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项目管理基础

工程项目管理基础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9 08:33: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项目管理基础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项目管理基础

篇(1)

一、牢固确立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集中优势打短促突击歼灭战的指导思想

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市场竞争实质上也是资源配置利用能力的较量。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要实现高速度建设、高质量取胜,必须面向市场,配置资源,武装自己,发展自己。既要向市场要任务、要资金、要设备、要物资,也要向市场要人才、耍信息、要技术、要产权。要坚持“知识化竞争、高层次公关、专家型投标、精兵强将干活”的策略,依靠科学和知识、智慧和意志、汗水与真诚、质量与信誉,占领市场,扩大份额,在进一步巩固现有施工领域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扩大工程经营成果,千方百计构筑以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为依托的经营大格局。

平摊兵力、分散资源不可能创造高速度;小别、闹、墨守陈规不可能谋求大发展;等、靠、要更是坐以待毙。要加快,就必须短促突击,集中优势打歼灭战;要发展,就必须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加速项目循环。只有坚持摒弃占项目、养队伍、均资源、拖时间的陋习;彻底杜绝四面出击、到处告急的现象发生;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速战速决,出奇制胜,才能够赢得时间,争取主动。

二、全面推行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权责明确、层次清晰的管理体制;政令畅通、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素质过硬、优势突出的作业队伍是干好在建工程,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必要前提。

在管理模式的设定上,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精干高效、均衡适度的原则,在不留管-理真空和责任死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机构,裁减人员,提倡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二是链条清晰、一杆到底的原则,构筑起一个权责分明、统一协调的竖向垂直指挥系统,避免层次重叠、剥皮过重、扯皮过多的现象,确保企业战略意图和项目责任目标能够全面落实,贯彻到底;三是职工择业,服从市场的原则,破除岗位和技能不分,安置与配置不清的传统观念,变企业安置为市场配置,在强化基础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要去干什么,就要会干什么,就要干好什么,绝不允许以工种(专业)不对口拒绝就业或包工队干活,内部职工放假歇业的情况发生。

在项目的组织管理上,要形成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操作规程。坚持严格标准、公开竞争、择优上岗,抓好项目经理的优选配置;坚持精干高效、动态配置、有序运行,规范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坚持综合测算、分级负责、合同约束,强化项目管理效益责任制;坚持制度化管理、系统化控制、标准化作业,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扎扎实实地把企业的项目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作业层建设上,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增多的有利时机,尽快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迅速组建与企业资质主营兼营项目相配套的专业化施工作业队。公开竞争,优选队长、副队长,加快培育领工员、技师、高级技师、特殊工种和缺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攻善战、技术熟练、装备先进的骨干作业队伍。

三、努力营造快速、优质、丰产、低耗的决战氛围

高起点进入,高速度建设的决战姿态;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质量意识;高效益产出、低成本投入的创业理念是当前施工企业抓住新机遇,实现大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

快速,就是要坚持争分夺秒。快速突破、快速转场、快出效益的原则。工程一旦中标,就要快速安排部署,快速集结队伍,快速调配资源,快速准备、快速建设、快速流动,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创造一流的建设速度,扩展速度效应,抢时间、抢工期、抢市场、争效益。

优质,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ISO9000标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通过完善和落实技术交底制度、培训上岗制度、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挂牌制度、过程三检制度、质量否决制度、文件记录制度和成品保护制度。按制度管理,按标准作业,按规落施工,一次成优,依靠一流的工程质量,扩展信誉,扩大份额。

丰产,就是改变企业广种薄收或只种不收的现象,下大力气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不能只单纯追求量的扩张,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方式,切实提高产值收益率。

低耗,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从点滴做起,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广泛掀起学邯钢、抓成本、增效益的施工热潮

市场竞争,效益为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高枝,争魁首、至关重要的是紧紧抓住成本这个“牛鼻子”不放手,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抓住成本否决这个关键不留情,这是邯钢经验的精髓,也是加快积累和发展的关键。施工企业只有真学真抓,才能真出成果。

