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16:10: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精益安全;企业发展
企业在追求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整个生产线的人、机、料、法、环等各个环节都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以企业安全化生产为主要管理手段,从而将企业与安全相关的目标、制度、承诺、责任以及文化保障等体系进一步完善,规范员工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行为,并强化对企业生产中的危险环节的预警和监控管理,如此才能将企业的安全管理更精益化、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就具体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如何将其精益化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运行与控制体系和应急与救援体系建设
一、安全目标管理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精髓
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生产条件的基础必须要建立有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并且根据企业的整体市场目标来确定安全生产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标,并且在过程中使用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方案和技术工艺来实现这个目标和指标过程。
企业所需的安全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项目:第一,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从必须总体上都围绕着企业的安全生产为首要目标,将每个部分层层分解,使得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安全目标和指标;第二,生产责任明确,必须要按照指定的安全目标和安全指标落实到生产中的技术和管理方案上;第三,奖罚分明,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生产热情,并督促以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要实现以上的要求就必须要以安全管理决策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目标和第一生产前提,将生产环节分解开来,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落实管理措施,真正做到目标和指标的定量化、保证措施具体化,从而保证安全指标和目标相对应的方案能够落到实处并不断的完善,实现企业安生管理的精益化及持续改进机制。
二、安全生产制度与标准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依据
企业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大力建设,也企业能否顺利展开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根本和依据,是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的行为标准,也是企业落实精益化安全管理生产的重要依据。
1、企业必须及时识别适用的安全法规和标准,通过宣贯和教育培训,使员工知法懂标准,明确自己工作所要达到的规范要求,从而自觉地遵章守纪。
2、及时根据法规要求修订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主要管理制度应包括:危险源辩识与风险控制、隐患排查与事故责任追究、安全与职业健康的教育培训、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三同时”管理、危险作业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以此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程序,确保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各负其责。
3、不断完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明确岗位存在的风险,以及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方法、日常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置方法,细化各项作业的程序和规范、标准。通过推行标准化作业,完善精益安全作业管理,杜绝违章行为。
三、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础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体系是实现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础,而安全责任体系的核心是完善安全承诺和安全考核制度。因此,企业首先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年度安全目标和指标逐级分解并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在全员范围内承诺各自的安全义务与责任,做到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其次,应建立健全安全标准、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评价模型,按照“以岗位安全绩效考核为重点,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为主线,以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办法,通过全程式的安全考核评价,激励或约束全员日常的安全生产行为。同时,结合开展安全风险抵押金及联保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安全标准化动态考评、重大责任事项一票否决等履职问责等措施,促使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位员工,使各项安全管理更加精益、更加规范。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建立全面具体的安全责任制度体系是企业实施精益化安全管理模式的一个基础环节,而整个安全责任体系的核心便是全面完善安全承诺及安全考核的制度。所以,企业首先需要先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将整个管理环节的安全目标和指标逐步分层次的分派下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以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到最终负责人,从而做到每个生产环节责任无盲区、管理无死角;其次,还要对安全体系建立完全的标准,以及工作业绩、态度、能力等评价模型的建立,按照杜绝岗位安全责任事故为目标的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考核方式,并对生产全部环节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以激励员工保持日常的安全生产行为。与此同时,还要展开联保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追究、重大责任事项一票否决等履职问责的措施,从而使得每一个生产环节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上,使得生产安全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精益化。
四、安全文化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保障
大力弘扬先进的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融人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之中。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范全员的日常安全生产行为,这是实现精益化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
安全文化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创建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安全行为和态度。通过日常不问断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精益安全管理思想,用安全氛围影响安全态度,用安全态度指导安全行为,使领导层“诚信履职”、管理层“诚信做事”、执行层“诚信作业”,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精益安全管理依赖于较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要求员工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是“我要安全”,还要做到“我会安全”。
五、运行与控制体系建设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根本
精益化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危险源管控,而加强各岗位的危险辨识与控制是实现“零事故”的根本。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运行与控制体系建设(如开展一日安全员活动、隐患提案活动、安全专念、低频次作业管控、KYT、指名作业、现场5s及管理板目视化等活动),强化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对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等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以及对相关方的控制、对危险点与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三年的时间,建立以企业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为核心,以健全完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为抓手,以制定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和部门监管责任,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行政执法排查隐患为主动向企业日常管理排查隐患为主转变,由治标的隐患排查向治本的隐患排查转变,逐步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重点内容
