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6:02: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务部门基本职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财务部门;规模;职能;意义;措施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组织、控制和监督及对财务关系进行处理的活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市场资源关系更加密切,这种经营活动必然要求企业重视财务管理,充分利用好各种财务资源,处理好相关财务关系。一个企业财务部门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到其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也决定了其理财、投融资以及资本运作等方面的能力。
一、重视财务部门职能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重视财务部门职能是规范会计核算和提升财务管理的前提
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其中核算是监督的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信息基础。所以加强会计核算是提升企业管理最直接、最重要的措施,这都需要以企业对财务部门职能的重视为前提。在会计准则框架下,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以及管理层需求,财务部门需要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管理和发展需要的会计核算体系,通过对生产经营信息的记录、加工和整理,以报表形式将各种财务管理数据传送给使用者。为提升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及效率,企业及财务部门还应重视和加强会计信息化工作,积极推进财务数据的共享共用,解决财务信息孤岛现象,避免信息资源浪费,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因此,重视财务部门职能是确保企业以现代化方式管理企业的前提,是以财务数据引导企业行为的重要举措。
(二)重视财务部门职能是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的途径
除了会计核算,企业还应重视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通过财务部门实现监督和控制,能有效防范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降低运营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合理分析和有效的调控,可以加强生产管理和资产配置,进一步优化企业现有管理流程,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做好资金管控,合理匹配现金流和运营资金,降低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等。企业要重视财务部门职能发挥,做好财务监督和财务分析,提升自身决策的科学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重视财务部门职能是加速企业做强做精的推手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财务部门的支持,而企业要做强做精更需要财务部门的推动,而这种推动是财务部门发挥高级职能实现的。企业自身业务做大做强需要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以及管理层的通力配合,财务部门要结合自身业务的组合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等,做好财务资源的配置,通过筹资等方式为业务拓展筹集到必要的资源支持,这样才能够顺利推进自身业务的发展,扩大业务发展范围。如果企业要通过上市和外部的并购实现快速做大做强,就需要财务部门做好各项上市准备工作,充分进行尽职调查,避免并购失败,筹集必要的资金,合理进行谈判,做好再融资,以资本运作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财务部门规模效益的可行性
(一)财务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优化,为财务部门规模效益提供技术可行性
财务部门规模效益的发挥需要财务部门可以处理好基础的会计核算,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通过财务资源的优化,做好资本运作,实现财务职能的高级化和多样化。而这样的职能发挥首先是需要对财务信息能够进行充分的处理,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数据的储存和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融合,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非标准化的语言,在这种大数据的环境下,企业要实现自身的财务职能发挥需要借助大量的计算机技术。财务部门在实施电算化后又开始推动会计信息化,以XBRL语言处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可以在不同平台和数据库中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调阅,这样为后续的职能发挥提供了财务数据的支持,这些大数据处理技术为云计算背后的云会计等相关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也为财务部门规模效益提供技术可行性。
(二)多渠道的人才管理机制,为财务部门规模效益提供人才基础
财务部门的规模效益是需要人员的配置和岗位的设置,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人才支持。随着对财务工作越来越重视,企业也越来越愿意投入资金加大财务部门的人员配置,愿意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人才。目前国内的会计及财务专业的报名人数越来越多,相关的管理人员也积极通过MBA等后续的教育加强对会计和财务的理解,同时各个高校的师资配置也逐步齐全,我国在财务会计领域的理论体系也逐步丰富和完善,这些都为企业选择理想的财会人才创造了条件。
(三)财务工作的进阶性和财务轮岗需求,为财务部门规模效益创造可能性
财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财务部门可实现规模效益。财务部门的大部门工作属于经验积累性工作,即,通过适当的培训和引导,再通过实践,经验逐步积累,财务人员业务熟练度会大幅提高。经过这个积累过程,很多财务人员都可以胜任更高级别的工作岗位,也可以在原有的工作范畴中进行更深入的职能挖掘,提升职能的受众面。另外,面对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基础工作,财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厌倦,因此财务部门需要引导其对日常工作进行细化或职能深化、创新,这就为财务部门发挥规模效益提供可能性。
三、发挥财务部门规模效益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重新定位财务部门职能
财务部门应利用其规模优势,通过充分发挥好部门职能,实现其规模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而发挥这种规模效益的前提就是企业必须要转变财务部门就是记账部门的陈旧观念,正确认识财务部门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意义,明确财务部门的职能,准确进行角色定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不仅仅是企业的账房先生,更是企业的策略伙伴,应当将财务部门定位为准确提供财务信息、优化企业财务环境、整合配置财务资源、合理利用外界力量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角色,通过发挥财务部门的规模效益,带动企业发展,让财务部门参与到引导企业发展节奏的行列中,加速企业的发展。
(二)合理设置岗位,优化人员配置
