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践相关知识

实践相关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7 16:09: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实践相关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实践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调查了我院内科、外科、儿科、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各临床科室护士496名,其中女性477名,男性19名,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27.2±5.3)岁;同年12月以同样的方法调查了我院内科、外科、儿科、危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各临床科室护士498名,其中女性480名,男性18名,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27.2±5.5)岁;两组被调查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于5月和12月对我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参考王建荣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及2011版《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相关内容,经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核心成员反复讨论修改而成。

1.3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分为四个部分:①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科室、职称等;②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自评;③静脉留置针使用与维护管理的相关问题:包括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固定方法、冲封管的液体、浓度及量等;④静脉输液实践指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静脉穿刺血管的评估与部位选择、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静脉输液患者教育、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每部分内容由单选题与多选题组成。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采用无记名法,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内容,现场收回问卷。2013年5月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96份,有效回收率99.2%;2013年12月共发放调查问卷498份,收回有效问卷498份,有效回收率100%。

1.4数据处理方法 原始数据用Excel软件录入,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护理人员所在科室不同,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同。见表1。

2.2本次调查显示临床护士对于留置针使用与管理的相关问题及输液实践指南相关知识掌握较差,采取干预措施后,我院临床护士对于留置针使用与管理的相关问题及输液实践指南相关知识知晓度提升,排列前6位的问题有明显改善,见表2。

3 讨论

3.1本问卷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在日常静脉输液治疗中仅有23.5%的护理人员能够按照指南要求进行皮肤的消毒、26.81%护理人员能掌握留置针A-C-L维护的相关知识、39.1%的护理人员能掌握留置针固定的正确方法;可见,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操作不够规范,在临床操作中存在较高风险,因此,亟需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巩固和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规范临床操作。

3.2对策

3.2.1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加强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知识与规范操作培训。研究表明,静脉输液专职护士可以规范静脉输液操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大大提高静脉输液质量。表1显示51.28%的ICU护士能掌握PICC留置时间、41.03%的ICU护士能掌握PICC首选血管,高于其他临床科室;52.36%的肿瘤科护士能掌握留置针固定方法,但对PICC的相关知识掌握低于ICU护士;72.73%的儿科护士能掌握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但对于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掌握低于其他科室。为此,我院护理部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采用集中培训与临床科室再培训相结合的系统化培训方式,加强培训力度,同时结合科室实际,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针对护士掌握薄弱的内容,重点授课,以保证培训的连续性。通过培训后,我院护士对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见表2。

3.2.2 成立品管圈,针对最突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品管圈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成员中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选取10人组成静脉输液治疗品管圈,针对全院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确定主题,制定标准,规范执行,以解决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并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改进静脉输液治疗质量。

3.2.3根据培训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转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态度和行为 调查发现,目前从网络、会议途径获得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比例较低,提示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根据培训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在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加强基础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结合临床管理和督导,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自身的保护;对大专、本科及护师以上人员,加强对急救知识、药理知识、新设备、新用具、新方法的培训,从不同角度帮助护士掌握更深、更全面的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更好的满足临床护理需求[2];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实行培训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注重环节管理,保证培训效果[3]。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篇(2)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 创新性教学 实践教学

一.机械设计制造教学创新的意义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律都说明,工业强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二之选。在需要不断发展经济的中国同样如此,因而机械设计制造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低端的工业发展已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的要求。只有进行相关行业的革新与发展才能更加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面对着这一重大转变,相关教育机构更应该将培养创新性人才,促进相关专业的革新与发展写进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机械设计制造教学中创新性措施

