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7 14:13: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血透室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⒉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禁止入内,患者进血透室前***,换托鞋。
⒊血透室内禁止吸烟,禁止随地吐痰,保持室内整洁、肃静。
⒋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严格执行血透室消毒隔离的原则,坚持传染病人专机透析,分池复用原则。
⒌爱护血透室内物品,并禁止外借,特殊情况必须经护士长同意,科主任批准。外出抢救所带仪器,由出诊医护人员负责,保管。
⒍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及健康指导文明礼貌热情周到的为患者服务。
⒎合理安排患者透析时间,并通知患者本人所在科室,对透析病人做详细登记。择期透析的患者若想更改透析日期,提前一天联系,需急诊透析患者所在科室值班医师与血透室联系,血透室工作人员做好透析安排。
⒏准备好透析物品,透析机,血透室药品、物品、仪器放在固定位置,透析机设专人保管维修,并做好维修登记。以保证透析顺利进行。
⒐透析结束后,即进行透析器、血管路的复用。整理用物,清洁消毒透析机,每日紫外线消毒透析室、治疗室,透析治疗准备室,每次两小时并登记。
⒑每周彻底清扫,每月大消毒透析机及管路,定期消毒反渗机,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反渗水、透析器、血管路等)。
中心采血室工作制度
⒈采血室护理人员在护理部、门诊部的领导下,按岗位责任制工作,并应掌握岗位职责内容。
⒉熟练各实验室的采血要求及标准,严格按其规范采血,以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⒊负责全院各实验室门诊病人的采血,报告单的管理与发放。
⒋采血后的标本、申请单、收据按各实验室分类,由各实验室派专人到采血室领取标本,并行严格接收核对。
⒌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正确评估,做好健康教育。
首先我把年初护理部制定工作计划中的要点与大家回顾:
1、逐步增加人员配比。
2、落实中医护理方案。增加适宜技术项目。
3、在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4、加大培训力度。
5、提高服务质量。
6、加强安全管理。
根据年初咱们护理部制定的工作计划,我们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1、按医院工作的总体规划,在逐步扩大护理队伍,上半年又招聘护理人员14人(其中有四人已上岗)10人在导诊。逐步提高床护比,比值由原来1:0.36提高到1:0.38(这个数值是按二甲医院实际开放床位算的,其中骨科病房增加一名护士,内科增加两名护士)。
2、需要新开展的业务,已向院领导逐级申请,经院里定夺,中医护理方案、适宜技术、优护病房暂缓。
3、业务培训。咱们4月1日进行二甲验收工作后,按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重新调整了培训计划、内容。同时为尽快提高基础护理水平,每月增加护理基础考试一次。对于护士长讲课提高到课件教学。于六月初制定岗前护士、实习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
4、提高服务质量,从服务方面。年初增加了临时工作任务,开展护士语言、行为服务规范,并通过科室培训、护理部集中培训等形式进行培训。从业务水平方面。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按计划分层级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5、针对安全管理。由咱们李副书记牵头,制定了科室财务台账,并按要求规定对物品、仪器、设备进行保养、维修。针对抢救车、常备药品进行清查,登记,由药剂科和护理部共同监管。人员薄弱环节要求科护士长有针对性的培训。定期组织安全隐患讨论。
6、完善和改进二甲验收工作中的不足。于六月末前完成护理应急预案预案及程序的整理工作。(共计重新调整、完善应急预案118项)
7、护理人员进修:血透护士一名、手术室护士四名。按预计入住新楼后培养一个新的梯队,大约6—8人,现已制定培养人员5人,还需3人左右,下一步工作按计划继续完成。
8、开展护理人员末位淘汰制度。方案已下发给相关科室护士长,并要求认真传达到每位护里人员知晓。
9、制定护理人员岗前规范化培训手册、实习生手册、护士手册。现在前两个手册已完成,护士手册在完善和整理中。
半年护理工作量完成情况:
半年各科室累计共输液9810次,输血41次,肌肉注射1455人次,皮试980次,静脉采血748人次(不包括门诊),一级、危重患者14人次,灌肠34人次,口腔护理41人次,导尿275人次,吸氧434人次,胃肠减压14人次,鼻饲7人次。
1)、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4.5%
2)、特、一级(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达92.3%3)、急救物品、药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达91.7%,中医护理记录合格率93.5%。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理论合格率达90.8%,技术操作合格率92%。
6)、消毒隔离合格率达93%7)、病房管理88.9%
存在问题:
1、护理管理水平偏低。护士长日常工作抓的不细,管理不严。
2、护理人员培训不够规范化,未能真正达到培训目的,科室培训流于形式,达不到实效。带教不规范。
3、护士沟通交流能力偏低,健康宣教不到位。
4、个别护理人员素质、业务水平偏低,中医知识严重匮乏。
5、护理文书书写内容缺乏内涵,中医护理记录缺乏中医辨证和施护。
6、工作制度落实不严。护理工作中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未达标。
6、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不好,流于形式。
今后的工作思路:
1、按计划将为落实的护理工作落实。
2、真对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整改,采取有效措施。
3、继续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4、做好上新楼的准备工作。
3、抓安全管理。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部作为职能部门,能较好地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递工作。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较好地完成医院布置的各项任务。动员全院护理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参加肠道门诊工作,确保了肠道门诊顺利进行。参加卫生局中心血站献血服务10人次,干部体检数百余人次,外出公益服务15余人次,
二、围绕创建“二甲”医院的工作重心,积极开展工作
1.为落实“二甲”评审的各项准备工作,护理部按照“二甲”护理管理评审标准,就相关各项工作进行分解安排,要求各部门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确保质量地按照日程安排完成各项工作。护理定期对各科室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对存在的问题作相应的指导。
2.一月中旬护理部组织大内科、大外科的护士长到邵逸夫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学习上级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以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创建等级医院做准备。
三、继续狠抓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1.根据浙江省«等级医院考核标准»及富阳市卫生局«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标准»及医院实际,护理部在原有的护理质量检查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新的质量标准,制定了《月护理部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月护理质量检查表》。护理部每月一次按照质量标准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打分,并将科室的护理质量与绩效工作挂钩,大大的促进了各科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
2.为更好地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护理部重新制定了《晨会交接班细则》、《床头交接班程序》、《治疗班考核要求》等护理制度,并以新制度为准则对临床护士进行考核。
3.半年来组织护士长夜查房及节假日查房共计50余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科室及时整改,护理部进行反馈性检查,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
4.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召开护理质控及护理安全会议,对检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5.护理部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级护士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护理人员理论和操作培训。组织全院性业务学习2次,疾病护理查房2次,完成全院护士七项常用护理操作(心肺复苏、静脉输液、无菌操作等)的培训和考核,培训率达93.5%,考核合格率达100%。
