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33: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课堂常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
1、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肜的是多方位、或半园形的、梯队形的、五角形的、马蹄形的、梅花形的等不同常规的场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跳跃的随乐活动和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2、新授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
3、安排练习时有趣。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各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规范体育队列
首先,鉴于小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普遍较差,体育教师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且指导学生仔细看课程表,弄清每周有几节体育课时及具体时间,要求学生着宽松的衣服和运动鞋,为体育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其次,以规范队列作为体育课堂的重要开端,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难题,尤其体现在对低年级学生的管理。教师可精心设计游戏环节,帮助学生完成队列常规训练,以使学生保持统一的集合站队。
以苏教版二年级体育教学为例,某教师先讲述了自己在军训期间紧急集合中的趣事,旨在告诉小学生在列队时应做到静、齐、快;然后,该教师组织了“抓手指”的小游戏,指导学生先将手放平,使自己的食指最尖端顶着手掌的中心位置,当听到体育教师的指令后立即抓手指。教师亲自示范具体步骤,帮助小学生准确把握游戏规则;随后,该教师让选定的体育委员检查全班学生的着装,以四列横队为基础队形,准确报告人数,并喊出“立正”、“稍息”、“集合”、“解散”等常规口令,重点观察学生是否抬头挺胸、腿是否伸直,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确保体育队列整齐一致;最后,体育教师应注重各项动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在列横队或纵队过程中,须强调排头的重要作用,要求各排其他学生找好间距,向排头的学生看齐。
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后,教师可根据各排人数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各组反复练习诸多项目,后对各组整队情况进行评比,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增加彼此的熟悉度。
二、强化听课能力,鼓励超越自我
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多设于室外,此为“大教室”或“大课堂”,通常供几个班级共同使用。小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至于整个体育课堂变成自由活动课,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尤其是阴雨天气,不适合室外活动,室内体育课堂则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应狠抓体育课堂的常规教学,强化自身听课能力,以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教师在狠抓课堂纪律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小学生较强的模仿能力,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平时成绩,亲自示范具有针对性的动作,使抽象的动作口令更加直观,鼓励学生勇于拼搏,不断超越自我。
某教师在苏教版四年级体育教学中,基于学生在上节体育课中跳、跑、体操及投掷情况,该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内畅谈自身锻炼情况,认清各项锻炼对身体的重要作用。课前,体育教师须执行课堂常规,检查班级情况,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提出“大家认为跳、跑、体操及投掷有哪些重要作用?”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图表内容,认真思考该问题后举手作答;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设计填空题及判断题,并示范乒乓球的具体操作动作,指导学生跟随口令完成左推右攻、正手攻球、推挡、并步练习等动作,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锻炼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引入一系列课堂游戏,譬如“支援前线”、“迎面接力”等,可有效调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体育课堂,且强化了学生的跳跃及奔跑能力。教师在设置游戏时,应遵循以人文本的教学原则,将体育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团结协作,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养成10秒习惯,构建高效课堂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缓慢渗透“10秒教学法”,让学生在听到口令后10秒钟之内做出反应,以免学生精力涣散,使其始终处于主动状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10秒习惯即为一个潜在的体育教学目标,譬如学生须在体育课,上课铃声响起后,10秒钟内迅速列队,确保各队列整齐划一;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协作时,应在10秒内完成,严令禁止四处乱窜,长时间无法进入活动状态的不良行为;当体育教师喊出“集合”的口令时,学生应迅速集中并安静下来;在体育课结束前,教师应将学生集中起来,空出10秒时间对全班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予以表扬,以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及时找出问题并解决。
需要强调的是,体育教师应做好榜样,保证提前5min到达上课地点,给全班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对体育课堂中一些懈怠的行为予以提醒且帮助其改正,监督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结束语
一、注意教学常规的养成
形体课对于低年级的年龄段学生来说一直是抽象和模糊的,差不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老师教,所以想要在形体课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在形体课中,教学常规大致有: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常规又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
