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急诊分诊方法

急诊分诊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1 16:20: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急诊分诊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急诊分诊方法

篇(1)

作者:范红权 王玉梅 夏颖佳 张铁丽

[摘要] 目的 实施急诊标准化分诊,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对急诊分诊标准的认知,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切实实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依据我院急诊科实际工作中可行的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及东北地区文化和生活特色,讨论建立根据病情进行分诊的,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结果 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使用标准化的分诊1年余,并根据工作后反馈的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该标准,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分诊制度,实现了急诊分诊工作的优质化、标准化。结论 建立了急诊的文字化的、标准化分诊制度,使得分诊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在这个标准下,既为急危重患者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流程,亦使一般患者的就诊得到合理安排,保障了各种患者的利益,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急诊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达到了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的“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三好一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急诊 标准分诊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分诊是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分诊标准,各地区实行的是根据病种分诊。而先进国家及我国港澳地区所实行的是等级分诊制,即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安全,又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我院急诊患者就诊量约490人次/日,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及东北地区生活文化特点,同时参照香港和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制定了我科的标准化分诊,从2010年3月至今试行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急诊优质护理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 我院急诊科分为急诊诊厅、抢救室、外科处置室、采血室、静点大厅和急诊观察病房。其中抢救室固定床位8张,备用4张,观察病房54张床,留观大厅10张位,静点大厅100个座椅。

1.2 方法

1.2.1 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 由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参与,组织全科医护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参考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及香港医管局急诊分诊标准,结合东北地区社会文化特点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科室质控小组确定制定出我院急诊科分诊标准(表一)。

表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分诊标准

1.2.2 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 由具有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5年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急诊护士担任分诊工作,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执行新的分诊标准。分诊护士负责认真热情的向急诊就诊患者介绍宣教新的分诊标准,以取得患者的认知和对候诊的理解。

1.2.3 评价方法 通过比较2008年3月-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2011年3月急诊患者对候诊时间、就诊安排的满意度及候诊患者因等候时间长而产生纠纷及意外情况的数量调查,以及新的分诊标准实施对分诊护士工作的影响,作为该研究的评价方法。

表3 两个年度急诊患者候诊时间满意度调查表

2 结果

改变了原有的分诊思维,方法,制定标准化急诊分诊,实行新的分诊流程,简洁有效的进行宣教,使就诊患者了解认同,降低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以及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将其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 讨论

3.1 国内急诊分诊现状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保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患者涌向大医院。我院是综合性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日就诊量高峰时达9900人次,急诊患者日就诊量高峰达670人次,其中部分比例为非急诊患者。相应的对急诊分诊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如沿袭按病种分诊的模式,将依然存在就诊医疗投诉纠纷居高的情状,这是值得深思的。

3.2 实施新标准的必要性及对提高急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作用

新标准的实施,保障了标准中I类和II类患者的急救,提高急救质量,降低风险。文献资料表明第III类患者中25%人易在等候期间发生高危情况【3】。分诊护士要对此类候诊患者密切关注。在目前急诊医疗资源有限,就诊人量激增的情况下,实施新的急诊分诊标准十分必要。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涉及两个特征:程序性和个人特性。其中程序性是指提供护理技术的质量的方法和程序【4】。急诊建立标准化、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对提高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篇(2)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N20120140)

作者单位:310009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通信作者:金静芬,Email:

急诊预检分诊是指在急诊患者到达急诊室后,由预检护士快速、准确地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根据不同等级安排就诊先后秩序及就诊区域,科学合理地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国内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尚无统一的模式和标准,部分综合性医院参考国外分诊标准,制定各自医院的分诊标准,但标准的落实可操作性差。据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2011年卫生部的《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1]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可量化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实现计算机智能辅助预检分诊。该软件于2012年6月正式用于临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制定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