四、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1.积极参与病区服务中心建立。三月中旬病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护理部抽调了三名护理人员加入该部门。“中心”的成立规范了新病人入院处置、特检病人的护送工作、标本送检工作,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得到临床科室的一致好评。
2.为适应广大患者的要求,改善输液室“窗口”面貌,上半年医院对输液室进行了装修,从硬件设施上改善输液室的面貌,护理部也积极地从软件设施上着手对输液室进行改造。首先,优化护理人员结构、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护理部克服困难,抽调了两名业务素质好的护士补充到输液室护理队伍中去,确保了输液室护理人员的配备。第二,实行了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解决了输液高峰期排长队的现象。第三,划分小儿输液与成人输液区。第四,美化输液室的环境,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温馨、和谐的场所。第五,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业务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输液室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病人满意度上升达90%以上,在四月份医院“满意窗口,满意职工”评比活动中,输液室被评为“满意窗口”。
3.各病区克服人员紧缺,临床工作繁忙等诸多困难继续开展出院病人的延伸服务。半年来病区与延伸服务中心完成出院病人电话回访3859人次,437人次,家访374人次,回访率达97.3%。在延伸服务过程,得到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表扬多次,也收到许多合理的意见及建议。
4.上半年护理部完成护理满意度调查2次,参与满意度调查的病人数达232人次,平均满意度一季度为92.7%,二季度为95.4%。对调查中病人认为不满意内容,要求科室提出整改意见并作为下一轮考核的重点。
5.半年来,在全院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护理质量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护理过失比去年同期下降10%,投诉较去年同期下降15%,护理满意度比去年提升1%,收到病人的表扬信3封,锦旗2面,口头表扬多次,其中我们的血液净化中心因向血透病人吴笑垚捐款献爱心而被富阳日报公开表扬。
五、重视科教兴护工作
护理部立足于现有的护理人员,抓好人才梯队培养,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继教参考率、合格率达100%,选派人员外出学习8人次,计划外出进修7人次,完成一人。
六、纪念“5.12”国际护士节,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为了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丰富医院护理人员的文化生活,围绕今年护士节的 主题,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1.为迎接医院“二甲”评审,进一步提高护理操作技能,于4月底举行了全院护理操作比赛。比赛决出团体奖6名,单项奖18名,
2.于护士节前夕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优秀护士”的评选活动,李秀娟、施晓芳十名护士被授予了20__年度“优秀护士”称号,这对全院护士都是一种激励和鼓舞。
3.特别邀请了浙江传媒学院的蒋育秀老师为全体护士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职业女性形象设计”主题讲座。
4.20__年5月11日晚,在医院多功能厅,举办了以“让我们用心关爱”为主题的护士节晚会。晚会还对在系列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团体和个人进行了颁奖,共表彰了12个团体和28位个人。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维护管理
前言
医疗设备要想得以稳定有效运转,就需要平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注意维护。医疗设备保障主要是医院的管理部门对于医疗设备安全、质量以及成本效益等方面进行管理。如果医院注重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提高维护管理水平,那么从长远而言,必然会降低医疗设备成本支出,增加效益,使得有效的医疗设备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1 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1.1 领导不够重视,制度、标准不够完善
部分医院只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产生的社会效益,在领导不重视的背景下,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过于松散,肆意购置不合格的医疗设备。国家当前在医疗设备的管控领域仍未建设好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很多对医疗设备的控制管理办法仍在筹备摸索阶段。
1.2 临床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控制意识缺乏
部分临床医务人员无法密切配合质量控制正常实施,部分操作人员在平时设备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无法正常分辨出有故障的设备,简单的以为不出现故障的设备就可以应用在实际中,日常对设备安全质量的监管意识过于淡薄。
1.3 缺少专业的质量安全控制人员
专业性医疗设备控制人员储备不足,人才缺乏。在当前,我院专业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既要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又要负责设备日常保修,两个重要任务之外还伴着医疗设备快速增长的现状,导致技术人员的配备速度跟不上任务的增长速度,质量控制工作的质量自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2 改善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与维护管理的措施
2.1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医疗设备的管理,加大领导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设备的管理机制,完善建立工作制度,加大控制力度。我们可以设置起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办公室,专门由设备管理人员与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旨在执行具体的设备质量管控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完善具体的工作计划,如“医疗设备论证制度”、“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质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在工作方法上策划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办法,只为更细致地进行管理与监督。
2.2 从源头抓起,严格实施招标采购
从源头工作开始抓起,负责招标采购的医院医疗器械管委会对于医院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把控论证,包括从设备的用途、技术发展前景、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配套设施的维护能力情况这几大方面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讨论。唯有前期对设备的充分了解才能避免后期对设备的盲目采购,为买到真正合适合格的设备产品,必须从设备的性能、配套设施、售后服务等综合了解该产品,从设备的入口处严格把控,杜绝不合格的设备流入医院,流向患者造成伤害。我们要明确医疗设备主要是用于临床,所以要严格禁止暗箱操作的情况,使合格安全的产品流入。
2.3 对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及操作培训
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与操作培训,要求他们认真学习了解不同仪器的使用、性能、原理和日常保养资料,作为各种医疗设备的日常使用者与管理者,理应通过学习后安全的将其用于临床。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办公室包括下面的具体操作人员都要在定期的时间进行现场的培训,要通过定期培训使到院的医疗设备安全发挥其作用。也可加上前培训、定期操作培训及试卷考核等形式进行操作人员的训练和指导。使用考核合格的操作人员操作设备也是对于医疗设备使用安全的一项重要保证举措,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使用安全[1]。
