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司审计风险

公司审计风险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0 16:03: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司审计风险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公司审计风险

篇(1)

1不合理关联交易中的审计风险。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利用与改组前母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之间存在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利用关联方购销、转嫁费用负担等手段调节其报告业绩。如低价向关联方购买原材料,高价向关联方销售产品;无偿占用关联方的资产;集团公司将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以低收益形式让上市公司托管,以填充上市公司利润等。但上市公司在对关联交易的披露上大多简单含糊,故意避开实质性内容。对此,注册会计师首先应让上市公司提供关联方及其交易清单,并对其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已经发生的关联交易进行必要的内控检查和实质性测试,尤其应关注该公司是否已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披露,否则注册会计师将要承担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2非合理交易和非货币交易中的审计风险。在上市公司面临着连续三年亏损遭“摘牌”和要达到配股资格线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往往以“看得见的手”帮助上市公司通过不等价交换的资产转让及置换、税费返还、补贴收入等非合理交易方式改善报表形象。上市公司的非货币交易主要有:①转让土地、股权等收益,这些收益往往并无现金流入,与应收账款同时增加的只是账面转让利润;②对无法收回的投资和拆借资金仍然确认为投资收益、利息收入;③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计入往来账中,且不计利息及资金占用费,上市公司既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又无须支付任何代价。如果上市公司非货币性收入占公司收入总额的比例过高,就难免令人对该公司的生产和获利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大额的非常交易和非货币交易只要加以必要的关注并不难审查。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这些交易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协议约定的交易条款是否均已完成、产权是否已过户,在确认大额收益无现金流入时,应考虑谨慎性原则。大额非常交易和非货币交易应作为重大事项予以披露,注册会计师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报告类型。

3主管收入萎缩,一次性收益骤增情况下的审计风险。有些上市公司的主营持续萎缩,主营业绩严重滑坡,经营难以为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产业结构调整,全行业不景气,如纺织业;有的是因产品在市场上日趋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如商业零售业;有的是因公司管理混乱,导致主营业绩萎缩,公司亏损,等等。但为了不使会计报表太难堪,有的公司便设法虚计主营收入,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或者在其他利润构成上煞费苦心,以期公司业绩一次性得到改观,如变卖家产,出售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出让股权,以取得巨额收益;有的地方政府为维护本地上市公司形象,还会以各种手段进行补贴。目前,上市公司作为稀缺的“壳资源”,在危难时刻,母公司或上市公司往往会伸出“看不见的手”进行粉饰打扮,或由政府伸出“看得见的手”进行援助。注册会计师对此必须给予重点关注,尤其要关注以出售长期资产方式取得高额收益的行为,还要密切关注其协议中是否有回购条款,或虽无回购条款但存在回购可能性。

4资产重组和“报表重组”中的审计风险。资产重组在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改善资产结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在实施了“突击重组”后就产生了立竿见影的丰厚收益,未免有“报表重组”之嫌,因此,资产出售和股权置换作为业绩提升最快的方式,颇受上市公司青睐。在资本市场上,资产出售是上市公司将盈利能力弱、流动性差的资产售出,以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促进公司新肌体的健康发展。但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实中,“魔术游戏”层出不穷,人为操纵痕迹明显,似乎企业在主业不景气、扭亏无望的情况下,舍此就无他途。对于资产重组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关注交易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如是否进行资产评估及确认,有关部分是否获得批准,董事会、股东会是否表决通过并如实公告,涉及收益的,还应检查收入确认的条件是否已具备等。

5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估计导致的审计风险。会计政策变更是为了满足在会计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使会计报表重新达到可比、相关与真实公允反映的目的。合理的会计政策变更可以看作是企业在会计准则规范下的会计创新。然而,大量的事实和证据表明,企业管理者当局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主要动机和目的并非为了公允反映,而是为了操纵会计报表利润。其常用手法可简述如下:①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如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降低折旧率,这样可收到降低当期成本费用与高估资产价值的双重效应。②潜亏挂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惯例,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开办费及待处理财产损失属低效、不良资产,系利润的抵减项。上市公司为了提高当期的经营业绩,往往会对这些应摊销项目不作摊销而长期挂账,从而虚增资产和利润。③利息资本化。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属于日常生产经营用的利息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在建工程用的资金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如果某项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即使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也应该停止利息资本化。但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故意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通过对已竣工工程的利息资本化而虚增资产价值和当期利润。④巨额冲销。已连续两年亏损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为免遭第三年亏损而被摘牌的厄运,往往通过把以后会计期间发生的损失提前确认,即所谓的“长痛不如短痛”,以便减轻以后期间的盈利压力。⑤坏账准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提取坏账准备金,由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并未对提取比例作出规定,故一些上市公司便将此作为其调节利润的法宝。在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比重普遍较大的情况下,过低的提取率可以平滑收益,既虚增了当期利润,也夸大了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⑥存货计价。企业期初存货计价如果过高或过低,其当期利润有可能因此相应减少或增多,期末存货计价的高低则与当期利润呈正比例变动,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为上市公司操纵会计报表利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⑦收入的实现与确认。尽管《具体会计准则———收入》中提出了收入实现的四因素,较之原有规定更为严谨,但上市公司会计实务中提前确认收入的案例仍层出不穷,特别是在会计报表的截至日前后。⑧长期投资的计价。上市公司经常还利用长期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串换”高估长期投资的价值以及虚增当期利润。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伸缩。上市公司根据报告资产和收益水平高低多寡的需要,调节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故意对编制范围含糊其辞。

