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12: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开源软件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正以几何级倍数爆炸式增长,但其质量良莠不齐,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在终身教育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建设可以满足人们不同时期不同方面学习需求的多种类别和形式的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通过网络载体实现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了便利。因此,网络上各种开放的教育资源应运而生,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在世界范围内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分类
“开放教育资源”这一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是在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会议指出:“开放教育资源是指那些基于非商业性目的,通过信息通讯技术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应用或修改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现在被学术界广泛应用的“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个定义则是“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的、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数字化材料”。
开放教育资源正式开始于200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计划。然而,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开放教育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入,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除了最初的开放课件,还包括了内容管理软件、内容开发工具、开放协议及其他一些有助于资源获取与利用的工具、技术等。对此,国内外均有专家与学者进行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开放教育资源包括学习资源(如课件、内容模块、学习对象、学习支持与评价工具、在线学习社区等)、支持教师的资源(如能够支持教师创造、修改并使用开放教育资源的工具与资源、教师培训材料以及一些促进教学的工具等)以及质量保证的资源。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开放教育资源的类型
尽管目前学者们尚未形成关于开放教育资源统一而又明确的定义,然而他们的理解却包含了一些共性:第一,开放教育资源不仅包括开放性的课程材料与课程内容,还包括学习管理软件、学习发展工具、在线学习小组等能够促进学习与交互的教学技术与工具。第二,开放教育资源是提供给教师、学生与自学者的数字化的高质量的资源,旨在支持更多人有机会获取这些优质资源,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提高资源的使用与共享率。第三,开放并不意味着免费和放弃著作权,开放指的是遵循一定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开放,因此开放协议也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
通过对欧美一些国家开放教育资源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可将开放教育资源的组织和实施架构划分为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开放的标准和协议、开源的工具和软件、开放的课程管理平台、开放获取的内容、开放的共享联盟。这五部分分别针对开放教育资源中必须要解决的五个问题:一是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和版权问题;二是选择创建教学资源所需要的技术工具问题;三是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平台;四是基于资源标准而创建的各类实质性的教学资源;五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校际合作与共享机制问题。这五个部分相互依存与作用,从细节至实施,共同构建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一)开放的标准与协议
数字化资源的交流与共享首先需要遵循统一的规格和协议。开放的标准与协议主要是指各种用于终身教育资源建设的工具性软件的使用协议、内容的版权处理协议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技术标准等,是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实现内容性资源、技术性工具之间的交流与互用以及解决各种版权法律问题的基础。相关协议包括:GNU Public License,Creative Commons License,Open Knowledge Initiative和SCORM等。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知识共享协议是Creative Commons,该协议目前已经有了中国大陆本地化的版本,在“知识共享@中国大陆”(http://.cn/)网站上有详细的介绍。该协议包括六套核心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为保证条款的清晰解释,网站还在每一条协议后面附了具体的应用实例。
表1 美国大学创建的开源软件项目
类型 项目名称 主要参与院校 开源协议
网络门户 uPortal JA-SIG高校联盟 BSD
单点登录 CAS 由耶鲁大学创建,属于JA-SIG高校联盟 BSD
课程管理系统 Sakai 印第安纳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大学 ECL
Pachyderm 200所美国大学和博物馆组成的新媒体协会 Apache
EduCommons 犹他州立大学 CPL
Manhattan VC 西新英格兰学院 CPL
电子档案 OSPI 明尼苏达大学等 ECL
资源库 DSpace 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 GPL
Fedora 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 ECL
应用工具 Chandler 开源应用程序基金会 CCL
UW Calendar 华盛顿大学 BSD
LionShare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GPL
校务管理 Kuali 印第安纳大学、夏威夷大学 ECL
安全认证 Shibboleth Internet院校联盟 Apache
Pubcookie 华盛顿大学、威斯康辛大学 Apache
Signet 斯坦福大学,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 GPL
资源来源:根据网络资源整理。
表2 其他国家大学主持的开源软件项目
类型 国别 项目名称 主要参与院校 开源协议
课程管理系统 澳洲 MOODLE 科廷技术大学 GPL
LAMS 马克奎恩大学 GPL
英国 Bodinton 利兹大学、牛津大学 Apache