以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为基础,并借鉴国外先进的预检分诊标尺,结合国内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现状,总结我院历年来预检分诊经验,组织急诊领域的护理和医学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构建了一套符合急诊预检管理特色的预检分诊标准体系。该体系首先采用AVPU简单快速意识评估方法评估意识程度,然后以T、P、R、BP、SpO2、疼痛评分等生命体征参数为基础,结合患者症状的描述,确定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将急诊患者分为Ⅰ级(急危症)、Ⅱ级(急重症)、Ⅲ级(紧急)、Ⅳ级(亚紧急)、Ⅴ(非紧急)。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如无颈动脉搏动;呼吸困难R≥36次/min或≤8次/min,SpO2≤84%;血流动力学改变SBP

1.2 建立预检分诊标准电子档案库

运用数据库技术,在完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预检分诊标准电子档案库。

1.3 设计与应用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

本研究采用Sybase公司的Powerbuilder 9.0、InstallShield等开发工具和功能强大的ORACLE 10g数据库平台,研发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并无缝集成到本院已良好运行多年的急诊预检分诊管理软件系统中[2]。预检登记时,通过输入相应参数和内容,系统立即自动对病情进行分级(图1)。

图1 急诊预检分诊管理软件系统

1.4 急诊智能化软件进行预检分诊的信度测定

2012年3月19日至25日一周内选取2次采用急诊智能化软件对各100名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分诊时间为8∶00~12∶00;每次分诊人员为2名预检护士,分诊过程中两者之间不讨论,独立记录分级结果。数据用组间相关系数(ICC)分析2名分诊人员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各分诊人员内部2次分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别检验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的组间及组内信度。结果得组间信度ICC为0.963~0.967;组内ICC为0.982~0.984,两者的相关性均集中在95%的可信区间内,说明重复测试信度良好。

1.5 软件应用前后对比

软件应用前采用传统的分诊标准,预检分诊2012年4月至5月13 132例患者,随机数字法抽样1200例样本,应用后采用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预检分诊2012年6月至7月15 234例患者,随机数字法抽样1200例样本,参考APACHE Ⅱ评分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基准[3],对分诊中出现过度分诊和分诊不足[4-5]的样本定义为分诊不准确。统计分析病情分诊准确率及评估患者平均时间的差异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数据作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并使用自身配对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智能软件应用前后病情分诊准确率和评估

患者平均时间比较

应用前病情分诊准确率96.3%,应用后病情分诊准确率98.8%,χ2=191.4 ,P

表1 智能软件应用前后病情分诊准确率和评估患者平均时间比较

3 讨论

3.1 预检分诊智能化提高了病情分诊准确率

该软件应用后,预检护士的病情分诊准确率由96.3%上升至9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护士预检分诊,对所有急诊患者进行标准化评估,进行智能分级,保证预检护士能够排除干扰、不受患者多寡的影响。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急诊预检分诊以经验分诊为多,由于经验差别、能力不足等因素都干扰和阻碍急诊分诊的准确性。即使有制定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但缺乏计算机软件辅助控制,预检护士的资历和经验仍起到主导作用,容易导致分诊过度或分诊不足。尤其在就诊患者众多时, 护士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获得患者的个人资料和客观评估依据[6],更有可能导致分诊失误。通过该软件的应用,避免了经验分诊的弊端,减少分诊失误,提高预检分诊准确性。

3.2 预检分诊智能化提高分诊工作效率

本研究显示,应用该软件后在提高病情分诊准确率的同时评估患者平均时间从128.65 s缩短到91.60 s。现在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实现急诊预检分诊智能控制,输入患者症状、意识、T、P、R、BP、SpO2、疼痛评分等指标参数后,系统立刻按照计算机后台设置的分诊标准自动进行病情分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护士的分诊速度。急诊室过度拥挤是国内许多综合性医院不得不经常面临的棘手问题[7]。过度拥挤的急诊室,超越了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已无法满足所有来急诊的患者得到立即照护的需求。该软件的应用,避免了护士在就诊患者众多时出现不规范的评估,也避免了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等影响护士分诊速度的因素,从而提高了分诊工作效率。

3.3 智能软件可操作性强

本研究建立的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是以意识、T、P、R、BP、SpO2、疼痛评分等指标为基础,以患者的症状为主导,确定该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生命体征指标客观、可测量,且症状的描述也符合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分诊标准涵盖的内容都是预检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准确获得的患者信息,使护士在预检分诊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再困惑于标准的难操作性。真正意义上实现标准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使标准不再流于经验和形式。

3.4 预检分诊标准电子档案库实用性强

该软件规范记录所有急诊患者的评估内容,明显改善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有利于急诊患者就诊资料的科学管理。强大的数据资料库的建立,便于统计、分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同时为临床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循证基础。

通过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的研发和应用,达到急诊患者的评估同质化,提高病情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评估平均时间,提高了分诊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为临床管理和科研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料支持,最终提高患者就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4(4):241-243.

