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33: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际商务交际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认知语境 国际商务谈判 构建
一、认知语境
语境是言语交际的一种客观属性,具有不可超越性,它像“天罗地网”般地笼罩着人们言语交际的全过程。我们研究语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言语交际,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研究语境是为了让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中更清楚、准确地认知语境以便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适宜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交际活动促进人类认知结构的形成,也促进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关联理论的出现,人们便对言语交际产生了新的认识。言语交际的目的就是改变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假设,为此说话人在话语生成时必然要对听话人的话语理解进行语用制约。认知语境观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种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参与过程;成功的交际就是双方不断根据话语所取得的语境效果去改变、调整或选择认知语境假设的过程,以实现双方认知语境假设或信息的趋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说话人所传递的话语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大相似性。认知语境把语境看成是一个心理结构体,交际者通过经验或思维把有关的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引导听话人的话语理解,为信息处理提供认知方向,从而实现对话语理解的语用制约,说话人会利用某些明示的语言手段,如使用话语联系语或话语标记语等,以减少听话人话语理解时所付出的努力,更加容易地寻找话语的关联性,取得言语交际的成功。
二、国际商务谈判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着全新的经济竞争格局,对外商务交往日渐频繁。商务谈判是各国商界对外商务合作的主要方式,从事国际商务的人员除了应掌握必要的商务谈判原则和技巧外,更应了解不同国家商务人员的谈判风格。中西文化在交际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谈判者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树立跨文化的意识,培养全球的文化观,尊重和宽容不同的文化,同时加强外语语用能力。国际商务谈判是跨越国界的活动,谈判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商业问题进行磋商以达成共识。在商务谈判中,谈判策略是商务谈判的行动方针和行为方式,随着谈判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谈判策略在商务谈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务谈判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了解对方的文化可以使谈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谈判者迥异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熟悉双方的文化差异,并接受谈判方的文化对促进谈判的成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三、国际商务谈判中认知语境的构建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的商务谈判与日俱增。国际商务谈判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文化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分歧产生了双方在谈判等问题上的冲突。因此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懂得和尊重文化差异,又能利用冲突解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谈判手才能在谈判中占据决定性的优势,取得成功。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对文化多样性的真正理解是实现对商务原则变化的性质和对道德情操不同范畴的现实认知的核心,只有文化意识强并能容忍文化差异的谈判者才能克服交际障碍,实现谈判目标。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对语境具有高度的顺应性。另外,谈判者的心理动机也对模糊语言提出了顺应要求,商务谈判中存在大量模糊语言并不是因为谈判者缺乏对世界的认识,而是他们有意识使用的结果,也是语境与语言结构动态顺应的结果。在谈判的初期阶段,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谈判双方技巧性的较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较量和碰撞。谈判必然有人的参与,而人的参与就必然带来主观思想的渗透,这种主观思想的渗透正是来自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他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当前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我国各个涉外企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把谈判双方的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文化心理构成等因素和谈判技巧、谈判策略、谈判过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及时地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之中,实现双方文化融通、利益双赢的国际商务谈判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偏重谈判策略与技巧的较量,而对潜层的、隐性的文化因素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在集中谈判阶段,中美的语用习惯是截然不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文化语境的具体应用。文化语境在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会话含意推断上起着解释作用、制约作用,并有着修正功能以及话语选择功能。因此,谈判者在使用语言时,可以根据交际场合的需要,激活相关的认知语境要素,让谈判得以顺畅进行。在谈判的决策阶段,人际关系的运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观念在两国的谈判者的头脑中有着不同的体现。成功的谈判家应该在商务谈判中成功地运用跨文化交际学与语用学,有效地了解商业语境对于成功交际是至关重要的。在商务谈判的特殊环境中,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性质,这种文化特性塑造了不同的谈判风格。
参考文献:
1安国源,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 (26)
2陈传显,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策略[J],企业经济,2008 (05)
[关键词] 商务活动 跨文化交际 礼貌原则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和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及贸易不断发展,国际商务往来活动频繁密切,因此社会对从事商务活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如何从事涉外的经济贸易活动,如何在外商经营的企业里占有一席之地,其中,语言差异无疑是商务工作人员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碍,而商务英语又是现代外资企业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那么,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才能在商务活动中取得成功呢?有时关键也在于我们说话的方式,所以,如何在话语中运用礼貌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甚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既懂得一定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又能在商务交际活动中熟练得体运用商务语言的人才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语用礼貌原则的知识及运用。
一、 国际商务交际的主要形式―语言交际
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交际活动, 交际活动则必须通过语言媒介来完成。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出色运用语言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务语言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以及它的实用性和客观性。所以商务语言不只是简单地提高商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能力,传授专业外语知识。它更多的是传授一种西方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和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等,因此商务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商务语言强调在掌握提高外语语言运用技能的同时,了解各种商务活动,获取商务信息,提高商务交际技能。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使用商务语言时如何注意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中的运用以达到商务交际的目的,从而取得商务活动的成功。
二、 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礼貌原则的语用功能体现
1.礼貌语言策略
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在交际中通常被用来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礼貌语言是符合礼貌原则而使用的语言,以体现说话人对别人的礼貌行为,如友好,尊重,不伤害别人面子等行为。礼貌原则分为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出不同礼貌程度差异。语用理论家认为人们交谈中的言语行为都是一些威胁面子的行为。恰当地对待威胁面子行为,从而尽量地保留交际双方正、负两方面的面子,都需要恰当地运用礼貌和礼貌语言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我们必须正确对待文化习俗的差异性,同时我们也需要相互的文化认同来消除彼此由于文化差异而存在的交流沟通障碍。因此在商务活动的跨文化交际当中,我们必须注意礼貌原则的文化习俗性,努力达成不同文化间的认同才能达到所期望的交际效果,从而达成交际的最终目的。