一是建立科学的成本目标体系。即坚持以施工工序、操作工艺、规范标准为依据,建立科学的成本费用模式;以数量、效率、质量为主线,建立成本价值指标体系;以工程项目和队、班组为对象,建立成本责任体系。并区别不同情况及时修订各种消耗定额标准,做到支出有尺度、消耗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二是完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领导制度、科目负责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责任考核制度。抓住大头降成本,点滴人手抓节约,多头审查把关,依约结算付款,千方百计收钱。

三是强化基础工作。主要是定额管理工作,成本费用支出的有关标准、计量工作,工程队及班组的核算工作,专业人员的配备、培训工作,以及责任制为核心的专项管理工作。

五、全力构筑党政工团共同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优势,台力攻坚的项目管理新格局抢占大市场,实现大发展,既是施工企业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首当其冲的中心工作。企业党政领导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承揽工程任务上,放在抓好在建工程的管理上,放在加速发展的战略目标上。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各级指挥员要靠前指挥,精心组织,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管理控制,推进科学进步,搞好协调督促和保障服务。党群系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发动群众,掀起施工。在会战中培养、考核干部。着力抓好党员创岗建区活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和青年突击队活动。特别要围绕重点工程,深入开展“五比”劳动竞赛;围绕难点、攻坚工程开展突击赛、攻坚赛;围绕管理和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和技术攻关,组织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把劳动竞赛引向深入。开创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带领职工攻坚克险,拚搏奉献,决战决胜,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六、不断抓好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永恒主题

加强基地建设,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工程。分散、流动、艰苦是施工企业的基本特点,越是困难,越是条件艰苦,越是大干快上,就越需要关心职工疾苦,改善职工文化教育和生活条件,妥善解决职工群众的医、食、住、行。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尤其要把加强基地建设作为企业全面建设的永恒主题,因地制宜,常抓不懈,常建常新,持之以恒。

一是抓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继续贯彻企业、项目、工程队多级投入的原则,确保基地基本需要;也要就地取材,勤俭持家,管好、用好器材设施,减少费用开支。

篇(2)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创新策略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o execute the management connot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innovation, discussed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novation strategy,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so as to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mportance; innovation strategy

中国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工程项目是建筑工程企业展示其形象的窗口,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未来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不断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根本之策。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及创新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可概括为: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系统管理。质量、工期、成本的最优化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永恒追求的三大目标,这三者之间既矛盾又统一,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很难同时满足,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最好的质量和一定的工期下,追求成本的最小值。

首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符合时展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企业如何构建能够适应建筑市场发展需要,创建符合市场发展要求新项目管理模式,是当前建筑工程企业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建筑工程企业只有在不断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策,才能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其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创新,也是大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正常开展,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摒弃其中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方面,才能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再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适应了建筑市场发展要求。建筑市场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了适应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最后,大力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适应当前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科技发展迅速,如何将先进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与生产实践当中,对建筑工程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将项目管理的精华纳入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当中,切实提升建筑项目管理水平。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

2.1 顺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不可逆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应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力发展的阶段不同,其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要求各异,二者之问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只有将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即生产力三要素加以高效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生产力的潜力。实现生产力三要素的有效结合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2.2 与建筑市场的发展相一致

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市场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应该适应建筑市场动态发展变化的要求,才能获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建筑市场的角度,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将项目延伸至市场,即由市场获得项目,进而在市场中实施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广义上来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有助于项目的市场延伸,从而有助于在深度上更好地组织项目建设,处理好建筑企业与建筑工程项目之间的关系,强化市场适应能力。

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策略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是打造企业竞争实力的必然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出真正适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策略,进而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整体水平。

