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态猪市场前景

生态猪市场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7 16:09: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态猪市场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态猪市场前景

篇(1)

关键词: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沼气;养猪+沼气+种魔芋模式;上站村;秦岭北麓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6-0014-03

1 引言

宝鸡市陈仓区地处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内,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全区现辖18镇、338个行政村、22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全区总面积2517km2,东西长119km,南北宽68km,耕地66.73万亩。其中,西部山区8镇有136个村、13.6万人,面积158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1.4%。全区有7.5万贫困人口,其中西部山区有5.7万贫困人口。

自从20世纪末实行封山育林后,该区的植被得到很快恢复,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该区居民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受到制约,急需引进新的生产模式。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平衡,保进人与环境的和谐,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农民的生活质量,当地政府启动了“绿色、环保、循环”秦岭北麓生态保护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学校+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 希望在该区发现和发展一些新的农业产业,以提高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态保护。

“绿色、环保、循环”秦岭北麓生态保护项目选择在溪镇上站村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部分师生提供技术支持。该项目在上站村采取“养猪+种魔芋+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建沼气池作为纽带,带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沼气池可存下人畜粪尿,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又可生产沼气用于村民烧火做饭,减少森林的砍伐。沼液作为有机肥料施给农作物,减少或不用化肥的使用,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农民有了沼气池后,可进行猪鸡的规模养殖,提高农民的收入。三者构成了一个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既可增加收入,节约开支,又能保护环境,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作为此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下面谈谈上站村的生态农业建设。

2 选择生态农业模式的原因分析

上站村地处秦岭北麓山区,属半山区。北依渭河,是关中地区的黄土高坡,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颜色为黄色,该村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秋多雨,冬春水少,有1509人,分为8个村民小组,有386户,耕地共1774亩。其中水流浇地1470亩,坡地204亩,人均耕地1.18亩。此外该村有林地2000亩,荒山6800亩。人地矛盾突出,经济欠发达,迫切需要实施该项目。

2.1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该村在封山育林之前,村民生活水平较高;自从封山育林以后,村民在山里采药、放牧、伐木等生产方式被禁止,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被切断,新的生产方式又没有到位,再加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村民普遍反映生活比较困难。为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发展经济的要求就显得非常迫切,这就需要一个好的经济项目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2.2环境保护的需要

实施封山育林,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发展经济项目时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养猪+沼气+种魔芋作为一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正好满足了保护环境的要求。

2.3缓解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该项目是为了缓解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而建立,因此必须遵循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既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又考虑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项目能兼顾二者的协调发展。

3 生态农业模式的效益分析

3.1 可节省燃料、电费、化肥支出

农户使用沼气做饭、炒菜及点灯照明,每户年节省燃料和电费开支约800元,利用沼液、沼渣施于农作物,每年可节省化肥350kg,减少化肥支出约400元,两项合计每个沼气用户年节支增收1200元;同时,魔芋的产出也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3.2 发展养殖种植业可增加农民收入

以沼气为纽带推动了农民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养家禽业。据调查,沼气用户普遍增加养猪2头左右,以年出栏2批,每头获利200元计,每户年获利800元。同时,利用沼液、沼渣优质有机肥,调整了种植业结构,除了发展魔芋,还能发展反季节瓜菜和其它经济作物,增加了种植业收入。

3.3 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据估算,不用沼气的农户1年生火做饭所用薪柴相当于能覆盖5亩地的植被。也就是说,在改用沼气后,1年可保护5亩地的山林不受砍伐。

3.4可治理生活垃圾污染

建设沼气池配套三改(改猪圈、改厕所、改厨房),禽畜圈养,治理面源污染。通过沼气工程建设,人畜粪尿自流进入沼气池,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和资源化再利用,形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5 推动无公害农业生产发展

人畜粪尿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的沼液、沼渣是优质有机肥,为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理想肥料,沼液、沼渣还有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效能。每个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可达18t,可满足4亩作物的肥料需求。

