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9 08:33: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

篇(1)

>> 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网络成瘾综述 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综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综述 网络成瘾的脑机制研究进展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综述 大学生网络成瘾认知行为疗法研究综述 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 网络成瘾者风险决策能力的脑机制研究 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心理机制研究 手机成瘾的研究综述 网络成瘾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综述 网络成瘾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 网络成瘾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进展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现状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Young KS .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 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 than 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ugust 11, 1996.

[3]Hall, Alex S,Parsons,Jeffrey.Internet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 Case Study Using Best Practices in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oct2001 vol,23 issue 4:312-328.

[4]R.A.Davis, A cognitive-behavior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7(2001):187-195.

[5]周荣,周倩. 网络上瘾现象、网络使用行为与传播经验之相关性初探.台北中华传播学会1997年会.

[6]Beard k w.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aiton.Cyberpsychology & Behbavior,2001,4(3)337-383.

[7]陈淑惠.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 中华心理学刊, 2003, 45( 3) : 279 -294.

[8]周治金,杨文娇.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的初步编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年,20(11) 754-756.

[9]杨晓峰,郑雪.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量表编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08,565-71.

[10]刘惠军,樊励方,国雪利.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7) 597-599.

[11]陈秀红.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家庭干预研究―家庭功能理论视角.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2]Park SK (Park, Soo Kyung), Kim JY (Kim, Jae Yop), Cho CB (Cho, Choon Bum)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CORRELATIONS WITH FAMILY FACTORS AMONG SOUTH KOREAN ADOLESCENTS ADOLESCENCE 43卷172期895-909.

[13]Kraut R, Kiesler S, Mukopadhy ay T, Scherlis W & Paterson M. Social impact of the Internet: what does it mea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8a, 41: 21 C 23.

[14]JU-YU YEN, CHENG-FANG YEN, CHENG-CHUNG CHEN, SUE-HUEI CHEN, and CHIH-HUNG KO. Family Factor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Substance Use Experience in Taiwanese Adolescents 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 2007,10(3)323-329.

[15]李涛,张兰君.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 2004, 27( 3) : 662-663.

[16]谢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16(3) 294-296.

[17]韦凡荣.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8]王军. 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格和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2008 ,31 (4) :989 - 991.

[19]丁勇. 大学生抑郁型性格类型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研究.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 28 (2): 90-91.

[20]谭文芳. 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14(3) 245-247.

[21]Young KS. Rodgers R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1998.

[22]Petrie H, Gunn D.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ffect s of sex, age, depression, and introver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London. 1998.

[23]傅晋斌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16,(1) 124-127.

[24]王立皓, 童杰辉.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3, 11( 2) . 94- 96.

[25]翟成蹊,陈舒音.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探讨. 科技信息2007,24:104.

[26]梁宁建,吴明证.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研究.心理科学. 2006, 29( 2) : 294- 296.

篇(2)

关键词:网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青少年的网瘾现状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13—18周岁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而13—18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正是中学生形成固定性格的主要阶段,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此看来,我国的网瘾青少年人数众多,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2青少年的网瘾诊断标准

事实上,在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对青少年网瘾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笔者结合我国的国情,把青少年网瘾情况分为三个阶段:初步阶段、成瘾阶段与严重网瘾阶段。

2.1初步阶段

为了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或者放松心情,青少年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上娱乐,包括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娱乐方式。随着次数的增加,青少年逐渐沉迷于网络,在网上娱乐的时间会慢慢延长,偶尔出现了逃学的现象。在网络成瘾的初步阶段,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就能戒掉中学生的这种坏习惯。

2.2成瘾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沉迷于网络中,学生在大脑中无意识的上网冲动,网络已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网络的内容经常浮现在脑海里,学生不能专心地思考学习问题,学习成绩下降;只要一看到手机或者电脑就想上网,克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想法;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少,更多的时间利用在网络中。

2.3严重网瘾阶段

青少年学生把上网当作生活中唯一需要做的事情,网络中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缓解压力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学生会因为上网与教师、父母发生冲突。为了上网宁愿逃掉所有的课程,为了上网宁愿牺牲睡眠,为了上网自暴自弃,对生活与学习没有任何信心。有的重度网瘾青少年还会为了上网而走向犯罪的道路。在严重网瘾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已处于病入膏肓的状态,除了运用口头劝说来引导他们之外,还需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阻止他们继续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3.1家庭教育方式欠合理、妥当

