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环保调查问题

环保调查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0 16:02: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环保调查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环保调查问题

篇(1)

国俄亥俄州NDCL高中(留学) 克里夫兰 44024

[摘要]对沈阳市不同年龄结构的市民进行了环保意识调查,在分析了调查问卷数据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市民环保意识的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以一个高中生的思考视角提出了学校教育、政府宣传等方面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对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市民;调查问卷;环保;垃圾分类

引言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在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保护也就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的大中城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飞速提升、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大中城市的环保问题日趋严重。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让市民从生活入手做好环保显得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结合对沈阳市随机50位不同年龄结构(10-65岁之间)的市民调查问卷,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市民的环保意识现状,包括对环境的认识、环保的认识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从学校教育和政府宣传两个方面应采取的措施。调查问卷包含环境的认识、环保的认识两部分内容,每部分有5道问卷题目。

1.对城市环境的认识

市民对所居住的城市环境的认识的调查题目有5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综合图2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市民对城市环境总体满意度并不高;认为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垃圾和汽车排放;对工厂的废物排放情况了解不够;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不好。而对河道水质满意度较高,这是得益于政府近年来对河道治理取得成效。

2.对环保的认识

市民对所居住的城市环境的认识的调查题目为5项,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综合图2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市民普遍认为目前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废气和废渣排放;平时获得环保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上网和书报,教育和政府普及方面力度还不够;对垃圾分类了解不够;市民整体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3.对提升市民环保意识措施的思考

通过上述市民环保意识的调查问卷看出,市民对所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来高,但对如何进行环保,特别是如何从自身生活做好诸如垃圾分类投放等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的提高是个复杂过程,但其影响却是惠及子孙万代的。所以,要想做好社会的环保事业,首先应该从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入手。下面就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途径和措施作如下探讨。

(1)依托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环保意识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针对学生实施环保意识教育和知识普及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应该积极承担起在校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教育工作。但是,目前城市的中小学还是有很浓的“应试”教育氛围,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不系统和深入,即使有这样的课程也流于形式。反观美国中小学,十分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但有形象生动的课程,还成立“环保社”,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的从事环保活动,如:公园海滩捡拾垃圾、做垃圾分类投放宣传等。所以,学校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过程中,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制定长久和系统的环保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根据环保形势的不断变化,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特别注重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环保知识教学经验。其次,成立“环保社团”,由该组织自发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和社区参与环保活动实践,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环保教育,同时也可以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如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方法等。最后,在学生环保知识考核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如制定有针对性的环保计划、撰写环保调查报告等,使学生不但能掌握环保知识,还能将这些知识服务于社会。

(2)依托政府宣传提升全民环保意识除了依靠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外,政府有效的宣传引导更是提升全社会市民的有效途径。目前,政府对环保的宣传多停留在平面新闻媒体、电视新闻报道等层面,而且多是报道的负面新闻和案例较多,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真正的环保知识宣传和引导工作不具体,环保工作落实不深入。以涉及千家万户的垃圾分类投放问题为例,大多数城市街道已经设立了分类投放垃圾箱,但调查问卷反映垃圾分类投放得效果并不好,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太麻烦,二是不太清楚如何分类。这两个原因都和政府的宣传和引导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对于如何进行分类,大多数市民都不清楚。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进行环保意识的引导和宣传,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设备,特别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环保设施,如分类投放垃圾箱,应该借鉴美国的做法,室外的垃圾箱加大尺寸,以便能在箱体上列出分类明细,便于投放时明确分类;而居民住户内免费赠送小型分层分类投放垃圾箱;其次,政府应通过电子显示屏、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系统的环保知识宣传;最后,要通过政府引导,发挥社区作用,积极组织居民家庭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学习以及环保实践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提升市民环保意识。

4.结论

通过对沈阳市不同年龄结构的市民进行环保意识调查问卷,由数据分析了目前市民环保意识的现状,并提出了为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学校教育、政府宣传两个途径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当前,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逐渐重视,省市各级政府针对城市环保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特别是对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居住的城市环境会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

[1]朱丹,高晶晶.市民环保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技,2011(06)

篇(2)

关键词:农户;环保行为;低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126-02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重点。广大农村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点区域,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凸现。201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64 646.56万公顷。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指出,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年排放量分别达到1 324万吨、270万吨和28万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3.7%、57.2%和67.3%。农业源污染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半壁江山”。

环境保护行为是个体在认识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1]。宁夏彭阳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量少,林草植被覆盖率总体不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比较滞后,属于典型的低开发区域。分析西部低开发区农户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农户环保行为的动机,以期进一步提高低开发区农户环保意识,鼓励激发农户环保行为。2013年10月,调研组以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农户,在宁夏彭阳县入户调研176户,回收有效问卷140份。

