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公司财务与会计

公司财务与会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6 16:12: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司财务与会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公司财务与会计

篇(1)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司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强化财务会计处理风险管理已成为众多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证券公司也不例外,在我国证券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大背景下,对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审视公司内部潜在的风险,进而从控制与管理风险的角度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效率。本文从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表现形式出发,在对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证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

财务与会计处理;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0引言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是指公司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账务管理出现偏差,致使公司存在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1]。自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开始试办以来,我国证券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金融市场上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证券行业加大力度进行业务创新及转型,在监管层放松管制和鼓励创新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证券行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活力,证券市场获得了迅速发展。证券行业业务范围不断扩宽,产品类型日益丰富,资产规模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资本实力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证券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观念冲击、市场冲击、业务冲击、人才冲击和技术冲击,证券公司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整个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证券公司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比如净资本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收入结构不均衡,业务同质化严重,公司业绩很容易受股市行情影响等等。如果公司没有有效的识别财务风险并且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那么将极其不利于证券公司的健康规范发展。随着市场的透明化、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完善化及法规化、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证券公司必须积极应对证券行业的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以面对来自各方的危机。财务风险是一种很重要的不容忽视的风险,而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是财务风险管理基础,因此,如何规避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成为公司加强管理核心问题之一。

1研究综述

在发达资本市场,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我国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尚处在理论探讨与经验借鉴的阶段。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研究开始重点关注于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刘恩禄、汤谷良(1989)第一次系统论述了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及原因,探讨了企业该如何管理财务风险[2]。一些学者对证券公司的风险来源、表现形式和特征等进行了相关研究。毕秋香等(2002)按照证券公司的风险来源以及风险的特征,将证券公司所面临的全部风险划分为五大类,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并且针对每一个风险的具体成因进行了归纳[3]。曾嵘(2006)根据证券公司的不同业务类型将风险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证券经纪业务风险、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和其他业务风险,同时具体研究了每项业务具体面临的各种风险,例如对于证券经纪业务风险而言,又可将其分为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业务拓展风险和IT技术风险等[4]。部分研究主要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角度研究其风险控制。陈共炎(2005)从会计控制的角度研究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问题。他首先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会计制度演进的状况,然后总结了影响我国证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并结合一些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应当通过建立集中管理的财务制度提升证券公司会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充分发挥会计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5]。冯玉明(2006)通过对上市公司2008年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6]。王学峰(2007)结合内部控制的国际惯例和中国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要素及控制目标、控制主体及层级、控制客体与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我国证券公司构建了较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7]。张玺(2013)针对我国证券公司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提出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加强行业信用评级制度管理、建立健全证券从业人员的监督机制[8]。段丽巧(2013)分析了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从财务内部控制环境、财务管理职务配置的优化等方面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9]。一些学者重点关注了证券公司财务风险,并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切实可用的风险管理办法。许明波(2005)通过分析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设计了全面、系统、逻辑一致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指标框架及风险动态监测框架[10]。孟祥霞(2007)从理论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应注重基础理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强化财务风险文化、风险管理教育和财务风险管理责任观[11]。俞邵峰(2013)对证券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与特征以及证券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展开分析与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加强证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有效举措与建议[12]。但是,相对于其他大多数企业而言,证券公司的数据很难获取,尤其是财务方面的数据,更是缺乏,这给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带来较大困难。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而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是财务管理风险的基础,决定了证券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尤其是一些证券公司希望通过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更是要保证财务与会计处理的真实行与合规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结果可以为我国证券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处理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2我国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现状

国内关于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研究比较细致,涵盖了财务印鉴管理、发票管理、银行存款管理、涉税、会计档案管理和实物资产管理七个方面,落实到了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上面,并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这对于证券公司日常账务处理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但是国内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风险研究缺乏理论指导。研究内容都是从微观层面着手,以上研究问题虽然较为全面,但是并不能涵盖财务与会计账务处理的方方面面,并且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并不能对整个证券行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其次,研究缺乏普遍性。国内的研究多从某一个证券公司的角度出发,分析该公司存在的问题,所以研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样虽然各个公司能够处理好自身问题,但是该公司的经验不能对其他公司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研究缺乏共性。再次,缺乏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研究内容较为分散,多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风险并没有一个全面的控制体系,导致在财务与会计的日常处理中通常是出现了问题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将会把证券公司置于一个风险较大的环境中,风险控制十分被动。

