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固定资产要素

固定资产要素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2 16:26: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固定资产要素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固定资产要素

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

[DOI]10.13939/ki.zgsc.2017.10.143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持续深入推进,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制定实施类型多样的督导促进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领域的良好有序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国民经济事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现有国有企业的整体性经营业务规模均呈现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间接促使国有企业实际占有和控制的固定资产要素数量规模呈现了显著的逐渐扩展趋势。随着我国现有社会形态综合表现特征逐步发生持续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国有企业现有固定资产逐步在社会化运作过程中展现出大型化、系列化,以及专业化表现特点,使得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在现有运作状态条件下的缺陷和局限性逐步暴露清晰,有鉴于此,文章将会围绕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1 国有企业建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实践必要性分析

在现有的阶段性实践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国有企业组织在实际开展固定资产要素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对内部管理控制工作基本指导理念的深刻认识和广泛推广。并且国有企业组织本身,也借由对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和运用,有效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基础业务运作综合管理水平,确保了企业自身基础性业务活动,能够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科学建构和稳定运作,能够有效规避国有企业目前占有和控制的固定资产要素发生非计划性流失,显著保障和提升国有企业现有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实践性影响价值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建构和运作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其具体的实践性影响价值,集中表现在如下所述的几个具体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建构和运作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控制和避免国有企业现有固定资产要素的非计划性流失。在我国国有企业传统经营发展业务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往往具备重视固定资产要素购置,同时轻视固定资产要素管理的不良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较大数量规模的固定资产要素无法实现高效充分运用,其本身具备的一定程度的使用价值发生无补偿流失;与此同时,我国国有企业在针对一定数量规模的暂时不需使用的固定资产要素展开处理的过程中,往往具备业务操作流程随意性,未能全面充分关注固定资产要素本身具备的综合性价值,继而导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的应有价值发生流失。在上述实践业务活动开展背景之下,应当通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和运作,科学有效划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工作人员的权利和职责归属结构,扎实建构和完善国有企业现行的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制度,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第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和运作,能够基于管理性制度控制层面促进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要素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借由内部控制工作C制的具体形成和运作,能够促进固定资产资源要素在不同的企业内部业务实践部门之间实现有利化共享,助力国有企业目前占有和控制的固定资产资源要素,能够实现高效充分的利用状态。

第三,国有企业建构和运作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显著改善提升企业内部基础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我国现有国有企业基于对固定资产要素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的建构和运作,能够确保实际输出展示给各类会计核算监督业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业务信息输出结果,均能具备充分的真实性,从而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工作人员制订形成科学高效的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决策方案,建构形成良好稳定的数据信息性支持条件。

2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和完善思路

(1)切实不间断强化责任约束控制机制的建构及其落实。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实际开展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建构工作过程中,本身真切面对着相对薄弱的业务实践基础,因而导致许多具体化的管理控制工作机制在具体落实实践过程中,均因遭遇表征显著的限制性条件,而无法顺利落到实处。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尚未实现对各项管理控制工作任务项目的责任主体,责任权限,以及具体涉及的工作任务内容实现准确清晰认识。工作责任体制结构在建构和形成层面中存在的问题,是严重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获取最佳预期效果的代表性因素,而为彻底高效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具体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实践策略。

第一,要在具体开展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针对每一项独立性管理任务项目,制定和规划专有化的管理业务开展流程,并遵照具体制定形成的业务流程,明确各项管理业务的责任主体,制定实施科学系统的岗位职责权限管理体制,并对所有管理工作人员实际承担的工作职责展开明确的界定处置。

第二,在具体建构责任评价工作体系过程中,应当切实以价值性要素的保障和改善提升作为基础性的业务实践路径导向,通过采取适当类型的干预手段,有效保障和促进内部控制评估工作的整体水准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扎实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评估工作,与企业员工工作绩效水平管理评估工作之间的相互结合。

第三,制定并投入运作与上述业务环节开展过程相对应的责任纠正工作机制,严格遵照相关业务规章制度开展具体的业务实践过程,针对实际出现的违反现行规章制度的业务实践行为,要及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规范惩戒。