一、样本农户社会经济特征

1.农户居住年限较长

由调查问卷得知,受访者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男性居多。户均人口数为5人。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呈现橄榄状,成年人多,儿童和老年人少。33.6%的农户家中有大病患者。户均拥有耕地36亩。农户在现居住地居住年限普遍较长。居住年限在30至60年之间的农户最多,占比达到39.3%;居住年限超过100年的农户占比达到17.9%。

2.农户大多数从事种植业

农户从事产业以农牧业为主,打工和自营工商业为辅。38.6%的农户仅从事农牧业,48.6%的农户从事农牧业和打工,12.8%的农户从事农牧业和自营工商业。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和林业为辅,97.1%的农户从事种植业。

3.农户受教育程度偏低

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调查问卷统计,农户家中最高学历在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的占比接近50%。学历最多集中在初中文化水平,占比达到35.3%。低开发区农村依然存在文盲,文盲占比达到2.8%。

4.相对较发达的乡镇家庭负债消费比较普遍

受访农户人均年收入4 206.4元,人均年支出3 512.7元,其中生产支出占总支出的36.1%,生活支出占总支出的63.9%。相对较发达的乡镇家庭负债消费的占比高于欠发达乡镇。较发达的城阳、王洼两乡,有23.6%的家庭年净收入为负;欠发达的交岔、罗洼两乡,有11.8%的家庭年净收入为负。较发达乡镇与欠发达乡镇农户的消费观念存在一定差别,城阳乡和王洼乡农户的消费意愿更加强烈。另外,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也成为家庭负债的重要因素。

二、低开发区农村环保现状

1.农户环保意识明显

由表2可以看出,低开发区农户具有较浓的环保意识,对问卷题目的认同度均很高。农户对于环境保护持有肯定的态度,但这仅限于在意识层面上,非常认同“只有一个人也应该保护环境”的农户达到72.1%,而非常认同“只有一个人也做到保护环境”的占比下降了8%。当环境保护涉及经济负担和生活质量时,非常认同的占比大幅下降,完全不认同的占比明显上升。与“只有一个人也应该保护环境”相比,不认同“为保护环境承担经济负担是没办法的事情”的占比增加7%,不认同“为保护环境降低生活水平是没办法的事”的占比增加24.7%。这说明,当环保行为使农户经济负担增加,可能会降低农户当期的生活质量,农户环保意愿随之降低。

2.农户至少有一种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

从调查问卷得知,82.7%的农户通过电视获取环保知识,电视、收音机成为最主要获取渠道。其他途径与电视和收音机相比,占比则小很多。农户受条件限制,通过互联网获取环保知识的占比仅有2.4%。

3.生活用水循环利用率偏低

彭阳县属温带半干旱区,年平均降雨量为350~550毫米,降水不足决定农户生活用水来源主要依靠水窖存储水。从调查问卷中得知,67.8%的农户由水窖取水,35.7%的农户在浅水井或沟塘里打水。低开发区淡水资源缺乏,而农户重复利用生活用水的比例也并不高。问卷统计显示,有30%的农户重复利用生活用水,比如将洗菜水收集用于浇地或喂禽畜,而占到54.3%的农户未做到循环利用。

4.多数农户垃圾处理方式不环保

农户处理垃圾的方式大体分为:焚烧、掩埋、堆肥回填、随意丢弃。这些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会造成大气污染、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多数农户处理垃圾时缺乏环保意识,垃圾处理方式不环保。由图3可知,农户将垃圾焚烧的占比最高,达到26.8%。而13.4%的农户选择将垃圾随意丢弃在路边或低洼处,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影响村容村貌。许多农户表示非常厌恶村里的道路及自家院落周围垃圾露天堆放,但是苦于没有固定的垃圾回收点,或回收点与农户家距离非常远,农户只能将垃圾随处倾倒或者焚烧。但也有多数农户选择将垃圾掩埋或堆肥回田,但目前农村农户产生的生活垃圾大多为工业制品,无法或很难自然降解,反而造成环境污染。

5.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总体偏低

据调查问卷统计,农户户均化肥施用量达到1 098.36公斤,平均每亩地化肥施用量为29.39公斤。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化肥施用量40.4万吨,有效灌溉面积498.6千公顷,①计算得出平均每亩地化肥施用量达到54.01公斤。总体上,样本农户的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水平低于宁夏平均水平。较发达的乡镇平均每亩地化肥施用量为45.38公斤,欠发达乡镇平均每亩地化肥施用量为19.65公斤。较发达乡镇与欠发达乡镇化肥施用量的不同,反映出土地产出效率的差异。较发达乡镇化肥施用量大,土地产出效率高;欠发达乡镇广种薄收,化肥施用量很少,土地产出效率低。欠发达乡镇的农产品比发达乡镇的更加绿色环保,农产品的原生态特色明显。

