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3-07-09 08:33: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科学开展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为了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全国各地建设了许多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规模逐渐扩大,工业园区的数量逐渐增多,确实可以更有利于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工业园区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工业园区内有效科学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
1 现代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应当把环境保护的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因为只有现代工业园区内做好了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提供给生活在工业园区内的人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更好的调动起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为园区内的工业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只有真正的做好了环境保护的工作,才能真正的造福于人类。现代工业园区内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可以有效改善现代工业园区的投资环境
首先要想建设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是需要投资企业进行投资的。当有意向对工业园区进行投资的企业走进工业园区内时,如果发现园区内是遍地垃圾,臭气熏天的,试问这个有意向投资的企业单位还会愿意进行投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任何一个企业都愿意让自己工作以及生活的环境是干净的,空气是新鲜的。所以做好了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为工业园区创造更大的环境容量以及更好的生态条件,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并对园区进行大规模的长期投资。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指出,国家已经废弃了的工业园区中有60%是因为没有做好园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而导致废弃的。
1.2 可以确保现代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文件指出一切生产以及开发的活动都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进行,因为只有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平衡统一才能真正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重视环境保护的工作,那么给工业园区带来的影响以及造成的后果也会是极其严重的。如某个工业园区内的某个企业大量的排放未经过处理的废水,而工业园区的执法人员有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很有可能对园区周边的水资源产生影响,严重的情况就会导致工业园区内无水可用。如果一个工业园区内无水可用了,那么这个园区怎么可能持续的发展呢。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要想让现代的工业园区健康的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做好园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1.3 确保工业园区的发展策略的实现
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样也是实现工业园区的发展策略的最基本的条件。只有对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做的好了,工业园区具有了良好的环境质量,工业园区内的工作生产人员才能具有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身体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实现园区的发展策略。
环境保护工作是国家近些年来一直提倡的,尤其是工业生产中环境保护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现实情况确实进行工业生产的企业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工作,这也就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目前我国现代工业园区内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对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环保审核不合格
大部分的企业在入驻工业园区时,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环保审核工作。由于工业园区内的招商引资的部门一门心思的想引入企业,在环保的审核工作就会向投资方妥协,这就是环保审核不严格的最重要因素。另外,大部门的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也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环保设施的建设并没有同时进行,这就导致了环境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2.2 未建设科学的环保设施
在很多工业园区中,根本就没有建设环保的设施。这就导致了当园区出现工业垃圾、污水、废气、废液等污染环境的物质时,工业园区的管理部门根本无计可施,从而导致了园区内外的河流以及土壤被大部分的污染了。
2.3 对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缺乏统一规划
在工业园区中,存在的企业错综复杂,有机械加工厂,有印刷纺织厂,有电子仪器厂等,这些企业混在在一起是很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的损害很大。
3 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3.1 提高生态效率
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筑物构造与生产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实施清洁生产的策略。因为只有清洁生产,才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生产废物的产生,从而有效的降低工业园区中的能耗以及物耗。在各个企业之间,还应该推行工艺更新以及物料替代,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排放污染环境的有毒物质。另外还应该鼓励企业使用可再生资源。这些都是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效率的措施。
3.2 加大园区环保执法的力度
对园区内的环境管理应让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成立园区内的环境管理的机构,这样可以有效的加强实施环境管理的能力。同时,对于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规定时间内没有改善的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发现有偷偷排放环境污染物的企业,也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3.3 降低材料使用寿命对环境的影响
生产所需原材料的进入园内以及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废物的出园,都应该对其进行使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而降低使用寿命对环境的影响。应采用控制污染源头和末端治理污染物相结合的措施治理污染物。当工业园区内存在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企业时,应严肃对待,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只有整改合格通过后,企业才能继续生产。
3.4 有效利用区域发展
要想对整个环境进行综合的整治,就必须将工业园区周边社区的环境与工业园区的环境结合起来。通过住宅的建设、社区的建设、工业的开发等手段,将对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整个社区的发展规划中,从而做好统一的环境保护的规划工作。这样就将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划入到整个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在国家相关环保法律的保护下,环境保护的工作才能更顺利的开展,才能真正的做好工业园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进行了详细的探析。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而使我国沿着一条既生活富裕又生态平衡的文明之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芃岩.环境保护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月20日,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就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区政协领导参加了视察。副区也应邀参加。
