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6:20: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茶文化的知与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中最常用的一门官方语言,各个国家都将英语交流与教学作为一大重点内容。促进英语交流和教学一直是专家学者所青睐的一个课题。在其中融入文化教育,是目前英语交流和教学的一个重点。而近年来,茶文化差异作为一个连接点日益受到关注。在本文中,笔者将首先对比中英茶文化差异,依据这种文化差异现象,分析其如何对英语交流和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希望能对现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英茶文化;差异;英语交流;教学
从古至今,如何促进语言交流和教学就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一个难题,怎样使交流和教学更有效率起到更大的作用,学者专家各自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可以达成一致的是: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将语言交流和教学与文化相结合是一条科学的道路。众所周知,中国一向重视英语的教学,但在长达十余年的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设想的高度,许多人仍然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流利的交流。因此,应当采用新的形式,将文化与这种交流与教学统一起来,解读语言。中英茶文化差异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能够促进英语交流和教学。
1中英茶文化差异比较
众所周知,中国有着上千年的饮茶传统,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而英国的茶文化起源中国,同时又由于地理、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英茶文化差异的存在。
1.1历史差异
中国的饮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广为流传,有一种说法,中国的茶文化便从此起源。此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觉得传说不可信,认为中国人的饮茶习惯始于秦朝。但无论哪种观点,都认为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不同的是,根据历史学家考证,从十六世纪开始,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接触茶叶,而等到茶叶真正在英国普及,英国人真正培养其饮茶的文化和习惯,则要等到十八世纪之后。
1.2饮茶文化差异
中国的饮茶文化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包括所谓的茶道,饮茶对象等等。饮茶对象主要分为混饮和清饮这两类。两种概念有所不同,其中混饮较为复杂,根据饮茶人的个人喜好和口味,可以在茶中放入糖,盐,橘皮等,以取得更好的味道,对于混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配方,个中别有一番情趣。而清饮则更注重还原茶叶本身的味道,较多的人喜欢请饮,因为它更加自然,让人体味到茶叶的风味。而茶道则更为复杂,中国的茶道非常讲究,从古至今发展成了一套独立的体系。有人说茶道是对饮茶这种习惯的一种升华,也是有其道理的。茶道通过沏茶,赏茶,闻茶,品茶,增进友谊,修身养性,有助于陶冶情操,暗合恬静的东方哲学思想。茶道所用的器具,表现形式都有其讲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更无愧为一种生活艺术。与中国相比较,英国的饮茶历史较短,饮茶文化并没有中国的茶文化那样丰富多彩,但也有其独到之处。从茶叶传入英国后,饮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最先在贵族中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文化在平民中得到推广,到今天,下午茶,社交茶会等习惯已经成为了英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英国人喜欢在茶中添加各种调味品,增加其香型。而就种类来看,中国人喜欢喝绿茶,英国人则更加偏爱饮红茶。与中国的茶道不同,英国人喝茶更加注重活泼的氛围和优雅的格调。人们习惯于在慵懒的下午,伴着古典音乐喝上一杯茶,享受轻松自在的氛围,放松身心。这与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有着不同。
1.3茶馆文化差异
茶馆,顾名思义,就是喝茶的地方。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馆除了喝茶以外也具备了其他的功能,茶馆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休闲和社交的公共场所。中国的茶馆起源于茶肆,具有悠久的历史,象征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英国的茶馆起源较晚,最开始是社会名流的社交场所,由于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差异,其装饰有所不同,自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也不尽相同。
1.4影响差异
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所谓开门七件事,茶列于其中,可见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和其地位。时至今日,在中国,为客人敬一杯茶依旧是不变的礼仪传统,每个家庭都在享受着茶的美妙滋味。中国虽然是一个拥有56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虽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但大都有着饮茶这一共同爱好。中国茶文化历史的悠久,灿烂的发展历程都赋予茶文化巨大的影响力。英国茶文化无疑也为英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饮茶迅速风靡英国,从营养学上,英国人将茶本土化,从茶中得到了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对于英国人的体质提升有重大意义。从社会意义上讲,饮茶成为一种社交方式,人民通过饮茶,可以陶冶情操,维持人际关系。总之,茶文化的传入和推广对英国起着积极作用。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英的茶文化也在互相交流与借鉴中互补,,共同发展。同时,以茶文化为基础,中英之间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2茶文化差异对英语交流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英语交流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文化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英语交流。例如最基本的词,俚语,句子的意思,因为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有时便会闹笑话,这无疑会阻碍语言上的交流。另一方面,文化差异对交流也有着积极影响。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为了了解不同的文化,我们进行跨语言交流,文化差异会为我们提供原动力。此外,了解文化差异,会更好地促进语言交流,正如笔者在之前所阐述的,解决了文化差异的问题,语言交流的其他难题也能迎刃而解。茶文化差异作为文化差异的一部分,显然不应该被割裂开看待,笔者以茶文化举例。中英的茶文化差异较大,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差异,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就能趋利避害,投其所好。如了解英国的饮茶习惯,我们就会知道他们的下午茶文化,这对英国人既是放松的时间,也可以进行社会交际,我们可以在下午茶时间与英国人交谈,选择适合这一场景交谈的话题,这会对交流的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提高我们的交流能力。