三、低开发区农户环保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研究方法及模型说明

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低开发区农户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分别从生活和生产两个方面考察农户的环保行为,生活行为特征为环保和不环保;生产行为以农膜回收为例,行为特征为回收和不回收。因此,被解释变量为二分变量,取值0或者1。而考察的环保行为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居住年限、耕地数量、家庭总收入,共七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因此选取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模型中的有关变量及赋值如表4所示。

2.年龄、民族及文化程度对农户生活环保行为影响显著

对农户生活环保行为的logistic回归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年龄(p=0.013)、民族(p=0.038)与文化程度(p=0.016)对生活环保行为影响显著,其余4个解释变量的影响则不显著。比较而言,回族的生活行为更为环保;年龄对生活环保行为的影响呈负相关,年龄越大,生活行为越不环保;文化程度对生活环保行为的影响呈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生活行为越环保。

3.文化程度和耕地数量影响农户回收农膜

受访农户中97.1%以种植业为家庭主要产业。农膜回收是农户环保行为的具体表现。由表6看出,低开发区农户回收农膜情况不佳,62.6%的农户不回收农膜,其中43.9的农户认为农膜已经无用,41.6%的农户认为回收农膜太麻烦。回收农膜的37.4%的农户中,75.5%是为了获利,22.4%为了再利用。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理统计和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农户虽有较浓的环保意识和强烈的环保意愿,但是由于经济因素和其他实际原因,采取环保行为的农户依然有限;(2)电视的普及使得电视媒体成为农户获取环保知识的最主要途径;(3)农户目前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不环保行为,主要表现为生活用水循环利用率低,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不环保;(4)文化水平影响低开发区农户的生活环保行为和农膜回收行为,且呈显著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农户的生活行为越环保,农户越倾向回收农膜;(5)回族的和生活习俗使得回族农户的生活行为更为环保;(6)年龄对低开发区农户的生活环保行为影响呈显著负相关,年龄越大,接触先进理念滞后、环保知识匮乏、环保观念落后,导致生活行为不环保;(7)农户拥有的耕地数量对农户回收农膜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影响,耕地数量越多,越不回收农膜。

为促使农户生活和生产行为更加环保,改善农户生活环境,现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农户文化水平,提高农户思想境界;(2)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有效利用电视媒体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同时村委会应积极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农户在生活和生产中采取环保行为;(3)从环保的角度和公共政策外部性的角度,制定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技术制度,激发鼓励农户的环保行为,促进低开发区农户环保行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红光镇公民;环境生态;意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11-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快速,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及时监测和评估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对了解和提高我国社会大众的环保现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污染现象普遍,治理滞后等原因造成人内心意识的逐渐淡化。为了了解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情况,我们做一次环境意识调查,以此来反映公民环保意识情况,并且就近对环保做一次宣传,使大家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于是我们3名西华大学学生对西华大学学校内部公民(包括学生、工人、居民、老师)和校外公民(红光镇内及附近的商人,行人和顾客)进行了调查。

一、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内容

关于对红光镇居民的调查,我们设计的调查题涉及到环境保护态度 、环境保护知识 、环境保护行为3个方面 ,共计25道题。从不同角度 ,不同程度考查红光镇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并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我们共打印并发放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200份,收回 200份,回收率达 100% 。实地问卷结束后,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调查问卷中的25个问题 ,进行权重的计算和分析 。因而用其来确定权重 ,虽有一定的主观性 ,但不失其实用性。

(二)调查对象比例

在200份问卷中了解,被调查者中,男女较为平均,比例是53:47。孩童:青年:中年:老年比例是14:48:24:14,以青年人居多。小学及其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其以上比例为17:21:19:43。

二、调查分析

(一)环保理论意识薄弱

在所有参与问卷的人中,71%的人认为世上存在环境污染,但并不知道世界环境日,并且知道确切的日子的人也只占71%当中的1/4。看来大家对环境生态的相关知识不多,环境理论意识薄弱。其中全部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大多数觉得存在环境污染,其中也只有14%的人知道世界环境日,并且还有5%的人觉得不存在环境污染。不难发现,在问卷中了解到,红光镇大学生知道环境污染严重,却不关心世界环境日,说明红光的大学生虽受教育较多,环境理论意识十分薄弱。

