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6:20: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疗档案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质量
核心制度——十三项核心制度
操作规范——三基训练
诊疗常规——单病种质控
规范的流程——临床路径
合理用药——抗菌素合理应用
手术准入与授权机制 医疗技术项目的管理
科室档案管理:
一、 文件夹1、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常规管理 医疗技术目录。 新技术、新项目管理。 医疗人员技术档案(资质、职称、学历、论文、科研、手术操作名称及年例数)。 (科室前5位病种建立“病种临床路径表单、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手册)。
二、 文件夹2、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 依据全院的方案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 每年度工作总结(依据指标、任务完成)。 质控记录本(制定目标—落实目标—自查—总结—改进) 建立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分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病案质量管理、手术安全管理、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单病种与临床路径、合理用药管理、安全事件上报、教学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教学管理) 科室分级管理结构图。 主任、副主任职责。 各级医师的岗位职责。 质控员职责。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 医院医疗质量考评结果通报。
三、 文件夹3、手术与安全管理 《卫生部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河北省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手术分组管理目录《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界定术前讨论与疑难病例病种。 年手术操作名称及例数 重点操作项目与授权制度与目录。
四、 文件夹4、医疗制度、法律法规、医院管理文件 《《法律法规》、病历书写规范核心制度》、《医院制度汇编》。医院下发文件。
五、 文件夹5、重症病人管理与流程 常见内科急病及突发公共事件流程图。 本科室危、重病人界定。 重症病人抢救预案与流程图。 危急值登记本。 疑难病例讨论本。
六、 文件夹6、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手册》、科室应急预案(停电、泛水、着为、输液反应、地震、穿刺伤)
七、 文件夹7、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管理规范(药剂科制定)。 本科室常用药物名称、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 本科室常见病种用药原则(预防性应用及时间、三线分类)(与路径相匹配)。
八、 文件8、医院感染管理 院内感染例数及感染率。 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医院感染现患率。 垃圾处理及流程。 传染病上报。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地发展完善。在当今的社会中医疗保险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疗保险对于每一个中国的人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国家对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登记,也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实施的依据保障。所以本文主要探究在新形势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新形势;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措施;重要性
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越发的占据重要地位,在人们经历重大疾病或重大伤害时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最及时的经济补助。在新形势下医疗保险档案是唯一记录我国参保人员的医疗参保的数据及其待遇。所以新形势下的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显得尤为的重要。
1.新形势下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看医治病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医疗保险是国家给予人们就医的福利。那么医疗保险档案作为人们享有就医福利的依据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而只有完整的医疗保险档案才能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在治疗重大疾病时才能真正的享受国家给予的福利待遇。也就是说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跟我国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新形势的环境中,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弄虚作假的情况日益增多,所以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越发的重要。医疗保险档案除了与人们的利益紧密联系以外,它还关系着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医疗保险档案所记录的数据能够充分地反映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当前发展的状况,并且也能及时的在实际的数据中指导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完整、全面、科学的医疗保险档案可以使得医疗保险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能够让人们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更加的有信心。这有利于维护国家团结稳定,增加我国人们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1]。
2.新形势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日益加强。而环境的污染,重大的疾病也随即层出不穷。所以医疗保险制度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就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对人们的生活而言着实为人们带来了不可言喻的益处,这是国家实实在在的为人们解决生活中就医的大事。所以医疗保险制度非常的受到人们的推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要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与当前人们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当然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制度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是更加的有利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