(2)扎实实现固定资产资源要素的高效利用,发挥资产最大价值。国有企业在实际开展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应当针对目前占有控制的固定资产资源要素的类型和实际数量规模展开科学全面的记录,并且在固定资产要素的具体使用和流通活动过程中,全面系统记录各独立使用者或者是经手人的具体情况,资源要素的具体投入数量规模,具体发生的空间存放位置变动情况,以及具体发生的维修保养工作记录。通过对国有资产要素使用流转活动过程的完整动态记录,能够实现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实际使用者各项基础行为的有效规范,同时还能够扎实确保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各项固定资产要素相关事件都能够获取到及时高效的规范处置。要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的整体使用效率,及时做好设备技术性能更新以及闲置性机器设备的更新出售业务环节,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的最大价值能够实现充分发挥。

(3)切实建构实施固定资产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要在具体开展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与控制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针对具体涉及的固定资产要素,制定形成“由生到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模式,针对固定资产要素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流转要素展开全面性记录描述,提升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 结 论

针对国企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机制问题,文章具体择取国有企业建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实践必要性分析,以及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素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构和完善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篇(2)

1.1固定资产一级平台信息要素

(1)范围特征。

首先定义固定资产的范围特征,如:现有资产、现有核定资产、现有未核定资产、库存资产、已减少资产及所有资产等。这样可方便的将医院目前固定资产的特征体现出来,如:现有核定资产,说明已经通过所有验收、审核过程环节,进入医院正常管理的固定资产;而现有未核定资产,说明该固定资产在某个验收环节或审核环节还有未完成的方面;已减少资产,则说明已报废、转让及调拨外出等已不在医院的固定资产等等,通过范围特征的关联提取相关信息,了解医院所属固定资产的归属特征情况。

(2)资产类别。

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应用特征及功能特性。分成:房屋及建筑物、医疗设备、文体设备、运输设备、通信设备、科研设备、教学设备、施工及修理设备、维修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及音像制品(媒介)、营产营具、信息化设备、一般通用设备、营建设备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等,可以方便的提取出针对不同应用和功能的类别资产。

(3)资产子类。

为了更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的功能特性,在资产类别的条目下还设定了下属的资产子目录类,以更好的区别不同资产类别下的专业功能特性。如:医疗设备资产类别下划分了通用检验与生化分析仪器、医用射线防护用具及装置、医用核素仪器及设备、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医用高能射线设备、人工脏器及功能辅助装置、医用激光仪器及设备,医用超声仪器及设备、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手术急救设备及器具、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等等资产子类;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类别下分为:办公用房、生活用房、招待用房、专业用房、会场礼堂用房、车库用房、仓库用房以及其他用房等等资产子类;一般通用设备资产类别下分为:制冷设备、保险柜橱、厨房用具、洗涤设备、净化设备、档案资料柜以及热水装备等等若干资产子类项目。

(4)所属单位。

将医院所属的各单元、各部门、各科(室)分别列出,能够尽快的从整个医院固定资产信息中提取出所选定“所属单位”的资产范围、资产类别及资产子类3种互相关联或互相独立的固定资产信息。上述固定资产一级平台4个信息要素,既是从属关系,也是独立的信息要素。在查询和调取信息时可以关联查询:现有核定资产、资产类别、资产子类及所属单位四个关联信息顺序查询;也可以单独选定4个信息中的某一个信息要素或2个、3个信息组合要素查询。