一、基本情况
从视察的情况看,我区工业园区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地位和作用已被社会各界认同。目前,我区共有工业园区9个(含小区),规划建设面积已达36.7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2家,从业人员13476人,1—6月创收8亿余元,利润8000余万元,实缴税金4700余万元。
本次视察的三个工业园区正在抓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其中经济开发区和sanling园区已经成为项目集聚的新载体,初步形成了设施规范、机构健全、产业聚集、思路清晰的局面。吴地工业园区也正进入项目引进、全方位、多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全区工业园区已形成办园区、兴园区、服务园区的良好氛围。各园区牢固树立了“项目是园区生命”的观念。为下步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镇街领导充分认识到建设必须高起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高标准,招商引资、服务管理必须高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行政区域分割带来园区布局分散。我区最典型的工业园区就是经济开发区、长城和吴地园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行政区域上的分割,出现了单独规划、自行开发、相对分散的局面。从建设工业园区的角度看,存在着布局小、零散的现象,制约了园区的建设规模。
二是建设水准不高,规划档次偏低。明显表现在园区规划前瞻性、科学性欠佳、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项目引进上缺乏对产业发展具有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因而难以形成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
三是缺乏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统筹考虑,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没有完全配套。包括园区内交通、供电、供水、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没有做到科学、长远规划。
三、建议
园区建设是加快我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必须用全面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工业布局的调整,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抓龙头园区,努力构建区镇(街)两级工业园区体系。确立以建设区级工业园区为龙头,以镇(街)级工业园区为网络的园区建设策略,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分主次轻重先后规划和建设。
一是合理设置工业园区。首先是分层次建设园区。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和发展。作为省市级的工业园区要举全区之力,推进发展。重点发展经济开发区、南路软件园和长城吴地工业园区。各乡镇及周边应逐步延伸纳入开发区总体规划之列。通过界定园区的产业特色和覆盖区域,充分发挥重点园区的功能,树立全局观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本着招商引资、项目同等,保证重点园区建设的原则,真正形成加快产业集聚、资源优化的新局面。其次是对镇级园区应合理定义,实际应为工业小区。要实事求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财务风险;对策
投融资平台实际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单位或个人,解决其所存在的投资项目资金问题,寻找融资渠道及搜集融资信息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工业园区即为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经行政手段所划分的能够更好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标准化、集约化工业生产区。伴随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及投融资平台的日益壮大,投融资越发活跃,融资金额也变得日益增大,使得工业园区存在着诸多财务风险。本文对此展开探讨,提出有效解决对策。
一、诱发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财务风险的原因
(1)负债比例过高,规模过大。随着工业园区的持续发展,园区内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且在规模上也变得越来越大,所需资金也随之增多,投融资平台借贷的资金数额也日益增大。因政府政府支持,银行借贷数额日益增加与攀升,使得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在负债投资项目上越发增多,负债比例过高,规模过大,还款困难。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在此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2)经济发展状况与政府财政的影响。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往往与政府的各项资金支持密不可分,当财政状况不佳时,则会减少在投融资平台方面的资金支持,从而会对投融资平台持续发展造成影响。(3)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尚待提升。通常,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均为园区行政管理人员,其所擅长的是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而对于园区整体财务管理却不甚了解与熟悉,尤其是园区财务状况及整体运营方面更是缺乏了解,对投融资平台的运营造成一定风险。
二、规避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财务风险对策
(1)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工作会对投融资平台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若聘请一些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依据工业园区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投融资渠道建设建议,规避平台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工业园区与政府合力开设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与指导,另外,详细介绍园区的实际运营情况,以便其工作人员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2)强化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管理体制建设。工业园区相关领导应适当放权,依据园区的实际经营状况,由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人员选择适宜的投资金额与项目,促使整个投资更为合理、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财务风险的规避。构建完备、系统化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违反制度要求的工作人员,需对其进行惩处;对于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员工,则可给予适当性奖励,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平台的财务风险。其次,政府还要确立投融资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符合未来趋向的投融资平台体制,促使平台融资活动能更加合理的实施与管理。此外,还需强化投融资平台的各项监督工作。(3)以经济发展促投融资平台发展。对于政府而言,需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将各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引进那些对本地区经济效益增肌有益的新型产业,以此来促进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为更好地开展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尽量减少投融资平台向外借贷,规避可能由此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当前,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的债务性资金,以银行贷款居多。银行贷款尽管具有诸多优点,如手续简便、还款期长及融资额度大,但却具有较高的利率,具有较强的还款时限。所以还需找寻其他融资渠道,以此来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需要,降低融资成本,分散融资风险,提升盈利水平。投融资平台可与自身经营状况相结合,寻找妥当时机,采取如下方式实施融资:债券融资。对于债券融资而言,在资金来源、融资成本的融资期限、稳定性方面,相比于银行贷款,优势更加明显。