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长期股票投资方法

长期股票投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0 16:02: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长期股票投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长期股票投资方法

篇(1)

一般地,投资核算的方法不能随意变更,有特殊情况时,应中止权益法,改用成本法核算。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对外投资,不涉及流转税问题,但其取得的投资收益应并入企业应税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企业股权投资取得的收益一般属于税后收益,税法规定:①如果投资方企业所适用的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税率,不退还分回的投资收益在被投资企业已纳的所得税。②如果投资方企业所适用的税率等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税率,分回的投资收益不予补税。③如果投资方企业所适用的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税率,分回的投资收益应按规定补缴所得税。因此,当被投资单位处于低所得税地区时,对投资方的所得税有影响,需要选择不同的投资方案,利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税收筹划。

案例:A公司2004年1月1日购入M公司股份30000股,占M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15%.2004年1月1日M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000000元,2004年度净收益为400000元(未予分配)。2005年1月5日,A公司计划再对外投资350000元,其方案如下:

方案一,A公司从M公司另一股东B公司处购入其拥有的M公司10%有表决权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3000元。

方案二,购入H公司10%的有表决权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3000元。

已知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且没有其他投资项目。M公司和H公司所在地区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15%.假设1:2005年两个公司预测的净收益均为450000元,预计在2006年4月份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均为300000元。M、H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无其他变动情况。

假设2:A公司预计在2006年5月转让在2005年购买的M公司或H公司拥有的10%股权,预计转让价为400000元。

假设3:2004年1月1日取得长期投资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因M公司2004年度实现的净收益,在2005年中未宣告发放股利,所以A公司当年未实现投资收益,无需补缴企业所得税。

为简化核算程序,本案例未考虑折现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因素。

篇(2)

【关键词】投资;风险管理;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5

投资是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以自有或I集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资源,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投入生产、流通、服务、金融等领域的各项经济活动。投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间接投资又分为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直接投资是指企业用现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等直接对其他企业进行的长期投资,主要包括投资创办独资公司、出资与其他企业创办联营合营企业(包括合资、合作、合伙)等。

由于投资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未来事物预计的不确定性,投资结果与预期效益的背离现象时有发生。既有可能取得较预期更好的效益,也可能低于预期效益,甚至遭受损失,这就是投资风险。由于投资业务在进行过程中,无处无时不存在各种风险,投资企业或经营者,必须正确树立投资的风险意识,强化对投资业务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才能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股票投资风险管理

投资目的决定投资的运作,他关系到投资的成败。投资者必须在弄清投资目的的前提下,结合资金的来源,以及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一并决策。要避免以借贷款项进行股票投资,对长期股票投资应有专项资金来源,切不能为追逐一时利益而任意以企业生产或经营所需资金投资股票,以防止对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产生不良影响而造成财务危机。

股票投资必须了解发行公司生产、经营及经济效益的历史及现状,对公布的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盈利能力、负债情况、净资产变化等重要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慎重选择投资对象,防止可能出现的风险。

例1:海南海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股票代码:600515)

1996年原株洲冶炼厂海口公司购买该公司定向法人股21万股,内部职工股2.52万股,共计投资金额68.5万元。1998年3月原株洲冶炼厂海口公司撤销,该股票投资转入株冶,2003年12月债转评估调增该股票投资金额16.15万元,现该股票投资挂在湖南有色株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上,投资金额84.66万元。2003年该公司分红(10送0.8股转增5股派0.2元),内部职工股于2003年6月16日上市,2007年4月13日该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实施,(10股转增4股相当于每股获得1.5375股对价),目前湖南有色株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拥有“ST海建”定向法人股33.18万股(21万股×1.58)股东姓名:株洲冶炼厂,内部职工股5.57万股(2.52万股×1.58×1.4)股东姓名梁培臣,股票投资总价值:367万元(38.75万股×9.47元/股)。由于该项投资存在法律瑕疵,处置有一定的难度,公司证券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与证券交易所沟通及时办理好相关业务,2013年9月17日公司抓住股票市场机会及时处置海岛建设股票投资,共获得投资收益358.66万元,较好地处置该项投资,规避了投资风险。

例2:西部矿业股票投资(股票代码:601168)

2001年公司投资500万元持有西部矿业股票450万股。2007年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股配送5股,公司持有2 700万股,2008年公司出售西部矿业股票1 000万股,2013年出售1 700万股,共获得股票处置收益1.69亿元,另外还通过每年分红获得分红投资收益1 626万元。(见表1)

该项投资虽表面上看获利颇丰,深入分析仍可发现不足。西部矿业2007年上市,公司持有该投资股票在一年限售期,一年过后该股每股市价达到过60元,按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曾达到9亿元以上,运用政策,公司可在5%内适时处置部分股票及时公告即可,用来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不足或及时归还部分高息贷款,但因种种原因丧失获利机会,值得借鉴。

例3:株百股份股票投资(股票代码:834898)

1997年公司投资株百股份股票100万股180万元,公司已收到累计分红收入达526.4万元。目前通过国泰君安证券公司该公司股票已在新三板市场上市每股市价9.6元,公司持有株百股份股票市值960万元以上。

二、直接投资风险管理

直接投资是指企业用现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等直接对其他企业进行的投资,主要包括投资创办独资公司、出资与其他企业创办联营合营企业(包括合资、合作、合伙)等。投资按区域划分又分为境内投资和境外投资。不同形势和类别的直接投资有其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但与间接投资相比,有其共同的特点:如投资方式灵活、投资对象广泛、投资期长等,这就决定了各类不同投资都具有相同的风险。