3运用中英茶文化差异促进英语教学
3.1认识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关键点,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在现在的教学阶段中,认识文化差异并不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是不正确的,认识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很有意义。首先,认识文化差异有助于语言习惯的培养。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习惯有很大不同,培养语言习惯对于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许多语言现象是和日常生活有关,如果不能了解这些语言背后的深意,将会对语言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因此,认识文化差异,可以从根本上培养语言习惯。其次,可以提升学习兴趣。现在中国的英语教育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通过枯燥的语法和大量的习题练习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目的,但众所周知的是,英语成绩并不直接等于英语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是提高其英语水平的最好方法,传统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应新的需要,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利用文化差异的对比,做到生动形象,建立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认识文化差异有助于学生真正张口说英语。通过了解文化,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语句的意思,知道该何时何地说适当的话,避免产生歧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3.2中英茶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促进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英茶文化差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推动中英文化交流,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通过介绍中英茶文化,学生不仅对英国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利于英国文化传播,更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形式和方法上,中英茶文化差异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例如,对比法的大量运用。要在教学中引用中英茶文化差异,就必须进行准确的,高效的对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和目标,加入适当的茶文化教学,通过对比,使学生对中英的差异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由浅入深,从茶文化推广到其他方面,学生对于英语文化、英语都能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影电视剧中的相关素材,以声音和图像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有助于他们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英两国的茶道有很大差别。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茶道表演或者学生自己动手,准备茶道工具,在课堂上现场展示不同的茶道,这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形式上的创新还有很多,笔者不能一一叙述,但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在内容上,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所熟知的blacktea的意思,在英语中它指的是红茶,但是black翻译过来是黑色的意思,如果直接翻译就会变成黑茶,这就是一个文化上的差异。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分析英国的饮茶历史,揭示产生文化差异的根源,并从茶文化推广到更深的层面,这对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英语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其中,如何从茶文化的差异对比合理地推广到其他文化层次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比茶文化要起到引导作用,从茶文化中得到相关知识,再举一反三,由点及面,从整体上提高文化认识。总之,把中英茶文化差异引入到当代英语教育中,能够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内容,给教学真正带来新的变化,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从根本上加强英语教学。
结束语
中英茶文化差异与英语交流与教学有着无法斩断的联系。根据调查研究,笔者可以肯定,中英的茶文化差异对交流与教学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文化交流越来越便利,领域越来越宽广,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利用好文化的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为文化交流和中国的英语教育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作者:何保兴 单位:武昌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闫凤霞.中英茶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分析[J].福建茶叶,2016,(04):334-335.