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有2%的人认为要“先搞好经济再搞环保”,且都是中年人,学历都在初中,29%的人认为要“先搞好环保再搞经济”。看来,较多接受教育较少的中年人对环境的保护不关注,对经济关心的更多。另外,10%的人认为要“偏重经济,兼顾环保”。59%的认为要“偏重环保,兼顾经济”,其中孩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所占比例分别是14:48:24:14。说明青年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来说较强,老年人和孩童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以上两个问题说明年轻人更关注环保,学历高的更关注环保。

(二)环保实际意识强烈

在问卷7问中:“如果有环保活动,您愿意参加吗?” 有90%表示非常愿意参加,不愿意参加的有5%,觉得不好玩就不参加的有5%。第十题“你会随手捡起身边垃圾吗?”,偶尔会的占75%,总会的占20%。第十一题“你会将电池扔进回收箱吗?”,有30%的人总会,有25%的人偶尔会。第十二题“是不是按类别扔垃圾?”,有25%总会,有45%的偶尔会。第十三题“是不是会随地吐痰?”,75%从不会,5%总会。第十四题“为了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洗衣粉或肥皂等?”,使用无磷洗衣粉的有75%,25%不清楚。第十七题“您平时习惯用什么交通工具?”,40%公共交通工具,30%私人交通工具,20%步行,10%自行车。第十八题“到街市或超级市场购物时,你的习惯是”,45%自备购物袋,35%视情况而定。第十九题“如果你知道中性笔不易降解,你会选择用钢笔吗?”,有55%的人会选择用钢笔。第二十四题“你是否有践踏草地走到目的地?”有65%偶尔是,35%从不。第二十五题“您曾经食用过野生动物或使用过野生动物制品吗?”有85%从不,有15%偶尔会。老年人

择的都是在保护环境,有60%的中年人在保护环境,青年人在细节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们的环保的态度很好,都愿意的从小事开始注意环保。他们的行为对环境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由此看来红光镇的人们的环保意识是非常强烈。

三、总结与建议

相对来说,年龄层次高和学历高的人群更关注环保,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搞好经济更重要。所以我们在活动期间还对人们进行了环保宣传,希望他们的实际行动能与意识相符合。我们以下几点建议:

红光镇各级政府对红光镇环境意识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大部分居民对其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环境相关知识了解很有限。应该加强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形式,宣传相应的环境知识;定期开展面向公民的环境意识调查,及时了解他们的环境意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针对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宣传过程中适当采取奖励措施,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策划和组织“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境纪念日的活动,开展有创意、有影响、有效应的“环境宣传周”、环境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广泛发展、深入动员,激励公民踊跃参与。从调查结果很明显的看出,教育程度越高,环保知识越丰富,孩童对环境生态的意识也很薄弱,不了解环境的相关知识。所以,对环保知识的普及还应继续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不仅坚持本土化、持久化和多样化 ,还要从小时抓,从基本抓。在日常的教育中慢慢熏陶,逐渐影响每一个学生,进而影响每位家长、周围的每个人,以至于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 、关心环保。需要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宣传将环境危机感深深植入公众心中,激发公众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使环境意识由教育而强化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使环保参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一)建立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

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参与,形成强有力的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营造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首先要更新人们的环境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地球环境是所有人(包括现代人和后代人)和所有生物共有的财富,任何人都不能为了局部和小团体的利益而置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于不顾。搞建设求发展要保护环境,顺乎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改变违背自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要转变自然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传统观念,代之以“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新观念,要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生态自然观,代替人是自然主宰的强权自然观。其次,从各地实际出发,发动群众共同制定环境行为规范,努力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之中。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要把“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逐步纳入文明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

(二)扩展环境权益,提高环境意识。

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意识,就是把人的环境意识的提高过程与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通过使人们获得更多和更大的环境权益,来增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关注和行动。扩展环境权益主要有:

①环境监督权。

在环境基本法中应具体规定公民享有的日照权、通风权、安宁权、清洁水权、清洁空气权等。如果公民的上述权利的一项受到危害,就可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以达到使公众环保参与成为一种可能而又可行的目的,从而提高公民的环保参与意识。

②扩大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

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知情权虽有了一些扩展,如我国北方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沙尘暴现象、电视上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一些污染企业的曝光等。但环境知情权方面仍有较大缺口。表现在公民对单个企业的环境行为的信息了解不足。我国没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企业虽有义务向政府进行排污申报和登记,但没有法律规定这些申报的信息必须向社会公开。公民对待这些企业是相对盲目。同时公民对高质量环境信息的需要得不到有效地满足。公众不但希望了解环境状况是什么,还希望了解与这些状况有关的分析结论,知其然还希望知其所以然,但这些信息供给不足。另外,公民对政府实施环境政策的过程了解不够,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