2.1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新形势下想要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提高的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只有先从思想上强化管理才能从行动上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没有严格的管理意识的话,很容易在医疗保险档案工作中出现重大的失误。例如,弄丢参保人的医疗档案或者在档案记录时出现工作不仔细不认真导致参保人的医疗保险资料不清楚等等。所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医疗档案管理的领导进行提高管理意识的灌输,其次是对直接参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的提高。领导的管理意识对于其他管理人员具有榜样作用,简接的影响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其他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的提高则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成效。对于这两方面的管理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展开定期的档案工作的培训,或者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来激励管理者的管理意识[2]。
2.2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
就目前的医疗档案管理技术水平而言,大多数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基本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保险团队已经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设备。然而由于技术人才的匮乏使得这些设备也基本处于无用状态,所以要想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我们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或者引进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并且让各个部门相互学习促进每个管理人员新型技术的加强。
2.3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相关工作
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档案制度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制度的理念,其次要让制度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医疗保险档案库的设备引进,同时将各个工作环节的职责清析明了化,做到各司其职。并且要建立合理适当的监管机制,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做好监管工作。最后还需要定时的对医疗保险档案进行查漏补缺,这能够让其管理制度更加的规范化。不定期的进行查漏补缺工作是为了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在新时期科技信息的发展的条件下很多的医疗保险档案需要从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转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档案资料的遗漏问题。我们进行排查的过程中能够把有效的对原始的档案进行保存或者补缺。
2.4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科技在进步,信息时代已经席卷全球。那么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也不能避免走向信息化的管理。所以目前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首先想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必须要引进信息化技术设备,然后需要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既能驾驭先进的技术又通晓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需要特别培养的。然后就是加强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的保密工作[3]。
3.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新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信息化管理是我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健康发展的有效之路。为实现我国人人有病可治,有钱可医的的大好前景,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需要更多的得到关注和重视。
作者:郑琳 单位:安图县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张桂云.新形势下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3,05:200.
随着我国医疗的普及以及诊疗水平的不断上升,医院内医疗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在显著增加,各种临床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等各个阶段,它是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也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医疗设备已成为评价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够客观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整体实力。由此可见,医疗设备的管理对于评价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是指医疗设备具体信息的记录与维护,其信息更新周期从临床科室提出需求申请开始,直至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因其他原因报废为止。设备报废后,该档案还需根据需求继续保存,以便为日后其他相同或相近设备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档案管理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购置、验收、使用、处置等环节中重要的资料存档,对设备使用情况具有可追溯性,对同类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具有指导意义,对医学装备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档案法》等相关法规,档案管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档案完整,资料真实可信,具有可追溯性;②各层级条理清晰,便于档案查询,对重要信息有适当的备份,保证档案具有较好的使用效率;③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档案收集和使用有明确工作流程和记录。
2设备档案内容
2.1购置档案
