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33: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分层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否对所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来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以及教师对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即使有一些学校开设了音乐课程,但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开展并不乐观,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并不重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歌曲的领唱,很少引导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进行鉴赏;还有一些教师在介绍音乐作品的时候,只是对音乐作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学生无法深入音乐作品内部去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会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小学音乐鉴赏中采取分层鉴赏的原因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的环境以及个人努力的程度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就应该制订适合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也可以说对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是音乐教学实践的延伸,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而我们所说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对百首经典名曲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进行划分是一种相对来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小学音乐鉴赏中进行分层鉴赏的方法
(一)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
一个班级的学生受家庭教育和自身学习能力的限制而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因为从小学习音乐或受家庭的熏陶而具有较强的音乐素质,他们不仅能够简单地鉴赏音乐作品,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音准和较强的节奏感,这一类学生在进行百首经典名曲鉴赏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基础。而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从小对音乐接触较少,就会在平时的音乐学习中出现能够听出音高唱不准;听过音乐作品但不能对其进行鉴赏的现象,这种学生大多数对音乐学习充满了兴趣,愿意去学习,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取得较好的成绩。此外,还有一类学生非常排斥音乐,他们根本不喜欢音乐,这一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自身学习态度的制约,影响学习效果。
对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是一项较大的学习工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类。百首经典名曲中既有以演唱为主的歌曲类音乐作品,以欣赏为主的欣赏类音乐作品,还有以演奏为主的器乐类音乐作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按照不同的学习层次将学生进行分组。如,给课后集中班上学习乐器的学生介绍一些器乐类的经典名曲,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钢琴曲《天鹅》、二胡曲《赛马》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由于学生正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对这类音乐比较感兴趣,他们也愿意在课后花时间去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还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简单的鉴赏。对于那些喜欢唱歌、音准较好的学生来说,在课后或者是课堂教学中,推荐学生去听一些歌曲类的名曲,如《黄河大合唱》《弯弯的月亮》《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让学生先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为深层次地了解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那些对音乐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将百首经典名曲放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欣赏。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分层、图形等方式开展鉴赏活动。
在对百首经典名曲进行划分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歌曲类的音乐作品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将其划分为中国歌曲、外国歌曲,将器乐类的音乐作品划分为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或鉴赏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作出恰当的鉴赏。
(二)重视课后鉴赏对课堂鉴赏的补充作用
在音乐课堂上进行百首经典名曲的鉴赏,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鉴赏,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如,百首经典名曲中的《夏夜》这首歌曲,从歌词和曲调上看是一首简单的、填充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活泼天真、充满童趣,充分表现了夏夜中萤火虫漫天飞舞的可爱情境。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对这首歌进行简单的聆听和学习,并对歌曲的创作背景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此外,由于这首歌是二声部的歌曲,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安排音色较好的学生对第一声部的主旋律进行聆听并演唱,安排音准较好的学生负责第二声部的鉴赏和实践。等到这一教学环节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双声部进行聆听,并教学生演唱《夏夜》这首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歌曲进行讨论,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学习信息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在教学生学习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这种将课后鉴赏与课堂鉴赏相结合的分层鉴赏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深入的了解,还有利于在学生中开展百首经典名曲的校本课程,从而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制订恰当的分层目标
关键词:高师 钢琴教学 改革
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基层音乐师资,在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钢琴课无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由于钢琴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长期以来,高师音乐学专业钢琴课教学大多沿袭了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把师范性放在首位,使一些专业演奏能力很强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本文从分析目前高师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高师的钢琴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