2.4 注重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方面需要着重加强,这是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重要方法,也是减少设备故障率的有效手段。为使医疗器械的质量得到保障,我们需要将过去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监管,变过去的出故障后维修为预防性的维护,只有这样,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才可大大加强。目前,很多医院都对普通的医疗设备实行每月检查保养,而对于呼吸机、麻醉机、血透机、除颤仪、输液泵、心电图机等用于急救和生命维持类重要设备实行每周式的定期维护。除此之外,对于这些重要的器械还要进行用前及用后的检测,并在每次检测后照实填写巡检表。巡检表的内容也必须十分详细,要包括设备的名称、序列号、型号、使用科室、开关机情况、性能和使用科室的签名,这些项目缺一不可。问题总会出现,必须提早查出提早解决,否则会使维修的成本大大增大,就比如在一次巡检中偶然发现,呼吸科电子支气管镜冲洗阀产生故障,幸亏当时及时才发现避免了一场大修,若长时间使用这样的电子支气管冲洗镜就会使镜子的主体产生损毁,那时候的成本将比现在大大增加。因此,由故障后维修变主动预防性维护,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还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维修成本。
3 结束语
医疗设备安全质量的管控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设备的管控质量不仅决定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问题,也影响着医院的经济、信誉、及综合效益,这项指标同时也是评议一个医院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综上所述,对于医疗设备安全质量管理这一系统上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进行严密正确的管理,医院也必须持续改进发展对于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监管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同各项为其紧密制定的措施有效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慢慢把医疗设备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际护士节主题演讲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护士姐妹们!
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国际护士节。首先我谨代表护理部向到会的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辛勤工作在护理工作第一线,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无私奉献的护理人员及医务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花桥镇全体护士向一直以来关怀和爱护我们的院领导表示最崇高的敬礼!向一直以来支持和体谅我们的全体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爱和给予我们鼓励的家人们道上一句————-你们辛苦了!
今天,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伟大护理先驱南丁格尔的诞辰纪念日‘5.12’国际护士节,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在这里重温南丁格尔精神,庆祝这个美好二隆重的节日,随着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我院的护理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的队伍是一支和谐,团结上进,奋发有为,充满青春活力和阳光魅力的队伍。过去的一年,她们不分日夜辛勤的工作,无私奉献,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护士,在此我谨代表护理部向本次护士节庆祝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四名优秀护士”“两名进步护士”以及护士技能竞赛前三名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树花桥形象,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为推动花桥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再立新功。“抗震救灾,义不容辞”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5.12”中国精神;用热情和信念,光明和不屈,铸就了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
护理工作为医院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连接着患者的康复,医院的声誉和社会的和谐,护士的专业性和人性化的程度,往往代表着一个医院的综合素质。医院“护理部”则肩负着临床护士的管理和培训重任。借此机会我将XX年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向各位领导同仁作简短汇报:
XX年护理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全院护理质量及科室护士长管理能力培训上并协助各科主任展开了一系列工作。 ( ) 护理部作为智能部门,能较好地做好上传下达,下请上递工作,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较好地完成医院布置的各项任务。在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护理管理,质控及教学培训工作;制定全院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修订了各级护理人员考评标准、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深入科室,督促检查科室执行情况,并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进行技术性指导。制定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完成了护理工作核心制度并组织学习,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坚持每周护士长查房;每月召开一次护理工作例会,分析护理工作季质量检查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一季度组织一次护理病例讨论,轮流讲课,半年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及操作技能考核。
重视科教工作,工作中立足于加强人才梯队培养,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学历培训,岗位继续教育,多次带科护士到市一医院学习。
护理文书即具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书,是制定医疗纠纷的客观依据;在管理过程中我们不断强化护理文书规范制度,强调其重要意义,使每个护士能端正态度,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工作中我们始终牢记南丁格尔:“竭诚协助医师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的誓言,不断弘扬光大她对患者视同“老人的儿女,同志的手足,孩子的妈妈”的奉献精神,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尽到了白衣天使对病人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我们越来越能够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多元性,我们始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各尽职守,团结一致。我们为自己的选择二骄傲、自豪。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要归功于院领导的正确指导,归功于全体医务工作患者的支持;归功于大家的辛勤付出;再次感谢大家同我们在一起分享我们在过去一年里工作的快乐;在分享成绩的同时我们已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护理工作中不规范的管理,有待更新的知识,技术的不成熟已成为影响发展的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告诫自己并带领我们的护士努力学习,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端正工作态度,让为华桥医院的建设再添新貌,一年一度的护士节庆祝及表彰大会,让人感慨和心存感激。我们只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让白衣天使的微笑成为我们的品牌。
今天的花桥医院已具规模,我们已展望到了未来医院的发展前景,更坚定了我们努力工作的信心,在此以吴院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更紧密团结在一起,用XX年“5.12”国际护士节“打造品牌,优质服务”的主题知道和规范我们的护理工作行为,树我院形象,杨我院精神,同心协力,携手并肩为花桥医院发展共创辉煌。
在此我将再次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及同仁说上一句“谢谢你们!大家辛苦了!”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花桥医院在卫生战线上再创佳绩!