医疗设备购置档案是指设备申请及购置过程中的全部公文资料,设备购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或院内议价两种方式。公开招标方式产生的购置档案主要包括委托协议、招标文件、政府采购合同等资料;院内采购方式产生的购置档案主要为采购合同等。此外,还需医院医学工程处形成包括设备购置申请(由需求科室提交)、大型设备专家论证、设备资质证明等相关资料(由设备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一同并入设备购置档案留存。
2.2验收档案
医疗设备技术档案是指设备到货验收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验收时设备配备的操作手册等相关资料、备用零部件及初始测试部件、设备验收报告、设备厂家提供的培训记录、预维护方案等。其中,为了保证设备到货准确无误、设备功能正常,验收现场应有科室负责人、医工处负责人及供应商三方人员在场,设备验收报告中应包含三方人员签字。科室自行保存所需的必要说明书及零部件,需在设备验收报告中明确标明,其余随设备一同到货的资料全部交由医学工程处登记并建立验收档案,由专人负责建档登记保管。同时,随同验收的医工处相关人员在验收完成时也需进行登记,该登记以设备验收时间顺序为依据,记录设备到货日期、到货情况、培训情况、安装科室及相关设备信息,用于设备快速查询及到货情况核对等。
2.3维修维护档案
据国外统计,不合格设备中约10%会导致严重伤害,33%会导致伤害,其他会导致轻微或潜在伤害。因此,发达国家的医院已经把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列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要求医院相关部门严格执行设备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最大程度消灭或降低由于设备故障带来的医疗事故。维修档案包括:
(1)送修登记。指设备由于故障送到医学工程处进行维修,由送修人员进行的送修和取回的记录,为保障设备流转记录的可追溯。
(2)维修记录。其主要包括:①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后,登记设备的故障缘由以及维修情况;②设备维修后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时的检测数据。登记内容包括送修日期、送修科室、送修设备及附件、故障缘由、送修人等信息。医学工程处人员在自行维修或返厂维修后,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在保证设备达到质量控制标准后联系科室取回设备,并在取回时完善送修记录,确定设备及附件完好齐全的情况下取回临床使用。维护记录卡是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后的相关记录,巡检工作由医工处人员去临床科室进行外观检查,主要巡视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外观是否完好等基础内容,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纠正不正当的操作,及时排除疑难问题,并作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本次维护日期、维护人、下次维护日期,并制作成卡片形式固定在设备机身上,以便查询和下次维护。当维护记录卡记录已满时,更替新的卡片并将已有卡片交由医工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不同设备的维护周期有所不同,除颤仪、输注泵、监护仪等生命支持设备维护周期为每3个月1次,大型影像设备维护周期为半年或1年1次。
3档案管理的模式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主要体现在收集、保管和利用3个环节。首先要依据相关法规,联系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我院在医院档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在实行医院、医学工程处、使用科室的三级管理基础上,加强各环节管理,明确设备档案的收集归档范围,规范建立设备各项档案,注重收集设备风险评估和预防性维护的原始记录,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次,应充分利用档案的扩展律和时效律,挖掘和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的价值。例如,根据设备的购置档案结合维修维护档案,编写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为医疗设备购置前期论证、规划设备升级换代等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或根据设备的验收档案结合维修维护档案为设备的临床使用和维修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档案管理有多种模式,目前医院中比较常见的是以下两种。
3.1档案分类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是根据档案类别不同进行档案分类,我院采用该类管理模式,档案内容主要分为购置档案、验收档案、维修档案和其他4个类别。
(1)购置档案以购置项目为保管单位,依设备采购时间和资金来源为位置索引存放。资金来源以英文字母表示,如Z代表政府采购、Y代表院内采购等。购置档案案卷编号由采购时间、资金来源和案卷顺序组成,例如S-13-Z-1表示2013年政府采购项目1号卷案。卷脊信息还包括:项目名称、设备名称、卷内文件。每案卷购置档案中可能包含多台设备的采购信息。
(2)验收档案以设备验收批次为保管单位,依设备类别和立卷顺序分别为一级位置索引和二级位置索引分类顺序存放。设备类别以英文字母表示,如A代表心电类、D代表超声类等。验收档案案卷编号由设备类别、档案在该类别中的序号和档案的卷号组成。例如S-D-17-1表示超声类别中17号卷案的第1卷。卷脊信息还包括案卷题名、生产商、产地、编制日期等信息。详细的卷案目录、卷内目录和卷内文件的档案编号登记均为档案调用效率提供了保障。
(3)维修档案根据设备的种类和维修维护的模式分为:①小型设备的送修记录采取统一登记,其预防性维护记录和质量控制记录采取分类登记,且均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以便查询和统计;②保修设备,包括核磁共振、CT、X线血管造影机等,其维修记录和预防性维护记录由服务商的专业技术人员出具,以独立设备为保管单位,依设备采购时间和种类为位置索引存放,便于核对设备维修详情和年度维护进度,能够对公司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起到监督和敦促的重要作用。
(4)其他档案是相对独立的记录档案,包括设备计量合格证、设备巡检记录卡、不良事件上报记录等。档案分类管理要求档案人员在档案利用时,能根据利用需求,快速定位档案类别,定位档案卷案,提取档案信息。
3.2档案集中管理模式
档案集中管理是以设备主体为保管单位,依立卷时间为位置索引,即每台设备建立一卷档案,每卷档案包含设备的全部信息。从科室提交设备申请开始为设备立卷,档案中包含设备购置申请论证、购置合同等资料、设备验收资料、设备维修维护记录、售后服务记录等档案信息,随着设备使用,信息不断增加,直到该设备报废时,设备档案停止更新。已报废设备的档案应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及相关档案管理规则,保存一定年限,为后期设备信息查询及设备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目前,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医院采用该管理模式。
4讨论