6非规范资金运作中的审计风险。按照现行有关规定,企业之间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但现实中的这种情况却司空见惯,似乎是法不治众。较为普遍的是上市公司对资金占用的数量、资金占用费的标准均不公告,投资者无法对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特别是某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并未选择好投资项目,只好把上市后筹集到的资金存放在关联方或者委托某些证券公司炒作股票等。对于大额的非规范资金运作,注册会计师应首先根据取得的资料判断其合法性,同时以函告等形式确认证实资金存在的真实性及安全性。对于非规范资金运作获得的收益一般宜在取得现金流入后方能确认,以防虚构大额收益,否则就应在选择审计报告类型时加以考虑。

7期后事项和或有损失的审计风险。重大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可能会影响审计报告的类型,注册会计师应将其列为审计的重点。如: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投资效益很差,连续出现巨额亏损,使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值得怀疑;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素,会计估计难以确认,牵涉到法律诉讼;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了诸如合并、清算等重大事项,等等。注册会计师应对上述上市公司的期后事项及或有事项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不可轻易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因为无论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职业形象,都需要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职。

8客户屡次变更审计委托和时间的审计风险。少数上市公司为了护短遮丑,最简便的手段是频繁地变更会计师事物所;有些上市公司在时间上苛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将此视为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障碍。对以上两种情况注册会计师都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

9客户的诚实及信用度带来的审计风险。缺乏正直品行和不履行其应尽义务的上市公司,自然存在着制造虚假财务信息的嫌疑,与这样的客户打交道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冒较大的审计风险,若不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有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篇(2)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类别与形成机理

创业板作为门槛低、风险大、监管严格的特殊股票市场,对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孵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自创业板运行以来,我国企业的净利润却出现了负增长的“反常情况”,上市之后的净利润显著低于IPO审计时的净利润,审计风险十分突出。

1.注册会计师方面的风险与形成机理(1)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当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之后,无论是企业管理当局还是执业的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都存在隐性的职业道德风险。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会对拟上市或者已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直接影响(主要为消极影响,比如退市警告等),这些身处其中的企业通常要对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阻挠和干涉,希望其能出具对企业发展有利的、积极的审计报告。于是,一些注册会计师会迫于压力、限于专业胜任能力,做出违反职业道德或者操作规程的行为,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就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当然,需要认识到的是,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其他审计人员,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和成长性进行研判时,准确性并不高,尤其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前景、背景和主营业务以及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注册会计师的准确认知[2]。此外,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通常指向了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新的经济领域,在新的产业往往有更多的思路和智慧,这些信息并不能得到注册会计师的认知,注册会计师已经积累的经验并不能保证其一定能够胜任对这些企业的审计工作。如果单纯为了争夺市场和获取利益,这些注册会计师就极有可能有意违反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审计失败。(2)经验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做出的各种认定虽然“形式规范”,但并不具备任何参照性。这样一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就要承担更多更高的审计风险。比如:在目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以内部控制审核为最新的业务形式,在审核程序和审核范围等方面都缺少细致的操作规范,那些具体的实务操作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研判与分析才能完成,审计效果和审计质量就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关注度形成了紧密关联,如果后者的职业关注度缺位就极易造成审核失败,给创业板上市公司和审计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冲击。再如:部分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或者追求不当利益,会违背相关法律和规范,对那些会计基础薄弱、重大事项核算模糊甚至内部控制有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与内控鉴证报告,甚至会在较大利益的诱惑下,对巨额偷逃税款的企业也会放任,这些都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主要诱因,也是对注册会计师而言最主要的风险要素。

2.市场和社会方面的风险与形成机理(1)对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并不完全知晓,对内部控制的审核和发表的审核报告也并不真正了解,也无法对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一来,审计工作难以真正满足利害关系人对管理信息的诉求。在审计报告中,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以及连贯性也会受到质疑,而这会导致内部控制在完整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社会公众(主要为投资者)最终会放弃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较高的审计风险就会因此产生。(2)依照创业板的有关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起人持股比例较大。虽然这样做能够很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但其副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会更为严重,所有权关系也会因此而流于形式。同时,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活动也会因注册会计师地位的降低,而不得不迎合管理当局的意愿,出具脱离事实的审计报告就成为可能。此时,这一群体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影响力,会有意降低对审计质量的要求,甚至放弃审计独立性,迎合客户的利益诉求。