3.1 项目管理理念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创新的实现,需要企业职工的大力配合,群策群力,才能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步伐。施工企业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大力开展多角度、宽层次的形势与任务方面的教育,帮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树立市场理念、科学管理理念与人本理念。市场理念是指加强市场导向管理理念。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最后还是由施工企业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占有率来决定的。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员工与施工项目部门是没有办法超越市场范围,只有不断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并尊重市场运行规律,不断加以创新,才能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取得显著成效,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次,科学管理理念。项目管理对象是由很多种元素构成的错综复杂系统,这就要求项目管理应从整个系统出发,使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大力研究与处理好系统内部的各元素、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还有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之间的关系。最后,人本理念。项目管理从本质上来看,是对人的管理。人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处在重要地位。建筑工程项目的计划、协调、控制等都需要靠人来完成。人在思想上真正实现现代化,才会充分发掘其内部的潜力,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促进企业项目管理不断发展。

3.2 项目管理责任制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情况是规模大,并且工程分项施工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难度是很大,在工程主体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精简生产关系,减少施工管理的层次,将原先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转变为扁平式管理方式,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多个方面的管理要素,根据不同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的侧重点,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基本责任制与项目成本核算等方面始终在项目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实际落实情况,将决定项目管理的成败。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在企业授权范围内,处理好建筑施工工程内部的多方关系,切实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能够协调有序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市场机制、分配机制、监督机制与服务机制等多项机制确保工程项目经理责任制得以落实,开展灵活多样的组织体系,来进一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控制与落实,确保工程项目目标能得以实现。

3.3 人员管理层面创新

在建筑施工项目确立人本管理理念之下,还应该加强建筑工程人员管理层面的创新。人员管理层面创新,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首先,确定项目组织目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加以分解,并构建层次化目标责任系统,在企业内部全部员工积极开展责任目标考核,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整个系统中所承担的任务,这是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得以构建的重要基础。其次,应采取相关措施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相关的组织协调能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人员除应具有相关的专业基础之外,还应该拥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有助于确保工程项目参与者对整个项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达成一定共识,这有助于各个方面的人员能相互了解,构建并保持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工作氛围,利于有效化解矛盾,达成一致目标,提升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最后,加强法制教育。许多重大事故是由于法制理念淡薄引发的,这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经济等都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其根源在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知法犯法; 在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下,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3.4 造价控制层面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还应注重造价控制层面的创新。首先,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造价管理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立包括项目负责人、法人、基层员工等三个层面内的造价控制系统,并且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调节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施工项目法人在决策中处在核心地位。项目管理负责人一般是负责项目的施工进度与质量、经济核算与工程款回收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基层施工队伍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建立完善的三位一体的造价管理系统,能有效确保整个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其次,强化企业目标成本方面的管理。建筑施工项目中企业产品成本目标的确认是和产品价格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企业目标成本的制定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并展开有针对性的测算。应根据作业层面的直接成本费、项目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等不同层次的费用进行测评,之后再按照各个项目造价来确定企业目标相关成本,计算出市场实际可以接受的相关成本指示。

总之,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不断进取的动力。建筑施工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采取项目管理理念创新、项目管理责任制度创新、人员管理层面创新等创新策略,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框架不断得以完善,切实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为今后建筑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晓红 .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之探析 [J]. 现代管理科学,2008 ( 6) .

篇(3)

【关键词】通信工程;管理系统;集成服务

我国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主要有以下两大发展趋势:①信息化;②网络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这两大主要趋势给我国的通信工程管理系统的集成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与提出新的要求,这是由于这套管理系统的集成服务是用一个核心的服务器来将所有应用集成起来,得到相关消息和数据的集成化方法。因此,了解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发展动态,并优化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在现如今的信息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重要性

1.1有利于通信企业信息筛选

我们都知道,在信息泛滥的21世纪,如果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不能够对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合理的筛选和选择,那么企业决策层获取不到有效的信息,无法做出有效的决策,必定损害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使通信企业得不到可持续的发展。

1.2有利于通信企业合作交流

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能够很大程度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效率,促进通信工程项目各个参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节省企业交流融合的成本,促进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优化资源的使用,缩短工程所花费的时间与节省金钱支出。

1.3有利于提高通信企业的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和信息化与网络化,能够推进通信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的推广进程,改变通信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想法,使通信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组织结构得到优化。由此可见,利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来获取更多有效信息,帮助通信企业决策层做出更精准正确的判断,促进通信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通信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加快整个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2如何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