为实现规模效益,财务部门必须要有充沛的人员作保障,因此企业要充分重视财务部门的队伍建设,合理设置部门岗位,配置胜任的财务人员。根据企业对财务部门的职能定位,财务部门一般设置会计核算岗位、(现金、银行)出纳岗位、报表岗位、投融资岗位、资本运作岗位、技术支持岗位等,根据业务量,可以一岗多人,也可以一人多岗,但应满足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在岗位设置时候,可适当对岗位配置进行超前设置,待时机成熟时再引入人员。在人员配置上,可结合财务人员的特点,并定期轮岗。为了提升和落实财务部门职能,企业要合理选用财务总监,要具有先进的财务理念,同时务实、忠诚,具有专业能力,能够合理充分适当地运用各种财务资源,与各个部门进行合作,具有较好的道德素质。
(三)发挥财务主管优势,积极推进内部创新
在完成部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后,企业要鼓励和支持财务主管推动财务部门内部的改革创新,通过财务主管的科学管理,合理引导财务人员的行为,有利于财务部门职能的发挥。财务人员要在熟练掌握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将主要的精力用于提升工作效率,深入挖掘其工作职能,通过有效的时间分配,加强内部的交流和培训,通过有效的案例学习加强财务人员的思考能力,把握最新的资本运作方法,合理运用到现实的工作中。财务人员要充分学习并利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等,加强通过计算机的技术搜索相关的信息,处理财务的数据,加快对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和运用。
(四)引入财务会计人员,改进绩效考核方式,内部培养优秀的财务人员
财务部门规模效益的发挥需要高级财务职能的发挥,因此企业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以引进高级财务会计人员或者进行内部培养,以满足财务部门高级职能发挥的需要。企业要对引入人员的专业能力、道德素质、现代财务理念进行甄别,选择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员,通过必要的社会调查了解该人员的历往情况,避免引入一些不合适的人员。同时企业要加强内部的培养,由于管理会计等人员的缺失,企业需要投入资金进行内部的定向培养,加强与高校的结合,企业要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让一些新生力量得到锻炼,并逐步提供机会让这些人员进行实战操作,提升企业可以使用的人才规模,加强人才储备。企业要改进其考核方式,为财务人员的职务晋升及薪酬提升设计更加有意义的指标,加强绩效考核的科学性。
财务工作对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部门具有相应的规模,才能实现其应有的效益。同时,技术的更新、人员供应的充足及财务工作的内容也为财务部门规模效益的发挥提供可能性,对此,企业需要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财务部门的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吴金玲,张宏.浅谈企业财务部门职能的转型[J].会计师,2011(11).
[2]冯志军,吴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职能及其创新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02).
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的放缓,产业结构需要较大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形式需要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向效率高、高质量的方向转变,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变化形式,使得企业需要逐渐的将相关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逐渐提升生产的效率。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财务人员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特别是当前的竞争形势下,财务人员如何保持职业成长的顺畅,保证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型升级,才是跟上时展步伐的关键所在。积极创造财务人员的职业价值,有利于帮助企业科学生产经营,完善税收筹划,进行合理的减负,逐步实现企业内部资本的运营,逐步实现资本的增值和保值。通过资本运营能够实现资本增值的目的,为企业财务人员创造了利润,体现了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的。
二、传统财务人员职能的缺陷
(一)仅仅注重价值的反映,忽视决策主体的价值创造
传统观点上的财务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仅仅反映已经发生的业务和经营成果,仅仅是表面的进行记录。从会计的基本职能来看,最为基本的职能就是进行核算,财务部门通过核算的职能,能够向其他部门提供可靠、完整的数据,实现真正的监督核算职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电算化系统已经完全的取代传统的核算功能,传统核算职能仅仅是进行价值的反映,自从实施了电算化,使得会计的核算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传统意义上的数据缺乏价值的创造,仅仅是一种受托责任观的体现,难以创造更多的创新型的价值。还有现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能够很快的反映出来,逐渐的人才在管理上难以进行创新,更不要说价值的创造。
(二)仅进行简单的财务数据列报,忽视部门间的合作
传统的财务工作者,只是进行简单的经济业务处理,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进行企业经营结果的呈现,只关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仅仅进行简单业务的数据列报,忽视建立财务数据的管理职能,并没有真正的注意到数据中反映的相关问题,没有真正的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最终将会难以实现提效降本的目的,传统上的财务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成本核算,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核算,较少的与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更加难以实现管理的职能,只有将财务人员的视野扩宽,突破传统财务的限制,才能主动的去了解相关业务,才能建立有效的联系,为决策者提供高效的信息。
(三)仅注重微观反映,忽视整体价值的创造
企业是当前市场经济中最为微观的主体,其宏观环境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创造力,特别是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企业也不是进行简单的财务数据记录,还需要进行事后的及时反映,及时迎合企业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将各个职能部门的利益,逐渐的融合到一起,注重各个职能部门的自身利益,但是就目前的企业整体价值来看,缺乏积极的整体观念,没有真正的风险意识,仅仅注重微观主体的职能反映,却没有真正的站在整体宏观的角度,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财务人员的地位较低,主要原因就是其职能作用较为单一,工作的模式较为简单,机械化的操作过程,往往使得财务人员很容易被非专业的人员替代,往往养成缺乏创新精神的人员,甚至有可能出现保守的现象,严重的束缚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样也无法真正的实现创造价值的可能,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职业前景不明朗,产生严重的职业危机,因此财务人员要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拓展财务人员的整体职能是当前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基于价值创造的扩展财务职能