4 “养猪+沼气+种魔芋”技术模式

4.1村民有能力出资建设

该计划项目为养猪(5头) + 沼气池(1个体积8m3) + 魔芋种植(667O合1亩)。以村民的现有经济实力,完全有可能建设。

此项目投入1年就可完成,共需投资23995元,其中由农户出资2700元,由项目申请方出资21295元。包括:沼气池建设费5145元,养猪成本9750元,魔芋成本3000元,专家指导费3000元,销售费用600元,项目监控费2000元,其他费用500元。

4.2村民种魔芋技术成熟

魔芋作为当地的传统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此产业对土地掠夺性强,因此发展受限制。但魔芋产业具有好市场前景,且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魔芋在当地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较好,村民已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实施该项目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作指导,在技术上有强大支撑。魔芋的产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且绿色无公害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魔芋亩产可达10000K,产值达10000元,纯收入约为9000元。

4.3沼气池建设技术成熟

目前,农村进行“三改”提上日程,其中包括猪圈的改造,这对养猪和沼气池的新建提供了基础;沼气池的建设和生态农业循环系统的建设已取得多次成功,技术成熟。池型是8m3水压式沼气池,按照“三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即沼气池与圈舍和厕所相连通,使人畜粪便直接入池,常年存栏5头猪,常温发酵,全年正常运行,北方采用暖圈保温,使用寿命达到20a以上。户用沼气池的产气量与发酵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北方能达到每年300m3左右。种植魔芋667O(合1亩),沼渣直接用作魔芋的有机肥料。

4.4建沼气池可保护生态

每个沼气池年节约薪柴1204K,约相当于保护0.22hO林地;1个沼气池年节约煤炭847K,折605K标煤,按1kg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644K计算,则每个沼气池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612K。按每kg标煤减排二氧化硫0.0224K计算,则每个沼气池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3.6K。因此该项目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5 魔芋生产基地和魔芋产业

5.1魔芋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魔芋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食品原料。目前,日本是魔芋消费最大的国家,常年缺口1万t精粉,需从中国、印尼进口。日本将成为我国魔芋原料及产品的主要外销市场。国际上魔芋的兴起也刚刚起步,美国食品医药局1989年通过了魔芋食品的注册,为魔芋食品打入美国市场扫除了障碍。欧洲人不种魔芋,但对魔芋的减肥保健功能很感兴趣,欧洲人已着手魔芋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魔芋的世界市场将非常巨大。

5.2魔芋种植易形成规模效应

魔芋(667O合1亩)单位总成本为1000元/667O,其中:①种苗费850元/667O;②肥料50元/667O;③农药100元/667O。如果实行绿色生产,则农药、化肥等开支可以省掉,而魔芋的亩产值可达10000元,产量也可达10000kg,规模效应显著。

由于魔芋的亩产量极为可观,按每家农户种1亩魔芋计算,上站村386户农民1年的魔芋产量可达386万kg,这已形成魔芋产业,为魔芋的深加工提供了原材料。

有了原材料作保证,魔芋可以种植加工系列化,形成产业链,有利于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形成民族产品优势品牌,壮大民族特色经济。

5.3关于发展魔芋产业的建议

组织村民生产魔芋相对容易,要把生产的魔芋卖出去就比较困难。在上站村形成魔芋产业基地的同时,当地政府应加强策划,在产品深加工及销售方面下功夫,以拉长魔芋产业的链条,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提高魔芋产业的附加值。

(1)加大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剂量要严格控制,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魔芋产品的技术含量, 打造绿色环保无公害的魔芋品牌。

(2)建议组建魔芋食品行业协会,以统筹安排魔芋生产、销售,统一经营国际、国内市场。

(3)引进深加工的企业,增加魔芋的工业附加值,扩大销路。

(4)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在政府网站上免费介绍产品,力求在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拓展市场、扩大营销上取得突破。

(5)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继续培育魔芋优良品种,并搞好种植规范化的实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6 结 语