谢谢大家!
国际护士节主题演讲稿 篇【2】
每当那旭日唤醒黎明,上班的号角吹响生命的晨歌。一顶燕尾帽、一袭白战衣又开始了这项伟大而又神圣的使命:带着一份炽热的爱心,穿梭在那没有硝烟的战场,拯救着那无助的与满脸的痛楚。当我们日复一日地辛劳迎来了一张张康复后的笑脸时,我们心中的骄傲与自豪无以言表。
自从南丁格尔女士手提一盏小马灯点燃生命之光的那一刻,我们便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
还在我刚刚受到医学的启蒙教育时,我的老师曾说,你选择了这一行,就选择了奉献。当时的我并不明白“奉献”二字的深刻含义,但是,当我第一次踏进病房时,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我才明白这天使称号的背后有多少人在无私的奉献;从我的亲身经历中,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中有着多少的苦和累!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在辛苦中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在劳累中把握着生命轮回的航舵。从医院特有的气味中,我们将走过清纯的少女年代;从血染的伤口旁,我们将走过那炙热的青春年华;在亲人的期待和焦虑声中,我们把青春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疾苦的病人„„
记得去年的中秋节,恰好是我值夜班,在这样花好月圆的夜晚,我还因不能和家人共度良宵而感到情绪低落,正在这时,120的医生和护士抬着一个满身是血的病人冲到了我的护士站,当我看到那满是鲜血的被子和面色苍白的病人时,单独值班不久的我,顿时惊呆了,来不及询问病情,立即通知值班医生,主任以及护士长。吸氧,抽血,导尿,建立静脉通道„„我们争分夺秒地做着各项抢救工作。我们得知,这是一位产后十五天的新妈妈,突入其来的大出血,将她推向了生命的边缘。患者生命垂危,家属在抢救室外跪成了一排,一时间,哭喊声、哀求声连成一片。经过我们几番抢救,休克的病人仍不见好转,反复输血、止血都无济于事。此时,患者的家属已经失去理智,起初的理解已经转变成为谩骂和责怪,他们要求立即转院,可病人情况危急,现在转院,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顶着压力继续着抢救工作,与病魔抗衡,与时间赛跑„„时间一分一秒的走过,血浆一袋一袋的更换,终于,患者轻轻地睁开眼睛,望着我们,用微弱并有些颤抖的声音说“求求你们,救救我,我要活着,我还要看着我的儿子长大„”当听到这里,我潸然泪下,这是生命的呼唤,这是对母爱最好的诠释。她要活着,她需要我们,我们就是拯救她生命的唯一希望!
我们立即将患者送往手术室,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将患者从生命的边缘拉了回来,当得知患者转危为安的时候,我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还在焦急等待的家属们。那激动的眼泪和感激的神情交织在一起,不停的向我们说着感谢。此时,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涌上了我的心头,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襟,不知是委屈还是误解,是激动还是崇高,是神圣还是伟大..总之,各种情感轰击着我的心灵。我突然间明白了这份工作的职责所在,明白了这份职业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们不仅仅只是一名护理人员,我们的工作不单单只是打针发药,我们是守护生命的战士,是带给患者希望的天使。走出抢救室,天已经渐渐亮了,一夜的奋战,我并未觉得疲惫,心头的感动与自豪久久不能退却„„就这一瞬间,我爱上了“护士”这个职业,爱上了“天使”这个称号。
护士不像娇艳的玫瑰,散发浓郁的香气,不像剔透的水晶,表现出高贵的晶莹,护士是宽广的海,用宽广的胸怀容纳无数被病痛折磨的亲人,护士是清澈的泉,用通透无私的爱照顾着胜似亲人的病患,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却是一点点的小事,一滴滴的瞬间,默默的付出,真诚的奉献。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温暖的微笑,一杯倒好的热水……点点滴滴,平凡而渺小,却将我们与患者紧紧的融在了一起,这是温暖的亲情,这就是温馨的家。正是这种温暖,为患者驱走了寒冷与黑暗,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回首着我们在护理岗位上度过的日日夜夜,所做的点点滴滴,我们更加清晰地感觉到我们是生命的捍卫者,我们是健康的守护神。让我们驾起探索的飞舟,扬起搏击的风帆,满怀豪情,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建设和谐社会,演绎美好明天,奉献出人生最绚丽的青春!
我想,再多灿烂的话语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朴实无华的行动才是开在奉献之路上的鲜花,亲爱的朋友,当你看到那清澈的泉,当你看到那宽广的海,请你不要忘记,那就是我,是我们,是护士,是每一位白衣天使的心!