2.礼貌语言行为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何把握语言得体这一礼貌策略,显得十分重要。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必然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人们用以判断礼貌标准的差异性,所以在沟通中要求谈判者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而且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式。中国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谦逊准则要求人们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西方文化则认为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因而是礼貌的。因此,西方人对恭维往往表现出高兴与感谢,中国人则大都习惯否认,提倡“谦虚”和“卑己尊人”。因此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就礼貌语言表达而言:模糊语言能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我们可以运用模糊性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模糊表达对调节双方紧张关系体现对对方的礼貌是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的;适当的称赞对方也是国际商务谈判中保持人际关系融洽的主要形式,既可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又可以融洽谈判气氛,有利于达成协议。保持言行举止得体,建立与对方的平等和谐的关系,不能总是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不断直言不讳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双方完全是一种“我”对“你”的关系并不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我们也应该认真听取对方的观点,考虑对方的立场,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不仅显示出对对方的尊重,而且也更有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注意语言交际的策略和技巧,充分利用语用礼貌策略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做到言行举止得体,把握好这些起积极作用的语用策略,我们就可能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获得圆满成功。
三、结束语
总之,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礼貌策略,包括保证对方的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不受威胁的正面礼貌策略(positive-politeness strategies)和保证对方的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不受威胁的负面礼貌策略(negative-polieness strategies)。在国际商务沟通中不仅仅要注意如何运用不同的礼貌策略来维护对方的面子,而不伤害到对方的面子恰当地对待面子威胁行为。另外,还要注意在不同的文化沟通中如何得体运用不同的表示礼貌的方式,从而顺利地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礼貌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我们只有对不同文化进行深入理解,正确运用礼貌原则才能确保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商务活动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蔡苏勤:商务英语教学探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5卷,(3)
[2]张红梅:浅谈商务英语的教学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 2004,(1)
[关键词]商务汉语 跨文化交际 商务沟通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197-0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深入,商务汉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汉语的经济价值迅速提升,世界各国对商务汉语的需求日益增强。商务汉语课程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新热点。许多高校和相关机构纷纷开展了有关商务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研究成果。但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因为在现代社会的国际商务活动中,国与国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跨文化交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21世纪商务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商务交际活动成败的影响以及在商务汉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代必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概念的界定
对于“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国内外学术界共有三种表达方法: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rans-cultural,而中文将其翻译为“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流”,其实三种翻译并没有稳定地对应其英语表达,主要是根据研究者的语境变换使用。“跨文化传播”主要被传播学者广泛使用,跨文化传播已成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跨文化交流”较多地为政治学领域的学者使用,关注不同文化形态下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影响(姜飞,2007);“跨文化交际”则更多地被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使用,研究重在跨国人际交往的技巧以及如何避免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实现成功交际行为。最早提出“跨文化交际”概念的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Edward T. Hall)。1959年,在其出版的著作《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中,霍尔首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文化交际学与商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科可以解决国际商务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沟通与管理上的冲突。继霍尔之后至今,国内外众多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和著作使跨文化交际发展成为一门涉及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的显学,成为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和研究热点。当前国内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界。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如果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来界定,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的观点是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交际是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这一界定突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四个要素: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交际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际;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交际;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言语交际。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由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价值理念、消费习惯的不同,国际商务活动必然面临文化冲突与融合的问题。在古老的国际间的商贸往来中,最早开始海外贸易的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就开始意识到并懂得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做生意。后来随着西方探险家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伟大地理发现以及伴随而来的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促进了世界范围的交往。英国人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商人建立起了世界范围的商业企业集团。他们在进行贸易时,会对与其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信仰以及习惯保持敏感,避免发生冲突,以顺利实现交易。这就是最早的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意识的体现,只是商人们很少注意研究这种文化及其差异。二战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经济和科学技术方面迅猛发展。当时各国在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过程中,很多案例证明了对异国文化差异的迟钝以及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导致许多跨国公司在新文化环境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管理者和研究者们不得不去研究别国的管理经验,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失败的原因。