“养猪+沼气+种魔芋”项目以沼气为中间纽带, 通过饲料喂猪――猪粪尿进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渣、沼液肥田, 形成绿色、高效、综合性的生态农业链, 促进种养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无公害魔芋生产, 同时衍生了多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现了农村沼气建设与魔芋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密切结合,实现了与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园、改路、改浴的有机结合, 达到了环境整治的最佳效果。

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效果,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实实在在促进该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

因此,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的“三农”问题提上重要议程的背景下,作为既环保又增收的“养猪+沼气+种魔芋”生态农业项目应该得到大力支持,在该地区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新军,李同.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3).

[2]原建军,蔡秋琪.秦岭北麓生态保护报告[N].西安日报,2008-3-21.

[3]郑秀娟.延安市宝塔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1).

篇(2)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篇(3)

市场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养殖业已成为广大农户增加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由于粮价上涨,畜禽产品相对价格偏低,养殖效益一直处于微利状态,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目前的畜牧业生产中,大多采用抗生素来防治疾病,畜禽产品中出现大量的药物残留,直接影响人类健康,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畜禽产品销售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若采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加工生物活性饲料发展养殖,可完全克服上述两种弊端,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

产品特点

生物饲料生产采用有益微生物菌群发酵。基本原料为各种植物秸秆、鸡粪、麦麸、菜粕、棉粕等。资源广泛,价格低廉。加工出的优质生物蛋白饲料可完全替代豆粕及鱼粉等价格昂贵植物,动物蛋白原料,可广泛用于喂养猪、牛、羊、鸡等。

以养猪为例,采用生物饲料配制的全价料饲养育肥猪同传统方法比,按目前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每头猪净利润增加近一百元。 生物发酵饲料除含有丰富的动物所需活性蛋白质外,还含有八十余种有益微生物,可优先争夺肠道定居点,断绝病原菌生长繁殖,而且生物发酵饲料在动物肠道中释放干扰素及免疫活性因子,提高机体自身免疫能力。用生物饲料养畜禽可免去添加各类抗生素药物,生产出绿色畜禽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应用生物饲料养殖,畜禽粪便无臭味,圈舍苍蝇明显减少,没有肠炎、痢疾等细菌性疾病发生,可净化饲养环境。

投资参考

每公斤生物发酵饲料只须购置一台秸秆粉碎机及根据生产规模修建几个水泥发酵池。

效益分析

每公斤发酵饲料综合成本为0.6元,外销价1.0元,如以临时准备2000公斤计算,年(300天)利润为24万元。

篇(4)

一、切实抓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改良

一是抓好恩施黑猪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按照全州对恩施黑猪保种与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加大对建始黑猪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筹建黑猪原种保护场,发展黑猪商品猪扩繁基地,开发黑猪特色肉制品。二是抓好景阳鸡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继续加大对景阳鸡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着力培育原种保种户、保种场,确保景阳鸡原种种群规模常年保持在10万只以上。继续加大景阳鸡产业开发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筹建景阳鸡大型肉蛋生产场,培植景阳鸡深加工产业,扶持一、二家重点企业。三是抓好本地牛羊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本地黄牛、水牛、马头山羊等地方品种资源的存量进行调查,积极开展种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四是加快商品畜禽品种改良步伐。继续开展畜禽品种杂交改良工程,着重在生猪“本外”二元杂交商品猪培育、各类优势外三元商品猪培育上加大力度,确保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继续加大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力度;加大优质肉牛、肉羊的引种力度,确保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杂交改良率达到90%以上;加大外来优质肉鸡、蛋鸡品种的引种力度,着重开展好与本地景阳鸡的杂交选育试验,培育生产能力、繁殖能力、适应能力“三优”的新型主流商品肉鸡、蛋鸡品种。