多数网瘾孩子的网瘾习惯都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过少、与孩子缺乏必要的沟通、逼迫孩子学习都会导致孩子迷上网络,以逃避残酷的现实。首先,父母的相处方式会影响孩子看待周围事物的看法。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能为孩子带来很多快乐,在无意中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相反,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则会扼杀孩子的未来,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价值观。例如,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孩子的父母经常吵架,总是互相埋怨,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充满了不满的情绪,这样的家庭氛围就会使孩子对周围的同学、朋友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同时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他们为了寻找一片宁静,就会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来获得快乐,从而逃避现实。其次,父母与孩子缺乏必要的沟通、逼迫孩子学习也会把孩子逼向网络世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有限,家长如果让孩子背负过重的学习负担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在青少年成长时期,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心理,积极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朋友,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减少孩子上网的时间。

3.2缺乏学习成就感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感觉,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但是,能在学科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屈指可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家里无法获得被重视的感觉,直接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往往通过玩网络游戏通关来获取一种成就感,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玩网络游戏成瘾的所有中学生中,以成绩差的学生居多,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无法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感,从而通过网络游戏上的闯关来获取心理满足。

3.3与同学的关系欠佳

目前,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给他们的学,他们平时没有什么时间与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沟通交流,而且有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不允许他们与周围的人随便交往,再加上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于沟通交际,所以网络游戏成为了他们放松身心的重要途径。有些独生子女看起来很富有,在物质上不缺什么,在学习上有什么要求也能得到满足,但是这些物质上的丰富换不来与同伴玩耍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心中的苦恼无人分享,那么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慢慢地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虚拟网络世界中,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

3.4学校的素质教育不够强

学校教育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青少年网络成瘾方面的问题,部份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责任。一些学校的学校教育都以应试教育为主,没有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学校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等称号都是势在必得的。由于分数对于孩子的升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部分中学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但是高分的学生只占少数,多数学生都得不到教师的关心。部分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差,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与同学的指责,甚至在校内被通报批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所以这些学生就会投身虚拟网络世界中,摆脱现实的困扰,从虚拟世界中获取精神上的满足。

4如何对网瘾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1班主任要关爱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班主任要学会关爱班内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班内成绩较差的学生,用人情去感化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引领他们正确对待网络。首先,成绩是评定学生素质的重要参考标准,但是不能把成绩当作评定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包括学习与生活上的状况,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做一个令学生信任的朋友。其次,在倾听学生心理诉求的时候,要静静地倾听,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在学生诉说的过程中贸然打断学生的话语,听得多了,教师了解学生的信息就会越多,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例如,教师可从学生的家庭问起,用一种亲切、温柔的语气来问,然后问他最近在玩什么游戏,该游戏有什么特点,该游戏的什么地方是最吸引他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游戏,万万不可沉迷于游戏当中。

4.2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在心理指导方面,可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内讲课,或者举办相应的活动来提高孩子对网络游戏的认识。校方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不能将其视作可有可无的讲座,要定期开课。邀请心理专家来讲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每人都必须带上笔记本,在课后要写心理感受,以此来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校方还可以开办学生座谈,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上网的利弊之处。往往同龄间的看法能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这个看法,所以可通过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小组间的辩论,分别从正面与反面来辩论上网这一行为。此外,还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法来揭示上网的利弊:介绍网络知名人物的成功事迹来激励青少年学生;也可介绍网络成瘾的典型案例来警告青少年学生。

4.3家校联动,家长监督是关键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学校与家长双方的共同责任,所以班主任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网络成瘾或者有网络成瘾的趋势,就要联系家长,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同样地,当班主任老师发现家长教育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的方式不正确时,也要提醒家长,与家长共同教育孩子。首先,当家长发现孩子网络成瘾时,不能马上批评、责骂孩子,要通过让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家长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的时间有多长了,家长还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为什么孩子网络成瘾了我居然不知道?其次,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应对网络,可与孩子“约法三章”:一是平时上网的时长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周末上网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二是不能轻易约见网友,见任何网友都要家长陪同;三是不得点击等等。

4.4创设和谐的同伴相处氛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治愈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减少他们与网路接触的时间,戒掉他们的上网习惯,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一方面,可以创设和谐的相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人情温暖,消除孤独感,培养他们在群体中的存在感,使他们爱上群体聚集。例如,班主任要组织思想觉悟高的同学与网络成瘾的学生交朋友,为促进他们的沟通交流而创造条件,如可考虑安排他们拼桌,鼓励思想觉悟高的同学积极引导学生戒掉网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在校内积极开展各种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踊跃参与校内活动。例如,可举办书法大赛、绘画大赛等文科的赛事活动,也可举办乒乓球赛、篮球赛等体力赛事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施展才华,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减少了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的上网时间,把上网时间转移到培养兴趣爱好上,这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4.5变网瘾青少年为网创人才