(一)排查治理范围:全委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
(二)排查治理内容:主要是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事故隐患,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工伤保险、安全责任保险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
9、应急预案制订、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
11、厂内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四、职责分工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归属管理和行业管理责任,建立责任明确、职责清晰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委属各单位分别负责本部门、本行业领域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
五、工作步骤
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吸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成果,注重横向联系和点面结合,先试点,再推广、体系建设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建设试点阶段(第一阶段:从即日起到2012年12月底)
1、摸清底数,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完成全部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建立单位名录库和基础数据库。根据企业规模、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安全管理水平和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在对企业分类分级管理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企业隐患排查内容、治理标准、监督检查频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监管,提高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排查标准。各有关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为基础,以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为主要内容,制定细化所有行业、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标准,使企业知道“查什么、怎么查”,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统筹安排,确定试点范围。按照县安委会《关于印发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蒙安〔2012〕1号)要求,我委确定农机、渔业两个行业领域为试点单位;粮食收储和经营总公司均不少于2家试点企业,其他有关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二)推广普及阶段(第二阶段:2013年1-12月)
1、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在全委范围内全面推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结合已建立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基础数据库,建立安全隐患动态监管机制。
2、推进重点监管企业的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依托“金安工程等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分析评价系统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实行分级报告制度,企业要定期向所在乡镇政府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委属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及时准确上报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三)巩固提高阶段(第三阶段“2014年1-12月)
1、实现安全隐患从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到评价、销号、统计、检查、考核等全过程、动态化、重预防的管理,构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按类分级、依级监管”长效机制。
2、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情况督查检查,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工作制度、标准和管理办法。在全委建立先进性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部署。委属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周密安排,科学实施。
3月29日至30日,国家粮食局在重庆市召开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学普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认为,2011年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稳步推进,粮食标准质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级粮食部门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改善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检查,着力推进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和粮油标准体系建设,妥善处置应对突发性粮食质量安全事件,粮食质量安全综合监管能力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得到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用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会议强调,2012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力促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要抓好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推进监管重心下移,使监管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质量安全问题切实解决在基层;二是抓好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强化行业自律,推动粮食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三是强化收购粮食质量监测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四是从粮食质量安全基层执法能力建设和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强化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基础;五是加强粮油标准体系建设,做好国内和国际粮油标准的制修订和基础研究工作。
任正晓在讲话中强调,各级粮食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认识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一是要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要从监测和监管的层面,来完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三是要从日常和应急的角度,来夯实粮食质量安全的基础。他强调,在粮食质量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要突出加强预警预判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设。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关键环节,重点按照“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是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在基层”的要求,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切实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本刊采撷有关粮食安全文章,供读者参考。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建设农村食品安全责任网、监督网、流通网,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积极打造食品放心工程,实现科学生产、运输、管理、监管“四到位”,坚持强化,提高公众食品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我区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保证食品安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生平在上新台阶。
二、工作任务
为保证创建活动圆满成功,促进我镇食品安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建立“两建一管理”的安全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全镇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镇、村监管网络,做到食品安全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保障,充分发挥食品监管网络的作用,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和餐饮环节进行督察,对影响群众饮食安全的问题及时依法进行处理和整治。
2、建立村(居)委会食品安全监管点。落实人员和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做好各项检查记录,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息员的作用,掌握村(居)委会食品安全的情况,加强巡查及时向镇社会事务办报告辖区内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及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等违法行为及相关情况。