1.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退居辅导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方案中,教师往往占据教学过程中极重要的主导地位。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经验安排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告诉学生各种操作程序及其理论。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同时,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无味,难以吸引学生的和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允许学生提出疑问与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也开放性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突出个人,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大胆尝试的同时应时刻注意提点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点拨,帮助其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机械设计制造业教学过程中设计性和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积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自己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将利用同一原理的事例放在一起,鼓励学生寻找其中的共同点。又或许教师可以运用完全相反的事例解释统一原理,而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得出的原理知识会掌握的更加牢固,在日后也会更加灵活地运用。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难以顾全全体学生,而学生小组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了。学生之间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非常了解,他们可以更好地指出各自的有点与缺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圆桌会议更容易进行头脑风暴。在交流的过程中,思想的碰撞有利于学生激发个人智慧,有利于他们的设计头脑。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对学科专业的兴趣,避免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3、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机械设计制造是集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于一身的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教学中也安排有部分实验课程。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必不可少。教师还应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在进行理论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设计,而在实践课程中再积极鼓励学生将这些设计运用于实际。这样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最终的进步。此外,教师还应放手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允许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犯错。在实验课程中,部分教师害怕学生犯错,掌握不了相关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长此以往,学生或许在短期内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技能。然而,就长远来说,这很不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学生长期遵循教师个人经验,因循守旧,会导致思维僵化,难以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相关专业技术更新日益快速的今天,墨守成规的人将会被市场所淘汰。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犯错,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学生犯错后,教师不应该责备或立即指出解决办法,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寻找错误原因。学生通过深刻思考,寻找错误根源,总结其中的原因,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4.积极开设第二课堂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相对其他学科专业而言,更加具有实践操作性,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训练中才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走入实验室,进行课余学习与训练。将自己的创新念头投入实际,进行检验,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分析与总结。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网络虚拟平台进行仿真操作,将一些由客观原因影响而无法进行的实验予以操作。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专业竞赛。学生在比赛场上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获得他人肯定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总之,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深入学习中更加有利于知识与技能掌握,同时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总结:

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却不能代替他们进行相关的设计学习。灵活运用相关创新教学措施,促进学生个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拥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在社会竞争中才会处于更加有利地位。学生也可以终身学习,更好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俊华.《改革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高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持续更新,不断变化。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面临许多新问题、新要求。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依托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

2《单片机应用技术》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单片机应用技术》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特点是实用性和实践性强,需要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再到理论的重复。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如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相关任务中进行讲解,通过实际项目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例如: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缺乏与老师及时沟通、不能按时完成项目或者项目完成情况不好等问题。师生互动、过程管理、资源服务等因素制约着项目完成的质量,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提高,甚至失去了对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缺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自主性缺失,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因此通过搭建网络化、个性化、自主式的《单片机应用技术》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同时通过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也可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借助网络课程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

3泛雅网络课程平台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购买了超新泛雅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是一个集教学互动、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该平台能够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借助平台提供全面的网络教学功能完成作业、测验、通知、答疑、讨论、资料、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统计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评估。

4《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4.1建设目标

针对《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要求,依托超新泛雅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高职教学模式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构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让学生离开课堂也能学习,从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能及时与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网络课程开发,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为基于网络教学环境的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4.2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结合专业所培养的岗位对本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通过网络课程建设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又有若干个工作任务,将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散到工作任务中去学习和掌握。

以数字电压表的设计制作工作任务为例,其对应的本课程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如下:

工作任务:数字电压表的设计制作

相关知识点:A/D转换的基本知识;A/D转换芯片ADC0832的功能及应用。

相关技能点:能设计单片机与A/D转换器的接口电路;会编写A/D转换控制程序;会用KEil软件对源程序进行编译调试及与Proteus软件联调,实现电路仿真。

预期效果:完成数字电压表的设计、制作、调试,实现功能。

4.3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4.3.1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课程资源建设

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在超新泛雅网络学习平台上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建设和展示:任务要求、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总结与拓展,并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呈现,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任务要求是本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后续各部分都是围绕任务的实现而展开的,主要建设的资源有任务书、学生工作页。

相关知识是完成本任务前或完成本任务后所需要的掌握的基本知识,主要建设的资源有相关知识点的微课视频、PPT教学课件、Flash课件等。在微课中设计思考环节和知识点的相关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实施包括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电路的搭建和软件程序的编写,在任务实施过程需要穿插介绍相关技能和技巧。主要建设的资源有实训虚拟仿真、部分实训操作视频、相关技能微视频等。