1、课前常规:在正式课的教学开始实施前,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形成对于学生是首要的。教师要注意备好课,教师提前到达教室,等上课铃响了,就组织学生排队在舞蹈房门口;学生要注意准备好服装,穿舞蹈鞋,舞蹈衣,一些锋利的物品不能带,如铅笔、小刀等,钥匙不要挂在脖子上,女生头上不要戴卡子。
2、课中常规:教师要准时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安排好病弱学生见习,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鼓励学生刻苦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及时表扬和批评,注意按时下课。作为形体课的宗旨是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姿势是美的,身体处于何种状态是健康向上的,而规范标准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它能带给孩子明确的学习行为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行为举止,是形体教学的基础,更何况好的习惯养成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实施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这已经在我的课上得到较好的收获。我认为在常规方面吝啬时间,要坚持到底,中间不能有丝毫懈怠,如果这样,会前功尽弃。良好的纪律是课堂实践的最基本保障,在形体课上我始终坚持着。
只要让学生从小就喜欢形体训练,不去害怕或讨厌它,愿意跟老师一起参与练习就可以算是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因为我认为在低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终目的。
3、课后常规:下课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下课,打扫卫生。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由于课与课之间相差一周的时间,我们教师可以布置些适合学生的家作,让家长帮助完成,这些作业可以作为下堂课的复习,并及时地对完成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便于使复习落到实处,而且也给家长提供一个了解形体课的平台。
教学常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是要经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养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注意形体课代表的培养:
形体课代表是教师的左右手,是整个班级的骨干。它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班里有几位能干的课代表,那班上的纪律就会明显地好,课堂教学也能更顺利地进行。形体课代表的培养并不是容易的事。先要教会他们课堂常规,管理纪律,组织活动,同时要向他们说明形体课代表的作用,让他们自觉地做好榜样。并且,要时时地观察,帮助他们改掉毛病,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三、注意教师的讲解示范:
教师的讲解示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在讲解方法中又有很多种,如直接陈述法、对比法、提问法、鼓励法等。在示范中也有多种方法,如正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等。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就要注意:简明扼要、清晰准确,例如在教广播操时,教师要先进行完整动作的示范讲解,再分解动作示范讲解,要讲清楚左右方向。
四、要注意教学用语: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低年级学生,所以,应使用儿童语言进行教学,做到亲切自然、通俗易懂,讲解动作要领时,不宜用太多术语,可采用儿歌、口诀、顺口溜的形式进行。
五、要注意教学方法:
一、队列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要达到有序有效的开展,首先让学生学会快速、安静地列队,明确老师发出的指令,因此列队课是基础。对于如何调控列队课堂常规,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四路纵队“找同桌”
一年级的学生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很模糊,活动的随意性很强,快速集合整队的能力还未建立,排队时很容易忘记自己的位置,争先恐后、大声嚷嚷,容易乱成一团。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按座位排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快速集合排队的能力。
按座位排队即座位与站队的位置一致。教室里的位置就有四组,刚好一组组成一队,从前往后排,位置靠近过道的学生排在坐在里面的学生的前面,前后的同学就是自己的同桌或是前后桌,一队依次站好,四路纵队很快就能排好,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效果也非常好。
2.集合解散“记记牢”
集合:围绕“快快来排队”这一主题,教师设计了小组排队四路纵队四列横队的方法。由易到难:小组的排队没有顺序要求,只需要记住自己在哪个小组;然后加强要求,记住自己前后的同学,并认清自己在小组的位置,排成四路纵队;最后加大难度,先排成四列横队,记牢自己在第几排,再记清左右的同学,解散后,听到老师吹响集合哨,四位排头同学根据老师的集合手势迅速依次站到教师的左手处前方,其他学生根据排头同学,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四列横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排好队完成集合。
解散:听到教师发出“解散”口令后,迅速一齐击掌“嗒,嗒,嗒嗒嗒”,再迅速离开原位。一开始练习时,学生击掌时机不一致,导致不整齐,可先让学生喊出声音配上手的动作,熟悉节奏后,在心里默喊。
3.巧用哨声“嘟嘟嘟”
哨子可以丰富教学语言,代替老师的口令。在体育课上,清脆有力的哨声有较强的号召力,可以让体育课充满活力,并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不同场合和不同情境,哨声的运用也不同。
例如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哨声的运用:“嘟嘟-!”短音转长音,召集所有的学生到老师面前迅速集合;“嘟-嘟-嘟!”原地踏步中,哨声从高到低再转高,代替口令“1-2-1”;“嘟-嘟!”哨声从长音转短音,表示原地踏步的结束-立定。在课堂教学中哨声的运用:“嘟-!”一声长音,意味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嘟嘟!”教师平缓短促地吹两声哨声,提醒引起学生注意,暂停所有的动作,保持安静。哨声可以有效地规范课堂纪律,但对于一年级学生,哨子的运用不宜太多种,部分学生会记混乱;同样哨子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会导致学生对哨子声音失去敏感度,要恰当地使用哨子。
4.持之以恒“练练练”