(一)支持决策层的价值创造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市场定位非常的重要,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市场定位,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至关重要。传统的财务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计量和核算,分析财务数据是其越要关注的重点,所以财务人员的价值要逐渐的体现在对企业的战略决策上,可以逐步的扩展财务人员在决策中的地位,及时向决策者提供企业战略所需要的信息,辅助决策者进行战略决策。预算管理就是财务人员财务工作的扩展,通过不断的战略措施实施,能够扩张财务信息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实施长远的战略决策。财务人员可以作为决策层的参谋,可以提供准确的未来预测和决策的信息,能够及时识别面临的潜在风险,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有效融合,这些对于财务人员来讲,都是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较为深度的专业知识,具备更具深度的学习能力,更加广阔的视野,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开阔的思维模式。
(二)可以从业务层进行价值创造
实践操作中,各个部门间往往缺乏严重的沟通,相互之间的专业性较强,具体业务不怎么的熟悉,导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财务人员应该是衔接各个部门的纽带,通过对各种作业进行衡量,优化产业链的同时进行精细化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创造价值的最佳手段,当财务部门需要生产数据时,就需要与各个部门进行联系,站在整体的角度,进行目标管理,深入到各个基层的作用中去,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预测数据。例如在相关的生产销售业务中,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根据以往的数据进行成本分析与控制,包括进行产品和服务项目的研究,在开发中不断的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及时挖掘可能的有用价值。要及时的控制好销售费用的科学决策,最终帮助企业进行流程化的管理,实现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
(三)加强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创造财务价值利益
财务部门的人员要加强与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进行的成本控制,还要让其财务部门建立成本核算中心,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及时建立边际效应原理,及时测算出实际价值和边际成本,这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但是财务人员还可以与人力资源部门进行通力的合作,及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积极求发展,人力资源的成本费用也不容忽视,它能够帮助企业挖掘人才的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及时挖掘员工的潜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实施,财务人员要站在财务的视角看问题,帮助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例如制定较为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从财务的角度进行制定,实施有效的激励方案,及时辅助相关部门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价,逐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市场创造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逐渐实现高效的工作水平。
关键词:ERP;电力会计;业务流程;结构再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在整个企业现金流当中,会计组织为其中的唯一核心,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存在与企业当中,也能够在FIS(即财务信息系统)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会计的信息系统基础为会计组织,通过适宜的方式方法进行有序且高效的日常运行,因此会计组织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在ERP环境下的电力企业进行整体层面的效率与效益提高,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转变其日常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上报的方式方法。
一、传统电力会计组织的模式及弊端
1.传统电力会计组织的模式
传统的电力会计组织模式为集权直线职能型,会计部门所能起到的作用仅为专业管理方面的职能,与其他的部门之间无任何相关性。在传统会计组织当中,会在下级单位专门设立总会计师的岗位,对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领导管理,并对下级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组织进行对口管理,也就是说下级的财务部门直接受上级单位的领导,听从上级单位的命令以及指示。
会计组织的内部结构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要求以及规模。在绝大多数的小型企业当中,会计组织的工作内容以核算为主,其内部结构较为清晰简单。而在电力企业当中,由于企业规模较大,会计组织的工作内容以及管理事项多而繁杂,因此要对会计部门进行专门的设置以外,还会对其内部进行更为详细的分组,例如电费、工资、物资、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内部审计等,以此对各项事务进行分组处理,提高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
2.传统会计组织模式的弊端
(1)过于强调垂直沟通
在传统会计组织当中,直线职能型的模式当中由低到高为执行层、管理层以及决策层,日常运行当中所涉及到的会计信息由低到高进行汇报,有关财务方面的决策则由高到低进行指示。执行层主要负责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以及对执行层下达的财务指标进行会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管理层既要对执行层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对决策层进行财务信息汇报,保证财务决策能够准确有效地执行;决策层在会计组织当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负责在公司整体运营决策的环境下,对会计部门进行相应的决策制定。这种层次分明的等级制度使会计组织在对内部信息的处理、外部变化的响应处于绝对劣势,对会计组织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绝对的制约。
(2)过于以职能为主
在电力企业的财务部门当中,因为事务的繁杂而分组进行会计信息的管理与处理,使得每个员工的职责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虽然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是以会计任务为核心,但长期进行重复单一的工作,将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情绪,失去对工作的热情。另外,由于会计工作分工过细,而决策权又由管理层及决策层掌握,这也造成了信息交流速度的降低。
二、ERP环境下的会计组织再造