也就在这一时期,在霍尔跨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经过Hofstede(1980)、Triandis(1989)、Nishiyama(2000)和Varner(2000)等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跨文化商务交际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并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到了20世纪中期,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相互之间的渗透越来越深,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日益频繁的国际商务活动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显示出对多元文化理解的必要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企业想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个跨国公司想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取得经济效益,那就不仅需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专业技术和高超的管理水平,更需要深刻了解对象国的文化。随着跨国贸易的不断增长,摩擦也不断增加,这其中主要是利益冲突,但文化冲突和文化误解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因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冲突,是导致跨国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现代社会,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意味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成败,意味着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商务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是21世纪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
任何文化背景中都渗透着各种文化因素,由于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取向,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形态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交往时产生心理距离是自然的,因而文化碰撞、交际失误、人际冲突总是难以避免的,而这样产生的后果往往也十分严重。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也是客观存在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同文化差异必然会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不同文化的性质、特征和功能由于差异必然会引起互相冲撞和对立的状态。而且在愈来愈频繁与深入的国际经济交往中,文化冲突和摩擦也有不断增多和升级的趋势。文化冲突处理得不好,就很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恰当地处理文化冲突的结果是文化融合,这样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好处,也能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实现文化的交融,使人类不断进步。所以在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能深刻地认识并理解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克服狭隘主义的思想,学习和了解由于各国各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而产生的文化摩擦和冲突,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这种误解和冲突,这是当代社会国际化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核心能力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外语能力并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仅仅是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基础。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需要的是大批复合型的商务外语人才,即不仅具有外语能力和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避免和处理文化冲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想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充分了解自身的母文化,以及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其次要充分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要素,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处事的哲学、道德的标准等,分析这种差异对商务交往可能造成的现实或潜在的影响。而且我们还必须识别文化差异,要充分发掘和识别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所具有的对方文化与己方文化的差异,掌握冲突的根本所在。同时要尊重文化差异,,要认识到每一种文化关于价值判断的标准在其文化体系的范围内都有其存在的某种合理性,任何一种价值标准既不存在比其他标准优越也不存在落后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商务汉语课程培养目标
商务汉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建立在对特定商务领域和学习者的商务汉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的,并突出了商务汉语作为专门用途汉语的一种、区别于普通汉语的特点。与普通汉语以日常生活为场景、要解决日常交际问题不同,商务汉语是以商务活动为场景、要解决的是商务活动中的交际问题,是一种专用汉语。商务汉语与普通汉语教学内容不同,目的性也不同,有突出的工具性特点。因此总体来看,商务汉语课程与一般对外汉语课程相比,更加突出其工具性特点,不需要追求系统的汉语语言、文学、文化知识等“高深学问”,而是以基础汉语知识和运用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其目的是提高学生以汉语为工具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根据一些学者就用人单位对商务人才需求信息的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整体需求包括:英语能力、专业技能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调查中样本对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要求的比例接近六成。(江春、丁崇文,2004)由此来看,商务外语教学只有通过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多维、宽容、开放的对待文化冲突的态度,才能提高学生成功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关道雄关于学生对于中级商务汉语学习需求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了学习者更倾向于商务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不仅是语言知识的累积。调查表明,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用中文进行商务交际的能力,其次是获得中国经济发展信息,然后是了解商务活动中的中国文化,最后是商务活动职业技能。虽然国内的商务汉语教学还没有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教学大纲可以依据,各高校也是“各自为战”,培养目标的制定也不尽相同,但目前在商务汉语教学中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模式与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具有跨文化教学意识
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习者从事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学习者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母语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差异甚至某些方面完全不同。因此学习者无论从事哪种与目的语有关的交际活动都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商务汉语课的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就更明显。因为学习者的目的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用汉语进行交际,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是成功进行交际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学生不仅要具备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教师自身要具备跨文化意识,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对不同文化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价值标准、社会风俗、交际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和冲突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与语言的理解和交际有关的文化因素有敏锐的感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目的语的交际文化有所了解,并鼓励学生体验与所学语言相关的文化,引导学生从无意识的文化交际转为有意识的文化交际。商务汉语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把商务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其母国和中国商务文化的差异,以便在未来的商务活动中提高文化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商务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和跨文化的意识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只有教师充分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作用,才能把这种观念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有目的地研究教学方法如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有可能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二)完善商务汉语课程体系,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商务汉语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刚刚起步,并没有形成统一而权威的论断。