在体育课堂教?W中,准备活动、队伍的调动以及各种教学内容的变换都需要运用到队列队形,可以说队列队形是体育课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队列队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形成的。但是练习的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意志薄弱又好动,容易散漫和懈怠。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步入课堂常规,教师要坚持每节课都要规范队列队形,抓好每一次训练的机会,不要单单在体育课上抓,更要在大课间做操等机会中抓。只有这样天天抓,时时抓,处处抓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常规。
二、教学课堂常规
在排好队列的基础上,体育课堂进一步强调各种教育常规也是很有必要的,就此方面我的想法如下。
1.丰富教学口令
体育课的教学口令很多,但大部分让人感觉很严肃,没有趣味性。为了吸引一年级学生,我们可以把口令设计得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缓解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感,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致。
如集合排队时,教师喊:“哪组最快最整齐”,学生一边迅速排队一边回应:“我组最快最整齐”,再表扬排队静齐快的小组,极大地提高了集合整队的效率;或练习原地踏步时,枯燥地喊“1-2-1”和“左-右-左”,学生很容易走得垂头丧气毫无精神,这时候生动的口令就非常需要了,教师喊:“抬头挺胸”,学生回应:“1-2-1”,教师喊:“双手握拳”“双手摆臂”“小脚抬高”,学生回应:“1-2-1”,就在教师口令提示中,不知不觉就做到了原地踏步的要求;还可以在慢跑中加入口令,先教导学生学会在教师喊“1-2-3-4”之后大声地喊出“123-4”,再指定一位声音洪亮的学生在慢跑过程喊出口令“1-2-3-4”,其余学生喊“123-4”,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慢跑过程中的精气神。
2.创设教学情境
一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身体运动动作,但是由于这些动作相对比较单调、枯燥,如果长时间地做重复一样的动作,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就容易产生疲劳,训练情绪低落,纪律也容易涣散。想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有兴致地进行学习、锻炼,要求教师从一年级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活化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参与热情,在情境教学中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小青蛙跳荷叶的情境,垫子是荷叶,学生模仿小青蛙轻轻地跳在垫子上。学生在整个练习的过程,情绪非常高涨,在玩中学、学中玩,无意中更好地完成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消除了单一训练带来的枯燥感。
3.创设表现舞台
每个学生都喜欢展现自己的能力,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更有表现欲。在体育课堂上更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通过创设表现舞台可以让学生体现自我价值。
(1)培养骨干
设置大小组长,让所有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的管理当中来。四个小组中,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大组长和一位小组长同时管理这个小组。大组长由优秀并有管理能力的学生长期担任;小组长则由小组成员每节课轮换,这样学生们个个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并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体验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大组长和小组长相互合作的方式,不仅保证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又能把部分自控能力不够好的学生积极调动起来。在相互学习、竞争中逐渐形成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养成听从教师指挥的课堂习惯。
(2)设置领操员
在学习广播体操时,教师可以挑选三到四名平时表现好、广播操也做得比较标准的学生当领操员。领操员可以每节课都不同,不断地轮换,谁表现好、学习得最认真,谁就可以当下一节课的领操员。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当领操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广播操的积极性,也很好地督促学生自觉地在课后练习广播操。
(3)学生示范
每节课学习体育技能时,请技能练得好的学生来为全班同学做示范。这是对示范学生认真学习的表扬以及肯定,增加其信心,更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看到自己的同学给大家做示范并完成得很好,会增强其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在好奇心和不服输心理地驱动下,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大大地激励所有学生好好学习体育技能并相互赶超。
(4)给潜能生布置任务
潜能生或许在体育技能方面不是很好,但是他们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同。可以让潜能生负责器械的拿放以及场地的布置,做教师的小助手,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体育潜能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本身的意义。
三、安全课堂常规
一年级学生喜欢玩耍,自律性和自控能力差,而体育教学具有身体活动的特殊性,体育课堂难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如何在体育课上既使学生得到锻炼,又保证不出安全事故,做到两全其美,这给每个体育老师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就此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思想上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体育课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可以进行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不可以进行的,以及这些不安全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例如不能随身携带尖锐物品,会戳伤自己或同学;在操场上慢跑的时候只能在自己的跑道上跑,不能串跑道,更不能推拉同学,否则很容易造成摔伤;剧烈运动后要及时原地踏步调整呼吸,而运动结束立即就停下来休息会影响血液循环,严重者会出现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的症状。通过课堂常规的训练,让学生时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
2.课前?J真备课