3我国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识别和应对

3.1我国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思路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才是管理层决策的有力支持和有效依据,才能够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针对上述研究不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研究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的理论基础。应当跳出微观层面的研究,从宏观角度出发,深入了解证券行业的财务风险,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对于现有问题及未知问题都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第二,总结研究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问题的共性。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未严格执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公司内部财务监督缺位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原因具有普遍性,研究应当针对整个证券行业,并非某个证券公司的某些财务与会计风险问题。因此,应当总结风险问题的共性,结合理论基础,形成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风险控制对策。

3.2风险识别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对我国几个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较大的证券公司及其营业部进行走访调查,总结出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日常处理主要风险。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才是管理层决策的有力支持和有效依据,才能够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拥有完善的内部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控制机制是保证证券公司成长的关键。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国内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控制的研究成果,发现证券公司财务与会计处理普遍存在七种一级风险:财务印鉴管理风险、发票管理风险、银行存款风险、涉税风险、会计档案管理风险、实物资产管理风险和经纪人账务处理风险。上述风险分别对应若干个二级风险,并针对各个风险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4.2建议

应当建立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将对于风险的把控时间提前,提高应对风险的主动性。具体来说首先应该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风险预警可以尽早发现并识别公司面临的各种财务与会计处理风险,并对风险程度进行大致的评价,为中期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做铺垫。其次应当严格公司财务规章制度,明确职权分工,明确财务责任,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及控制风险的能力。最后,应当强化内部控制与监督,完善风险的控制及规避,总结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的经验教训,为以后处理由此类风险带来的问题提供借鉴。

作者:文妮 单位: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孙晓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1(22):43-56.

[2]冯辞.浅析证券公词树务风险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4):42-43.

[3]毕秋香,何荣天.证券公司风险评估及指标预警系统设计[J].证券市场导报,2002(10):7-8.

[4]曾嵘.试论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J].贵州社会科学,2006(5):29-31.

[5]陈共炎.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与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5(1):43-47.

[6]冯玉巧.刘娟娟.证券公司有效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6.

[7]王学峰.中国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0):38-42,48.

[8]张玺.浅析证券公司风险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3(3):45.

[9]段丽巧.对加强金融企业倒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235-236.

[10]许明波.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5(1):48-54.

篇(2)

国内外融资约束研究综述与展望

内部控制、融资约束与恶性增资

家族治理、专用性投资与企业业绩

中美高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比较研究

企业性质、公司治理与财务理论创新

内部人持股、投资者认知与公司价值

社会资本、替代性融资与企业成长

“四大”审计市场集中性与审计质量

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演进及其成因

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路径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内涵与学科定位

管理者团队特征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完善伊春林业财政投入的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区域金融发展与企业信贷融资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

异质资本边际替代率与技术资本配置水平分析

高管薪酬、在职消费、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

高管的银行背景、所有权性质与会计稳健性

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政府管理会计应用探究

会计自由裁量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证券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的注册资本核算方法探讨

黑龙江省会计专业人才供需调查与分析

福建省尤溪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论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的顺流、逆流交易

平衡记分卡在公益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与社会贡献的相关性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及时性

林业行业会计决算报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银行社会责任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研究

实施会计从业资格等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跨国公司融资决策的税收效应实证分析

林业行业会计决算报表编报的几点体会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环保项目跟踪审计研究

黑龙江森工加强资金管理的几点做法

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努力提高林业财务决算工作水平

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初探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履职行为的审慎度与业绩波动