高师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模式,而音乐学院的教学目标与高师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近年高师在教学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和尝试,但远跟不上中小学课程的改革。
(一)学生钢琴水平整体质量下降
由于高校的扩招,使得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考生看到音乐专业高考的便捷,使得不少专业和文化素质较差的学生混入高等音乐专业的队伍中。特别是钢琴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为了应付高考而硬弹得一首曲目根本不能说明学生的真实水平,这给高师的钢琴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高师钢琴教学观念的改变比较滞后
近年来我国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改革比较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所实施的种种教育教学改革层出不穷,而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却远远跟不上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与基础音乐教育出现了较大的脱节,这给高师的钢琴教学也带来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三)钢琴教学模式的单一问题
钢琴教学一直以来就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虽然近年来,各个院校的音乐专业增加数码钢琴的教学模式,但如何发挥好数码钢琴的优势却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很多院校的数码钢琴教学,仅仅只是改变了教学形式,而教学的方法还是以前的。
(四)钢琴教学内容的不全面
高师钢琴教学应该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按国家教委的相关要求,不仅具备能唱、能跳、能弹、能演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能讲、能编、能写的能力。在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音乐活动的编排、指导能力和一定得理论研究能力。而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还不够全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师钢琴教学观念上的改变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指出:高师音乐学本科专业钢琴教学应突出师范性,切实为中小学音乐课师资服务;了解钢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钢琴艺术发展简史以及钢琴演奏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巧;通过学习能演奏中等程度的乐曲及伴奏曲,突出为歌曲配弹伴奏能力的培养并与声乐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具备理解、分析、鉴赏钢琴音乐作品及演奏风格特点的能力,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掌握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能胜任基础钢琴教学,能辅导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因此,在高师钢琴教学的观念上,我们应在立足于高师音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重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高师钢琴教学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熟练运用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手段。
(二)高师教学形式的改变
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目前高校的师生比也在拉大,高师钢琴教学传统的“一对一”教学形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应改变为“一对一”和“一对几”以及分层次教学等教育形式。各高师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而有各自的教学形式,将高师钢琴教学“一对一”和“一对几”以及分层次教学的形式合理安排使用,如:分层次教学可以贯穿大学四年,在入校时通过钢琴考核,具有比较好的钢琴基础的学生,可以进入分层次教学,进行重点培养。“一对几”的教学形式可在大一、大二中进行,培养学生的钢琴基础。“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可在大三、大四中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对于教师来讲,应当合理利用多种的教学形式,做到扬长避短,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促使我们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还有数码钢琴集课的形式,数码钢琴集课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数人进行集体上课,它不是个别课的集体化,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集体化。 因此,教学方法应以特殊的教学模式相吻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即兴的表现法和引入、发现式的教学方法、 比较演奏方法和模仿表现法等,都可以融入到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来。
(三)高师钢琴教学的内容改革
1.加强钢琴即兴伴奏的培养。钢琴即兴伴奏具有极强的的实用性。应该从一开始的钢琴教学上, 就要明确钢琴弹奏技巧和歌曲伴奏之间的关系,将弹奏技巧转化为熟练伴奏的相关材料,使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提高。在实用性教学中浸透技术性训练伴奏是一种最常用, 最实用的演奏技能。我们的教师就应将这些演奏中所遇到的伴奏音型向伴奏技能上引导, 让学生理解不同风格的歌曲应该与哪些伴奏音型相匹配。 并且和学生共同分析和声的运用, 试着让学生把中外的优秀作品变换伴奏音型按照原有的和声进行演奏,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由学习到分析、借鉴和再创造的能力。1另外,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中有自弹自唱的能力,通过对即兴伴奏的培养的同时也可加强对学生自弹自唱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
2.加强民族音乐作品的培养。《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教学内容中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这就要求高师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钢琴音乐教学中,通过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技法、表现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钢琴音乐文化。
3.加强钢琴教学法的培养。钢琴教学法有别于其他普通理论课,可以通过理论课、讲座课与演奏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从满堂灌的形式转变为让学生参与的示范教学。学生如何把学到的理论概念及时转化于实践中,这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教师在教学法课上应从以往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转向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由静态的钢琴音乐文化赏析向钢琴教学动态的能力结构拓展转移,这也是钢琴教学法课程的一种重要授课方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 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钢琴教学法知识、钢琴民族音乐知识、钢琴即兴伴奏能力、钢琴自弹自唱能力等,对于他们开展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以及钢琴的普及教育有深远意义。通过以上对高师钢琴教学的一些建议和改革,有利于提高钢琴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一定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备 注:
1 胡泽丹.高师钢琴教学中渗透即兴伴奏能力培养之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年9月.