过程也是知之甚少。环境知情权是行使环境监督权的基础。应当公布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的信息,扩大公民对环境的知情权,才能为公民关注环保、参与重大项目结册的环境监督和咨询提供必要的条件,才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好事,做实事。社会环境权益的扩展是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经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了红光镇公民的环保意识程度较强。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人才和学者来注重和关心我国的环保。希望这次调查能给他们带来这样的理解:其实,环保就在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篇(4)

关于低碳环保调查报告篇【一】

以前的龙山河非常清澈,可是现在却污水满河而且河里都是垃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付某去河边进行了调查报告。

调查

我们到了河边,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我们发现有两个污水排放管道,而且有一些像鱼虫的不明生物。我们又观察了周围的环境,植物生长得很茂密,可水中的死鱼非常多,垃圾也不少。

分析

1.这条河常年清澈见底,鱼死的也很少,又没有那么臭,而且垃圾也不多。因此按一般情况,应该不会那么臭,而且死那么多。而实际上却糟得很!

2.我从调查中发现,小河的一段在公路下面,公路上有很多车辆来往。小河附近有许多做买卖的,这条河离着这他们非常近。

结论

小河非正常受到污染的原因有:

1.有的人随便往河里扔垃圾、吐痰、抖烟抹。小河里的水被弄脏,所以就被污染了。

2.有些工厂因用过的污水没地方排放,就引了一条管道,通到河里。因废水排放,小河就被污染了。

3.由于河里有污水,有的鱼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还有的是吃了被污染的红色不明生物致死。死鱼身上发出的臭气污染了河水。

4.有的小孩在河边玩的时候,想尿尿了,就随地大小便,尿到河里。河水因尿液变得非常臭。

种种迹象表明,小河被污染,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且与污水排放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们吃了被毒死的鱼,后果可想而知。

关于低碳环保调查报告篇【二】

一、调查概况

1. 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院在校学生对低碳的了解情况,对学校各种浪费电能、水以及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做法;调查食堂里浪费粮食的状况,同学们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的看法等。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为以后开展低碳活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做理论上的依据。

2.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只针对xx学院的学生,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向学生调查。问卷调查有两个内容(共20道题),一是你眼中的低碳二是生活中你的做法和看法及建议。

二、正文: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xx学院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状况,对学校浪费水电、粮食等的看法,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做法。此次调查为以后开展低碳活动做数据准备。

2.调查方法

调查一发放问卷为主,配合一询问学生,走访观察各食堂的粮食浪费情况以及教室、自习室、宿舍的用电用水状况。

3.调查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对xx学院各院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涵盖了二、三、四三个年级。

三、调查报告

(一).调查问卷反馈

此次调查共发放150份调查问卷,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96.7%。无效问卷原因为没有按要求填写或没有填写完整。问卷内容包括同学们对低碳的了解情况以及同学们生活中的做法和看法两个部分。

1.同学们眼中的低碳:

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73.1%的同学听说过低碳这个词,但不了解低碳的具体内容,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5.52%的人对低碳的相关知识从未了解过,另外还有21.38%的同学对低碳非常了解。其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电视、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环保的,认为低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占74.48%,但也有极少同学认为低碳是政府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低碳知识在校园中还需进一步普及,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提高低碳意识,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2.同学们生活中的看法和做法:

(1)关于水电方面。61.38%的同学认为我们学校的电力资源浪费比较严重,17.24%的人甚至认为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在我们对自习室、教室及宿舍的走访观察中发现普遍存在着空教室、自习室开灯、开电扇、空调及多媒体设施等现象;用水方面则表现为过度用水与一次性用水等,特别是不交水电费的宿舍楼此种现象最严重。大力提倡节电节水,迫在眉睫。

(2)对食堂的调查。食堂粮食浪费现象以及被同学视为正常事情,62.07%的同学认为此情况有些严重,但也难免,一小部分人已经养成了浪费粮食的习惯,总是会剩下一些饭菜。64.14%的同学会因情况不同偶然浪费,只有26.9%的同学总不浪费。还有近10%的同学认为浪费粮食没什么关系,全国各地都这样,作为大学生,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步提高,减少粮食的浪费,珍惜每一粒粮食。此外,对于大多食堂所提供的一次性餐具,67%的同学认为有必要时才会使用,主要是赶去上课时或带饭回宿舍吃时,而从不用的同学只有10%左右,其余的同学则因方便而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对于食堂浪费现象不容乐观也不容忽视。