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五点措施通过第一点的阐述,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了解到了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信息化及网络化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则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作为通信工程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该怎样做?经过研究与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之后,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建设网络核心平台

建设网络核心平台数据库服务器,以整个大的网络环境作为平台支持,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里搭建网络核心平台。①要充分利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里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加强信息数据的筛选与比较,避免系统接收无用的信息;②要高效地运行地理信息系统,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③要确保信息交流和获取的高效,能够做到快捷方便,实时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数据,为促进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提供服务。

2.2加强应用地理信息技术

加强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在我们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实现信息化与网络化的进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旨在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这就要求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能够自动地实时采集监测信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化及网络化建设中,获取空间和时间的信息,实现科学管理通信数据信息,为企业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来进行决策。因而,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①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构造空间的数据基础框架;②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加强数据的管理;③要把各类信息加工为数字类的产品;④要为通信企业决策层提供数据依据,促进制定数据信息的共享政策,以便能够最大化地有效利用获取的信息。

2.3提高应用各种技术的综合性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综合地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如动态规划技术、空间模型分析技术和空间数据存储处理、海量信息技术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此外,加强综合应用各类信息技术还有三大优点:①能够系统地集中、处理各类分散的信息,随时搜索查询、调取数据信息,减少信息查询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消耗;②可以将原本分散的信息集成化管理,将其加工转化为能够帮助我们工作生产的信息数据资料,优化通信工程管理系统的集成服务功能;③能够支持任何复杂的信息查询方式,方便用户得到经过处理分析,具有研究意义的数据,从而摆脱资料类型简单、单一的问题。

2.4加强决策层的综合建设

利用加强决策层的综合建设方法,来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一方面应该实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管理尽可能地规范与简便,各个服务器之间的联机分析处理,利用网络虚拟仿真技术和网络多媒体,使信息基础全面数字化、空间化,生产不同比例的数字地图,构造空间信息框架。另一方面要确保信息系统不仅能够适应各个部门的实际需要,而且能够帮助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备网络维护人员在具备精准的时间、坐标的虚拟五维环境里,建立更好的模拟直观感受和全局观念,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方便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得到专业的模型分析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异构数据信息。

2.5加强建设空间的数据基础设施

为了达到信息终端实现高效化和奠定通信企业每项决策的策划与实施的数据基础这两大工作目标,作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相关工作人员,除了做到上述的加强建设网络核心平台、加强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综合应用各种技术和加强决策层的综合建设这几项基础要求之外,仍需要加强配套建设。①还应该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开始构造的过程当中,就加强建设空间的数据基础设施,为之后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进行集成服务打下坚实牢靠的基础。②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系统当中的空间信息的数字化,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集成服务的业务水平。③加强通信工程项目各个部门间的交流合作,采取不同的信息技术来存储大量的信息和原始数据的提取方式来为通信企业决策层提供有用信息。

综上所述,在这个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泛滥成灾的21世纪,作为处在与海量的信息数据接触最前沿的通信企业,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建设网络核心平台、强化地理信息技术、提高应用各种技术的综合性、加强决策层的综合建设,建设空间的数据基础设施等有效处理措施,来促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参考文献

[1]王珂,罗正岳,马思思.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相关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2015(12).

篇(4)

阐述了项目管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重视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思路,提供了创新企业对项目管理工作的理念,对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实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创新;责任体系;成本控制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展示企业管理水平、经营能力、综合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更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社会效益、提升综合效益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站在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高度去对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创新是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生命力的前提,要在认同和理解创新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真正价值的基础上,从新意识和新理念的构建出发,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和结构的多层次管理,确立具有市场化和企业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责任体系,切实做好人员、物资、成本、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为企业适应市场化和建筑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工作基础和体系平台。

