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7-09 08:33: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由“授之以渔”转化为“授之以欲”,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兴趣动机。自主学习区别于传统学习的“接受灌输、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模式,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欲望、学习兴趣是必需的。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驱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思维活跃、敏捷,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较高。
二、注意研究语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的日常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的激增,也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迥异的教学效果。
1.一个明确的任务,加强日常培训
自主学习是指在具体地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地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课堂变得支离破碎,成为独立不羁的自由。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保持良好状态的关注和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成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互渗透整合三个目标,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把语文素养比作大厦,知识和能力是该基地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上层建筑。坚实的基础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根基不动摇。
要实现“知识和能力”这一目标,日常的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诸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记笔记,回答问题的规范,查阅字典词典,文本的探究阅读,阅读一本书也是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必须首先构思,其次概述,再书写成文。这些非常常见的训练,我们不能忽视。能力是一个个小小的积累转化而来的。
2.优化评价方式,适时进行激励,强化学习动机
随着课堂中自主学习形式的增多,教学中适时评价变得频繁、有些鼓励显得过犹不及,只要有疑问,便开始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学生只要站起来发言,教师一概予以肯定表扬,整个课堂一片叫好。这种泛滥成灾的表扬,背后却是学生思维的肤浅和低效。我认为评价应该理性中肯。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思想品德等;评价的功能是多样的。
三、实施“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学生、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灵活选择,整体运用方法,我在研究国家级课题“语文的少教多学策略”时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工作入手:
1.传授学生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语文的学习方法如记忆法、笔记法、提问法、提纲法、概要法、循环法、复习法等方法的传授可渗透到教学中,也可通过课下个别性指导、辅导主题课等多渠道进行。
2.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
教师在每节课上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学生通过什么方法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具体能力,使学生明确要参与什么样的学习活动,使用什么途径获得相关知识。只有教师将课堂教学的主题转化为这些具体详尽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也明确这些目标,才能使教与学都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避免盲从。
3.培养学生自觉调整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调整学习过程的要求:
(1)学生在学习前,能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首先进入一种自学状态
(2)按照计划要求,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自己执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3)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得到反馈,由个人或小组或老师进行评价
关键词: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往往反映了学生素质中的诸多因素,决定着学习的效率、质量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解决新问题。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一旦具备了良好的自学能力,将会受益终生,所以,从学生的发展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明确训练目标及层次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思想,由易到难、逐步培养。我确定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三个层次。首先,在第一学期要求学生:①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解决生字、新词的音、形、义的问题。②能借助参考书和自读提示初步了解文章写作时间、背景和作者的有关问题。③能借助参考书和自读提示初步读懂文章大意,划分估落层次,在老师的下概括段落大意。④能说出中心思想。⑤对课文有一些思想,能提出一些问题。⑥能复述课文。其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第二、三、四学期要求学生:①比较准确地了解文章大意,把握较浅显的文章的结构层次。②能写出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内容提要或故事梗概。③能有根据地说明教材特点。④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⑤能出题互测。最后,在达到第一、二层次目标及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五、六学期能够:①初步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画出结构提纲。②有自己的见解,通过比较初识文章的特点。③借助参考书自译文言文。④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⑤联系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感想。有了这样一个层次设计,每个层次具体的目标及要求在规定的学段内完成,训练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二、加强方法指导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靠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通常的做法是:在讲一个新单元或一类课文前先出示这类课文的学法,即自学的步骤。例如:在第一层次古诗单元可以出示自学古诗的方法――五步学诗法:了解作者,搞清背景,弄懂诗题的意思;抓诗眼,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语诗意,体会并描述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然后,对照出示的方法,讲析文章。让学生掌握自学古诗的一般步骤,而后放手让学生模仿自学古诗。这样,既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步骤,同时对照讲析又起到了示例的作用,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范例。
三、加强基本自学能力的训练
在学生了解了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后,教师就要加强学生自学的基本能力的训练了。教师要按一定的程序和思路,引导自学的思维方向,强化有意注意和自学能力。可以根据相应的目标与层次设计自学表,由师生商议填写自读目标、自读要求,对自学课文从标题、作者,到字、词、句、段、篇进行全面的(或有侧重的)覆盖,然后由学生完成目标。学生通过这一过程自读课文,可以解决文章的一些主要问题,经受锻炼并初步具备“丢掉拐杖、自己走路”的能力。
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学习惯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教师要注意自学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师生教与学的需要,灵活设计训练方式,主要考虑自学的目标、要求、任务,不管过程,学生只要完成任务即可。这一步骤的特征是“丢掉拐杖、独立思考”。例如,在初中第五册《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商议提出自读的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辞海》、《辞源》以及一些人名辞典、地名辞典、历史年表、百科年表等工具书。
(3)阅读后,就工具书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制成一张表,使人一目了然。
