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会调研的方式

社会调研的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9 08:33: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调研的方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会调研的方式

篇(1)

公共管理类课程实践性教学方式较多,其中采用较多且很成功的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当然,案例及其教学并非要取论的发展或者实践的观察,而是为从一种不同的背景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开辟了道路,是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学生们置身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景中来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而不是直接进入社会实际活动中去直观感受、观察实践。社会调查却是要通过深入社会搜集直观感性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研究材料,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是知识从感性向理性深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特征。在实践基础上从搜集直观感性的材料、分析研究材料到形成理性的调查结论的认识过程,就是调查的过程。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调查法来展开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专门搜集和整理课堂学习知识的相关信息,通过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实现课堂学习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逐步加深,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二、社会调查法的框架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调查主题。这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基础,需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新的,具有可行性的调查主题或观点,尽量具体化和精确化,以便界定调查对象、调查区域范畴和实施调查。

(2)调查准备。在明确调查主题后,需要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调查设计和准备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主要是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分析的策略,并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以保证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的规范和科学。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调查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将研究主题放在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中,明确需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紧密围绕研究主题设计问题,采用可观察指标,注意构建可操作的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适当的问卷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所收集的数据质量和后续的研究。此外,简洁和被调查者易于理解的调查问题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质量的真实,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时间资源、个体认知能力等情况。

(3)社会实地调查。在这个环节,调查者要深入社会,根据不同的研究主题选择不同的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在具体调查访谈过程中,往往可能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或调查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偏差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预定的访谈方法或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正。

(4)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社会实地调查完成后,收集到的一手资料需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调查研究结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三、社会调查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笔者将社会调查法引入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调研”为例对社会调查方法在农村公共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一)确定调查主题

根据农村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什么内容或问题作为社会调查主题时,主要考虑调查主题的有价值性、可行性等,因而选择“京郊农民对农村公共管理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调查主题。这是因为:(1)本课程学习对象为北京农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需要从实践中认识社会,加强专业和课程认知。(2)课程学习的85%以上的学生来自北京郊区,分布于北京市的海淀区、朝阳区以及延庆县、平谷区等九个郊区县的44个乡镇,调研地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为中心进行辐射式取点或选择调研样本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滚动取样调查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能够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而且调研成本低。

(二)调查准备

调查准备主要包括了调查问卷设计和社会调查的组织安排准备两方面的内容。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紧密围绕调查主题,本着全面、科学、可操作性来设计调查问题和构建变量和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当前北京郊区农村经济状况、农村公共管理的现状、农村公共管理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等,以了解京郊农民对当前农村公共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影响京郊农村公共管理水平的因素为主要内容,除被调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的12个问题外,共设计了与调研主题相关的5大类66个问题,其中关于农村公共管理主体的有15个问题,关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共计20个问题,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的共14个问题,社会保障及参加情况的有11个问题,收入及其他的有6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设计了子问题以便搜集更详细的资料,此外还设计了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项。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考察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的状况、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能使学生对京郊农村公共管理状况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从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来深入而直观地认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从课程学习角度去理解相关政策的实施基础与意义。

2•前期组织安排

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在调查前1个月布置具体的社会调查事宜。主要是介绍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把握、调查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社会调查的要求等,督促学生做相关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调查问卷要做详细的解释,保证学生理解调查问题及调查目的,减少调查者因对问题的不理解造成的数据错误。因为考虑到少部分学生家庭所在地在北京市城区或京外省份,自主联系京郊农村调研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实际进入京郊农村调研,于是按宿舍将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并且确保每4-6人的小组中至少有2名以上家在郊区农村的学生,要求每组来自城区家庭的学生必须跟随来自郊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各小组自主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小组调查活动的开展和与教师的联系,调查分工等由组内成员自行协商。

(三)京郊农村调查与资料收集

在调查准备阶段,各调查小组根据组员情况,确定调查地点,细化到京郊的村庄。各小组优先选择家庭所在地、亲戚所在地、同学朋友所在地为调查村庄,依靠亲戚、朋友、同学等熟人帮助,在被调查村庄有选择地发放问卷或面对面地调查与访谈,既降低了社会调查的成本而且还能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农民的问题补充说明为研究主题的拓展和深层次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学生在调查总结交流中往往对这个环节的感受最深,从他们的反映来看,更多地集中在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调查访谈技巧的掌握和沟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四)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与报告撰写