(二)加大对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
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实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率达到100%,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达到100%;逐步建立有效的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依法查处食品生产黑窝点,有效遏制重大食品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对食品消费环节的管理
严格食品卫生许可证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企业、学校、工地食堂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30人以上就餐的必须100%办理卫生许可证;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的管理,实行备案制度,落实从业人员体检和现场巡查指导等措施。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根据“食品安全工作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继续强化覆盖各村(居)、有关部门和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网。一是要继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严格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二是要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不断加强企业自律,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网
在现有食品安全监管网的基础上抓好监管网能力建设。认真做好我镇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和村(居)协管员的工作指导及业务培训。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农村、城乡结合部、食品企业集中地区为重点区域,以农产品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及小作坊、食品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市场和餐饮企业为重点对象,以粮、肉、奶、蔬菜、水果、婴幼儿食品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打击各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四)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夯实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促进全镇食品安全信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加强应急预警体系建设
按照《镇年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实行分段监管,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报告、迅速介入、妥善处置。要特别加强对镇工作人员、村(居)协管员的事故应急预警培训,把应急预警网络覆盖到村(居),积极防范并最大限度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
(六)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进一步通过宣传专栏、宣传车、散发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四、职责分工
创建工作在镇政府统一领导下,由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负责落实监管职能范围的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各村(居)要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职责。重点抓好集贸市场、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宣传、食品安全信息工作,协助相关部门落实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工作。
五、时间安排
创建工作分动员部署阶段、实施创建阶段、自查评估阶段、考核验收阶段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1日至15日)。召开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会并开展培训、宣传发动工作。制发《市区镇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实施方案》。
(二)实施创建阶段(年8月16日至10月31日)。部署创建工作,落实创建任务,建立健全各类登记档案和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
(三)自查评估阶段(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按照省上的考核验收标准,对我镇创建工作进行自评自查。
(四)考核验收阶段(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各单位及相关部门要及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健全信息资料档案管理,准备迎接考核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以镇长刘林同志为组长,分管食品安全的副镇长房萍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镇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二)强化协调配合。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要求,加强协调配合、信息通报、联合整治的力度,努力消除监管盲区、死角,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必须注重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职工全员参与性为基础。
职工是既安全生产的主体,又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主力军,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其生命价值更应该得到尊重,为此,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更应引起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煤炭企业着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离不开职工这个安全生产主体,即使有完善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也要职工去践行,否则也是一纸空文。目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将要我安全生产标准化,改为我要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彰显了职工安全生产这个主体的作用。
因此,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必须以职工全员参与为基础。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参与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根源。不断强化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提升职工操作技能,发挥每个职工的创造性,才能整体推进煤矿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进程。
二是必须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建设督促落实。
在大力推进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进程中,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也深知其重要性,纷纷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对推进此项活动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能够更好地统一推进活动的开展,但在实践工作中,注重形式化的现象也尤为突出,再好的机制,没有考核、检查、评比、督促落实也可谓是“天方夜谭”。
重在督促落实,强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把好班前安全确认,推行班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班后安全质量标准化评估,是一条有效途径。
而作为安全生产管理者的监督管理必须到位,对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评估环节更显重要,高标准、严要求,推行精细化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切实强化安全生产流程中的现场督导,逐步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行为,并形成督促与监管约束机制,才能有效提升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水平。
三是必须着力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化管理。
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矿井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为此着力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重在标准化,关键在落实,既有严格标准,就必须时时处处按标准进行考核与督促,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充分掌握标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标准化知识普及与运用推广,让职工了解掌握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标准,养成规范自作的行为。