1建筑企业推进项目管理工作创新的深层次价值

1.1创新项目管理工作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施工企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模式,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企业制度上存在模式、形式上的问题,导致项目管理工作缺陷多样化,不能利用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势对建筑施工进行细致的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明显落后于市场需要。因此,必须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使其符合市场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适应行业不断变化和不断提升的基本特点,真正做到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面适应,在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同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和机制,为建筑企业管理更上一层楼提供基本保障。

1.2创新项目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把握时代潮流

当前建筑产业进入市场化时代,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持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市场波动日益频繁,建筑产业环境越来越严峻,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企业的经营困境,给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桎梏。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把握时代与市场的脉络,通过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构建起管理机制、模式的新平台,做到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持续变革和不断改进,为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新鲜的血液与元素,在加快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适应时代和市场提供管理平台。

1.3创新项目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掌握市场需求

建筑企业获得现实性的经济效益和长远性的综合发展需要立足于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充分重视市场机制、市场元素综合运行下企业的应对和改变,使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形成对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适应。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必须通过创新来构建企业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与运行体系,重新定义项目管理工作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市场的检验和验证,为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真实、有效的评价,进而建立起企业应对市场需求的新型管理模式,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2建筑企业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对策与要点

改进和创新项目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核心管理职能,促进企业综合效能提升的关键,因此,应该从建筑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明确项目管理工作的价值,树立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理念,确定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创新的方向,以此为基础,开展系统性的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寻找适合于市场经济和企业特点的项目管理工作模式,这是这一时期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内容。

2.1创新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理念

理念创新应该走在项目管理工作创新的前面,要认识到理念创新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既要加快项目管理工作理念创新的步伐,同时又要尊重理念创新的规律。要建立起交流的机制,针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人员之间、部门之间的深入交流,取得对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共识,构建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理念的认知平台和基础。要建立起创新的配合模式,对项目管理工作中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人员开展深层次的教育,进行创新意识和理念的培训工作,做到以人为本,树立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对创新的高度共识和牢固认知。在理念创新的过程中,应该以市场为核心,充分重视市场特点、市场规律和市场动态,寻求项目管理工作创新的新基础,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立足于市场的波动、变化之中,更能适应市场的实际和长远需求,为项目管理工作创新立于不败之地建立起审视市场的认知基础。要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努力发现项目管理工作与员工需要相结合的契合点,为员工潜能的发展和主动性的发挥提供平台,做到员工职业成长与企业发展的有效统一,为意识创新提供基础性动力和根本性源泉。

2.2创新对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

对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是科学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创新和变革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思想已逐步渗入到项目管理工作之中,这为创新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提供了客观需求,同时也为项目管理工作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加强对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科学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区段,设定组织、管理的目标,建立目标管理的多结构、多层次任务体系,确保每个项目责任得到落实,达到完善和加强项目管理工作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管理工作的组织能力,不断加强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础能力的培养工作,使项目管理工作人员具有更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水平,对项目管理工作有更为深刻、更为透彻地认知,在及时进行组织和协调工作的同时,化解项目管理工作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提升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

2.3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责任体系

职责与任务对等是市场经济通行的法则,建筑企业也要遵循这一市场承认的通则,创新和变革项目管理工作责任体系。具体来看,责任体系的创新既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简化建筑工程的生产关系,明确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责任,理顺工程项目管理的层次,改进工程项目管理的结构,转变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根据建筑工程的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责任重点,进一步确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责任体系,明确区分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2.4创新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措施

一方面,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之前,要对整个工程做好成本的预算工作,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考虑一些潜在的因素。做出预算之后,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制定预算方案,但一定要保证预算的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此时的主要依据就是预算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资金的使用。此外,对施工人员要进行成本控制,整个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在成本内,但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养,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最后,还有一些额外的支出费用,例如员工的住宿费用、办公费用、燃油费用等,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预算,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批,尽量减少额外费用的支出。

3结语

建筑企业加强项目管理工作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要求,同时也是自身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的根本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不断应用于项目管理工作中,这在客观上推进了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此同时,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也需要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作为基础,这成为内在的发展需求。在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必须将创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落实项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责任,整体提升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对项目管理创新的支持,为建筑企业开拓视野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和载体。

作者:邢红琴 单位: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祥伟,李振阁,李建民.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创新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8):200.