将调查得来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是撰写调查报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础。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根据调研主题,分析调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撰写调研报告。各调查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各组选择的数据分析方法。更多的小组选择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较为简单;有些小组选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现了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结合,学以致用使分析结果更为深入和全面,并加强了课程学习间的联系。

(五)调查的总结、交流

前面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践性教学成效,调查的总结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组以PPT形式汇报各组的调查情况、调查结论等,就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调查体会与经验,并且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实现知识的启发、碰撞、提升。同时对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总结,比如对于组织安排、问题设计、调查难点等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社会调查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完善社会调查法的实施和提高调查效果。从学生对调查交流、总结的情况反映来看,有些小组事先组织安排有所欠缺,导致调查时间和次数比预想的多,很多学生在经过社会调查后改变了原先对社会调查的简单认识;更多的学生反映经过社会调查后对农村公共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有了直观和更深入的认识,并开始思考相关问题,而且还在调查中取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受,比如被调查的村民面对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期望学生们能解决他们说到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反映是认识到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激发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社会调查对交流、沟通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也是学生交流总结中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六)社会调查的评价考核

各小组完成社会调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要求上交调查报告、填写后的调查问卷、小组成员的分工说明等材料。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由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老师打分和学生评分三部分组成。交流汇报中,参加汇报会的课程组教师和各调查小组根据调查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打分,分别汇总平均后得到教师评分成绩和学生评分成绩。调查报告成绩、交流汇报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成绩分别按照60%、20%和20%的比例加权得出小组社会调查实践成绩。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小组成绩的85%为基数,15%按照每个学生在小组社会调查中的分工和表现等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借助评价考核来检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情况,有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方面。

篇(2)

关键词:公共管理专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实践能力培养

在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方法学课程[1]。这门学科旨在传授社会调查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适应专业岗位的能力奠定基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然而传统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通过理论知识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系统连贯地讲授有关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却往往造成学生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互脱节的现象,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教学方式的效果不佳,有学者报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学总体质量不高[2]。为此,我们曾经对我院公共管理专业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针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访谈,主要反映的问题有:理论部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困难,例如抽样方法、层次谬误等概念;该门课程理论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但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实践课效果不好。传统教学方式是讲授理论之后,选取部分章节进行实践操作,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未能很好地结合,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不知所措,不能有效处理实际问题。因此,本次实践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针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教改的思路和方法

由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门课程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且不能脱离理论的指导,因此,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尤为重要。课程章节连贯性要求高,因此具体教学方案是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个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在社会调查的前期准备阶段、调查过程以及最后分析总结阶段依次展开。我们将实习课程内容分为几个环节:选择主题、确定测量值、制订计划书、拟订调查提纲、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现场调查、资料录入、整理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练习和实践强化,使学生在遇到具体项目时知道如何下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选题、方案设计、实施调查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们对学生的具体安排如下。

(1)学生以7人左右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每组选出组长,统筹组织管理。由组长负责总体安排和对组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

(2)授课第三周后开始选题,课题可以在教师建议的选题中选取,也可由小组根据兴趣和课题的可行性来确定。

(3)选题确定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的全过程,包括如何选题、设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实施社会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等。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内容包括:调查目标、调查类型、调查内容和工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地域、调查时间、调查队伍、调查经费以及工作安排。首先开展小组内讨论,商讨确定实践内容,每个小组分别制作PPT进行汇报,然后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设计进行点评,指出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4)开展现场调查,进行资料收集。

(5)理论课讲完“调查报告的撰写”之后,要求学生在问卷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交代清楚调查的基本情况和调查结论,重点是把调研结果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写出来。调研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并在实践课上汇报。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

2教改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改革已经在2012级、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亮点是将课程学习变成学生有兴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评价方式更全面、更公正,能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具体能力和学习态度。

2.1系统地设计整个实践环节

按照进行一个完整问卷调查的程序,系统地设计问卷调查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逐步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完整的调查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布置学生要完成的作业,分别是选题确定、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撰写调研报告,这几个环节教学内容由易至难。在教学方式上由分项练习到最后的综合报告,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主要手段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专业素养,锻炼学生全面考虑、综合判断的能力。