加拿大 Atutor 多伦多大学、梅隆基金会 GPL
瑞士 OLAT 苏黎世大学 Apache
芬兰 Fle3 海森克艺术与设计大学 GPL
瑞典 Learnloop 哥德堡大学维多利亚大学 GPL
比利时 Dokeos 15所大学参与开发 GPL
奥地利 E-Lecture 格拉兹大学 GPL
比利时 Claroline 卢威天主教大学 GPL
德国 UniOpenPlatform 哈根大学 GPL
资源库 英国 E-Prints 南安普顿大学 GPL
新西兰 Greenstone 威克特大学 GPL
资源来源:根据网络资源整理。
图2 开放教育资源的基本结构
(二)开源的工具与软件
“开源的工具与软件”是指通过免费提供开放源代码软件的方式来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传播、交流与共享。由于开放教育资源属于数字化资源,传播途径是Internet,制作、存储、、浏览或使用这些开放教育资源必然涉及各种软件的应用。使用商业软件肯定会增加开放教育资源的传播成本,而且也与开放教育资源所崇尚的开放、免费的理念不相符。因此,与开放教育资源迂曲同工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则成为最佳选择,承担起技术上辅助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重任。开源的工具与软件所提供的开源软件数量众多,功能强大,从资源的制作、编辑、存储,到资源的交流、传播,可谓应用尽有。
近年来,伴随着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为弥补制作工具与软件之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外高校开始合作开发各种用于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与共享的开源软件系统(见表1、表2),主要包括校园门户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库系统和身份认证系统等。
这些开放源代码的软件为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使整个教学资源的建设能够在一种开放和共享的状态下健康发展,无须受到各种商业因素的制约和显示。这样,从理念、实施到最终的技术展现,都主要依靠教育机构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使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交流始终能够按照开放教育资源的精神和理解来实施。这为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放的课程管理平台
课程管理系统是一种专门用于网络教学或混合式学习的软件平台,通常具备创建、存储、和管理网络课程等功能(见表3),是终身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
表3 课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系统功能 主要内容
管理工具 用户注册、账号管理、身份认证、课程登陆认证和课程注册等
课程设计 课程模版、定制外观和风格、课件标准兼容、教学设计工具、教学内容共享
课件制作 教学大纲、日程/课程进度安排、异步/离线阅读工具
师生交流 讨论区、文件交换、E-mail、在线刊物、实时聊天、视频交流和电子白板等
课程传递 课程管理、教师帮助、成绩评定、学生跟踪、自动测验和计分
学生参与 分组学习、自我测验、学生社区、电子档案夹
实践表明,建立课程管理系统突破了以往单独和分散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局限,有利于同化资源结构、资源格式和技术标准,便于教学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和广泛传播,有利于教学资源内容的及时更新,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四)开放存储的教育资源
有了工具与平台,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建设并向各类学习者开放存储的具体的教育资源,包括直接与教学相关的资源(教学讲义、练习和阅读资料等)、电子课件(符合各种技术标准的学件和课件)、资源库(文字、音频和视频资料的集合)等。除各种常规性教学资源建设外,尤其要注重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与共享。随着基于网络的视频点播与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字摄录技术和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视频资源的录制与传播成本大幅下降,这就直接推动了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从文本资源为主向视频资源方向发展。为此,我们要大力倡导和鼓励教育名师用播客、网上直播、录影等新媒体科技录下他们的授课,让学生能通过电脑或下载至手机突破教师的墙框,以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
(五)开放的共享联盟
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仅凭单个机构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在此情况下,加强合作,利用联盟的方式来建设和共享教育资源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联盟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地区性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联盟,跨地域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联盟,单纯传播性的开放教育资源联盟。
(六)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
以上述五部分为基础,我们可以构建起一个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
在以开放的标准与协议和开源的工具与软件为基础,将教学资源统一于开放的课程管理平台之中。利用平台和开放的共享联盟为组织机制,利用Internet的交互性资源共享特点,可以将平台中的开放存取的内容向其他联盟成员开放,同时,其他联盟成员也遵循类似机制进行交流与共享教学资源,最终形成一个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网络。
三、结语
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需要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最终建立并完善真正符合终身教育理念、适应学习者需求和我国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的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1).
[2]刘冠华,胡树红.从MIT OCW评估结果报告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3]毛美娟,汪维富.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比较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3).
[4]王龙.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再思考――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件项目关闭的警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1).
