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
时间:2023-07-07 16:10: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诚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就为其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能力增强的前提下,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谈几点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教学之前,积极引导学生预习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所谓预习,是指学生在上新课前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阅读,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自主学习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梗概,有利于在之后的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裨益。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自学,在对即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结合自己之前的自学情况来有所侧重地进行学习,从而在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预习。
1.拟订预习纲要
在进行数学预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拟订预习的提纲,这样,有助于学生目的明确地进行预习,避免目标不明确而导致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如,教学之前,学生就可以针对相关知识来拟订提纲: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与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何联系;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什么;学习新知识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可以根据拟订的提纲来按部就班、目标明确地进行预习,并在预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力求自主探索新知识,从而有效提高预习效率,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掌握预习技巧
就初中生而言,若没有教师的引导而盲目进行预习,势必事倍功半,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技巧,以帮助学生通过预习便能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就初中数学而言,预习并不是将内容单纯地看一遍,而应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即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这样,对于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理、公式及例题等,学生通过预习后都能有大致的了解。若在预习过程中碰到以前学过而又记不清楚的知识点,应及时加以复习巩固,对于经过认真思考仍然不能理解的知识,学生则应做好笔记,以便于教师讲解时认真听讲,务必扫除知识障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之后,积极督促学生练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是其自学能力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督促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意义。由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督促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那么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哪些帮助呢?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在练习后及时反思,从而进一步培养其自学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解题之后应再次回顾整个解题过程,反思一下整个过程是否合理、严密,结果是否正确,要确保题设与结果互相吻合。通过这个解题过程的反思,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从而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对解题方法的反思
都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虽然数学题的答案不会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其解题方法及思路却具有多样性。因此学生在解题时,应积极思考,充分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题方法,开阔解题思路。
(三)对数学思维的反思
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解题时不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不善于运用逆向思维,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数学思维,对于有的题目,应学会从反面反思,从而发散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然,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不只这些,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找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的数字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并提高,从而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爱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2(5).
[2]杨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4).
关键词: 数学笔记 教学情感 评价方式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在课程理念中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广大初中教育者及学生的重视。作为良好的传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课堂笔记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部分初中数学老师都会要求学生记笔记,大部分学生也都有记笔记的习惯。
课程理念中提到:“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直以来,笔者定期检查学生的数学笔记。通过数学笔记,教师建立了与学生交流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交流、反馈和评价等功能。借此评判、调整并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帮助初中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同时也能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初中数学教师利用笔记对教学情感目标的评价是可行的、可操作的。
一、数学笔记、情感目标及情感目标的评价方式的概念
1.数学笔记:属于数学学习的读书笔记的一种。它借助文字、图、表、数学画、数学小报、例题集和错题集等形式记录数学学习或活动中值得记录的知识点、易错点、思路和一些数学问题的思考理解及争论等。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对学生很有价值,不仅可以发挥和实现教师的智慧、学生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相结合,而且可以促进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升初中生智力和感情的升华。