档案分类管理的方法比较便于同类或同期档案的集中管理,有利于设备之间相同或相近信息的横向比较。不论是以项目类别划分的购置档案,还是以类别划分的技术档案,都能够在查找特定档案的同时对比同期或同类其他档案内容,使得管理人员对于档案内容具有感知,便于档案的整体管理。在档案编目过程中,分类管理的方法能够便于档案分开管理,有助于档案存储和相关统计工作;在档案调用过程中,该方法能够缩小被调用档案所在区域的范围,有效提高档案查询和调用的效率。该方法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弊端。例如,由于档案内容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因此如果需要单一设备的所有档案,就需分别查找多个区域才能将全部内容拼接在一起;每一部分档案都需要独立的空间存储,在设备量较大而存储区域有限的情况下,该方法容易导致存放混乱,容易出现人为错误的现象等。档案集中管理的方便比较便于单个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利于单个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纵向比较。由于每件档案中包含一台设备的各类档案,在查找特定档案时能够获取该设备有关的全部信息,同时在存放过程中能够节约空间,方便存放。由于所有档案的统一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较容易检查设备档案是否全面,并针对不齐全的档案作出相关处理。在档案编目过程中,档案集中管理的方法能够便于档案整体管理,有助于统计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连续性问题;在档案调用过程中,该方法能够快速查询与特定设备有关的全部信息,保证设备信息的完整性。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档案的建立依赖于单个设备的到货时间,因此档案建立顺序受时间影响较大;又由于设备资料常有无法一次性到齐的情况,导致设备技术档案容易延迟建档或出现多次弥补的情况,致使档案的时间排序标准不统一,给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维修维护记录在不断更新,造成技术档案被频繁修改,加大了人工工作量,间接提高了档案管理成本等。
5展望
档案管理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内容,未来发展趋势具有以下两个方向:
(1)综合性。
本文介绍的两种方法均在不同医院中实施,充分说明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需要医院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医学工程处及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两种不同方式进行综合管理,在发扬单个管理模式长处的同时,有效减少和避免单个模式的弊端,使得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便捷,为临床使用和设备本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信息化。
关键词:医疗卫生;业务档案;会计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186—02
一、卫生防疫机构业务档案的两级管理
防疫业务档案的“两级管理”是指在卫生防疫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将防疫业务形成的技术档案分别实行站级、科级两级管理。
(一)两级管理的意义
业务档案两级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解决业务档案储藏空间与档案数量之间的矛盾。我国各级卫生机构中,档案室的档案储藏库房均颇为狭小,无法容纳更多或全部的业务档案。所以,可以将那些保存价值较大、保存期较长的档案集中到站级档案室中;而较为一般性的、基础性的材料就可以分散在科室保存。
第二,站级业务档案管理有利于防疫业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站级业务档案管理使“站档案”能够反映业务工作的全貌和工作水平,这为站领导及时把握全局、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由于站级业务归档范围明确,将具有总结分析性、学术性的材料交站归档,从而要求各科业务人员不能再仅停留在做一般性工作小结,而是要在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上做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析性报告,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提高。此外,站级档案管理便于开展站际防疫信息的交流,为各省、市,甚至全国的防疫工作提供便利。
第三,科级业务档案管理有利于满足防疫业务工作日常的需要。防疫业务具有延续性特点,在对监测点、直管单位的监督监测中,要经常使用其前一年或前几年形成的监督监测档案,特别是随着生产经营单位的变化,有些档案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或者注销。因此,科级管理可以及时满足卫生防疫的日常需要。
(二)两级业务档案管理的实施
1.建立健全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
业务档案两级管理是通过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层层管理而实现有序实施的,所以,建立健全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是卫生防疫档案两级管理实施的组织保障。
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即在站级设立由主管站长牵头、各科主任参加的全站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站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领导及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同时协调解决在实行两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站级综合档案管理室依据站档案管理委员对业务档案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除管理站级业务档案外,还要对科级业务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对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业务档案,要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在制定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归档制度时,站级档案管理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再结合卫生部《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关于业务活动形成材料范围的规定,经过与各科密切协商,具体确定符合业务实际的站级和科级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其次,对于各科的科级业务档案也要同站级业务档案一样,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以确保科级档案立卷的规范。
3.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和指导
各科兼职档案员的档案知识相对贫乏,因此,要做好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档案室可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并将档案业务学习列入兼职档案员继续教育的学习内容,同时进行相关评定,以提高学习档案业务的积极性。
4.推行责任制并加强考核
各级防疫站在推行经济责任制时,应将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也明确列入科级管理中,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定期对各科进行考核,并与奖金挂钩。这是确保两级管理实施的十分重要的措施。此外,还应将业务材料的归档列入全站业务人员年终考核评定标准中。