(4)说说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5)谈谈读后感。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借助参考书得出答案,谈出感想,便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传统语文课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教育形势的需要,那种“上课背课文,背后忘课文”的现象阻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何为“自主学习”,其实是在老师正确引导下,通过自学、质疑和讨论等方式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学习方式的核心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仅与大家共勉: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说:“学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将来就有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初中语文是“工具性”学科,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积极遵循“少讲几句”的原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就不要讲,学生自己不能讲的,经过我的启发诱导后,还是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讲。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时,我指导学生从基础知识、文体结构、写作方法等方面去分析,让学生按照读、划、写、说等步骤去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文自学过程:“读”,指的是学生通过预习,能够运用工具书(字典、词典)等,把文章中的字词弄明白,上课时就能把课文“读通”;“划”是有读做基础的,在读的过程中,“划”出文章重点词语、段落层次、文章结构等;“写”就是要求学生进一步动手、动脑,写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说”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在班上讲解课文,回报学习成果等。再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图画,从“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那一幅,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网络等,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画,有的写了一首诗,有的制作了课件等等,这样学生就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了课文内容,试想,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学能力怎能不提高呢?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核心目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郑蔚萍.新课程改革与语文自学能力培养初探.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1).
论文关键词:能力 兴趣 形式 自学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培养也需要顺应时代而改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新时代对中学语文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如今,迅速发展的科技,千变万化的信息都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去处理一切事物。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们更是要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地充实自己,因为只有从小拥有了自学的能力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变化。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文盲了,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已经做得很成功了。如今的人谁还没有初中的语文水平吗?确实,现在读书写字的人多了。不会有人目不识丁,也不会有人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但是,如今的社会也存在被淘汰的对象,他们不是不识字,不是不会写字,只是缺少了自学的能力,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永远停留在初中的语文水平了。所以,我们现代的教育者要明确,如今的教书育人已经不是曾经的“授之以鱼”,而应该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去捕捉他们需要的能力和
技术。
一、培养兴趣
语文的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语文的学
习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更需要加强兴趣的培养。以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拥有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让初中语文的学习更有效,更生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事半功倍。
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对读者生平、事迹以及文章的出处、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进行介绍,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在兴趣的利导下,再开展课文学习会更顺利。
二、提高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已经结束了曾经对常用字、词、句的认识,而更多的是教授学生去体会这些字、词、句带给他们的感情、信息、价值和领悟。从中提炼自己需要的东西,弄懂它们,并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
曾经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是教会学生背诵、记忆。但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地泯灭了学生对语文的喜爱、渴望以及从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的快乐。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带给人类的是一种美的享受。在初中的教育如果没有引导好,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只能停留在课本上与考试中。因而,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让他们体会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与收获。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优美的文笔,古朴的风情,让学生第一时间就能记住这篇课文。我们的初中语文中这种古文还有很多,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授这类课文时,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停留在背诵上,而是要教会学生去体会作者的用词、平仄和构思。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更是其中的奇葩。现在的学生只能从古文中去体会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因而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更好地欣赏历史、艺术、文化带给我们的美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抓住这点,让学生在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三、自学为主,教导结合
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而,我们现在的初中语文课上,更要体现这一特征。而且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特别强,思维也比以前的学生活跃多了,所以我们现在的教师更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安排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
例如七年级《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一个故事,现在的中学生很多都已经接触过这篇课文,故事情节都很清楚。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们的语文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把生字、词加以解释,对文中的描法让学生注意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好这篇课文,而是由这篇课文让大家认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著名文集,并了解童话的写作手法,也可以在了解之后,创造童话故事,和大家分享。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只是需要教师精心的指导和细心的挖掘罢了。
四、拥抱语文,放飞思想
如今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我们的语文也是如此,不能永远停留在曾经或现在,学生是属于未来的,我们不能准确地告诉学生未来是什么样的,但我们要教会学生放飞自己的思想,顺应时代的变化。而且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现代文,以期让学生学会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受当时的人文变化。
《乡愁》就是在台湾与祖国分离时诞生的,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但直至今天仍然感染着远离故土的亲人。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体会作者的情怀更要了解祖国的变化,感受社会的变化和世界的变化,只有了解了这种变化,才能顺应这种变化而创造出更多感人的诗句。