规范化管理必须体现标准一律化,检查、考核公开、公平、公正,贯彻落实上务实求真,形成班评估、旬检查、月考核奖罚兑现的激励机制。
规范化管理必须形成整体配合、协调一致的态势,在注重对安全生产现场践行标准化的同时,必须做实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切实做到考评做到依数据说话,奖罚重业绩。
规范化管理必须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贯彻执行。标准是衡量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敢于坚持标准,才能规范职工行为,逐步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促进矿井安全生产顺利运行,从而有效保障矿井“大安全发展”战略的实施。
四是必须以发展、创新为手段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为了更有效地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进程中,必须以发展、创新为手段,保障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探索追求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新境界。
发展是动力和源泉,只有坚持发展,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才会生机勃勃、永葆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创新,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成果才会日新月异、硕果累累。
以发展的眼光衡量矿井安全生产,用创新意识总结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新成果,并在实践中深入推广,矿井安全生产活力才会魅力四射。
为提升肉类蔬菜流通规范化、信息化水平,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增强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解决肉类蔬菜流通来源追溯难、去向查证难等问题,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肉类蔬菜质量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建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有利于提高流通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强化防范措施,形成溯源追责机制,创造放心肉菜渠道品牌;有利于消费者查询和维权,改善消费预期,提高消费质量;有利于增强政府部门对问题食品的发现和处理能力,提高食品安全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促进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完善,提高市场运行调控水平;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加快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实现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实现肉类蔬菜流通追踪溯源的基本功能,增强经营者、市场开办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肉类蔬菜流通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二)建设目标。用3年左右的时间,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机械化定点屠宰厂、农贸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部分餐饮食堂等团体采购单位、肉品专卖店、外埠肉品检验点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并与省屠宰监管技术系统相贯通,形成以国家、省、市三级平台为主体,全国互连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网络,实现肉类蔬菜流通信息的正向跟踪、逆向溯源。
(三)建设步骤。从年初开始启动,分三期进行,每期建设时间1年左右。第一期在中心城区的2—3个肉类批发市场、2个定点屠宰厂、6个大型超市、6个团体消费单位建立追溯体系,到2013年初完成;第二期从中心城区试点扩大到其他区县城区,到年初完成;第三期从肉类流通追溯体系扩大到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到2015年初完成。
三、扎实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系统建设
(一)建设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制定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技术方案,按照追溯体系建设信息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和追溯规程的“五统一”要求,在市商务局建立追溯管理平台,负责全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工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市追溯管理平台开设区县工作窗口,负责辖区内相关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工作。
(二)建设追溯管理子系统。按照“统一规划、政企共建、企业维护”的要求,结合企业内部信息化改造,在机械化定点屠宰厂、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团体采购单位、肉品专卖店、外埠肉品检验点等6个流通节点,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方式,建设和运行追溯管理子系统,作为肉类蔬菜流通的信息采集终端,与市追溯管理平接。第一期试点选择6个条件比较好的单位(企业)建立子系统。
1.定点屠宰企业追溯管理子系统。根据我市定点屠宰企业设置规划和屠宰行业调整情况,在我市轩睿、润源香两家机械化屠宰企业安装运行追溯管理子系统。利用条码、IC卡技术,实现肉品出场身份信息的电子化管理。
2.农贸市场追溯管理子系统。结合标准化社区菜市场升级改造,在盛乡源综合农贸市场、张店区城中农贸市场、鲁中蔬菜批发市场等3处肉类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安装和运行追溯管理子系统。支持批发市场以专用机具为录入设备,以集成电路卡(IC卡)为载体,以局域网为支撑,开展进货信息采集、质量检测、批发分销、结算等关键环节的电子化流程再造工程。
3.大中型超市追溯管理子系统。结合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和“农超对接”等工作安排,在商厦、银座、利群、大润发等大型连锁超市,对商品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改造,使其具备信息标准化采集、销售价签附加追溯码、信息上报等功能。
4.团体采购单位追溯管理子系统。在饭店、齐盛国际宾馆、理工大学、职业学院、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团体采购单位,安装和运行追溯管理子系统,使其具备供应商管理、进货商品登记、耗用管理、信息上传等功能。支持团体采购单位开展进货登记、索证索票和质量检测等关键环节的电子化流程再造工程。
5.专卖店追溯子系统。在屠宰企业肉品专卖店安装追溯子系统,通过采集猪肉经营商户IC卡和电子秤的记录,完成肉品追溯信息查询。
6.外埠肉品检验点追溯子系统。在外埠肉品检验点建立追溯管理子系统,对外埠肉品进行查验、登记、追溯码生成,建立电子台帐,并核发生猪产品销售凭证。
(三)建设公共信息查询平台。设立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门户网站,在试点单位设立查询机,开通手机短信查询,为市民提供追溯码查询肉品流通信息服务,在网站及时行政通知、产品召回信息、企业等级和信用信息;公示辖区内多发疫病的重点警示和对各种疫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等。
四、完善保障措施,确保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强化流通行业管理、加快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健全机制,强化措施,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加大政策支持。市政府对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升级、日常维护及对屠宰企业、批发市场等肉类蔬菜流通节点的建设扶持资金,从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商贸流通发展资金”中列支。各区县也要建立专门的保障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支持。
(三)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对流通追溯体系运行维护人员、商务执法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打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工作队伍。要充分利用商务领域举报投诉服务体系,加强对市场秩序的日常监管,为推进、维护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风险管理;安全文化;安全建设;措施