国际护士节主题演讲稿 篇【3】
人无贵贱之分,人人平等是当今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
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我于1982年来到了卫生部门,走上了医疗护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多年来忠实地实践着“舍己为人、有高度责任感、有卓越才能、富有爱心”的南丁格尔精神,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长期的护理工作实践中,也许是因工作劳累,也许是因我的身体不适,也许是因为其他的许许多多的原因,我也会偶尔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给我的服务对象——患者带来怠慢,那时我常常会感到内疚;但是,我也曾遇到过自己没有过错,却被极个别病人误解的难堪和痛苦,那时,我也会感到委屈和不解,甚至会难过流泪。
常言说:人吃五谷,哪能不生病。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张飞,当他看到军师孔明写的“病”字时也会变的哑口无言表示默认。其实,在我们的一生之中,也常常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不适,也会生病,也需要打针吃药,病情严重时也需要住院治疗。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或者我就是一个病人的时候,因为我难以忍受痛苦,所以我最希望医生尽快为我服务,并耐心细致地倾听我诉说我的病情,为我做全面检查诊治,尽快把我的疾病治好;因为我对疾病有恐惧,所以我希望医生能耐心细致地向我说明病情、治疗经过和注意事项,让我对疾病有一定认识,使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为我想念亲人,所以每当我看到护士时,我希望她(他)们衣着得体、面带微笑,亲切地问候我一声:“你好点了吗?”因为我正遭受着病痛的折磨,所以每当护士打针时,我希望她尽量做到温柔、技术熟练、干净利落,最大限度地减少我的痛苦;因为我的亲人不在身边,所以当我需要服务时,我希望护士能耐心细致、满腔热情地帮助我,这样我就会把她(他)看成我的亲人;因为我家里还有许多事要用钱,所以当我病好出院时,我希望我得到了最好的服务,但住院费最好能少一些。
卫生部关于印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的通知
卫应急发〔2007〕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为进一步做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工作,提升我国应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反应能力,做到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
二七年一月十六日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制定本方案。
1.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定义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分级
1.4.1定义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1.4.2分级
Ⅰ级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涉及两个及以上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Ⅱ级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一个省多个县(市)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Ⅲ级较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一定时间内,在一个省的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应级别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1.5工作原则
1.5.1统一领导、分级响应的原则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相应工作方案,作出相应级别的应急反应,并按事件发展的进程,随时进行调整。
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开展相应的医疗卫生应急、信息、宣传教育、科研攻关、国际交流与合作、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调集、后勤保障以及督导检查等工作。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应按照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开展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特别重大级别以下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及时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指导和支持。
1.5.2及时报告的原则
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在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1.5.3调查与控制并举的原则
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现场处置,应坚持调查和控制并举的原则。在事件的不同阶段,根据事件的变化调整调查和控制的侧重点。若流行病学病因(主要指传染源或污染来源、传播途径或暴露方式、易感人群或高危人群)不明,应以调查为重点,尽快查清事件的原因。对有些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别是新发传染病暴发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查明病原的,应尽快查明传播途径及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病因),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控制疫情蔓延。
1.5.4分工合作、联防联控原则
各级业务机构对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调查、处置实行区域联手、分工合作。在事件性质尚不明确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进行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开展实验室检测;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收集有关证据,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医疗机构负责积极救治患者;有关部门(如农业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应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各司其职,积极配合有关业务机构开展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对于涉及跨区域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要加强区域合作。一旦事件性质明确,各相关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1.5.5信息互通、及时原则
各级业务机构对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置的相关信息应建立信息交换渠道。在调查处置过程中,发现属非本机构职能范围的,应及时将调查信息移交相应的责任机构;按规定权限,及时公布事件有关信息,并通过专家利用媒体向公众宣传防病知识,传达政府对群众的关心,正确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应将调查结果相互通报。
2应急处置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指挥机构
为了有效处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卫生部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的规定,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成立全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指挥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职责和本方案的规定,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实际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地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地方应急指挥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1.1全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全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重大决策。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
2.1.2地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
地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的协调和指挥,做出处置本行政区域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决策,决定要采取的措施。
2.1.3专家组的组成和职责
专家组由传染病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免疫规划、卫生管理、健康教育、医学检验等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根据需要,在专家组中可分设专业组,如传染病防控组、中毒处置组、核与放射处置组、医疗救治组和预测预警组等。其主要职责是:
(1)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和采取的控制措施提出建议;
(2)对确定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原因和事件相应的级别提出建议;
(3)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
(4)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建议;