二、稳步发展生猪、牛羊和景阳鸡等产业

一是在努力巩固生猪调出大县成果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生猪品种改良。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先进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确保生猪产业的规模和质效稳步提高,在农业经济中的贡献率有新的增长。新增适度规模养殖户1000户,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0个,新建恩施黑猪生产基地1个。二是抢抓国家加快发展南方草地畜牧业的有利机遇,精心规划和开发我县草地资源,推动以肉牛、肉用山羊养殖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发展。着力加大退耕还草、草场改良等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广牛羊舍饲技术和羊“1235”、牛“165”等养殖模式,新建山羊良种繁殖场2个,新增牛羊庭院式养殖场1000个。三是坚持“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产业模式,不断加大景阳鸡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开发力度。新建2个景阳鸡原种场,种群规模达6万只以上;发展生态养殖专业村160个,发展“553”生态养殖示范户2000户;新建景阳鸡富硒产品精深加工厂1个。另外,充分利用丰富的蜜源和富硒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先进养蜂技术,开展中锋改良,培育标准化规模养蜂场,开发优质富硒蜂产品,拓展蜂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养蜂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扶持畜产品加工业、绿色富硒产品开发

大力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线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拓展畜禽产业链条。“十三五”时期,力争发展1家年加工产值达5亿元以上的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和生产景阳鸡肉、黄牛肉、黑猪肉等特色畜产品和小包装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旅游休闲食品,重点搞好腌腊制品、景阳鸡滋补类食品等的开发和生产。鼓励发展畜禽骨、血、皮、毛等副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和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努力研发新产品。到“十三五”期末,以“富硒”、“绿色”等概念为主的畜牧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亿元以上。重点是建设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植有机、绿色、无公害特色畜禽产品,全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牲畜规模达到10万头只以上,标准化禽(蛋)养殖规模达到80万只以上,着力打造畜牧业富硒品牌。

四、推进饲草饲料生产体系建设

篇(5)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2.4.3 林畜模式。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森林猪、野兔,圈养、放养均可,饲草、饲料来源广,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产值高、效益好,是林下养殖的重要模式。也可在林间养殖鹿、狍子、狐狸、貂等特种动物,效益更高。也可以选择野生动物林下驯养繁育如野猪家养等。

2.4.4 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选择种植种类,也可根据林间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种类。如利用春秋季节林间的光照种植山野菜以及蒜苗、菠菜、圆葱等蔬菜,销售容易,效益良好。

2.4.5 林莓模式。在郁闭或基本郁闭的林下种植草莓,采用草莓的分植苗或组培苗在林间覆膜种植,惊蛰后顺行搭建小弓棚,四月下旬上市,每亩产量可达2000斤以上,投入较小,技术简易,是城市近郊区发展的好模式。

2.4.6 林药模式。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人参、细辛、天麻等,技术简单、收益可观。

2.4.7 林草模式。在适宜郁闭度的林地内发展,可选种类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饲草,年收三茬,可出售鲜、干饲草、也可放养畜禽,也可在林下种植园林绿化的草坪,收入较高。

2.4.8 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营造模式。可选择适合林地或沿海农田林网营造落叶松、杨树等速生丰产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2.4.9 发展果材兼用林模式。如培育红松、山核桃果材林。

2.4.10 培育食用菌原料林摸式,可选择封育天然阔叶林进行抚育改造等,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

2.4.11 山地苗圃模式。可选择山势平缓、土层深厚、交通便利的山地(包括河滩地、堤坝、果园等林地),采取发展和保护并重的培育方式培育绿化苗木,解决绿化市场大规格乡土树种苗木紧缺问题。

2.4.12 林蛙围养模式。山林小区围养林蛙是养殖林蛙的一种新模式。它是利用天然生长阔叶林混生灌木丛、杂草及地面覆盖枯枝落叶的山坡,附近又有可靠水源等自然条件,围成适度面积的小区,以天然植物为主要遮阴设备,形成半封闭式的养蛙方式。

2.5 林地经济规划设计

2.5.1 林地踏查。根据已有资料和了解的情况,结合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确定适合发展林地经济项目的条件,利用森林资源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了解资源分布区树种、林分、林龄、生长情况、地形地势、立地条件等。