1.2固定资产二级平台信息要素

在固定资产一级平台信息可以方便的了解医院各种、各类、各科室单元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情况。然而对于每一个固定资产,光有这些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和分析,还必须有更详细的信息。为此设计了二级平台信息,专门对各单个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表达。①固定资产编号:流水号、档案号;②归属信息:固定资产所属单位、使用单位、所在位置、资产类别及资产子类;③固有信息: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单价、数量、金额、附件数量、制造厂商、国别、出厂编号、出厂日期);④经济信息:固定资产残值率、维修基金(%)、使用年限、自定使用年限、分级管理类别(A类价值>8万元的资产,B类价值在1万元~8万元之间的资产,C类价值在1千元至1万元之间的资产,D类价值<1千元的资产)、管理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折旧余额、核算折旧方法、核算折旧年限、核算折旧余额、经费来源、下拨经费额、自筹经费额、币制、汇率、贷(借)款额、贷(借)款期限、贷(借)款利率;⑤性能质量信息:质量等级(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四级品)、计量分类、计量周期、最近计量日期、是否强制计量、性能状态(在用,维修,未修复,报废,盘盈,盘亏)、送修标志、在库标志;⑥使用信息:用途(医疗,科研,教学,办工,保障,生活,其他)、保管人、使用人;⑦购买信息:供应商名称、合同号、购入日期、发票号、采购人、入库日期、出库日期、启用日期、配置许可证、配置许可证发证日期、配置许可证有效日期、配置许可证批复号、应用许可证、应用许可证发证日期、应用许可期有效日期及注册证号。固定资产二级平台信息的建立涵盖了编号,所属,经济,性能质量,使用,购买等信息,真实反映了固定资产的物理属性、生产属性、贸易属性、质量属性、技术属性、管理属性、经济属性、统计属性特征。从而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打下基础。

1.3影响固定资产价值实现的因素筛选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除了资产固有因素管理内容外,作为医院管理者更重视其经济价值的体现。如果没有经济价值的体现,就不会实现医院运营的良性循环,也达不到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持续协调地发展。如何借助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体现资产价值管理,其方法是通过对比将固定资产二级信息化平台中有关经济信息中的自定使用年限、管理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折旧余额以及残值率等因素作为管理实现对象,对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进行资产核算,通过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算提取成本,一方面使拥有固定资产的科室有了经济的使用考量,增加成本意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对医院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核算提成,建立医院固定资产投入的资金来源渠道。

2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效果

2.1实现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

由于该平台将医院所有固定资产统一归口,系统融合,有别于以往医院将医疗设备与建筑房产、运输设备、通迅设备等区别管理的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使原先的分区别粗放式资产管理,聚焦到精细化管理目标上。把医疗设备管理方面的效益核算、成本考核、迁移管理等好的管理经验,推广到医院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做到了医院固定资产运行的良性循环和增值管理。其质量属性、技术属性、管理属性、经济属性以及统计属性等内容都可实现有针对性的细化整合。

2.2经济考核方法切实可行

实现固定资产良性循环的目的是发挥固定资产功能,体现固定资产经济价值。发挥固定资产功能,做到物尽其用往往容易实现,但体现经济价值就不是所有医院都能做到的。医院的救死扶伤、保障健康社会责任是第一位的,不能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使得大部分医院经济价值体现及其经济考核方式是粗放的。为此该平台设计了经济信息,嵌入了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考核方案,通过管理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维修基金,管理分类,残值率,折旧余额等因素,保持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体现。即科室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应当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的体现是通过折旧的回收来实现,若科室仅对固定资产占有而不充分发挥其作用,那科室的成本支出就会大于其收入,折算到效益就可能是负值。这种运用经济杠杆产生的效应,提高了医疗设备使用率。经过十几年考核,对医疗设备经济价值的体现由年平均2%提升到年平均10%左右。医疗设备的增值,又为其后续发展起到了蓄能作用,保证了医院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

2.3信息规范全面,数据详实可靠

该信息平台将建筑房屋、运输及医疗设备等医院固定资产进行了系统整合,提供的数据更加细化,从固定资产编号信息、所属信息、固有信息、经济信息、性能信息、质量信息、使用信息以及购买信息等方面,客观的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属性,便于有效利用、规范管理,实时地反映了医院所有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

3结语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折旧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作为一种提供公共福利事业的机构,它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以收支制度为基础,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会计制度改革也在进行,这就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的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事务及成本核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针对事业单位实施了资金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事业单位的收入不仅仅是一般的货币,它包括资金收入的增加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因此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真正反映出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及固定资产的变化。

2、事业单位的负债核算弊端凸显,收付实现制很难准确反映单位负债情况,尤其是那些已经发生但还没进行现金支付的情况,这样对单位的负债核算就会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增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3、由于我国目前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折旧,收付实现制就不能体现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对于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消耗没有进行相关统计和计算,这样固定资产价值就会与实际现金账面不一致。固定资产仅仅计算一开始的原始价值,没有考虑其消耗带来的折旧费用,资产的贬值部分,降低了成本核算结果,并且当固定资产报废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单位的财务带来冲击,还增加了报废程序的复杂性,对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没有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规范管理,这样又会带来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