[5]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
[6]王龙.回顾与展望:开放教育资源的七年之痒[J].开放教育研究,2009(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研究”(XJK012CCG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赵伟斌(1986―),男,湖南湘潭人,助理讲师,现供职于湘潭广播电视大学,主要研究方向:终身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资源 数字化 服务平台 高职图书馆
一、高职图书馆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设计理念
共知、共建、共管、开放、共享。共知是共享的协作基础,共建是实现共享的重要途径,共管是共享的有效保障,开放是共享发挥效能的必要方式。共享理念是贯穿于共知、共建、共管、开放服务的主线,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图书馆追求社会核心价值的最终目标。
整合职业院校馆藏优质信息资源,提高区域内用户获取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的能力,满足用户多层次、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便于任何学习型用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行任何求问,都能够便捷获得区域图书馆拥有的数字化职教资源。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的一种服务,应成为网站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1]。
高职图书馆服务平台设计体现风格独特、主题明快、人文底蕴深厚、界面友好、交互智能。
二、高职图书馆资源服务平台的框架模型与建设方案
主要立足区域内各职业院校图书馆自行加大本校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职教资源的建设力度,中文MARC机读标准、电子资源组织标准,通过Z39.50协议,在OPAC2.0系统环境下,对现有馆藏中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的各型职教资源、素材,以及专业群参考资源,进行甄选归类,加快各馆职教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职教资源的数据挖掘与共享建设,注重数字化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群职教资源的系统化组织,并能友好地归集于区域性职教资源共享平台,使之集群管理。区域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三、高职图书馆服务平台技术与应用功能
(一) 服务平台技术
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应用的GLIS数字资源服务平台为例,馆际业务(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业务、数据共享、馆际互借服务,有效避免单点故障。Web Service是完全基于基于SOAP协议、XML、XSD的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新平台。能够兼容多个系统平台,在跨防火墙的通信,集成应用程序等方面有极大好处,是解决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问题的最好方式。
GLIS系统内建支持多馆、多媒体资源管理,易于实现区域图书馆各馆的数字化资源聚合存储和统一检索服务。使区域内有独立服务器的图书馆由原来的文献资料原保存单位,转换为一个为本地区提供知识服务的资源平台。对于资源有限的图书馆(如社区图书室)都可以一个独立图书馆的身份通过互连网委托高校馆或区域成员馆管理。
服务平台,采用B/S结构+J2EE结构[2],支持多种层面的负载均衡和系统级群集方案,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管理系统,打破区域限制和节省资金。使得可以使用互连网的地方都可以开展图书馆业务管理与馆际资源协作共享。有优势的馆可以成立数据资源保障中心。为本区域图书馆提供数据上传、下载服务,达到共建共享,提高区域资源利用率。
全文检索技术,优化了Oracle关系检索、B-tree 索引检索等不足,更好地发挥了模糊搜索,关联搜索等方面的卓越性能。支持UTF-8 ,从根本上解决了多语言文献的原语种著录问题,解决了维、柯、哈文的字体显示与处理。
(二) 服务平台应用功能
在南通纺织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领导关心下,馆际技术合作紧密,南通纺织技术学院图书馆技术部同仁发挥其优势,协助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图书馆初步构建了以读者或身份认证数据库、知识数据库、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凸显七个应用功能(教学资源共享功能、科研资源共享功能、在线馆务管理功能、服务评价功能、书评交流功能、咨询功能、移动短信服务功能)的服务平台。
高职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构建区域数字化职教资源数据共享中心,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空间,区域内图书馆加强技术协同、服务协同,解决本馆或馆际间数据异构、数据差异问题,并向网络用户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实现按需教育,提高他们对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效率、准确率需求。在服务平台的运用中,区域内协作馆加强平台实时交流系统的完善与应用。利用系统交流组件以及广泛应用的QQ、MSN等实时交流软件强化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交流职能发挥,从而促进区域图书馆资源的合理且充分地利用。
四、高职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持续改进的问题
当前信息源平台共享建设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和地域共享,基于不同查询需求确立平台系统的技术架构和体系结构,构建平台网络和技术框架,选择查询策略和查询算法。因此,种类繁多的共享平台模型在数据整合、接口对接、策略融合等方面制约了数字化资源构建模式和策略选择。检索和查询渠道形式繁琐,其整体无序化问题日显突出。读者对内容组织程度不高,知识关联程度低的信息资源,不得不使用不同系统的检索方法,在信息空间来回切换,针对性较差;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导致了共享平台的跨库检索和查询系统效率低下,不利于已建成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效能的持久发功。
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建设的能力和研发水平的局限性,是当前影响着在线学习型用户对教育教学课件、视音频资料等资源在线试看试听利用的客观因素。尤其是技术平台建设,对存储技术、整合技术和获取技术的要求最为迫切。技术平台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各类信息资源存储技术、整合技术和获取技术。平台的存储技术影响着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获取技术,而整合技术和获取技术在相互影响和渗透过程中,同时又促进了存储技术的发展,整合技术是为实现异构资源的整合和深层次资源的组织及开发应运而生的资源组织技术[3]。
区域图书馆馆际间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馆企合作方面,有待积极创新区域合作的体制与机制,在技术平台中,应用数据库技术、网格技术、嵌入式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有效解决服务平台建设与完善中深层次的、突出的问题,诸如:整合已存储的信息资源,将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环境、不同用法的各种异构数据库纳入统一的检索平台,以便于读者高效地存取信息;化解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方面只重视形式和数量,忽视质量和对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贡献率,等等问题。
增强服务平台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开放性、可靠性、广泛应用性、创新性研究,是探讨高职图书馆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运行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
[1] 刘春年,黄弋芸.信息生态视域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多维视角[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 : 24-27.
[2] 胡昌平,张耀坤.跨系统协同信息服务及其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0,(6) : 27-33.
[3] 吕莉媛,等.高校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平台系统评价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6) : 57-61.