任务总结与拓展主要是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与总结,并适当进行拓展。主要建设的资源有任务过程评价表、本工作任务所涉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测验、拓展任务要求及演示视频。

4.3.2以教师为主的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其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需对原有的教案(教学设计)进行改造,甚至颠覆传统教案,从学生学习的视角,从用户使用的视角展开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将多年的课程教学中积累的大量不同形式的学习素材进行整理与完善,主要建设的课程资源有:课程标准、教案、学生作品库等,编写与网络课程相符的校本教材。由于单片机技术发展较快,教师应积极开发新的工作任务、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新资料比如一些工程案例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满足企业对单片机人才的要求。

4.4评价方式的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以能力考核为出发点,理实结合、注重过程、覆盖全面,按教学过程及任务要求制定细化指标并覆盖全部知识点。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课程具有开放、共享、实时等特点,通过平台的数据统计学生对每个任务要求及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及学习参与度,为实施过程性考核提供了技术保障。

5结论

篇(4)

【关键词】 胰岛素笔;规范化;个体化;健康教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1.184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1]。胰岛素的应用在糖尿病患者的自然病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操作简单、注射时疼痛较轻、携带方便的胰岛素笔普遍使用, 使胰岛素治疗也越来越为患者所接受。但患者对胰岛素笔的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关系到胰岛素治疗方案能否正确执行及执行效果, 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患者对胰岛素笔注射方法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能起到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3年3月~2014年4月入院的正在使用或曾经使用过胰岛素治疗的102例患者, 语言和思维沟通正常, 患者自行或家属协助完成注射, 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 不排斥胰岛素治疗, 自愿接受调查。其中男46例, 女56例, 年龄19~78岁, 平均年龄(59±7)岁。

1. 2 调查方法

1. 2. 1 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笔使用情况及胰岛素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该表是根据有关文献、临床经验、专家意见等设计的, 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病程、糖尿病分型、使用胰岛素的时间、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和胰岛素笔注射的注意事项及胰岛素的相关知识共19题。

1. 2. 2 资料的收集方法 由责任护士于入院当天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及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 在此后的住院期间, 护士根据患者入院时对问卷的掌握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干预, 并于出院的前1 d对患者再次进行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 将2份问卷进行整理比较。本调查分2次共发放问卷204份, 有效回收204分, 有效回收率100%。

1. 2. 3 健康教育实施 ①入院时评估患者的年龄、文化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家属的支持度、入院时问卷的解答情况等, 并根据评估情况给患者分组。②针对患者的评估, 进行灵活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包括:一对一的讨论、书面资料、多媒体材料、实物演示、成立患者互助组等, 并组织3次/周的小组教育。强调健康教育穿插在日常护理治疗工作中, 要保证30 min/d的健康教育时间。最后,在出院的前2 d确定患者能正确完成胰岛素注射过程, 对胰岛素的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较圆满完成问卷调查。对不能完全理解的患者要登记在册, 作为出院1个月后重点随访对象。

2 结果

2. 1 102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

2. 2 教育前后患者胰岛素笔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知识掌握对比见表2。

表1 102例患者的一般情况(n,%)

项目 例数 构成比

年龄 <60岁

≥60岁 55

47 54

46

性别 男

女 46

56 45

55

文化

程度 小学

小学以上 22

80 22

78

病程 <5年

≥5年 72

30 71

29

分型 Ⅰ型

Ⅱ型 27

75 26

74

使用胰岛素

年限 <1年

≥1年 36

76 35

65

表2 教育前后102例患者胰岛素笔的使用情况及相关知识掌握对比[n (%)]

项目 入院时 出院前

随身携带急救卡 26(25) 98(96)

针头一次性使用 25(25) 86(84)

外出携带胰岛素笔时注意事项 56(55) 99(97)

BD针头适用于哪种胰岛素笔 78(76) 99(97)

低血糖的表现和处理 80(78) 101(99)