1.1生态有机观光茶园建设
苗王城现有生态有机观光茶园面积达一万余亩,是贵州省重点高效原生态有机茶叶种植基地及保护基地,茶区内已建成茶海观景楼、茶馆茶楼、茶文化长廊等旅游功能性主体设施和水、电、路、通讯、餐饮、交通等旅游配套设施。
1.2茶叶品牌建设
目前,已建成的当地茶叶品牌有:“苗王城牌”苗王顶芽、苗王神茶、苗王雪茶、苗王油茶;“苗茶”系列苗王剑、苗乡春;“玉瀑牌”松桃翠芽、梵净山银针、梵净山碧螺春;“净山牌”净山翠芽、净山翠叶;“梵羽牌”梵净翠芽、梵净云雾等。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中茶杯”一等奖3个,“国饮杯”一等奖3个,“恒天杯”金、银奖各一个。
1.3茶文化的挖掘
在茶文化内涵建设上着重挖掘苗家茶道,成立了苗乡春苗家茶艺表演队、盛世茶艺表演队、梵净山茶艺表演队等,松桃苗茶文化的挖掘尚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
2.苗王城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茶文化旅游业起步较晚
相对全国而言,苗王城茶文化旅游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虽有一定成效,但建设期尚短,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弱,缺乏特色旅游路线,本土名牌茶叶产品较少,与市场需求脱节。
2.2茶叶生产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茶区只建成茶叶初制加工厂,只能进行茶叶初加工,无法进行茶叶精深加工,茶叶附加值较低,精制茶及茶叶深加工产品研发较少,茶叶生产科技含量总体不高。茶区缺少茶叶交易市场,茶叶产品销路少,旅游消费带动力较低。
2.3品牌推介意识薄弱
苗王茶叶缺乏大市场、大品牌意识,缺少名牌产品,难以形成集团品牌效应,市场管理混乱,产品定价不一,茶叶企业品牌意识淡薄,茶文化旅游缺乏宣传、营销,旅游景点鲜为人知。
2.4景区交通发展滞后
苗王城距铜仁机场10公里,距铜仁火车站25公里,距凤凰古城39公里,距梵净山110公里,目前尚未开通高速,根本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城区经济较落后,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极大限度地制约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3.对策和建议
3.1加强苗王茶品牌塑造及宣传力度,提高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苗王城是中国西部苗王城影视拍摄基地,可通过拍摄影视广告、大型影视剧,利用媒体公共资源开展电视传媒宣传;搭建网络宣传平台,建立苗王城茶文化旅游门户网站;在景区、市区长期开展“一周一评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发动全民饮茶,宣传茶叶知识,展现苗王茶的独特品质及文化魅力,提高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2开展茶乡生态产品及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研发
投资修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茶馆及茶道养生体验中心,研发当地的茶乡生态产品、茶叶土特产品、茶具和文化纪念品等,建立苗茶文化博物馆,集茶史、茶俗、茶事、展览、学术交流于一体,突出苗茶民俗茶礼文化与苗文化,吸引国内外游客。
3.3不断挖掘苗茶文化内涵,深入探析苗茶文化精髓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神秘,不断挖掘苗茶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技艺、茶道和茶具等,深入探析苗族传统的茶礼、茶歌、茶舞、茶情、茶俗、茶事等文化精髓,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人才,把苗茶文化和苗族民俗融入茶艺表演中,让游客更多地了解苗王茶叶。
3.4实行规模化管理,提高茶叶的产出率及科技含量
关键词:茶文化;全域旅游;融合;茶文化元素
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中国茶产业蓬勃发展,也带来了活跃的茶文化活动,茶馆等茶休闲行业欣欣向荣,茶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风靡云蒸,茶叶相关领域的科技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我国民众开始从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转变,追求文化和休闲的精神消费,充分享受生活,体验生命美好。当前,人们通过对茶的鉴赏、体味等方式,走进茶种植园,观看茶农种植、采摘茶叶的过程,欣赏茶叶的制作过程,并且在采茶地品尝新鲜而醇香的茶叶,去体验茶文化所蕴涵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了旅游行业色旅游。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上千年的历史,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的重视。将茶文化元素与全域旅游发展更好地融合发展,不仅使茶文化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的得以传承,也使全域旅游得以丰富,得到良好的发展。
1我国茶文化旅游概述
我国祖先以种植茶叶为生,并积极向全世界传播我国的茶文化、茶叶种植技术等。古语道:“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在古代,茶文化是上层文化,但在当代中国,茶文化是大众文化[1]。茶文化是在与茶有关的一切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学、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我国人民自古至今都有以茶代礼的朴实风俗。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茶文化蕴含内容极为丰富,是包括教育、文学、艺术、保健、历史、经济旅游等等方面的综合内容。参观茶叶制作全过程中,能够体会茶的文化性所带来的独特情境,茶的鉴赏既是品茶也是赏茶,是二者的结合。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来实现,整个品茶过程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茶文化便是在品茶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2]。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经过历史的历练,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