不能以一种世俗的眼光来看待网瘾,相反地,要把网瘾变为网创,积极鼓励学生在网络方面进行创新。例如,可推出一批青少年喜爱的网络电台主播、网络原创歌手、网络知名的代表作品,鼓励青少年进行创新。此外,还可举办网络文化节、网络奥运、网络春晚等来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的网络文化意识,使他们摆脱网络成瘾的恶习,促使他们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同时,丰富的网络活动也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参与兴趣。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迷上了网上娱乐,部分青少年学生成为了网瘾者,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造成青少年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有家庭教育不当、学校素质教育不足以及青少年学生在生活上遇到的学习与生活困扰,因此,为了戒掉青少年学生的网瘾习惯,要从以上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新一代青少年学生。

作者:丁文娟 单位: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邓验.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

篇(3)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矫治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一、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

网络成瘾又可以称之为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指个体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社会,心理功能的一种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不断增强上网的时间,从上网的整个过程当中可以得到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到不快乐,焦虑以及抑郁,强令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个人现实生活中很少花时间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烦恼与情绪的问题。

造成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好奇心,网络灵活而且是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时空界限,广泛的人际交往,梦幻般的体现,无不强烈吸引着青少年。还有补偿心理,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偏差时的时候,人总是希望能够寻找到合理的补偿,而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网络中的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着自己一个满意的角色,以此弥补生活中所缺失的缺憾。逃避心理,当个体遭受挫折后,面对压力情境,产生一种轻微的神经症状如抑郁症或者狂暴症,为了寻求解脱沉迷于网络世界,成瘾者上网实际上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自己所无法面对的遭遇,同时也是为了获得一种被认可的一种认同感。

网络成瘾者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络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过迷恋网络友谊以及网络爱情,并用其代替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家人,网络强迫行为,指的是强迫性的参与网上讨论,过度关注在线购物,交易拍卖等赌博等活动的行为。收集和下载毫无意义的软件等网络行为,信息超载,指强迫性的在网上浏览网页以及搜索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毫无意义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是迫切需要的资源或者数据,话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查找和搜索信息,同时伴随着强迫性冲动倾向。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治策略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与现实世界脱节,容易引起各种社会现象问题。矫正的方法有:

1、行为矫正法

行为矫正法的基本理论来自于行为主义的理论,是依据条件发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改正人们不良行为的一种技术。

2、团体心理辅导

与个别心理咨询相比,团体咨询具有有利于治疗网络成瘾的独特的特点,首先,团体为成瘾者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其实成瘾者在团体中可以获得归属感,还有团体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另外在团体中通过助人也可以增强成瘾者的自信心,帮助其注意到自身的优势以及力量所在,在小组在通过自省、谈论等方式帮助成瘾者找出造成网络成瘾者的具体原因,了解其上网行为,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成瘾者体会到现实中人际交往的乐趣与重要性并且联系社会交往的技巧。同时交给成瘾者一些有效控制上网行为的方法,帮助其逐步摆脱对网络成瘾的状态与现象。对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的矫治,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社会的参与,共同创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三、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学样心理辅导

包括厌学,逃学,上网成瘾,学习效率低,阅读障碍,计算智能障碍,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2、人际关系的指导

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戚关系,爱情友谊关系,等各方面的关系的问题,如社交恐惧,缺少社会兴趣,社交过度,人际冲突等。尤其是同学之间的关系经常出现不必要的冲突。

3、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包括自信,缺乏自知,自我膨胀,自我优越感太强,沉溺于自我分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偏差太大,以及各方面的自卑,自贬,甚至有的是自暴自弃。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方向。

4、从认知发展辅导

包括情绪稳定辅导,意志优化辅导,以及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

四、抗拒诱惑

抗拒诱惑使道德社会学习论的基本概念,班杜拉认为,生物界弱肉强食的现象说明了有机体为了生存,必须在环境中寻求满足其生存的东西,如果人类只保持生物性的求生本能的话,就根本谈不上道德,人类这个词,作为社会的人,必须要有组织,纪律,有规范,因为要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必须学会两种求生的方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又不违背社会的规定,抗拒诱惑就是指在面对诱惑的情况下,就是个人依据社会规范的禁忌以及自己自身的克制能够抵挡得住多方面的诱惑,比如我们这篇文章中所试论的青少年成瘾问题,面对此诱惑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动上不至于做出伤害自己以及对违纪社会规范的行为,自我控制也以为着道德的问题,抗拒诱惑实际上就是依据所学的社会规范在生活情景之中的所有约束以及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最后要想使当代青少年以及学生能够很好地抗拒诱惑,你仅需要适时的惩罚,而且需要适度的惩罚,在学生青少年表现出不良的行为的苗头状态时就应该提出警告并且给予相应的说服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目前存在心理疾病折磨全球十几亿人,在总人口当中有10%~25%的人均有比较严重的精神现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基础和关键问题,那么心理健康就是指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在的行为适应相一致相统一的一种良好状态,这种心理健康既表现在学生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青少年面临的日益严重的问题,联合国专家曾预言;未来的五十年里将面临一种灾难,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够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越发显得迫切而重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潘菽.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 张文新.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 张德. 教育心理研究 .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 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 马斯洛著,许金声译.动机与人格.华夏出版社,1987.