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的是商务汉语课程体系中应包括汉语语言类课程、汉语文化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在这几类课程中应融入和渗透文化因素,以便加强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及商务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体现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是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判断能力(赵军峰,1998)。跨文化意识要通过大量的文化积累和学习才能具备,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长期学习和训练的结果。如何完善商务汉语课程体系,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类课程和教学的始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语言类课程与其他对外汉语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原则上基本一致,在教学内容上,目前的汉语语法课、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基本语言技能课应该更多地融入商务知识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学到在特定商务文化背景下的真实的语言。在商务文化方面,增加“商务沟通”、“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明确而具体地引导学生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体验,让学习者接触并亲身体验汉民族文化,与本族文化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其他外语教学中的实训类课程也可以为商务汉语教学所借鉴。教师利用校内实训室和各种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训课在模拟的商务环境中进行交际训练,其效果会远远超过语言课堂教学。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参观中国企业或邀请相关的专家做文化讲座,增强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文化适应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加强教材建设,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
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者们已经认识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的主要局限是目前的教材改革远远滞后于教学需要。目前的商务汉语教学重点仍以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学习为主,主要采用的教材中很少反映文化的内容,有明显的语法化倾向。会话部分语用场景不典型,交际性不强。学习者通过学习,虽然能达到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水平,但只能说具备了外语交际能力,而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习者超越由于本族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所形成的交际障碍,能够自由灵活、得体地进行交际。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社会语言能力中的语言、行事能力是指有关交际行为的知识,以及如何通过一定的话语去实施交际行为。但目前除了少数高校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和一些相关课程时所使用的教材,在商务汉语教材中跨文化交际方面内容的缺失是普遍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和依据。只有加强教材建设,把跨文化交际的理念渗透到具体的语言教学内容之中,才能让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有章可循。如果能发挥教师在教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建设工作,不断充实和更新教材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完善教材建设,并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教材中所反映的文化信息,广泛收集相关的教辅材料,让学生充分了解东西方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深层次的文化差异,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真正、切实有效地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四、结论
文化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跨文化交际是成功进行商务交际的关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商务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商务汉语教学的目的由原来的汉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向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向转变,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频繁,使得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顺应时展的需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重新审视商务汉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出发,才能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瑛.文化对外传播:理论与战略[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摘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文化对于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国际商务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中国商务人员要在国外寻求市场、供应商、合作伙伴、或建立合资企业,都需要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语言的商务人士产生往来,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研究跨文化交际对国际商务活动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过程中,不仅适应国际商务活动之间的经济环境,更能适应相互之间的文化环境,并能取得竞争优势和获得国际经营活动的主动权.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文化所引起的冲突,以及如何合理避免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冲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了如何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冲突的解决方法,即将矛盾冲突变为互相适应文化,学会在倾听中了解文化差异,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相互尊重的合作原则,加强中外管理人员的跨文化培训,进行文化整合与创新企业文化。
关键字:商务活动; 文化差异; 策略; 沟通
On Strategies of Dealing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Abstract
In the intercultural business activities, cultures exert a direct impact on every aspect.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are not only a kind of economic activities but a kind of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Chinese managers need to seek the foreign markets, suppliers,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joint-companies. At this time, businessmen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languages will communication with each othe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carefully about the impac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s. Meanwhile,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help our company adjust to not only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but 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finally win the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markets.
The essay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defini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the cultural barriers and conflicts i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nd the strategies of dealing with the conflicts : change from conflicts to adaptation to the new culture, learn to know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istening,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build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each other, enhance cross-cultural train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rs, create new culture of a company by integrating different cultures.
Acknowledgements
First and foremost,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ed gratitude to my supervisor, Professor Tao Lixia, who has made a number of corrections, offered valuable suggestions on improvements and provided insightful comments. Without her guidance and encouragement, this thesis could not have been as it is.