[2] 金静芬,许杰,沈国丽.急诊分诊管理程序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7,6(4):219-223.

[3] 张敏,卢琦萍,张智勇,等.APACHE Ⅱ评分及护理对策系统在腹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3031.

[4] van Veen M,Steyerberg EW,Ruige M,et al.Manchester triage system In paediatric emergency care: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BMJ,2008,337:al501.

[5] Storm-Versloot MN,Ubbink DT,Kappelhof J,et parison of an informally structured triage system,the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andthe manchester triage system to distinguish patient priority in theemergency department [J].Acad Emerg Med,2011,18(8):822-829.

[6] 孙红,胡英莉,刘丹,等.提高急诊胸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1018-1020.

篇(3)

    1提高分诊质量,从提高分诊重要性的认识入手

    分诊质量有待提高[2]。医院缺乏相应的法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在医院管理年的检查中,发现不少医院对医院急诊分诊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将急诊分诊台与导医台结合在一起一台两用,一人兼两职。既负责分诊工作又负责导医工作。有些医院管理者对急诊分诊作用的认识有偏差,分诊护士的主要职能是在引导病人找医生,而不是指导患者及时找准要寻找的科室。有些医院指派年轻护士站在分诊台上听患者自述,寻找对应科室,而不是安排有急诊分诊知识和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来承担这项工作。因此,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认识急诊分诊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急诊护士的职业素养,认真履行分诊程序,正确评价患者的病情,才能提高分诊质量。

    2 提高分诊质量,要以提高分诊护士业务能力为抓手

    低年护士虽然工作热情高,服务态度好,能坚持工作岗位,但由于分诊经验不足,临床知识不扎实,加之心理素质较差,应急能力偏低,难以胜任急诊分诊工作。容易导致急诊分诊工作的失误,会带来频繁的科室会诊和不必要的忙乱,甚至延误诊断及抢救,造成严重的后果[3]。因此,培养急诊分诊护士工作不可忽视,笔者认为,分诊护士除了有护士资格证上岗外,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严格的岗前培训,掌握分诊发展情况,生理心理评估方法,常规分诊的流程,应急处理等,在理论与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4]。我院有计划的实施短期培训,不定期选送护士外出学习,借鉴上级医院的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分诊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分诊准确率。

    3 提高分诊质量,要在培养护士职业道德上做文章

    一个热爱急救护理工作,具有一切为病人着想的服务理念,有主见及有责任心的护士,一定能把急诊分诊工作做好。①要热爱急诊分诊工作,热情接诊,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尊重病人并取得患者的信任,求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②要有协调和沟通能力。有责任心的护士,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认真,又快又好,为医生对患者病情诊断提供依据。③团队意识强。患者有的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不同科室的病人,护士要为患者到其他科室检查、治疗提供帮助,既节约时间,又能得到各科室医生的大力配合、提高了急诊分诊的质量。

    4 提高分诊质量,要有规范高效的分程程序

    根据实诊分诊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①重症患者优先得到诊治。②掌握急诊分诊标准,让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确定性治疗。③对于危重患者在推入抢救室的同时,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既往史,缩短科室之间的会诊时间。同时,为了让患者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服务,应在急诊科的明显位置悬挂指示图、电子显示屏、各科室分布图。导医要主动配合急诊分诊护士做好人性化服务。

篇(4)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重庆市石柱县 409100

【摘 要】目的:对急诊预检分诊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2 例急诊出诊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各31 例),观察组入院后实施防范措施,对照组入院后没有实施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6.8% 和7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防范措施能提高患者接受分诊准确率,避免因预检分诊不准确延误患者病情。