篇(4)

【关键词】 行为,成瘾;心理疗法,分组;治疗结果;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17-03

Impact Evaluation of Group Counseling on Internet Addiction Adolescents/Guo Ming*,Yu Fang,CHAO Xue-lin,et al.* Department of Medical Psych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roup counseling on internet addiction teenagers,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preventing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Methods Thirty-tw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who volunteered to receive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ere treated by group counseling and supportive psychotherapy.The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and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CIAS)were used to assess the impact before and after the counseling.Results

Twenty-eight students finished group counseling.The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7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21%,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cores of

SCL-90,GSES and CIAS before group counseling(P>0.05).In the post test,the scores of SCL-90 and CIA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scores of GS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Group counseling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supportive psychotherapy in improving scores of SCL-90 ,GSES and CIAS.Conclusion

Group counseling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enagers.

【Key words】 Behavior,addictive;Psychotherapy,group;Treatment outcome;Adolescent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网民数已达1.23亿,其中学生占36.2%。国内研究报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大学生为4%~13%,中学生高达15%[1-2]。网络成瘾最早于1994年由Goldberg提出,但至今对其诊断标准仍未达成共识。Mitchell[3]将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网络成瘾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及身心健康,但现今国内外还缺乏防治网络成瘾的有效方法。为研究集体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治疗效果,探讨网络成瘾有效的干预措施,笔者于2007年1月开展了本项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南昌市大学、中学的72个班级共计大、中学生3 666名, 使用台湾大学陈淑惠等[4]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筛选出网络成瘾学生411名,其中有39人自愿接受集体心理治疗。39名自愿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CIAS≥78分,并符合Bread等[5]在2001年提出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2)上网时间不超过4 a;(3)年龄在16~22岁之间。对上述39人按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为治疗组,按匹配条件选择1名学生进入对照组;反面为对照组,按匹配条件选择1名学生进入治疗组。入组学生配对的条件为:(1)性别相同;(2)年龄相差≤2岁;(3)网龄相差≤1 a。共选出32人(治疗组、对照组各16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干预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1人退出,将退出者以及与其配伍的学生共4人不纳入统计范畴。故治疗组、对照组各14人共28名学生完成了全程的心理治疗,其中男生18名,女生10名;年龄14~24岁,平均(19.40±5.52)岁,网龄(2.95±1.10) a。

1.2 方法 治疗组接受为期1个月的集体心理治疗,每周2次,每次60~70 min,共治疗8次。内容包括:让网络成瘾的学生了解集体心理治疗的意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针对网络成瘾问题进行主题交流和讨论,将性格、生活背景相类似的学生组建成团体互助小组,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共同努力,互相激励,强化积极的行为,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对照组的学生在治疗组完成干预后再接受集体心理治疗,为等待治疗组,在等待期间由相同的心理治疗师给予非特异性的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的次数、每次治疗的时间均与治疗组相同。

1.3 效果评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6]、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及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评定。SCL-90用以评估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GSES评估个体对有效地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的能力的主观感觉或信心,CIAS评估网络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的上网行为。分别于入组时、治疗结束时各评定1次。

1.4 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均输入SPSS 13.0,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疗程结束后对28名学生进行评定,有14人不符合网络成瘾的诊断,其中治疗组11人,对照组3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9%,对照组有效率为21%,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显示,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2.2 干预前后学生心理状况及上网行为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干预前SCL-90各症状因子、自我效能量表及CI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结束后治疗组的CIAS、自我效能以及SCL-90各症状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仅有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3个症状因子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研究发现,治疗组上网行为、一般自我效能感及SCL-90各症状因子在集体心理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3 讨论