【关键词】实训 国际商务英语谈判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86-02
国际商务英语谈判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能力课程,是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相融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性课程。学生要掌握相关的语言和商务谈判等知识,需通过实习实训具备相关的技能,方能应对复杂的国际商务谈判,谋求双方均满意的结果。
一 构建课程实训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国际商务谈判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国际商务英语谈判课程的教学须满足国际商务谈判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要求,反映工作过程,体现真实任务,以项目驱动、任务分解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能力。在课程实训评价的多元评价实践中,我们经过探索和研究,在实训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仍需不断完善和加强。
第一,多元化评价主体需要充实。在实训中,教师、学生和督导等参与评价,但还需其他主体参与,方能更为全面科学。
第二,评价注重谈判内容与语言表达,忽略了其他因素。如重英语语言准确与流畅性而轻语言表达技巧,轻谈判技巧与策略等。需策略性地运用语言技巧使谈判、沟通和协商更有效、更灵活,而不是为达到目标而视对方为“敌方”,使得谈判氛围变得凝重生硬,不利于谈判的进行。评价前如将此纳入评价体系中,培养学生此方面的素养和心理调整,把对方视为伙伴,谈判氛围也会变得相对轻松,沟通协商可能更顺利。
第三,评价的标准主要是依赖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未完全引入企业的评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真实谈判情境脱节的现象。
第四,重谈判过程,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跨文化因素评价。文化因素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不容忽视。“商务英语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谈判中,“双方的言行不仅受到各种文化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制约,而且交际双方也是相互影响、较量、协同和构建的互动过程。”忽略文化因素,会导致谈判的尴尬,甚至失败。
第五,评价重言语表达而轻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是“不用言语,而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眼神、身体的运动以及对时空的态度来进行的沟通。”“面对面的交际中,70%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而通过言语进行信息传递的只占30%。”如空间语言,即人们利用空间表达某种思想信息的一种社会语言,不同文化的人对此反应不同。阿拉伯人喜欢近距离的交流,而美国人等则相反;又如竖大拇指在美、中、英等国表示“很棒、可以、做得不错”之意,北美人竖起大拇指则表示要搭便车。而在澳大利亚和波斯等地文化中,该手势被认为不满和非常粗鲁,需要避免这么做。实训评价如将此作为评价指标之一,有助于学生平时多注意对中西文化及其差异的了解。
二 课程实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国际商务英语谈判课程实训根据教学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确立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针对性、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与外语能力相结合等原则,据此进行多元评价。多元化评价要素包括“主体多元、维度多元、形式多元、范式多元、功能多元等。”下表中反映的是各评价要素和企业评判标准。
教学
评价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指标内容 参考
权重 参考
评分
形成性评价 评价
主体 教师 实训指导教师、听课教师 0.05 5
学生 自评与互评 0.05 5
督导 专兼职督导 0.05 5
校外专家 校外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 0.05 5
评价
内容 商务素养 国际商务谈判知识与技能、谈判能力、谈判技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反映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0.15 15
语言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和风格、礼貌用语、谈话禁忌等 0.15 15
非言语交际 实训中面部表情、手势、眼神、身体的运动以及对时空的态度等的体现、影响和应对 0.05 5
文化因素 、风俗习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 0.05 5
心理素质 相对稳定性的心理适应与调试 0.05 5
商务礼仪 会面礼仪、谈吐礼仪、举止礼仪、仪表礼仪等 0.05 5
创新能力 实训方法、技巧、内容的组织与表达有创新性 0.05 5
实训态度 信息搜集和实训准备、合作精神、实训纪律等 0.05 5
终结性评价 综合实训 完成综合实训各项任务和指标 0.10 10
实训报告 体会深刻,总结全面,对个人有启发 0.10 10
合计 1 100
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构建使国际商务英语谈判课程实训的评价有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在实践中评价效果也较为理想,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启发意义。
三 结束语
实践教学评价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评价的动因和因素是立体多元、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较为复杂,如实训过程与毕业设计和商务技能大赛等相结合的延伸评价、学生信心的关注等问题,评价可采取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等。因而,如何更为科学合理地对实践教学实施评价,尚需对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不断的努力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海花.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1)
[2]张景发、廖信伟.浅析涉外企业商务英语活动中的跨文化因素及对策[J].中国商贸,2011(2)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定义
跨文化交际是泛指一切在语言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
Ruben(1976)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少包括七项内容:1. 能够对人保持尊敬并对其持积极态度;2. 能够以描述性而非评价性的方式对待别人;3. 能够认识到个体之间在感知、只是、情感、见解等方面的自然差异;4. 能够设身处地的从别人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5. 能够在不同情景中灵活地扮演不同角色;6. 能够准确的判断对方的需求并以此为根据与对方进行恰当的互动;7. 能够从容不迫的应对新情况和尚不清楚的情况,并能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Kim(1991)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就是适应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认知方面包括头脑的开放性、对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以及视野和角度的变换能力等;情感方面包括移情能力、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以及能够克服偏见与民族中心主义等;行为方面包括处理交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和维持相互关系的能力以及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等。
贾玉新(1997)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包括语用能力、情节能力和策略能力。
文秋芳(1999)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侧罗能力;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灵活性。
高一虹(2000)从哲学的角度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道”和“器”之分,前者为交际主体的基本取向,后者为具体的交际技巧和方法。
总而言之,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建立在交际能力基础上的文化沟通等能力的综合体。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因素