初中语文是基础,也是转折。热爱语文的学生在初中时会表现得特别积极,而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涯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教授好初中语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拥有语文自学能力的学生中,初中语文不会永远停留在初中,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教会学生与未来对话,与世界对话。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2]张继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08(5).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上大力推进包括自主学习在内的多种新型学习方法,我们的课堂因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自主学习为例,从课程改革实施之初到今天,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即当我们试图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时,学生却并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在课堂上有效地学习,相反,他们在课程上“动不起来”,要不就是乘“自主学习”之便,做许多与学习无关的事。结果是课堂热闹,但最终却学不到什么东西。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认为根本原因是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这里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指导原因。学生的原因在于其学习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没有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教师的原因在于其长期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导致学生并不适应自主学习。这种内外因作用下的共同结果,必然是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无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式都有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们以及老师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和创新,来应对新时代对于语文学习的新的要求,学生们也要不断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来充实自己,最终成为顺应时展的新型人才,这是新的背景下,对初中语文学习的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化的加剧,为了丰富和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出了新的口号,学到老活到老,真实的应用到现实中来,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需要人们从小就开始培养,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自娱自乐。教师们应高从小就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授之以渔,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新时代新的背景下语文学习的要求,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为高中大学乃至整个人生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标新课改,以及对素质教育的落实,都体现了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初中生对于语文的自学能力,是自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独立的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学修养,对于以后的自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及学生以后的人生都有着积极地影响。教师们应该不断的组织和指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加强训练,注重平时的积累。给予足够的机会让学生们独立的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方式方法,教会学生们适合他们自己的语文自学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教师及时的帮助学生们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的探索和改造原有的教学方式,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初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与教学相结合而论,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名义放任自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使学生少走弯路。
(二)善于为学生提供学习成功的体验
成功体验是一个人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体验。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且成功的愿望都很强烈,渴望成功是每个人在心理上产生的需求。对初中生而言,其个人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中取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初中生心理还不成熟,容易因一次或者两次受挫就失去学习的信心,进而放弃学习,甚至辍学。相反,学生一旦有了成功的学习体验,就会产生强烈的,形成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由此可见,成功建立在兴趣之上。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体验,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三)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依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创设一种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此外,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方可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目标得以实现。
(四)自我反馈评价,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
价的唯一途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应以学生自身感悟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为主要参照物。实际上,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考试方式评价学生,而且要注重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方面的素材,并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主探究成长的档案袋,档案中的内容选择与评判标准都应有学生共同参与,既可以包含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又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的反馈信息等。其中,自我评价既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正如自主学习模型理论的创始人齐莫曼指出: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进行有效自主探究的重要途径,自主探究者自我评价的频率往往多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既为行为提供自我导向系统,又为行为提供原动力,导致不少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进一步认识自我知识的正确性,也有一些学生虽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但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不太满意时,也会加倍努力完成自主探究的目标,还有少数学生与实体性的自我激励性评价相比,更能够促进其更发愤图强的去攀登新的知识高峰。因此,自我评价与反馈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作为新课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面向学生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学习策略,需要师生双方给予重视。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理应在其中发挥引领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要提高老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
一个老师的专业基础和自身的素养对学生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容不迫,对各种疑难问题,才能信手解决。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对教师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初中语文老师,只有对自己教师的职业进行全面规划,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确立专业发展的方向,才能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未来做合理的调整,这样,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2. 加大培训力度。
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快捷的手段。通过培训,老师不仅可以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并且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特性来制定教学规划。所以,培训是提高和转变初中语文老师的转折点。
关键词:自学重要性;语文自学能力;初中生
自学能力在当今社会是每个人所必须拥有的一种能力,它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社会生活中对我们各方面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自主学。