例4:1995年株冶为了打通铅锌主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通道,参与新加坡有丰私人贸易公司投资,其金额为390.17万元,所占比率27%,现投资款在株冶资产经营公司,其具体的账务形成如下:

1.1995年6月8日列进出口公司货款转投资390.17万元,从“应收账款”转入“长期投资”(69万美元 )。

2.1998年12月收回投资款32.23万元,投资余额357.94万元。

3.2003年12月债转股评估调账(调减投资额75%)减少“长期股权投资”268.46万元。投资余额89.49万元,上述资产已形成事实损失,申请核销。

经与新加坡有丰私人贸易公司对账,对方应欠株冶32.82万美元。1995年投资款69万美元;1998年收回投资款36.18万美元。因株冶进出口公司期货事件以前,大量资金往来业务未入账,此款已付至期货经纪公司补亏。另据该公司反映,该公司还代我方支付了其他期货保证金,冲抵我方的投资款。目前该公司已停止经营活动多年,故此投资款收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例5:公司认购珠海鑫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100万股,其间 1993年分红10送1.5股,1996年分红10送2股,1997年分红10送3.70922股,10配2.5股。目前公司持股数:100万股×115%×120%×137.0922%=189.19万股

1994年7月根据审计署特派办审计结论调账列长期股权投资――珠海鑫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万元。2003年12月债转股评估调减175.41万元,(依据2002年该公司每股净资产0.13元/股计算)。189.19万股×0.13元/股=24.59万元。

现该股票投资挂在湖南有色株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上,投资金额24.59万元。

ST鑫光2000年、2001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按照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九章“特别处理”的有关规定,ST鑫光于2002年4月17日开始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有色鑫光”变更为“ST鑫光”,股票报价的每日涨跌幅限制为5%。

ST鑫光自2000年~2002年已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为负值,根据深交所《关于股票暂停上市的决定》(深证上【2003】24号),ST鑫光股票自2003年4月30日起暂停上市。

三、投资决策风险防范

投资决策风险是指由于投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或决策思维与决策方法不恰当,致使决策失误,导致决策风险,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由于信息的有限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投资决策信息很难达到全面准确,如果决策思维与决策方法不当,或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将可能造成决策失误,使企业蒙受损失。为防范投资决策风险,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必须按基本投资程序,认真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进行科学的决策。

四、投资项目经营管理风险防范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导致投资项目收益减少或发生损失的可能。经营风险属于投机性风险,是一种难以控制的风险。项目投产后若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向着有利于投资项目变化,投资项目则可能增加收益;反之,投资项目则可能减少收益或带来损失。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管理不善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这是一种人为可控风险,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则可减少此类风险。

五、投资利率风险管理

对企业的投资业务而言,利率风险主要存在于以借贷款项为资金主要来源的投资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以及进行以获取利息为主要目的的债券投资业务。特别是对大型项目投资及境外投资项目,由于投入资金大,利率风险也较大,无论是进行可行性研究或在投资过程中,都应对利率风险给予应有的重视。

下面以株冶投资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为例,分析投资决策风险防范、投资项目经营管理风险防范和投资利率风险管理。

例6:投资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

1.杜达公司概况

2004年11月23日,株冶集团与中冶集团(后于2007年中冶集团将股份转让给中冶集团铜锌有限公司)、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合资在巴基斯坦成立中冶集团杜达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

2.案例分析

在巴基斯坦投资,首先需要考虑其安全和交通问题,同时要考虑中巴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中方在管理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再考虑材料采购方面会遇到的交通、通讯的不便利。

在杜达公司成立之前,三家股东已经针对澳大利亚企业遗留的杜达铅锌矿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请中国有色工程研究总院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请相关专家进行会商,共同探讨杜达铅锌矿开采的可执行性。虽然做了这些大量的工作,但在杜达投资过程中,仍因种种问题导致杜达投资由最初四年建成投产成了泡影,且其主要的提升工程混合竖井需要长期建设,给杜达目前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很大的阻碍。当然,这中间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总结,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我们在对国外矿山资源投资时,对其国家的具体国情、人文状况、法律法规和管理模式认识的不够充分、不够细致,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中方员工安全、巴方员工素质和中巴语言差异等方面的问题分析的不够透彻,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巴员工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司发展的潜力。另外,在杜达投资营过程中,除三家股东出资外,需向银行借入大量资金,每年杜达都要支付大量的银行利息,如在2008和2009年杜达都支付了300万美元的利息,这大大增加了杜达的投资成本,也为以后杜达需在盈利后以大量的资金逐步收回成本,增加了对外投资成本收回的风险。

3.对境外投资项目的政策建议

根据例6,走出去企业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从下面一些方面放宽相关的政策或给予适当的支持。

(1)由于巴基斯坦本地的国内工业相对不是很发达,杜达需要的材料设备大多是从国内进口,其采购成本往往比在国内使用时高出很多。主要体现在运费、港杂费、关税及材料设备的退税问题,希望国家考虑从国内进口材料设备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

(2)由于在国外投资需要大量的现金,仅由股东出资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而由国内银行贷款则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贷款和外汇管理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鉴于目前的银行贷款利率普遍偏高,为了增强涉外企业的竞争力,在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的优惠。

(3)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如果没有国家在后面支持,会在具体的投资经营过程中遇到很多实际的困难。如在巴基斯坦,地方政府或私人团体在涉外企业投资的相关地方的势力较大,造成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同样其他地区的投资企业也会遇到相似的难题。如有政府以适当的方式协调这些方面,将会给企业减轻大量的负担。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投资方式

