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33: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家庭教育 家园互补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两者都有其优势也有其缺失,本文主要从幼儿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论述幼儿家庭教育应该从三个发面来实现与幼儿教育的结合互补:第一是幼儿家庭教育应该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第二是幼儿家庭教育应该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巩固,第三是幼儿家庭教育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孩子时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其教育目标,是要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
三、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如何互补
(一)家庭教育如何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
幼儿园教育尽管以游戏为主,但毕竟与家庭环境有了很大的差别,幼儿面对骤然陌生的环境大多会产生抗拒心里,如家庭教育能提前为幼儿入园教育做一些准备,会大大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缩短幼儿入园后的适应时间,对很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让幼儿在园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二)家庭教育如何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和巩固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生活中总怕孩子受到伤害而不让孩子放手去玩耍。幼儿园教育较提倡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造成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的表现大相径庭,容易使幼儿生活自理的独立性、坚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习惯的依赖性强,日久天长,幼儿懒惰、依赖、自私、任性、怯弱、没礼貌等坏习惯就会养成。
总之家庭教育并不能代替幼儿园教育,只有家园合作,一致要求,才能达到教育同步促进幼儿最全面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如何补充幼儿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其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的教育专业性更强,更具计划性。两者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失,只有两者配合互补,幼儿才能实现健康成长。
1.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幼儿品格的形成举足轻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爱憎分明。”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行为的指导者。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于形成幼儿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家庭教育应该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渗透教育尽管幼儿园在教育内容上追求尽量接近幼儿生活,但毕竟局限于幼儿园之内,能够呈现给幼儿的通常只有图片和视频而已,与幼儿的生活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幼儿园无法把幼儿带入真实的情景之中,而家庭教育却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3.家庭教育要明确孩子的学习特点、特长,因势利导
学前教育专家莫里逊指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最佳学习方式,家长只有予以重视,因势利导,才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而学前儿童不能离开成人单独接触社会,所以与学前儿童关系最亲密的莫过于家长与教师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互补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双方面的努力,家庭方面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并对幼儿园教育的缺失进行补充,才能实现幼儿最科学、最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城镇化的背景
城镇化进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它前进的速度不仅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的方向,更朝向农村基础教育扩展。农村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幼儿家庭教育又是薄弱环节,所以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家庭指导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二)幼儿教育机构
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多样,主要是服务于0~6岁幼儿的保育教育机构。多指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胎教学校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相应教育指导的机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有其自身历史性,不仅包括幼儿园,还有与小学一体化的衔接班,乡镇中心学校幼儿教育教研机构,社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妇联、企事业单位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城镇社区教育两个角度来解读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
(三)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体现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教育素养,它不仅包含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相应的教育技巧,以及与幼儿交流沟通的教育艺术。农村幼儿家长在育儿理念上更秉承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以及老人看护的教育形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幼儿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意识的萌发,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国家重视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向小型单元的家庭教育倾斜,将会给农村幼儿教育带来帮助。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家庭的教育行为、内容以及家庭结构中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的影响、家园互助行动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所要解决的范畴。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要放在家长的素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意识层面角度都愿意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教育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家庭的收入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变量。农村幼儿家长无论收入高低,都会在物质层面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缺少精神上的关怀。收入的高低会决定教育的投入,但对教育的投入高并不意味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势在必行,适度的投入,获得有效的回报。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家长,他们的职业也决定了对幼儿教育指导的局限性。因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素,很难有固定的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幼儿教育机构进驻幼儿家庭中进行实践指导会更好地服务父母,提供育儿理念,提升育儿意识。
(二)农村幼儿家庭结构的关系