课前,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做一个安全状况分析,尽可能地排除不安全因素。例如,教师在课前要先检查场地和器材是否安全;同时,检查学生着装是否合适,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以避免扭伤关节;询问学生身体状况,对身体不舒服的学生要酌情安排运动量。再者,在同一个场地不能同时安排几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有的同学跳绳,有的同学踢球、打篮球,这样项目互相干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
3.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
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准备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更提高了机体机能的协调性,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去参加到体育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后,要充分做好放松工作,让学生在紧张的练习中尽快解除疲劳,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放松活动要针对课的基本内容以及运动负荷的大小进行设计,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安静情绪、松弛身体、达到身静心静的目的。
贯彻落实市局《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促进有效学习”为中心,关注学科核心能力,抓规范、求实效、重创新、促高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助推全市小学(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工作重点
1.关注学科核心能力
以市小学(学前)第三期新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组为主要群体,开展各学科核心概念与核心能力的专题研究,引导学科教学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把学科核心能力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2.推进课堂教学变革
以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业优化、智慧教室、小班化教学等项目为载体,继续推进全市第二批课堂变革实验项目的实施,评选第二批“学为中心”课堂变革示范校及优秀学科项目,建立第一批、第二批小学(学前)课堂变革试点学校群,举办课堂变革论坛,积极推进变革项目向深刻性与综合性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强“课改领航”项目的发现与培育。以《促进学习变革——温州市小学(学前)课改领航现场会项目样本》为引领,促进学生自主、多样、创造性地学习。
3.落实学科教学常规
以“新常规·新课堂”展示为内容开展第五届小学(学前)各学科“课改领航现场会”。继续开展小学各学科“新常规?新设计”(上册)评比,以学习活动为抓手,改进备课、上课教学环节,进一步落实《温州市小学各学科教学常规》。
4.启动“云教研”计划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研领域的应用优势,做好各学科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做好教研现场的微信互动研讨,以信息化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型。借力“一师一优课”资源,启动“温州好课”计划,推进学段“云教研”计划,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和辐射。
5.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深入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做好幼小教学衔接研究,促进小学与学前的相互了解,做好小学低段教学调整,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优化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农村幼儿园游戏课程,研究和实现温州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多样化。
6.加强“三小”培养
积极调整、创新“小文学家、小数学家、小科学家”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完善“三小”评选办法,多途径、多角度、多方法引领学生亲近数学、文学与科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型。
7.开展“爱阅读”活动
继续开展“爱阅读”活动,推荐优质阅读书目,开展各类“师生共读”活动,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强化阅读保障,提高学生阅读力,浓厚阅读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小学(学前)教研活动表
周次
日 期
内 容
1
8.31—9.6
学生报到,始业教育,正式上课
胜利70周年放假(9月3-5日)
2
9.7—9.13
教师节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专题培训活动暨学科教研员工作会议
3
“新常规”专题调研
4
市直小学(幼儿园)协作教研活动(一)
中秋节放假(9月26-27日)
5
9.28—10.4
国庆节放假(10月1-7日)
6
10.5—10.11
第二届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组第十一次活动
7
10.12—10.18
“云教研”项目启动
第三届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班申报选拔
8
科室外出调研
9
10.26—11.1
期中考试
10
市第五届小学(学前)各学科课改领航现场会(主题:新常规新课堂)
11
11.9—11.15
12
学前教育专题调研
13
小学(学前)课堂变革试点学校群教学变革论坛
14
市直小学(幼儿园)协作教研活动(二)
15
12.7—12.13
温州市小学小班化教学研讨会
16
第二批“学为中心”课堂变革示范学校及优秀学科项目评比
17
第二届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组结业暨第三届研究班开班活动
18
12.28—1.3
元旦放假
19
1.4—1.10
深化课程改革专题调研
20
1.11—1.17
小学各学科“新常规新设计”(上册)评比
21
22
1.25—1.31
关键词:“让学”;课堂常规;内涵;行动纲领;学科特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2-0032-05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始建于1999年9月,建校两年之后,适逢课改浪潮,十余年课改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洗礼,让这所年轻的学校在对教学改革的不断思索和实践中渐渐成长。“轻负担、高质量、和谐发展”,这是芳草园小学一直践行的教学理念,它成为学校推进课改、落实现代教育的思想依据,让学校在与各种新思潮、新理念的碰撞中寻找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适合学校发展的路径,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海德格尔把教学阐述为:“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1]这一阐述在四年前为芳小人谋求课堂教学变革开拓了新的思路。