在2008年A股市场大幅下跌,一向稳健运营的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大型机构投资也无法幸免。据透露,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由于权益投资亏损约390亿元,出现了成立8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社保基金关系着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如何能使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不出现支付危机,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社保基金的投资现状

社保基金是人民的“保命钱”,因此社保基金投资必须全面考虑其安全性、增值性和流动性,三者不能偏废,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安全性。2009年,全国社保基金将控制投资风险,审慎进行股票投资,增加投资产品,改进对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调整投资结构,逐步减少固定收益产品的投资;完善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积极参与对中央企业控股公司、地方优质国有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的直接股权投资,扩大对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这体现了社保基金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为准则,安全至上、控制风险的投资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较为单一,通常只依靠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获得利息收入进行保值增值。除此之外,社保基金也可以用于债券、基金、股票等投资,以股票投资为例,《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社保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下,绝对不能超过40%,又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余年的时间,市场成熟和制度完善程度都还不高,因此系统性风险大于西方资本市场,由此导致社保基金的资本市场投资收益一直不够理想,收益率仅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远低于国外社保基金投资的收益率。

基于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现状,为了避免在未来发生支付危机,社保基金寻求新的投资渠道已经迫在眉睫。

社保基金投资新方式

(一)拓宽海外投资渠道

社保基金在海外的投资机构的选择在初期最优方式是,在国际市场上甄选出富有国际投资经验和业绩稳健的国际专业投资公司来管理和运作社保基金。可以采取招标竞争的方法,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吸引国际上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参与竞标。但需强调的是,社保基金作为风险厌恶型的机构投资者,出于对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它在海外投资的品种和比例上初期应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二)参与助学贷款

有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是优质的金融资产,因为国家对助学贷款进行贴息和担保之后,能将放贷银行的损失控制在平均坏账率之下,使其收益率得到保证且高于国债收益率。而社保基金机构拥有学生就业、薪酬、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障信息,拥有与用人单位之间密切的业务联系网,拥有与商业银行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有效地监控、跟踪学生状况及回收贷款。社保基金参与国家担保的助学贷款,既可以大幅降低还款违约率,又能使社保基金安全地保值增值,实现双赢。

(三)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

根据投资学的基本原理,收益与风险正相关,高收益伴随高风险,但通过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组合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少、保值增值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可供投资的产品太少,难以构造出优质的投资组合,既控制风险又能最大化收益。因此社保基金可以参与开发资本市场具有潜力投资品种和金融衍生工具,如信托产品、优质理财产品等。投资渠道越多,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能力便越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也就越强。

(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众所周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量大,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融资压力,而我国社保基金积累了大量资金,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社会保险基金的一定比例投入到盈利前景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报稳定、风险低的特点,也能充分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需要。因此,在保证充足偿付能力和流动性的前提下,社保基金可以作为一个投资主体介入一些盈利前景良好的基础设施项目,以获得长期较稳定的回报率。

另外,长期股权投资也是我国社保基金可以涉足的领域,自2008年以来,全国社保基金在此方面的投资取得突破,一方面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还争取到全国社保基金权益10%可用于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的政策。这些投资方式的探索,为我国社保基金在更为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保值增值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利率波动;股票价格;协整检验

近年来,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价格在货币政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股票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率不仅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也处于一个核心位置。因此,利率怎样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来间接调节实体经济,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就非常重要。本文就对利率波动对股票价格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上的研究。

一、利率影响股票价格的理论分析

根据现值理论,股票的价格主要取决与股票的预期收益和利率两个因素。股票价格等于未来各期每股预期股息和某年后出售其价值的现值之和。其公式可表达为:

ν=D1(1+K)+D2(1+K)2+D3(1+K)3+…+Dn(1+K)n+M(1+K)n+1=∑nt=1Dt(1+K)t+M(1+K)n+1

v是股票在期初的内在价值;Dt是时期t末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息;k是一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合适贴现率。M是股票出售时的价值。从上式可以看出,股票价值和股票的预期收益成正比,与贴现率成反比。所以股票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关系,即当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会下降:利率下调时,股票价格会上升。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实现。

第一、利率变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首先,利率变动引起社会总供求的变化,改变企业经营环境,引起公司资本价值及投资者预期的变化,从而使股票价格发生变动。一方面,利率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利率的变化影响社会的投资成本。当利率下调时,投资成本降低,会刺激投资。另一方面,利息是居民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当利率下调时,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降低,从而对消费有刺激作用。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的繁荣,从而改变企业经营环境,进而拉动股票价格的上涨。其次,利率调整会改变企业经营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一般情况下,当利率降低时,可以减少企业的财务负担,提高公司资本价值,推动股票价格上扬。反之,当利率上升时,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将缩减投资,压缩生产规模,从而盈利水平降低,给投资者的报酬也会减少,因而该股票的投资价值不大,股价就会下跌。

第二、利率变动对投资者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利率的变动会改变投资者的资产组合。投资者通过对储蓄、债券、股票、实物等多种投资方式的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比较之后,确定了多种投资方式与各自风险相对应的均衡。利率一旦变动,各投资品种的平衡将被打破,投资者的资金重新流动、组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总是向利润高的地方流动,利率下降后,存款的收益相应地降低了,直接提高了其他金融投资品种的相对投资收益,在股票市场投资回报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股市的机会成本减少,这必将分流部分储蓄进入股市,股市资金供给的增加必将拉动股票价格上升。反之,人们投资股市的机会成本增加,部分资金从股市流出,资金供不应求,股票市场需求减少,股票价格随之下跌。利率变动调整投资具有替代效应。由于利率的变动影响股票投资的相对收益率,当股票投资的相对收益率提高时,引起股票投资对其他投资的替代;反之,当股票投资的相对收益率下降时,引起其他投资对股票投资的替代。