3.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与形成机理(1)内部控制制度缺位,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属于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范畴,企业的创建只有少数几个人完成,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瓶颈),无法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对企业的运行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管理[3]。更为重要的是,截至目前,我国并未建立其相对完善的针对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管理机制,很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之前,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风险管控,专业投资机构也未能提前介入,对其进行的改制通常只是表面的。在创业板上市之后,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停留在表面,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2)从长期看,创业板市场的成长要借助公司净资产的累积来完成。这是因为,创业板市场实行的是股份全流通制,企业为了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其发起者通常会通过股权转让谋取短期利益。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发起者在公司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角色,公司即便取得了上市资格,也会在内外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时刻处在能否被“摘牌”的境遇之中。基于此,一些试图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为了保证获得较高的盈利,在内外部的压力中,就产生了舞弊造假的动机。尤其在资本市场疏于监管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就会为了追求更高利益而从事与审计原则相悖的活动,审计风险就会由此生成。比如,在创业板市场中,因注册会计师而产生的直接审计风险便是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其中的原因在于,创业板市场对公司持续经营设定的要求标准相对较低,管理当局也大多从事高新技术和其他专有技术的研发工作,在管理水平方面相对滞后,而这会明显增加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特征解析

在前文的分析中得知,创业板上市公司因其自身的特性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属性,使得该类公司审计风险长期处于高位,加之风险的来源和风险形成机理各有不同,使得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表现出更为突出的特征:更大的风险性、广泛的关注性和工作的难度性以及基础的薄弱性。

1.广泛的关注性和工作的难度性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股份制构建,无论是发起者、普通股东还是企业的管理层、潜在投资者亦或是外部审计与监管机构,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审计予以密切关注,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审计结果的公允性和客观性都会受到研判、分析、认可或质疑。从这个角度讲,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具有广泛的关注性。而根据已经修订的审计准则和相关要求,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已经逐渐使用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此时进行的审计工作和风险管理工作尚处在摸索阶段,而这便会凸显创业板上市公司在经营与财务方面的特性,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难度也会因此增加。

2.基础的薄弱性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不但要维护股东利益,还要防止股东干预,在保证客观性、公正性的同时,还要和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上市公司审计工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注册会计师履行审计职能的工作难度会在无形中增加[4]。但是即便如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资产配置、技术支持与盈利水平已经有所显现,但在发展空间方面还会面临长期威胁,审计工作的基础会显得十分薄弱。尤其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之后,企业为了实现稳定盈利通常会受到更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比如资金周转缓慢,经营风险增加以及销售利润率长期大幅波动等。这些都对其盈利水平产生消极影响,注册会计师提供其他鉴证业务的风险也会因此增加。

3.更大的风险性创业板市场的服务对象以创新型、成长型的企业为主,市场活力较大,内生性动力明显。但是,这类上市公司多为高科技企业,在资产、技术特征和未来收益等方面都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执行审计业务的多为中资会计师事务所,无论是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还是其整体素质,在风险审计运用等方面都和外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存在较大差距,那些单纯依靠经验积累与会计审计方面的陈旧知识是难以对这类企业进行高质量的审计。同时,要考虑到我国创业板市场自创建至今只有较短的时间,在监管理念与实施规则等方面还不健全,甚至会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经常性地暴露出监管盲区,致使高管约束机制丧失,信息披露遭到外界的强烈质疑和退市机制的空缺等,这些都会对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本身带来极大风险。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来源多样、风险形成的成因各有特点,对企业发展和审计活动造成的冲击十分明显。为了有效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本文认为,需要通过提高内部审计风险的报告质量,加强诚信建设,降低职业道德风险,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

1.加强诚信建设,降低职业道德风险在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事务所,都存在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而放弃职业道德的可能。而为了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抵御审计风险,就要防止相关人员因为内部不尽责或者违背职业道德而加大审计风险。为此,需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相关审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加大对失信的惩罚力度,保证整个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避免给投资者造成严重危害。比如,要保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以较高的职业素养指导自身的审计活动。

2.关注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防范能力为了防范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要定期参加培训,通过学习最新的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升自身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同时,审计人员还应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在审计实践中要坚持按照审计程序进行,不可随意降低工作成本或者变更审计程序,更应在符合审计准则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财务报表中舞弊和其他错误的警惕性。此外,会计师事务所还应进一步完善其内控系统,在内部完善自身文化,以便在相互尊重和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中,构建具有明显激励作用的业绩评价机制,把审计风险的防范融入到审计工作中。

3.提高内部审计风险的报告质量为了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一方面要对风险管理相对完善的企业进行风险导向审计,使风险管理理念能得到有效实施。而对那些风险管理相对薄弱的公司,要借助外部审计来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外部风险管理机构不会屈服于管理当局,使内部审计能够完全独立于管理部门,促使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够更加迅速、灵敏、全方位地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成颖,杨朝丹.创业板IPO审计风险研究———基于“当升科技”的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2013(12).