一、从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
无论是将资源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资源还是儿童的学习资源。都只从改善教学效果,增进儿童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资源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儿童。而事实上,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其生活的整个生态环境,受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数字化教育资源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中,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儿童、家长及教师之间均存在双向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资源不仅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发展,包括教师与家长,而这种作用又将积极地影响儿童的发展(如图)。其中,幼儿园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体,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应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以支持教师进一步深入了解儿童、有效设计活动、加强对课程的反思以及增进家园联系,这最终将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及整个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内涵的理解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它基于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科学、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反映了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指南》的颁布为我们深入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更多样化地理解幼儿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随着《指南》的颁布,将《指南》中提出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高质量教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幼儿园教师新的工作重点。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能够正确理解儿童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有效观察、记录与评价儿童的学习,并结合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开展家园互动。(2)能够结合《纲要》中的教育理念与《指南》中各年龄段儿童具体的发展目标设计、实施课程。(3)能够结合儿童评价结果与课程内容反思结果,努力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教师以上几方面的专业发展都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支持。因此,对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理解不仅应包括传统的教与学资源,还应包括:(1)与《指南》配套的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资源,让幼儿的学习行为“看得见”。(2)在《纲要》和《指南》指导下,体现过程与内容有效结合的资源,包括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参考性资源。(3)便于教师交流和反思的反映现场教学过程的可视化资源。(4)用于分析幼儿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效能,有助于评价和反思课程有效性的资源。(5)支持幼儿园文化积淀,反映园本特色的课程资源等。这些有关课程构建、教与学、师幼互动、家园互动、儿童发展评价等与幼儿园教育实际密切关联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落实《指南》,促进幼儿园质量提升的有效资源。
(二)幼儿园应作为主体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一般人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很难在幼儿园层面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大家把数字化教育资源狭隘地等同于那些用于教与学的视听动画等。事实上不尽然,尤其是《指南》颁布后,幼儿园教师能否科学有效地观察与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成为能否有效落实《指南》的关键。为提升教师有效观察与评价儿童的能力,把评价与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幼儿园可以作为主体建设一系列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比如,教师应依据《指南》指出的各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目标来观察与评价儿童的发展,并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课程的设置。幼儿园可以借助园本教研,通过让教师撰写并交流儿童的学习故事来分享观察心得,在提高教师观察与评价儿童能力的同时,积累与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有关幼儿学习故事的资源。幼儿的学习故事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生了什么”,可借助文字、图片或视频对儿童的自发游戏、学习活动情景进行真实描述。第二部分是“学习了什么”,即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包括儿童对各领域内容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品质)进行解读、评价和回应。第三部分是“接下来的教育策略”。这是对教师接下来该如何进行指导的计划与思考。通过不断的积累、筛选、完善与整理,学习故事的第一部分内容就可以成为生动、直观呈现儿童在五大领域中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资源,第二部分内容则可以成为体现教师如何看待儿童的学习行为、如何适宜地评价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资源,第三部分内容则能成为体现教师如何结合儿童的表现反思当前教育行为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考与调整的资源。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积淀与进一步的合理运用既可以成为园本教研的主题或培养新教师的途径,又可以成为幼儿园文化积淀中很有意义的一个音盼。
由此可见,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形式非常丰富,幼儿园完全可以自行建设,而且这样的资源建设对于幼儿园的意义与价值更大。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幼儿园可以巩固园本教研的效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终提高园所整体教育质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缺少提炼、整理与结构化的过程,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可能会迷失在资源的海洋里。将资源的积累变成了资料的堆积,这是幼儿园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应该避免的误区。那么。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三、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系统性
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管理的角度将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这首先需要园长具有相应的领导力,要在宏观把握幼儿园文化建设和教育质量建设的基础上明确资源建设发展的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应该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对资源的类型、资源建设的途径、资源的收集时间、资源的编辑与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并确定相应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
(二)有意性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有意性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建设资源。一方面,每一次资源收集之后就应该根据系统设计的框架给予一定的编码,即给资源贴上相应的标签,明确资源所反映的内容和作用;另一方面,还应该依据形象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原则对每一个资源进行及时的剪辑与整理。比如,传统的教育案例通常只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教师只能大概了解活动的计划与思路。教学过程录像则可能因为时间过长、无用信息过多等原因,教师不愿意从头到尾细看,而且由于容量较大,在储存和传输方面也存在较多不便。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完整教学过程的可视化教案,既能使教师快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过程的脉络,又能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关键性的师幼互动过程加以聚焦,还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以及完成的作品,这样的可视化教案资源建设既反映了资源建设的有意性,又体现了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特色性