[2]陆汉洲.突出经营主线创新项目管理———以南通二建为例谈项目管理创新之路[J].建筑,2009(16):34-36.

[3]李立辉.项目管理创新的战略取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4):37.

[4]杨艳军,李光辉.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J].企业家天地,2007(8):187-188.

篇(5)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型本科;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037-02

作者简介:胡新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教学。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近年来,国内外众多高校和学者对工程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仍难以脱离原学科体系的框架,“重结构、轻管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比皆是,工程管理方面的一些信息技术(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都没有纳入教学计划,难以适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需求。由此可见,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教学课题。

一、我院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现状

按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院于2006年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并将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在完成工程结构和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后,所必须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

目前,经过近4年的建设,该课程已经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加之我院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成熟,为培养具备技术和管理双重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目前我院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过于重视理论细节的传授,没有建立动态的案例教学和构建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平台,同时也缺乏网络互动的教学评价体系,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管理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本课题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管理类课程改革为载体,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引入工程管理类课程的后续改革与建设中,通过数字化实践平台的创建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管理能力。

二、我院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指导思想

在对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时,需要遵循以下指导思想:一是根据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方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重视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基础知识。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确保课程改革向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拓展;二是切实把握土木工程各相关科学和课程之间的联系,确保整个土木工程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在避免课程重复的前提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三是既要重视对土木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特征和性能的讲授,又要重视对工程背景和理论依据的讲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三、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条件和内容

1.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条件

首先,我院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为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教学融入信息化管理的后续建设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其次,我院领导对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并且在人员、时间、经费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为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人员和技术的支持。再次,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拥有技术比较先进、仪器设备齐全(实验开出率为100%)的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实验室和计算机房。而且,拥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十余个,为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保障。最后,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了预算员、施工员、造价员、二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培训,在人才培养、项目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软环境支持。

2.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内容

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旨在将项目管理信息技术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中,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并且以点带面,最后惠及整个土木工程专业。我院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1)培养方案的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任务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施工行业企业技术背景,在精品课程原有建设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和项目管理最新信息技术相结合,解决由于课程建设与现代化的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相脱节的问题,实现动态跟踪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并及时消化吸收到教学中,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的项目化教学体系。

(2)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随着土木工程科技的进步,各种工程项目管理及综合应用软件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管理手段,尤其是数字化网络管理具有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依托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依此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向工程管理类课程进行全方位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完成工程项目实践训练。

(3)教学形式的改革。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很多时候难以在黑板上将施工料具管理和现场管理等内容描画出来,这就需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除了精品课程中原有的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等外,结合信息技术引入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要对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革新,更加重视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和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要将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可监控的、网络教学互动的过程评价与激励体系,以及建立能体现技能水平的效果评价体系。

(5)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整合。虽然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但是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并不等同于教师授课的逻辑顺序,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由于教材本身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加重视教材的实用性,并与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相结合,利用实际案例的讲授去覆盖教学的全部知识点,使得授课内容更加生动且易懂。

(6)师资培训的设计。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发展很快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发展趋势,不断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因此,要依托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形式,以跟踪掌握最新技术动态和提升项目管理技能和经验积累为中心,设计长期有效的师资培训体系。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院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现状,对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的改革和实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外校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虚拟现实;案例分析;科学前沿讲座

中图分类号:F4079;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9603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由管理科学、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建设法规等众多学科理论与知识集成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课程。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国内广泛共识[1]。

我国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天津大学建工学院在人才需求的背景下,近十年来针对水利工程专业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以培养“懂设计、精施工、善管理”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学时有限、实践教学难以保障等原因,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问题,没有达到课程设置初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已成当务之急,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在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为工程建设输送有用人才[2-9]。

一、水利专业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的工程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该门课程针对大二或大三学生开设,此阶段已学习了部分专业基础课,没有学习专业课程,对工程建设程序、工艺等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若没有充足的工程实践教学