[2]赵保卿.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形成与防范[J].注册会计师,2011(09).

[3]许涛.创业板IPO审计风险及对策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4(01).

篇(3)

韩守富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财务处)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舞台,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特别是上市公司审计业务时,面临着很大的审计风险。笔者结合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实务中出现的风险情况,暂将其归纳为十大审计风险。

1 不合理关联交易中的审计风险。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利用与改组前母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之间存在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利用关联方购销、转嫁费用负担等手段调节其报告业绩。如低价向关联方购买原材料,高价向关联方销售产品;无偿占用关联方的资产;集团公司将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以低收益形式让上市公司托管,以填充上市公司利润等。但上市公司在对关联交易的披露上大多简单含糊,故意避开实质性内容。对此,注册会计师首先应让上市公司提供关联方及其交易清单,并对其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对已经发生的关联交易进行必要的内控检查和实质性测试,尤其应关注该公司是否已按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披露,否则注册会计师将要承担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2 非合理交易和非货币交易中的审计风险。在上市公司面临着连续三年亏损遭“摘牌”和要达到配股资格线的双重压力下,地方政府往往以“看得见的手”帮助上市公司通过不等价交换的资产转让及置换、税费返还、补贴收入等非合理交易方式改善报表形象。上市公司的非货币交易主要有:①转让土地、股权等收益,这些收益往往并无现金流入,与应收账款同时增加的只是账面转让利润;②对无法收回的投资和拆借资金仍然确认为投资收益、利息收入;③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计入往来账中,且不计利息及资金占用费,上市公司既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又无须支付任何代价。如果上市公司非货币性收入占公司收入总额的比例过高,就难免令人对该公司的生产和获利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大额的非常交易和非货币交易只要加以必要的关注并不难审查。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这些交易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协议约定的交易条款是否均已完成、产权是否已过户,在确认大额收益无现金流入时,应考虑谨慎性原则。大额非常交易和非货币交易应作为重大事项予以披露,注册会计师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报告类型。

3 主管收入萎缩,一次性收益骤增情况下的审计风险。有些上市公司的主营持续萎缩,主营业绩严重滑坡,经营难以为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产业结构调整,全行业不景气,如纺织业;有的是因产品在市场上日趋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如商业零售业;有的是因公司管理混乱,导致主营业绩萎缩,公司亏损,等等。但为了不使会计报表太难堪,有的公司便设法虚计主营收入,或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或者在其他利润构成上煞费苦心,以期公司业绩一次性得到改观,如变卖家产,出售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出让股权,以取得巨额收益;有的地方政府为维护本地上市公司形象,还会以各种手段进行补贴。目前,上市公司作为稀缺的“壳资源”,在危难时刻,母公司或上市公司往往会伸出“看不见的手”进行粉饰打扮,或由政府伸出“看得见的手”进行援助。注册会计师对此必须给予重点关注,尤其要关注以出售长期资产方式取得高额收益的行为,还要密切关注其协议中是否有回购条款,或虽无回购条款但存在回购可能性。

4 资产重组和“报表重组”中的审计风险。资产重组在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改善资产结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在实施了“突击重组”后就产生了立竿见影的丰厚收益,未免有“报表重组”之嫌,因此,资产出售和股权置换作为业绩提升最快的方式,颇受上市公司青睐。在资本市场上,资产出售是上市公司将盈利能力弱、流动性差的资产售出,以优化企业资产结构,促进公司新肌体的健康发展。但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实中,“魔术游戏”层出不穷,人为操纵痕迹明显,似乎企业在主业不景气、扭亏无望的情况下,舍此就无他途。对于资产重组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关注交易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如是否进行资产评估及确认,有关部分是否获得批准,董事会、股东会是否表决通过并如实公告,涉及收益的,还应检查收入确认的条件是否已具备等。