中外期刊公司财务与会计研究质量比较分析

基于股东资源的公司治理研究:一个新的视角

产权性质、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与股权资本成本

平衡计分卡非财务绩效影响财务绩效的机理研究

CEO信息分享与独立董事角色发挥的联动效应研究

系统视角下的企业经营失败形成机理与财务预警研究

篇(3)

李常青,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会计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厦门大学工商管理教育中心主任,兼任福耀玻璃、厦门建发等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199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工业会计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工商管理教育中心,获中―加联合培养经济学(MBA)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2001年加拿大康克迪亚大学访问学者,2002年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进修,200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进修,2008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访问学者。

二、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会计与公司理财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曾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审计研究》、《会计研究》、《投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财务与会计》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公开出版著作(含合作)7部。近年来李常青教授主要围绕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具体如下:一是股利政策研究:1996年就借中―加大学产业合作基金的资助开展股利政策的研究,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先驱者之一”。首次对股利政策理论进行了梳理和综合性评述,为国内股利政策研究提供了借鉴性理论基础;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股利信号内涵进行实证检验,为政府保护股东权益、规范股利分配行为和上市公司制订股利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其中专著《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被誉为“挑战公司财务研究中的理论迷题”,具有“高、新、实”特点,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和厦门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二是公司治理研究:2002年中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联合招标课题“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效率研究”,以此为契机,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提出董事会影响企业业绩的基本模型和研究范式,并以ROE、EPS和EVA度量公司绩效,较为全面地研究了董事会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情况,首次将高管变更的类型分为高管双向变更、高管离职和高管新任三种类型,对我国公司的高管变更展开研究。最近李常青教授正带领团队开展公司治理的新领域媒体治理的研究。三是会计审计问题研究:李常青教授一直关注资本市场的会计审计问题,其认为真金白银也有瑕疵,现金流量表也可以粉饰,提出了识别现金流量表粉饰的四种方法,并率先在国内开展非经常性损益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的具体对策,李常青教授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无关,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也不能影响IPO折价,盲目引进国际四大所对上市公司进行补充审计意义不大。

三、主要论文和著作

《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专著);《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及其成因分析》,《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9期;《现金流量表的粉饰与识别》,《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4期;《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能影响IPO折价关系实践研究》,《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吗?》,《金融研究》,2004年第5期;《沪市公司IPO业绩效应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1期;《美国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审计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审计研究》,2006年第1期;《应用供应链理念发展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投资研究》,2007年第3期;《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研究述评》,《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管理》,2008年第4期;《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效应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8期;《家族控制、审计监督与公司治理――来自年报补充更正公告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09年第6期;《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市场反应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Family Control, Governance Environment and Cash Dividend Policy in China”,2010,ISTP检索;Family contro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cash dividend policy :Evidence from China,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

四、主持目及荣誉

篇(4)

企业集团进入集中管理后,由于有部分企业是在脱钩时进入企业集团的,这就使得企业集团内部的企业有些同集团有产权关系,有些还没有。这就要求企业集团对其子公司进行一次全面审计。通过审计,搞清资产现状,产权在集团的,报财政部重新确认;产权不在的,报财政部批准后上划企业集团母公司。在此基础上,企业集团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母子公司体制,母公司真正对子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子公司按照《公司法》改制后,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规范动作。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和选聘经营者的作用,建立集体决策及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事制度。董事会中可设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独立董事。董事会与经理层要减少交叉任职,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不得由一人兼任。

2加强现金管理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资产,所以它也是最容易出现被挪用、舞弊的资产之一,因此有进行集中管理的必要。而且现金的集中管理还可降低其分散的持有量,降低持有成本。其次,现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其都具有易于记录、保存、控制、调度的特点,为集权管理提供了可能。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企业集团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的责权利,实现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初步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框架,成立预算管理机构,建立预算管理的组织网络和业务网络,并且制定预算编制的方法、原则、程序,建立预算调整、监控体系及考核机制。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将集团公司的业务活动、资金流动、会计核算、资产管理、人力资源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从而形成覆盖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是管理层制定的详细的企业运作计划,本身具有整体性,它是一份整体规划。同时它的贯彻执行是以权威性为依托的,所以预算管理宜采用集权。