会计组织的再造工作,需要首先对会计组织的任务进行明确,并以新的工作任务流程为中心进行结构再造。会计组织的工作目标为对企业的目标进行服务,在会计组织当中为电力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体现。电力企业对于自身经济效益与外部社会效益进行双重提高的情况下,就要对客户的服务提高质量与水平,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此对企业运行的效果与效率进行提高与加强。
再造后的组织模式中心为会计业务流程,而能够对这一中心提供有效运行服务支持的单元为基本职能。因此再造的会计组织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可以被看作是二维的组织结构,即流程与职能,既需要建立并完善与会计业务流程相呼应的流程小组,还要使得会计服务中心对各业务流程小组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相关职能。流程小组的建立的目的为完成业务流程当中会计信息的录入、控制以及处理等工作,而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专业人员的培养与提供、流程之中的问题执行与解决,以此对会计组织内部管理与核算的系统化提供有效保障。
三、再造后会计组织的结构特征
在传统会计组织的分工当中,包含了两个最为基本的假设项,分别为:①对于会计组织任务的复杂化以及多样化来说,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其工作水平不匹配;②在会计组织当中,管理层为执行层的控制中心,对于财务部门的日常业务活动进行管理,与财务部门形成对应性,若财务部门当中组别分工越是详细,各组当中相互之间的牵制力就越大,进而内部控制效果就越强。这两种假设对员工的控制进行了强调,将员工视为工作能力不强、工作热情不高、无责任感,而管理者所起到的作用无非是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以及控制。传统会计组织建立在这两种假设项上,表面上看加强了对于员工与各部门的管理,但实际上所获得的利益远低于所形成的支出,而大量的违规现象依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ERP环境下的会计组织将以关键业务为中心进行再造,并将流程作为再造的核心单元,将具有相关关系的会计活动进行有效链接,强调一体化信息系统对流程运行形成支持。在新的组织结构当中,流程小组为基本单元,而再造后的会计组织模式也不再以职能为基础将岗位及职位进行划分,而是将所有岗位压缩为三大种类,即数据文档管理、数据审核记账以及数据录入,能够有效避免传统会计组织当中工作内容或职能的交叉重叠、造成人力或物力资源的浪费、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能够对会计组织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步骤的简化,在日常监督与管理当中仅需要对系统的数据设定进行检查或对工作整体进行检查即可,能够有效减免不必要的监督环节。会计组织与结构进行流程化设定使得对会计组织工作保持通畅,能够有效规避工作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而岗位的设定可根据工作当中的具体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动。
四、总结
在ERP环境下对会计组织模式进行再造重建,能够使得新型组织模式与系统模块当中的财务信息处理流程形成有效契合,将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进行紧密集合,进而有效保障会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工作的效果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春玲.ERP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与分析[J].安徽电力,2005(3):74-77.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11-000-01
摘 要 改革军队预算管理制度,是军队预算管理适应国家预算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是军队财经管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现代科学管理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加强军队财经管理,提高军费的分配和使用效益,加快军事斗争财力准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目前军队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军队财务 预算管理 问题分析
军队预算制度是对军队财政资源进行配置的制度,其效率的高低,既关系到国防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又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目前现行的军队预算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体制不科学
军队预算的编制,是根据一定的要求,以固定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一定方法编制军费收支计划的过程。这是军队预算活动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对军事资源配置的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我军的预算实践中,还存在分项预算主体对单位预算的分权,或单位预算主体对分项预算主体的集权问题。在现行的军队预算体制下,军费年度总预算和军区、军兵种及各级部队的单位预算由本级后勤财务部门编制,而各级分项预算由事业部门编制。后勤财务部门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军费单位预算和分项预算编制的上述分工,不仅会导致军队预算的“条块”分割,而且也难以体现年度总预算和单位预算制定的相对“超脱性”和独立地位,不利于协调和制约分项预算的制定。另外,军队多渠道向政府编制预算和政府向军队多渠道拨款,也会造成军队预算的“条块”分割,缺乏集中统一,不利于军队的最高领导机关对有限国防资源的配置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平衡。我军现行的预算编制程序在横向上实行“两上两下”的编报程序,但是在纵向上却是各级单位编制自己的预算,影响了预算的规范和统一,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预算执行不严格
随意性大是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地表现为:一是人为因素干扰多,擅自变更预算,乱“开口”、乱“批条子”追加支出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只讲需要,不顾可能,不按预算办事,搞变通执行;三是不按预算拨付资金,不管预算立项与否,有无经费来源,只要领导指示就开支,致使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四是监督检查不力,对违反预算规定的行为缺乏具体的处罚措施,加之监督检查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力量不足,尤其是师以下单位无专门的审计机构,财务部门既是预算的制定者,又是预算的执行者,仅靠上级业务部门和审计机构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决算功能存在缺陷
军费决算是军队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从静态角度看,它是全面反映预算执行结果的时期数指标。从动态角度看,它是军队决算单位编制、汇总、评估经济活动过程的管理行为。目前我军的决算功能还存在很多缺陷,如编制决算草案的收支数据不够准确、不能及时报送;决算体系不完善;编制方法不科学;上报渠道不规范等,导致其不能为军队各级预算单位特别是总部宏观管理及时反馈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
四、预算的职能未完全体现