政府利用工业园区融资平台,可运用诸如土地等不动产,将其作为抵押物,以此来发行债券。发行信托计划。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另依据当前信托市场的运行情况,选择妥当时机,打包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项目,以此向投资人发行信托计划,除此之外,还可委托证券公司,发放某个领域甚至是某个阶段的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引入战略投资者。当前,我国已开始显现流动性过剩状况,诸多资金未找到投资渠道,而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在业务方面所具有的长期收益稳定等特点,则与它们的要求正好相符。所以,可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民间资金及企业资金等,共同参与工业园区建设中来。(4)构建风险预警系统,防范负债投资风险。对于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而言,需结合自身发展实况及未来发展需要,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最大限度降低平台与工业园区的经济损失。当前,对于政府投融资平台而言,其所面临财务风险,多为筹资所致风险。所谓筹资风险实际就是因负债投资所致,并且由资本承担所有风险的附加风险,乃是企业经营风险延伸以及债务到期在偿还方面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所致。对于企业承担风险程度而言,由于资金使用方式、期限及负债方式等不同,在偿债压力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制定具体的筹资决策时,不仅要对资金需要数量进行规划,对所需资金进行筹措,此外,还需对各种筹资方式背景下所持有的风险程度进行权衡,且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重视防范现金筹资风险。对于某一特定时点上可能因现金流量不足所致的无法按时支付债务本息的风险,而对其实施有效防范与化解,需对现金预算进行合理安排,且严格执行,对债务的期限结构以及资本结构进行合理化安排。对收支性筹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为了更好地规避可能出现的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状况,需将资金运用及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作为重点,对投融资平台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地安排,尽可能运用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固定资产需要以及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需求给予满足,可通过短期负债的方式,来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实际需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财务风险的合理规避,对于平台自身发展以及工业园区发展,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助于地方经济建设。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大工业园区投融资平台技术、资金的支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化规避财务风险。
作者:卢奕辰 单位:启东滨江化工园管委会财政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业园区;发展模式;问卷调查;阜康
一、研究背景
(一)工业园区已成为国内外工业发展的必要趋势。我国的工业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园区内的产业类型也从单一的出口加工型产业,向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我国工业园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从1979年至1985年):主要集中在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制造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成为重要的制造基地,由政府直接运作;起步阶段(从1986年至1991年):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城市,通过生产基地本身知识的高度集中化,从单纯大批量物资生产基地进化为较为精炼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基地,主要建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区;膨胀阶段(从1992年至2000年):扩展到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等不同功能及产业定位的园区应运而生,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升级阶段(从2001年至今)土地集约化利用得到提升,在功能上由传统意义上的单一配套向复合功能设计,在运营方式上,原来多类别科技领域的叠加转向专业化的研究开发。
(二)产业援疆为阜康产业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于2010年3月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北京、天津、广东、上海、深圳、辽宁等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会议传递出了中央通过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加快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信号。根据会议精神,19个援疆省区市将从人才、技术、资金及管理等方面建立起全方位援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置于优先位置,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住房及教育等基本民生问题。
山西对口支援阜康,将有助于形成煤炭产业强省与阜康煤化工产业资源的有效结合。同时,山西省不仅在煤电煤化工领域企业众多,技术力量较强,其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也已形成特色的产业集群,阜康利用山西援阜机会,大力引进相关企业,不仅局限于煤炭煤化工领域,还可扩展到更广泛领域,承接山西优势企业。
二、阜康产业园在建各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一)山西阜康晋商工业园。(1)产业模式及规模。在产业援疆的大背景下,山西省作为阜康市的对口援疆省市,正值产业的优化升级及产业战略的转移,吸引了一大批山西籍的企业家来阜康市投资发展。截至2013年底,已实现焦炭加工能力280万吨/年、铸造铁240万吨/年。(2)产业类型。园区主要以煤焦、煤电、铸造、金属冶炼四大产业为导向。
(二)阜康豫商铝业园。(1)产业模式及规模。阜康豫商铝业园发展模式为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以现有新疆天龙矿业、神火炭素、宝舜化工、永翔铝业、新利达机械制造、恒基铝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截至2013年底,已实现电解铝24.4万吨/年、铸造铁300万吨/年、炭素50万吨/年炭素、3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煤电2×2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2)产业类型。园区主要以电解铝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为核心,依托天龙矿业、神火碳素制品、宝舜化工等企业,向上游发展碳素制品产业,向下游发展金属建材,利用煤焦油加工产生的下游产品与碳素生成结合。
(三)阜康精细化工园。(1)产业模式及规模。阜康精细化工园产业模式为循环型企业模式,规划面积越6平方公里。目前无投产企业,新疆金象赛瑞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4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10万吨/年三聚氰胺项目正在建设中。(2)产业类型。园区主要以精细化工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氯碱化工、化肥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等精细化工产业。
(四)阜康小微企业创业园。(1)产业模式及规模。阜康小微企业创业园发展模式为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由产业园管委会聘请知名度较高的规划设计院,对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厂房进行规划设计,并统一建设标准化厂房,厂房总计约25栋。自2013年起,由市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此项资金将全部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资金。(2)产业类型。重点扶持新型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型、产品配套协作型小微企业。
三、阜康产业园在建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布局过于分散。园区前期入驻的企业布局过于分散,园和园布局也不是很紧凑,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土地效益的发挥。