2 马维纳.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探讨[J].才智,2010年13期.
参考文献:
[1]陈蕾.《高师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及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08.
[2]孙鸣.《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只我见》[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06.
[3]周晓梅.《谈高师钢琴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6.07.
[4]应诗真著.《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11.
[5]代百生编著.《钢琴教学法》[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03.
分析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摘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字 新课标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逐渐成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 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摘 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是达到新课改教育目标的热门课题。作为一名当代的音乐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为了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总结了几点体会。
关键字 新课标 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学生主动的“学”的目标,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三、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如利用VCD 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又如在五线谱识谱教学中,为了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在地板上画上五条线代表五线谱,让学生像跳格子一样,在上面边唱边跳,这样识谱既好玩又有趣,学生易于接受,识谱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方法中的重点,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在学习能力上具有差异性。我们在教学上得到的启示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教学对象而灵活多变,不能单纯的整齐划一。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分层次因材施教教学势在必行。分层次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多门学科的应用已探索多年并形成一些好的成果,但是在钢琴即兴伴奏的领域还很少。因此,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教育规律原理,借鉴其他学科分层次教学经验,结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际特点探索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使得全体学生尽可能得到最优化发展,正是研究钢琴即兴伴奏分层次教学的意义所在。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取得优质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分层次进行即兴伴奏教学过程中,总体目标必须是纲领性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几种不同程度的目标定位,使之符合不同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分层次目标应具备灵活性、方向性,各层次目标要求要具体明确,应关注最终学习效果的有效性。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次,这是分层次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科学的分层次不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还会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处理好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统一的教学计划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为学生分层次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同步划一带来的种种弊端,目的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害到部分学生的自尊心。高校音乐类专业一般在第三年度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这时的分层次分班可以根据学生钢琴考试及和声考试的成绩来确定,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班。
1、初级班
此类层次的学生钢琴弹奏能力相对较弱,和声知识贫乏。对于此类班级,要求不能太高,应先讲授西洋大小调音阶、琶音的构成及转换,清晰调式的构成,明了指法规律;再将正三和弦的常用组织形态以和弦弹奏方式做练习,了解ⅠⅣⅤ以及属七和弦的和声功能进行;最后在简易节奏型(根音加和弦)的基础上,使用无旋律伴奏的方式,在学生在弹奏基本和声的同时,唱出与和声相对应的旋律,使学生感觉钢琴即兴伴奏是一件简单有趣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水平。初级程度班在调的掌握上以“三升三降”以内的调为主;在选曲上应以简单的儿童歌曲、进行式歌曲为主,尽量选择中小学课本上的一些常用歌曲伴奏,以满足今后的工作需求。对该层次学生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肯定学生的获得的每一点成绩,尽快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2、中级班
该层次班级已经能够熟练的在钢琴上进行24个大小调转调,和声知识应已掌握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及重属和弦的书面写作能力。对此类班级,应使其尽快学会在键盘上熟练应用和声知识的能力;在理论上加之曲式分析,掌握乐曲旋律的构成及基本和声在旋律中的应用,学习前奏、间奏及尾声的处理手法,熟知同主音大小调和平行大小调的交替构成,加强段落间对比;了解旋律伴奏和无旋律伴奏的伴奏特点与类型,并在24个大小调上灵活运用;乐曲类型及伴奏织体的选择上要多样化,在正、副三和弦功能性的基础上多感受副属和弦的离调音响效果;增加中国民族调式伴奏的学习内容,合理运用民族化和声语汇;在旋律休止音、长音的处理上,应掌握音阶式、音程式、和弦式填充及“加花”等各种装饰手法。这一程度的学生在授课时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分析已有经典伴奏曲目,使学生在聆听到好的声音效果后会主动吸收并融入到自己的伴奏中,进一步加强听觉方面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钻研的能力。