二、实证分析

图1

图2

注:在此区间内存款利率调整20次,其中从1996年5月1日到2002年2月21日,连续下调8次,随后到2007年12月21日连续上调8次,2008年又连续下调四次,样本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图1和图2反映了1996年到2008年我国上证指数和利率在13年内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从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上证指数在1996年到2002年内与利率的变化趋势明显相反。但从2005年以后,二者的变化趋势出现相同,特别是从2007以后,随着利率的不断上升,上证指数暴涨;从2007年10月后,随着利率的不断下降,上证指数暴跌。从这两个图形上可以看出,上证指数和利率的关系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所以本文实证分析二者在以下各个时间段内是否具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时间序列分为三个阶段:1996-2002年、2003-2008年、1996-2008年。这主要是考虑到股市在经历了2002年到2005快四年的熊市后发生了一次大的牛市。本文选取了上证综合指数,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1996年1月到2008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我国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所以本文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衡量利率变动的指标,这主要考虑到我国一直以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存款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其中又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核心,其他各类资金利率一般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基础,先推算出三个月和六个月的存款利率,再确定其他档次存款利率,最后定出各个档次贷款利率,其他资金利率的定价也与存款利率挂钩。为使模型的设定更加合理并减少潜在异方差问题,对以上变量序列分别取自然对数,生成对数序列分别用LnSZ、 lnR表示。

1、数据的单整检验

一般来讲,时间序列都具有不平稳性,会导至伪回归现象以及各项统计检验毫无意义。因此,在建立计量模型之前要对所采用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各序列的平稳性和单整阶数。单位根检验的代表方法有DF检验、ADF检验、PP检验等。本文所采用普遍使用的ADF检验方法。ADF检验的原假设是Ho:要检验的过程有单位根,不平稳:备假设是H1:要检验的过程是平稳过程。若ADF值大于临界值,则接受Ho;相反,则拒绝Ho。

1996-2008年间LnSZ和lnR的ADF结果

变量ADF值1%临界值5%临界值10%临界值结论

LnSZ-2.560563-3.4741-2.8804-2.5767接受Ho,不平稳

lnR-2.783838-3.4741-2.8804-2.5767接受Ho,不平稳

表(1)

对LnSZ和lnR的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分析,结果如下:

变量ADF值1%临界值5%临界值10%临界值结论

D(LnSZ)-6.944397-3.4743-2.8805-2.5768拒绝H。,平稳

D(LnR)-5.604417-3.4743-2.8805-2.5768拒绝H。,平稳

由表2可以看出,在1%、5%、10%的显著水平下,序列LnSZ、lnR都是一阶单整的,即I(1),一阶差分序列D(LnSZ)、D(LnR)都是平稳的,即I(O)。同理可知LnSZ和LnR在时期1996-2002,2003-2008年都是一阶单整的。

2、数据的协整检验

数据的协整检验就是检验协整回归方程的残差项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这两个序列不是协整的,残差中一定存在着单位根。如果这两个序列是协整的,则残差序列一定是平稳的。本文用残差的平稳性来判断两个变量间是否有协整关系。

首先求LnSZ和LnR在时期1996-2002年的协整方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LnSZ和LnR间的拟合方程为

LnSZ =-0.479106lnr+5.635273

t(5.19471)(53.36838) =0.737918F-statistic=230.8793

整体来看,该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737918,说明模型的解释力度较高,且F-statistic=130.8793>F0.01(1,154)=6.81,表明按照置信度为0.01的水平,原模型通过总体显著性检验,即 检验,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回归方程结果可得残差~υt=SZ +0.479106R-5.635273,对上述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变量ADF值1%临界值5%临界值10%临界值结论

ecm-3.695493-3.5121-2.8972-2.5855拒绝H。平稳

因为残差平稳,原方程不是伪回归。所以二者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同理求LnSZ和LnR在2002-2008,1996-2008年的协整方程,但发现它们的残差都不平稳,结果如下表:

时期协整方程

1996-2002lnSz =-0.479106lnr+5.635273

2003-2008无,

1996-2008无

3、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本文只能对LnSZ和LnR在时期1996-2002年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最早由Sargen(1964)提出,误差修正模型基本形式的形成是在1978年由Davidson、Hendry、Srba和Yeo提出,因此又称为DHSY模型。令误差修正项ecmt=~υt,建立下面的误差修正模型D(LnSZ)=β0+ β1D(LnR) +β2ecmtt-1+εt,其中D(LnSZ)、D(LnR)分别是LnSZ和LnR的一阶差分序列

β0、β1是待回归系数,εt是随机误差项。用Eviews进行估计,结果得

D(LnSZ)=-0.231640D(LnR)-0.129247ecmtt-1+0.006784

(2.143464) (-2.621236) (0.808723)

R2=0.126597dw=2,在以上的误差修正模型中,因为dw=2,所以模型的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差分项D(LnSZ)和D(LnR)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上涨指数的短期变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率的影响;一部分是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利率的变化(DLnR)以-0.231640的比例向相反方向影响上证指数的变化(DLnR)。误差修正项 的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系数的估计值-0.129247来看,当上证指数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利率因素将以0.129247的调整力度将上证指数的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三、实证结果分析