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是指幼儿园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某些方面不仅优于其他方面,也优于其他幼儿园的独特品质。个性与特色是一所幼儿园的竞争力之所在,它赋予幼儿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该积累传承本园最具特色的教育资源,这也是积淀园所文化的有效方式。事实上,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特色教育资源的建设可以成为幼儿园办园特色建设的一部分,长期的资源建设将会成为一所幼儿园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特征。这样的特色创建能够拓展和丰富幼儿园教育的内涵,有效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四)持久性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teaching,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enjoys popular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ifelong education of learners. At presen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on career lifelong educa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playe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trategy to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reakthrough time and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and fully integrate and share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关键词: 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资源共享;国家精品课程
Key words: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4-0234-03
0 引言
随着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新理念,使得学习的主体从各级各层面的学生扩展到社会公众,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从学校课堂延伸到终身教育的社会。学习模式的改变要求教育者要提供和创造丰富的、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汇集精品资源和特色资源,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对促进自主型学习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具有提升作用。
1 国内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1.1 国内建设现状
在国家级层面上,我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从2003年开始建设。其中,影响更广泛的举措包括以下几方面:
1.1.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国家资源共享课程)
2003年以来,我国首先在高等院校中开始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遴选与建设工作,形成的课程资源集成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截至2011年6月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835门,其中本科院校2583门、高职高专院校1043门。从2012年国家实施了国家精品课程向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提升的项目,2016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验收合格第一批2686门课程。
1.1.2 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六个单位共同参与实施的“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于2007年启动,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研究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机制、标准、技术与平台,整合国家和高等学校等部门已投入建设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及相关学习资源,并使用相关支持工具,建设相关系统和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资源网上开放与共享。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公共系统建设项目之一。
虽然国家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属于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但资源中心涵盖了适应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不仅适合学历教育,还涉及非学历教育和专题教育。其中学历教育涵盖了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广播电视大学、到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
1.1.3 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2007年11月,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的推动下,启动了共享型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工作,确定了首批建设的6个专业和召集院校。到2015年底确已在园林技术等122个专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1.1.4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该项目于2011年11月启动,作为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社会公众,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网络视频课程和学术讲座通过“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1.2 国外建设现状
1.2.1 大学公开课程
国外知名高校利用网络免费提供公共课,使高校的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向世界科学爱好者开放已开展近10年。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莱斯大学和英国公开大学是主要的代表院校。
国外大学公开课程的课程网站使用便捷,不需要用户注册登记,对所有人都公开和免费,由于公开课程不是远程教育项目,也不是大学的网络课程系统,因此不提供学习者入学途径、不提供呈现或替代实际教室环境中的交互、不提供与教授的直接交互,也不授予任何证书和学位。
1.2.2 政府支持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
世界各发达国家政府均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目前,世界各国影响较大的教学资源平台有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http://)、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网址:http://eric.ed.gov/)、澳大利亚教育网络(Education Network Australia网址:http://edna.edu.au/)、加拿大学习对象库(Edusource Canada网址:http://edusource.ca/)、英国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National Digital Resource Bank网址:http://.uk/)。这些网站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其特点是该网站中没有放置任何教育资源本体,主要是通过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加一个搜索引擎,把网络上各类教育资源联系到一起,为美国乃至全球的教师、学生和其他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信息。
1.2.3 专业公司制作课程
专业教育公司制作由顶级教授讲授的课程并发行出版物,以The Teaching Company和The Modern Scholar最具代表性。The Teaching Company,称TTC,是一家制造全美国顶级教授演讲录音及录影的公司,由它推出的课程简称为TTC course。因注重课程的学术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与终身学习的观念相符合,在业界享有盛誉。TTC course主要面向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虽然课程等级属于大学本科层次,但课程内容并不过于专业,此外也有专供高中生的系列课程。公司官网站是课程教学资源的运行平台,为方便学习者的使用,平台上的每一门课程都印有大纲、参考书目、教授简介、思考问题的补充小册子,还提供全文的文本、MP3下载。
2 国内外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比较
2.1 国外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
国外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普遍特点是通过政府立项,由政府或基金提供建设资金,建成的资源则免费共享。具体如表1所示。
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教师习惯在学校内部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课程空间。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Centennial College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德国马格德堡大学(Otto-von-Guericke-Universitat Magdeburg)等院校均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公开的课程资源学习,学生通过教师构建的课程空间,接受学习任务、接受教师指导、并利用网络提交学习成果。