注射胰岛素的部位 57(56) 102(100)

两次注射部位间距距离 51(50) 98(96)

皮肤消毒的范围 20(20) 85(83)

注射预混胰岛素前摇匀 80(78) 102 (100)

胰岛素的储存温度 42(41) 99(97)

注射前洗手 33(32) 89(87)

如何正确安装笔芯 72(71) 102(100)

注射前排气 56(55) 100(98)

注射完针头在皮下停留时间 25(25) 96(94)

按时进餐 89(87) 101(99)

规律更换注射部位 25(25) 88 (86)

皮肤消毒剂种类 92(90) 102(100)

知道检查胰岛素的剂型和有效期 55(54) 102(100)

用后针头的处理 20(20) 98(96)

3 讨论

3. 1 影响患者规范化进行胰岛素治疗的关键因素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的经济状况 年龄越小, 受教育程度越高, 家庭的经济状况越好, 患者就越能正确地执行胰岛素治疗方案, 执行效果也就越好。反之, 对于年龄比较大、知识层次低、家境贫寒的患者、依从性较差、执行力也低。因此, 在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时, 要充分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 选择对患者有效且最易接受和掌握的。

3. 2 患者对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掌握不足 特别是对随身携带急救卡和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认识不够。90%以上的患者无携带急救卡的习惯, 85%以上未每次更换针头, 84%患者不知道注射前要排气。住院期间要大力加强患者胰岛素笔注射实践训练, 强化胰岛素注射的相关知识, 保证其出院后胰岛素治疗的安全和疗效[2],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良好地控制血糖, 提高其生活质量。

3. 3 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患者更易接受, 掌握的程度越高 根据对患者的评估, 对于不同的患者侧重点不同, 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在重复教育, 对于患者还未掌握的知识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强化干预。这样, 不仅优化了健康教育的流程, 简化工作内容, 节约护士的工作时间, 患者的知晓率也明显提高。

3. 4 加强对在职护士的健康教育培训 健康教育实施者知识水平和沟通技巧, 影响着患者教育的效果。近几年糖尿病研究发展较快, 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治疗方法、检测手段都有较大的重新认识和提高[3], 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涌现, 都对临床护士有着较高的要求, 因此, 不断对护士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 对一个科室护理水平的提高,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414.

[2] 周秋红, 李映兰, 李强翔.不同等级医院糖尿病患者出院前胰岛素笔使用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中国全科医学, 2009, 4(12):588-589.

篇(5)

【关键词】西宁市;防治知识;血压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04-01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各项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都大幅下降,但某些全身性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却没有放缓的趋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1]。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人群逐年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患者自身的疾病防治知识不足,没有做好个人日常保健工作,从而导致血压的控制效果不佳。

随机抽取西宁市三个二级甲等以上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接诊的共1000例高血压患者病案,通过就诊时体检以及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西宁市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与患者血压控制状况之间的关联性,考察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际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100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857例,女性143例,平均年龄(57.6±16.7)岁,患病时间在2年到15年之间不等。小学学历及以下159例,中学学历454例,大学及以上学历者387例。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患者体检结果以及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高血压疾病以及药物治疗知识、日常保健知识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等指标。将患者体检结果以及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类。

1.2.2分组方法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考察患者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级:甲组,患者掌握度较高,服药前、清早、饭后等时间自行测量血压,并作一定记录,能够正确做到按照血压变化调整服药时间,每月内至少一次体检。乙组,患者掌握度一般,饭后测量血压和服药,一般为一天两到三次,三个月以上进行体检;丙组,患者掌握度较差,自行测量血压在时间上随机性大且频率低,服药不规律,很少体检。

1.2.3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高血压分级结果见表1。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危险分层根据2005年我国卫生部的高血压防治指南[3]。

由表2可知,三组患者在身高、体重和心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三组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呈递增趋势。在收缩压上,甲丙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舒张压上,甲乙组和甲丙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4]。同时由于高血压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在于控制患者血压,缺乏治本方法,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要重点做好日常的保健护理工作,学会自行测量血压,做好详尽的日常血压记录,并根据血压的变化值学会自己调整药物用量,定期体检,最好每月两次。此外,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保持心情愉快,减少血压增高的各类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保持血压的稳定。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西宁市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掌握水平与患者的血压控制成正比,因此在该地区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相关知识普及宣传,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患者血压的稳定,保证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武桂梨.神鹿社区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用药及血压控制情况[J].中国保健营养,2010,03(20):113-115.