4、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简单的现金收支作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时内容过于简单,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没有采用同一种核算标准,但实际上事业单位的两种业务划分并不明确,并且其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本质是一致的,这样各种费用的分摊就不合理,也就不能准确核算成本。

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事业单位逐渐具有了企业的性质,因此在事业单位中应该推行企业的管理制度,在进行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时可以根据企业财务的一些通则来进行,可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当把权责发生制引入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后,一些隐蔽和滞后的财务信息都逐渐显示出来,尤其是固定资产折旧,当采用收付实现制时,固定资产折旧没有在资金流动中实现,而采用权责发生制时,成本的核算不仅仅局限于对现金流动的确认,而是要考虑所有的会计要素,这其中固定资产就是重要因素之一,权责发生制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经过权责发生这个程序,统计会计信息时,核算要素的种类是由它对经济效果的影响决定的,固定资产从开始运用到报废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折旧费用,虽然不以资金流动的方式,但其确实已经发生,需要计入成本核算要素之中。权责发生制解决了费用多少的确认以及确认时间等,可以处理现金交易和资产业务。

三、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从配置到最终报废过程中,固定资产会引入使用消耗而导致其价值逐渐降低,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完全直接计入了当期支出中,成为当期成本核算的一部分,不考虑折旧费用,因此表现出来的是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值相等。当使用权责发生制后,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等都参照企业财务核算的会计方法,将固定资产折旧作为一个经济要素,财务分析时设置折旧基金和累计折旧基金,在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余值时要以其性质和消耗方式为基础,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折旧方法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这样就可以把固定资产费用合理地分摊到各个使用期内,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新旧情况和市场价值也就客观公正地显示出来了,完善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资产流失,这样就可以大大简化报废程序的复杂性,从而完善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二)事业单位收支出的核算

在使用权责发生制后,可以加强事业单位对支出的监督和管理,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收支做科学地评判并加以计量,这样就能够充分反映出单位各种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的支出费用,科学地计算成本。

(三)事业单位债务财务的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设置了经营性项目的应收、应付、预收和预付款项,这其中就没有包括非经营业务的债权债务,为了充分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设置应收、应付、预收和预付款项,将其作为单位的资产或负债,客观公正地评判单位的财力和各种隐性的风险,增强事业单位驾驭财务的能力。

(四)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

资产除去负债是净资产,它是一个事业单位财富值的重要体现,其内容包括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项基金和结余等,当使用权责发生制后,事业单位的固定基金将不存在,专项基金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单位时间计入各支出科目中,平衡各种基金的收支核算。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医院财务 会计制度 问题 对策 

 

一、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不足 

1.固定资产核算 

(1)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没有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当前《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其实质是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反映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里,但没有设置相应的“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以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和累计提取修购基金(累计折旧)。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 

(2)未达到固定规定标准的耐用物资管理混乱。当前《医院财务制度》固定资产的标准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使用期限是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按这个固定资产标准,医院购买的大批家具办公桌等物资,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那小批或单独购买的家具办公桌等物资就可不作固定资产管理。这就造成家具办公桌等有些是固定资产,有些又不是固定资产,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 

(3)为改善就医环境而进行的门诊楼、住院病房等固定资产装修应允许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逐步提高,医院除了提供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还要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医院一些门诊楼,住院病房大多是十多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旧建筑物,固定资产原值较低,对其装修不属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展项目,按当前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其装修费是不能增加固定资产原值的,这就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4)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科目,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些原来贵重的医疗设备仪器已明显减值。如果这些实际上已经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还按购置时确认的原值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那固定资产价值明显失真,有违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原则。 

2.医院会计报表欠缺现金流量表 

当前医院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等,而作为经济活动规模巨大的医院,有的每年现金流量多达10亿元以上,医院会计报表体系中缺少了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的重要报表现金流量表,使医院会计报表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对策 