(3)环保方面。据调查,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000亿个塑料袋,其中有不到3%可回收,其污染非常严重。我们的调查显示,有近64%的同学买完东西的塑料袋会选择性的收集起来备用,27.6%的同学会收集起来多次利用,这两种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不但可以环保而且也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但也有近10%的同学在购物后会将塑料袋马上扔掉,下次用时再买;在纸张的使用方面,有一半的同学在平常学习或打印东西时会双面使用纸张,作为学生,这是我们实现低碳环保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还有近10%的人从未对纸张进行过充分利用;此外,对于派发到手中的传单,38%的同学选择把它们收集起来当废品卖,30%的人会收集起来当作草稿纸等使用,其余的人则将传单随手扔掉,这样做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对此,我们建议某些广告信息可以多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进行传播,减少传单的发放,同时,同学们也应学会妥善处理发到手中的传单,最好将其进行二次利用,而不要随手丢弃。而对于其他类的垃圾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分类投入垃圾箱,只有少数人不会那样去做。

篇(5)

1.1意义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机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多辟渠道、形成机制;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局面。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铸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城,中华大地就一定会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1.2目的

通过对当前青少年对生态环境现状的了解,使他们加深对此社会问题了解 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2调查过程

由于是第一次独自完成这样的社会调查实践任务,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接下来寻找了调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2.1调查时间:201x年7月20日----201x年8月1日

2.2调查对象:丰城市上塘镇建新村12-18岁青少年

2.3调查目的:通过对当前青少年对生态环境现状的了解,使他们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了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2.4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座谈访问。由于实际情况制约,考虑到在学校中分发后回收率过低,问卷调查只进行了小规模的采集。主要采取问询一部分学生及向了解情况的相关同学交谈询问来收集答案,对其他青少年采取一一问询收集答案的方法。同时利用工作之便对本小区和身边朋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3基本情况与分析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环境保护除开发展各项科技技术,解决环境污染中的一些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去提升环保意识,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对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3.1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环境或者说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起作用的那些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复杂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舞台,是人类创造活动重要的对象。自然环境通过人类劳动对

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自然环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以人类劳动为中介,自然环境在各个不同阶段对社会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

3.2认识环境对经济的重要性

经济在人们眼中仿佛一直与环境对立,其实不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影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引发自然灾害,给经济带来直接的重大损失。

3.3认识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的成效

环境保护意识也需要与时具进,跟随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不能抱守陈规。环保意识提高,不仅有利于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提升环境保护效率,促进环境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环境科技的创新成果,造福人类。

4调查结论

篇(6)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教育环境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43-02

环境教育有多种解释或定义,普遍认可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Tbilisi宣言中的定义。根据UNESCO定义,环境教育着眼于通过学习来树立环境意识,使得大学生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自觉性,并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他们所具有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对我国环保事业产生影响和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对于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大学普遍开设了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这是大学开展环境教育的具体实施。大学在环境教育方面任重而道远,应积极探索如何使环境教育达到树立环保意识和自觉行动的预期目标,应对大学环保课程方向和侧重点有准确定位。本文作者为多个专业的大学生开设了环境教育的课程,通过思考在教学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大学实施环境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环境意识调查为先

在开设课程之初,宜先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置相应的知识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将环境保护观念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自觉为环境保护作出努力。调查活动一般采用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有关环境意识的“知”和“行”两方面内容。“知”是基本概念和知识,“行”是指行为取向和实践,即环境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参与行动,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践性。以此为原则,调查问卷的设置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问题入手,调查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和面对实际环境问题时的行为倾向,调查结果有助于了解学生对环境问题所持有的认识与态度,明确环境教育的重点与方针,从而为大学环境教育方面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对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的报道得较多。如吴云影的《高校生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调查》以7个系学生为对象进行环保意识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环境信息,但新闻性较多,深度不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王媛等在天津大学开展的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也表明,大学生掌握了环境保护的常识性内容,但在深度性方面有所欠缺。在环境意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收集传播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专题资料,并深入挖掘问题发生的根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将课堂环保教育与学生关注的新闻热点紧密联系起来,既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周围环境问题,也促使他们关心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知识点的掌握,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有效渠道。

二、因“才”施教

由于专业背景的差异,不同专业学生的环保认识和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如文科专业的学生在环保技术和理论方面通常较理科专业学生要弱一些。教学过程中,宜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差异而因材施教。如有调查发现,在提问“消费时是否会选择有生态环保标志的产品”时,化学专业的学生选择“会”的比例较高,而法学专业学生多回答“不知道”。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是文科学生对环保知识相对欠缺,不知道、不了解导致他们在实际行为选择时,考虑经济因素多于其他方面,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在环境保护的教学中,应针对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的层次性特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所区别。