2.2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意识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学习理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抽样方法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没听明白或者印象不深刻。当学生在实践课中研究自己调查方案中的具体抽样方法、样本规模等时,会主动看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均有提高,最终达到教与学相结合,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3制订与完善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环节,课程考核的设计是40%的平时成绩加上60%的期末考试成绩构成最后的成绩。这样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重视和积极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为了保证社会调查的严肃性和认真性,平时成绩评定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参加社会调查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二是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依据学生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调查报告的评分依据材料的真实性、调查对象的典型性、观点的新颖性以及格式是否正确、叙述是否清楚、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准确等。

3教改的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感受到了这门课程与公共管理专业课的密切关系,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

3.1教与学结合,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普遍对课程的教学方式给予了肯定,认为课程教学打破了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便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实际操作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氛围轻松,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起到了督促学生注重理论学习的作用;学生普遍对社会调查研究有了理性认识和浓厚兴趣,了解到社会调查要经过系统的流程、遵循特定的原则、应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团队合作才能获得有效结论;教学设计打破了以往从理论到应用的学科逻辑体系,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并从完成任务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

3.2全程评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科学的考核方式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按照教学进度进行过程性考核,教师可以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3结合实际,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

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通过分组讨论调查课题并与组员及调查对象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调查方案的设计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等。

4教改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教学技术和完善教学设备;其次,由于实践内容涉及众多学科,例如卫生统计学等,需要学生掌握统计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分析调查结果的能力;再次,受到研究场所和调查时间的限制,目前学生一般只能在本市或者校园中做调查,调查题材比较单一,很难进行大范围问卷调查;最后,调查研究需要经费支持,而目前费用完全由任课教师自主承担。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卫生管理人才[4]。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达到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制订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确保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维萍,郑建中,张雪芬,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82-184.

[2]刘珊珊,杨东辉,徐瑛.学生对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讲授社会调查方法的态度和学业成就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才智,2011(3):326-327.

[3]钱雪飞.高校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探索———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69-171.

篇(3)

【关键词】 社会调查法;出口外贸企业;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34-02

一、社会调查法的内涵和意义

(一)社会调查法的内涵

社会调查是指人们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现实中收集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资料,并对其做出描述和解释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法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问卷、个案研究、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周密、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

(二)社会调查法的意义

将社会调查法应用到经济领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看待某些经济问题、分析经济形势。具体到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外贸企业转型这一问题,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海关总署等官方网站搜集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状况的宏观指标,但具体到企业的一些微观数据却无从获知,这样我们就无法了解到我国出口外贸企业面临的真实困境,而运用社会调查法对出口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等,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企业接到外部订单的情况及真实生存状况。

二、我国出口外贸企业外销面临的困境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近年来美国国内饱受国内高失业率的困扰,试图通过发展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增加就业,因此会部分替代从我国的进口;2009年希腊率先爆发了严重的欧债危机,这场危机随后迅速影响至整个欧元区,导致欧盟对外需求增速也有所放缓;而日本近年又遭受地震和核泄漏重创,经济重建面临较多困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企业外销面临的形势严峻,外部订单不稳定甚至可能减少。

为了了解我国出口大省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广东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近日向家具、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十五类的749家中小企业发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接到2011年一季度订单的企业有375家,占企业调查总数的52%;接到半年订单的只有57家,占8%;有37%的被调查企业没有接到任何订单。此调查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东南沿海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外销情况不甚乐观。

在外贸订单总体缩水之下,不少外贸企业转换思路,瞄准开拓国内市场。据以上广东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的问卷调查,所调查的企业中有些企业去年8月后内、外单比例基本达到5:5,预计今年内单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可能达到8成。但由于种种原因,外贸企业由外销转内销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三、我国出口外贸企业转型的制约因素

(一)转型企业缺乏内销经验

与相对成熟的外销市场相比,我国很多行业尚处于发展期和改良期,经营方式和手段相对不规范,如价格战、仿制假冒等问题普遍存在。尽管出口外贸企业有足够的产品生产经验,但对国内市场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竞争对手等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盲目地选择进入某个行业,因而导致决策失误。

(二)部分企业原有产品不适应国内市场

不少出口外贸企业是纯外销加工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由于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国内居民对产品的需求与外国居民不尽相同。而事实上大部分外贸企业转内销时都会选择做老本行,将原来为外国消费者设计的产品直接转到国内市场上销售,结果发现其原有外销产品不能适应国内消费市场,不被国内消费者认可。