3、高级班
关键词:幼儿师范;钢琴分层教学;实操性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作为基本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手段,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日益进步,幼儿园教师的音乐修养也日益提高,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掌握了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的社会音乐教育使得更为专业化的音乐课程如乐理、视唱、练耳以及各种各样的乐器演奏学习都已悄悄地进入了学前儿童的音乐生活,对专业教育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钢琴作为学前教育音乐课堂及课外音乐活动的主要工具,不仅在现代幼儿园及小学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钢琴作为一门表演性、专业性、实操性很强的艺术,无论是在歌曲伴奏还是技能技巧展示中,都有了更高、更精的要求。但是,由于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传统的幼师钢琴集体课教学使得学生技能水平低、运用能力差,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面对这些由于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必须在努力协调社会发展、音乐发展、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幼儿师范钢琴教学模式,有效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理论及实操模式。
一、因材施教,确定分层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受音乐教育程度不同,以及个体音乐素质的差异,教师必须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长沙师范学校钢琴教学为例,学生一般均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特长,但钢琴基础技能和水平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从未接受过基础的、正规的钢琴训练,有的仅是在高考专业前突击学过一两首曲目,而有的已经进行了系统、规范的长期学习。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如果仍采用传统的钢琴分组教学,“大锅饭”的弊端必然逐渐显现。因此,自2008年9月起,我校钢琴教研室开始进行近百人次的实验对比教学,将一年级各班新生40人分两组,一组(20人)按传统的教法及教材上课,另一组在第一年着重钢琴基础训练,使每位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第二、三学年按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弹奏能力进行分层,分为以钢琴弹奏与儿歌伴奏为主攻方向的A层、以钢琴演奏为主攻方向兼顾大中型艺术歌曲伴奏能力的B层两个不同层次。实验表明,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找到个人最佳适应状态,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掘。
在教学内容上,与传统教材拘泥于基础练习、练习曲及乐曲三大块不同,分层教学以良好的钢琴技能训练为支撑,在学习基本练习、练习曲与乐曲的基础上,努力拓展音乐理论、史论知识及钢琴伴奏训练等应用性内容的实施,其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地弹奏曲谱,更具有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广阔的音乐视野,得心应手地完成不同歌曲的即兴伴奏。当然,在分层教学中,每一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必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难度的选择,以我校三年级学生实验情况为例,A层学生必须掌握三升三降范围内的音阶、琶音基本练习,练习曲完成车尔尼599的弹奏,乐曲难度达到中级程度(4-5级)并且能够胜任三升三降范围内的儿歌伴奏;B层学生要熟练完成各调式的基本练习,练习曲达到299及以上难度,胜任较高层级的乐曲(6级以上)的弹奏,同时具备良好的艺术歌曲伴奏能力。
二、教学模式革新发展,综合运用
在我国幼教钢琴的教学发展中,无论是“一对一”的精英教学模式,还是“一对多”的基础教育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两者要合理结合,才能达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步提高的目的。以长沙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为例,一年级新生在开学前,需进行一次钢琴弹奏考试,教师将通过此次摸底了解学生的整体程度及个体的差异,进而确定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钢琴基础的学生进入分组集体课的普修教程,每组人数保持在12-18人左右,每周2课时,每学期不少于4次的集体回课及2次个人辅导。而程度中上的同学则在每周2课时的小组课(6-7人)中接受教师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正确、规范的钢琴基础教学内容,又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有效解决了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
三、确立严格的钢琴课程考核与选拔机制
传统的集体课考核普遍采取的是学生演奏两首中外作品,教师据其弹奏的正确性、技术性、表现性等评定成绩。水平的高低仅仅是分数的差异,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奖罚激励,导致学生逐渐产生无所谓的想法,学习热忱度大大降低。而实施钢琴分层教学后,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应的课程考核方法也必须严谨制定,进而在年度分层选拔中优胜劣汰。在我校钢琴课程的考核中包含了平时测验,基本技能测试和演奏测试三部分,其中平时测验占60%,基本技能测试占10%,演奏测试占30%。平时测验主要考查学生每单元曲目掌握情况,因此每单元教学完成后均会进行检查;基本技能测试主要检查学生音阶,琶音这一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每学期期末教学完成后进行测试;演奏测试考查两首乐曲,一首为学生在本期课堂上已学过的乐曲中自选(教师先划定范围),重点考察学生的演奏实践能力;另一首在教师另外所指定的新的考试曲目中自选,经过个人练习后弹奏,重点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两首曲目中必须包含一首练习曲,一首乐曲。教师根据附表一上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打分。
钢琴演奏技能考核评分表
专业班级
考核项目 考核要点 满分 得 分
弹奏方法 肩臂放松,手型正确,手指灵活,声音干净、均匀,能够准确完成穿指、跨指、扩指的弹奏。 15
准确性 音准、时值、节奏准确无误。 15
力度层次 力度的把握与控制得当,力度的层次感清晰分明。 20
音乐处理 具有分析和处理乐曲的能力,在演奏时能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及音乐形象。 20