2.2 国内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情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办学模式保障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集中开发,应该看到,我国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资源的同时,在线教育资源在国家级共享平台建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可以无限制范围的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有中国大学MOOC在线免费学习(http://),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课程。再有就是限定范围使用的资源共享平台,包括区域职业技能培训包和职业院校的专业资源库项目。
3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终身教育理念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搭建与完善。在教育资源的内容与功能都齐备后,则需要慎重考虑硬件和软件的有机结合。本文提出设想出一些策略,具体如下:
3.1 构建策略
使信息的采集、交换和流通有序化是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库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分配合理、开发高效、效益共享。我们可以编织出一种分布式结构,即一个区域性的教育信息数字化教育资源结构模式分区分层。这一式结构,可以改变传统教育资源分散的局面,开创全新的具有整合性质的综合数字化教育资源。从而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频率,进而有利于教育教学信息共享、交流和开发。
3.2 应用策略
职业教育一直推崇的就是学以致用,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肯定也离不开这个方向。基于“政府主导、专家引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应用策略应为从总体进行设计规划、以科研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课堂为焦点,做到重点突出、管理有序、各具特色。即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及时要更新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对内加强培训,对外加强实践。
具体来说,首先,尝试引入一些新的理念,例如基于CIS理念,可以加强信息教育的文化底蕴,体现不同教育的文化及内涵;加强设施建设,优化应用环境的信息化平台。二是完善学校办学机制,根据办学宗旨及目标,制定总的的发展规划,不断更新和完善基于信息化应用的管理制度,从而能实现科学化管理。三是开展全方位的受众者培训,因为资源使用者的整体素质是整合应用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进行适当的教师培训和学生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能有效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四是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来检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效果。围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这个中心,聚焦课堂,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应用程度,来判定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程度,用来检验既定任务的同时,也可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五是打造数字化云平台模式。利用事前设想时候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学习的科研模式和先预习后展开,在展开中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利用数字化云平台或互动平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使数字化教育资源成为以应用的主的平台,并可加入“主题探究”模式、“人机对话”模式、“网络互动”模式和“同伴互助”模式作为新的教育模式。
3.3 内容策略
目前,我们可以利用J2EE可视化组件技术、并基于P2P平台,搭建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从而达到统一登录,管理分层化,查询、统计智能化,实现“建设、管理、评价、应用”的一体化。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分为资源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包括题库、课件、文献、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等方面,系统管理系统应包括计费、安全、维修、检测等方面。该系统能为教师、学生和管理员提供资源检索、权限管理、资源审核、资源及费用计算等多个方面的服务。
3.4 评价策略
教育Y源信息只有经过评价并得到相应地反馈,才能使应用者掌握适合自己的资料。所以,建立适当的测评体系和评价标准,有益于使用者筛选学习信息及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基于传统的测评方法,我们可以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对数字化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定量评价即从客观的角度对教育资源进行量化,按照量化的分数或者指标来定义资源的利用率即好坏;定性评价即被测试主题从主观的角度对教育资源进行筛选与评估,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判断教育资源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评价,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接受程度及偏好,偏好越高,越受到欢迎,从而会带了更大地访问量,也会相应的激励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维护。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在职者和职业院校的学生选择通过网络平台的职业数字化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选取职业性学习资源,作为学习的辅助。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未来职业岗位群的发展趋势,紧跟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根据复杂多变、多样等未来工作任务的特点,在职业教学资源的选择上,不仅分析工作过程中可见的操作行为,更要提炼分析相应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特别是包括判断、推理和决策在内的认知技能。除了与工作过程联系紧密以外,还要将内涵延伸到带有“经验积累”、“主观认识”等特点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及习得,并掌握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策略。使得学习者一方面通过资源学习,帮助其顺利完成某一项操作或某一个任务,另一方面在学习中锻炼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军,章建新.基于能力开发系统的高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成人教育,2013(12).
在大数据时代,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主体包括共享的双方,也就是资源需方和资源供方。随着时代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方不仅包括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职能部门、公益组织和科研机构等非营利机构,也可以囊括教育资源提供商,甚至个体也可以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方。要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就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共享性、平等性、开放性特点,全面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方的来源。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双方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大数据时代,要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供需双方的相互转化,尽量做到各取所需、各尽其能,使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双方能够互相交叉和重叠。
二、大数据时代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运行系统
要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效率,促进我国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就必须重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运行系统建设,要使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满足我国高中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1.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设系统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运行系统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建设系统,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汇集和开发工作。建设系统要将教育资源分为非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两种,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是直接汇集和开发,对于非数字化教育资源还要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制作,使其符合媒体文件的载体和格式。建设系统还要将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汇集和整合,使其汇聚起来,能够进行推广、评估和归类。