(二)入园企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还不够完善。阜康产业园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大多数企业产品依然为基础性的原材料,属于资源的一次性粗加工,产品附加值并不高,科技含量少、经济效益不高、对资源的利用层次低、产业链短、资源优势未能真正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同时,阜康地区建材、环保等产业的比重仍然较低,这些产业的缺位发展造成了阜康产业园围绕大型企业尚未形成具有集群效益的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再循环的卫生企业群与静脉产业,必将造成化工业的废弃物要么向环境排放,要么投资巨大进行末端治理。
(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薄弱。园区东西跨度较大,同时区周边的九运街镇、滋泥泉子镇和甘河子镇的规模都较小,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依托现有城镇、居民点,造成投资压力较大大,加之园区自身基础设施不足,对企业的发展所能提供的服务严重不足。
(四)园区建设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由于园区临近天池风景旅游区,园区的工业生产对旅游区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园区西部组团临近天池公路,如果园区大气污染控制不力,将对旅游者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焦化、电石等重污染企业布局在公路干线两侧,对景观产生不利影响。园区地表水资源有限,现有入园企业大都采用自备井提取地下水,加上园区北部农区面积不断扩大,造成灌溉水源严重不足,使得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已经使区域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未来随着煤焦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高污染企业的入驻将会使生态环境的保护任务更加艰巨。
四、优化完善阜康产业园在建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阜康产业园在建工业园区规划的指导性和协调性。一是科学统一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以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循环经济为重点,制订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举措;二是严格落实,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划,严肃发展规划的执行与落实,充分发挥好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三是做好各项规划的协调对接工作。
(二)改革创新阜康产业园在建工业园区管理方式。(1)加强示范性园区的建立。阜康产业园东西跨度较长,虽然入园企业已达到138家,但企业分布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建设工业园区的重点就是选择那些有扩张潜力的、已经形成初步规模的示范园区,并加大对其投资,扩大其影响力,拉动其周边的产业加入,采用这种扩张式方式,逐步完善园区的建设和增加辐射面积,最终增加园区的整体发展规模。这种发展模式的优势就是既可以利用现有成功的基地及其完善的机制,又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还能够初步验证成果,为后期模式的转变积累经验教训。(2)不断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园区的运行管理机制可以通过进行各项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收费,有利于改善园区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好的经验教训,采用第三方监管的方式,推进管理的市场化和企业化。
(三)健全阜康产业园在建工业园区完整的服务体系。(1)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机构工作质量。目前阜康产业园管委会机构的设置还不够完备,人员配置还严重不足,园区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效率不高,致使在企业发展服务工作方面做的很不到位,这些是需要在园区建设发展、甚至规划过程中更多关注的问题。但做好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因此根据企业成长的需要,提供一个服务平台和功能是必要的,可根据园区内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如通过设立“一站式”服务机构,集中为企业服务。(2)增设园区研究机构。工业园区结构构成不仅只是有企业,还应该具有相应的研究机构,此类机构可以是园区自行组织、合办或者外包性的研究机构。总之,要从学术角度,依据科技发展出现的新技术,为更加有效的从事园区的合理园区内企业结构、优化园区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研究工作,更好的为园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四)强化人才引进及培养。人才和科技的参与是园区长期发展的根本性需求,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才可以促进园区在符合自身特点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园应重视人才在组织学习中的作用,鼓励企业人才的试验与创新,真正形成尊重员工、鼓励员工积极从事创新、大胆提出新思想的企业文化,实质性的推动循环经济园的创新性创业倾向与活动。
(五)向生态工业园区升级。阜康产业园作为自治区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园区,虽然已具备一定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还需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发展模式,着力从全面进行企业内小循环建设,加速推进企业间循环建设,以及大力支持园区间企业大循环建设的三个载体上对企业进行引导,逐步构建产业集群相互依托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区,最大限度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关键词】工业园区 消防 现状 对策
工业园区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其责任涉及到市政、发改、通信等多个政府主管部门,必须由当地政府牵头组织实施才能更好的落实。针对各级政府如何建立消防工作责任制,推进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工作落实,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把工业园区消防规划纳入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实施
依据《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编制既符合实际又适度超前、既关注重点而又照顾全面的消防规划,使工业园区内功能布局合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到位,公安消防站b备建设能符合扑救重特大火灾灾害事故的要求。对已经建成的园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本着“适度整改、全面完善、重点防范”的基本原则,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施消防站、消防通信、消防道路、消防水源、消防装备建设等的落实工作; 对新建的园区,坚持从源头把关,严格依照消防规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建设,确保消防站、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其他市政设施同步建设; 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的,增建、改建、扩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天然水源取水设施等消防设施,满足实战需要。
二、全面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规范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工作是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依照这一法定原则,市政府也出台了《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各单位和广大公民都规定了相应的法定消防职责。各级党委政府、乡镇政府、街道办应加强对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把对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评中。建设部门对企业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的标准厂房改、扩建时未通过消防验收的,不予相应的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园区内企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开展消防安全工作,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法定