(三)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合适的内销渠道

内销市场已经进入渠道为王、终端为王的阶段,不建立合适的营销渠道,企业的优质产品就无法较快打开市场,所以企业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内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点。出口外贸企业的产品原先主要在国外销售,在国内没有营销渠道。再加上营销渠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因而不少出口外贸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过程中都面临建立营销渠道的问题。

(四)出口外贸企业转型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

从目前国内的融资环境来看,出口外贸企业相比内销型企业更容易得到各大银行的支持,而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如果创立了自主品牌,就会比出口型企业在广告、促销等方面投入更庞大的资金。一方面是相对更少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相对更多的资金投入,导致了转内销的企业资金缺口较大。

四、我国出口外贸企业扩大国内市场的对策建议

为了摆脱制约外贸企业转型的不利因素,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调研国内市场、开发建设适当的营销网络等。同时,政府也应对外贸企业的转型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

(一)调研国内市场,转变营销观念

我国的市场经济相对来说时间短,经验少,所以国内市场不仅销售情况复杂,而且不同区域的销售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或多或少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销售特点变化较大,这就要求企业不能按照以前惯有的思维方式来开拓国内市场豐。外销的前期投入相对较少,周期短且回报稳定,而内销的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营销观念上,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稳妥地进行。

(二)积极开发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出口外贸企业转内销后,应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消费心理,开发能满足本国居民实际需要的产品。应针对国内市场的不同消费人群细分市场,分别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习惯,这是出口型企业打开国内市场的基础。

(三)加快国内营销网络建设

销售网络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谁掌握了市场,谁就占据了先机。因此,转型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合适的营销渠道:招聘本领域有营销经验的销售人才,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商场超市开设自己的专柜;通过收购有销售渠道的公司,利用原公司的销售网络推广自己的产品。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纸质问卷调查;数据质量

社会调查主要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在社会中收集的相关社会事实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为社会管理提供依据[1]。目前我国社会调查主要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传统纸质问卷调查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调查质量难以真实反映社会事实信息。因此为了提高调查质量,调查人员应当结合当前发展迅速的计算机技术,改进纸质问卷调查数据质量,实现人机互动调查的新方式。

一、纸质问卷调查的概述及改进

纸质问卷调查是目前应用非常普遍的社会调查方式,其可以起到现场调查提问和记录调查结果的作用[2]。然而人们在整理纸质问卷调查结果时,仍然需要利用计算机开展相应的工作,即调查人员需要将纸质问卷调查结果录入到计算机中,随后在进行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该种调查方式不仅严重影响调查效率,且调查问卷的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而且调查人员难以实现对所有调查文件的实施监控,继而导致一些问卷丢失。另外一些调查对象不知如何正确填写调查问卷,但此时调查人员难以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而当在后期整理时发现该调查问卷存在问题,无法使用,必须当做无效问卷处理。

为了改变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今很多调查组织将纸质问卷调查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实现人机互动调查模式。该种调查模式仍然是以纸质问卷调查为主,同时将录入工作转移到现场,确保及时将调查结果录入到系统中。此外专业人员能够及时实现对调查过程监控,及时发现调查问卷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二、计算机技术提高现场录入的质量表现

调查问卷录入工作虽然只是将纸质问卷调查结果录入到计算机中,但这也是一种对调查结果的初步检查过程,只有通过初步检查的调查结果才能够上传至数据库中,而对于没有通过初步检查的调查结果,则需要进行修正,以期提高上传调查结果的数据质量[3]。一般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现场录入中,可以提高纸质问卷调查结果的初步检查质量,如调查对象的合格性、调查问卷的错误、调查问卷时间误差等。

在社会调查问卷中,存在不同调查条件的调查对象,其中调查条件单一的调查对象,则很少出现合格性措施问题,而对于调查条件较多的调查对象,如包含男人、女人、儿童等,或调查对象受到年龄、身高等条件限制时,则调查对象的合格性很容易出现误差。而计算机技术现场录入能够实现自动筛选,将不符合调查条件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进行删除,确保调查数据的质量。此外在调查问卷问题中还存在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尤其是住户成员人员众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填写错误。此时利用计算机现场录入进行控制,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年龄差必须符合要求,一个调查对象不可能出现两个以上合法配偶,夫妻性别不能相同等,即调查对象的逻辑关系必须属于常识范畴,如果出现各类问题则进行及时排查出,继而加以修正。