文、理科学生都能积极关心周围环境问题,但文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及行为比较感性,如在提出牺牲个人利益保护环境、重视生态校园建设等方面文科学生积极响应,而理工科学生则比较理性,善于从生活细节入手,采取实际环保活动,如理科学生在生活中能主动关电等。针对文科学生,除理论知识的传输外,还应指出具体可采取的行为,如人走灯灭、双面打印、垃圾不随手乱扔等,有利于学生通过小的举措实现环境保护。而理科学生不同专业也有各自特点,如生物、化学等专业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针对此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深入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其积极讨论和采取实际行动,并投入到社会性公益组织和参与相关活动,利用自身的知识和行为辐射影响其他人。

从具有环境意识到采取环保行为之间有大量的空间,学生可能会不知不想,有的会想而不行动,或想行动而又动摇,在教学中应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王媛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可保护环境很重要,仅 4%的学生认为应以个人利益优先,宁可牺牲生态环境。但当保护环境和个人短期利益发生矛盾时,50%左右学生是犹豫或被动接受的态度,不到10%的学生仅考虑短期个人利益。由此看出,大多数大学生的“行”明显滞后于“知”。环境教育重点对象是表现犹豫态度的大部分学生,通过适当的环境教育,促使他们树立坚定的环保意识,并能主动选择环保行为。在课堂教育中,即注重加强知识的深度传播,通过对科学道理的解释与资料的引证,增强对环境问题严重现状的信服。同时,将当代的热点环境问题带入课堂,引领他们关注一旦在身边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则对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将产生严重危害,迫使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如近年来北方频发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使当地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剧增,多年的医疗资料也表明该区域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多,因污染而致癌的人数较以前增多。

三、“行”是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

如何使学生通过环境教育行动起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知”要转化为环境保护的“行”,只有有了行动才能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目前,大学生在环境意识“知”上的水平较高,关心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环保科学知识,对环境现状和危害有较多的认知,环保意识较强。但在环境意识“行”上的水平较弱,能积极选择环保行为的大学生不到一半,如别人随地丢垃圾自己也跟着丢的从众行为等。在调查中,相当多的大学生在牺牲短期个人利益来保护环境需要方面,态度不坚定,甚至有些错误想法。对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培养,而更深刻的目的在于将环保意识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继而成为他们稳定的行为习惯。

戴洪厚等在邯郸学院进行的“节能环保意识”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环保行为方面则较弱,如对日常生活行为“在没有垃圾桶的公共场所,吃过水果后,您会把手中的果皮放在兜里带回去处理”的选择率最高,而对说服与劝阻行为“你看到同学随便丢垃圾你会说服劝阻”(选择率仅26.3%)、教育行为(15%关注)的关注或执行程度低,对消费行为“毕业后,如果在您的工资里扣除一定的环境税(比如20元)”的支持居中,45%的学生支持。王媛等调查发现,只有约 30%~40%的学生能比较坚定地主动选择以保护环境目标为至上的行为。

如何强化大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有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王建英提倡在环境教学中的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徐永荣等提出直观式、体验式、参与式教学的应用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来说,环境考查法是使用较多且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周围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加深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从而使课堂教育与实践相联系, 学生获得正确、真实印象的同时,积极思考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对环境问题的探究。另外,对有条件的学校或化学等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还可采用实验法,通过采集环境样品进行分析,从数据上了解周围环境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在课堂上,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选择一些热点生态与环境问题,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课外查询文献资料,提出个人观点。

四、教师身教重于言传

环境意识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而环保行为需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从课堂教学上可以告诉学生一盏灯一个小时耗电多少,但下课后提醒学生人走灯灭才是环保意识的真正实施,一次次的提醒和实践,学生在往后的生活中会自觉形成习惯。在课堂上,提倡节约纸张,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课后交代作业可用单面打印的废纸写或双面打印是对该理论的具体实践。对化学专业学生,将滤纸剪成小张来擦拭仪器,也是教师对环境保护的一个实际举动。

[参考文献]

[1]方炎明,王亚玲,吴林根.大学环境教育:概念、内涵及合法性[J].江苏高教,2004,(3):97-99.

[2]吴云影.高校生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调查[J].广东化工,2011,38(11):153-154.

[3]王媛,徐友浩,张宏伟,等.从大学生环境意识看大学环保公共课程的方向[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43-346.