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依法承担本单位消防安全的法律、经济和行政责任,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单位防火安全领导机构,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对本单位火灾隐患的自查自改,建审、验收和开业前检查的主动申报等工作,配备必要的器材,制定灭火预案并加强演练等。
三、依法行政,明确将消防审核、验收作为前置条件
针对有些企业未办理消防行政审批的情况,政府应下发有关加强入园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各企业、单位及时补办消防审批手续。消防部门要为企业把好审核、验收关并积极参与园区消防规划和建设工作。要从加强建筑防火工程审核人手,从源头上堵住火灾隐患。消防监督管理人员要主动出谋划策,把好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等审核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
四、严格执法程序,强化隐患整改督查力度
作为消防执法部门,在关系到企业消防安全,涉及到人的生命的大是大非面前,就是要体现出执法如山、誓不罢休的执法力度。依据消防法律,严格执法程序,该关的必须关,该停的必须停,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的必须及时申请,强化跟踪监督力度,直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对企业的专业指导工作,对工业园区内存在隐患而有条件整改的单位,提供一切便利措施,按规范要求督促企业抓好整改。
五、规范企业的电气设备和消防器材的配备
电气设备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安装保护罩,防止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引起短路而发生火灾。单位应设专职电工,经常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保证用电安全。要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修建可靠的消防水源,并设立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对单位较小或确有困难单独设立的,可以按照“共同出资、互助互利”的原则,共同设置消防水池,不断增加消防基础设施投入。对厂房内的灭火器材的配备设置应严格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配置。
六、强化消防法制意识宣传,提高各级人员安全意识
政府应积极与消防部门、安监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开展法制宣传,利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深入企业进行《消防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企业负责人真正认识到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发生事故应承担法律责任。消防部门应强化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为达到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的效果,在消防案件的调查处理中应突出传唤法人代表的法律程序,使其真正认识到对自身企业火灾隐患整改不力的违法事实、应负的法律责任和进一步整改中所要履行的职责,既维护了消防法律的严肃性,强化了消防行政处罚的震慑力,同时也消除了顶着不改、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从而使其明确法人代表在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法定责任。
七、结语
工业园区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发展的同时却不能忽视消防安全工作,更不能人为的制造隐患而忽视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消防工作非一日之功,做好园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滴水穿石,重在坚持,只有坚持不懈,始终把握住园区企业这个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构筑开发区工业园区良好的消防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辛璐君,陈婷,叶凡,劳世琦,翟慧泉,易春良.柳州市工业
园区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10)
[2]郑颖,蒋厦,杨康年,廖瑞雪.浅析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
跟踪评价[J].四川环境.2016(05)
关键词:廊坊市;工业园区;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随着廊坊市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人才在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现廊坊市工业园区内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大批具有高超技能的人才。高技能人才在加快廊坊市产业升级和工业现代化、提高工业园区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廊坊市工业园区内人力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因此,通过调查,深入了解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可以为廊坊市工业园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将通过对廊坊市工业园区高技能人才现状的调查,了解廊坊市高技能人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廊坊市工业园区技能型人才现状
截止到2014年底,廊坊市共有各类省级以上园区39个,形成了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省级园区为主体、各类产业功能区为配套的园区体系,先后引进了华为、富士康等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京东方、中兴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实施建设了新奥光伏、润泽国际信息港、中国联通华北基地等投资百亿元项目。
为了解和掌握廊坊市技能人才的现状,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固安县工业园区、大厂潮白河工业园区、龙河工业园、安次工业园、大城县工业园区范围内的179家企业、5513名技能人员进行了调查。涉及产业主要是第二、三产业,调查企业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仓储物流、现代服务业为主,兼顾文化、循环经济产业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状况、收入状况、岗位匹配度、培训需求、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及社会认同感等七个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了5513份问卷,回收5224份,有效问卷5119份,回收率为94.75%,有效率为97.99%。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同时也采用了访谈法,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部分技能人才进行座谈,进一步了解廊坊市工业园区技能型人才的现状。本次调查的主要统计结果如下:
1.性别及年龄状况
从技能型人才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技能员工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技能员工占67.62%,女性占32.38%。通过座谈得知,与前些年相比,技能型人才的性别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技能型人才中男性的比例有了较大的提高。
从年龄结构来看,廊坊市目前的技能型人才以80后为主体,年龄在20-30岁的占35.28%,31-35岁的占27.13%,36-40岁的占17.45%,41-45岁的占10.15%,45-46岁的占5.45%,46岁以上的占4.54%。通过统计得知,在廊坊市技能型人才队伍中,20-40岁的合计占79.86%,其中初级技工占了65.79%,但高技能人才仅占14.45%,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35-45岁阶段。
2.学历构成
从技能型人才的学历构成来看,在本次调查中,有45.68%的技能人才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下,其中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18.49%,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占27.21%,具有大中专文化水平的占46.34%,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7.98%。通过座谈得知,与前几年相比,技能型人才的整体学历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3.岗位匹配程度