一、本立道生:“让学”课堂新常规的内涵
对“轻负担、高质量、和谐发展”的追求最终要落实在课堂的构建上,体现在对教学常规的执行中。课堂常规是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规矩或程式。“教学常规的主要特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性,教学常规反映的是基础的、通常的教学原则和规律;二是强制性,既然是基础的、通常的教学原则和规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认真执行。”[2]
以生为本,本立而道生。课改让我们重新审视“教”与“学”的活动,在此之上建立新的教学观念,由基于教师付出的“教”,转变为让学生主动的“学”。随着对教学活动认识的更新,“常规”随之推陈出新,“让学”成为带动课堂新常规的必然选择。
关于“让学”之“让”,王尚文老师这样解释:“‘让’者,使也:既可以是‘逼使’、‘强制’,也可以是‘激励’、‘诱导’。当然,海德格尔所指的决非前者,而是后者。”[3]所以,“让学”,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将知识教授变为知识研究的过程,是“教”让位于“学”,教师将学习的时间、空间、机会等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的理念,让芳小的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一”走向“多元”,由“被控制”走向“会合作”。
1.“‘让学’课堂新常规”确定新的课堂价值取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4]课堂要适应未来的教育,不仅仅关注让学生“学会”这一目的,“让学”课堂新常规更重视“学会”这一的过程是否让学生“会学”。这种选择,让课堂价值不只体现在当下,不只“目中无人”关注学生的分数,它既着眼于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将来,这是一种“为人的成长”而存在的教育。
2.“‘让学’课堂新常规”催生新的教师行为
海德格尔说:“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让学”课堂新常规提出之后,教师所肩负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责任和能力。“让学”课堂新常规把教师的主导定义为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框架,把创造作为“智慧”的核心。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教师要花费更多时间判断学生的需要,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
3.“‘让学’课堂新常规”构建新的课堂关系
“让学”课堂新常规让课堂的交流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这样单项的联接,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频繁的互动。
海德格尔说,“教师必须能够比他的学生更可教”[5]。作为“让学”者的教师自身要有学习的欲望,身体力行,“他不但先学后教,更在教中学,边学边教,特别是以教为学,和学生一起学”[6]。“让学”课堂新常规使得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他传授知识和技能,但不仅仅盯在知识、技能上,他能够带动学生学,能够参与学生学。
“让学”课堂新常规在教室里构筑着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生生关系,通过合作、探究、反思等方式,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碰撞、交流,再返回个体。“在教室里,各种各样的意见、想法互相呼应”,产生“如交响乐一般的教学”。[7]
4、“‘让学’课堂新常规”形成校本特色教育
在“十一五”期间,芳草园小学提出了“阳光儿童教育”,倡导构建“阳光课堂”,而“阳光课堂”的特质就是“让学”。走进“十二五”,学校进一步构建“阳光城”,更加关注师生在这座“阳光城”里的生活,课堂生活当然是其最核心的部分。“让学”课堂新常规的提出,在追求健康的教育生态的同时,彰显了学校个性,形成了校本特色教育,指导和规范着全体教师的教学行为。
二、道术相辅:“让学”课堂新常规的行动纲领
过去的教学常规多重在要求,并不具有操作性,对于教师而言,好似隔岸观景,知道目标就在对岸,却不知应该怎样到达。正如李希贵老师所担心的:“如果不把这些新的理念转化为老师们容易理解的东西,就很可能把好‘经’念歪了。而且,旧的模式不能用,新的套路学不来,教学秩序就会陷于混乱状态。”[8]
“让学”理念让我们自主构建芳草园小学特色的教育哲学,“让学”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道为本,术为用,为践行这一理念,把抽象的观念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师生受益,我们推出了《芳草园小学“让学”课堂新常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常规》由三部分组成:
1.一级指标的构建:凝练“让学”关键词
“让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让热爱,一个是让实践”,“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9]据此,我们将“让学”课堂的特质概括为四个词:乐学、自主、互助、多元。
(1)乐学。学习有三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我们的“让学”课堂,努力超越前两者,让学生爱上学习,对学习饶有兴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课堂注重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爱,从而有效地实现学习动机由外在向内在的转化,最终达到“乐之者”的境界。
(2)自主。“自主”是“让学”课堂的核心要素。我国学者庞维国归纳出自主学习的特征:“一是要有建立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二是要有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三是要有建立在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四是要有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10]
(3)互助。自主与互助是相辅相成的。“同伴互助学习”是“旨在促进同伴关系和个体认知能力,以一定的结合形式并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作为学习生命存在形式的‘同伴’在‘互助’这一活动过程中不断创生,建构起学习的意义和发展的价值”[11]。
(4)多元。“让学”课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真正面向每一个,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作为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不仅是检验学习活动的一种手段,更是促进和改善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在同伴互助学习中,多元的评价主体、多维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及多样的评价方式,整合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习活动。