2.情感目标:数学本身是抽象的,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把抽象的数学变成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是紧密结合的。初中数学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学习兴趣、数学审美观和数学学习体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同时以数学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最后以数学特有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3.情感目标的评价:使用数学笔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评价者,也就是教师,是最主要的评价工具,从评价对象也就是学生的角度解释评价其及其行为的内部意义,最终所关注的是被评价对象自己的观点,尊重被评价对象对自己行为的解释。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目标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
二、数学笔记作为评价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情感目标评价的可操作性
数学笔记作为评价工具是可行的,它实现了评价情感目标的目的。从文字中,教师可以捕捉到学生知识学习的掌握情况、情感态度的变化等信息,实现监控学生情感变化的目的,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专心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一个学生天天坚持做数学笔记,体现了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志力;一个学生的数学笔记干净整洁、一丝不苟,体现了他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态度。
三、数学笔记对初中数学教学情感目标评价的促进作用
1.数学笔记促进师生的交流,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数学笔记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内容较多,课堂知识容量较大,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师生、生生多向、多时的沟通模式,数学笔记极大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教师、对数学的恐惧感,使得师生、生生间零距离地沟通、交流,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无声的心灵沟通。
教师通过数学笔记走进学生中间。曾经一个初一年级男生数学成绩一开始不是很好,可是笔者发现他每次课堂笔记都记得清楚认真。这对于一个男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笔者当堂表扬了他,相信他这次考试肯定出色,果然他在单元测验中得了满分。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此后笔者继续鼓励,他的数学成绩慢慢进步到班级前三。还有一次,一个平时数学成绩挺好的学生,我发现他这几天的笔记记得特别潦草,而且也不详细,偷工减料,于是就问他什么原因。原来连续两次单元测验他都考得不理想,有点泄气。笔者鼓励了他几句,他回去重新补写了笔记。之后的考试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了。
通过数学笔记,教师不仅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总结,更能了解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心理、情感状态,有助于教师及时地评价和指导。
2.数学笔记作为评价工具,提升学生学业水平。以数学笔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所有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互动,极大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主体观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全员观。它多角度、多层面地测评学生的学业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特长,注重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种较科学、合理的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评价模式。
上课前的预习笔记,让学生质疑问难,带着问题听课,帮助学生集中精神听课,不开小差,通过积极思考,培养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成绩。
上课时,让学生记提纲。提纲反映了本节课的要点、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及课后复习很有帮助。其次是记方法。老师在讲解例题或者习题时,让学生记下解题思想、方法和技巧,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接着记问题。学生把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或疑点记下来,课后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要记新增内容。有的老师在上课时会补充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也是考试常考的内容,这些知识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扩大知识面。最后还要有典型例题。有些好的例题,尤其是考试的核心内容,把它们记下来。还有些题目可以把它们变式,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比如刚学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将该知识点的条件和结论搞清后作好笔记,旁边附注一条例题,说明该知识点如何使用,最后应注明该知识点通常解决什么问题及使用该知识点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用不同的色笔进行标注,有助于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数学,强化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把数学课上出真正的数学味来。
课后让学生整理笔记,把一天内容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整理下来,尤其是课前预习时的问题和难点,如果在课上得到解决,就把它整理下来;如果是自己在听课后解决的,更要详细总结。通过整理数学笔记,对于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归纳、概括能力,从而搞清楚数学知识结构有着极大的帮助。尤其是通过整理易错题目,定期复习巩固,不会学了就忘,错了又错,提高了自信心、学习兴趣和效率。
3.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评价与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不同,它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并由此作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数学笔记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行为,改善自己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思想的新一代学生。
例如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在笔记上记下这三种角的判别方法,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态度;让学生从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并画下来的过程中,感悟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再如通过展示“三线八角”基本图形并让学生画在笔记里,让学生体验几何图形的规则美。
4.及时了解学生状态,调整教学。通过数学笔记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一个学生的课堂数学笔记字迹潦草,可能是这个学生的个别现象个别问题,教师可以单独交流。如果很多学生都这样,说明上课教师的速度太快,学生来不及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反思并且调整。一个学生的课堂笔记记载的解题步骤简单,可能是该生成绩比较好也或者是偷懒。如果大家都这样,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加深上课内容。
总之,通过定期检查学生的数学笔记,了解评判学生的情感态度,有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精神,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掌握、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徐强.数学笔记在高中数学教学情感目标评价中的实验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9):32.
[2]张素平.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4(17):4.