(5)承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2医疗卫生专业机构的职责和分工
2.2.1医疗机构主要负责病例(疫情)的诊断和报告,并开展临床救治。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上报所在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医疗机构应主动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样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实医院内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设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积极抢救危重病例,尽可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一旦有明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医疗机构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
2.2.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进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样本的采集和检测,同时要提出具体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如消毒、隔离、医学观察等),并指导相关单位加以落实。
2.2.3卫生监督机构主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事件发生地区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监测与报告
3.1监测
3.1.1监测网络和体系
国家将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监测工作纳入全国疾病监测网络。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开展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日常监测工作。上述机构应及时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科学分析、综合评估,早期发现不明原因疾病的苗头。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建立由省、市、县(市、区)级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村卫生室组成的监测网络,积极开展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
3.1.2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各种已有的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早期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对上报的有相似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资料进行汇总,及时分析不明原因疾病的分布、关联性、聚集性及发展趋势,寻找和发现异常情况。
在现有监测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扩大监测的内容和方式,如缺勤报告监测、社区监测、药店监测、电话咨询监测、症状监测等,以互相印证,提高监测的敏感性。
(2)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接诊不明原因疾病患者,具有相似临床症状,并在发病时间、地点、人群上有关联性的要及时报告。
3.2报告
3.2.1责任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3.2.2报告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责任报告单位,在接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报告后,要详细询问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并按事件发生、发展和控制的过程,收集相关信息,做好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波及范围、发生时间、涉及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应报告事件的发展趋势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至少应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终止应有结案报告,凡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结束后,均应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结案报告的具体内容应包括整个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包括事件接报情况、事件概况、背景资料(包括事件发生地的地理、气候、人文等一般情况)、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病因假设及验证、讨论、结论和建议等。
3.2.3报告时限与程序
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核实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报告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要求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执行。
3.2.4通报制度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地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防控工作的需要,将疫情及时通报相邻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
4专家会商与指挥决策
4.1专家会商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报告并核实后,迅速组织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专家组赴事发地现场会商。专家会商的主要内容是:在查看病例及其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核实前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等内容,重点讨论报告病例是否属不明原因疾病(病例的临床表现与报告情况是否相符、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方法是否适当);病例之间是否有关联性,事件的危害性。
经专家会商后应撰写会商报告,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报告病例的三间分布、病情进展及临床治疗情况;
(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监测病例的定义;
(3)病人救治方案,治愈与出院标准;
(4)事件的初步判断,包括事件的性质、可能的病因、传播(污染)途径、潜伏期及趋势分析;
(5)对控制措施和事件分级的建议,疫点、疫区的划定。
首次会商会后,要根据病例病情进展情况及病因调查情况,不定期召开专家会商会,以及时调整病例定义和工作方案。
4.2指挥决策
(1)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专家会商结果,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拟定《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下发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实施。
(2)总结分析。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汇总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分析事件的发展动向、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3)下达指令。根据工作组例会分析情况和上级指示,及时以公文等形式下达相关指令,并督办落实。
(4)社会动员。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同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5)舆论引导。适时公布事件相关信息。加强媒体监测,收集与事件相关的报道及网络上的相关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6)资源调度。根据事件处置工作需要,及时调集技术力量、应急物资和资金。
5现场调查与病因分析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首先应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尽快组织力量开展调查,分析,查找病因。
若流行病学病因(主要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或暴露方式、易感人群)不明,应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重点,尽快查清事件的原因。在流行病学病因查清后,应立即实行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若怀疑为中毒事件时,在采取适当救治措施的同时,要尽快查明中毒原因。查清中毒原因后,给予特异、针对性的治疗,并注意保护高危人群。
若病因在短时间内难以查清,或即使初步查明了病原,但无法于短期内找到有效控制措施的,应以查明的传播途径及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性病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5.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核实与判断
5.1.1核实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包括流行病学或卫生学、临床、检验等专业人员)对不明原因疾病进行初步核实,核实内容主要包括:
(1)病例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
(2)发病经过和特点:发病数、死亡数及三间分布等;
(3)样本采集种类、方式、时间及保存、运输方法等;
(4)实验室检测方法、仪器、试剂、质控和结果;
(5)危及人群的范围和大小;
(6)不明原因疾病性质的初步判断及其依据;
(7)目前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8)目前的防治需求。
5.1.2判断