在成瘾问题上,自我效能感一直被广泛研究,它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 继而影响成瘾行为的最初发展、改变以及保持, 能合理说明成瘾行为的预防、戒断和改变。研究证明,自我效能对吸烟、赌博和海洛因依赖等有重要影响,与游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8-10]。GSES在国际上广为使用,中文版的GSES也有良好的适用性,尤其是应用于大、中学生[7,11]。理论上,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缺少对处理生活事件能力的自信, 易发生逃避心理和依赖行为;而高效能感者对环境的控制感较强,可能成功应付个体面临的成瘾行为。治疗组学生在干预后自我效能水平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该研究的干预措施对预防不可自控的上网行为及促进社会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杨放如等[12]在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进行干预时,采用了SCL-90来评估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本研究也发现,干预前网络成瘾者除存在不可自控的上网行为外,还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以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较为突出。干预后发现,对照组学生的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不良上网行为及各种心理问题均有所缓解,且从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上网行为变化值比较可发现,治疗组学生的上网以及心理问题缓解更为明显。在集体心理治疗完成后1个月对2组学生随访发现,治疗组无一人出现病理性网络使用,对照组则有1例患者症状反复。表明集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问题、自控能力以及上网行为有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疗效。

集体心理治疗为成瘾的青少年创立了一个无压力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情感支持,集体中的成员可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借助集体的力量帮助自己矫正不良的上网行为,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而治疗者可在治疗过程中运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且集体心理治疗较个体心理治疗要省时、省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这些优势都是其他疗法所无法比拟的。国内学者也进行过类似的研究,如杨彦平等[13]曾经对20位网络成瘾的中学生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最终也认为团体心理辅导对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依恋有显著性疗效。白羽等[14]对接受集体心理干预结束后6周的网络成瘾学生进行随访,也肯定了集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成瘾者的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治疗组学生经集体心理干预后强迫症状的改善不如其他症状明显,可能是这些网络成瘾的学生本身就具备强迫性素质,在短期内不易彻底改变。这也可能是导致他们形成网络依赖的原因之一。

此次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样本量偏小、未进行长时间随访等。另外,由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家庭教育方式、同伴间的压力、学校和教师的态度等[15],这些因素会对团体治疗的效果产生弱化的作用,故本研究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 参考文献

[1] 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6-798.

[2] 谢静波,汪玲.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387-389.

[3] MITCHELL P.Internet addiction:Genuine diagnosis or not.Lancet,2000(19):632.

[4] 陈淑惠,翁俪祯,苏逸人,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剂量特性研究.台湾中华心理学刊,2001,45(3):279-294.

[5] BREAD KW,WOLF EM. Modification in the propso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ation.Cyber Psychol and Behav,2001,4(3):377-383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27.

[7] 张作记.行为医学常用量表手册:特刊.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85-186.

[8] 马晓冬,郭本禹.成瘾行为研究中自我效能的几种类型.心理科学,2001,24(6):744-745.

[9] RYAN KM.The gambling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An initial psychometric evaluation.J Gamb Stud,2003,19(4):339-340.

[10]赵敏,李旭,王祖承,等.预防复吸方案对海洛因依赖者焦虑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 785-5 787.

[11]佟月华.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4):294-295.

[12]杨放如,郝伟.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43-345.

[13]杨彦平,崔丽娟,赵鑫.团体心理辅导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矫正中的应用.当代教育科学,2004(3):46-48.

[14]白羽,樊富珉.团体辅导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干预效果.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4):247-250.

篇(5)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如孤傲、怪僻、任性、自卑、懦弱、胆怯、嫉妒,甚至厌学和自弃等等。这些不健康心理不仅束缚了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接受力和承载力,而且也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全体学生之中,各层面的学生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受到影响,而传统教育无法完全地妥善地解决。

二、通过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努力来建设良好的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心理问题等负面影响客观存在,但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关注得都不够,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环境下少年儿童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没有釜底抽薪的最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彻底离开网络环境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所以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多渠道缓解网络环境下少年儿童们的心理问题。

1、以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把视角转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上

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不仅能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趣和思维。所以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为学生了解知识、理解内容最终形成正确心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能够使心理健康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1)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一些颜色鲜艳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配合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心理健康教学能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

(2)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实施愉快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观察事物时往往缺乏一定的逻辑顺序,并且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不善于观察事物的局部,常常会遗漏重要细节。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事例,从而发现教师提供的事例中包含的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3)利用计算机辅助心理健康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导向抽象思维为主导的过渡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还不是很成熟,有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向抽象思维,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心理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提高社会对青少年网络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建立少年儿童网站,成立专门的绿色通道

首先在软件环境上,在加大对不健康网站的治理力度、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网络阵地,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少年儿童们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努力在网上营造主流文化氛围。

另外学校应组织学生进行上网培训,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并努力提高学生分辨信息、选择信息、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给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时间,教给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方法。