此外计算机现场录入还能够针对调查问卷的时间变量进行控制,如某一名调查对象任何时期的年龄都不可能发生在出生时间之前。时间错误是调查问卷中比较常见的错误问题,可能存在马虎、误报等情况,而通过现场录入的控制,则能够有效控制该种问题的发生[4]。

三、计算机技术控制纸质问卷调查数据质量措施

(一)计算机技术控制纸质问卷调查样本量

纸质问卷调查样本量属于社会调查中非常关键的问题,一般只有当所有的问卷收集齐全后,才能够知道实际完成了多少调查文件,此时再进行问卷调查的补充,则可能会造成调查时间的延误,而且补充问卷调查难以实现,且质量也难以保证,均会对调查质量产生影响[5]。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实现对样本量的监控,及时了解样本量不足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另外还存在调查问卷过多的情况,调查组织者也必须查明原因。

在样本量监控中,计算机系统还可以针对样本量不正常变化进行分析,如前一天还没有一份调查问卷完成,第二天则完成了所有的调查问卷,则计算机系统需要给予调查人员提示,保证调查质量。

(二)计算机技术控制纸质问卷调查样本结构

纸质问卷调查样本结构比较复杂,即在调查之前调查问题属于未知,计算机系统无法控制调查内容,而在调查之后调查结果已知,此时计算机需要控制调查内容,因此计算机系统要结合配额抽样等方式实现监控,即针对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等进行控制,确保满足调查样本符合初级要求。

(三)计算机技术检验和清理问卷调查数据

在现场录入阶段虽然可以实现初步检查,但仍然难以避免出现其他差错,尤其是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问卷,必须进行二次检验。审核人员需要利用计算机审核系统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并将审核信息发送给调查人员,针对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及时进行修正,随后在上传至数据库。此外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调查问卷,调查人员无需进行修正,确保调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社会调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纸质问卷调查中,能够从现场录入、样本量监控及调查结果审核等方面提高调查结果数据质量,确保促进我国社会调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小琴.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纸质问卷调查的数据质量[J].调研世界,2014,07:52-55.

[2] 郭佳,文益江,何国平,等.基于Access软件的问卷调查法应用于护理研究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4,16:58-60.

[3] 唐永云,张财,臧渝梨,等.大规模纸版调查问卷录入核查中的数据质量控制[J].护理杂志,2014,22:70-73.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竞赛;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规划学科建设也进入了传承历史传统,接轨外部世界,面向实际问题,不断开拓进取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已被公认为是世界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两大驱动因素之一,中国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点,城市化将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基本建设的主旋律。数亿农业人口进入城镇,一批城镇群和城镇密集地区进入全球城市化视野。资源、环境和生态制约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条件,转变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成为新一代城市规划师的必然选择。

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新一代城市规划师需要拓展更宽的知识面,需要更精准的技术手段,需要更加关注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基础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自2000年起,建设部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始举办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作业评优。经过8年的发展探索,社会调查竞赛在参赛院校的广泛度以及作业的质量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开发了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潜能。而我校通过近几年的参赛情况及获奖情况,将重心放在了“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上,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该竞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培训、能力和知识积累的效果。

我校以参加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竞赛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将工程技术知识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法律法规、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结合的意识及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本科生的文字表达水平为目的,通过竞赛找到自身不足的同时,努力借鉴汲取其他高校的优秀思想和理念;了解城规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热点,使规划更贴近社会。通过多年来的参赛,结合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试图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办法,以便为今后的社会调查竞赛的指导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并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起到帮助。

二、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

(一)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进

(1)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

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构成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城市的发展,。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城市研究的领域逐渐拓宽,城市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规划方法暴露出很多弊病,为了更科学地研究城市,编制城市规划方案,我们有必要引入系统工程学理论和方法来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以系统的主要观点和方法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从全局、整体、长远出发,既定性又定量地研究分析对象,提出优化的政策、方案、措施等。用系统工程方法论作为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的主要研究方法,势必会使得调查报告更科学性、系统性,也更具说服力。

“中国高等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中规定了城市规划专业应开设的核心课程就包括《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然而我校对这门课的设置一直为专业选修课,并未纳入核心课程,学生在思想上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大多数学生没修过该课。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有必要对其重新定位,将其定位为专业必修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得学生掌握更科学的研究方法。