篇(7)

关键词:“限塑令”;调查;分析;建议

1调查背景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限塑令”明确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mm的塑料购物袋”[1]。

黄岩区是浙江省台州市三区之一,全区总面积988km2,人口57万人[5]。从2008~2014年,6年时间过去了,限塑令的实施情况究竟如何?笔者为此在黄岩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了调查。

2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现场观察及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地点:台州市黄岩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调查对象:超市里的顾客调查问卷发放数量:400份;调查问卷回收数量:400份。

3调查结果与分析

(1)是否知道国家颁布的政策。统计结果发现,“限塑令”自2008年颁布至今年已有6年多了,88%的顾客知道限塑令,只有12%的顾客不知道(表1)。

(2)对商场实行塑料袋收费制度的看法,调查结果如表2。统计结果发现,近九成的人具有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支持“限塑令”,表明政府和媒体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有成效的。

表2如何看待商场实行塑料袋收费制度的调查统计结果%

无所谓1理解(保护环境)1商场是故意增加消费818715

(3)顾客对自带环保袋的看法。觉得环保的顾客占50%,且多为年龄大于50岁的顾客;觉得不方便的顾客占35%,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说明年纪轻的人在购物中更注重方便。至少有一半的人在实际中不会使用环保袋(表3)。

表3对自带环保袋意识的调查统计结果%

环保并使用1不方便1反复使用不卫生50135115

(4)自带环保袋人数年龄分布。这组数据表明,年纪大的人比年纪轻的人更愿意使用环保袋,年老的比年轻的更节俭、环保意识更强(表4)。

(5)环保袋是如何获得的,调查结果如表5。由表5可知,一半的顾客环保袋是自己购买的,另一半是免费获得的,政府也可以拨一笔钱将环保袋发放给当地居民,这样可以鼓励多用环保袋。

(6)现场观察自带环保袋的人数比例。由上表格可知,尽管近9成的人理解“限塑令”,但三分之二的人实际购物时,因为感觉不方便、不卫生等原因仍然不用环保袋,已经对塑料袋形成了依赖(表6)。

(7)关于塑料袋的来源与危害,顾客了解的人数比例。由上表数据可得知,只有10%的顾客知道塑料袋是石油制作的,35%的顾客知道塑料袋污染土壤,说明人们对“限塑令”的理解较为笼统,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还是要对市民加强宣传教育(表7)。

(8)顾客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由上表可知,顾客的环保意识还是有的,直接扔掉的顾客只占20%,还是会有80%的顾客会有把它储存起来作为备用,其中主要用来做垃圾袋,这也说明塑料袋的循环使用不高,大多只有2次(表8)。

表8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的调查结果%

直接扔掉 1储存起来作为备用 1做垃圾袋20127153

(9)对塑料袋未来命运的看法。这说明85%的人已经习惯并依赖塑料袋,塑料袋依然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市场(表9)。

表9对如何看待塑料袋未来命运的调查结果%

生活里已经离不开1应该消失1如果有好的替代品就放弃40115145

(10)现场观察塑料袋的使用状况。农贸集市几乎100%使用塑料袋,超市内的手撕袋也是全部免费、只有各大超市、商场在收银处实行有偿使用塑料袋,“限塑令”的执行效果很不理想。

4建议与对策

4.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从这次调查中发现,近90%被调查者知道并支持限塑令,说明政府和媒体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有成效的,广大市民已具备了环境保护意识,但关于塑料袋的来源与危害,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最多只有1/3的人知道塑料袋危害土壤,至于其他的危害就知之甚少,只有1/10的人知道塑料袋原料来自石油,说明市民的环保知识还有限,需要政府进行深入地宣传教育,当市民有了丰富的环保知识,他们就会更加深入地理解限塑令,从而才会更自觉地执行限塑令。

4.2尽快开发出更便利、更环保的替代品

尽管绝大多数人们支持限塑令,可是实际上只有1/3的人自带环保袋,并且其中九成以上是中老年人,主要是节俭意识影响着他们。还有一半多的人觉得自带环保袋不方便或不卫生。

如今的替代品多为无纺袋和纸袋。无纺布袋室外经自然分解,其最长寿命只有90d,可减少土壤污染[2]。但价格高,清洗较为复杂,很难一次清洗干净,清洗时浪费更多水资源。 纸袋防渗性能差,更会造成大量木材的浪费。而且造纸又会造成水污染。也就是说,这些替代品会造成新的污染。所以急待科研部门和企业尽快研制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替代品,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5%人认为应该塑料袋应该消失,更多的人对塑料袋产生了依赖,塑料袋依然有着广泛的需求。在塑料消费难以舍弃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处置塑料废弃物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4.3建立健全废塑料回收网点,加快推行垃圾分类收集

国家环保局已将废旧塑料列为21世纪在环保领域要控制的三大重点之一,指出必须强化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回收利用[3]。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利用将是21世纪里最具有投资潜力的新兴产业[4]。

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支持并帮助物资回收企业、包括社区物业、环卫清洁等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佚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限塑令 有望控制“白色污染”[EB/OL].[2008-01-09].http:///20080109/n254535831.shtmL.

[2]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