[2]任素琴,张雅雯,孙淑芳,杨晓秋,钱远宇,吴青,孟庆义.老年高血压患者药效学知识认知状况与血压控制的关系[J].护理杂志,2004,12(07):174-177.

篇(6)

大学生运动员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是强烈的。本次调查显示,79.2%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想到要运用人体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训练,但仅有36%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相关知识来指导训练。96%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有必要了解更多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73.6%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在培养专业大学生运动员的过程中有必要开设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课程以满足大学生运动员对科学训练的需求。关于如果有与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相关的讲座是否会去听的调查显示,53.6%的大学生运动员选择会去听,44.8%的选择不一定,只有1.6%的选择不会去,这说明大学生运动员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还是很渴望的。

调查中发现,将近90%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了解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对日常的训练是有帮助的,其中运动营养方面的知识被认为是对运动训练最重要的,其次依次为疲劳的恢复、体质与健康、运动损伤、运动训练原理、运动处方、兴奋剂、解剖生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认为各方面知识均不重要的人数为零,说明大学生运动员在训练实践中体会到了一定的人体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统计结果显示,41.6%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能够不同程度地主动应用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知识,该比例尚不足一半,说明大学生运动员依据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进行科学训练的情况尚不乐观,在今后的大学生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增强大学生运动员主动运用科学知识指导训练的主动性和能力。运动医学界普遍认为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合理营养是影响大学生运动员成绩的三大关键因素。科学选材涉及大学生运动员身体形态测试,心、肺等人体机能的测试以及生化特征和身体素质等。科学训练,需要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循序渐进、系统性、全面性和个别对待等基本原则,而这也需要以一定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储备为基础。合理营养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等,大学生运动员合理营养更侧重于提高机体的运动和恢复能力。合理营养不仅涉及各种营养素的功效,还有不同年龄、性别、生理条件、运动负荷、健康状态等情况下的食物、营养素的供给量和配比等。此外,医务监督、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恢复等等也成为当前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训练效果的有力保障。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大学生运动员急希望在运动实践中运用人体科学知识科学指导自身训练,以期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本次调查的一些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大学生运动员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相关知识的水平参差不齐,自觉运用到训练过程中的较少,准确指导训练的更是微乎其微。这与大学生运动员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运动训练、缺少系统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2大学生运动员获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途径

由调查可知,大学生运动员获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途径依次为:生活常识、查阅相关书籍、学校的系统学习、互联网、采访专家,还有7.2%的大学生运动员通过其他途径(具体回答为听其他人尤其是教练所讲)获得。在调查中还发现,有很小一部分大学生运动员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知识的,其中主要为听其他人尤其是教练员所说。这说明教练员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运动员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水平。目前,我国现行的运动队管理一般实行教练负责制,也就是教练员即为运动队领队。教练员与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密切,一言一行都会对大学生运动员尤其是大学生运动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运动员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应首先加强教练员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结论与建议

篇(7)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支气管哮喘;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41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指有多种细胞(如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本病能够引起反复发作的咳嗽、胸闷、气促、喘息等症状[2]。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即“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 指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用科学证据制定个体化、科学地护理程序从而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3]。此方式由传统的经验护理模式转变为依靠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护理模式,是目前最新的护理实践标准,是发展护理研究实践的重要方法[4]。为了推广循证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总结其护理作用效果,笔者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选取其中40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显著,现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 21.5~76岁,平均(43.6±10.5)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73.5岁,平均(40.4±9.7)岁;诊断标准参照由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2002年制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统一治疗方法。此外,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而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