完整性 弹奏完整、流畅,速度恰当,能有效控制全曲。 30
合计 100
伴随着我国钢琴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幼师钢琴基础课经过系列的实践与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多层次的教学对象、构架钢琴学习者全方位的能力结构、满足学习者多元化音乐风格需求的教学模式。当然,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我们立足实践,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就一定能够与日俱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首先应该从课程内容谈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观念,即是课程内容强调系统和规范,不成熟的内容是不能进入课程的。我们的课程强调的是打好学科的基础,强调学科基础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们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种方法做同一种事情。老师讲,学生去操作,强调的是记忆、模仿,重现书本知识的间接经验,强调学生听讲与接受。几十年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记忆、接受、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学宁可要若干个知识的结论,也不愿意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一种“唯书、唯上”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了人的一生。这是目前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西方课程关注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西方课程强调理解和创造,强调实践活动,强调直接经验,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强调合作学习;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们强调的是从生活中理解原理.强调学科中应用的部分。他们学原理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原理,寻找原理。他们是从儿童的生活经验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获得知识。也许时间不够,也许最后没有形成共识,但过程的教育价值比结论的教育价值更为重要。二十世纪初教育追求的第一价值是知识拥有的多少;二十世纪中叶随着苏联卫星的上天导致国际教育和科学的变化,国际教育的改革运动引起人们的思考;二战后随着计算机的产生,知识的更新极为迅速,在学校时间内获得的知识是极为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姿态,使得课程内容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及时予以调整,强调应用和生活,这个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对于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我们要从重视学生学习的心理研究开始:正如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如果没有精心建立一个真正的儿童心理或心理社会学,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无疑必须从建立这样一门学科之日算起。”纵观本世纪重大的教育改革,无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儿童心理基础上的。而音乐学科中音乐学习的心理研究可以说在我国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土地。这种滞后直接影响了目前音乐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即课程、教材、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碍于二十一世纪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前景。
课程内容只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据教学目的来组织的,呈现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是供教师和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于教学内容。因此,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改善学习方式。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和实践过程,构成教学方式的思路为,不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参考建立当代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创设和开发的教学形式有:发现式、情境学习式、范例式、问题解决式、资科研习式、课堂讨论式、合作学习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式、辩论式、分层自学指导式、角色扮演式、群体调查研究式、掌握学习式等等。其中分层自主学习式是利用编制“人机交互”型的多媒体课件,由学生自己操纵计算机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从课件的设计、大量资料的“引入”、“帮助”等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形式。学生喜欢的是活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例如:1.配合教学以各种形式欣赏听音乐,2.配合教学搜集音乐资料;3.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4.希望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也参与教学;5.教师参与活动,如角色扮演等;6.研究音乐材料,进行间题研究式学习等等。音乐课程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走进音乐,领悟音乐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冲击陈旧的教学方法,加快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是我们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弗雷塔科说过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愿此言作为共勉。
当然,当前这次大面积而迅速的课程改革实验对我们来讲还有些不太适应,课改的某些理论还不十分成熟(如,课程标准正在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对于教学中某些问题还显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层面尚存在着和理论相脱节的现象,甚至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
1.课堂是越“活”越好吗?