1.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 

针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后没有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从而造成医院资产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建议医院会计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具体核算办法参照企业会计制度。

2.建议医院会计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医院门诊楼、住院病房装修维护费用 

针对医院门诊楼、住院病房装修不属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项目,按当前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其装修费是不能增加固定资产核算,确保固定资产真实性。 

比如现行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在这两条标准中,恰恰缺少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作为资产必须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因此,开办费、待处理财产损失、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存货、技术上已经淘汰的设备、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且不能取得投资收益甚至是造成投资损失的对外投资、已经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的无形资产等,按照现行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均确认为资产,由此导致企业资产不实,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建议参照《企业会计标准——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因此建议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以反映因固定资产装修而增加的价值,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3.应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 

建议医院会计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办法,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时借记“其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4.建议医院会计报表增设现金流量表以反映医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情况。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

一、劳动力成本与产业升级的关系

1.收入机制

从劳动者角度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意味着居民工资性收入提高,福利及社会保障得到改善。消费者需求变化会对产业结构的变迁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消费者对低端产品的需求会下降,对具有高附加值的消费品的需求会增加,从而形成“收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路径。

2.成本机制

劳动力成本上升增加用工成本,压缩企业利润,形成成本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希克斯指出,要素相对价格提高引发技术创新,出现要素替代。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劳动力市场逐渐丧失了低成本优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会采取创新、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等措施,这种“倒逼机制”有利于企业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二、样本选取与模型构建

1.样本选取

信息技术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从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中选取371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时间范围为2008年至2014年。

2.模型构建

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但其他因素也会对企业升级产生作用。企业的研发支出、员工人数,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固定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都会对企业升级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构建以下模型:

UP=α0+α1Ln(LC)+α2Ln(RD)+α3Ln(NE)+α4Ln(FA)+α5Ln(IA)+α6FAGR+α7ORGR+α8YEAR+ε

其中,UP:企业升级指数(由技术密集程度、资本集中程度、经济附加价值三个指标复合而成);LC:劳动力成本(用人均工资衡量);RD:研发支出;NE:职工人数;FA:固定资产;IA:无形资产;FAGR:固定资产增长率;ORGR:营业收入增长率;YEAR:年份。

三、信息技术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1.信息技术产业劳动力现状

根据上图,自2008年至2014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员工人数不断减少。一方面,在企业预算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人力要素不断被技术、机械要素所替代。另一方面,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其他要素的相对价格下降,企业会选择技术、机械等其他要素,产生要素的替代效应。

2.信息技术产业升级现状

根据上表显示,信息技术企业的升级指数逐年提高,说明产业整体升级水平得到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但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知识水平不同,机械化程度不同,升级情况自然也不相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内出现两极分化。

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升级的实证结果分析

从表2回归结果来看,企业升级指数与劳动力成本正相关,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研发支出越多,升级状况越好。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上涨,根据倒逼机制与要素替代效应,企业会倾向于用技术、机械等其他要素替代,员工人数与升级指数的负相关。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越好,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实证发现固定资产增长率与升级指数负相关。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投入越多,在研发、员工培养、技术上投入的就较少,但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对企业升级产生的边际效用更大。营业收入增长率与企业升级指数显著正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创现能力越强,能够提供的更多现金流,从而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四、研究建议

1.根据实证结果,企业升级水平与研发费用、无形资产成正比,因此企业在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加强内部的研发支出,引进高科技人才或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水平,增加人均创造的财富,使员工的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

2.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回收期长。相对于固定资产,加强研发投入或引进高技术人才、专利等所带来的效用更大,至少短期内如此。因此,企业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益,争取企业效益最大化。

3.提高市场份额、大力创收很有必要,其能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资金。反过来,企业升级情况越好,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越强,更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此往复,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春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纺织产业为例[D].西南大学,2014.