5 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估计导致的审计风险。会计政策变更是为了满足在会计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使会计报表重新达到可比、相关与真实公允反映的目的。合理的会计政策变更可以看作是企业在会计准则规范下的会计创新。然而,大量的事实和证据表明,企业管理者当局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主要动机和目的并非为了公允反映,而是为了操纵会计报表利润。其常用手法可简述如下:①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如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降低折旧率,这样可收到降低当期成本费用与高估资产价值的双重效应。②潜亏挂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惯例,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开办费及待处理财产损失属低效、不良资产,系利润的抵减项。上市公司为了提高当期的经营业绩,往往会对这些应摊销项目不作摊销而长期挂账,从而虚增资产和利润。③利息资本化。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属于日常生产经营用的利息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在建工程用的资金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如果某项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即使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也应该停止利息资本化。但一些上市公司往往故意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通过对已竣工工程的利息资本化而虚增资产价值和当期利润。④巨额冲销。已连续两年亏损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为免遭第三年亏损而被摘牌的厄运,往往通过把以后会计期间发生的损失提前确认,即所谓的“长痛不如短痛”,以便减轻以后期间的盈利压力。⑤坏账准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提取坏账准备金,由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并未对提取比例作出规定,故一些上市公司便将此作为其调节利润的法宝。在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比重普遍较大的情况下,过低的提取率可以平滑收益,既虚增了当期利润,也夸大了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⑥存货计价。企业期初存货计价如果过高或过低,其当期利润有可能因此相应减少或增多,期末存货计价的高低则与当期利润呈正比例变动,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为上市公司操纵会计报表利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⑦收入的实现与确认。尽管《具体会计准则———收入》中提出了收入实现的四因素,较之原有规定更为严谨,但上市公司会计实务中提前确认收入的案例仍层出不穷,特别是在会计报表的截至日前后。⑧长期投资的计价。上市公司经常还利用长期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串换”高估长期投资的价值以及虚增当期利润。⑨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伸缩。上市公司根据报告资产和收益水平高低多寡的需要,调节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故意对编制范围含糊其辞。

6 非规范资金运作中的审计风险。按照现行有关规定,企业之间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但现实中的这种情况却司空见惯,似乎是法不治众。较为普遍的是上市公司对资金占用的数量、资金占用费的标准均不公告,投资者无法对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特别是某些上市公司在上市前并未选择好投资项目,只好把上市后筹集到的资金存放在关联方或者委托某些证券公司炒作股票等。对于大额的非规范资金运作,注册会计师应首先根据取得的资料判断其合法性,同时以函告等形式确认证实资金存在的真实性及安全性。对于非规范资金运作获得的收益一般宜在取得现金流入后方能确认,以防虚构大额收益,否则就应在选择审计报告类型时加以考虑。

7 期后事项和或有损失的审计风险。重大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可能会影响审计报告的类型,注册会计师应将其列为审计的重点。如: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投资效益很差,连续出现巨额亏损,使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值得怀疑;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素,会计估计难以确认,牵涉到法律诉讼;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了诸如合并、清算等重大事项,等等。注册会计师应对上述上市公司的期后事项及或有事项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不可轻易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因为无论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心理预期,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职业形象,都需要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职。

8 客户屡次变更审计委托和时间的审计风险。少数上市公司为了护短遮丑,最简便的手段是频繁地变更会计师事物所;有些上市公司在时间上苛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将此视为实施必要审计程序的障碍。对以上两种情况注册会计师都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

9 客户的诚实及信用度带来的审计风险。缺乏正直品行和不履行其应尽义务的上市公司,自然存在着制造虚假财务信息的嫌疑,与这样的客户打交道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冒较大的审计风险,若不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有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篇(4)

美国法尔莫公司5亿美元损失的财务舞弊事件浮出水面之时,莫纳斯和他的公司炮制虚假利润已达十年之久,这些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莫纳斯及其公司的破产。同时也使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五大”事务所损失了数百万美元。

二、企业主要的造假方法

(一)利用虚假资产和利润骗取投资

莫纳斯首先做的就是把实际上并不盈利且未经审计的药店报表拿来,用自己的笔为其加上并不存在的存货和利润。然后凭着夸大了的报表,在一年之内骗得了足够的投资用以收购了8家药店,后来发展到了拥有300家连锁店的规模。

(二)通过存货舞弊欺骗审计人员

法尔莫公司仿造购货发票、制造增加存货并减少销售成本的虚假记账凭证、确认购货却不同时确认负债、多计或加倍计算存货的数量。在随后的数年之中,法尔莫公司都保持了两套账簿,一套用来应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一套反映糟糕的现实。

三、审计师的做法

(一)凭借主观印象进行审计

注册会计师们一直未能发现法尔莫公司舞弊的迹象,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过于信任法尔莫公司,从而使工作丧失了客观性。

(二)没有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只对300家药店中的4家进行存货监盘,而且他们会提前数月通知法尔莫公司他们将检查哪些药店。

四、得出的结论

正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们一直未能发现这起舞弊,他们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这项审计失败使会计师事务所在民事诉讼中损失了3亿美元。那位财务总监被判33个月的监禁,莫纳斯本人则被判入狱5年。所以,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审慎执业,控制审计风险。

五、被审计单位存在舞弊的情况

1.企业正面临财务困难。很多能够从债券市场融资的企业, 往往为了能顺利的融到所需的资金, 不惜进行舞弊, 以粉饰、美化财务报表, 欺骗投资者。

2.企业管理当局面临完成财务计划的压力。为了完成当年的财务预算, 增加企业利润, 管理当局往往会考虑虚增期末存货成本虚减销售成本, 虚增当期利润。

3.存货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大项目。只要管理层在存货项目上做手脚, 往往很容易达到虚增资产和虚增利润的双重目的。