2.优质教育资源的传送系统
传送系统主要负责传输和配送优质的教育资料。例如,可以向特定的目标区域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配送,包括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等等。也可以通过对口帮扶的形式,使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双方结成对子。在大数据时代,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社会计算、4G技术、三网融合、宽带网络等技术,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比。
3.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系统
使用系统要具备相应的硬件设备条件,使资源需方能够顺利获取教育资源。使用系统还应该具备指导、培训、高级检索等功能模块,使资源需方能够按照自己的具体需求获取和检索优质教育资源。需方也可以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再加工,例如,高中学校可以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二次加工,使之能够与自身的教材版本、学情相符合。
4.优质教育资源的评估系统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三通两平台;规模化应用;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10-0081-03
2012 年 9 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三通两平台”是未来几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连接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的纽带,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成为“三通两平台”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但是自2012年12月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宣布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尚缺乏可供地市级城市参考和借鉴的成熟的建设应用模式,基于科学模式的成功案例更是少之又少。基于上述问题,笔者作为沈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市平台)建设与规模化应用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在全过程中采取行动研究法和哲学思辨法将市本级的成功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对完善基础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平台规模化应用的基本保障
1. 科学的人员组织结构
在组织结构方面,继续延续建设时期的管产研模式,形成了政策协调组、专家保障组和执行组三个部门。
政策协调组是由沈阳市教育局及有关区、县(市)教育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区域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负责各地区行政部门协调及政策的帮助与支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办公室负责政策、资金、人员、物资的协调、调配和管理。
专家保障组由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和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电化教育馆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该专家团队研究领域涵盖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等基础教育的全学科专业领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专业技术保障。
执行组由企业、电化教育馆和教师共同组成。其中,企业部分的平台开发商、平台运营商、第三方应用接入商负责教育资源产品的开发运营维护工作,电化教育馆和教师负责平台资源的建设指导与使用。
2. 可靠的资金与督导保障
为了保证规模化应用的顺利实施,除了设置政策保障组、专家保障组和执行组外,还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和督导保障。
该工作以项目形式推进,项目执行期共计3年,平均每年投入经费约200万元,确保项目正常运行。
为保障试点的建设效果真实可靠,沈阳市还将试点建设工作纳入到全市教育信息化评估工作当中。每年全市教育信息化评估工作,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将推进效果评估纳入全市评估体系,以评促用,进而关注试点单位应用研究情况;以评促管,加大对试点单位管理力度;以评促优,挖掘试点工作卓有成效的优秀单位和个人;以评促建,从而提升沈阳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以重点工作带应用
1. 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2013年沈阳市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工作,截至2015年,全市学校完成数字校园一星级建设,部分学校提前完成二星级甚至是三星级数字校园建设。规模化应用项目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将试点工作列入数字校园标准之一,要求所有申报数字校园的学校必须加入“沈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国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成员并完成相应的资源上传任务。学校(或者是教育教学科研机构)、教师、学生在“人人通”平台上注册空间,并在教研员的组织下开展相应的学习、教学、教研、科研活动,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任务。
2. 搭建统一平台,鼓励特色应用
“沈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由市里统一搭建,免费向全市开放使用,要求所有参加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的学校参与。学校、学生、教师、社会、资源等数据都纳入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管理,所有子平台都使用同样的基础数据,既降低了维护成本,又能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
对于学校和师生的教学应用品类不做限制,市里鼓励基层运用各种平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相关活动、鼓励校本资源建设、鼓励教师上传资源。市里对部分试点工作提供支持,如资源推送服务和资源上传工作。目前,市里通过教育资源自选服务系统向资源上传者提供支持,如“沈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接。
平台规模化应用工作的具体突破点
1. 形成一站式“人人通”空间
基于开放式的云架构,建设统一的基础数据中心,统一的认证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整合人人通网络空间、资源管理平台、直播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班班通平台等各类智能化学习系统,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类用户提供一站式空间,满足教学研讨、个性化学习、互动交流等信息化需求,进而实现“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与学的变革与创新。
2. 提供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资源服务
沈阳市已经建成教育资源共享服务系统,教师可免费使用沈阳市教育城域网各种资源,同时鼓励教师制作和上传个性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将加强教育资源服务,将服务对象从教师扩展到学生,将服务范围从教育城域网扩展到整个互联网。尝试创建教研员工作室,对教育资源进行设计、评价,引导基层教师开发、使用优质教育资源。
3. 指导应用
指导各学校依托“人人通”平台、网络教育电视平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使用,帮助教师和学生合理使用资源。开展课程辅导、资源推送、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名师工作室等应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试验。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活动,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4. 自主开发教育资源
除组织教师制作和上传教育资源外,沈阳市还自主开发完成部分系统性教育资源。如基础教育阶段精品课程、衔接课程、同步辅导课程、微课程、艺术类教育视频资源、科学实验类视频教育资源等。不但解决了沈阳市新课标教育资源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还可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共享,满足其他地区需求。
5. 完成部分网络空间注册
试点地区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在国家平成空间注册,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家长空间注册。
6. 开展平台应用培训
首先,完善了平台应用指南文档。在原有应用指南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形成可供国家级培训使用的应用指南。其次,完成所有试点区县骨干人员的培训。每个试点区县有专人负责项目的实施,按照试点工作要求规范组织区县的应用试点,保障对当地试点学校的业务指导能力和质量。
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沈阳模式
1. 形成“管-产-研”结合的协作机制