2.5.2 外业调查。要认真细致调查,要实测小班的面积,并逐小班记载下列因子。a、林地类型;b、地形、地势、坡向、坡位、坡度;c、土壤种类、土壤质地、土壤湿度、土层厚度、地下水位、酸碱度;d、植被类型、林木组成、郁闭度、林龄、生长及幼苗幼树状况;灌木种类,盖度;草本种类,多度;e、病、虫、鼠害情况。

2.5.3 详细统计本村林改情况、家庭承包造林地现状、经营水平,本村林地经济发展优势和大户生产销售情况。

篇(6)

1全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南安市畜牧业坚持调结构、稳生产,全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9年全市生猪总存栏31.3万头;出栏生猪51.04万头,牛0.99万头,羊2.424万只,家禽1668.23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01%、5.91%、5.30%和10.89%。实现肉类总产量6.88万t,禽蛋产量1.61万t,奶产量0.19万t,2019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53.34%。

2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措施

2.1多措并举稳定生产

2.1.1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南安市按照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严格依法划定和调整禁养区,及时制定下发《南安市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方案的通知》。

2.1.2积极落实相关生产扶持政策(1)落实财政保险政策扶持。对达标排放的年出栏20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流动资金贷款给予2%贴息支持。2019年10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南安市能繁母猪保额从1000~1200元调至1500元、育肥猪保额从500~600元调至800元。(2)规范设施农用地备案。对新增养殖设施农用地,在其他条件符合备案要求,申请人主动承诺备案后3个月内完成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评审工作,南安市允许容缺,先行备案。(3)创建泉州市级生现代猪产业园。园区内生猪规模养殖场统一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周边规模生猪增加年出栏。(4)做好生猪及其产品产销对接。增加省内南平、三明等地的生猪调入量解决南安市生猪供应不足问题。

2.1.3实施标准化升级改造提升基础产能(1)积极宣传各级有关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养殖企业提振信心,积极补栏增养达到环评允许养殖上限。(2)鼓励指导有条件的生猪养殖场实施标准化提升改造,可有效实现扩容增养。(3)推进生猪“菜篮子”基地建设。积极支持符合要求的生猪养殖场申报列入省、泉州市控生猪养殖基地。(4)统筹兼顾发展草食动物和蛋禽产业。引导发展投入成本低、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效率高的肉鸡、肉鸭、禽蛋、草食动物和水产品生产,多元化增加肉类供给,满足市场消费。

2.1.4加强指导推广生态养殖(1)继续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结合河长小流域整治,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指导生猪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安装节水水表,推广异位发酵-零排放的粪污处理模式,实现“零排放”。(2)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南安市已委托编制单位完成《南安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实施方案》编制,正在抓紧项目前期工作,生猪规模养殖场按要求全部建设异位发酵床,全部实现“零排放”,实现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4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2.1.5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场供应(1)推进生猪“菜篮子”基地建设。积极支持符合要求的生猪养殖场申报列入省、泉州市控生猪养殖基地。(2)加强生猪及其产品产销对接。认真落实省、泉州市调运监管政策,加强产销对接,严格执行生猪及其产品准调证明制度和“点对点、批批检”的跨区域调运政策,增加省内南平、三明等地的生猪调入屠宰量。(3)有效引导增加生猪存栏量。协调引导符合条件规模养猪场补栏增养达到环评允许养殖上限。

2.2加强监管促进健康养殖

2.2.1规范处置病死畜禽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指导督促养殖场户规范病死畜禽的处置。

2.2.2保持高压严打严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组织开展养殖、屠宰环节等执法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

3当前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3.1投入不足、产业化水平不高

近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但由于养殖成本增加,企业投入明显不足;加上生猪养殖存在环保压力及疫病防控风险,且养殖用地涉及多部门审批,新(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困难较大;全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不紧密,市场竞争乏力,直接影响畜产品的增加值和综合效益。