检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时期,上证指数和利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在1996-2002年,上证指数和利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利率每变动1%,上证指数向相反方向变动0.479106%。

(2)在2003-2008年,上证指数和利率不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从2005年6月到2007年的10月的股价和利率出现了正相关,同时上升。股价从最低的998点暴涨到6124点,虽然央行不断到加息,尤其是在2007年一年内就加息6次,但是利率的上升不能控制股价的总体上涨。原因是:我国宏观基本面良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二是2007年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国外的很多“热钱”流入中国的股票市场中,造成流动性过剩。三是投资者的过度投机因素导致股市的非理性上涨。而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股价和利率同时下降。股票价格在短短的一年时间,跌幅多达60%-70%。虽然我国连续降息,但是不能使股价回升。一方面是我国出现了经济衰退。另一方面美国的次债危机引起了全球的金融危机。

(3)在1996-2008年,上证指数和利率不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这说明我国的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不成熟性。另外,在长期的实际经济运行中,利率只是影响股市变动的诸多因素中的一种,还有其它很多因素制约着股票价格。比如说股票价格也受到行政干预,主力庄家操纵,过度投机,信息不对称等不规范的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四、政策建议

通过上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在长期还不能体现出股票价格和利率负相关的理论关系。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发挥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还不强,因此,要保证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关系。本文提出几个建议。

(1)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我国利率属于管制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利率并不能真实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央行不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短期利率,进而影响利率的整个结构。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风险结构也没有生成,因而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尚不充分。所以,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变化对股票价格变化的传导效应,从而有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从根本上完善股票市场。我国股票市场目前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如市场规模偏小,市场运作不规范,市场结构不完善,政策因素对市场干扰大等,这些不完善之处也确实阻碍了货币政策在股票市场传导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必须要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建立规范、成熟的股票市场。

(3)加快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融合。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关系的形成,是一国金融市场比较成熟的反映。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间通道还没有完全打通,两个市场的资金价格结构失衡,相关性也不强。由于两个市场相对独立,各种金融工具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合理,这种价格的扭曲往往导致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制约。所以必须进一步打破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分割局面构筑各个市场之间畅通的信息传递通道,使各市场的资金能自由流动,从而使金融市场能够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做出灵敏的反应。

参考文献:

[1]许均华,李启亚.宏观政策对我国股市影响的实证研究 [J]. 经济研究, 2001,(9).

[2] 孙华纾,马跃.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3,(7).

[3] 夏春光.我国股市波动的利率效应[J].统计与决策,2005,(7).

[4] 翟强.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2001,(7).

[5]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 成家军.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篇(5)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这类对子公司投资应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面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时发生的审计费等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这类对子公司投资应按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对未来事项作出约定且购买日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也应将其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三)以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以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相同。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成本法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取得股权时按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除此之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由于我国企业当年实现的盈余一般在下年度发放利润或现金股利。因此,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是由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一般不作为当期投资收益,而作为投资成本收回处理。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有部分是来自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的盈余分配,则仍应作为投资企业投资当年的投资收益。

[例1]甲公司2006年1月1日以8000000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10%的股份,购买过程中另支付相关税费20000元。乙公司为一家上市的中小企业,其股权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价格,且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甲企业在取得投资以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及利润分配情况如下:

(1)2006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8020000

贷:银行存款8020000

(2)2006年从乙公司取得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8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800000

(3)2007年从乙公司取得股利时:

应冲减投资成本金额=(8000000+15000000)×10%-10000000×10%-800000=500000(元)

当年实际分得的现金股利=15000000×10%=1500000(元)

应确认投资收益=1500000-500000=1000000(元)

借:银行存款15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500000

投资收益1000000

(二)权益法在权益法下,企业进行投资时,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差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在期末,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首先,以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然后,根据调整后的净利润确定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被投资单位进行利润分配时,应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被投资单位发生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时,应当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例2]A公司2006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股票100000股,每股面值10元,市价12元。A公司的投资占B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40%,其投资成本与应享有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相等。2006年B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600000元,2007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00000元,2007年B公司全年净亏损5000000元,2008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000000元。

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1200000

贷:银行存款1200000

(2)2006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240000

贷:投资收益240000

(3)2006年末“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B公司”账户的账面余额=1200000+240000=1240000(元)

(4)2007年宣告分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B公司1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20000

宣告分派股利后“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账户的账面余额:1200000+240000-120000=1320000(元)

(5)2007年12月31日:

借:投资收益13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320000

(6)2007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账户的账面余额为零,未确认亏损=5000000×40%-1320000=580000(~)

(7)2008年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000000元,A公司可恢复“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账户账面价值=2000000×40%-680000=12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20000

贷:投资收益120000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长期投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继后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作为投资收益;超过投资单位账面价值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2)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从而形成企业合并的,应当改为成本法核算,并进行追溯调整。若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首先要求对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按照成本法进行追溯调整,以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有差额的计入当期损益;若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首先要求对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按照成本法进行追溯调整,以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超级秘书网

(二)成本法转权益法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应当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2)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者与其他投资方一起实施共同控制的,应当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为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篇(6)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22号准则”)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给出了以下

定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1)贷款和应收款项;(2)持有至到期投资;(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从定义看,此概念采取了“外延排除法”。相比其他3项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定义比较模糊。特别是在实务操作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如何对一项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分类,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因素。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投资某项金融资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或参与被投资方的经营而获得经济收益;也不是为了在短期内出售而赚取利得,则该项金融资产可以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新会计准则要求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因而报告日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该按照其市价在报表中反映。相对于前一个报告日的市价变动直接记入资本公积,如果存在减值迹象还需对其进行减值测试,发生的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编制年报时遇到的问题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受其影响中国股市在这一年发生巨大波动。以沪深300指数为例,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收于5 338.27点,到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时,沪深300指数已经跌落至1 817.72点,跌幅居全球主要股指第一。从个股表现来看,超过九成的个股全年累计下跌。

根据笔者研究,我国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以股票为主,基金和债券较为少见(银行等金融企业除外)。在这种情况下,结合2008年股市行情,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企业在编制年报时普遍会遇到以下问题:

1.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由于股价大幅下跌,其公允价值也随之大幅缩水。期末如何对该公允价值变动进行会计处理?