关键词 急诊预检分诊;隐患;原因;防范

所谓急诊预检分诊是指患者入院后向护理人员讲述自身症状和体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阐述做出相应诊断,并告知患者就诊次序和专科就诊等技术过程。在急诊护理中,预检分诊为护理第一关,其直接影响急诊工作的医疗护理治疗效果,因此,其对急诊科运转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对急诊预检分诊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 年12 月至2014 年11 月收治的62 例急诊出诊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1例,男20 例,女11 例;年龄为35-60 岁(47.5±4.1)岁;对照组31 例,男21 例,女10 例;年龄为36-61 岁(48.1±3.6)岁。本次研究选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没有实施防范措施。

1.2.2 观察组

实施防范措施,在患者就诊时,护理人员对其实施相应防范措施,降低错误发生率。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指引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护士长加强管理护理人员,并严格规定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2)培养分诊护理人员急救患者意识。(3)让具有超过3 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分诊职责。(4)坚持患者挂号的原则,便于观察患者具体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并准确的评估其病情,对其实施分类处理。(5)分诊护理人员应坚持症状较为危重患者优先挂号的原则,并在短时间内将患者送往抢救室,告知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患者。(6)分诊护理人员在实施分诊时,对于症状复杂出现跨学科疾病状况和不能确定科别时应坚持病情最重的科室为首诊科室。同时,严格按照首诊负责执行,并同其他科室密切配合。(7)分诊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急救专业知识,便于提高分诊护理人员分诊准确率。(8)分诊护理人员应具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能力,在第一时间观察出患者临床症状,为患者抢救赢取时间。同时,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应培养分诊护理人员果断判断力和协调指挥能力,便于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有能力处理。并且在对患者进行分诊指导时能做到耐心、细心和主动热情等,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树立良好职业形象。(9)分诊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应讲究语言艺术和效果,用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耐心向患者解释。同时,应告知分诊护理人员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分诊护理人员听到急救车警笛后应及时准备好运输工具,并根据患者试剂状况选取相应的搬运工具,并指导患者选取正确的,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1]

对不同组别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进行密切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 检验。若P<0.05 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6.8%(30/31), 其中,30 例为准确,1 例为不准确;对照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为74.2%(23/31), 其中,23 例为准确,8例为不准确。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通过相关研究显示,导致急诊预检分诊隐患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分诊护理人员没有见到患者,而是偏听患者家属的阐述就挂号,进而不能有效评估患者实际状况,耽误患者治疗时间。(2)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在听到救护车警笛后没有任何反应,更不用说重视了,从而导致患者及其家属不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医患纠纷发生率。(3)分诊护理人员不能有效判定患者分诊,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漏分或是误分现象。护理人员在接诊时没有仔细检查患者,不能详细的询问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不了解患者病史,进而出现不准确的分诊现象。(4)患者在挂号时,护理人员使用电脑录入时出现打错字和打错性别等错误。(5)在短时间内分诊出现大量人流,导致诊断室出现拥堵现象。(6)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时态度恶劣,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出现不满现象。(7)接诊大厅管理不善,人员较多。(8)护理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患者及其家属不满情绪,出现医患纠纷。(9)护理人员不能对全部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回答。(10)接诊护理人员在救护车到达时用错误的方法搬运患者等。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相应防范措施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错误发生率,提高患者在接受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6.8%,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防范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接受分诊准确率,避免因预检分诊不准确导致出现延误患者病情现象,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急诊分级分诊;急诊救治;满意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室拥有护理人员35人,年龄22岁~48岁(30.12岁±4.2岁);学历:本科25人,大专10人;职称:护士长2人,主管护师5人,护士28人。分别于急诊分级分诊实施前后各自选取急性脑卒中病人60例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病人年龄55岁~85岁;②均经脑部CT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MRI)确诊;③意识清醒及具备一定听、读、写及理解能力;④均在知情同意下参与研究。排除精神疾病史、救治过程中死亡或中途转诊的病人。实施前:男35例,女25例;年龄55岁~85岁(65.2岁±4.2岁);合并症:高血压22例,高血脂18例,糖尿病20例。实施后:男34例,女26例;年龄55岁~84岁(64.8岁±3.8岁);合并症:高血压21例,高血脂20例,糖尿病19例。实施前后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急诊分级分诊实施前行急诊常规性管理,病人入院后进行分诊管理,密切留意病人生命体征,根据病人病情进行急诊救治。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病人实施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具体如下。