(2)启发式教育模式

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竞赛”时都感觉很陌生,不知道采用怎样的方式去进行调研。笔者认为可以在《城市社会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贯入社会调查竞赛的相关指导。在《城市社会学》理论课的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经典社会调查案例或者曾经的参赛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并鼓励学生借鉴案例进行新的社会调查设计分析;针对理论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结合城市及地域特点,建立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采用现场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如地震后新建北川县城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基地,交通方便,离我校距离很近,学生可自行前往进行调研、收集数据,更形象更具体。

(二)学生自身能力培养

(1)、发现与分析问题能力

城市是规划师的工作对象,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元而复杂的。发现与分析问题能力是指规划师能从纷繁复杂的城市自然和社会识别、把握、分析客观现象的本质,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发现和界定问题的能力是规划师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规划师的发现与分析问题能力突出表现在识别自然和社会现实、体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选择与决策、对空间形式和环境风格的鉴赏与把握。

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竞赛的选题范围极大,涉及的资料和问题都很多,学生如何在众多热点中挑选一个合适的选题进行研究分析是一大难点。这就需要学生首先要有较广泛的知识,并能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课外自主地学习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来获取灵感与信息,并能用新颖的角度去研究各种问题。这种课外的学习方式从另一方面也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加全国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竞赛的学生往往都是组成一个竞赛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去完成竞赛任务。由于竞赛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小组成员之间经常会相互切磋、相互探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有利于团队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城市规划专业的特征就是以团队为主,队员之间的紧密合作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学生与队员搭档参加过竞赛后,会更加理解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

(3)、吃苦精神和意志力

现在学生的吃苦精神普遍较差,而参加全国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竞赛必须要有吃苦精神。因为参加竞赛的学生不仅要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课程学习和作业,还要按照竞赛大纲的要求适当地拓展专业知识,了解当前规划行业的热点,放弃大部分课余时间去进行现场调研工作,现场调研不止一次两次,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艰苦漫长的备战竞赛过程中,只有那些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才会脱颖而出。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面对困境,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懈地研究、思考,才能攻克难题,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

三、结语: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加速期,并且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将继续保持这一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问题将在城市规划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引导和协调、法规与政策、社会公正、公共卫生与福利、和谐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等将成为城市规划所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师一方面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咨询与技术帮助,另一方面按照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规律分配空间资源,协调各利益团体、个人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时,随着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规划师还担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以及推进公众参与、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历史任务。因此,参与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竞赛并不只是为了获奖,它仅仅只是一个载体,希望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让未来的规划师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也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才是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永恒的主题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陈征帆.论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素养及教学模式的应变[J].城市规划, 2009,33(9): 82-85.

[2]陈秉钊.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9

[3]姜云,王宝君,李孝东,等.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总体优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9, 18(5):66-69.

[4]梁江,邱晨曦,孙晖.论选题构思与研究创意——2007年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竞赛获奖作品解析[J]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98-103.

篇(6)

社会调查的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大家是否对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做过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是否发现隐藏其中的内在价值呢?其实,对我们身边的每件小事进行一次调查,都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应该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大家都非常渴望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大一第二学期,裴云老师教授的《社会调查》课程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先是每位同学各写出自己的一份调查方案,接着每人设计自己的问卷和提纲,然后分别展开调查,最后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第一阶段:设计调查方案。

“万事开头难”,大家毕竟是第一次写调查方案,不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格式不对,项目不够,内容不符,质量欠缺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错误,在裴老师的认真指导下,都逐渐地改正过来。他一次一次地指点学生,学生也一次一次地改,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进步。由开始的被动(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到以后的积极主动(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大家从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家都想,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完成好。全班47位同学设计出了各不相同,各具实际意义和特色的调查方案。如:赵旭英的《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的调查研究》,赵建欣《关于现代大学生“拇指族”的调查研究》,李卫芬《关于武乡一中学生学则文科情况的调查》,张世娟《关于“网恋”的个案调查》……在裴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呈现出一派积极上进,激情高涨的火热气氛。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和提纲。

调查方法很多,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也有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的。采用问卷法的同学设计了问卷,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的同学设计出了提纲。所有这些问卷和提纲都由裴老师亲自来批改,每个人的问卷或提纲都至少修改过三次。有21位同学采用了问卷法,他们将最后定稿的问卷存入软盘。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由教务处为我们印制了将近800份问卷。在这一阶段中,杨亚林和张俊花设计的调查问卷,翟琪和黄佳慧设计的访谈提纲,是优秀典型,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设计新颖、合理。