环节,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课程设置初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考虑,以及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分布在西南地区,实践花费和难度较大,

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1)课堂教学。原有的课堂教学主要为理论学习,讲课虽然深入、细致,但由于学生对工程建设过程及规律缺乏直观认识,工程案例教学不足,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理论,但离如何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

(2)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初期,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点。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到位,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库还未建立。客观条件上,实践教学成本高,难度较大,很难实现课外实践。这些不利因素致使在实施环节上,学生主动参与不够。

(3)教学方法。未能有效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模拟工程项目管理的新型教学形式没有广泛普及。

因此,有必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入手,推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真正达到培养管理和技术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二、课程改革和实施方案

针对课程设置初期存在的问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在教学中进行了适当的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思想、管理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增加案例分析式教学和科学前沿教学的课时。教学不局限于课堂内,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包括实际工程现场教学和虚拟现实平台教学。这样,把认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通过课程改革,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学习自主性进一步增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实施

1.虚拟现实平台教学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工程现场讲学是最好的实践教学方式。而大型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来往交通不便,花费较大,客观上不可能经常去现场,

因此,有必要探索开发虚拟现实教学平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场实践教学的不足。三维虚拟现实平台的教学,依托于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中心,自行开发相关教学资源,学生在实验室中体验工程现场的感觉,充分保证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度。图1―图2所示为水利工程仿真中心已开发的教学资源实例。

2.工程现场讲学

虽然有虚拟现实平台作为现场教学的辅助,但必要的现场讲学仍必不可少。天津地处北方,有很多水闸、防波堤等水利工程。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可进行的工程现场讲学包括以下三方面。

(1)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教学过程中组织1~2次工程现场教学和参观。

图1 高拱坝施工过程三维交互仿真系统教学资源

图2 施工截流工程仿真系统教学资源

(2)利用集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安排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的实践和讲座。

(3)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研究课题和社会咨询服务,提高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理论知识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的基础。在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解中,以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基本常识、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等为主,辅以一定的思考练习和随堂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该门课程的原理和方法。

4. 案例分析

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案例讲解和分析密不可分。

(1)案例讲解。通过多种渠道精心挑选案例素材,如鲁布革水电站招投标案例,详细讲解和分析对应的教学内容。

(2)案例分组研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立讨论小组,4~5人为一组,每组一个案例项目进行讨论,利用课后时间完成讨论及总结报告,在课堂上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给予点评。通过案例讨论,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课堂理论知识,而且学到了如何进行组织、分工、配合和沟通。

5. 科学前沿教学

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技术随着工程实践不断发展而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教材及案例库的更新速度显然已达不到现代工程项目实际管理的需要,而教师参与的科研课题则是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代表了科学发展前沿和实际工程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定期组织拓展性专题学术讲座,通过专题报告与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充分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前沿和实际情况需要。

(二)考核方案改革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通过考试难以评判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因此考核形式采取卷面考核、课堂讨论与分析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讨论即平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记录、问题讨论等,占总成绩的20%;分析报告在结课后,由教师布置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题目,如进度计划编制、索赔报告等,4~5个学生一组,按要求提交最终报告,占总成绩的30%;卷面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占总成绩的50%。通过不同考核形式的结合,既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考核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施效果

虽然在课程设置初期的教学环节中,因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的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案的不断改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可以达到如下目标:(1)基本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基本常识、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等;(2)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兴趣和课程参与度;(3)通过案例分析、分组研讨等,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课程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学科前沿讲座,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方法的同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具备了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

四、结语

实践证明,工程项目管理这门新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何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实践技能,是目前教学改革中探索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谨记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一步一步地完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

[1]成虎. 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2]郭庆军,刘慧萍.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7, 16(1): 85-89.

[3]卢永琴,熊伟.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 119-121.

[4]孙海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 科技信息,2010(5): 167, 201.

[5]谢琳琳,张原,王幼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建筑经济,2010(7): 87-89.

[6]董新平,蔡迎春.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 57-60.

[7]马静.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7): 225-226.