二、卫生监督机构的会计档案管理
随着卫生监督机构的改革任务的不断深入,卫生监督机构的会计工作中财务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财务管理在卫生监督和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卫生监督机构的会计档案记录着卫生监督资金的运作,因此,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会计档案管理可以促进和保障卫生监督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卫生监督机构会计资料的归档
1.会计凭证的归档
卫生监督机构的会计凭证是记录卫生监督资金运作、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办理卫生监督各项费用征收和登记的依据。它的记账凭证是根据卫生监督机构资金的运作以及卫生监督各项收费的原始凭证编制而成的。归档时应该按照日期顺序、会计记账凭证及时装订,装订顺序以凭证排列先后次序为准。
2.会计账簿的归档
账簿是由账页组成的簿籍。它全面、系统、综合地记录着卫生监督机构资金运作的发生。它将卫生监督机构的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各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记入总账,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应同时归档。
3.会计报表的归档
会计人员都必须全面熟练地操作卫生监督机构的会计报表处理方法。卫生监督机构的会计报表应按月、季、年上报,并及时归档。
4.其他相关会计资料的归档
卫生监督机构会计人员调动的交接手续、会计档案向本单位或上级部门的档案室所移交归档的会计档案的移交手续等,都是卫生监督机构会计资料归档中不可缺少的。
(二)卫生监督机构会计档案的安全性
1.1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基础不高
部分康复医疗档案管理者还存在缺乏专业素质和档案管理能力的实际现象,造成康复医疗档案制作、利用过程中出现各类隐患。康复医疗档案信息的增加和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结构矛盾,一些康复医疗机构甚至出现缩短保存期限、擅自销毁康复医疗档案的问题,给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带来基础性的影响。
1.2康复医疗档案质量不高
康复医疗档案的质量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密不可分,当前康复医疗档案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康复医疗档案的书写质量不高,缺少必要的环节和部分,造成康复医疗档案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准确,给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带来严重的基础性影响。还有些康复医疗人员在制作档案过程中不能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工作,出现字迹潦草、语言使用不规范、专业名词错误,大大地影响了康复医疗档案的正规性,导致康复医疗档案的法律效力降低,难于确保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1.3康复医疗档案管理规范化不高
规范化是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而当前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各自为战的实际问题,部门分割和行业封闭现象明显,使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失去规范化的引导,出现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信息交换不足、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目光狭小的问题,既不能全面发挥康复医疗档案的重要价值,也不能为康复医疗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
2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智能化的发展对策
2.1提高对康复医疗档案管理的重视
康复医疗的领导者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超前的意识,要敢于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给予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更多的指导,使康复医疗档案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的智能化管理迈进。
2.2加强康复医疗档案的专业建设
康复医疗组织应该成立康复医疗档案室和信息科,要重点组织康复医疗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学、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学习,以适应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2.3提高康复医疗档案基础环节质量
要建立康复医疗档案质量奖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严格诊疗规程,材料形成过程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符合规范,要常检查,常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结语
1 医疗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医疗档案管理不规范。由于行业管理规范的要求,医疗档案多年来一直处于多部门分散管理的状态。多数医院没有把医疗档案管理纳入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综合档案室对医院档案的管理一般限于文书、会计、基建、设备、科研等方面,而医疗档案多数由医务科或信息科下设的病案室管理,且病案室一般只保存医疗档案的文字材料,而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关的胶片、相片和病理切片等资料均由相关科室保存,各科室分别按照各自的工作性质、内容、手段和方法进行医疗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综合档案室)并未起到指导和管理作用,造成医疗档案保存分散,收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医院经费投入的重点是医疗器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医疗档案管理方面投入较少。因为业务用房比较紧张,有的医院都将阅览室、存放室、办公室三室合一,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也不利于档案的长久保存和方便使用。
1.2 法律意识淡薄。医疗档案是病人接受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诊等全过程的原始记录,是由病人和医务人员共同书写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医疗事故争议诉讼无过错的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也就是说医疗机构要在医疗事故争议诉讼中胜诉,必须举出证据证明自己在全部医疗活动中未出现过错。因此,医疗档案的内容完整、齐全是公正、公平地受理医患纠纷案件的可靠保证,书写医疗档案等于书写证据,如果内容书写不完整,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会使有关人员在举证倒置中遭遇举证不力甚至败诉的后果,医疗纠纷难以得到公正的处理[2]。而工作中有少数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证据意识差,平时不重视医师法的学习,该记录的不记录,该告知的不告知,该签名的不签名,不按有关规章制度办事,造成医患纠纷时不能举证,给工作带来极大被动。