“乐学、自主、互助、多元”四大元素是我校“让学”课堂新常规的一级指标。包含对学生乐于学习的兴趣的关注和对放手让学生实践、及时指点实践的路径和方法的关注。
2.下级指标的构建:铺设“让学”途径
在新常规中,一、二级指标表达的是凭借“让学”课堂,我们着力培养学生的品质及基本途径。如果说一级指标呈现的是“目标”,那么二级指标则描述的是一种状态,从不同的角度细化了一级指标;而第三级指标,则是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师按照教学新常规的要求一一落实,才可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让学”课堂的状态,才可能达成我们的培养目标。一、二、三级指标环环相扣,形成了“让学”课堂新常规――
三、和而不同:操作中凸显学科特性
“让学”新常规拟订后,我们更加关注操作中的策略,关注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在实施中,我们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成立学科核心小组,积极学习新常规,进一步讨论与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各学科如何体现“让学”课堂新常规进行了研究,在实践中验证、调整与积累,以突显出学科个性,真正对老师的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各个学科既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方法等共性目的,又有不同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学科应用等个性目的。因此,在“让学”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下,“让学”的手段也不尽相同。“让学”课堂中的“以生为本”应当关注学科特质,而不能将“自主”“合作”“探究”等简单地变成形式,成为一种课堂上的技术炫耀;不能让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失去初衷,演变成“主体性神话”。
在骨干带领、全校推动对各个学科“让学”课堂新常规的研究中,“让学”新常规带有显著的学科特色出现在课堂上。以“让学”课堂新常规中“自主探究”为例,这是一种积极主动而非消极被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我们希望通过先学、质疑、探究这三个途径来达成目标。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实现路径,试以语文和数学教学为例来加以说明。
1.“‘让学’课堂新常规”下的语文学科“自主探究”
从学科特点来看语文学习中的“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12]。“让学”课堂新常规下,教师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1)先学。“先学”不是简单的预习,它要求教师基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指导性地给出前置性学习的思路和建议。依照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先学单”,并考虑要适度的留白,给学生留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先学单”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设计更多的选择,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工具、学习方式、学习素材,为自主探究搭建起飞的平台。以“让学”为核心的“先学”,不同年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随着他的成熟度允许他有更大的自由”。
(2)质疑。针对先学,教师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并在课前对学生的质疑做出归类和筛选,优选出和教学内容与表达相契合的核心问题,并据此进行二次备课。以“让学”为核心的“质疑”,营造着“半肯”的教学文化。而“半肯”所营造的文化,是一种对话的文化、探究的文化、创造的文化。[13]所以这里说的“质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说是“从质疑到质疑”,学生在不断解疑的过程中,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3)探究。与质疑相伴行的,一定应该有探究。尤其在语文学习中,更应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复诵读,探究情感;发挥想象,探究意境;品读欣赏,探究内涵。因为,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14]对于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教师要给足学生不得少于10秒的候答时间,要求学生将思考所得以列提纲的方式做记录,并通过合作、辩论、头脑风暴等方式深入研究。即使是疑难焦点,也不急于揭晓,而应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
2.“‘让学’课堂新常规”下的数学学科“自主探究”
我们的“让学”课堂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是数学学习的主要旋律。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究的策略是:(1)基于媒体情境等,为探究提供环境支持。(2)基于学生的实践,提出真实的探究问题。(3)基于思维的碰撞,边合作、边探究。
比如,王天石老师执教的数学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知■+■,激起学生认知矛盾,让学生从各自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试着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将自己方案自由地贴在黑板上,他们有的折纸,有的画图,有的通分,有的化小数……教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将这些方法自然分类,引导学生们看似随机实则有序地汇报,引导他们互相提问,互相补充,反复对比,不断总结。在这样的数学学习环节中,培养了学生探索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探索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培养探索思维的深刻性;充分利用争论和反思,培养探索思维的批判性;营造氛围,鼓励创新,培养探索思维的独创性。学生们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超乎了教师的预想,让我们真切感受“让学”的意义。
“让学”课堂新常规让芳草园小学为了学生的成长智慧地前行:我们积极构建“让学”课堂新常规,在理念和操作之间架构桥梁;我们认真推敲各学科“让学”的策略,追求理想的课堂;我们反思“让学”对学校教育的意义――从课堂实践到形成学校对“让学”的文化诉求,开展“让学”课堂新常规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5][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郜元宝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28.28.