农村幼儿家庭结构关系中分为两大结构,一个是两代的亲子关系,一个是三代的三世同堂。两代的亲子关系中,农村的大多数家庭以两个孩子为主要结构。农村幼儿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但因为父母自身素质或劳动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无暇或无意识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不懂得怎样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尤其两个子女的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幼儿教育教研机构,从小学内部的衔接班(学前班)到社区教育机构,都为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服务。因为地域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更是被忽略。只有各个机构以发展幼儿教育为己任,在分析幼儿园外部因素问题的同时,重视对家庭教育内部机制问题的探索,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派专业人才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进步。
三、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家庭教育的内容由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幼儿园和社区等幼儿教育机构以此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家庭进行教育指导。
(一)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农村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力量,它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指导策略,形式多样的指导方式。而且国家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过对幼儿师资的相关培训,使教师吸收了很多优质的育儿理念,可以把当前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通过有效途径输送给幼儿家长,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
1.建立沟通渠道
农村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限于早晚接送幼儿,而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沟通途径。家访和家长约谈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幼儿经验,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给予指导。班级QQ群、微信群的建立,可以随时接受家长传递的困惑性信息,并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家长的调查问卷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必要指导。因为地处农村地区,很多幼儿都是由老人来照顾,家长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了难题。但多种沟通渠道的建立,可以间接的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
2.搭建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的搭建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长教育理念的平台。最直接的途径是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知识。家长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园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例如乡镇的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讲解幼儿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条件和设施略好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建立育儿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参与开放活动
农村的家长开放日不能只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需要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园来建立对幼儿的关注,和其他的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途径的开放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家长进行系统家教知识的讲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幼儿园也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不仅及时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也请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出谋献策,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城镇社区的出现与逐步的发展完善正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社区的发展逐渐被认可,其前提需要农村社区发展的整体与全面,以及格式布局的合理性。社区中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值得期待。但城镇社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幼儿通过社区获得知识、掌握技巧、培养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必需。社区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服务于本区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
1.联合辖区资源,进行育儿专项指导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离不开社区的扶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本辖区的有效资源,进行育儿的专项指导。例如,可以利用辖区内的医院,邀请相关医生为家长讲解卫生保健的常识,补充家长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录制相关的育儿采风,增补家长幼儿美育教育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有村官大学生的社区,可以邀请为本辖区的家长讲解育儿品行和认知教育方面的知识,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2.根据不同需求,开展育儿沙龙活动
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同样重要。根据本辖区家庭的不同需要,城镇社区也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育儿沙龙活动。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园长与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认知学习的重要性问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育儿方法等问题。还可以邀请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研员讲解国家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倾斜,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村幼儿家长重视育儿教育的意识,补充育儿知识的理念,从根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巨大影响,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争取政府资金,完善育儿资源建设
社区的资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城镇社区还在稳步建设中,必然会存在缺少资源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重点的鼓励和扶 持,那么城镇社区应该积极做出本辖区育儿指导教育方面的计划与预算,争取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城镇社区需要建立教育图书馆,采买书籍要包含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书籍。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建立阅览室和放映室,在休闲时,可以组织家长到阅览室阅读书籍,到放映室观看科学育儿知识的视频。同时,城镇社区应该为辖区幼儿建立城镇档案,从而制定科学的育儿计划,指导父母详细记录幼儿的成长,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
四、结论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影响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的不断增加,幼儿园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愈来愈多,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较差,家庭教育意识淡漠,教育方法也比较匮乏,处在这类家庭中幼儿的行为势必会受到直接影响,目前,对于他们的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家庭教育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的影响作如下探究。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特点