1.1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的结缘
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茶文化蕴含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是开发重点。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是现代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茶叶种类繁多,能够声名鹊起并流传至今,主要原因在于茶本身的品质好。我国地大物博,具有地形地貌多样性,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繁多,不同产区的茶叶具有不同功效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文化独特性,产自我国江苏太湖的碧螺春、产自我国湖南岳阳君山的君山毛尖等等,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仅是由于茶叶产地的地域文化,茶叶的种植历史,还有茶叶独有的地理地貌。还在于茶的山水人文历史渊源,比如杭州的龙井茶和福建的武夷岩茶。茶文化与旅游的结缘,首先是茶产地的名胜古迹、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区的美好风光以及独特的气候环境。其次,有些茶叶的制作过程具有观赏价值,其茶采制技巧可以当作茶艺表演。比如:客家“擂茶”、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3]。再次是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旅游活动,比较出名的有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昆明世博会茶园等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区。我国旅游业应更新观念,为茶文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茶文化元素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即旅游者参加以茶文化元素为核心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主要是和茶文化元素的有关的所有活动。旅游者能够观看茶叶的种植、茶叶的采摘、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鉴赏,并且可以亲身体验,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全程参与,这样的旅游形式能够陶冶旅游者身心,是一种以茶文化为主要旅游内容的特色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是传统茶叶与旅游行业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式的旅游开发项目。茶元素旅游开发项目包含有对茶叶种植园的观赏、对茶采摘过程的参与、对茶制作过程的体验、对成品茶叶的品尝等等,形成从茶种植到茶成品,再到销售的旅游经济链。通过将茶文化元素与我国旅游业的完美融合,使我国传统茶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带动我国旅游业与以旅游业为生的周边产业成长。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全域性,还能够间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4]。
2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旅游成为了当下我国民众首选的娱乐休闲方式。在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新贵。茶文化最开始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茶文化全域旅游经济,茶文化对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2.1我国茶文化元素
在旅游行业中的现状众所周知,茶叶的发源地是中国,茶文化经过四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和不断继承、创造,茶文化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形成了我国现如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茶艺、茶道、茶学等等,这些茶文化不仅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具有深远影响,也对东南亚国家的茶文化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茶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茶文化的内涵,不仅仅包含茶这单一概念,还包括诗词、文学、戏曲等多方面文化内涵,因此茶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多彩[5]。我国古代文人关于茶和旅游的诗词屡见不鲜,体现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积淀为我国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珍贵参考。
2.2我国茶文化旅游特点
1)大众化:当前,茶已经被世界范围内所认同,我国茶文化已经享誉全球,茶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茶文化旅游这种新型旅游形式,也被大众广泛接受。
2)全域性:茶文化是区域经济的产物,但茶文化来自于区域经济,但却超越区域经济,走向全域旅游。茶文化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旅游的全局性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3)多样化:茶文化包含内容丰富,为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茶文化资源的多样组合也为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多种形式。