第三阶段:展开调查。

问卷和提纲设计好以后,接进入调查的展开阶段。同学们纷纷出动,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对象,采访和询问对方,努力使被调查者以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问卷和回答问题,从而让我们获得可靠信息。大家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亲自到各个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例如:李君霞同学到华美超市调查关于商品包装情况,黄佳慧,孙志芳坚持每天到阅览室观察大家阅览的情况,王玉英到忻一中采访高中补习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李卫芬同学利用暑假到武乡中学调查,成俊敏在家乡深入农户访谈,赵旭英走访辍学儿童的家长,……。“实践出真知”,大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和增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阅历。

第四阶段: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这是最后一步,但也是最难的一步了。同学们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调查与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写成报告。可以说,我们在这一阶段付出的努力更多,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十几页纸的报告。裴老师对每份报告都逐字逐句地一次次地批啊改啊,然后同学们再加啊改啊写啊,一次次地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多同学都在报告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比如王玮、郭跃同学将长达三千字的报告进行了四次“改良”,尽最大

努力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赵旭英调查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也做了数次修改,在裴老师的精心指点下逐渐成为一份成功的报告。黄佳慧同学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对几位同学的耐心访谈,写出了五千多字的报告。就是在打印这些报告的过程中,大家也费了很多心血。不只是需要掌握打字、排版、制表的技术,最苦恼的是病毒的侵扰,大多数同学都因此付出了更多的精力。

社会调查的心得体会篇【2】

为期两天的社会调查终于结束了,关于对华硕笔记本电脑消费购买行为的调查,虽然它的时间很短,但我很匆忙,很辛苦,但是她是我初步了解到了笔记本电脑的一些知识,让我知道了怎么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经过这次社会调查,我真的受益很多,看着我们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呗全部填完,也多少有些成就感。

调查的时候,我们也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觉大不相同呀!那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问卷来到了百脑汇的三大出口。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以为我们是属于商业行为,所以不愿意接受,可是当我们说明来意,他们还是接受我们的问卷。但总是有一些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了我们。我个人觉得,接受问卷不会话费你2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们行个方便呢?这真的让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进入社会!

通过这次问卷,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社会调查的心得体会篇【3】

我的调研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专业发展调查报告》终于进入调研大赛的决赛了,紧张了大半个月,有这样的结果还是很高兴。一开始其实也挺有信心的,后来看到有高手参加,而且58支队伍里只能有8支进入决赛,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

现在来总结一下一些心得体会。

1.组队要找有经验的人一起,虽然说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有现成的,为什么不用呢?大把的伟人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成为巨人的嘛,因此,不要照顾一些人,贸贸然组队,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要么你一个人累死(太熟了,他们又真的不太会,一推脱,你就没辙了),要么就是你们的成果比较惨淡,比不上别人来的成熟有深度。

2.选题很重要。这需要队伍里有有眼光的人。可以选一些贴切主办单位的主题,投其所好,或者是一些有针对性的话题……其实很难说怎么样的课题比较好。我也是属于“乱来”型的人,觉得什么有趣就弄什么,没什么眼光。但是经过这次,我觉得做调研一定要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对调研对象有一定帮助的主题,才能双赢,也不算白费力气。还有要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或者可操作性低的话,那么就真的会举步维艰了。

3.要有计划,可以列出你有多少时间,或者你打算用多少时间,你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还要组织好你的队员。其实太忙的队员,或者和你离得比较远的的队员最好也不要多,即使他们很有实力,因为他们大多难以组织起来讨论,对小组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4.要清楚你的伙伴的“强项”在哪里,信任你的伙伴,要鼓励他们,要分好工,最好分得公平点,还有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督促一下。

5.至于写的哪方面呢,很难讲,至少要有一点点的写作能力吧,还有一开始不能想着网上有得下载所以懈怠了。还有问卷的数据,还有其他的资料,一定要物尽其用,浪费了真的很可惜,因为这些才是你和别人区分开来的标志。还有要注重报告的“权威性”,所谓的权威性,对我们这种“初生牛犊”来说,也就是注意引用“专家的话”、采访“权威人士”、“引经据典”……