幼儿园的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都存在卫生习惯较差的现象。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缺乏集体意识,任何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己的要求稍不满足,就会对别的小朋友实施打抢等恶劣行为来达到目的。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外谋生,被父母娇惯,百依百顺,好吃的、好穿的父母都给他们,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幼儿就形成了比较自私的情感,认为别人为自己服务是理所应当的,他们根本不懂去关心别的小朋友。
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状况浅析
1.父母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幼儿家庭教育受到限制。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他们在家庭中对幼儿的教育指导,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致使他们对幼儿的教育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很多外来务工者作为父母,因为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辅导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画图画、唱儿歌而倍感苦恼。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为了改变孩子受教育的现状,有的会为孩子请家教,有的会让孩子去参加一些特长班等,但是,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显现出重智轻德的问题,家长基本上都在关注孩子如何学到知识、特长,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品德和性格的培养却弃之不顾。很多家长对这种教育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没有去做过多的思考。由于文化素质、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他们根本没有判断自己行为是否正确的能力,这种家庭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幼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2.父母职业地位多数较低,子女环境变换比较频繁。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从事的是一些低层次的职业,这些职业的特点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职业层次低的工作收入较低,导致家庭经济紧张,物质生活条件较差,幼儿一些正当的需求都难以满足;工作又累又脏,工作时间比较长,使家长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教育;低层次工作往往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很容易使子女受到心灵的伤害;低层次职业大多属于临时性的,子女常常要跟随父母频繁地变换环境,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极为不利。
3.幼儿缺少家长正确引导,子女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外来务工子女同龄群体中的本地儿童很少,同龄群体的缺少,使得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儿童交往的机会减少。外来务工子女的自身地位也由此走向边缘化,由于这些幼儿常常在没有父母看管的情况下,成群结队在一起嬉戏玩耍,缺少家长正确引导,甚至很容易使这些孩子之间相互传染不良行为。因为家庭的流动性很强,这些孩子的同龄群体也在频繁地变化,有时甚至无法组成同龄的群体,这就严重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
三、培养外来务工子女良好行为的方法
1.认识家庭教育意义,增强家长家教意识。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家教的意义宣传,全面普及他们的家庭教育知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可以帮助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进行家教的过程,也是家长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职业特点等,通过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培训,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是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根本教育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48-01
素质教育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从整个素质教育来看,尤其是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担负着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责任。家庭教育是整个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的文化水平、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心理素质、性格特点等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优良品格的形成,健康心理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也呼唤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惑。
一、家庭教育给学校教育带来的问题
1、家庭的不完整对学生的心理的影响
家庭人际关系的不完整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学生在其生活空间中,感受不到家庭完整和睦对他带来的快乐,感受不不欢而散家庭友爱以及家长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在心灵深入始终有种压抑的感觉。这种压抑感会影响到他的言行,影响到他的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有的学生就有可能在这样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影响发展,从而出现各种的行为。
2、家长重智育,轻心理的倾向较为突出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家长只重视子女的智能水平的发展,而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问题往往忽视。他们往往给学生制定出某些学习上理想的指标,给学生施以重压,而对学生在精神心理上的需求则漫不关心。然而事实上,学生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竞争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已经极为深重,再加上家长的压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在重压之下进行,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隐患频频出现。
3、家庭教育认识和教育方法的不足
在城市家庭中,溺爱型的教育方式占所有不正当教育的第一位,对子女过于娇惯和溺爱,而对子女的精神生活往往是任其发展,不闻不问,这种过分保护的家庭教育方式,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任性,影响到学生的人际交往,,另一方面又容易使学生独立能力减弱,过分依赖他人,社会适应能力差,影响到其发展和成长。另外,有的家长在子女的学习成绩上要求过为严厉,对子女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对子女在精神上的需求漠不关心,从而使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重,过失行为增多。
4、家长自我行为的过失给予子女的心理带来影响
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竞争和压力,下岗、特岗、再就业等所引起的家庭人际关系的种种不适应,作为家长本身在心理上也会出现烦恼消术状态。如果自我调查节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子女,对子女心理上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有的家长把在社会、工作上受到的不顺心和困惑带到家庭,经常把子女当作发泄怨气的出气筒,常常为小事迁怒孩子,甚至殴打孩子,有的家长整天无所事事,酗酒、赌博,对子女不管不问,影响子女的情绪和品行等等,家长们这样的消极态度和发泄情绪给子女在心理上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二、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家庭素质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这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我们知道,社会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要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家长应做如何努力呢?