4)传承发展性:茶文化的延续,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结果。茶文化究其根本是从茶中体悟出人与自然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有效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元素与现代旅游理念相融合,不断传承、发展茶文化旅游。
5)体验性:茶文化重在体验[6]。茶文化旅游是体验式旅游,而非购物型旅游,茶文化旅游重在体验茶文化带来的身心放松,游客通过对茶艺、茶道、茶的制作过程等等茶文化的一切环节,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获得精神愉悦的美好享受。
3茶文化元素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
3.1突出茶文化旅游的茶文化元素
不断从广度和深度挖掘茶文化,进行更有深度的研究,提高茶文化价值,突出茶文化的旅游属性和价值,将茶元素作为茶文化旅游的重点内容,突出茶文化元素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茶文化旅游中,注重突出茶文化元素的内涵。深入挖掘茶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增加茶文化元素的文化性和人文性,增加游客的精神愉悦,增加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元素的吸引力。茶文化元素的丰富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茶文化元素与旅游发展的有效融合。
3.2开发茶文化元素旅游纪念品
国人旅游基本走不出三件事:吃、喝、购物,这三件事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当今旅游行业中,不仅茶宴在游客中备受欢迎,以茶作为原材料的食物和饮品也日益受到追捧,就连茶具、茶叶等都是人们在旅游中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开发者,应该满足这种购物需求,开发更多以茶作为原材料的茶文化元素旅游纪念品。设计精美的包装、质量上乘的茶文化产品,将茶文化元素融合与旅游产品中,扩大茶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增加更多收入,助推旅游全域性发展。
3.3以茶叶博览会等节庆为载体,提高全域旅游知名度
茶叶博览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是宣传茶文化的良好契机,对于推动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关于茶文化的大型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旅游,推进茶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还可以提高旅游知名度[7]。我国茶博览会的成功举行,将我国茶叶及周边产品远销海内外,不仅扩大了茶叶产品的销路,还扩大了博览会的影响力,提高了本地知名度,助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的区域旅游发展成为全域旅游。在博览会期间,参展和观展人数过百万人次,实现盈利十余亿,推动了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茶文化元素发展和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是茶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是茶文化旅游进行广度开发和深度开发的新形式,是以茶文化身心体验为核心的旅游经济。我国民众讲究养生保健,追求返璞归真。
茶文化旅游因为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满足了当今民众的迫切需求。茶文化旅游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让茶叶行业不仅仅具有效益,还具有文化价值,增加了茶农的收入,增加了茶叶的附加值,推动了整个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文化作为区域现象,它的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大力推动了我国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茶文化元素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鸿霞.加强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城口全域旅游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21-22.
[2]杨甜,胡永红.全域旅游导向下许昌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6(8):109-113.
[3]王磊,刘家明.宁夏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4):123-127.
[4]窦梓雯.客栈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融合的路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51-152.
[5]马勇,刘军.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球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2):151-158.
[6]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1. 以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为载体,以学习茶知识为主体,以有奖竞猜的形式,向广大的同学们传播茶文化知识,让同学们在了解茶文化的同时能更深刻的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激发起广大同学对茶文化的学习热情,为中国茶文化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2. 喝茶可以减肥、喝茶可预防蛀牙、茶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喝茶提神醒脑,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茶叶是肠道疾病的良药。喝茶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认识茶,了解茶,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茶和茶艺术方面的知识。