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手段,具备两个基本职能,一是分配职能,就是在优化财力资源配置方面所起的作用;二是监督职能,就是在财力资源使用过程中所具有的监督制约作用。正因为预算有这两个基本职能,才使军费预算成为对军队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在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中,由于对预算分配职能的认识不足,在财务实际工作中,军队现行预算并没有作为分配经费的依据,因此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分配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预算的职能。
关键词:企业 会计职能 ERP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人类社会已步入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会计职能也随之发生改变:一是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方法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二是ERP集成系统的普及应用使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标准化与程序化。两大变革促使企业财务工作的重心从核算职能向监管职能转变。
在ERP环境下,财务的监管职能将不仅限于传统的资金监控、降本压费、税务筹划等,已提升为筹划企业价值最大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资金运营安全有效、控制企业潜在风险。作为财务人员只有从这些方面深度参与企业经营和服务,才能真正实现财务部门的职能转变。
一、会计职能转变需要转换的观念
ERP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做好财务监管的基石。做好财务监管,财务部门要使财务监管和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相结合。财务监管工作敢于说“不”是财务监管的客观要求,而善于说“不”就需要财务人员有良好的服务理念、专业素质和沟通技巧。因此,在新形式下会计职能转变的首要任务是财务人员转换观念。
(一)全局观念
财务人员从核算型向监管服务型转变,首先要着眼于企业整体运营和持续发展,充分运用现行的财经政策和企业法规,围绕企业做大做强来考虑。财务人员培养全局观,就是要在坚持财务制度的原则下,灵活处理经济活动中各种复杂的问题。财务部门作为综合的价值管理部门,财务活动与每一个部门密切相关,财务人员只有随时随地将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推进财务监管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
(二)市场观念
企业要发展壮大,产品就要最大地占有市场。财务人员从核算型向监管服务型转变就是要多方面分析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作用、发展前景等,在财务监管中充分运用财务专业理论和知识,指导经营、服务经营,集中企业人力、物力、资金,千方百计提高产品占领市场的能力。通过支持销售,打开市场来开展各项监管活动,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三)风险观念
当今许多企业的破产,有的是因盲目扩张,有的是因资金链断裂,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不强、控制风险的能力不够。企业财务人员在职能转变过程中,不仅自身要树立企业经营的风险意识,还要在监管中培育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积极向各部门宣讲风险知识与防范技能,特别是企业在业务扩张的进程中,财务部门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审慎评估环境、资源、政策、资金、成本等变化带来的风险,有效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
二、会计职能转变要关注监管的重点
在ERP环境下,企业财务监管的重点将不仅限于财经纪律的执行、资金资产的安全等方面。财务职能转型以后,在立足上述职能的前提下,财务监管工作更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推进。
(一)关注企业持续赢利能力
企业要做大做强,要靠持续增强的赢利能力。通常,一个企业如果具有很强的赢利能力,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ERP环境下的财务监管,就是要深入分析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深入分析企业面临的潜在机遇与危机。财务人员只有利用在ERP环境下,财务可以对企业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的优势,从各方面深入参与企业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在企业的资金投向与业务重点中有的放矢,倾斜优质业务,抢占市场先机。
(二)关注资源运营效率
企业资源运营效率,就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首先是保证人、财、物的安全及有效运行,其次是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提高资源运营效率,需要保证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处在一个高效有序的运作过程中,使企业运行成本控制最低,实现企业效率最高、效益最大。因此,关注资源运营的充分和有效运用,在财务监管与服务中,通过分析对比,实行人、财、物、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企业整体功能,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三)关注企业潜在风险
财务部门通过严守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公司的内控制度,是可以规避当前大部分的财务风险。作为转型后的财务人员,更应关注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通过监管与服务培养企业员工强烈的风险危机意识,对政策、资源、环境的变化与公司的业务建立起较高的敏感关注度。也就是说,监控风险的重点,要从监控点上的风险到监控面上的风险转变,从控制当前风险向既控制当前风险又控制潜在风险转变,使企业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随着企业ERP管理的全面应用,财务工作转型已经摆在我们财务工作者面前。财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正确地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在转型中,努力提高自已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同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关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点,参与经营、参与决策,做好监管。这是财务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也是财务工作者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文芳,黄怡芳.ERP系统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探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11):176-177
关键词:高校 会计核算 监督与服务
一、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监督与服务的矛盾
(一)监督与服务要求不一致的矛盾。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监督要求财务人员对被监督对象的各种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强调的主要是管理;而会计服务则要求财务人员应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满足经办人员的需求及满意度。由于两者的要求存在差异,既要做好管理工作,又要满足服务需求,势必使会计核算人员陷入两难境地。