1、家长要多学习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孩子是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虽在年纪小,但在人格上与成人是平等的,如果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必然会失掉自尊,也不可能去尊重他人,长大后,很可能成为一个有受欢迎的人,所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2、家长要有耐心和爱心
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常事,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如何处理,采取什么态度,对孩子心理影响是极大的,如果一味的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所,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一定要冷静、耐心的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这时家长 就要当一名“好演员”,用一颗童心去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误区。
3、要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茁壮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影响孩子与人为善等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家长要做到夫妻和睦、孝敬老人、关爱子女。使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的温暖。不断增强孩子对自己、对家人、结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除了上述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之外,在具体的教育内容上,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要把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摆在首位,并作为主线一以贯之。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的和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学会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
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27—01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从实际出发,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而家庭作为人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具有教育、经济、娱乐、情感寄托等功能,家庭必然是接受终身教育和推广终身教育的场所。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德育环境是学校、也是家长们的一个新的愿望和追求。
本文就学校通过家庭教育干预促进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谈几点看法。
一、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现状,以家庭教育干预为突破口分解德育任务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德育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多干扰和塑造学生对人和物的态度和认识,过多干预学生的交往环境。二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人格与能力的培养。三是缩小了学生的成长空间,剥夺了学生在锻炼中成长的环境。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家庭教育干预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对各年段德育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分年段确定德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德育活动,从而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教育干预在德育工作中的基本支点,兼顾德育目标内容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基础和操作效能。
二、明确德育工作基本目标,多维度增强家庭教育干预的实效性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优良的家庭育人环境,家庭育人环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家庭中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如民主、平等、互助与互信等。同时家长德行统一、以身作则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
在家庭教育中,要动员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要拓展文体活动的内容、形式,不管是在合唱演出、器乐表演、运动场上,还是精致的航模、书画作品上,都要为每个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位置。学校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搭建发展的平台。
三、营造学校德育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德育环境
1. 学校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水出于山而走于海”,学校德育工作更是如此。因此,学校要积极构建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发展、学校规划、德育教育的管理模式,并且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格局,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渠道主动与家长联系,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并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把家庭教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意见》指出:“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里所谓的“看”,显然不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聪明与认知水平,而更多的是道德发展程度和水平,以及相应的性格特征,因为这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以后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指出,这些年的教育改革,较多集中在学校改革,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一个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以至于一方面家庭教育本身由于社会发展和家庭形态的变化而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改善,另一方面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了分离,彼此产生了某种不应该有的误解,甚至是对立和矛盾。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切实加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是让每个学生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综合育人体系,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进一步明确家长的主体责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4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显示,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学习成绩等现实因素,对兴趣爱好、性格养成等发展因素的关注度较低,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由此反映出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成才”,而忽略了“成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撰文指出:“我常常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出现成长危机,究其原因,往往与错误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而有不少失败家庭的父母具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所以,我提出过一个疑问,父母究竟靠什么教育好孩子?我和一些家庭教育研究者发现,决定父母教育好孩子的不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而是较高的教育素质,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
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总是过分替代,使孩子失去了适应不良境遇的能力,也让孩子从小丧失了责任、感恩等一些宝贵的东西;有些家长过分期望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热衷于给孩子报培训班“增负”,让孩子小小年纪就丧失了童年的欢乐;有些家长不学无术,整天沉溺于玩牌、酗酒、唱歌、看电视、打麻将,无形中也带坏了孩子。
针对以上系列问题,《意见》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二是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特征,把握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家庭教育的规律性,明确各个阶段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要求;三是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充分发挥学校的重要作用
做好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那么,谁来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呢?孙云晓认为,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可以发挥作用,其中,最重要、最经常、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还是要依靠教育部门及中小学和幼儿园来承担。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指出,尽管这些年基础教育的学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其成效受到了内在的抑制和损耗。这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分离,则是教育中最大的“浪费”。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学校及老师与学生及父母等之间的有效沟通、联系与合作,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与认知水平。所以,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各地教育部门要强化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各种家校沟通渠道。
二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实践;通过培训讲座、咨询服务、社会实践、亲子活动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和育人氛围。
三是各地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
四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
教育管理部门做好引导和服务
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发挥好公共服务体系和现有机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作用,发挥好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和优势,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意见》就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工作;二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扩大活动覆盖面,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三是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支持、监督家庭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此外,《意见》还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研究和宣传引导: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实施办法;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中小学幼儿园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