[3]尚学鹏.记好数学笔记提高学习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28):87.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06-02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研究背景
(一)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理念只是以教师为数学教学的主体,他们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领导的地位。在传统数学教学的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所以学生就处于被动的状态,而教师所讲授的数学课程内容,都是由教师全权处理,并没有关心学生的兴趣问题。
(二)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是教师讲授内容,完全没有其他的数学课堂环节。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教授内容,学生听;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记笔记;教师提问题,学生进行回答;在整个课堂中,学生都是跟着教师的步骤前进,如此一成不变的教师模式,导致学生就像一个被摆布的木偶,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思维。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整个课堂气氛沉闷,最后,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与实际生活脱轨
因为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单一,讲授的一般都只限于理论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导致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无用武之地。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便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学习数学为了什么,学习之后有什么意义,学生找不到答案。最后,学生学习数学就没有了积极性与目标性。
(四)传统数学教学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成绩难以提高,学生压力过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都是以"应试教学"作为主体。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紧张,教师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而且缺乏代表性,学生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学习成绩却得不到提高。
二、如何在新课改下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创新
(一)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法,使学生在新课改下能与教师参与数学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新课改下,教师要在初中数学教学法中对学生加强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法中,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创新能力的形成,要与学习方法相结合,所以,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把教和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经历中,真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可以把学习方法进行迁移,可以举一反三。新课程的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不能让学生纯粹地依靠模仿以及记忆,要让学生可以动手去实践,自主合作与探索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创造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的方法体验教学,使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另外,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除了在每节数学课进行总结之外,还要尽量让学生独立去进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下,课程目标有提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使创新精神得到发展。
(三)注重趣味数学,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
教学的创新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对学习数学的欲望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进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与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地提出问题,以此去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如果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屡战屡败,就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组竞争的模式,这种竞争模式,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竞争心理与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学习方法
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完成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数学这一重要任务。因此,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通过课堂有针对性、 有步骤、 有计划地教会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及对策, 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 自主学习等习惯、能力,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一、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完善课堂学习对策
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合理处理听、 思和记之间存在的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知识讲解的层次分明性, 促使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对策。其一, 听是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数学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 学生应当将焦点集中在五个方面: 听清楚每一节数学课的学习要求; 听教师是如何引入知识并帮助自己形成知识的; 仔细听教师对于重点及难点知识的剖析, 尤其要针对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问题; 听教师解答教材例题的数学思路及数学方法、 思想;听明白一堂课的小结内容。 其二, 尊重并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以思维作为依据, 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四个方面: 在课堂上要勤思, 做到随听随思; 针对重点问题要进行追根溯源的思考, 并善于提出问题;善思, 由听和观察去联想、 猜想、 归纳; 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 可以说思是听的深化,而听是思的基础。 其三,教会学生正确的课堂笔记对策。一般地, 初中的学生不会合理记课堂笔记, 他们大多数都是“抄” 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 而忽略了听和思。因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记笔记的对策:课堂的重点是听、 思, 记笔记的重点是疑问、 解题的方法及思路; 记录小结内容以及课后的思考题。 于是学生应当明白记仅仅是服务于听和思。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 就能使数学课堂学习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二、教给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总是会遇到很多的数学概念、 定理以及公式, 且概念是定理及公式的基础。 笔者依据自身数十年的从教经验归纳出以下五种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 仔细阅读概念的概论, 并记住其中的名称、 符号等; 背诵概念,合理把握概念的特性; 举出正反实例,教会学生去体验概念所反映出的范围;针对概念开展练习, 并准确做出判断; 与其他的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学习, 弄明白概念之间存在的关联。例如,在讲授初中数学教材中 “正、负数” 这一节内容时, 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正、 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概念, 促使学生明白负数的来源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它要为实际生活服务。 因而在课堂教学里面,教师应当督促学生自学,通过课前阅读记住概念的正数、负数等名称, 并背诵正、 负数的概念,然后教师再与本节数学知识结合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思考练习: 在生活中, 如果我们把零上5℃记为+5℃, 那么如果温度是零下5℃我们应该怎样记录呢?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促使学生良好理解正、 负数的概念, 并区别实际中出现的具体相反意义的量,轻松引进负数。
三、传授给学生探究性学习对策