3.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还不充分

南安市粪污资源化利用普遍存在种养结合不紧密、畜禽粪肥还田难,能源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利用难,支持政策不足、引导调控难和科技支撑不到位、技术推广难等四难问题。

3.3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影响仍未消除

(1)一些生猪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不高,疫病防控仍然存在薄弱环节。(2)虽然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生猪养殖场(户)对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仍比较担忧,大都不敢扩大产能。(3)目前市场上种猪和仔猪供应较为紧张,均要提前预订,且价格仍在小幅走高,由于饲养成本过高资金压力过大,导致部分养殖场户无力购买猪源补充只能处于少量养殖状态。(4)目前生猪养殖业价位高,未来产能可能会进入过剩阶段,存在大幅降价的风险,市场投资较为谨慎。

3.4队伍不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待遇差,年轻人大都不愿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乡镇兽医人员青黄不接,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科技培训不够、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4畜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加快规划编制,强化养殖培训

(1)及时编制完善全市畜牧业养殖规划,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2)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养殖培训,全面提高饲养户的综合素质,转变传统畜禽养殖的思想观念,促进发展现代畜牧业。

4.2加快推动畜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1)建立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提高利用率,通过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基地带动农户。(2)在稳定发展生猪的同时,利用空闲地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牛、羊、禽、兔等草食动物养殖。(3)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利用南安市有利条件和自然优势,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共同抵御市场风险。(4)全面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原则,支持养殖场户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条件,指导生猪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降低生猪养殖的成本。

4.3进一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投入稳定生产

(1)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制定预案,增强对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2)健全信息网络系统和管理体系,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供需和市场前景预测等服务。(3)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4)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扶持,通过项目实施,实施标准化养殖,提升科学养殖水平和保障市场供应能力。

篇(7)

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享誉中外的旅游城市青岛,有着较强的生态意识。在这里,笔者见识了五彩斑斓的生态海,绿色健康的生态菜,晶莹剔透的生态果,以及嗷嗷撒欢大睡席梦思温床的生态猪,这些都进一步凸显了生态农业的新概念。然而,这些不仅是青岛几年来生态建设的成果,更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是发展模式的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标志。

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强国之举、富民之路。

不信,就随笔者探寻一下发展创新的“青岛模式”吧!

生态海――海洋牧场

首站是崂山的“生态海”。从崂山脚下的小麦岛登船,约20分钟后船靠上大公岛。放眼四周,蓝色的海水直到天际。这片深蓝色的大海底下,正在建造着一个初具规模的海洋牧场,然而从海面上却看不到一点人工的痕迹。

“牧场主”是青岛金海富源海洋实业公司,总经理陈钢告诉笔者,所谓海洋牧场,就是通过由人工沉船、混凝土礁石和大型浮筒浮筏构成的人工鱼礁,营造出一片适宜海珍、鱼虾自由活动和生长繁殖的“生态海”,并以此吸引野生或人工放养的海洋生物来“定居”,解决“贫海”变“富海”的问题。其中,在建设人工鱼礁过程中还要考虑到适宜海洋生物的四种功能:隐蔽场功能、休息场功能、摄饵场功能和产卵场功能,四者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形成适宜海珍、鱼虾生长繁殖的环境,牧养也就无从谈起。

由于这天风急浪大,无法潜水探访,但从公司技术员苏长顺刚拍摄的一段海底录像中,笔者见识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无穷:一片类似戈壁滩的景象中,除了深褐色的海底和泛红的石头外,几乎看不到绿色,也鲜见生命的存在,偶尔,在点点泛青的石头丛中,闪过一两个鲍鱼或海参的踪影。这是近海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由于过度的捕捞和污染,大海已经贫瘠得像一条干枯的河床。

屏幕上的影像继续缓缓移动,大约半个小时后,画面上渐渐出现轻轻摇曳的绿色水草,“注意了,就要走进‘生态海’了。”谈话间,一片片类似荷叶的草丛映入眼帘,近看犹如一片树林,远望则像国画中的泼墨,色彩斑斓的大小鱼儿,或畅游、或觅食,不时从眼前闪过,更有甚者,见人不惊,硬是在镜头前摆弄着各种姿势。