4.存在合同所限定的供货方面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让购货方不对本企业产生供货方面的疑虑, 管理层很可能对存货进行人为的操纵, 以减少可能带来的法律诉讼或者客户损失。

5.企业希望得到用存货担保的融资。特别是在企业本身的存货数量不足以提供这样的担保的时候, 管理层往往进行舞弊, 虚增存货资产。

6.管理当局面临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 如股价下跌、公司面临退市或被收购的风险。这个时候通过舞弊, 做出一份“漂亮”的财务报告, 也许就能免于各种可能的风险。

六、企业的存货舞弊手段

1.虚构存货。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项目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因为很难对这些伪造的材料进行有效识别,注册会计师往往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证实存货的存在与估价。

2.利用盘点的局限性。a、被审计单位人员跟随注册会计师,一方面记录下测试的结果,同时也可掌握测试的地点及进程等情况。这样,审计客户就有机会将虚构的存货加计到未被测试的项目中,从而增加存货的总体价值;b、在执行盘点测试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一般会事先通知客户测试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其做好盘点前的准备工作,将存货转移到被检查到的药店;c、有时注册会计师并不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以进一步检查已经封好的包装箱。这样,为虚报存货数量,管理当局很可能会在仓库里堆满空箱子;d、当注册会计师选择抽样盘点时,抽取样本数量的多少和性质往往是有自己的职业判断,但是职业判断的正确与否与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和专业水平有很大关系。

3.分配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间接费用成本未分配至正确的生产任务,把应该费用化的部分被记入存货成本

七、启示

所有审计失败的例子都告诉我们: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中所必要的。所以,就存货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应该严格执行以下审计程序:

1.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通过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取得证实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水平的充分证据,以便确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并证明所选审计策略的恰当性。

2.存货盘点。注册会计师必须合理、周密地安排盘点计划并谨慎地予以执行,盘点的时间应尽量接近年终结账日。

3.存货截止测试。存货正确截止的关键在于存货实物纳入盘点的时间与存货入账时间都处于同一会计期间。这种方法的要点是解决存货及其相应的会计科目是否一并计入当期的会计报表中,否则会出现夸大期末存货,虚列当期损益的情况。

4.存货计价测试。在进行存货计价审计时,如果企业对存货采用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的方法计价,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企业对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和存货跌价准备金的计提。应当按照企业存货的残次品和市场价格的实际情况部分或全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于存货造假会使有些项目出现异常,因而对存货与销售收入、总资产、运输成本等项目进行比例和趋势分析,并对那些异常的项目进行追查,就很可能揭示出重大的舞弊。另外,还可以将财务报表与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税务报告以及其他类似的文件相互核对以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

篇(5)

[关键词]内部审计;供电公司;风险;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073-01

经济新常态的下的供电公司不断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的艰巨挑战,加上公司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对公司内部的财务审计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深入分析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系统中存在的弊端,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可提升公司的审计风险防控水平,同时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审计风险概述

内部审计风险指的是由于公司审计人员工作时的疏忽或者是私下减少工作程序而造成的公司财务出现问题,公司本身的管理制度和财务规划漏洞等也是造成不合格审计报告的原因之一。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的审计报告未能反映出公司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致使相关决策者依此做出错误的判断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关内部审计人员需承担责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持久性、可控性、特殊性、隐蔽性。

客观性指的是公司内部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问题,由于企业本身的地位、规章制度、经营管理、部门架构设置等都决定了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同于社会审计机构可以自主选择审计的项目,内部审计则必须按照所在公司的制度进行审计,且审计对象不论内控、经营管理或者会计工作薄弱就拒绝审计。隐蔽性指的是由于审计报告出现差错造成的问题不会立刻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可控性指的是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审计报告出现带来的问题,适当控制风险。

二、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的风险

1、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很多供电公司普遍存在经营管理随意化,内部控制力度不足,因此容易造成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出现错误或者差错的风险。例如有的供电公司在进行营销财务划归时期,内部的财务内控管理就会变的松散。造成后期审计人员审计电费经费管理时,发现资金被挪用,并且存在账外电费账户的现象。

2、绩效指标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供电公司在内部都会模拟电力市场运营机制,从而为公司的内部单位设置相应的指标,并进行考核,用功效来决定考核结果。供电公司一般的任务指标有:成本、售电量、利润率、线损率等。然而很多供电公司的下管单位为了能够达到绩效考核要求,不经合理计算,直接向下分派指标任务,更有甚者直接修改相关的财务数据(调节电量、提前抄表、挤占成本、突击花钱)等,最后造成财务数据混乱,增加会计工作难度。供电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还需对这些数据进行核算,导致工作量大大加大,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