2.该会计处理会对企业当期及以后的财务指标产生何种现实影响和潜在影响?

三、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处理的讨论

根据22号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从这里不难看出,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如何处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通常情况下的公允价值变动做出了明确规定,具体来说,就是将该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股市持续暴跌。面对这种特殊情况,各家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企业已经不能简单套用上述规定而应当考虑是否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新会计准则对此也做出了相应规定。按照22号准则,当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时,企业应当对该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不过该项准则并未明确指出公允价值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的标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依靠自身的职业判断对会计方法进行选择。

根据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笔者发现:多数上市公司选择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下降计入资本公积,只有少数上市公司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持有同一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家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仍有可能不尽相同。以雅戈尔(600177)和上海电力(600021)为例,同样是持有上市公司海通证券的股份,前者计提了减值准备,后者则计入资本公积。

出现这种差异缘于以下两种可能:

一是两家公司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同。一般来说,经济业务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就越高,出现分歧的可能性也越大。而上文中已提到准则在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方面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二是两家公司根据各自财务状况选择了适合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了证实这种可能性的存在,笔者认为有必要先搞清楚两种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现举例分析:

2008年6月1日,DEF公司从股票二级市场以每股15元的价格购入XYZ公司发行的股票2 000 000股。DEF公司对该股票投资既不准备近期变现,也不准备作长期股权投资,而是将其列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进行核算。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场价格下跌到每股6元(假定2008年均未分派现金股利)。

方法1:DEF公司选择将该股票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2008年12月31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8 0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8 000 000

方法2:DEF公司确认该股票投资减值损失

2008年12月31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18 0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8 000 000

从上面两个分录看,方法1同时减少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对当期损益未造成影响。方法2则增加了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降低了当期利润。

除了上述区别外,两种方法还可能会对未来会计年度财务指标产生不同影响。仍以DEF公司为例,假设2009年6月30日XYZ公司的股票价格上升到每股10元。DEF售出持有的XYZ公司股票1 000 000股。

方法1:

2009年6月30日

借:银行存款 10 000 000

投资收益5 0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 0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 000 000

方法2:

2009年6月30日

借:银行存款 10 0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 000 000

投资收益 4 000 000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方法1中的投资损益取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售价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方法2中的投资损益则取决于售价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因此,后者具备了前者不具备的调节利润的作用。具体来说,企业在财务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存在利用方法2调节利润的可能。而一旦当期财务状况不好,企业则会倾向于采用方法1。

上文已提到,雅戈尔和上海电力均持有“海通证券”,但两者对其公允价值变动进行了不同会计处理:雅戈尔当期对“海通证券”计提减值准备12.17亿元,而上海电力则是调减资本公积17.15亿元。再比较一下两家的利润指标,雅戈尔当期利润总额23.75亿元,较上一年度下降35.65%;上海电力当期利润总额-18.88亿元,较上一年度下降347.02%。对雅戈尔而言,如果剔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影响,当期利润总额几乎与上期持平,即便计提了12.17亿元的减值准备,由于基数较大,利润总额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反观上海电力,当期发生严重亏损,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对持有的“海通证券”计提减值准备,则亏损总额将超过30亿元,那么企业必然会面临更大的外部压力。

四、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建议

从雅戈尔和上海电力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方面的规定欠具体,一定程度影响了报表主体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了更具操作性,企业会计准则应对何种情况下计提减值,何种情况下计入资本公积做统一、具体的规定。

笔者认为,可按以下3种标准对是否要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判断:

1.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市价低于投资成本;

2.到年末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市价已经持续下跌6个月;

3.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市价较上年同期下跌超过20%。

我国新会计准则虽实现了国际趋同,然而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都没有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方法做统一规定,这就使得我国在制定准则时缺少了可以借鉴的先例。金融危机使得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断凸显,也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2008年12月30日,美国证监会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建议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发对金融资产减值处理的单一模型,以便降低实务操作的复杂性,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2009年7月14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告,称已计划消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不同减值方法。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也应该积极调整相应准则,为财务人员的实务操作提供指引。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7(11).