篇(6)

【关键词】 新医院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改革; 启示; 局限性

财政部和卫生部于1998年11月联合《医院会计制度》(财会[1998]58号,以下简称“旧制度”),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旧制度在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旧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2010年12月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新《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执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政府会计改革是一个极为庞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实施政府会计改革应寻求突破、循序渐进。改革之初理所当然应该从典型的事业单位入手。

一、政府会计改革:以医院为突破口

(一)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拉开了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大幕

众所周知,1997年我国建立了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三位一体的政府会计模式,会计确认基础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这种制度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工作量较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部门能提供更客观全面的财务信息和收入、支出信息,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管理和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这使得政府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国家也在稳步推进政府权责发生制改革。2009年7月1日,海南省率先在海南省农业厅和海南医学院两家行政事业单位启动权责发生制改革试点。2011年9月9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新《医院会计制度》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三条: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寥寥数语,成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破冰之举,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实践进入积累经验阶段,新制度的实施影响将是广泛和深远的。

(二)完善会计科目,设置灵活实用的会计科目

新制度吸收了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付社会保障费”、“应付福利费”、“应付职工薪酬”等账户纳入其中。为单独反映财政补助金和科教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新制度创造性地设置了“待冲基金”会计科目,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也同医院一样,面临类似问题。所有这些做法,为政府会计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融合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三)提高会计信息的完备性

新制度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做法变“支出”为“费用”。“费用”要素的出现,体现了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是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新制度强化了对成本的核算,增设了成本类科目“医疗业务成本”,细化了成本费用的核算科目和明细账户,加强了医疗成本核算和管理,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医疗改革政策、医疗收费价格以及实施医院绩效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长期以来,政府会计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同时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固定资产修购基金,这种会计核算方法使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仅仅反映历史成本,不能真正反映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准确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而且时间愈久,信息失真愈严重。新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实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增设反映固定资产损耗的“累计折旧”科目,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一石三鸟:一是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医院相关成本,使医院成本核算资料更加完整;二是可根据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进行更新;三是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避免了资产虚增。新制度对无形资产采用摊销制度。无形资产摊销设置备抵科目“累计摊销”核算,期末累计摊销和无形资产科目相抵后的净额就是医院无形资产的净值,挤干了资产中的“水分”。通过这些完善会计核算,使得医院的资产信息更真实和可靠,也提升了单位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以上做法,政府会计改革可直接效仿。

(五)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

新制度第一部分“总说明”第六条规定:“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应按有关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医院财务报表(也称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据新《医院会计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会协[2011]3号)。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运用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工作经验,独立、客观、公正地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其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能够得到政府及其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同样,整个政府会计也应在积累医院会计制度的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使政府会计报告取信于社会公众,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局限性

(一)新制度改革对政府会计改革的适用性

新制度规定:“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特殊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它接受国家的财政拨款,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这能为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公立医院为了生存要像企业一样追求经济效益,而我国许多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经费全部来自财政拨款,这决定了政府会计改革不能全盘照搬新医院会计制度改革。

(二)会计要素的定义方面没有取得进展

1.仍然没有明确资产要素的定义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新制度中资产的定义和核算范畴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一致,没有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修改资产的定义,导致核算尺度与权责发生制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也存在明显的缺陷,这有待于未来政府会计全面改革中改正并明确资产的定义和核算范畴。

2.未明确费用、负债和收入等要素的定义

新制度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变“支出”要素为“费用”要素,但这种突破还只是名义上的,因为在新制度中对费用概念的解释无处可觅,反而还保留了支出的定义,这必然会对成本核算和贯彻权责发生制基础有所影响。负债、净资产、收入要素的定义基本和旧制度没有区别,仍然停留在1997年的认识上。

(三)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对政府会计无普遍适用性

新制度明确界定了固定资产的含义,也明确医院固定资产范围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四大类,其确认和计量完全可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比较成熟的核算方法。

政府固定资产范围广,有一部分固定资产(如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虽具有可定义性,但是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计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资产一般不是通过交换获得的,不存在历史成本。即使有些资产可通过交换取得,可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但其历史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能反映其现时价值或虽可通过复杂的计量手段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可见,对以上政府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新制度不可能提供成功经验。

(四)医院负债的核算对政府特殊负债没有借鉴性

医院的负债基本上和企业负债一样,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医疗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社会保障费、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其确认和计量大多直接借鉴了企业的成熟做法,但政府负债范围广,除上述负债之外,还包括许多特殊负债(如货币发行、环境负债),在确认和计量时存在一定难度。