3、公司内部审计方式不当

目前,我国还有很多供电公司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审计方式,就是指只审计公司账单、财务管理以及记账凭证等的规范性,审计职能具有局限性。在审计过程中很少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式,往往采用的是判断抽样审计而没有应用统计抽样技术,造成很多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现象较严重。不适宜的审计方法会造成审计结果的偏差和错误,最后引起内部审计风险。比如供电公司在进行抄表审计工作时,只是随机抽查了少量用电客户的资料,并没有对资料的真实性和来源进行仔细审查,最后造成审计结果误判。

4、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风险导向审计是现在内部审计方法的主要发展方向,但是该审计方法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具备良好的审计和财务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同时,还要对公司以及本行业的管理和业务工作流程。所以目前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风险导向审计人才比较稀缺。此外供电公司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主要偏向传统的审计方式,难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的严格要求。

三、审计风险的防控策略

1、转换工作理念

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从财务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移,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是:运用全新的战略管理理念,深入分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出详细的审计计划,并且和公司当年的经营计划和战略规划相一致,客观评估公司实际运转情况、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和财务绩效考核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2、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

随着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今审计工作的需求。因此运用先进的风险导向审计的技术方法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供电公司审计工作人员应在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同时,还需要信息化的审计方式,比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挖掘,充分分析数据而获取数据背后的蕴含的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此外在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熟悉公司的内控环境,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评估,估算出风险等级制度,再采用统计抽样审计方法,来降低公司内部审计的风险。客观评估供电公司的风险预控能力、自身存在的固有风险等因素,界定实质性的测试重点,来保证及时发现公司内部的审计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3、完善公司审计工作环境

健全公司内部的审计制度,改进工作环境,完善审计质控。例如积极构建项目质量管控以及整体质量管控的审计控制系统,再根据公司自身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设置以及其他风险因素,建立并严格执行高效的炔可蠹浦士鼗制。严格执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一级、二级审计复核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主观因素造成的审计错误。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提升供电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就需要深入分析公司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转换工作理念,与时俱进,制定出相应的防控策略,促进供电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绍辉.论供电公司内部审计风险的防控策略[J].中国内部审计,2016,(10):33-35.

[2] 魏宁.刍议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及其策略[J].新经济,2016,(9):92.

[3] 林丽娟.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讨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30.

篇(6)

关键词: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风险

1农业类公司行业特点

1)农业公司享受政策优惠。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对不足,所以农业企业获得国家大力扶持。首先在税收方面,农业企业享受这一系列的优惠,税负较轻。早在2004年开始,国家就逐步降低直至取消农业税、农业税附加和牧业税等。在增值税方面,农业产品增值税率为13%,符合一定条件的农业企业还可以企业免征所得税[1]。财政补助方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对农业生产给予补助,范围广,涵盖农机,生产材料,水利等各方面,而且具有持续性,近十多年来每年都会有补助项目出台。

2)农业生产经营具有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地域性、交易对象分散等风险。

农作物有一定的生长周期,这是客观规律,目前无法改变。目前除了大棚养殖可以跨季节外,大多农产品还是靠天吃饭,受季节气候的影响比较大。此外,考虑到运输成本问题,大多农业企业都是靠近农业生产地,呈现地域集中的特点。农业企业上游进货对象分散,有很多可能都是一些农业散户,下游客户也比较分散,可能是农户,超市,医药,食品加工等企业,形成企业复查的经营环境。

2农业类公司审计风险

1)收入审计风险。

由于农业公司享受政策优惠带来促进企业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造成造假成本低的弊端。一般收入造假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虚假收入如果要“逼真”还要缴纳所得税,这样企业需要支付的是真金白银的现金。但是农业类企业如果享受了税收优惠或者利用补助来填补,那么造假的成本无疑降低了很多[2]。其次,作为农业类上市公司还要面临资本市场激烈的竞争,而农业公司的利润率并不高,2015年行业评价利润率仅为4.50%,很难吸引投资者。所以,收入审计面临虚高增收入的风险。

2)存货审计风险。

农产品的存货可能存储相对分散或者生物资产位于水下等,造成盘点困难。2014年的獐子岛事件也反映了存货审计的难题,全面核实账实相符的面临的高额的审计成本,即使核实还要面临方法是否科学可行。正因为审计工作的困难,农业类公司更加倾向于可以借助计提、转回、转销存货跌价准备来调节成本,进而操纵利润[3]。

3)往来账审计风险。

由于农业公司供货方和客户较为分散,造成公司往来账较多。同时如果公司还存在在建工程等项目,会更加加剧往来账审计的复杂性。如果公司虚增利润,那么审计时需要考虑应收账款是否存在,金额是否准确,或者是否存在将计入应收账款的金额计入预付账款等混淆科目行为。