3、在学校中重视并大力开展团队精神的教育

虚拟世界唯一不能代替的就是由大多数人组成的集体,要用集体的力量使学生不再沉迷网络,让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代替“网络”。学校应该和社区、家庭联手,大力开展团队精神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生闲暇时间的指导,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个人爱好、兴趣,加速少年宫、科技馆及社区少年活动场所建设,扩大少年儿童的课余活动空间,使网络不再是业余时间的第一选择。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注意这些素质的综合培养。此外,还要花工夫下大力气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群、合作精神。

4、 开办网上家长学校,优化教养方式,构建家庭学校联络机制

篇(6)

【关键词】 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5;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7-0457-04

网络成瘾是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上网行为失控,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身健康的严重问题[1]。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诊断及干预理论的探讨上。网络成瘾矫治的研究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广泛认可[2],其实证研究主要以个案研究或团体治疗的方式[3]进行,研究的目标集中在治疗步骤和技术上[4]。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治疗实践,从多个角度出发,总结出网络成瘾青少年缺乏治疗动机的原因、非适应性认知及成瘾行为的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案和技术,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来自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门诊网络成瘾就诊者,宁夏医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热线”的求助者及宁夏银川地区2所中学、1所大学、2所网吧中可能有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共386名,以Beard修订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5]作为入组标准,并由两名研究者通过诊断性面谈,确诊成瘾青少年76例。将76例成瘾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35人,女3人;年龄12~21岁,平均(17±4)岁。对照组男33人,女5人;年龄12~20岁,平均(16±4)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6]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工具

1.2.1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6]

共26个题项,包含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4个维度。CIAS得分越高提示网络成瘾倾向越大。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为0.93。

1.2.2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7]

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妄想和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因子。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况越差。

1.2.3 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8]

该量表用于了解被试对不愉快事件即应激源的应对方式,共包括62个条目,分为6个维度,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维度重测相关系数为0.62~0.72,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

1.3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及对应的技术

1.3.1 建立治疗关系,启发和维持治疗动机

本研究根据治疗者的访谈记录和来访者的家庭作业总结了来访者缺乏求治动机的原因。来访者缺乏治疗动机的原因及对应的治疗技术见表1。

注:①定向:让成瘾者了解上网成瘾的性质、产生原因、造成的后果及其之间的联系。 ②积极关注:发掘成瘾者的优点和长处,认同其努力,奖励其进步,帮助其解决当前的实际困难。③重塑希望:尽管上网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只要愿意努力就有希望纠正和补偿;帮助成瘾者树立新的生活目标。④共情:理解成瘾者的难处、苦衷和不得已之处等,及上网的现实理由。

1.3.2 识别和纠正非适应性认知

本研究结合治疗实践,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9],总结成瘾青少年的非适应性认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对网络的功能、内容及网络对人的影响的认知:夸大了网络的功能,对其非现实性认识不恰当,上网内容不选择。②对压力、挫折、困难的认知:总认为压力、困难是消极的;不懂得寻求身边的力量对付困难;习惯于以逃避的方式应对问题。③对孤独、失落、消沉等负性情绪的认知:认为情绪是不可控的;不认为情绪可以管理、转化、深化;不了解情绪对行为的驱动作用。④对自我成长的的认知:认为成长是自然发生的,轻视挫折、压力的积极意义;对自我成长没有责任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本文所采用的认知技术包括[10]:①识别负性认知。通过回忆在特定场合或情景所产生的消极思维,或者当消极思维出现时把它们及发生的情景记录下来。②检查证据。收集支持或反对成瘾者所坚持的想法的证据,以检验其不适应性认知的真实性。③情绪识别。通过展示情绪表和情绪卡片或回忆产生某些体验的特定事件,以认识负性情绪。④自我暗示。每次在抵制上网诱惑的前后,进行自我鼓励,如“我一定能战胜诱惑”“我又成功了”,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⑤提示卡。制作卡片,写出自己的愿望、不上网带来的好处和能激励自己的言语,随身携带,常常拿出来默想和提醒自己。⑥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来揭示不适应性认知,发展理性反应,修改核心信念。⑦意向重构。通过想象建立健康的情绪反应模式、适应性的认知方式及适应,即激活自我中强大、有活力的成分,来对抗非适应性的、软弱的成分。