3. 在活动中检验协会工作的成效。也作为协会对本届助理能力考核的一项活动之一,为协会理事层提供锻炼自己的平台,提高协会理事层成员的工作能力,为日后更好的为广大同学服务。
4.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能够为协会的理事层及会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
二、 活动预期效果
让更多的同学认识茶文化协会,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对茶文化、对茶文化协会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宣传。让饮茶成为更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希望茶让大家更健康,同时也是茶文化知识的一种传承。
三、 活动内容简介
活动名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茶文化协会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猜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尧山校区食堂中央及东区东园餐厅
活动对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体同学
活动策划小组:茶文化协会全体理事层人员
尧山负责人:梁欢欢
东区负责人:蒙湘
注:尧山的在食堂拉线或用展板,东区的使用展板。
四、 活动各项工作安排及主要流程
1. 前期工作安排
主席团:
1) 监督,指导和协助各部门的工作;
2) 把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明确的安排到各部门部长处,再由各部长做具体安排。
宣传部:
3) 设计和制作2款圣诞卡片和4款书签样式(我们可以设计和制作,打上赞助商的信息,要以外联的情况而定)
外联部:
1) 为活动拉奖品和宣传单的打印的费用,奖品可以是:茶叶,笔,糖果哦,圣诞卡片和书签(我们可以设计和制作,打上赞助商的信息)等。外联要在20日晚确定下来。
2) 申请活动所需的桌子,用于兑奖。如果用到展板,还要负责借展板。23日前确定。
3) 负责与赞助商的接洽。
财务部:
1) 准备小礼品,看外联的前况而定,具体在另行通知,23日之前确定好。
2) 负责打印东区的“茶文化知识小百科”传单100份和100题竞猜题和答案集,由秘书处和宣传部提供。
秘书处:
2) 打印“茶文化知识小百科“传单100份。
新闻部:
1) 负责拍照,记录本次活动。
茶艺表演队和网络技术部:
配合各部门工作,活动当天负责发传单,引导同学们来参加活动。
1.从分布地区来看,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茶影视的发展很不同步。茶影视主要集中在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伊朗、意大利等。代表性的茶影视作品主要有:1932年美国影片“TheBitterTeaofGeneralYen”(延将军的苦茶)、1956年的“TheTeahouseoftheAugustMoon”(小茶馆)、1985年的法国影片“Letheauharemd''''Archimede”(献给阿基米德妻妾的茶)、1990年的意大利影片“TheShelteringSky”(撒哈拉茶)和1999年的伊朗影片“Leventnousemportera”(风将我们卷走)等。而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作品较少。中国较早的关于茶的影视作品主要有:1924年的“采茶女”、1960年的“刘三姐”、1982年的“茶馆”。
2.从内容来看,茶影视中所涉及到的茶文化元素范围较广,包括茶的起源、茶的历史、茶道大师、还有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例如移民问题,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问题,更有的茶影视作品牵涉到了政治问题。如英国影片“Eastiseast”(鱼与船,1999),讲述的是英国西北部一座工业城市里的茶叶与巴基斯坦移民的故事;意大利———英国影片“TeawithMussolini”(茶与墨索里尼,1999),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有关茶的故事。中国1982年拍摄的“茶馆”就是通过对茶馆常客善恶美丑众生相的刻画,讲述了三个被埋葬的时代。也通过老茶馆几十年的变迁,折射出一部苍凉悲怆的中国近代史。
3.从体现方式来看,茶影视中茶一般不是作为主题出现的,而是作为某种依托工具,借此来展开剧情,即茶影视中关于茶的介绍一般不是专业性、全面的讲解,而只是作为影视中的某一线索或元素。例如,法国影片“Lethealamenthe”(薄荷茶,1984),茶叶是作为移民与警察之间的一种联系纽带而出现的;在英国影片“TheLadyVanishes”(失踪的女性)中,一袋非常特殊的茶是该部电影的线索,继而成为证据,引导影片剧情发展。中国影片“绿茶”中,绿茶是作为一种算命工具出现的。
4.茶影视中以茶为主题的电影数量少,大多集中于一些茶文化丰富且发达的国家,如日本,英国。中国虽有着悠远的茶文化历史,古代每年各地都会向朝廷贡茶,现代有很多的茶叶大师,但因仍处于发展中国国家,茶文化产业不甚发达,茶影视依然较少。“Ugetsumonogatari”(雨后的朦胧月光)是日本影片,讲的就是古代日本的茶叶。“Tokyomonogatari”(东京物语),讲的是当代日本茶。1981年的英国影片“HowardsEnd”(重返霍华德斯区),讲述的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有关茶叶的故事。“SammyandRosieGetLaid”(萨米和罗西空中飞行),讲述的是英国的印度移民区里有关茶的故事。
5.茶影视中的故事有些是根据茶文化小说改编而来。茶影视产业的发展与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日本影片“SenNoRikyu”(一位茶师之死),讲述的是在1618年,两名男子试图弄明白为什么茶叶大师千利休会在17年前剖腹自杀的故事。该片是根据井上安司的小说改编的。