(二)会计服务衡量标准导致矛盾。在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拒绝不符合规定票据的行为很难被经办人员理解,认为是会计人员有意刁难,从而对提供的会计服务产生不满并进行投诉。高校政策的明显倾向性导致会计人员为避免投诉,尽量满足经办人员的要求,从而会降低会计监督的力度。
(三)高校财务人员缺编加剧矛盾。高校财务部门大多存在严重的缺编现象,财务人员的配置相对滞后于高校快速增长的业务量。繁重的日常报销业务占用了财务核算人员的大量精力,在核算过程中很难同时兼顾监督与服务,监督的职责主要停留在事后监督上,监督质量不高。高校财务人员配置不足、工作过度繁重,出现会计服务质量达不到教职工满意、会计监督较难执行的现象。
二、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监督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高校财务工作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首要职能是监督与服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监督有力,才能有效地控制高校资金的使用方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的会计信息质量才有保证。
(一)会计监督是财务人员的职责,会计服务则是财务工作的宗旨。高校会计监督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各项任务预算额度为依据,对各类经济活动实行监督,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监督是财务人员的职责,它要求财务人员不断改进业务处理手段,创新财务管理理念,以此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强化会计监督,对于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方针政策,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资金核算,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会计服务是指高校财务部门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以及自身的财务制度要求,通过具体的业务处理,提供全面、完整、真实的财务信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监督和服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服务是监督的目的,监督是服务的基础。离开服务,监督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没有严格的监督,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就不会有高校财务对教学科研活动的服务,也不会有高校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会计核算过程中监督与服务的相互促进是财务管理职能的升华。高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辩证统一的处理核算过程中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因为过度重视监督而放弃了服务,也不能过分强调服务而忽略了监督。财务部门是高校的一个窗口单位,良好的会计服务是提升高校形象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高校对内、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对内来讲,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同财务部门发生业务来往,财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决定财务部门的形象。对外来讲,高校财务部门与税务、物价、财政、银行等相关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财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影响着高校的社会形象。根据会计服务对象、内涵不同,会计服务有着不同的服务标准。从学校层面来说,就是要提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充足的资金,真正起到保障教学和科研的功能;从领导层面来说,就是要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从教职工及学生层面来说,就是要提供精准、详实的财政政策宣传与解释,以及简单高效的会计报销手续,为他们节省宝贵的时间资源,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监督服务型财务职能是现代高校财务发展的趋势。在多元化财务关系并存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部门的职能融入了更多监督与服务元素。监督服务型财务职能是严格执行相关的财务法规,遵循财务规则,运用相应的财务方法完成的财务服务。高校财务部门在提供财务服务的同时,也在执行职能内的监督。财务部门不断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财务管理手段,确保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财务信息质量。同时财务业务所涉及的范围越广、内容越多、程度越深,则更能体现出财务监督的力度。监督服务型财务职能旨在适应现代高校的快速发展需要,是现代高校财务发展的趋势,对于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理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财务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协调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应采取的措施
(一)及时转变自身角色,增强良性沟通。高校会计人员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多站在被服务单位的立场和角度去分析、思考和处理财务问题,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办事流程。同时还要增强与被服务单位的沟通与信息交流,妥善协调业务处理的关系,积极做好便民服务和延伸服务,努力消除被服务单位的抵触情绪,从而赢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二)坚持监督与服务统筹兼顾的原则。高校会计人员对于会计核算过程中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要坚持重点与一般统筹兼顾的原则,树立监督与服务并进的理念。对于经常性发生的一般经济业务,因其事实清楚、票据合法,同时又符合财务支出审签制度规定的审批程序,会计人员在业务核算过程中,可以多从服务满意度方面予以关注。对于非一般性的特殊业务,尤其是资金占用量大、社会影响较为深远的重大事项,会计人员要及时跟进全程参与,既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又要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把监督与服务贯穿整个事项实施的全过程。
(三)充分利用高校网站资源,做好财务便民服务工作。高校财务部门应充分利用高校网站资源与财务处的核算软件,建立财务信息网络平台,将财务信息、业务流程、详实的财务注意事项及时对外公布,增强财务管理信息透明度,使各个财务关系主体及时准确地了解财务部门的各项管理信息。同时还要重点关注财务疑难问题答疑建设,财务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随时通过财务信息网络平台,对涉及的财务事项及时提供精准的解释,把与教职工和学生的沟通工作做细做实,充分做好财务便民服务工作。