1.3.3 成瘾的行为治疗

根据英格兰心理学家Griffiths[11]关于成瘾特点的描述和临床实践的观察,本研究总结的成瘾行为的特征有:耐受性增加、戒断反应、强迫性使用网络、回避和逃避性、情绪化的行为反应和反复性。针对以上特征对应地采取以下治疗技术: ①行为契约。孩子、家长一起设定合理、可行的周期性的上网时间计划表,共同遵守,达到预定计划后兑现允诺的奖励,否则给予惩罚。②行为强化法。根据来访者戒网的进展及执行新目标、出现适应的进步表现给予奖励。③行为消退法。以体育活动或其他娱乐活动代替以前上网的方式来应对现实生活中失败、挫折等导致的负性情绪。减少网友、网吧等的强化刺激。④反向实践。打破原来的常规,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时间计划表以重新适应新的网络使用模式。⑤放松训练。通过渐进性的肌肉放松练习、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来减轻停止上网后的焦虑、不安等情绪症状。⑥生活情景训练。离开虚拟世界,建立新的生活目标,把治疗中学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应用到现实目标中并在现实中获得成绩和快乐。

1.3.4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改善家庭关系,包括识别并纠正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互动模式及促进家庭成员有效沟通;建立家庭外支持小组。

1.4 治疗程序

研究组采用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每位来访者共治疗8~10周,每周1~2次,每次60分钟,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对照组不予干预,于入组时、入组8周后给予与研究组同样的测评。

研究者为有精神医学与心理咨询治疗专业背景的医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并有专业督导老师进行指导。他们参加过认知行为治疗的专业培训,具有国家心理治疗师资格。

1.5统计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两组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比较

表2显示,治疗前两组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研究组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评分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低于治疗前,而求助分高于治疗前(见表3)。

3 讨 论

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难点在于成瘾者缺乏治疗动机,存在特殊的非适应性认知及耐受性增强、戒断症状、不自主的强迫等症状特点。本研究所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目标涉及成瘾者缺乏求治动机的原因、非适应性认知、情绪和行为特征多个角度,所采用的治疗技术与目标相对应。从治疗前后CIAS总分的变化可以看到,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的技术能有效地纠正成瘾青少年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有研究认为纠正网络成瘾行为的难点在于让成瘾者承认并正视成瘾问题[4]。治疗实践发现,大部分成瘾青少年缺乏求治动机,因此启发和维持治疗动机是戒除网络成瘾的前提和关键。迄今,在CNKI检索系统中未检索到关于网络成瘾者求治动机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本研究总结成瘾青少年不能主动求治或不能坚持治疗的原因。针对这些总结,采用共情、定向、积极关注、希望重塑技术,从成瘾者角度出发,试图理解其苦衷和不得已之处,发掘其长处,认同其努力,奖励其进步,解决当前困难,树立新的生活目标,以此深化治疗关系,维持治疗依从性。

Young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行为是成瘾者存在大量不正确的即非适应性认知的结果,同时,网络成瘾的发生与情绪水平有关。了解并改变成瘾者的非适应性认知、识别和处理成瘾者的负性情绪是纠正成瘾行为的核心[12]。本研究总结的成瘾青少年的非适应性认知,主要体现在对网络、对自我、对负性情绪、对压力和挫折4方面。以此为目标,通过检查证据、角色扮演等技术检验其真实性,然后采用自我暗示、提醒卡等认知重构技术建立新的适应性认知,使用情绪识别及意向重构等情绪处理技术处理成瘾者的负性情绪。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及应对方式问卷中自责因子的明显改善,提示这些因子所反映的非适应性认知及与之相关联的负性情绪得以有效纠正。

本研究按照所总结的成瘾行为的特征,针对性地采用行为治疗技术,有的放矢,使用行为契约限制来访者的上网时间,并打破常规,建立新的网络使用模式(反向实践)。对出现适应的进步表现给予奖励以建立适应性的行为(行为强化法)。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生活目标,把治疗中学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应用到现实目标中并在现实中获得成绩和快乐(生活情景训练)。同时通过放松练习来减轻停止上网后的焦虑、不安等情绪症状(放松训练)。治疗后的成瘾总分、退避、幻想等因子分及SCL-90中强迫因子分均明显下降,表明以上行为治疗技术能有效纠正来访者的成瘾行为。

Griffiths研究表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1]。因此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不仅有利于成瘾者脱离网瘾,还可以防止网瘾复发,维持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纠正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改变消极互动,促进家庭成员的积极沟通,并同时挖掘其身边资源,建立家庭外支持系统,使成瘾青少年在家庭和现实的人际中能得到帮助,倾诉感受,分享快乐,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等,满足被尊重和信任等心理需求。SCL-90中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显著降低,提示支持系统的建立对戒除网瘾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陶然,黄秀琴,张英,等.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803-804.

[2]Davis RA.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 [J].ComputHuman Behav,2001,17(2):187-195.

[3]赵萌,黄悦勤.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1):853.

[4]杨容,邵智,郑涌.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57-459.