众多因素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为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中方是发散性思维,即螺旋式思维方式,西方则是直线性思维;中方注重整体,综合概括,西方重视个体,强调逻辑分析,表现在语言上汉语概述性,抽象性强,英语具体性强。价值观念是一个文化群体的文化意识的核心,是跨文化交际的内核,在价值观上,中方重儒家文化,集体主义,比较注重互助和依靠,而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即个人本位。外在因素主要表现在目前的考试制度,教材,教师等因素。学生为了应付英语四六级及专业等级的考试,往往学英语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过级,忽略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沟通作用,英语口语的实际练习运用更少的可怜,同时又缺乏真实的英语交流环境,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更难了。在商务口语教材方面,呈现出单一,过时等特点,缺乏实用性,而且教材把重点过多地放在语言知识的运用上,设计的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很少,对跨文化的引导和运用更是被忽略了。教师在商务口语教授过程中关注的更多是语言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与语言密切相关性,同时又缺乏更多的出国交流机会,因而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主动性不足。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
世界上有许多种文化形式。这种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国际商务人员不能不考虑的因素。许多事实表明: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很多误解与冲突并非由于技术或专业缺陷所造成的,而是因为对贸易伙伴国的思想、行为方式缺乏足够的理解,忽视了对方的文化环境,违背了对方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引起的。国际贸易记载中有学学多多这样的遗憾。其中有些只是温和的玩笑,而有些则会造成经济损失,破坏公司形象。有事不了解贸易国家的文化环境不仅会导致失败,而且会引起国际商务活动的冲突和摩擦。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结晶。文化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了语言的方方面面,语言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无数的文化内涵。要真正学好某种语言,必须深刻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对语言形式产生的影响。正因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我们常感到,母语与目的语之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属性又存在极大的差异,语言障碍和文化鸿沟皆因不了解这些共性和差异所致。这些语言上的不同与差异也给跨文化商务交往带来了不少困扰。
1. 商务英语词汇方面的文化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的最为突出,涉及的面亦最为广泛。如姓名与称呼的词汇,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中国人的姓氏与宗教很少有联系,而西方人的姓氏多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等等。这种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导致了语言系统中的“词汇空缺”,然后,“词汇空缺”只不过是文化中的一滴水,更能反映文化差异的乃是不胜枚举的词义联想。
2. 商务英语句法方面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在句法中的体现,是第二个层次上的差异。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属于屈折语,它以形统意,用严密的形态变化来表现语法范畴和语义信息,而汉语则以意统形,按逻辑事理的顺序横向铺排,意会、流动、气韵三位一体,没有繁复的变位、变格、形态,任何相关联的语段,只要语意配搭合乎事理,就可以联结在一起组成句子。所以,不论是语义因素还是语用因素,都大于英语意义上的“句法因素”,它能负载最大的信息量,使汉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反映在句法层次上,则表现为英语的空间型构造和汉语“流水句”式的时间型样式。
3. 商务英语语域方面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系统的词汇和句法层次上,而且还体现在语域层次上。如招呼问候方面,汉语文化中,熟人在街上相遇,作为寒暄客套语会问“去哪儿啊?”,问对方年龄、婚姻、家庭、收入等也是家常便饭,但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探隐问私的方式未免失之粗鲁无礼。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忽视语域的民族文化特征,就难免产生文化冲突。语言的相对性和文化的相对性相互依存,交互作用,在形成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习惯和语言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商务英语文本方面的文化差异:文本、契约等是由语言形成的,我们把这种语言组成的文件、契约等称为文本。前面分析了在词汇、句法、语域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仅仅从字面、词面、句面去理解含义和运用语言常常会造成误解甚至冲突。但在有了上下文,有一个完整的文本中是不是就不再会有意义的误解和文化的摩擦与冲突呢?也不尽然。仅以契约的文本为例,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对待契约的态度是大不相同的。西方文化是契约文化,他们非常重视契约的精确性,也非常尊重契约的权威,契约一旦生效就会严格执行;可是在东方文化的传统中,对文本是大而化之,更注重的是信誉。意识和重视这种差别,才能更有效地遵守国际活动准则。
四、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商务英语教学既包括语言知识的讲授,又包括国际商务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据调查,外国人对中国人在英语语音、语法方面的错误较容易理解,而难以接受文化方面的错误。造成这类隔阂有多种原因,其主要原因无疑是缺乏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以及缺乏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为了减少和避免国际商务往来中的文化误解与冲突,确保国际商务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强化国际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商务语境中跨文化交际能力。
1.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观看外国原版电影,听录音或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人机对话,模拟情境,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培养。
3. 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懂得只有狭义的语言能力不足以顺利进行对外交往的道理。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对外交往的礼节礼仪、英美国家的习俗和紧急、外商的商业习惯、谈判技巧等内容归纳到教学任务中,并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课外书籍。
5. 文化知识的获得不可能仅仅来自于课堂,所以,应通过选修课、讲座、报告会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
五、 结语