篇(7)

关键词: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绿色理念;绿色认证;绿色化标准

0 引言

众所周知,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仅仅注重项目的成本、质量、效益与工期等等,往往忽视工程项目建设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造成的资源浪费等等其他重要指标,这是不符合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的。对此,为改变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便应运而生,争取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互利共赢。

1.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1.1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闻名于世的“绿色运动”和“绿色产业”,积极倡导“节约、循环、回收利用”的现代化环保理念,更是迎合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顾名思义,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指的是一个建设项目进行从概念到完成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以满足委托人的要求,使项目在所要求的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在批准的费用预算内完成。也就是说,要将绿色环保、生态自然的理念融入到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进而达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1.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以绿色为主题发展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积极开展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事业,对于社会、经济、生态、资源与环境等众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深远意义。一方面,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和生态环保的指导思想,非常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将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积极倡导合理节约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理念,严格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工期以及施工安全,提高工程项目资金利用的有效性,确保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工程项目成果的交付任务。总之,实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就是要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全方位的绿色化,也是进入生态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1.3 发展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优越性

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相比,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仅仅一味追求工程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经营利润,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往往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成本消耗,并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提倡合理节约、生态环保,将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相应的化学处理或回收利用,大大节约了资源浪费和成本消耗;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往往是先污染后治理,工程项目的组织文化比较涣散、不和谐,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强调的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排污技术与建造技术相结合并用,工程项目的组织文化也呈现出团结、和谐的融洽氛围。综上,发展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值得相关建筑企业积极倡导的。

2. 关于实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2.1 积极推广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理念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数量庞大的各类工程项目,其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各个层面,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理念的引进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工程项目过程管理的掌控,并通过绿色管理理论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实现对项目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科学控制。积极推广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理念,打破传统的以项目经济利益为唯一标准的管理模式,更多地帮助技术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实现一场“以生态、环保、绿色”为核心的崭新的全方位的绿色工程项目管理革新,最终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2.2 加紧制订工程项目管理对象的绿色化标准

建筑产品绿色化标准的制订应充分体现出工程项目管理绿色化作为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的特点,同时为了实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引入和推广,还要加快制订建造过程绿色化的相关标准,从而在实现建筑产品功能、维护及形态等方面绿色化方式的基础上,保障工程项目管理完成建筑整个过程的绿色化,即实现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绿色化进程。加紧制订工程项目管理对象的绿色化标准,加快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的进程,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处的目标。

2.3 积极参与绿色化的国际认证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必须积极参与绿色化的国际认证,加快与国际行业标准的接轨,为中国企业的发展以及走出国门获得更大更好地发展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参与绿色化的国际认证有利于我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形式等符合国际通用的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标准提供必要的条件,总而言之,顺应时展的潮流,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积极推广实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可以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先进化、科学化、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提供有力地保障,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绿色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努力建设绿色化的工程项目组织文化

作为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内容的项目组织文化,正是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中“人态”和“心态”的重要体现。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整个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团结合作进行管理的过程,努力建设绿色化的工程项目组织文化,不仅仅可以起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现团队成员的工作价值的作用,而且对于把绿色管理理论和工程项目组织文化进行合理地结合,帮助项目成员树立绿色工程管理理念,并科学合理运用现有资源创造出符合社会发展及满足群众需求的优质工程项目。绿色化的工程项目组织文化最终目标实现“生态”、“心态”及“人态”和谐共存与发展,在和谐统一过程中实现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与管控,使得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建筑企业必须要彻底摒弃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带来的“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费”,积极推广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理念,加紧制订工程项目管理对象的绿色化标准,积极参与绿色化的国际认证,努力建设绿色化的工程项目组织文化,大力推进现代化的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以确保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胡桂祥; 张建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及其实施动力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02).

[2]朱啸; 陆惠民.基于绿色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建设监理,2011,(01).

[3]赖小红.关于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探讨[J].门窗,2012,(08).

[4]缪晓煜; 谭大璐; 刘滢.有关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思考[J].四川建筑,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