1.2.1循证问题评估患者情况,根据临床特点在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要求基础上,确定循证问题, 如避免诱发因素,指导饮食起居,增加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改善症状情况、了解雾化吸入、锻炼问题、心理护理问题、药物服用时间问题等。

1.2.2循证支持依据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进行系统文献检索, 并组织人员对证据进行科学地、有效实用地评价, 将最终取得的证据结合专业知识和患者需求,制定具体合理的实施计划,并进行人员统一培训,最后实施循证护理措施。

1.2.3实施循证护理措施依照循证护理思维模式,制定可行有效科学的护理方式促进其在护理工作中综合运用,它的主要内容有:(1)进行知识宣教,帮助患者了解掌握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如常见的诱发因素、如何避免诱因、避免方法等,主要的临床表现及和治疗措施。(2)运用心理学方法、技巧,采用关心、爱护、热情、开朗的沟通方式,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建立医患互动机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克服消极心理,培养自我调节等技能。(3)实行患者的个体化护理,记录患者个体的诱发因素,掌握相应的规避措施。(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止喘药及激素类药物,帮助其掌握控制、缓解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使用方法,增强治疗依从性,令患者认识到持续用药的重要性。(5)做好病情的自动检测,如使用峰速仪测定呼气峰流速,并根据所得结果调整用药剂量,通过监测手段和结果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6)帮助患者制定合理、个体化的锻炼方案,循序渐进,逐渐增强体质,注意部分患者会在运动后出现症状加重,要调整运动量,避免诱发哮喘发作。(7)帮助患者采用舒服的半卧位或者坐位,仔细观察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哮鸣音和血气分析等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请患者家属、同事、朋友等协助参与对患者的管理,及时提供所需的帮助,进行全面照顾和支持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症状改善情况、雾化吸入掌握情况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单因素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资料,结果所示,观察组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症状改善情况、雾化吸入掌握情况所得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介入和参与的气道炎症,常在年青时发病,容易在春秋季发作,是种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以呼气性困难为特点,症状停止后同常人无异,反复发作,无法缓解,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肺心病、肺气肿[6-8]。循证护理主要由科学合理并且拥有实用价值的护理研究依据,实施循证护理的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患者的相关疾病和问题等因素共同构成,其目的是充分运用科学证据,制定合理治疗方法措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标[9]。在医学日常工作中不能仅凭临床经验、惯例和一般理论就实施治疗,而应当遵循科学证据和原则办事,这是循证的意义所在。循证护理主要有5个步骤构成[10],(1)发现临床实践中问题,并将其简单化、具体化,提出方便实施解决的提问。(2)通过检索和浏览文献找出具体提问的理论证据。(3)结合实际操作通过科学方法评价证据的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4)把获得的证据和循证人员所拥有的临床专业知识、经验及患者需求结合,制定科学、具体、个体化护理计划。(5)实施循证护理措施,通过各种反馈来评估效果。实行循证护理的相关人员应具有不断学习、自我教育的素质,应当自觉接受专题讲座等继续教育,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知识以及护理的实践方式,方便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后其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症状改善情况、雾化吸入掌握情况所得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充分显示了循证护理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增加患者掌握防治哮喘知识,提高症状缓解率,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秀兰,张小吉.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3):21-23.

[2] 张旦娇,贺尚平.循证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5(05):137-138.

[3] 郑东英,王丽娟,何杏兰,等.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7(32):65-66.

[4] 程玲.循证护理在老年哮喘病人饮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9(11):57-59.

[5] 谢晓铿.循证护理的理论在老年哮喘患者饮食护理教学中的探讨[J].医学文选,2006,11(3):498-499.

[6] 朱凌云,陆佳红,张静华.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06,5(11):1062-1063.

[7] 周文琦,高彦阳,雷建华,等.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1,2(10):1576-1577.

[8] 闫玲,闫辉,闫秀杰.吸入普米克联用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2(2):43-44.

[9] 牟玉兰,朱鑫华,霍婷婷,等.循证护理哮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8,6(S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