根据核实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否存在,若确认疫情存在,应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性质、规模、种类、严重程度、高危人群、发展阶段和趋势进行初步判断,并制定初步的调查方案和控制措施。
5.2病例调查及分析
5.2.1病例搜索
根据病例定义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搜索类似病例并开展个案调查、入户调查和社区调查。设计调查表,培训调查人员,统一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表参照附录2~4。
5.2.2初步分析
统计病例的发病数、死亡数、病死率、病程等指标,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及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
5.3提出病因假设
5.3.1从临床、流行病学基本资料入手,寻找病因线索
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病情进展情况、严重程度、病程变化,先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查找病因线索,然后逐步细化。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临床治疗及转归和初步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判定疾病主要影响的器官、病原种类,影响流行的环节等,做出初步诊断。
分析思路: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再考虑少见病、罕见病,最后考虑新出现的疾病。如果初步判定是化学中毒,首先考虑常见的毒物,再考虑少见毒物(见附录5)。
(1)根据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病情进展、常规检验结果,以及基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个人史、家族史、职业暴露史等),初步判定是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如果为感染性疾病,需考虑是否具有传染性。
若判定为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试验性治疗效果,判定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根据临床主要特征提出病因假设(见附表1)。
(2)如考虑为非感染性疾病,需先判定是否中毒,再考虑是否心因性、过敏性、放射性(辐射)或其他的原因引起的疾病。
①结合进食史、职业暴露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过程等,判定是否中毒,以及可能引起的中毒物(见附表2)。
②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周围人群特征等,判定是否心因性疾病。
③结合进食史、用药史、生活或职业暴露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过程等,判定是否是过敏性疾病(如药物疹等)。
④结合生活或职业暴露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过程等,判定是否辐射病。
5.3.2从流行病学特征入手,建立病因假设
(1)掌握背景资料:现场环境、当地生活习惯、方式、嗜好、当地动物发病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因素。
(2)归纳疾病分布特征,形成病因假设:通过三间分布,提出病因假设,包括致病因子、危险因素及其来源、传播方式(或载体)、高危人群等。
提出可能的病因假设,可以不止1个假设,适宜的病因假设包括导致暴发、流行的疾病、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传播方式、高危人群,提出病因假设后,在验证假设的同时,应尽快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4验证病因
5.4.1流行病学病因验证:根据病因假设,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假设验证。在进行病因推断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根据患者暴露在可疑因素中的时间关系,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联系的时间先后顺序。
(2)如果可疑因素可按剂量进行分级,了解该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某种暴露因素的数量间的关系。
(3)根据疾病地区、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疾病病因分布与疾病的地区、时间分布关系。
(4)观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判定暴露因素与疾病可重复性联系。
(5)根据所掌握的生物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合理地解释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6)观察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判定是否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或其他关系。
(7)观察可疑致病因素的变化(增加、减少或去除)和疾病发生率变化(升高或下降)关系,进一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因果联系。
5.4.2实验室证据:收集样本(血、咽拭子、痰、大便、尿、脑脊液、尸解组织等),通过实验室检测验证假设。
5.4.3干预(控制)措施效果评价:针对病原学病因假设进行临床试验性治疗;根据流行病学病因假设,提出初步的控制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或污染源、减少暴露或防止进一步暴露、保护易感或高危人群。通过对所采取的初步干预(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也可验证病因假设,并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5.4.4如果通过验证假设无法成立,则必须重新考虑或修订假设,根据新的线索制定新的方案,有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可能需要反复多次的验证,方能找到明确原因。
5.5判断和预测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因、目前所处阶段、影响范围、病人救治和干预(控制)措施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同时对病人的预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展趋势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6现场控制措施
应急处置中的预防控制措施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或危害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来确定。不明原因疾病的诊断需要在调查过程中逐渐明确疾病发生的原因。因此,在采取控制措施上,需要根据疾病的性质,决定应该采取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并随着调查的深入,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控制策略与措施,遵循边控制、边调查、边完善的原则,力求最大限度的降低不明原因疾病的危害。
6.1无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
(1)积极救治病人,减少死亡(详见附录6)。
(2)对共同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一旦发现符合本次事件病例定义的病人,立即开展临床救治。
(3)移除可疑致病源。如怀疑为食物中毒,应立即封存可疑食物和制作原料,职业中毒应立即关闭作业场所,怀疑为过敏性、放射性的,应立即采取措施移除或隔开可疑的过敏原、放射源。
(4)尽快疏散可能继续受致病源威胁的群众。
(5)在对易感者采取有针对性保护措施时,应优先考虑高危人群。
(6)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群策群力、群防群控。
6.2有传染性的不明原因疾病
(1)现场处置人员进入疫区时,应采取保护性预防措施。
(2)隔离治疗患者。根据疾病的分类,按照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隔离病房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重症病人立即就地治疗,症状好转后转送隔离医院。病人在转运中要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治疗前注意采集有关标本。出院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技术等多方面的专家共同制定,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方可出院。
(3)如果有暴发或者扩散的可能,符合封锁标准的,要向当地政府提出封锁建议,封锁的范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确定。发生在学校、工厂等人群密集区域的,如有必要应建议停课、停工、停业。
(4)对病人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潜伏期和最后接触日期决定。
(5)严格实施消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处理人、畜尸体,并按照《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开展尸检并采集相关样本。
(6)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环境、动植物等进行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学处理。疫区内重点部位要开展经常性消毒。
(7)疫区内家禽、家畜应实行圈养。如有必要,报经当地政府同意后,对可能染疫的野生动物、家禽家畜进行控制或捕杀。
(8)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做到群防群治。
(9)现场处理结束时要对疫源地进行终末消毒,妥善处理医疗废物和临时隔离点的物品。
根据对控制措施效果评价,以及疾病原因的进一步调查结果,及时改进、补充和完善各项控制措施。一旦明确病因,即按照相关疾病的处置规范开展工作,暂时无规范的,应尽快组织人员制定。
7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7.1感染性疾病标本:标本采集应依据疾病的不同进程,进行多部位、多频次采集标本,对病死患者要求进行尸体解剖。所有的标本采集工作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标本采集及运输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进行(见附表3)。