在国际商贸的大潮中,从经营状况看,注重文化分析者成功,忽略文化分析者失败,这已成为国际商业界的一条定律。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成功,除了应该具备从事商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外,还应该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具有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处理商务的综合能力,即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所以,当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但要注重英语语言的培训,更要注重导入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接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许力生 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高一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10)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贸专业;商务英语;口头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新型外贸交易模式层出不穷,进军跨境电商已成为越来越多外贸企业升级的路径选择。一般认为,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传统的国际贸易如有涉及使用电子商务工具或应用的,都可视作跨境电商活动。作为推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基础,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同时它也正在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企业来说,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极大地拓宽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大大促进了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间的互利共赢,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力。随着我国跨境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占中国电商的比重以及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提升,2014年跨境电商占电商的比重达30%,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约15%。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跨境电商外贸人才,从市场需求情况看,懂国际贸易、商务英语以及平台操作等专业知识的新型外贸人才缺口巨大。目前,在跨境电商领域,毕业生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
一、 商务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是外贸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职业技能,可大幅提升国贸专业人才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力。邢丽荣(2014)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青岛和威海57家外贸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外贸类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较大,主要是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三个岗位;但是对能够与外商进行无障碍业务交流的技能性人才需求尤为迫切。该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英语沟通能力的需求,发现外贸企业对国贸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在很多岗位上,如果毕业生英语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情愿调整需求的专业,转为招聘外语类毕业生,对他们进行国贸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使之能适应岗位需求。而极少的外贸企业愿意对国贸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英语培训,原因在于从事外贸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如接单、跟单、市场开发和市场调研方面的技能,业务流程与操作相对固定,可通过反复操作迅速掌握,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耗时长,成本高;另外,如果在校学了十多年英语并未学好,企业并不认为国贸专业的毕业生能在短时间提高英语水平,达到企业的要求。
此外,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虽然跨境电商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现了新特征,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70%的现有企业在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仍倾向选择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复合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选择上,跨境电商企业更倾向于前者。跨境电商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指精通外语、熟知各大平台操作运营规则,掌握对外贸易政策动态、了解知识产权与区域风俗习惯等知识的这类人才,绝大多数企业更青睐于具备综合能力、有一定技巧和实战训练、能够解决问题的业务岗位人才,并非高级管理人才和纯技术性人才。具体来说,跨境电商人才的核心能力可分为电子商务技能、国际贸易技能、国际物流技能、国际商务谈判技能、国际网络营销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王锦,2015)。
综上所述,从外贸领域,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外贸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看出,国贸专业毕业生仍然处于有利地位。与外语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相比,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在于熟悉国际规则和贸易流程,对商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关键在于利用原有优势,进一步提高商务沟通能力,能熟练运用语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在面对来自外语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时,难以脱颖而出。
因此,跨境电商背景下,如何利用相关课程的教学提高国贸专业人才的商务沟通能力,让他们掌握与外商进行高效、无障碍交流的技能,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英语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的比较
商务沟通能力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沟通。书面的商务沟通包括信函和报告的写作;口头国际商务沟通包括电话、社交、演说、开会、谈判等多种技能,书面和口头的沟通能力覆盖了商务场所大多数常规的、传统的商务沟通。在商务沟通能力中,外贸企业对英语沟通交际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和英语商务谈判能力等口头沟通能力显示出较强的偏好,而对书面交际和笔译等并不作要求(邢丽荣,2014)。原因在于多数外贸企业都有一个认识:口头英语沟通与交际能力良好,书面交际时借助查阅资料也不会差;反之则不成立。因此,外贸企业更看重的是口头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因此在招聘面试中,会采用英语交流、即时翻译商务文件等方式,判断应聘者的口头商务沟通能力是否达到企业的要求,对应聘者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要求较高。调研发现,外贸企业普遍认为国贸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最薄弱的环节在于听说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其口头沟通技能,包括扩大国际商务知识和提高商务英语谈判能力。
在培养国贸专业学生的国际商务沟通能力中,笔者所在单位的国贸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大一和大二开设两学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奠定和巩固一般英语基础,大三开设一个学年的商务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国际商务沟通技能,也就是能在适当的商务场合熟练应用如电话、会议、演说、社交和谈判等技能,并利用所积累的商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
三、 跨境电商背景下英语口头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改革与创新
商务英语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在真实商务场景下的商务英语口头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商务领域知识的批判分析和协作探究等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语言知识、商务文化和交际能力。三个方面贯穿于不同主题的教学中,同步并行,螺旋提升,以实现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在商务背景下为完成特定任务而有效交流为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以商务活动为主题,侧重累积商务知识,更注重语言技能输出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在口语方面,通过各种口语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输出能力,使他们能够对听觉信息做出恰当的反应,并运用正确、得体的英语讨论各种商务和日常生活的话题,进行电话交谈、客户接待、商业谈判,作简单的会议发言、商务报告、产品演示和介绍。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使用专业词汇,表达连贯、内容充实、语篇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和重点突出。同时,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提出建议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等。