1.2.1急诊分级管理

病人入院后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分为“A、B、C、D”4级,护理人员根据病人分级对其实施分级管理并优先安排危重症病人就诊。A级为濒危病人(即病人无脉搏、无呼吸、急性意识障碍及需行气管插管者),病人病情紧急,随时可能死亡。该类病人入院后需立刻进行抢救,为病人开启绿色救治通道,为病人抢救提供宝贵的时间。B级病人(即定向力障碍、急性意识模糊、心绞痛及多发性损伤者),病人有潜在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平稳,有可能进展为A级。该类病人入院后需为病人提供平车及有必要采用监护设备进行治疗。C级病人有脑卒中症状(如头晕、头痛等症状,但病人意识清醒、无认知功能障碍),该类病人入院后经头部CT或MRI诊断后行降压治疗并密切留意病人病情进展。D级病人为轻症症状,病人仅有轻微不适,经CT或MRI诊断仅轻微出血,病人经急诊常规性治疗后病情稳定。

1.2.2急诊分区管理

将急诊分为红区、黄区、绿区3个区域。红区即为重症监护室、抢救室等,主要用于救治A级、B级病人,可快速评估病人病情;黄区即为密切观察诊疗室,适用于C级病人,可根据病人就诊时间安排病人进行观察;绿区为D级病人诊疗区,用于观察病人病情进展。

1.2.3急诊分诊管理

病人入院后由急诊护士记录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主诉症状(包括临床症状、合并症、发病时间等)、病人病情评估等。通过评估病人血压、呼吸、心率、意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标准》,将病人护送至相对应的区域,并与相应区域医护人员做好病情交接,分诊护士应积极协助进行抢救,做到先抢救后挂号。急诊大厅巡回护士应密切留意病人生命体征,协助神经内科医师为病人完成脑电图、化验检查等工作,并协助分诊护士记录病人病情、转归情况。

1.3观察指标

记录急诊分级分区分诊实施前后急性脑卒中病人候诊时间、治疗等候时间、急诊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家属满意率、病人漏诊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篇(6)

【关键词】 急诊科;急腹症;分诊护理

急腹症由于病情变化迅速,一般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的病情较为紧急。因此成功有效的分诊以及护理对于治疗急腹症是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急诊科的急腹症的分诊情况以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急诊科中收治的急腹症患者共1226例。患者年龄21—47岁,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06例。外科急腹症432例,其中急性阑尾炎201例,肾绞痛112例,肠梗阻34例,急性胃穿孔47例,腹膜炎38例;内科急腹症共531例,其中消化道溃疡242例,急性胃肠炎174例,急性胰腺炎23例,急性心肌梗死42例,泌尿系感染50例;妇科急腹症263例,包括有异位妊娠82例,盆腔炎67例,黄体破裂36例,急性卵巢囊肿扭转35例,痛经43例。

1.2 分诊方法 一般急诊科分诊主要分为询问、观察和分诊三步。

1.2.1 询问 通过询问护理人员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初步了解患者基本病情,理清思路。为进一步分诊检查作准备。问诊内容主要包括腹痛开始时间、诱因、疼痛部位、有无转移性腹痛或牵扯放散痛、疼痛的性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间隔时间,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烧、呕吐、二便异常等。同时应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有无手术史、溃疡病史,以往类似发作史及治疗方法等,从而能帮助医护人员判断患者发病得原因。导致急腹症的病症类型较多,因此询问患者的病史资料是在问诊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疼痛是急腹症最为典型的症状,疼痛的范围,疼痛的性质,是钝痛还是锐痛等也是分诊过程中重要的信息之一。疼痛的位置能说明可能是哪个器官部位出现问题,疼痛类型可以说明可能的病症类型等。另外应个体化问诊,如针对不同的患者提出不同问题,女性患者需要询问月经史、婚育情况等,为诊断是否为宫外孕或其他妇科急腹症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老年患者可关注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史,以排除心肺功能疾病的可能等。年轻患者可询问近期的饮食习惯,是否有暴饮暴食、进食不洁食物等,为诊断急性肠胃炎、胰腺炎等收集诊断依据。同时,在询问患者病情时,用词需要准确、通俗易懂、语言精炼,并且有目的性进行诱问。询问、观察、查体三方面应有机统一,尽量减短病人等待时间,务求所收集资料为客观准确。