4加强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建设

集团公司里母子公司间财务信息是否畅通,关系到整个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母公司直接委派。被委派的财务总监,应组织和监控子公司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审核子公司的财务报告,负责对子公司所属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定期向集团公司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情况。集团公司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来监督、控制子公司的重大财务会计活动和全部财务收支过程,不但使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实现,而且能监督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5及时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集团每年年底都要根据集团上一年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考虑本年度企业集团的发展规划和国家经济形势,结合国内外市场情况编制本年度的财务预算报告。同时,要求成员企业根据集团的财务预算编制本企业的财务预算报告。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要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预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保证及时偿还到期银行贷款。预算内资金支出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限额以上资金支出实行集体联签制。

为确保企业集团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企业集团应要求所属企业必须按国务院《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每个企业只能设一套会计账簿进行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任何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财会部门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6建立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集团管理和控制

随着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它迫切要求创建一个金融媒介,起到加强集团凝聚力,提供金融服务及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的作用,财务结算中心就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对企业集团而言,母公司只有控制子公司的财务收支,控制其资金的流动,才能使子公司按照母公司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多种实现方式,目前比较常见的是母公司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或有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共同出资成立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的一个独立法人,财务公司是全面负责集团内所有成员企业资金管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无法成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可在集团公司设置与财务公司功能相似的资金结算中心。其功能为:①结算功能。即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统一在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帐户,由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以一个户头对银行办理集团内务企业的资金结算业务。②内部监控职能。这种统一结算模式为各成员企业资金运做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提供了保障,使集团公司能够有效控制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收支,及时掌握各下属企业的资金状况,便于其进行调控。③资金融通功能。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以吸收存款的方式将集团内部各企业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以发放贷款的方式将其分配给集团内需要资金的企业,既满足部分企业的需要,又减少资金的沉淀,可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财务公司还可以发行财务公司债券和进行同业拆借来为各成员企业融通更多的资金。

7建立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

一般来说,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暴露、不断恶化的过程,国内外的大量案例表明,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出现财务危机为征兆的,因而可以建立危机的预警体系来对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是认综合指数的形式,对财务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识别,判定监测到的公司财务处于何种景气状态及预示着何种景气状态,集团公司可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将当期的财务数据输入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模型,模型就可以综合度量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及早发现财务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通过对不同时期财务风险的综合度量,可以反映财务风险状况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不同公司财务风险的比较,可以反映本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二是对财务风险的监测预警。通过监测与预警,可以对公司的总体财务风险水平进行良好的衡量与监测,及早发现财务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这对公司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建立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能使经营者提纲挈领,站在公司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预先了解公司财务危机,以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目的。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最终形成来源于各单位,并且成因复杂,因此,集团公司应对各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预警,建立各单位的财务风险监测及预警系统,即根据集团公司各单位的职能、特点等的不同,来分别设置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线。

8通过财务网络电算化,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与控制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财务网络电算化提供了可能,为提高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创造了现实条件。在企业集团内部利用网络技术,对管理手段和方式进行彻底变革,已是当务之急。实现对子公司的各类资产进行监管,对子公司的成本、费用进行监控;对子公司的财务成果核算与利润分配进行统筹,在实时监控的基础上统一协调规划整体的财务目标,减少子公司为谋求小团体利益损害集团利益的不规范行为,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如公司可以利用用友ERP软件,使用财务、工资、固定资产等系统,既可独立使用,又可有机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无缝连接,用友ERP在网络环境下,财务、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等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实时传递,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者可以实时查看相关财务信息,了解企业资金运转状况。其优点主要体现在:①记账凭证录入分布在各工作站上同时进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②各子系统可以自动转账,形成统一的总账库,减轻转账工作量,既增加了转账的准确率,又提高了转账速度;③主管领导可方便查询各种财务数据,并通过应用软件随时制成各类统计分析资料与财务分析报告,为高层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