根据调查统计,从技能型人才能否适应目前工作岗位情况来看,只有16.85%的被调查者认为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较好地适应目前的工作岗位需求,66.14%的被调查者觉得可以满足工作需求,12.79%的被调查者觉得工作较为吃力,但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工作中的障碍,而4.22%的被调查者觉得现有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差距很大,无法适应工作需求。总体来看,廊坊市工业园区技能型人才基本上能够胜任目前所从事的工作。
4.岗位培训需求
在关于技能人才岗位培训需求调查中,有37%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提高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技能,35%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提高管理技能,28%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在技能培训层次需求方面,74.2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需要高技能人才(包括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工)层面的相关培训,而认为需要中级技工和初级技工层面的培训合计仅占25.78%。统计数据显示,高技能人才的总体比例是17.76%,而高技能人才层次的培训需求比例是74.22%,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也说明了现有技能培训体系存在的不足和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空间巨大。
5.工作满意度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34.21%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55.6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感觉一般,9.2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满意,还有0.91%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目前的工作非常不满意。另外,在表示满意的被调查者中,71%的被调查者认为吸引其从事技能工作的理由是就业机会比较多,可以满足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而在表示不满意的被调查者中,将近56%的人表示在廊坊市工业园区从事技能工作,工资收入不高,说明了廊坊市工业园区技能型人才的工资水平缺乏优势,如果要留住技能型人才,必须想办法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工资收入。
6.工作压力
在工作压力方面,58.22%的被调查者表示压力一般,28.28%的被调查者表示压力比较大,7.66%的被调查者表示面临很大压力,而被调查者中表示压力比较小仅为5.84%。从认为工作存在较大压力的被调查者中得知,压力主要是由于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而造成的,也有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压力是工作任务过于繁重所致。
7.社会认同感
在技能型人才岗位社会认同感的调查问题中,有34.52%和7.65%的被调查者选择比较高和非常高,45.43%的技能人才被调查者选择一般,而认为自身社会地位比较低和非常低的合计占12.49%。调查数据说明当今社会对技能型工作岗位和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还未形成尊重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工人的社会氛围。
二、廊坊市工业园区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廊坊市工业园区技能型人才的供求总体来说相对稳定,但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结构失衡现象。从调查结果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技能型人才比例结构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廊坊市工业园区的技能型人才中,高级技师占4.68%,技师占10.12%,高级工人占11.62%,中级工人占16.71%,初级工人占32.44%,还有相当数量的工人虽然有技能但是没有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这部分工人约占总数的42.12%。这表明,廊坊市工业园区的技能型人才在结构上仍然以中低级技工为主。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的加快,廊坊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此外,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新制造企业落户廊坊,廊坊市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也将会更加明显,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影响到廊坊市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升级。
2.技能人才学历水平较低
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当前廊坊市技能型人才学历结构中低学历技能人才依然过多,高学历技能型人才太少。调查结果显示,廊坊市工业园区71.58%的技能人才学历水平在高中(含高中、中专、初中学历)以下,大专和本科学历仅占了20.45%和7.98%。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技能型人才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为技能型人才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以及技能鉴定等一系列工作增加了难度。很多技能型人才都存在着知识和技术老化的问题,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3.企业培训投入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廊坊市工业园区很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进行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投入不足和严重不足的企业占了68.83%。而在企业的培训中,针对技术工人的培训较少,且培训内容大都停留于表面,很多企业选择通过师傅带徒弟、岗位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培训,使得培训效果并不明显。企业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培训观念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技能型人才发展的主要原因。
此外,企业在技能型人才培训方面缺乏合理的长期计划,也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长远发展。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都只制定短期的年度技能培训计划,大多数企业没有制定长期的技能培训计划。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计划,使得企业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
4.技能型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
随着廊坊市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近年来企业技能型人才的流动日趋活跃。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目前廊坊市工业园区技能型人才的流失以初级技工及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为主,流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薪酬水平低、专业技能发展和个人发展前景受到限制等,三者分别占到离职总数的30.26%、24.53%和19.82%;因为个人专业技能提升而离职的占到16.30%;其他原因占9.09%。在薪酬问题上,很多企业并未建立基于技能考核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很多技术工人努力工作却得不到企业的肯定和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技能型人才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通过和企业管理人员座谈得知,廊坊市工业园区技能型人才主要流失到了京津地区,主要原因是京津地区职业发展前景良好、企业素质高、薪资水平也远高于廊坊市,廊坊市工业园区在吸引技能型人才方面的优势在逐渐削弱,而技能型人才的流失,无疑会加大廊坊市工业园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的难度。
5.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环境不够完善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廊坊市工业园区67.6%的技能型员工认为,目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技能型人才大都缺乏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