(四)强调精细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核心问题是搞好监督和服务。通过提供无差错便捷优质的服务来提升学生、教职工以及社会职能部门对财务工作的满意度。为此高校会计人员必须强调精细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财务服务质量。具体来讲,一是要以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要求,认真实施全面预算。以预算为方向,充分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来确保资金的合法高效管理及使用。二是要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服务满意制、办事流程公示制等具体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办事流程、办事效率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实现财务服务的系统化、规范化、高效化,切实提升教职员工对财务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力;培养与提升
现代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中,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人员不仅仅要从事简单的资金往来和员工工资发放工作,还需要对本企业的总体资金运行状况进行正确的反应和监督,传统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在慢慢下降,会计人员要更多地参与到会计管理工作之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会计知识,还要具备核算和统计专业知识,为企业经营信息做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1 会计职业判断力的概念和遵循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力是新形势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产物,这种能力与会计基础核算工作能力不同,具有一些现实特点。
1.1 会计职业判断力的概念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务会计人员针对某些经济业务的不确定因素,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及实践经验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具有目标性、主观性、权衡性、受制约性等特点。
1.2 会计职业判断的遵循原则
会计的职业判断除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之外,还应遵循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可以看出,会计在从事职业判断时,应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遵纪守法,而且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
2 会计职业判断力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判断力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至关重要。现代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2.1 会计职业判断力的培养与提升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现代企业制度的盛行也扩大了企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企业生产的规范化、管理的科学化和严格化使得众多企业加大改革措施,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果。在此环境下,企业财务部门应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相一致,加大工作职能的转变力度,开始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工作,这就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在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的本职工作之后,还要根据所在企业的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2.2 会计职业判断力的提升可以正确反映出企业经营现状
企业经营情况、盈利状况或亏损状况等经济数据信息,财务部门最清楚,会计人员通过大量的工作,定期编制出会计报表,向上级部门提供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可以说,企业经营的准确与否、数据精确程度、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力后,在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时,就可以最直接、最清楚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而可以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
2.3 会计职业判断力的提升可以为企业收集有用的经营信息
当今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各个企业都处于被知识和信息所包围之中,对企业而言,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信息对企业意味着技术、意味着机会,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每个企业都应加大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重视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不过,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有真假之分,甚至还有虚假、欺骗信息的存在,企业如不加以正确甄别,一不小心就有上当受骗的可能。因此,企业应在加强信息的收集与管理的同时,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处理各种信息之时,能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
3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情况分析
目前,我国财务人员职业能力总体偏弱,这主要受我国早期的会计培育体系和考核机制的影响,也与社会环境现状息息相关,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加大了我国财务人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难度。
3.1 我国财务人员职业能力总体偏弱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各业都缺会计人员,国家十分重视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养工作,一大批会计人才从各高校走出,分赴在各个岗位,但当时高校主要重视会计人员基础财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讲授,国家在对会计人员考核和颁发证书时,衡量尺度主要着眼于基本业务技能。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和盛行、对会计人员职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后,我国财务人员职业能力总体偏弱的现状就暴露无遗,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具备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但缺乏对经营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缺乏向管理阶层提供有效信息的工作意识。