在整个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应当统一执行由母公司组织制定的总体管理制度,子公司可根据母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其原则,结合自身特点,自行制定本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在企业集团公司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所有当事人(无论母公司还是子公司),都必须坚持科学、系统、精练、可行和易操作的原则,认真策划,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及时修订,不断完善。

企业集团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组织,随着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不断变化,一种管理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也不会永远适用于某个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是集团公司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发展所进行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一部分。要保证集团财务控制系统能良好地运行,还要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机制环境。以人为本,把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管理者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监督、经营、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激励机制,比如股票期权制,与我国目前常用的工资、津贴或奖金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能促进集团公司发展的激励机制。企业集团必须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及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经营、创新管理,为适应新的经营战略方针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在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为社会创造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1)

2王素荣.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0)

3傅俊元,吴立成,吴文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构建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2)

4杜胜利.基于产业类型的财务公司业务模式比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5(4)论文出处(作者):

篇(5)

【关键词】 资产负债观;现金净流量;非经营性损益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所有投资者主要通过财务报告获取相关信息,且新会计准则中涉及财务报告的准则就有九个。财务分析的基本职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化为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去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应特别关注重点、大额、异动的报表项目,并对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指标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从中获取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并采用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理念,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时,往往容易存在以下九大误区。

误区一:重视利润,忽视资产和负债

利润指标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时所参考、甚至直接依据的主要财务指标。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后,实质上一个公司的利润不仅由收入和成本费用来决定,而且还由资产和负债期初和期末的变动情况来决定,且利润中包含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利润也呈现出越来越波动、越来越虚化两个主要特点。在资产负债观下,投资者更应该关注公司资产和负债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即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不应该过于重视没有太大信息含量的综合性利润指标。净利润指标不如毛利率或者营业利润率指标对决策有用。

此外,大部分投资者习惯于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市盈率等少数指标,对财务报表很少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因而,大部分进行盈余管理甚至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也主要是对利润及相关指标进行操纵。

误区二:重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忽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财务的核心是“现金流为王”。因此,不仅上市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现金流的管理,而且投资者也非常关注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将确认越来越多的持有利得或损失以及非经常损益,但这些损益往往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导致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相关性下降。

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时,往往习惯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对比来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或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负债的对比来分析偿付能力。而实质上,这是较难看出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和偿付能力的。比如,当前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主营业务是制造或外贸,但其较大比重的资产却是对外投资,投资可能成了该公司利润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主要来源,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可能一直为负,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却可能很好。

误区三:重视合并财务报表,忽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

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母、子公司之间业务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合并范围的影响以及合并抵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合并财务报表很难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误区四:重视年报,忽视季报

投资者往往重视对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半年报和年报的分析,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实质上年报往往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是较为滞后甚至严重滞后的会计信息,据此决策可能会受严重误导。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上市公司第一、第二季度的季报数据还比较理想,从第三季度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和恶化,但从上市公司披露的2008年年报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同比却并没有严重恶化,有些甚至还有不错的增长,这就是年报严重掩盖了季度之间的波动情况。

误区五:重视报表数据,忽视数据的质量分析

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时,往往直接拿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分析,而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必要地剔除(如对非正常和未实现利润的剔除、对不真实资产和负债的剔除)和处理。一般投资者通常容易忽视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质量、资产和负债质量、所有者权益质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误区六:重视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

虽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但这些财务信息往往是滞后的、综合性的、静态的会计信息,并且财务报表上既包括历史成本信息,还包括公允价值信息,这些会计信息远不足以作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甚至全部依据。而我国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过于重视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了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非财务信息包括那些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投资者如果忽视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等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可能就很难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作出准确的判断。

误区七:重视财务报表,忽视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数据是用货币高度概括的结果。因而,如果单纯用总括数据进行分析,就可能无法得到决策有用的信息。而附注是财务报表的必要补充和说明,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忽视了报表附注的分析,尤其是或有事项、承诺事项、关联交易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分析,则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在新准则体系下,关联方交易披露的范围扩大了。这可能使得广大投资者容易分散对重要关联方交易的关注程度。