[5]Beard KW,Wolf EM.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 [J].Cyber Psychol Behav,2001,4(3):377-382.

[6]陈淑惠,翁俪祯,苏逸人,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2003,45(3) :279-294.

[7]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8]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9-115.

[9]李宁,梁宁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非适应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1):65-68.

[10]Robert L.Leahy.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6-47.

[11]Griffiths,M.Internet addiction: does it really exist?[M]∥ Gackenbach J,eds.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intrapersonal,interpersonal 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98:61-75.

篇(7)

关键词:网络依赖;心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21

一、青少年网络使用者所具有的社会心理特征

1. 有限的感官体验:在网上人们交流的主体是文字。人们不会有身体上的接触,比如握手、拥抱等。

2. 身份的可变性和隐藏性: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使人们更容易在网络世界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虚构想象的身份。

3. 地位的平等:大多数情况下。每个在互联网的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表露自己。在网络中没有因财富、身份、地位等的现实差异造成的不平等。在网上。个体对他人的影响力取决于个体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语言描述能力和打字速度)。有时还取决于个体的网络沟通技巧。

4. 空间界限的扩展:传统的地理限制和人际沟通限制完全消失,网络使用者在网络中更容易找到自己所要交流的同类群体。

5. 时间的延伸和压缩:“同步传播”就是人们在同一时间坐在自己的计算机前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聊天室就是一个例子。另一方面,电子邮件,新闻组又包括“异步传播”,它并不要求人们同一时刻做出反应。无论是异步传播还是同步传播,时间在这里都得以延长。在聊天室里,你有从几秒到一分钟或更多时间来答复其他人。这与面对面交流相比明显滞后。而电子邮件,新闻组,你有几小时,几天,甚至几星期来做出反应。网络世界创造了独特的暂时空间。在这里正在进行的,交互的时间都延长了。这就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反映区”。与面对面相比,它让人们有更多时间慢慢思量并做出回答。

6. 关系的多样化:由于联系的便捷性,我们可以与各种类型的人联系。和成百上千的人交流。通过在世界新闻组上留言。使用者可以吸引c自己有着相同兴趣的人。通过网络搜索引擎,人们可以浏览上百万个页面来关注一些特殊的人和群体。随着搜索、筛选、联系选定群体的工具的效率提高。互联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

7. 记录的永久性:网络使用者在网上的大多数行为。如收发邮件、网络聊天等,都能被记录并作为计算机文件完整永久地保存下来。这些记录也可以方便地调用。

二、青少年网络使用者通过网络使用所获得的心理满足

1. 情感表达的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个体成长需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如果一个个体在常态社会中缺少了归属感和爱,那么这个个体的发展就会产生岐性。从搜狐、新浪以及网易等门户网站上注册的个人网站可以看出。这些网站的主题大多是关于情感的,这表明情感表达是网民的一个重要需要。

2. 性心理的表露需求。网上的匿名性使人们敢于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会担心社会评价。所以,在网上性心理的调查比传统形式的调查更可靠。

3. 网上娱乐性心理的满足。在网上参加游戏、聊天。听音乐,读娱乐性网上文章,是网民娱乐的重要方式。还有黑客心理。一般认为黑客(用高技术手段进行破坏和侵入的人)大多是青少年,好胜心强、责任感弱,但是这些都是猜测。

4. 人格变态者可以在网上实现改变自己身份的愿望。在网络中,网络使用者往往体验到一种平等感、自由感和身份虚幻感。产生这种体验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网络导致的使用者“身份丧失”。“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网民的口头禅反映了网上交际的主要特点:你不仅可以匿名,而且还可以隐匿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地位。在网上,你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你是否受欢迎,主要取决于你的话语是否吸引人。你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一般来说不用担心会带来什么惩罚。所以,人们不需要过多的面具,比较真实地表达自己。你可以在游戏中或者聊天室编造一个假身份,从而尝试不同的生活。

三、网络对青少年网络使用者可能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

1. 网络对使用者的认知过程产生影响。互联网组织特性可能导致个体思维模式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要素主义思维转向虚幻感;情境化批判思维技能的发展;体现自我同一性的元认知的出现;思维流畅性增加和效能感的增加。李文同时还指出,互联网使用还可能导致个体心理状态发生改变。

2. 网络对个体的行为过程产生影响。他们认为,对于大多数个体,会受益于互联网的使用。而对于一部分个体,当使用变成滥用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则可能出现如互联网成瘾、互联网依赖等病理性的行为问题。

3. 互联网对个体的情绪、情感产生影响。互联网可能对个体的情绪与情感过程带来消极影响。同时可能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倾向性产生影响。

四、对已产生网络依赖青少年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