三、总结

医院作为“试验田”,新制度强调权责发生制基础、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公信度,这些都为我国今后的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经验,对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政府会计改革还有一大批亟待攻克的难题,包括:政府会计、预算会计、政府预算之间的关系如何理顺;政府会计主体涵盖的范围如何界定;不同层次的政府会计目标该如何定位;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系统中如何应用,应用的程度与范围如何确定等。这有待广大学者加强在我国政府会计特定环境下的政府会计目标、主体、要素、规范体系、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度研究。

【参考文献】

[1] 梁红霞.新《医院会计制度》出台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意义[J].财会月刊,2011(6):66-67.

[2] 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财务制度》的通知[S].2010.

[3] 王梅.浅谈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变化和衔接处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1(11).

[4] 朱建玲.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变化及其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J].经济师,2011(10).

[5] 李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篇(7)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2010年,财政部与卫生部共同修订了《医院会计制度》,在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设置,以及会计确认基础等重大会计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引入固定资产折旧科目,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显重要。所以,本文主要从固定资产核算角度比较了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并对如何组织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新旧《医院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方面的差异

(一)调整了固定资产订定标准,体现了会计重要性原则

新《医院会计制度》从医院经营管理实际出发,将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以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认定为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对于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医疗设备则归入材料进行核算。这一规定既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又降低了会计核算成本,较好地体现了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

(二) 以累计折旧取代修购基金,真实地反映了固定资产价值

新《医院会计制度》借鉴了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精神,增设了累计折旧科目,取消了修购基金科目。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价值的调整项目,同时也是代表了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因此该科目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医院固定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必,另一方面可以医院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在原会计制度下,对于固定资产计提的修购基金是净资产项下的一个科目,累计折旧取代修购基金,意味着医院净资产的价值开始和其本原回归,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净资产虚增的现象。

(三)增设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完善了固定资产科目体系

新《医院会计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用于核算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等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使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的会计处理有据可依,使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状态得以体现,医院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

(四)应用软件可归属于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定义趋于科学

新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应用软件构成了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价值包括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如果其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将该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新制度不允许将应用软件费用化,规范了资产的定义,统一了应用软件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五)设置了待冲基金科目,解决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列支问题

新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经营活动的特点,创新性地设置了“待冲基金”科目,用以核算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所形成的,留待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予以冲减的基金。解决了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购建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的列支问题,填补了原来医院会计制度的空白。医院使用财政补助和科教项目资金购入固定资产,在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同时,增加“待冲基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在增加“累计折旧”的同时,冲减“待冲基金”。

二、适应《医院会计制度》,调整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方法

(一)按照固定资产认定标准,调整现有固定资产

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调整,对于达不到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医疗设备,重分类为“低值易耗品”。为此,医院财务部门应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固定资产的原价和使用年限,为重新确认固定资产提供原始依据。

(二)核实固定资产原值,正确计累计折旧

在新旧制度过渡过程中,医院要做好全面清查盘点,确定资产折旧范围。核实整固定资产经费来源,对于不同来源的固定资产要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将自有资金购置的设备与利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分开核算。因为不同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其累计折旧处理的方法不同。利用自有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其累计折旧要计入医疗成本,而利用财政补助和科教项目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其累计折旧则要冲减待冲基金。为此,医院要将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前所有在账固定资产中由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追溯确认为待冲基金。另外,医院还要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以前年度形成的固定资产补提折旧,同时冲减待冲基金或者事业基金。

(三)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体制

固定资产折旧要计入各使用部门的医疗成本,固定资产核算水平和管理水平对成本信息和医疗成果产和重要影响,成本信息日益重要。为此,要细化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归口分级管理体制。在医院财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按固定资产的类别,按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级使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进一步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并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

(四)引入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进行账、卡、物综合管理

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的台账式管理系统是与原《医院会计制度》下粗放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相适应的,无法将设备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有机的结合。因此,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加强电子信息化建设,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要引入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条形码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身份证”式管理,并利用条码信息介质,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跟踪,将以手工方式进行的分散管理,转化为信息化集中管理,利用这一平台,可以将医院的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文炯.浅谈医院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管理.会计之友,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