比如,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来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假设某上市公司2009年半年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000万元,而报表附注里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说明是:600万元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 400万元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虽然,这利润表中3 000万元都是“浮盈”,但投资性房地产的2 400万元“浮盈”是评估的结果,而不是实际价格变动的结果。

误区八:重视报表数据分析,忽视业务实质的判断

投资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一定要结合上市公司的业务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而不能仅从财务数据得出分析结论。当然,一部分投资者可能由于财务知识的欠缺,对财务数据本身的涵义都不太了解,更别提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实质分析了。

比如存货数据,不同上市公司披露的存货数据,其信息含义是大不相同的。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部分上市公司在年初为了预防通胀进行了大量采购,而下半年随着市场的萎缩,产品又严重滞销,从而导致构成存货的原材料和库存产品严重偏高。但存货数据较高或很高并不能就此得出该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的结论,一定要结合公司实际、行业情况、所处阶段和采、购、销情况来进行全面分析。公司存货偏高,有些可能是为了囤积获利、有些是供应商集中供货、有些可能是提前采购等原因所致。

误区九:重视经营性损益分析,忽视非经营性损益分析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包括十五个方面的内容。

经营性损益是经常性的、持久的,是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能力进行预测的基础;非经常性损益是偶然的、非持续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出于各种需要,操纵非经常性损益的行为已司空见惯。目前,许多投资者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么只关注经营性损益的增长情况,要么只关注净利润的实现情况,而忽视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参考文献】

[1] 蒲涛,蒲适.摩根大通财务报表分析与启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 张素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新视角[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2).

[3] 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框架――基于微软和三大汽车公司的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7(19).

篇(6)

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正在或打算进行IPO,去年以来已有三家成功上市。面对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IPO之前企业应做什么样的准备?新三板企业需充分关注财务与会计、规范经营、信息披露等方面,洞悉自己的问题所在,以顺利通过监管审核。

IPO提速同时监管趋严

2016年以来,企业上市周期缩短,已过会企业的挤压情况得到缓解。2017年加速趋势更明显。新股发行虽然被提速,但企业的过会率却在下降,2017年首月企业IPO过会率由2016年均值93%降至82%。统计显示,2016年共有268家企业申请上市,其中18家未通过审核;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12日共有49家企业上会,7家未通过审核。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简称《办法》)综合发行条件中对主体资格、规范运行、财务与会计、信息披露四个方面的相关要求,统计这一期间发审会审核结果公告中对企业提出的87问题可以发现,财务与会计、规范运营问题最为受到关注,占比超过70%,信息披露次之。主体资格方面,2016年仅有锦和商业存在发行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化受到发审委发问的情况。分板块来看,信息披露问题询问中主要集中于申请主板上市的企业中,财务与会计、规范运营方面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中均为主要问询点。

而从此间发审委审核公告中对每个企业提出的审核回复看,企业被问及的问题涉及的监管方面中,2015年为2.07个,2016年为2.11个,截至2017年2月8日,2017年平均涉及2.14个方面,并且该数据有保持上升的趋势。

财务与会计问题问询占比最高

根据对发审委的审批公告分析,发问主要关注点集中财务控制、报表规范、会计核算、信息真实、关联关系和持续盈利能力六个方面。其中,前四个方面可归纳为财务规范问题。

公司内部财务内控制度完善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一条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简称《创业板办法》)第十八条的相关内容,财务控制指的是在审核公告中主要包括企业在劳务、采购、关联交易等具有法律效应的流程控制等重大方面所涉及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有效的,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结合发审委的会议审核公告,将对应企业面临的监管要求列出如下:

公司财务报表规范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三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七条中的规定,该项主要是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会计核算符合规定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会计核算主要关注编制财务报表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选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财务报表信息真实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财务信息真实具体指企业在披露信息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发行人编制财务报表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选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随着发审委审委愈加细致、企业IPO现场检查工作的展开,信息披露的准确和真实将越发重要。