篇(7)

【关键词】 金融资产减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提高会计处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金融资产的确认标准、计量方法以及在相关报表中的披露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因此造成了不同企业之间对相同资产在计提金融资产减值方面存在着差异,会计信息也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本文重点对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进行相关分析,意在提高大家对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重视。

(二)现状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上具有积极影响,可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使会计信息更加客观,但我国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存在不少问题。金融资产减值计量确认标准复杂,减值准备的计提存在随意性,金融资产减值确认方式多样,造成虚假会计信息。在披露方面,信息披露过于简单,不利于相关人员对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终对金融资产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应该合理预计金融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上市公司在执行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政策时,涉及到许多职业判断,因为每个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同,所以掺杂有不少的主观随意性,这其中可能包含人为的经济动机因素。

二、金融资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工具交易,尤其是衍生工具交易有了较快的发展,这对会计核算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者权益工具的合同。因此,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了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的金融工具交易的会计处理,要求企业将几乎所有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将有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金融工具交易,便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文不涉及以下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货币资金、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企业以及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金融资产的初始分类

金融资产的会计分类将直接影响金融资产的会计计量和后期减值的会计处理,因此,企业遵循最新会计准则规定进行初始分类。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几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分类与金融资产计量密切相关,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所使用的基础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以上分类一经确定,不应该随意变更。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同时,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再重新划分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再重新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者回购,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得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比如企业基于其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将某些金融资产进行组合从事短期获利活动,对于组合中的金融资产,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属于金融衍生工具,比如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其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时,应该将其相关变动金额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如果衍生工具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那么这项衍生工具初始确认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应根据其对应的套期关系(即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使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

企业将某项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通常是指该金融资产不满足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条件的,企业仍可在符合某些特定条件下,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通常情况下,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才可以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可以消除和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核算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和损失在确认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企业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能够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债权性投资,比如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金融债券等。股权投资因其没有固定资产的到期日,因而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企业在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当注意把握其特有的特征:该金融资产到期日固定、回收额固定或可确定;企业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企业有能力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四)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比如,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但又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非金融企业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企业持有的其他企业的债权(不包括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债务工具等),只要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就可以划分为这一类。

企业不应当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准备立即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这类非衍生金融资产应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因债务人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者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如企业所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或者类似的基金等。区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与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市场资产,其主要的差别在于是不是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并且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那样在出售或重分类方面受到较多限制。如果某项债务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则企业不能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资产的,可归为此类。

对于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既可能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可能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果该项金融资产属于有固定到期日、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金融资产,则该项金融资产还可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应划分为哪一类金融资产,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因素。金融资产的分类应是管理层意图的如实表达。

三、金融资产减值

金融资产减值,指金融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金融资产减值是会计原则中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的一种矫正。金融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发生了减值,应当遵守减值准则及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企业应该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并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一)金融资产减值的分类

对金融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了能够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及企业持有的国家发行的国债等特别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在此,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仅仅论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含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金融资产,下同)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具体包括以下各项: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上继续交易;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体制改革使在该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三)影响金融资产减值确认的因素

企业在根据以上客观证据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损失时,应该综合考虑与该项客观证据相关的事项,以及与该作业相关的会计环境。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这些客观证据相关的事项(也称损失事项)必须影响到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并且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预期未来事项可能导致的损失,无论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均不能作为减值损失予以确认。

二是企业通常难以找到某项单独的证据来认定金融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因而应当综合考虑相关证据的总体影响进行判断。

三是债务方或金融资产发行方信用等级下降本身不足以说明企业所持的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但是,如果企业将债务人或金融资产发行方的信用等级下降因素,与可获得的其他客观的减值依据联系起来,往往能够对该项金融资产是否已发生减值作出可靠判断。

四是对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其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本身不足以说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已发生减值,而应当综合相关因素判断该投资额的公允价值下降是否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的,同时,企业应当从持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整个期间来判断。

五是如果权益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从而不能根据其公允价值下降的严重性程度或持续时间来进行减值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被投资单位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六是对于以外币计价的权益工具投资,企业在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投资在初始确认时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成本,与资产负债表日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同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根据投资种类和方向的不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分为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和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可供出售股票投资)。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也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该金融资产转出的累计损失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余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

(一)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减值损失的确定

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的企业会计处理惯例,我国对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减值损失的确定,一般采用初始投资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

1.初始投资成本

选择初始投资成本作为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减值损失的确定基础,是因为在一般会计处理情况下,对于可供出售股票投资,使用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在进行减值处理时,可供出售股票投资的账面价值中已经包含了取得该项金融资产后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但是,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了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当可供出售股票投资显示出九种减值迹象之一时,就表明其公允价值已失去其公正和公允性,之前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的公允价值应该全部转销,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从这个角度看,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减值损失的确定基础之一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投资成本。

2.可收回金额

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表明可供出售股票投资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该项金融资产进行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并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可以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因此,判断金融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时,应该考虑的是该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所谓的可收回金额。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对于可供出售股票金融资产,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确定有三个难点,一是难以确定可供出售股票投资明确的投资期限,由于其投资期限的不确定,因此其折现期也难以确定。二是当该金融资产的价格持续下跌,且是非暂时性质时,股票市价的未来变化难以确定,对外出售的价格更难以确认。三是在持有该金融资产期间,其回报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从上述分析可知,可供出售股票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几乎是无法衡量的,但是其公允价值与其处置费用的差额则相对容易取得,将其作为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例1:某大型公司于2008年4月8日购入ABC公司普通股20 000股,每股价格为15元,另外支付相关费用20 000元。该大型公司根据其持有目的,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08年6月30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上涨至16元。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下跌至13元。2009年前半年,ABC公司因高层动荡致其信用等级下降,股票价格急剧下降。到2009年6月30日该公司股票市价降为每股5元。该大型公司如果出售该股票,则需要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 000元。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出现减值迹象,进行减值测试如表1。

2009年6月30日确认的可供出售股票投资的减值损失为203 000元,就是当日的可收回金额99 000元与该项金融资产的初始投资成本302 000元之间的差额。

(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减值损失的确定

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的企业会计处理惯例,我国对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减值损失的确定一般采用摊余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