[2]冯发柱.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常规[J].教学与管理,1998(09).
[3][6][9]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59.7.36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7][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44.
[8]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7.
[10]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11]左璜,皇甫全.试论同伴互助学习的基础、涵义与研究课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1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思想与理念
1.加强学习,转变落后的课堂思想与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与训练,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秩序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体育新课标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与管理理念。不断变换管理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不仅能通过体育活动获取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还能体验到平等、尊重和信任,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2.灵活运用新课标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以“权力”为基础的课堂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不断去尝试新课标提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并灵活运用。努力做到:第一,转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体育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有意识地多安排学生自主练习和合作练习,让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下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体验体育课的乐趣。第二,多选择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尽量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地参与锻炼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三,多表扬。在课堂上,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一些爱心和帮助,对课堂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二、提高教师基本素质,提升课堂管理能力
调查显示,不少中、小学生因为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所事事,才出现一些课堂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防止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发生不必要的课堂问题,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效能。
1.备课
备课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是整个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教师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效能呢?首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教案。其次,要利用好网络。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发挥好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中的体育知识和信息,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和时代感。最后,还要多参加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把好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吸纳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讲解
讲解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通过简单、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方法。讲解能力强的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教学秩序井然;讲解能力差的教师则不得要领,使学生学习茫然,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形象、直观、简单、易懂。
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解能力:第一,提高普通话水平。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提高讲解水平的基础和前提。第二,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现状可采用不同的讲解形式。如单一或简单的技术动作教学可采用完整讲解法,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学要采用分段讲解;当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讲清原因,共性的问题应集中讲解,而个性问题则采用个别讲解或分散讲解。第三,讲解时要突出重、难点。讲解时突出重、难点能有效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体育技术动作的质量。第四,讲解时可结合提问进行教学,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可培养中小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示范
示范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漂亮的示范动作能使学生迅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激发中小学生模仿、学习的愿望;生硬、不协调的示范动作则会使中小学生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效能。目前,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专业示范能力在逐渐下降,那么,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才能保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示范能力呢?首先,要经常加强自身的锻炼,保持一定的体力和身体素质,使自己拥有充沛的体力和能力来完成运动技术的教学示范。其次,教师在课前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复习所教的技术动作,努力把自己的身体状态调整到能够充分示范的状态。第三,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难度、幅度和速度的示范动作,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美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管理课堂的目的。
4.口令
众所周知,由于教学环境和组织形式等原因,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比其他学科更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利用口令来指挥学生练习和调动学生,简明、清晰、准确的口令是教师组织教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因此,口令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喊口令时应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准确、规范。口令必须简明、正确,准确是口令的首要条件,同时规范传达口令是让组织教学做到统一、整齐的前提。第二,清晰、洪亮。口令必须让每个学生明白口令的意图,切忌含糊不清。第三,有节奏。教师要有明显的动、预令,节奏感强,预令的长短快慢、洪亮程度,可根据学生人数多少来确定。要突出主要部分,如“跑步走”突出“跑”字、“向左转”突出“左”转、含有数字的口令突出数字等。第四,教师喊口令时要注意站位正确。第五,要精神饱满,严肃认真,要发挥口令提示性和指导性的作用,起到振奋学生课堂精神的效果。