3审计对策

3.1关注企业往来款项的波动情况

公司如果要虚构销售收入,难免要引起对应科目的变化,而现金流入的造假比较困难,更多选择从往来账上入手,虚增应收账款。开展审计过程中可以比较应收账款增长比例与营业收入的增长比例是否匹配,特别关注应收账款增长比例高于营业收入增长比例的情况:如果应收账款余额增长过快重点关注是否可能存在虚构客户的现象,是否是未披露的关联方交易。还需注意往来账分类的是否合理,有的企业可能存在更加隐蔽的方式通过预付账款等其他往来科目进行中转,将虚增的收入消化掉。

3.2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生物资产的监盘往往是审计的难点,由于很少有注册会计师对农业知识比较熟练,所以设计监盘程序时可以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4]。首先要了解生物资产的生产周期、流动性、生长环境和计量方式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生物资产数量的合理区间、生物资产的损耗率的范围有大致的预判。具体审计工作应当关注生产性生物资产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确认、后续计量、折旧、减值等会计政策;关注生物资产减值是否发生,数额是否准确。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还可以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扩大监盘范围等。

3.3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农业上市公司很多都是从最初的小企业逐步做大的,企业创始人往往有很大的影响力。农业上市公司的民营企业股权结构也是比较集中,大股东也是管理者,所以应该特别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有复杂的现金流,尤其需要关注现金的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采购的审批是否合规,现金收入是否及时入账等等。

3.4注重分析性程序

评价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局限于财务数据,还需要关注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逻辑联系,同时对公司指标与行业指标对比分析。尤其需要关注企业同行业、上下游行业的财务状况。一般而言,同行业之间的财务指标不会有特别显著的差异,在审计时可以比较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判断其指标的变化是否是正常经营活动会发生的。

参考文献:

[1]高莉贤.农业股频繁舞弊的手段、原因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32-33.

[2]杨修荣,苏李.农业审计面临的问题、难点及应对措施[J]审计与理财,2013(1):18-20.

[3]程姣姣,陆菁琦.水产养殖业审计风险及应对措施——以獐子岛为例[J].审计与理财,2016(2):20-22.

篇(7)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审计风险 风险管理

随着资本市场的规模化,我国审计执业环境差,执业质量低的问题也随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案件的曝光而逐渐暴露,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与日俱增,探寻有效的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办法,制定可行的防范与控制措施,进而促进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健康良性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危害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很多情况下也受到人为因素的操控,人为因素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和直接,利益的驱动正是不法分子有意造假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

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导致的经济纠纷案件连年上升,造成了巨额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和各项经济指标失真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威胁也是不能忽视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已经严重波及到审计行业的发展,如果继续恶化下去,审计行业的自身发展将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二、审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审计风险的存在,不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审计组织的信誉和独立性,审计人员自身也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也会遭受到各种形式的损失与不利影响,研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实施审计风险管理,不仅能有效遏制信息失真的不良局面,也能促进审计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对于提高审计执业质量,恢复大众对于注册会计师及审计行业的信心,加快我国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步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整体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特别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越来越广泛的服务范围,这些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的注册会计师更是力不从心。再加上有些审计人员为了赶时间,抢进度,忽视了审计职业道德,部分注册会计师缺乏强烈的风险意识与高度的责任感,有的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掉以轻心,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高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注册会计师审计只有坚持独立性,才能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当前在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将招揽和保留客户成为主要任务,这样就使得注册会计师很难与客户和其他单位免除任何利益关系,以客观、公正的原则和立场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注册会计师很难保持在精神上的超然独立,使得审计的服务质量让人质疑,势必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够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师事务所针对经常服务的常年老客户,出于对他们的信赖,在未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下就匆忙开始着手审计,没有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从事审计工作,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加强审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行业自律监管效率

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尽快与政府“一刀两断”,提升行业自律监管效率,突出和强调行业服务意识,积极维护广大会员的合法权益,随时指导与引导会员单位应对各种挑战。同时,积极发挥各惩戒委员会、调查委员会、行业发展规划委员会等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利用专家的工作成果,提高行业管理的权威性。

(二)建立健全全面审计管理方法

(1)全程序审计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一般由四部分构成,即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衡量,审计风险评价和审计风险决策。随着审计业务的开展与不断实践,行业内相关人员对于审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在审计风险管理研究不断进步的今天,审计风险管理效果评估应该被列入审计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2)全过程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审计风险因素,全过程审计风险管理实际上是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具体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每个具体审计项目的风险管理中,主要包括接受客户委托,计划审计工作,业务实施和出具审计报告四个阶段。

(三)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审计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但需要一套系统的职业标准来指导、约束和规范,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同时,加强对现任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使他们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方法,熟悉会计、经济管理、财经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查证能力、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让每个注册会计师都有机会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造就一个同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审计人才团队。

(四)改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方法

当前被世界大多数事务所所肯定并得到积极运用的是风险导向审计。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运用,突破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的影响,提高审计工作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分析程序、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

(五)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建立执业保险等相关配套制度

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越来越大,审计人员一定要深刻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自觉寻求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随之调整其可接受风险的水平,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风险管理,建立一个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以适应我国竞争激烈且有待于成熟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