探究性学习具体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明确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景, 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独立分析问题为基础,开展一系列诸如实验、 调查、 操作、 搜集信息等活动, 促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 技能, 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具备更强的参与性、问题性、 开放性以及实践性, 目的在于让学生切身体验探究的过程, 从而获取理智以及情感的体验,建构数学知识, 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思维。在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的今天, 探究性学习已经发展成为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初中数学的 《走进圆形世界》 的课堂上,教师设计问题时可以这样: “为什么车轮不是方形、 椭圆, 而是圆形呢?”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来设计问题能充分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由于都是熟悉的事物, 自然会有一种探究到底的兴趣。通过对车轮的研究, 可以初步了解圆的相关理论与知识, 从而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培养初中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都应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 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大胆听、 读。 笔者在这里主要介绍阅读数学教材这一方法: 教师只有教会学生正确地阅读数学教材才能够促使他们掌握好数学的语言、思想,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而教师的重点任务是有效改变学生不看书不做题的习惯, 防止学生将数学教材当作查阅定理及公式的辞典。 并且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指导,教会学生在阅读当天的课堂教学内容抑或是某一个单元的某一章节内容时要有明确的目标, 做到通盘考虑。例如, 在学习 《反比例函数》 时, 从教材的知识点来讲, 学生应当通过阅读弄明白几个问题: 形如函数y=k/x (k为常数且k≠0) 叫做反比例函数,为什么会限定常数k≠0这一条件呢?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能不能反过来说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几种?四种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拥有什么特征呢?……初中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间接的、抽象的,是依靠前人的实践、 探索提炼出来的, 仅仅是一个结果, 并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展示探索及思考的过程。 因此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督促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与, 这样才能够实现最高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掌握包括吸收及其运用,对于初中数学,如何让学生在上课的这段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地吸收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东西,讲究的就不仅仅是质量,还有效率。倘若一堂课的知识,学生花了一个周去理解,那效率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学生堆积的不理解的知识会越来越多。所以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值得关注和探讨,这对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转化为新课改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首先,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照着书上的公式定理给同学们讲,讲完了就让同学们做题。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打个比方说,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但具体到这个公式是从何而来的,一点不知,然后在考试的时候面对运用的时候,记得公式就能做对,不记得公式只能望卷兴叹,这就使得学生掌握不到位,课堂效率教学低下,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这也是对教学资源一种浪费。
其次,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然后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几乎都是一视同仁,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一个班上很可能只有少部分的人听懂了,大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掌握。这也是课堂低效的体现,教学没有达到真正目的,学生也没有实现学习目的,到头来只会出现学生白学、老师白教的状况。这些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最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得多,学生主要负责听,不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教学效率也就比较低。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效率低下呈普遍化,令人担忧。
2.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及必要性
纵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普遍教学效率低下,这是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行的,同时也实现不了教学目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开发,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面对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效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
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双重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调动,学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老师的引导作用得到完全展现,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等。这些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面对新课改的提出,高效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高效课堂的构建无疑有积极的意义与实践的必要性。
3.1学生的兴趣是高效的动力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是关键。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数学就是写写算算,很是无聊,可是喜欢数学的人不会这么认为,他们会认为在数学王国中遨游是很幸福的事情,穿梭于公式定理中其乐无穷。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学生就能热情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进而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本身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高效课堂构建的动力,真正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3.2老师的引导是高效的拉力
新课改的提出,强调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学模式。老师是主导,教学的主动权还是在老师手上,一堂课的整体节奏是老师在控制,所以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正确的认识,不只是简单地记得公式定理就可以的,而要让学生知道前人推导出来的很多东西并不是那么神圣与高难度的,只要敢于钻研,自己也可以得出结论,要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老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与端正的科研态度,真正地构建高效课堂。
3.3多媒体的推进是高效的推动力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主要是以讲为主,偶尔会在黑板上写写板书。但是对于老师的板书大都让学生不容易理解,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以数字为主,如果学生上课没有百分百投入到教学中很可能会对一串一串的数字感到茫然,就算是一直跟着老师思维走的学生也有可能在摘抄笔记时忘掉老师之前的数字表达的是什么内容,这些都是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要实现高效,不仅要向老师要质量,还要效率,对于学生而言,生动形象的事物是最能让他们接受的,学习知识也不例外。
借助多媒体,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省去板书这个环节,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或动作中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的充分利用。再者,老师可以将书本上呆板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譬如在给学生讲解圆柱的面积时可以用多媒体将圆柱分解为圆和矩形,让学生一目了然,甚至可以制作成动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4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是高效的浮力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纵然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竭力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但是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是不能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要实现真正的高效,就必须将教学模式多元化。这里说的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不仅仅是说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有老师安排作业的多元化,课堂模式的多元化,以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等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级教学,因地制宜地制订教学计划,不浪费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同时在安排作业时也可以采取不同方式的多元化,对于基础较好并且兴趣浓厚的学生就可以让他去钻研一些奥赛题;对于基础较差,记得公式定理就会做题,不记得就不会的学生,可以让学生从基础出发,真正掌握所学公式定理的由来,等等。同时还可以引进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数学中探索生活。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从某方面入手就行的,而是应该多管齐下,使各方面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从根本上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堂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实效性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91-01
数学教学实效性教学是依据2003年新制定的课程标准理念转化而来,是完全符合初中学生在现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契合其自身学习数学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谓实效性就是指教师对先于课程教学过程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实效性是对数学教学成功进行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时效性就是要求教师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其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自主性与创新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做到全面而彻底的发展。笔者就现阶段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问题深入探讨。
1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数学教学效率低