7.1.1标本种类
(1)血标本。
①血清:需采集多份血清标本。至少于急性期(发病7天内或发现时、最好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中期(发病后第10~14天)、恢复期(发病后22~50天)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各5~6ml,分离后的血清分装于3个塑料螺口血清管中,如需要可收集血块标本。
②抗凝血:于急性期(发病3天内或发现时、最好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10ml全血,分装于3个塑料螺口试管中,抗凝剂不能够使用肝素,推荐使用枸橼酸盐。
③其它血标本:根据实验室检测的需要可以采集其它血标本,如血涂片等。
(2)呼吸道标本。
①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痰液。
②下呼吸道标本:包括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胸水、肺组织活检标本。
呼吸道标本应于发病早期即开始采集,根据病程决定采集的频次,采好的标本分装于3个螺口塑料试管中。
(3)消化道标本。
包括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和肛拭子,应于发病早期即开始采集,根据病程决定采集的频次,采好的标本分装于3个螺口塑料试管中。
(4)尿液。
尿液采集中段尿,一般于发病早期采集,根据疾病的发展也可以进行多次采集,采集好的标本分装于3个螺口塑料试管中,取尿液或者沉淀物进行检测。
(5)其它人体标本。
包括脑脊液、疱疹液、淋巴结穿刺液、溃破组织、皮肤焦痂等。采集好的标本分装于3个螺口塑料试管中。
(6)尸体解剖。
对所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死亡病例都应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出面积极争取尸体解剖,尽可能采集死亡病例的所有组织器官,如果无法采集所有组织,则应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采集与疾病有关的重点组织器官标本(如肺、肝穿刺),以助病因诊断和临床救治。
对于可能具有传染性的疾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病,尸解时应根据可能的传播途径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做病原学研究的组织标本采集得越早越好,疑似病毒性疾病的标本采集时间最好不超过死后6小时,疑似细菌性疾病不超过6小时,病理检查的标本不超过24小时。如果采样的时间和条件合适,应同种组织每一部位至少采集3份标本,1份用于病原学研究(无菌采集),1份用于病理学研究(固定于福尔马林中),1份用于电镜检查(固定于电镜标本保存液中)。重要的组织器官应多部位同时采集标本。
(7)媒介和动物标本。
在调查中如果怀疑所发生的不明原因疾病是虫媒传染病或动物源性传染病的,应同时采集相关媒介和动物标本。
7.1.2标本保存
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长期保存。用于病毒等病原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用于细菌等病原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一般4℃保存,检测一些特殊的病原体标本需要特殊条件保存标本。标本运送期间应避免反复冻融。
7.1.3标本运送
群体性不明原因标本的运送要严格做到生物安全。依据病因分析的病原体分类,如果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应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5号令)等有关规定执行。
7.2非感染性疾病
7.2.1食物中毒
在用药前采集病人的血液、尿液、呕吐物、粪便,以及剩余食物、食物原料、餐具、死者的胃、肠内容物等。尸体解剖:重点采集肝、胃、肠、肾、心等。
7.2.2职业中毒
采集中毒者的血液、尿液,以及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标本。尸体解剖:采集标本应根据毒物入侵途径和主要受损部位等,采集血液、肝、肾、骨等。
7.3实验室检测
(1)感染性疾病:一般进行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病原分离、形态学检测等检测项目,依据病原体的特殊性可以开展一些特殊的检测项目。
(2)非感染性疾病:依据病因分析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检测项目。
8防护措施
8.1防护原则
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处置早期,需要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鉴别有无传染性、确定危害程度和范围等,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原因尚难判断的情况,应该由现场的疾控专家根据其可能的危害水平,决定防护等级。
一般来说,在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处置初期,如危害因素不明或其浓度、存在方式不详,应按照类似事件最严重性质的要求进行防护。防护服应为衣裤连体,具有高效的液体阻隔(防化学物)性能、过滤效率高、防静电性能好等。一旦明确病原学,应按相应的防护级别进行防护。
8.2防护服的分类
防护服由上衣、裤、帽等组成,按其防护性能可分为四级:
(1)A级防护:能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
(2)B级防护:适用于环境中的有毒气体(或蒸汽)或其他物质对皮肤危害不严重时。
(3)C级防护:适用于低浓度污染环境或现场支持作业区域。
(4)D级防护:适用于现场支持性作业人员。
8.2.1疑似传染病疫情现场和患者救治中的应急处置防护
(1)配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要求的防护服,且应满足穿着舒适、对颗粒物有一定隔离效率,符合防水性、透湿量、抗静电性、阻燃性等方面的要求。
(2)配备达到N95标准的口罩。
(3)工作中可能接触各种危害因素的现场调查处理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医院传染科医护人员等,必须采取眼部保护措施,戴防护眼镜,双层橡胶手套,防护鞋靴。
8.2.2疑似放射性尘埃导致疾病的应急处置防护
多数情况下使用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即可,也可选用其他防护服。防护服应穿着舒适、对颗粒物有一定的隔离效率,表面光滑、皱褶少,具有较高的防水性、透湿量、抗静电性和阻燃性。根据放射性污染源的种类和存在方式以及污染浓度,对各种防护服的防护参数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此类防护服要求帽子、上衣和裤子联体,袖口和裤脚口应采用弹性收口。
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现场存在气割等产生的有害光线时,工作人员应配备相应功能的防护眼镜或面盾。
8.2.3疑似化学物泄漏和中毒导致疾病的应急处置防护
根据可能的毒源类型和环境状况,选用不同的防护装备。化学物泄露和化学中毒事件将现场分成热区、温区或冷区。不同区域所需的防护各异,一个区域内使用的防护服不适合在另一区域内使用。在对生命及健康可能有即刻危险的环境(即在30分钟内可对人体产生不可修复或不可逆转损害的区域)以及到发生化学事故的中心地带参加救援的人员(或其他进入此区域的人员),均需按A级(窒息性或刺激性气态毒物等)或B级(非挥发性有毒固体或液体)防护要求。
9事件终止及评估
9.1应急反应的终止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
特别重大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国务院或全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特别重大以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9.2事后评估
9.2.1评估资料的收集
首先要有完善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调查的程序和完整的工作记录,并及时将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包括:报告记录;应急处置机构组织形式及成员单位名单;调查处理方案;调查及检验、诊断记录和结果材料;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材料;总结及其它调查结案材料等。
9.2.2评估的内容
应急处置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患者救治概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和社会心理评估等,总结经验、发现调查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以后类似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并为指导其他地区开展类似防制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
10保障
10.1技术保障
10.1.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专家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专家组,成员由流行病学、传染病、呼吸道疾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病原学检验和媒介生物学、行政管理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10.1.2应急处置的医疗卫生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应建立相应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医疗卫生队伍,队伍由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10.1.3医疗救治网络
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别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定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医疗救治网络各组成部分之间建立有效的横向、纵向信息连接,实现信息共享。
10.2后勤保障
10.2.1物资储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建立处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医药器械应急物资储备。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疫苗、医疗器械、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