随后,眼前出现了一片片“竹林”,起起伏伏,一会儿郁郁葱葱,充满春意,一会儿红上枝梢,露出秋色。原来,这是不同的藻类,有马尾藻,有鼠尾藻,还有些不知名的。紧接着,画面上各式各样的浮游生物越来越多,有横行的螃蟹、蹦跳的海虾、泛着红光的海星,还有令人惊艳的蓝色海星。突然,从石头丛中出现了七八只蠕动的“三头鲍”,就是人们常说的3个顶斤的大鲍鱼,这些鲍鱼的颜色几乎与深褐色的石头同色,可能是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保护色。

海底世界奥妙无穷,而人工鱼礁又给平坦的海底构造出许多层次,海流碰到人工鱼礁形成的上升流让这里的底层营养盐和底栖生物异常丰富,从而形成画面中的山谷溪流、草丛湿地、松竹林,各种鱼、虾、蟹、贝穿梭其中,或觅食,或争斗,或逃逸,或休息,或繁衍后代,而人类,也能像管理草原上的羊群那样,随时控制、管理它们。

生态菜――引领消费

在青岛的一些大超市里,货架上出现了许多品牌菜,售价是同类菜的3至4倍,但照样买者甚多,甚至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原来,这些都是“生态菜”。

这些“生态菜”产自青岛市郊各个区(市),生产者有当地著名的农业龙头企业,也有多个农户组织起来的农业合作社,还有实力较强的个体农业公司。尽管生产经营者的身份各异,但他们的生产标准几乎一样,“生态菜”的品质绝不打折扣。

“当初为种生态菜,我们曾把租赁的200亩农田荒晒了3年。”青岛博瑞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单义胜说,生态菜对地域、土壤、水质等生态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创业初期,他们专门请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对租赁地的土质、水质进行化验分析。听从专家的建议,先用3年时间晒荒地,施用有机肥让杂草生长,对土壤质量进行彻底改良。3年之后,经专家、教授验收合格,方按生态菜的流程标准进行生产。生态菜上市后,恰好赶上青岛奥帆赛,在顺利通过60多项指标的质检后,他们的生态菜走上了奥帆赛的餐桌,并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尽管生产生态菜门槛很高,投入也大,但市场前景广阔。“生态菜以绿色、有机的品质,排除了人们对食用蔬菜安全的隐忧,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现在我们订单源源不断,而且月月都在追加,不仅进入青岛的各超市,而且进入外地许多城市,最近就连北京的大超市,也点名要我们的菜。”单义胜言语间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生态果――进食免洗

青岛所辖的胶南市,生产一种水果叫蓝莓,当地人都叫它“生态果”。

说起“生态果”,坊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次,胶南市一家单位接待一位重要客人,安排其下榻大酒店后,客人对酒店的软件、硬件都很满意,唯独对房间的水果提出异议,这是一盘晶莹剔透类似蓝玛瑙的果实,上面泛着一层乳白色的“薄霜”,客人说服务员没洗干净……主人赶紧解释说,这是一盘本地按生态化标准生产的蓝莓,上面的那层薄霜,是果之精华,食用时不能水洗,客人听后,揶揄自己赶不上时代。

蓝莓为啥变成“生态果”?专门从事蓝莓生产的沃林农业(青岛)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林峰获知笔者的来意后,把笔者带到了他们的生产基地。