5.社会体育知识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着迅猛变化,中小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中小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许多预设之外的提问常常会在课堂上发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如果连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新闻与知识都不能解答,势必影响到教师的形象,影响到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给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作为一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平时要多关心一些体育时事和重大体育比赛,特别是学生喜欢的一些体育比赛,如美国职业篮球赛、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在中小学体育新课标的要求下,体育教师更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社会体育知识,满足与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需要,以适应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掌握体育课堂管理方法和技巧,提高课堂管理水平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课堂问题时,教师必须迅速分析、判断原因,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反应和管理,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在中小学体育课堂管理中,灵活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就显得极为重要。
常用的课堂管理方法和技巧有:第一,正面教育法。当个别学生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时,教师应正面加以严肃批评,制止其不良行为,以免影响正常教学。第二,幽默法。当学生注意力下降,课堂气氛沉闷时,教师可通过讲几句幽默有趣的话来调节气氛,防止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第三,暗示法。当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做小动作和交头接耳等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暗示动作来提醒和警告学生。如走到学生的身边稍停一会,用手指放在嘴边,用眼睛盯着他等。第四,提问法。当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解时,教师可通过提问该学生或与他近邻的同学来提醒和警告他。这样可以避免直接批评他,帮助他把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当中来。第五,停顿法。当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和要点时,由于体育实践课是室外课,学生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此时如果直接批评学生,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较理想的处理方法是教师突然停止片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这边来,然后继续上课。第六,表扬法。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总会不一样,有的专心上课,有的会开小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表扬那些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学习的学生,号召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使全体学生精力都能集中起来。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应用以下几种课堂管理方法和技巧:首先是游戏法。当活动量较大,学生出现疲劳,不专心听讲时,教师可适当创设一些情境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是议论法。当教师讲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自发地进行议论,如果教师立即制止这种现象,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推荐代表把意见和看法表达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与练习积极性。再次是分身法。有时体育课堂出现突发事件,如前后排学生吵架或打架,如果教师集中批评学生,势必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致。教师可采用分身法,即迅速布置教学任务由小组长带领同学进行练习,抽身处理课堂问题学生。这种方法既可保障体育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又能及时处理好突发事件。
四、保持良好的课堂管理环境,提高管理效能。
建立科学的体育课堂常规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管理效能的前提和保障。
1.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学生每堂体育课必须遵守的规则。科学的课堂常规不仅可以帮助体育教师迅速制止体育课堂中学生的不良行为,还能使学生提前了解和熟悉教师的教学模式,顺利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教学任务。因此,建立科学实用的体育课堂常规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和保障。
中小学体育课大多是实践课,除了下雨天,体育课都是在操场上进行。教学活动场地范围大,外界干扰多,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体育课的课堂组织教学难度较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在教学之初,体育教师就要根据体育实践课的特点,向学生明确宣布课堂常规。尤其是头几次课,要狠抓课堂常规,帮助学生熟悉并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常规不仅可以约束学生课堂问题的出现,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为体育教师的教学造就一个良好课堂管理平台。在制定课堂常规时,以下几点必须要注意:上课服从指挥,排队做到快、静、齐;身上不放尖硬的东西;穿合适的运动鞋、运动服;上课认真听讲,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不怕脏、不怕吃苦;有安全意识;有相互帮助和团队精神等等。
2.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中小学体育课堂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有些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是因为不懂课堂纪律和规则,而是出于一种故意对抗教师扭曲的想法:“既然你对我不好,那我就给你惹点麻烦。”因此,教师要保持好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第一,要树立正确的爱生观。许多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代替的,教师付出的爱越多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如对表现好和进步快的学生要多表扬,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鼓励;对犯错的学生要有耐心,要充满热情地去教育他们,使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第二,要有宽容心。宽容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连接师生感情。当学生出现课堂问题时不能讽刺、挖苦、体罚,应该宽容对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第三,要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必须以诚相见,决不能对学生说谎话,欺骗学生,这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前提。特别是在教较难的体育动作时,如果学生不信任教师,练习时就会躲避教师的帮助。相反,教师平时如果能精神饱满地对待每一节体育课,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课堂学习氛围自然就浓,再难再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在教师的帮助下也能掌握,课堂教学与管理就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川.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