(二)教学环节设计创新
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学环节设计中,笔者始终贯彻以下两个理念:
1. 营造逼真商务场景,按商务模块教学,提高商务交际能力
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以选用的教材《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上下册为例,商务英语一学年课程的口头商务沟通模块可以分为四大模块:面谈交流、商务谈判、演讲与演示以及商务礼仪。大模块里面又包涵多个子模块,具体如表1。
这四大模块既覆盖工作场所传统和常规的商务沟通,也涉及国际贸易、国际合作等较高层次的沟通。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常规交流、商务谈判以及演讲与演示都需要遵循商务礼仪,演讲与演示又可服务于常规交流和商务谈判。
在课程的设计中,以商务模块为背景,以商务情景下的各种交际活动为主线,将语言知识的习得和商务交际能力的提升放到各种仿真的工作场景中。在实践中,通过目的明确、系统完成的内容教学,使学生完成指定的学习、练习任务,同时,掌握主要商务模块的专业表达、商务背景知识和多种沟通技巧,如电话、会议、正式发言、谈判和社交技能。以“工作面试”模块为例,语言知识是与工作面试相关的基本表达,包括面试开始、进行过程及结束,提问与个人、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与职位相关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回答;商务文化是熟悉工作面试的准备、流程、以及回答问题的技巧;交际训练任务包括:(1)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展示一次工作面试的全过程;(2)以编对话的形式,完成有关通知面试、接待面试者等情景对话。在经过模块训练,掌握传统、常规性的国际商务沟通技能的基础之上,再应用这些技能到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的不同环节中,完成无障碍交流。比如国际贸易中一笔交易可能涉及如交易会、询盘、工厂参观、谈判等环节才能最终达成交易。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应用到一种或多种国际商务沟通技能。如交易会,作为卖方需要在展位前欢迎、接待客商,并向客商介绍自己的公司和产品,还需要回答客商的询盘。这就要求熟练掌握社交、正式发言和谈判等模块。
2. 坚持教、学、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商务运作+国际文化理解”的三维能力,教学过程坚持教、学、练相结合。让学生先熟悉模块的基本作用和功能,然后通过直观生动的音频和视频演播进行学习和模仿,为之后完成特定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除常规课堂教学之外,每个模块结束以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完成一定量的对话练习、小组讨论、上台表演等。学生演练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如此不断反复演练以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作为形成性评估的指标,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做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达到专业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突出知识性和实践性的良好结合;在模拟商务场景中操练商务交际技能,了解相关知识。具体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针对商务英语课程的理论性强的特点,商务英语视听说教程必须在其理论知识扎实学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得以进行。因此,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尤其重要。理论课的教学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课堂互动以及课后复习为辅。
2.案例分析法
在每个商务模块理论课时结束后,根据不同的主题,组织课堂进行相应的案例讨论,以掌握与该单元有关的关键词、关键词组、句型,提高专业表达能力。另外,经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相互配合的过程。通过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商务英语课程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各种课堂内外的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互助学习、新闻播报等。角色扮演指的是,在每一个商务沟通模块学习结束后,均提供相应的商务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组互助学习是指导学生互练,在课堂内外,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相互之间开展互相指导,互相启发,互相练习听说能力,提高和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新闻播报任务是在第二个学期分派给不同小组的课堂任务,先推荐引导学生利用地道权威的英文网站,示范如何进行新闻播报,再让学生小组在每次课堂轮流进行新闻分享,旨在培养学生定期阅读英语新闻的习惯,了解最新资讯,跟踪时事热点,扩大国际视野。通过实践发现,小组合作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能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帮助,共享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自主性、独立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考试形式改革与创新
考核是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考试改革方面,笔者一直都在进行探索和创新。考虑到语言技能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口头的国际商务沟通能力需要从多方面来考察,摒弃了传统的闭卷笔试,采用了考核的形式,以便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沟通水平。
考核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的具体形式包括课堂学习活动评价,即对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如发言、口头报告、角色扮演、作业等做出评议,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还包括平时测验,就某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测验,并分析测验结果,提出下一步的学习教学改革方案。终结性评估包括期末测试,重点考核语言和商务知识基础以及商务综合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估占最终成绩的30%,终结性评估占70%。而期末测试主要是口头表达为主,第一学期末采用口语考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包括个人一分钟自我介绍和小组的商务场景活动。第二学期末依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国际贸易的交易流程为主线,将所学的多种商务沟通技能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相结合,设计场景,编写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完成从交易会、询盘、工厂参观、谈判到履行合同等一系列商务活动,制作成视频的形式上交。
跨境电商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具备良好商务沟通能力,尤其是良好口头商务沟通能力的外贸人才备受青睐,国贸专业学生已具备扎实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如能进一步提升其口头商务沟通能力,定能大幅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上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刑丽荣,崔春晓. 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基于商务英语沟通能力[J]. 时代教育,2014(3).
[2] 董亮,隋智勇,刘贤锋. “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