1.2.2 观察 除了由患者提供其病情情况外,护理人员还需要通过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如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面容表情、皮肤颜色等来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另外医护人员需要身体检查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情况,如疼痛的具体部位,有无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有无放射痛及部位等,同时通过患者疼痛时的面容以及脸部颜色、出汗情况以及脉搏强弱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护理人员预测患者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是否出现有休克等可能。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各类急诊科急腹症的临床症状、常见诱因、疼痛特点等,便于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情况。

1.2.3 分诊 通过询问以及观察,同时再配合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报告结果等初步资料,护理工作人员通过综合分析,初步判断患者病情以及轻重情况等,可能发生的疾病以及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合理安排患者送至相应的专科或进入抢救室,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诊断和治疗。

1.3 护理方法 急腹症患者不管分诊结果如何,护理人员均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监控神志、表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腹痛等情况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必要时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遵医嘱输入药物,缓解患者病情,同时按需采集患者的血、尿、便标本送检,协助或者诊断依据。可根据需要及时安抚患者情绪,由于病人较多等待时间较长,患者身体状况不佳疼痛难忍,患者情绪可能会出现一定波动,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体贴关心患者,安抚其急切、恐惧情绪,有助于稍后的诊断治疗,协助医生尽快做好相关检查及准备。急腹症患者若确诊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尽快配合医生完成交叉配血、备皮或皮试等术前准备,安全护送病人并做好病情交待、用药等各项交接工作,让患者能及早进行治疗。

2 结 果

对于外科急腹症,分诊正确病例有401例,分诊正确率为92.8%;内科急腹症分诊正确的病例有498例,分诊正确率为93.8%;分诊正确的妇科急腹症有225例,分诊正确率为85.6%。全部的急诊科急腹症患者均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3 讨 论

分诊的目的是高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使得患者能够在医疗资源不足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1。急腹症在急诊科室较为常见,由于可能涉及到的脏器疾病较多,因此急腹症常以发病快、变化快以及病情重等为其特征,因此正确高效的分诊,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协助患者准确高效接受正确的治疗。对于急诊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对各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有较为熟悉全面的了解外,还需要有仔细的观察能力,观察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以及准确获取患者的信息,正确对患者进行分诊处理,使得患者迅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出现分诊失误时,应加强与医生的联系,共同探讨判断失误的原因,取得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分诊水平。另外,护理工作人员对于急腹症患者的护理同样需要予以重视,稳定患者情绪、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医生做好相关检查治疗准备等,均是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篇(7)

关键词综合医院;急诊;分级分区诊疗;效果分析

2011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12年4月《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试行),提出急诊患者分级分区诊疗,即根据急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需要占用的急诊医疗资源的数量将患者分为4级,在空间上将急诊诊疗区域分为红区、黄区和绿区,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对色入座”。为有效落实急诊分级分区诊疗,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急诊科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基础上,对急诊功能布局进行改造,制定并实施了急诊分级分区诊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9—2015年我院急诊工作量统计报表,包括门诊量、急诊量、急诊抢救病人数、病死人数等;2009年至2015年急诊科医生、护士人数。

1.2方法

结合国家卫计委2015年的《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部分指标,分析急诊功能布局改造和实行分级分区诊疗前后急诊量、急诊科医患比、急诊科护患比、急诊抢救患者死亡率、患者就诊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