6.一队人写报告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作的风格的统一,在这里,我觉得找一份同类型模范的是最好的。按着那份写就比较好整理,否则到后面就比较棘手,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效果。

7.一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几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我们这个调查队每个成员的辛苦努力下取得圆满结束。感受很深,炎炎烈日下,我们不怕似火的骄阳,举着我们的旗帜向农村进军,深入农村调查;不停的大雨,我们不顾湿了的衣衫,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农村进军,落实农村家家户户。

短短几天里,实践活动内容之丰富,场面之感人,百姓之热情,都让我们每个队员难以忘怀。我们扛着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的大旗,抱着自写自做的横幅到达调查试点,我们去过南湖二队,黄州火车站,杨鹰岭村,鄂州火车站等进行实地调查,对这些地方的农民采取面对面交流和问卷调查,并向他们赠送小纪念品。

在这些农村试点里的诸多所见所闻所感,在我们每个队员心里久久回荡,萌发了许多融入自我的观点和体会:

一,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难有以团队形式进行配合的事半功倍。我们这次活动前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每次问卷调查都分工明确,有采访的,记录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调查活动能成功的完成并趋于完善。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们提高了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

篇(7)

关键词:法学实践教学;社会调查;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45-02

实践教学是法学专业愈来愈强调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过于强调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探讨的教学模式,强调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主要是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实际分析及处理法律实务案件和实际解决纠纷能力的培养。《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确保法学实践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不少于总数的15%。”“加强校内实践环节,开发法律方法课程,搞好案例教学,办好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

社会调查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τ泄厣缁嵯窒蠼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

一、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问题研究现状

目前而言,法学专业特色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的理论研究都比较多,且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和系列论断。学者黄本莲、刘慧频在《试论社会调查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指出:“社会学法学的研究成果拓展了法学思维范式及研究方法,也为法学教育方式的更新提供指导意义。社会调查在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可在法学教育中广泛应用。”学者胡辉、周世中在《社会调查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应用法学专业‘需求导向型’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成果之二》指出:“社会调查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获得对社会的正确认识,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一项实践活动。它对提升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者程皓、杨熠在《社会调查与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指出:“将社会调查方法纳入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法学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培养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在法学教学中实施社会调查,应当积极发挥院校组织作用,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和配套课程建设,完善调查过程监控,及时总结调查成果。”学者郭庆珠、黄国富在《社会调查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指出:“社会调查与现代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好的契合性,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法学实践教学中运用社会调查,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和思辨能力,有助于现代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社会调查的反思性可以促使法律价值的规范性表达更为科学化,并且能够打破法学理论自我封闭的趋势,扩大法律体系的开放性,为实定法的完善提供动力。社会调查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真正起到作用,需要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社会调查方法的基础上与教学活动实现良好的互动。”学者付胥宇在《论法学专业学生在社会调查中的“五个结合”》指出:“社会调查是法学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提升社会调查能力要考虑法学专业的特点,强调“提出问题”与“大胆假设”的结合,调查方法和调查目的的结合,客观事实和主观无涉的结合,调查信度与调查效度的结合,注重积累和善用工具的结合,这样才可能形成科学的调查结论。”以上研究对于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社会调查方法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农民工权益保护简述

农民工对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休息权、获取报酬权、劳动保护权、子女受教育权、享受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权却缺乏应有的保障和关怀。如何在法律层面保障农民工权益是一项亟待解决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恰恰这个选题,十分适合法学本科学生,作为社会调查技能训练的样板。

学者曾书琴、陈绍华在《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农民工权益保障调查――以东莞8个特色工业园区为例》中指出:“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从农民工社会权益的角度对东莞8个各具特色工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各种社会权益的缺失对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影响,提出了‘积极践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教育平等权,创新保障住房模式,搭建社会参与平台’等对策,以期在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同时兼顾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劳资双方共赢。”学者严静在《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岳阳地区为例》中总结:“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问题主要包括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工资薪酬保护、工伤赔偿及保险、社会保障制度、遭受不法侵害以及法律援助等方面。该文以岳阳地区为例,从三个视角进行调查分析:一是基于需求层面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调查;二是基于供给层面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调查;三是基于现实层面的农民工权益法律保护现状调查,主要从立法层面分析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从各位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例如工资发放、生产安全、社会保险等,已经逐渐取得较大的进步和成绩。这些成就也能给参与社会调查的法学本科学生提供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