台湾佛光山高僧星云大师在与香港传媒大亨刘长乐对话中谈到:“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但禅并非佛教的专利品,可以说人间到处充满了禅机。”又说:“佛教是开启智慧之教,教人也教己,度己也度人。”的确,禅在今天,已经变成一种脱胎于佛禅的生活智慧、一种拯救心灵的世界观。
中国文人,自中唐以来就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习禅悟禅。如儒家以吟诗读诗来习禅,所谓诗为儒家禅。画家以画达禅,在作画读画中悟禅,可谓“画禅”,或者说“画里禅”。书法家以禅喻书,把佛禅中得到的感悟转化到书法中。造园家把禅悟之趣与园林之乐融化在一起,构筑起一方“人间闲地”,创造出可供精神悠游、心灵恬和的禅境。爱茶嗜茶的文人则好品茶说禅。唐宋以来,文人名士好与禅师一起品茗消闲,怡情安性。
茶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一种技艺,还是一种思想精神和哲学理念的载体。作家那家伦在《饮茶三道》中说: “茶属诗,茶道归于哲学,归于禅。”说得言简意赅,深中肯綮。
中国历代爱茶喝茶人在长期品饮过程中积淀形成的茶文化,大体上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如茶、水、火、具,日常的饮茶等;二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层,如与风土人情、礼仪礼节、文学艺术融合的茶俗、茶礼、茶艺;三是精神文化层,即茶道、茶禅。“茶禅一味”应是茶和禅在哲学层面上的交会。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吟道:“此物清高世莫知,古人饮酒多自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唱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他们都是在喝茶的实践中体验悟禅,已经超越了“茶水”这物质层面,得到了茶在精神思想上的妙味。
还有刘禹锡的“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石人。”
余靖的“郡庭无事即仙家,野圃栽成紫笋茶。”
文徵明的“山人纱帽笼头处,禅榻风花绕鬓飞。”
蔡复一的“茶品在尘外,何须人出尘。茫茫尘眼醉,谁是啜茶人。”
今人作家何为说“每一个饮春茶的早晨仿佛是入禅的时刻。”
以上这些饮茶者的禅悦、禅悟,正好印证了赵朴老的一首诗:
阅尽几多兴废,七碗风流未坠。
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人制茶、饮茶的文化。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而茶被中国人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的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延伸到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到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高等院校开设茶文化方面的课程,主要是让大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我国茶文化各方面的知识,以达到如下的学习效果:了解中国茶文化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放松自我,培养良好的心态;在品茶中提高审美情趣;掌握以茶待客的方法和礼仪;提高对茶叶质量的鉴别鉴赏能力;通过喝茶进行保健养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对茶叶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在社交中掌握一些方式和方法。
二、沈阳师范大学茶文化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茶文化、茶艺课程已经开设,建设过程顺利
沈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3年10月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茶文化”通识选修课程,迄今已经开设了三个学期,每届学生人数为120人。我校是辽宁省第一家开设茶文化课程的高等院校,2014年被学校评为核心通识课程,开课以来授课效果和学生反馈良好。我校旅游管理专业自2007年起增设茶艺知识技能方面的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2014年我校派出5名学习过该门课程的学生参加了“凤牌滇红杯”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二)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初建
茶文化课程内容包括:茶的起源、茶文化简史、茶道宗师—陆羽、六大茶类及制作方法、中国十大名茶、中国茶艺、茶具及茶礼、泡茶技艺、茶在世界的传播、中国茶道精神、茶与习俗、茶与艺术、茶与保健。该课程共15节30课时,茶艺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了解茶叶知识的同时,区分不同茶叶和茶具,并掌握茶之艺术,根据不同茶类,进行茶具、调饮和茶食的搭配设计。
三、茶文化课程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学环境优秀,实验设施设备有保障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在2008年被评为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在辽宁省甚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实验中心拥有良好的课程实验环境,100平方米的茶艺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教学的良好保障,各种茶类的茶叶茶具设备齐全,对建设茶文化课程起着非常有利的保障作用。
(二)高校资源丰富,领导大力支持
沈阳师范大学拥有东北地区高校中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每年图书馆按教师要求购进茶文化课程相关图书和音像资料。旅游管理学院有自己的专业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1.5万册,专业期刊201种,并有数万元的音像资料,其中茶文化课程图书音像资料丰富。此外,旅游管理学院实验中心,拥有专业茶艺实验室,自制六大茶类茶叶上百个品种的茶样实验用品,还有计算机室、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等课程辅助设备可共享使用。