1.摊余成本

当购入债券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债券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方式,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的交易费用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并在该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保持不变。同时,该金融资产在后续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该以其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且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额调整可供出售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

因为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是用摊余成本和其实际利率计算的,但可供出售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则是用公允价值进行衡量,这样计量很有可能会使该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与其摊余成本不相同,这时就应该用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的关系公式: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公允价值变动。

在该项金融资产发生减值之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等科目余额的总和就是其摊余成本。如果确认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一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另一部分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有时,可以单独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2.可收回金额

此处的可收回金额同可供出售股票投资的可收回金额相同,不再进行陈述。可供出售债券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要通过利息和到期收到的本金计算所得。

例2: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该债券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1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购入债券时的实际利率为4%。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 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1 076.30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10万元。假定按年计提利息。20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020万元。2008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 000万元并将继续下降。2009年1月20日,A公司将该债券全部出售,收到款项995万元存入银行。

2007年1月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应收利息 50(1 000*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36.30

贷:银行存款 1 086.30

2007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 50

贷:应收利息 50

2007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50

贷:投资收益 41.4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8.55

计算过程:2007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 000+36.30)*4%=41.45(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 000*5%-41.45=8.55(万元)。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1 000+36.30-8.55=1 027.55(万元),公允价值为1 020万元,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1 027.75-1 020=7.75(万元)。因此,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7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7.75

2008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 50

贷:应收利息 50

2008年12月31日:

借:应收利息 50

贷:投资收益 41.1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8.89

计算过程:2008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 000+36.30-8.55)*4%=41.11(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 000*5%41.11=8.89(万元)。注意:在计算2008年年初摊余成本时,不应考虑2007年12月31日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 020-8.89=1 011.11(万元),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应确认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18.86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1.11(1 011.11-1 000)

资本公积 7.75

2009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 50

贷:应收利息 50

2009年1月20日:

借:银行存款 99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8.86(7.75+11.11)

投资收益 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18.86(36.30-8.55-8.89)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1.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减值损失的转回

根据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在减值损失转回时,应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正是因为可供出售股票投资的减值损失的转回不能通过当期损益转回,所以,对转回的减值金额也没有限制。

2.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减值损失的转回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涨且客观上与确认后发生的事项相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五、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当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将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其损益。在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经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相关,则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能超过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二)确认减值分类

通常情况下,能够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债权性投资。对于债权性投资减值的分类,关键是减值后对利息收入的确定,以及在减值确认后如何调整该金融资产的利息和摊余成本。发生减值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可能有两种情况:减值后的名义利息小于减值前的名义利息;或者在确认减值后没有利息收入,只能收回本金。因为面对的情况不同,所以在会计处理上也有不同点。

例3:天地公司于2007年1月3日购入大地企业当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2%,面值1 000元。天地公司按1 050元(含交易费用)的价格购入100张。该债券到期一次还本,每年付息一次。根据管理层计划,该债券持有至到期。

2007年1月3日投资时的初始确认,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000

——利息调整 5 000

贷:银行存款 105 000

计算投资的实际利率105 000=12 000*(P/A,I,5)+100 000*(P/F,I,5),得I=10.66%

持有至到期根据摊余成本确认利息收入,进行利息调整的金额如表2所示。

确认发生减值:若是2009年年末,大地企业发生财务困难,经协商大地企业只能清偿本金,未来两年内利息无法支付。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确定2009年年末该债券投资的现值=(100 000)/(1+10.66)(1+10.66%)=81 662(元)。由于2009年年末该债券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2 312元,而债券投资的现值为81 662元,所以应确认的减值损失为20 65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6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0 650

2009年确认减值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81 662元,根据实际利率法,2010年应确认的利息收入为8 705元(81 662*10.66%),但确认的利息收入没有形成收款的权力,这属于发生的减值,应冲减减值准备。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8 705

贷:投资收益 8 705

2011年,经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处理同上:

借: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 9 633

贷:投资收益 9 633

从表3可以看出,在减值确认后,按照实际利率确认两年的利息收入并冲减了减值准备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余额为2 312元(20 650-8 705-9 633)。由于投资方在2009年以后的两年没有收到利息,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中还有未摊销的溢价及交易费用2 312元(5 000-807-893-988)。

2011年收回金额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 000元(成本10 000+利息调整2 312-减值准备2 312),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 312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 000

——利息调整 2 312

六、对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建议

(一)制定更为实用的会计准则,提升准则的可操作性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产减值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资产减值的客观证据如何运用,未来现金流量如何确定等等,这都需要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来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会计准则运用上的主观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二)提升金融资产减值运用的会计环境

金融资产减值的核心部分是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只有完善了金融资产减值运用的相关会计环境,减值的会计处理才可以有据可依,这是降低会计信息随意性的一个主要方法。正因为如此,才必须构建完善的计量依据和支持环境。

(三)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和高层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不论建立多好的客观环境,最终都要由从业人员和管理者来实施和运用。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和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从业素质,在处理业务过程中,才可以正确地处理相关减值的问题。

结 语

本文在对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上,首先明确了金融资产的分类,并对每一类金融资产的确认条件加以分析,旨在为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提供前提。在对金融资产的论述中,对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以及在新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的难点和瓶颈进行了针对性论述。最后,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两类主要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实例分析。

在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这一问题上,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以操之过急。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会计历史和如今的机制条件,以制定出一部较为详细的会计指南来满足经济的需要。同时,我国也必须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和相关市场的管理,以期对金融资产进行更为完善的监督。最后,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孙燕芳,王军会.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及其结算方法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7(18).

[3]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

[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