登上张家楼西向的无名山坡,四周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灌木丛,而沙丘地上的这片灌木丛,就是蓝莓。蓝莓含有的各种糖、酸、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远远高于其他水果,特别是果实中花青素含量是其他水果,诸如苹果、葡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蓝莓还具有养目、消炎等多种药用功能,因此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目前,蓝莓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愈来愈普及的果品,但在我国尚无大面积栽培,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由于蓝莓皮层的“果霜”不能水洗,种植蓝莓一定要做到生态化生产。因此,首先要选择生态条件好的环境,没有好的生态环境,是不宜种蓝莓的。同时,内控的生态化标准要跟上。“你看,这是我们的杀虫灯”,林峰指着矗立在灌木丛边上的一盏盏电灯说,“我们的生产标准之一,就是利用生物和物理手段杀虫,严禁喷洒任何农药。蓝莓是新引进的树种,目前天敌还不多,利用杀虫灯基本就能解决问题。”

另外,生产过程中,在果林的几个育肥期,全都增施有机肥,否则,果品的品质就难以保障。浇水,也要浇无污染的水。采果时,每个工人都要戴白色手套,做到卫生采摘,卫生包装,卫生运输。在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上,公司都有严格的标准。

按生态化要求生产蓝莓的成本相对要高一些,但市场的回报也不菲。在采摘初期,他们生产的蓝莓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超市里,售价达到每公斤700元,平均价格也在120元左右。

睡“温床”的“生态猪”

鱼虾蟹贝“住新房”,说的是青岛的“生态海”,大猪小猪睡“温床”,聊的是青岛的“生态猪”。

在传统的养猪场,“猪舍臭烘烘,猪身脏兮兮”,然而,走进青岛远郊的海青镇小官村农民贾世月的“生态养猪场”,情景却大不一样,进猪舍,非但闻不到扑鼻的臭味,反而有一缕缕酸溜溜、甜丝丝的气息散发过来。猪舍有几百头猪,头头猪躯体光滑,髦发蓬松,一摆手势嗷嗷撒欢,可抖精神儿。

54岁的贾世月乐滋滋地跟笔者说,我这猪健康着呢,一年到头不吃药,不打针,长得还快,为啥?睡“温床”呗!老贾指着猪舍说,你看,这片暗红色像细沙滩一样的地方,过去就是猪的粪便池,现在哪见粪便呢,干干净净、松松软软的分明就是猪的一张大席梦思床。经老贾一点拨,笔者恍然大悟,对呀,猪的粪便哪去了?老贾很得意地介绍说,猪的粪便一出来,很快就被猪拱翻到床底下,满床的生物菌又把它们发酵成“香饽饽”,猪禁不住诱惑又去吃,结果,每头猪出栏又省料10%~20%。这真是一张神奇的“温床”!

为了解开“温床”之谜,笔者请教了正在现场的青岛大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华,他说,制作这张“大床”的主要原料是秸秆、锯屑、花生壳、米糠等有机混合物,将其制成有机复合垫料,然后按一定比例配上有益生物菌群使其成为发酵床,猪在这个床面上生活,可满足对温度、微生态、通风透气等生理性需求,同时,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的粪便和垫料充分混合,微生物菌群以此为食饵,就地将其分解和消除,并繁殖滋生出大量的无机物和菌体蛋白被猪食用,从而形成猪舍无臭气、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和整个饲养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老贾说发展生态养猪的好处还有很多,省工、省料,低投入,高产出……过去传统养猪,他养14头老母猪,又要喂食,又要除粪,又要冲洗,雇佣一个帮工都有干不完的活儿,现在不用除粪不用给猪冲洗了,饲养规模扩大了,他一个人就解决了。

据了解,青岛市还进一步加大了对发展生态养猪的扶持力度,凡是新建或改建发酵床的养猪场,按每平方米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共补助710万元。上半年全市新建成发酵床生态养猪场292个,累计达到488个,发酵床面积总量达到27万平方米,存栏生态猪15.2万头,出栏生态猪16.9万头。

笔者感言:

生态意识觉醒带来的启示

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人类、对农业的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态经济工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持续性和整体性。

青岛在生态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譬如“生态林”,“生态菜”等等。无论是“生态鱼”、“生态果”、“生态林”,抑或“生态海”,尽管形式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都体现出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而最重要的是,生态意识的觉醒给青岛带来的是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升级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