药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企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批这种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亟持解决的问题。

3、我国医药零售连锁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多、供过于求、盈利能力差等诸多问题。

前在我国连锁药店400多家,总门店数7800家,门店数达到1000家的还很少。每个连锁店的规模都很小,年销售收入在3亿元左右的基本在200家以下,因此企业的实力不够,经营规模太小,难以进行有效的大规模扩展因而较难形成规模竞争优势,甚至有些地方出现连锁药店开业不久就倒闭的现象。

4、热衷于国内市场血拼,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

国际市场需求一直在持续旺盛增长,为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中药市场16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产品占10%,我国仅占3~5%。连享誉世界、历史悠久的中华瑰宝一中药尚且如此,西药的出口状况就更加糟糕了。大多数药企经营者的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看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或者看到有人在外折戟沉沙,就不敢出去竞争了。

看来,除了新药研发、市场研究不力之外,我国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和方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5、中药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面对强大的国外药企缺乏市场竞争的良策。

一份来自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有大约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疗,中药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而在中国中医保健产业这一新兴产业中,已有许多外国企业走进中国市场,而且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6、看重中心城市的市场,忽略了广大的农村市场。

受“新农合”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促动、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药品及保健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加大。可是药企却不约而同的集中于中心城市的市场争夺,不愿意分散精力去“下乡”开拓市场。仅从连锁药店的布局也能够看的出来这个问题,连锁药店在城区星罗棋布,网点过于密集,导致药店的经营普遍困难,即便如此,那些药店也没几家能够主动去乡镇布网。

二、对策探讨

1、潜心研发、精于战略、善于营销。

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约4000家,药品经营企业约9000家,由于创新能力不足和医药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医药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每一家药企必须面对的难题。要想解开这个难题,首先还得解放药企经营者的思想,仔细认清和分析市场,在研发新药、生产管理和拓展市场方面打开思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新药审批制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创新者权益。在加强创新药物研究的同时,可以有选择地合法仿制一些专利即将过期、疗效明确、应用前景广阔的药物,要在仿制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专利方法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方法,避免引起专利纠纷。

在生产经营上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根据环境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策略,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营销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网上药店年销售仅有150亿元人民币,互联网不受地域限制,因此,网上药店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药企可以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2、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经营者通过自主经营使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虽然在形式上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但是企业的所有经营者一般由企业出任或委派。企业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的状况,既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经营阶层即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现代制药企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企业,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敬业更要专业才行,如果由“外行领导内行”,在汹涌澎湃的巨浪里,企业很容易触礁沉船。

3、合理布点、强强联合。

很多连锁店都是计划开店上万家,药店数量将大大供过于求,城市饱和拥有药店数量是8万家。而目前全国已有药店接近12万家,且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应该将数量众多的小药店进行整合,并且将具有全国连锁经营资格的大型连锁店与当地一些有一定规模的连锁药店实现强强联合,打造一批全国级的连锁药店航母。

4、整合优势资源,走向国际市场。

为了可以在国际化的医药市场中立足,必须将我国的企业进行整合,实行强强联手从而提升企业实力和经济效益。企业整合并非简单的做大规模,更需要的是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国际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巨大需求潜力,尤其是对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延缓衰老药物、抗感染药物、新型抗生素药物、天然药物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补充剂等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应该在药品研发上做足文章,尤其是对中药制剂和饮片的新药研发,这方面我国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用西药方法研究现代中药,制订我国主导的国际化质量标准,加强现代中药的专利保护,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

5、发扬中医中药,培养中医人才。

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我国迫切需要制定由自己主导的管理法规和国际标准,转被动为主动。中医是我国探索总结了五千年的瑰宝,底蕴深厚,完全可以制定符合中医理念和现代医学的国际标准。

大力培养中医人才,通过传帮带,尽快扩充中医人才。1949年我国中医师为50万人,现在只有27万人,能够独立开方的仅有10%,不到3万人,由此可见我国的中医人才极度匮乏。要发展中医中药,我们首先需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才行。

鼓励中药经销商、国有中医院或民间中医人才去国外拓展市场,开办中药市场、销售公司、中医院或中医诊所,以点带面,逐步渗透进国外的医疗和医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