2结果与分析

表1中,2009—2015年期间我院门诊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急诊量2009—2012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2015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实施急诊患者分级分区诊疗后,急诊患者数量持续逐年增加。表2中,在实施急诊患者分级分区诊疗前,2009—2012年,医生患者比呈逐年增加趋势,在实施后的2013—2015年,医生患者比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在实施急诊患者分级分区诊疗后,医生的接诊效率逐步提高。表3中,2009—2015年,急诊护士患者比在持续提高,特别是2013年实施急诊患者分级分区诊疗后,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急诊护士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表4中,2009—2012年,抢救患者病死率呈逐年增加,2013—2015年,抢救患者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在实施急诊患者分级分区诊疗后,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在逐步提高。

3讨论与建议

3.1优化急诊科室功能布局

我院急诊科功能布局改造借鉴了门诊改造时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1],在不影响急诊24小时开诊的情况下,分阶段进行改造。在诊室布局上,将原有的单独诊室改为急诊联合诊室,方便医务人员交流协作,提高诊疗效率,同时节约急诊室有限的空间,鲁德生等[2]研究也证明急诊采取联合诊室能够简化救治流程,提高诊疗效率。改造后实行两类(急诊、非急诊)三区(红、黄、绿色区域)四级(急诊患者分成一级———濒危、二级———危重、三级———紧急、四级———半紧急)的就诊流程,即“红区”为抢救监护区,适用于救治急诊一级和二级病人;黄区的主要功能是密切观察,适用于急诊三级、四级病人;“绿区”是非急诊病人的诊疗区域。同时,改进急诊视觉标识系统,急诊各诊区环境以标识、墙壁腰线、门框等部位进行颜色划分,同时增加红黄绿三色地标指引标识。

3.2制定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由于急救的特殊性,面对病情各异的急诊患者,如果缺乏有效的分诊手段,就会耽误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接受及时的诊疗,容易导致医患矛盾既造成急救资源的浪费。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诊疗中,如何让患者按病情“对色入座”,建立预检分诊标准很重要[3]。因此,我院制定了“急诊四级三区预检分诊标准”,将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疼痛情况、有无创伤等作为评分指标,例如,呼吸指标中,I级:重度呼吸窘迫或呼吸停止,II级:中度呼吸窘迫、喉鸣音、无法讲话,III级:轻度呼吸窘迫,IV级:呼吸无窘迫、换气过度已缓解。由高年资护士经科室培训后负责分诊,结合分诊标准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启用“智能化预检分诊系统”辅助分诊,系统评估生成患者病情等级,经分诊护士评估确认后打印出红、黄、绿三色标签贴于患者的病历上,患者即进入对应颜色区域就诊。

3.3实现急救流程闭环管理

急救是个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和协同的过程,医院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全急诊周期的闭环管理,各部门加强有效的信息互通,实现高效便捷的管理监控机制,以及智能化的预警提醒。同时,急诊各个系统相互衔接,使信息能在系统之间通畅的传送,患者在急诊各个环节上的数据能一体化的进行集成和展示,以便跟踪患者自进入急诊后的就诊轨迹,特别是针对不同的病情等级、不同的病种,其处理的紧急程度和优先条件都不一致,在管理上对急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分析,统计患者在急诊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停留时间,从临床部门、医技部门、药房等部门的配合和响应程度,从各个维度上进行比较和对照查看,不断的优化急诊的流程,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3.4加强分级分区诊疗宣传

我国急诊开展分级分区诊疗尚处于探索阶段,改变过去按挂号顺序就诊的“常规”,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就诊次序,容易引起非急诊患者的不理解,增加医患矛盾。因此要加强宣传,使患者理解分级分区诊疗,消除引起患者“不满意”的因素[4]。为此,我院印制了“急诊就医指南”,向患者介绍急诊分级分区就诊流程和预检分诊标准,告知患者急危重症患者的挂号、就诊、缴费、化验、取药等由计算机系统优先排序,按叫号系统提示依次进行。

4结语

通过实施急诊患者分级分区诊疗,可有效提高急诊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分级分区诊疗方案,在科室管理流程、功能布局、预检分诊、信息化建设以及政策宣传等方面不断改进,逐步提高医院急救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婕,许春红,哈维超.项目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6):890-891.

2鲁德生,张均,沈红.急诊联合诊室及其流程再造的效用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1):53-55.

3金静芬,郭芝廷.国内三甲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4):45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