1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建设根本,是基础性工程,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仅能够保证企业集体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共同追求,从而提高企业凝聚力,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安全素质提高。通过提高企业相关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能够促进生产安全,有效避免生产事故产生。另外,在企业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必须要注重以人文本,以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具体指导,以企业人员为本促进工作人员全面发展。经过长期发展以及建设之后,发现“以人为本”能够最大程度的早就高素质员工队伍,对于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安全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还能够实现全面扭转,解决问题,促进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2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在供电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典型特点,目标不仅仅具有长远性,而且具有阶段性。在企业发展以及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也必须随着时展与时俱进,但是安全文化建设原则具有一定稳定性。基于此在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确定时,必须要把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作为中心。然后在企业中增强企业安全意识,从而能够提高企业中员工的素质,对于企业安全以及安全而言,能够得到极大满足。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把“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关心人、爱护人”作为基础,同时把“安全第一”作为重要指导和最终目的,最后在与时俱进的背景下形成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氛围的形成对于安全文化知识普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安全生产目标建设中,还应该注重安全信息的反馈,保证安全操作的规范性,对于企业具有的安全预警预报系统,还必须保证其灵敏可靠性,对于出现的意外事故还必须进行应急处理,保证处理的快速性和有效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最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抓好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健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重安全生产制度的建立,这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电力企业中必须对企业往年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本年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在安全生产计划确定之后,必须按照计划进行落实,逐级逐层的进行落实,注重计划要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对于每个岗位和每个工作人员还必须要进行安全生产泽恩落实,这样能够最终在企业中建立起横纵向完善的安全责任管理体系。同时,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回头看,回头查”,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和安全生产工作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安全生产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和漏洞,进行审查和修订,最终建立和时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制度。在安全管理以及生产中,还应该发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根据问题制定管理制度,消除存在的问题和隐患。3.2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网)全面深化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基于风险、系统化、规范化、持续改进”的体系核心思想系统开展安全管理建设活动。通过不断提升员工风险及安全管控意识,逐步在员工中形成“知责尽责、重视风险、信息畅通、分享互助”的安全文化观念,即做到:所有员工均清楚自己的安全责任,对于每一个员工而言必须要在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应制度以及标准来实行相关工作,最终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员工尽职尽责。所有员工在进行工作过程中,还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岗位风险以及环境风险,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风险问题,才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和事故,懂得对不安全要求正确履行拒绝程序;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还能够有效方便的获得安全相关信息,对于事故和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这也是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基础。员工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只有自己建立了安全意识,承担了安全责任,才能够保证企业以及他人的安全。通过体系建设,企业安全管理基本实现了系统化管理,建立了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通过“三基”工程、“两书”、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评估及管控机制等管控方式,实现了安全管理“基于风险、系统化、规范化、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推进安全生产一体化落地政策,完善安全信息与沟通、安全生产责任制传递机制,落实安全绩效主要指标考核。把安全责任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个层面、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梳理修编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与到位标准。制定各项安全生产指标,签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书。通过安全月报、安全指标看板,对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跟踪安全生产形势,及时发现隐患。开展“三基”工程建设是巩固“基础管理”工作,提升班站执行力,确保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刚性执行和有效落地。深化“基层班站”建设,明确班站岗位职责和核心业务,减轻班站负担。强化“基本技能”的提升,锻炼生产一线员工应知应会基本功,推进技术、技能水平提升。动态识别作业风险,以“计划+指导书”方式,在事前、事中、事后环节抓实现场作业风险管控。编制落实局的年计划、月计划、周调整、日落实,明确计划性,非计划性、特殊时期三种状态下现场到位标准,推进施工作业风险量化管控模型,见图1。3.3逐步形成全新的安全文化理念。在新背景下还必须要注重新安全文化理念的建立,真正让安全文化理念烙印在员工的内心。因此,首先要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真正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坚持新举措来保证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健康安全。对于以人文本而言,在企业安全生产中是要把安全作为员工工作的首位,整个生产过程中均要注重“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这一点。要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还必须要树立安全生产下的最大效益观念,缺乏安全的生产各项企业活动无法进行,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另外企业要想实现安全生产还必须要做到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以及安全文化建设涉及到每一个人。员工必须要梳理和企业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生命与共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对于职工而言还必须要建立安全职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约束引导发展自,弘扬安全文化。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具有自己典型特点,可以进行“春秋季安全大检查”、“防风防汛暨迎峰度夏安全大检查”等专项活动,来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3.4创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文化长效机制。包括供电企业在内的企业生产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坚持企业发展以及企业安全建设和时展相适应,与时俱进从而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还必须要对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编完善,进一步促进其科学性以及严密性,这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与前提。对于企业的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基层组织也必须落实安全责任,通过各项措施,结合规章制度来强化现场管理,领导干部作为直接的责任者,还必须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进行相应奖惩等,最终保证安全生产。在企业中要想保证企业安全理念发展与推广,还必须要在企业中建立科学发展机制,促进学习型企业建立。在安全知识学习和普及教育中还必须要注重形式、内用创新,注重多样性发展,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让员工乐于学习,乐于强化提高安全意识。
4结语
在我国企业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安全文化也越来越重要,不仅仅相应理论研究增多,相应实践也逐渐增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当前管理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供电企业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要加强时代适应性,着眼于当下的同时,着眼未来,付诸实践,促进企业特色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而言,还必须要认识到这一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积极参与到企业安全文化建立中去,真正做到“人网共安、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明.如何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