近年来,廊坊市各级政府加大了技能型工人队伍建设的力度,将提高技能人才的水平作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没有形成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目前普遍存在着重学历教育和文凭、轻职业教育和技能的观念,致使很多技能工人缺乏学习技能的动力。很多企业在管理上也普遍存在重专业技术人员、轻技能人才的倾向,忽视了技能型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技能人才与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之间的收入悬殊。
三、廊坊市工业园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
高技能人才是转变廊坊市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针对廊坊市工业园区技能型人才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部门加强统筹管理,做好高技能人才的整体培养规划
廊坊市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整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各区县工业园区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状况进行深入调研,明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廊坊市工业园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划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制定:
(1)关注国家和河北省政府的政策动态。密切关注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做好外部环境的监测工作,培养适应时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2)与各行业协会、企业等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可以经常性组织派遣企业的相关人员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展览等,丰富行业知识,并与同行相互交流心得,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共同发展。
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在发达国家是很常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把职业院校及技师培训学校的创新和培训优势与企业的资金及实践平台优势相结合,双方各取所长,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廊坊市工业园区实施校企合作应注意以下两点:
(1)企业应树立新的人才认识观。企业应清楚地认识到能力观是当今社会人才观的核心内容,即拥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能够熟练完成岗位任务的工人都应是企业的人才。因此,企业要转变人才观念,即转变原来那种学历层次越高,人才层次就越高的传统观念,树立只要具有适应岗位要求的知识或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就都是企业人才的新观念。
(2)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具有资金及实践平台优势,而职业院校及技师培训学校具有创新和培训优势,二者合作,能发挥各自优势,有助于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满足双方的需求,达到双赢的目标。校企双方应明确合作的内容及方式,并建立相应的培养评价指标和监督机制。
3.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投入
廊坊市工业园区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投入,实行市场和政府共同调节,逐步建立政府、受训者和企业共同分担,多渠道、多途径筹集高技能人才培训经费的模式。
廊坊市各级政府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培训费用的统筹管理,设立专项培训基金,用于当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政府要根据廊坊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建立并逐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同时下大力气做好高级技工学校、培训机构的建设。除此之外,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廊坊市工业园区的用工需求,对紧缺工种信息进行调查并统计,对参加此类工种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给予部分培训费用补贴的扶助。
除政府外,企业及技能型人才自身也需要转变观念,意识到技能培训对技能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由被动培训转向积极主动地参加相应培训。企业尽量按自身情况加大培训投入,受训者在某些培训上也应自己承担部分费用。此外,企业还应在加大培训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培训项目,使投入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
4.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模式,降低高技能人才流失率
廊坊市工业园区企业应综合考虑高技能员工的薪酬待遇水平,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在薪酬、福利、社保等方面的待遇标准。同时企业还应加大技能型人才薪酬福利水平与技能等级、工作绩效挂钩的力度,增加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薪酬等级的上调力度,使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与同层次研发、管理岗位人才的收入看齐。企业还应该建立支持高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机制,建立健全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各项激励制度,并为他们提供岗位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此外,各级政府部门还可以开设专项经费,用于对高技能人员开展培训的补贴,同时加大高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政策的力度,在法定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增加补充养老和补充医疗保险等项目。
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应该积极推进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推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以职业、岗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机制,注重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的正常晋升机制。
5.努力创造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技能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要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廊坊市各级政府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创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宣传途径,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廊坊市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迹,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引导全社会树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样重要的观念,引导企业树立管理人才、研发人才与技能人才同等重要的观念。
此外,廊坊市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创造吸引高技能人才的生活环境,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关心高技能人才的生活,减轻高技能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以及医疗等方面的负担,从而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切实解决高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政府部门还应鼓励企业积极为各类高技能人才学习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机会,支持高技能人才的科技创新,努力创造高技能人才留得住、引得进、用得好的良好环境,增强廊坊市工业园区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冯戈.北部湾经济区技能人才培养探讨[J].经济与社会
发展,2012,(2).
[2] 郝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
外企业家,2013,(8).
[3] 王小平,宋先林.江西省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及
分析[J].中国就业,2011,(5).