3.2 社会对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我国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人员更新较快,老同志慢慢退出工作岗位,年轻人员由于工资待遇的原因,不愿意从事基础会计工作,导致了会计人员青黄不接;计划经济时代培养的会计人员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教育界培育会计人才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会计人才的培养上仍然重视基础业务技能训练、忽视职业判断力;一些企业出于节约成本支出的考虑,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等等。这些综合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出现整体偏弱的现状。
3.3 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提升难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各种信息的相互交融、冲击和撞击,使得企业对信息的收集、预判、整理的难度大为增加。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信息瞬息万变,又增加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每家企业都可能遭遇到,有时也会无法避免。这种大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得时时提高警惕,运用丰富的工作经验来甄别真伪,去伪存真,这就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企业里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信息的大量存在、政策和环境的多变,都加大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提升难度,使得有些人员不可避免的出现职业判断失误,这也是客观现实情况。
4 我国财务人员的提升策略
现代经济制度和企业制度要求会计在具备基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又要加大对客观经济环境与经济管理目标的研究力度,同时还得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判断力。对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提升职业判断力需要企业管理阶层的高度重视,也需要财务会计人员进行长期的思考、操作和积累。
4.1 企业领导层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
财务工作是企业核心工作之一,企业领导阶层应从根本上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部门在企业的管理地位,赋予财务人员必要的工作权力,引导财务人员更多的从事职业判断活动,进而提升他们的职业判断力。在管理策略上,企业管理层可以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改革,建立一个约束与激励机制,通过制度的导向作用来引导财务人员提升职业判断力的心理意识。通过制度建设,一方面可以约束领导层的个人行为,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另一方面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保证财务部门在开展职业判断时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受到重视后,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发,劳动效率也得以提升。不过,在企业里,财务部门的工作权限也不能无限大,必须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财会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中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否则其所做出的工作将被视为无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职业规范进行作业。在企业里,为了维护财务部门的独立性,也为了约束财务部门的工作权限,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理机制,委任专门的监理部门和人员对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展开合理的监督,起到敦促和监督作用,落实内部管理机制。通过管理阶层、财务部门和监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最终促使本企业财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整体提升。
4.2 财会人员加大职业判断的使用实践
财务人员提升职业判断能力,离不开对职业判断的具体使用实践,实践出真知,而且是检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从本质上讲,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系统内所涉及到的各种内容以及信息做出的评价和评估。会计职业判断是财务工作人员的一种主观行为,这种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有时是会难以预料的,也就是说,财务人员所做出职业判断的结果,有对错之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而言,财务人员必须提供正确的财务判断,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从事职业判断的使用实践时,必须自觉遵守行业会计准则,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还要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因此,会计的职业判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主观性,对企业的各种经营信息在进行反应和监督时,不能超越会计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的要求,要站在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切切实实为本企业服务的立场上,开展职业判断活动,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经营部门提供数据依据和决策参考。
4.3 对会计人员加大职业判断方式和手段的培训力度
企业里会计人员的本职工作就是编制会计报表,把各种财经数据、经济信息、资金往来、债权债务的真实情况用报表和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数据存在难易差异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开展职业判断活动。职业判断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判断方法、判断形式和判断手段都不尽相同。这种复杂情况要求财务部门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丰富员工职业判断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可以应对各式各样的现实情况。对会计人员而言,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总之,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在要求。会计人员不能只具备基本工作技巧,还要充分发挥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关系中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行为作出科学、真实、严谨、准确的职业判断。因此,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和企业界,都应贯彻实施会计改革,重视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升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倪小玲.提升会计职业判断力的途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