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课程。数学课程的工具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其他科目如物理学、化学等课程的学习上,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其他理科科目的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必须具有现实意义。这就强调了数学学科的工具性意义;而数学课程的基础性特点则主要体现在学习的数学知识本身的层面上,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表现出来的数学学习和探究思想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笔者以现阶段数学教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两方面的教学断层为切入点,说说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1教师教学思想陈旧,“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普遍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近十年以来,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虽然已经初具成效,但是很显然的是,许多教师却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统编教材,并完全习惯了“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致学生个体发展于不顾。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的筹划与备课等方面耗费时间精力过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学教学实效性没有提高,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理念的更新注定会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正确实施。摒弃传统教学思想,引入符合教学实际的新教学理念众望所归。
1.2教师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课程的连贯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一旦失去,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数学课程方面的后续学习与发展。现如今的数学教材都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总结,教师如果在教学方法上使用不当,生搬硬套的将书本知识原封未动地照搬给学生,不仅信息量很大,学生很难消化,而许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进一步使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培养,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其目的就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爱好的基础上,培养其自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 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依据,倡导创新教学,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理念都有了很大改变。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将反思而来的成果再反馈于教学实际,这是一种很好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反思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引导教师客观面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从教学难题中寻求教学突破,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2.1创设合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数学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通过设立引入本节课程教学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加深其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情境教学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是非常具有实际教学意义的,它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关联,并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思想完全溶于情境创设之中。
2.2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提倡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思想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完全剥削了学生的自主地位,数学学习局限于“上课笔记,下课习题,考前复习”。学习过程反复枯燥不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已完全被消耗殆尽。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时代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方面的自信与兴趣,而且从长远意义上淡化了传统教育提倡的应试教育理念,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有利于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提高。
3 新的数学教育教学思想,贯彻新课标教育教学理念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基本要求,是新课程理念最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之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在不断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已经在很多中小学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将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而进展显著,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赵振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12.
[2]吴霞云.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9.
[3]李莉.浅议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7.
[4]陈勇胜.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创新思维 [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初中数学知识容量较大,内容较丰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学中,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教学形式,整合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做到全面发展和兼顾学科特长,提高对数学课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比较滞后的教学观念。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只看重分数,只学习所谓知识是大错特错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学校负责人和一线的教师一定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强化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数学课堂上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目标的培养。学校一定要把数学教学作为常规教学来抓,并加强数学教学的考核工作,让老师重视起来,保证数学教学常年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二、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学高为师
初中生有了自身的价值判断,喜欢模范和评价老师,数学教师有效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会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最强音。对于数学教师来说,除了做好常规的教学之外,还要做好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做到学高为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数学教师除了要做好知识的传递外,还要强化品德的熏陶和价值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认清新课改下师生角色的转变,科学定位角色,做好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规定师生地位平等,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教材等辅助材料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师教学的资源,对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挖掘学生潜能。
三、理论联系实例实际,强化知识练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侧重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相关练习侧重于对知识的消化与巩固。对于数学课来说,学习目的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素质。对于理工科的课程来说,必要的适当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练习题是学生学习效率的检验场,学生能否做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能否把抽象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的问题解决上来,都与做练习是分不开的。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容易构建知识框架,强化对知识的再度吸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练习来说,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切忌运用题海战术,要精选精练精讲,做到减负增效。
四、开展设问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思维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近年来,在数学课堂开展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其中设问教学脱颖而出,备受学生的青睐,已经成为有效教学的模式之一。设问教学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设问教学要做到由易到难,做好对基本数学概念的设问。夯实基础,做好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设问。如在学习《集合》的时候,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对于这些概念,学生从字面意思和以往的学习就可以把握准,可以让学生尝试回答什么是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在学习集合之间的运算的时候,如交集、并集和补集等,学生可以利用元认知理解和掌握,对于这些问题的设问,不但可以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有益于学生开动脑际思考和掌握相关知识。另外,设问还要把握学生层次,做到问题的梯度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