[4] 马金德.余杭区培养技能人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J].杭州科技,2014,(2).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优势;风险;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140-02
1 引言
环境经济学界在收集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的结论,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发展中,环境质量退化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的关系,并称之为库茨尼兹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L1称为安全警戒线;L2表示环境承受极限;ABCD的发展轨迹是以环境质量退化为代价,在突破安全警戒线后,由于治理不及时而引起环境经济系统最终的崩溃[1],如玛雅文明、苏美尔文明。ABCKTEF的发展轨迹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方式,如美国、西欧,但是这种方式 的经济成本和环境风险都很大。ABEF轨迹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综合决策,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在尽量减少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寻求经济增长,降低CKT的峰值,使它不超过安全警戒线,设法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最佳动态关系的发展通道。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对这种思想的实际应用并取得了有效进展[1]。
2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
2.1 资源供需缺口大
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部分矿种存在短缺、以工业需要的矿产资源为例,中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存在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与单一矿少、中小型矿多和大型矿少、空间分布不均与开发难度大等问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普遍偏低,破坏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滥采滥挖与采富弃贫等现象普遍存在。城市垃圾很少利用,再生资源回收水平低。
2.2 工业园区未形成集聚效应
中国现有的工业园存在着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与污染等问题。园内的企业并非有机的群聚,而是无机的杂合,不能形成工业链与工业代谢关系,集聚经济效益差,这些导致新设的工业园重入老工业区生产――消费――污染的困境。
2.3 环境的日趋恶劣
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空前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害。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简单,产生的有限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可以得到自然的净化。而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排放污染物的速度超过了自然界净化的速度,污染物破坏作用严重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2]。从长远来看,还危及到后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生态工业园的优势及潜在风险
3.1生态工业园的优势
(1)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园区内的企业是一种互惠合作的关系,各企业通过副产品交换,上游企业的废弃物可以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这就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成本。参与其中的企业均能从中获得利益,因此它是一种市场驱动型的合作。
(2)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利用上游企业的副产品,从而减少了对资源的需求,降低了废物排放,也就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园区内的企业有着共同的、高标准的环境管理目标,共同对园区进行环境管理。因此,可以改善企业的外部形象,减少环境成本;由于园区内企业的地理位置比较接近,上、下游企业彼此有机会了解,合作就会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这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也减低了交易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4)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的工业开发模式,在园区通过建立产业链,招募完善产业链的新成员,孵化新企业,就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2 生态工业园潜在的风险
(1)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生态工业园的成员的合作动力来源于生态工业园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也就是说,他们要满足企业、社区和政府3方面的利益。但是政府因为要扶持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减免税收或一些补贴政策,这些均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
(2)具有一定的资金风险。生态工业园要满足共生的条件和高标准的环境目标,这些都需要高额的前期投入,而投资回收期可能很长,因此增加了资金风险。由于各个成员之间因为副产品交换而增加了相互合作的需求,但是过于紧密的合作又容易导致企业之间的合作刚性和相互依赖,如果各方协调不到位,又或者有企业单方面退出,就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共生系统的失败,则这部分投资成为很的沉没成本。
(3)对大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成本和障碍很大。目前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在污染防治方面主要是进行末端治理,显然不适合以高效的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零排放为目标和基本特征的生态工业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技术改造,这对企业的资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可能会阻碍产品的升级。由于生态工业园鼓励企业之间的副产品交换,形成了刚性需求,企业可能因此丧失改进生产工艺的动力,不利于源头技术创新和寻求资源有效利用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产品不能向“绿色化”迈进。
4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对策及建议
4.1完善生态产业链
在工业园区现有的基础上,确定园区的支柱产业,积极引进能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核心的“生态链(网)”的企业,以及能利用区内已有企业的废物和副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并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重点引进补链企业和项目,从而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工业生态网。引进以资源回收利用为主的静脉类产业,形成以闭环反馈为特征的工业共生链[3]。
4.2 严把企业入园关
(1)对污染较重且不能有效治理的项目,坚决不准进入园区。
(2)对科技含量低、以资源消耗性为主的小型企业全部纳入拟建的中小企业创业园。
(3)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能够有条件实现物质和能源转换的项目入园。
4.3 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目前,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对于工业污染治理方面,主要采用的仍然是末端治理方式,虽然末端治理在工业污染治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弊端也非常显著,如无法真正消除污染,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在经济上治污成本又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而清洁生产能够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清洁生产是指为了保持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持续的提高工艺、产品及服务,应用整合性及预防性的环境策略,减少人类及环境受到的危害。对工艺而言,清洁生产节约资源,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及降低废物排放量与毒性。清洁生产对产品而言,在原材料的取得至最终处置的产品生命周期中,降低产品对环境、健康及安全的冲击。它强调2个要点:清洁的生产过程及清洁的产品。
4.4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大力开展生态工业理念的宣传,引导企业把生态工业理念融入企业的组织、文化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让企业法人真正成为发展生态工业的组织者、创造者和执行者。
(2)要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在资金注入、土地配比、人才供应等方面向生态性企业倾斜。
(3)要对污染重、治理力度弱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达标排放。对治污能力强,废物排放量小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4.5建立科技支撑平台
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其开发对环保技术的要求很高,而我国在此方面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我们迫切需要的是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目前,现有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研究和开发能力较低,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自主研究开发环境保护技术的能力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各大跨国企业,这是生态工业园发展的一个限制性因素。因此,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在实践中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并进一步加大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争取引进更多研发中心入园。
参考文献:
[1]
洪 阳,栾胜基.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库兹尼茨关系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1999,18(3):112~114.
[2] 赵瑞霞,张长元.生态工业园: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