为保证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的成功应用,形成了政策协调组(管)、专家保障组(研)和执行组(产)相结合的协作机制,从而保证在规模化应用过程中教育管理、教育智库和教育实施的无缝对接。教育专家针对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智力保障,保证教育决策和教育资金使用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保证教育资源开发和使用全过程的高度针对性。
2. 基于网络空间的教师研修
利用平台提供的教研等相关功能,开展本地常规教研活动或组织不同区域教师开展协作教研活动,探索提高教研效率和效果的方式,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学习、优势互补,实现教师共同提高。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社区、林平名师社区、周善富名师社区等知名网上社区。
3. 完成国家平台与沈阳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教研-教育技术协同建设模式
完成沈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工作,实现统一登录认证,资源共享功能。
“一师一优课”活动取得优异成绩。沈阳市“一师一优课”活动作为规模化应用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参与人数、获奖人数方面均为全省第一,超额高质量地完成省级目标和任务。沈阳市市长对沈阳市电教馆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工作经验得到中央电教馆的高度肯定,拟在全国推广。
采取线上线下双线齐动的互联网思维。为了促进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使用资源平台,除了在线下由教研员引导外,针对各区县的不同情况,还进行了13个区县平台使用的个性化培训;线上则采取有奖大转盘和签到积分的形式鼓励教师、学生使用平台。未来沈阳还将评选出100个优秀专题社区,在丰富资源应用方面着力建设。
沈阳模式产生的积极影响
沈阳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模式的形成,为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可复制的成功经验。除此之外,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了使国家教育资源更好地被大规模应用,沈阳市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已经建成的具有自主产权的教育城域网,出口带宽总量和城域网支持保障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二是软件资源建设体系完善。通过购买、自建、交换等途径建立了教育资源库。教育资源库共涉及3个系统6个平台10大类,自有资源30TB,总访问量达到8千万人次。
三是教育应用服务丰富多样。围绕智慧教育建设模型的六大应用,已建、在建近15个应用系统。
四是优秀建设案例成果突出。沈阳市和平区建立了20个教学信息化应用名师工作室,研发了SPOC学习平台。在2015年青岛举办的国际信息化会议上,和平区的区域经验和沈阳铁路实验小学的实践成果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誉。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教育信息;信息资源
G434
引言
在传统板书教育方式下,因不同区域教育资源、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的差异性,导致教育缺失公平,教育质量存在较大的地域性。但是,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打破区域间的教育隔阂,给教育沟通带来便利,凭借现代化技术,实现多样化信息沟通,给教育教学带来海量信息,在教育中分享教育资源成为可能。特e是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创新主流趋势。综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数字化教育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助推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作为一名电教馆工作人员,深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此以教育信息资源为突破口,探讨数字化优化路径,全方位优化配置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教育模式。
一、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政府优化
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指明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严格贯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以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为现代化教育提供支撑,营造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政府的统筹引导下,推进机制创新,合理推进多部门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在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下,完善政策机制,打造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格局。
如,2016年,江西省实施《江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全面深化江西省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江西省电教馆召开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试点阶段工作总结会议,梳理平台建设基本思路,结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际,重点汇报了平台功能、平台资源建设和人人通空间开通问题,总结平台试用经验,结合存在问题,提出后续工作建议。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召开《2016年县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会》,在会议中电教站负责人交流与分享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做出了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部署,以“十三五规划”为载体,继续建设智慧校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素养。
二、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市场优化
在数字化教育信息市场中,政府鼓励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吸引建设资金,引入先进理念,以商业化的模式经营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向使用者收取市场价,共享使用教育信息资源,让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一起共担风险。让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建设,参与市场竞争,合理流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真正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活力,最大化联接教育信息资源库,拓展教育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实现教育效益共享。
如,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筹建于2007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家长打造一个南昌市家庭教育平台。在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平台上,有16个栏目,包括86个子栏目,有风采展示、父母课堂、新闻聚焦、育子文苑、心灵导航、专家在线、学子乐园、家长沙龙等,整合了优秀的教育资源,打破家长、学生、学校之间时空界限,平台还有谭教授讲坛、嘉老师热线、视频窗口、多个互动性专栏、论坛,家长可以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和学校、老师沟通。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作为厚学网的合作会员,有丰富的课程,采用一对一教学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为南昌学生网上学习提供选择。
三、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个体优化
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个体优化是以互联网技术调拨教育信息资源,发挥互联网教育信息资源效能,实现数字化课堂教育价值。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育个体,利用互联网的检索功能,整合丰富教育信息资源,不仅整合教材资源,还可以查阅互联网资源,将多渠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享,让互联网资源不再“海量”,浓缩在45分钟课堂内,整体提升学生知识素养。
如,南昌市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中,邀请“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学校教师(南昌仅有新建区、安义县、南昌县)、“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学校教师、具备“班班通”教学设施的其他学校教师,依据现行的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选择一个课时内容现场向评委及观众展示。教师在报名的同时需上传一节5-10分钟的微课视频(格式为wmv或flv)及相关课件、教学设计等(课题自定),作品上传的同时进行公示,需要教师根据所抽取的课题(知识点)内容利用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并完成微课教学课件制作,优化教育信息资源。
总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教育信息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拓展和延伸。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从政府、市场和教师三方面优化,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