(三)课程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行业参与度高
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为国家级高级茶艺师、国家级评茶师,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且与行业联系紧密。几年来一直在学校从事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等方面的实践实验教学工作,并多次深入茶产区考察、交流、座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教授的大学茶文化、茶艺知识技能、茶文化与茶叶基础知识等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还在2010年起被辽宁省茶业协会聘任为辽宁省茶业协会茶艺培训教师,这些相关的软件条件也为该课程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大学茶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一)一体两翼之茶文化,弘扬中华优良传统,实现中国梦青年人的精神需求
我国著名学者、语言学家许嘉璐先在首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期间提出了“中华文化一体两翼”的观点。他指出:一体是指宇宙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四观”的内涵,“翼”是使“体”能够飞起来的通道和形式;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中国文化的理念,包括伦理;一翼是中医,一翼是茶叶。现在中华无数文化形态中,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体、最切身的当属这两项。———茶叶需要扶植。至于其他文化形态,诸如书法、绘画、戏曲、歌舞、工艺、武术等,虽都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性情和品格,但都如同飞鸟身上的羽毛。茶与中医,堪称展翅大翼。许嘉璐先生还认为传统文化要向青年人普及。他说:未来青年人是主体,传播要靠青年人。许先生一体两翼的观点得到了茶业界各方面人士的一致赞同,传承茶文化已经成为当今青年人的重任。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少年恒强,则中国恒强;青年有梦,则中国有梦。中国梦涌动着青春的力量,青年人的梦想从未间断,面对中国茶文化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中国青年人应推动着中国的茶业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茶文化、茶艺精华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去学习和传承。
(二)茶文化课程中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与实践性,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每学期上课初,茶文化课程授课教师会布置学生一些参与课程活动服务的环节,让选课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如:课代表两名,有单反器材的摄影爱好者1-2名,擅长泡茶的学生4组约12人左右,打水给同学泡茶用的学生,拿茶叶提供给课程品饮的学生,愿意为老师每次上课取拿茶具的学生,在自己专业知识上与茶有关的喜欢分享的学生数名等。在茶文化的课程中,任课教师针对现在大学生动手能力弱的现状,在每节课程中都设置一些让部分学生操作的实践环节,改变了课堂中单一讲解授课的局面,通过实践和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三)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资助课程建设
宣传课程的参与性,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赞助课程,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在2013-2014第2学期的课程中,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和大益茶道院就有到课堂中来参与教学的公益讲座,且效果反馈很好,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很多茶文化行业中的协会、学会、企业也从弘扬中国茶文化的角度对我校茶文化的课程进行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比如:赞助上课所用茶具、茶叶、教材等资料;组织授课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组织任课教师去茶叶产区和企业深入调研等。行业企业的参与不但解决了课程建设中经费不足的矛盾,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实践学习的机会。
(四)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修养,提高学生就业途径
近几年,茶文化热的现象在我国各地以及大学校园中悄然出现,饮茶热直接导致产业形态的各类茶文化经济实体也在悄然兴起,如茶文化设计、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媒介、茶文化旅游等。茶文化产业通过生产茶文化商品或提供茶文化服务的方式直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运行之中,正在逐渐做到以实为主,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茶文化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事服务等各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相关人才。在高等院校中开设茶文化方面的素质教育课程,不但在学生中普及国学知识,还能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相关的行业知识,从而达到快速进入地域行业的素质要求。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