一、初中生缺乏自学能力的表现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而这些不良习惯对于初中生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这些不良习惯,导致学生对许多知识不理解,不能很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些学习生活的不足之处表现为:
1.没有预习课堂知识的习惯
对课前知识的预习,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现在的大部分初中生都没有很好地预习课本,对教师将要教授的知识一无所知,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课上教师教授内容的消化吸收。
2.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
在课堂上,学生集中注意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都会把最重要的知识重点教授给学生们,而学生在课堂中因为对于老师的教学内容没有课前了解,而导致一部分学生没办法集中听进教师的教学内容,对于很多知识不能很好地接纳吸收。
3.课后不能主动温习学到的知识
课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对老师在课堂中教授的一些知识可能还存在许多不理解的地方,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复习的习惯。如果没有进行课后的自我温习,学生可能会对课堂上教授知识的错误理解或者遗忘。
二、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社会中,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为其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夯实基础,使其以后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科学知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当前,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度引导学生的自学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尝试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1.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确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在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加快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后,更加坚定了学习的脚步,加快学习的速度,更加快速地了解如何去正确地、有规划性地自我学习。
2.尝试自学实践,提高语文成绩
学习目标树立以后,教师通过适度引导学生的自学实践,学生在不断的自学实践尝试中收获进步的喜悦。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可以加强教学中知识的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成绩的提高在很大意义上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保持良好的心态,超越现在的自己,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
三、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没有预习新课的良好习惯,更没有在学习之后对于课堂教授的知识进行有规律有系统复习的习惯。这样,学生不可能很好地去理解消化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能有效改变这种现状,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策略、有步骤地进行下面几点的训练。
1.培养学生预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会对课程的知识有不一样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可以给予教师不同的反馈,这样可以使教学的时候有了更加丰富的课堂讨论材料,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快学习的脚步,是对于自主学习的一种激励。教师应尝试着在课堂教学前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预习课堂将要学到新课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的文章时,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个组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短剧的编排。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前就熟读学习了文章,产生了对于文章的自我解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预习后对课文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自己认真看书并进行有关的独立思考、分析和归纳,以达到更完整、准确和系统的理解,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相关的自学能力,包括阅读、理解、综合以及记忆能力等。
2.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技巧地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由浅至深,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逐步习惯对文章进行质疑,进而更加深刻地进行分析。让学生养成阅读文章、独立思考的习惯,根据阅读的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再根据自己的问题从文章中找寻答案,从而实现对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各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能让学生在预习文章中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得出较为正确的答案。小组内部各个同学在预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的疑问,在小组中汇总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据各个同学不同的理解、互相讨论,从而得出较为正确的答案,而老师在其中就起到了引导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更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思考的能力。在各个小组拿出自己最为合理的答案以后,小组之间能互相比较,互相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对这些答案给予纠正解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正确的答案。小组讨论让大家对于文章有了整体感知,之后应该更加深入地对文章进行把握。而对于深入把握,学生必须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研究式阅读。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在把握大意以后,这种阅读方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字一句地阅读,可以更好地把文章理解透彻,对于内容所要表达的主旨,深入地进行分析,产生自己的理解。从小组分析到研究式阅读,学生由开始的把握大意,到后来对文章的深入了解,促使学生更加仔细地掌握文章内容,透彻地分析理解。
4.在语文课外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课堂之上的语文学习固然重要,在语文课之外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更加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课堂之外的一些语文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能促使学生对交流产生更大的兴趣,而且大大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读书角,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文章阅读。建立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定时展开一些读后感征文、诗歌朗诵比赛等语文课外活动。在开展的活动中,学生互相讨论,积极投入,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还有,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教室到家庭,都要有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规划自己的时间,学会如何自己有计划性地安排自我读书。学生的自我规范,当然,也少不了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配合,共同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读书的环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书阶段具备主动有效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创造打下基础。所以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语文自学的方法,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日积月累,让自学成为学生每天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陈海宁,刘沫,陈晓猛.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
[2]孙庆彬.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3]黄春景.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4]王生秀.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
[5]张鹏高.做个视野开阔的中国人与刘国正先生谈阅读[J].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