1.3 医疗档案质量不高。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医保政策的不断推广,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致使医院病人数量不断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持续加大。但大家对医疗档案管理的认识及其作用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医务人员以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工作重点,相对忽视了医疗档案在医院管理及社会利用中的作用,忽视了病程的记录,对医疗档案的书写草率行事,患者信息填写不全,主、次要诊断选择错误,主诉不明确,病历内容简单,字迹潦草,随意涂改,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能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范进行,造成医疗档案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4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目前医院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与医院快速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在医院人才培养工作中,重视医、护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的培养,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很少纳入培养计划中,许多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传统的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缺乏创新和活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3]。
2 工作中的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将医疗档案管理纳入医院档案综合管理体系中,将医疗档案与医院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医院档案工作具有部门众多、内容繁杂、专业性强等特点,要按照医院工作的性质和档案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如建立医疗档案书写、收集、分类和归档制度,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制度等等,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加以完善。同时,要提高全员档案管理意识,不能认为医疗档案的管理只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要从档案形成的源头抓起,加强医务人员的档案知识培训,积极主动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2.2 加强宣传学习,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宣传医疗档案在医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广大的医务人员认识到,积累和形成医疗档案的过程对医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医疗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要将医疗档案的形成过程当作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摆正其与医疗工作的关系[4]。同时要加强医疗档案质量监控,档案管理人员和临床专家要定期对各类医疗档案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2.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医疗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医疗档案的管理不仅需要具备医院管理、档案管理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相关的医学知识,还需掌握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统计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档案从业人员通过专业培训、进修学习等渠道,不断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抓好知识更新,以适应医疗档案管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医疗档案的管理人员,也应经常深入到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了解情况,从档案管理的角度及时帮助临床医护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疗档案形成过程的管理,为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大力引进档案管理专业的中高级人才,重视档案管理的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档案的管理水平,为医院的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谭国平.加强医院档案管理 促进医院全面发展[J].淮海医药.2007,4,25(2)180
[关键词]医疗保险 档案管理 意义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400-01
引言
提起档案管理人们都不陌生,档案管理学是研究档案信息系统的运行规律,阐述档案管理的一般原理的技术和方法的学科,并且通过工作实践探讨不同领域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一门新兴的档案管理业务,相比较其它领域的档案管理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实际工作中不能生拉硬套其它领域的档案管理模式,必须根据医疗保险工作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找出符合实际的档案管理特性。
1、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意义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涉及面十分广泛,政策性与专业性较强,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制定的主要依据,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其中,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包括了“医、保、患、药”四大方面。所谓“医”,就是定点医疗机构,即对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认证、医疗费用清单与结算凭证等档案资料的管理;所谓“保”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指参保单位的基金征缴与支付资料;“患”是指参保病人,即病患的基本信息与个人账户信息;“药”是指定点零售药,即药店的资格认证资料、药费清单等资料。“医、保、患、药”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点,是医疗保险工作开展的必备资料,也是制定医疗保险制度的依据,因此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具有重要地位。