2.表扬是越多越好吗?(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现象)
3.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赋予它新的内涵。如必要的识谱教学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习惯性培养等等)
4.学科综合的某些问题(顾彼失此的现象)
5.音乐课的音乐含量的问题(音乐课应以声响为载体,以音乐审美活动为核心)
6.如何看待主导与主体的问题
关 键 词 :音乐课程标准 培养目标 实践课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出台,转变了原有音乐教育中的一系列固有观念,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的全新教学理念。在上述改革的推动下,作为输送合格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基地——高等音乐教育院校,提出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音乐教育理论,广博的音乐教学及相关技能,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作为其新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①基于此,以改革高师音乐实践课作为突破口,我们将对高等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全面改革,这将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高师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师实践课包括实践性课程与实践环节两个板块。回顾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与高师培养目标,从当前高师实践课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实践课教学往往注重技能技法训练,忽略教学“育人”的本质,强调教学性,忽视教育性。
其次,实践课教学内容脱离现实。教学中以学科为中心,强调自身内在的严密与完整,灌输给学生的也是本学科的重要性及将来向专业发展的观念,②导致高师实践课教学内容失去“师范性”特征,转向“专业性”培养。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封闭的学习环境,不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实际问题。
最后,实践课教学模式较陈旧,不利于知识有效、长期的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远无法满足当前中小学校对音乐教师人才的要求,阻碍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
二、高师音乐实践课改革的有效途径
高师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在《音乐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加快高师课程改革的步伐,应采取整合、增设、量化、渗透四个途径,对音乐实践课程与实践环节进行积极的探索和革新。
1.实践课程的相互整合
通过整合一部分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实现实践类课程的多样性与实践环节的充裕性,加大实践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供了可行性条件。
例如,歌曲写作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方法,具备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歌曲的创作能力。歌曲写作教学提供了学生自行创作的素材,通过电脑音乐制作完全可将这些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因此,原有的歌曲写作与电脑音乐制作两门课程是可以进行学科整合的。通过整合节省出教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另外,根据中小学对音乐教师钢琴水平的要求,可将钢琴教学与钢琴伴奏教学进行整合。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可采取分层小组教学模式,通过分层小组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竞争意识得到加强。
2.实践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增设
首先,应当在原有高师课程设置中大量增设实践类选修课程,如创作表演课程、舞台动作设计课程、简单器乐(道具)排练编配课程、音乐与相关文化综合课程等。改变目前实践类选修课程在专业选修课中的比重,加快实践类课程的更新速度,使教师培养最大范围地发挥师范生的个性和特长,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其次,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必须添加人文素养教育,使实践课程教学不仅涉及教学性问题,更包含教育教化的功能。套用艺术理论关于艺术功能的论述方法,即认为音乐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功能。③
3.实践环节的量化工程
当前实践环节包括教育实习、音乐活动实践、毕业论文三个部分。根据《首都师范大学教学计划与课程简介一览》,该校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习的学时数为六周,仅占到总学分比例的3.4%。④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原有的六周教育实习基础上,增加教育实习的周数,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在音乐活动实践安排上,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及业余时间,开展课外实践性课程。学校还可以考虑写作学期论文。学期论文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心得,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科研的主动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思考、解决,有助于今后学习更具针对性。
4.实践教学的全面渗透
在不改变原有课程时间分配的情况下,可通过学科内部及外部的交叉综合,以达到增加实践教学的机会。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实践类课程包含钢琴课、声乐课、合唱指挥课、钢琴伴奏课等。以声乐课为例,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还应穿行实践能力培养训练。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传授学生一定的舞台技巧与经验等,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诸如钢琴、声乐、合唱指挥、即兴伴奏等专业实践类课程都可相互渗透。
中西方音乐史、基本乐理、复调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可囊括在专业理论类课程中。上述课程的授课方式普遍采用一对多的大班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作为信息的接受器、存储器,由此,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渗透实践教学内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积极参与实践,主动性得到发挥,改变了原有的被动局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在今后工作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组织教学获得的间接经验。唯有如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厚积薄发,肩负起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任。
注释 :
①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②王锐.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改革高师音乐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