2、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现实中,由于医疗保险工作的领导和员工缺乏对档案管理的深入认识,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混乱。
2.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虽然信息化步伐逐渐加大,但是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之处,比如硬件设施不完善,计算机、硬盘、服务器都没有达到标准;软件设施不规范,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网站存在种种问题;档案管理工作的互联网环境不安全,导致资料泄密甚至被篡改……这些都阻碍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3医疗保险档案规范化尚未形成
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逐渐推进,我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档案已经初步的完成信息化。然而,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一个问题,即我国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信息化档案格式,不同的省、市,甚至不同的医院都依自己的需要建立信息化档案。不规范的信息化档案建立的方式给未来整合信息化档案资源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如果两份格式不同的医疗保险档案资料要整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会出现丢失数据的问题。
3、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
3.1高度重视档案管理
高度重视档案管理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具体来讲,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使领导和员工都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具体工作中高度重视,做好档案管理中的每项业务,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3.2加强培训,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素质
对当前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促使其不断学习,定期提升,举办培训班,增加培训交流机会,不断丰富其工作内容,开阔眼界,并且要定期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工作环节中的显性与隐性问题,切实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
3.3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疗保险体系逐渐完善,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长期存在的欠缺则将阻碍医疗保险体系的长远发展,因此要从硬件设施建设、软件设施建设与安全工作平台这三个层面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由于医疗保险业务档案属于海量的数据文件,且文件的数量会持续更新,因此要选择高速的、大容量的硬盘作存储介质;为了稳定的备份档案文件,相关工作人员要以光盘介质存储数据档案;为了便于档案文件能迅速被调阅,网络平台要使用高速的服务器……这些都是硬件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2)加强软件设施建设
为了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规范性,相关的单位要使用自上而下、统一建设的方案进行软件建设。通过软件建设,可以建立一套界面美观、交互友好、便于管理、适合数据共享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网站。
(3)创造安全工作平台
当互联网时代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创造一个安全的档案管理工作平台,利用封闭的、安全的管理环境来保护数据安全与资料安全。同时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调阅权限要严格分级,使调阅者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自由调阅数据,以此排除安全隐患。
3.4完善信息化档案的标准
要让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实现,就要在全国的范围内统一一个科学的医疗保险档案建立标准,它必须要能准确地记录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参保的方式等等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使用的字段必须是标准的、录入的格式必须是统一的、使用的标签必须是科学的。如果不能做好这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工作,那么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根基会非常薄弱。要确保这个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我国相关的部门要统一建设意见,督促执行过程、严格审核结果。
3.5加强管理,夯实基础,严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质量关。为此,要从社会保险档案的源头抓起。做好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账户管理、退休审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稽核等具体业务,做到一月一整理,一月一立卷。基金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财务管理凭证和各科室具体负责的统计报表、统计材料收集、整理、立卷,做到及时整理、随时立卷,按时归档。
4、结语
虽然新时期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备受重视,但是存在问题大大影响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医疗保险工作受阻,给社会保障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与管理人员三个层面进行改进与提升,从而真正地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化,促进我国医保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芳红.围绕“三大体系”建设,开创新时期档案工作途径[A].档案安全与档案服务――2011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庞晓燕.浅析新时期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J].山西档案,2013(S1)
[3] 贾丽敏.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