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

根据《办法》中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发审委要求申报企业在申报材料中对有大笔资金往来或交易占比较高的担保方、客户、采购方以及发行人实际控制人的其他关联公司等,发行人应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按重要性原则恰当披露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

公司应有持续盈利能力

企业持续盈利的问题主要包括经营模式、产品和服务以及经营能力等。根据《办法》第三十条和《创业板办法》中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该项监管内容主要包括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最近1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最近 1 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以及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涉及方面较多,发审委主要从企业所处的行业、自身的经营模式以及企业外部关系三个角度剖析企业的持续盈利模式。发审委在审核中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活动,也对其他社会问题例如环保等有所关注。

把控企业规范运营

除了百合医疗存在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任职资格和实际控制人收入来源合规性判定外,规范运行方面所涉及的监管内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和操作规范两方面。

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

根据《办法》中第十七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六条的相关规定,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

公司经营规范合规

根据《办法》中第十八条和《创业板办法》第十九条中的相关规定,申报企业不得存在以下情形:最近3年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或者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或者以不正当手段干扰中国证监会及其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或者伪造、变造发行人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签字、盖章;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等。发审委关注了有违反相关规定嫌疑的企业行为,现将相关企业面临的监管要求列出如下:

公司控制人和董监高人员

满足任职资格

根据《办法》中第十六条和《创业板办法》中第二十条中的相关规定,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任职资格,且不得有相关违法行为。《创业板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发行人的股份不存在重大嗍艟婪住0俸弦搅粕昵朐诖匆蛋迳鲜校发审委就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提出相关问询。

篇(7)

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管理理念,财务管理漏洞百出

企业财务管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没有完全走上新的企业财会管理发展轨道。陈旧的管理观念导致企业财会管理漏洞百出,漏账、死账情况在企业财会管理活动中时有发生。这将导致企业经济管理不力,财会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企业经济效益蒙受损失。

2.企业每年发展预算不切实际

企业每年的发展预算不切实际,过度夸大企业年收入的虚假预算数目,或者过于保守地对企业经济年收入的预算。从而导致企业年预算不合理,不切实际。这样的企业预算失真而导致企业在年内发展中无章可循,从而致使企业经济发展通常以投石问路式发展,无法达到企业所真正要求的发展目标。

3.资金融通与控制不合理

企业资金融通方面。影响企业融资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声誉好坏等方面。企业在想银行借款的同时,企业诚信度和实力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当前,我国不少企业在企业融资方面面临着极大地挑战,主要是因为企业没有充分利用企业本身能够融资的诚信度及发展潜力进行融资。

企业资金控制方面。企业资金的有效控制主要表现在企业理财能力方面,理财权限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控制能力的大小。但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大额的资金支付没有规定一定的批准权限,导致巨额资金轻率付出而造成失误。

4.企业财务机构在财务监督方面存在的漏洞

企业财务监管权力不明,全责分不清等因素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监管力度。由于集团公司拥有明显高于其他部门的权利,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决策。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监督变得更有深度和广度。切实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现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监督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让众多人在“利欲”的驱使下,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非法经济活以提高自己的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导致和经济犯罪犯罪产生。

企业财务管理与核算的解决措施

1.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发展

新时期,新阶段,财务管理应该摒弃原来历史发展中的陈旧管理观念,推陈出新,实现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发展机制。企业只有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当前环境下企业应树立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资本多元化、人本化理财、风险理财等四个方面的观念。

2.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

企业在整体发展中如能实现全方位的财务管理机制,就必须不遗余力地实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越是规模大的企业,就越需要层级高的管理人员,对此现象的认同感越强。因此,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不断引进和不断培养具备高级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的人才队伍。

3.企业财务法制化管理方式的完善

改革企业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实现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从而使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上有法可依。财务与会计关系层面严格划清界限,财务与会计职能界限明晰化处理。企业在财务的日常管理方面,建立健全严格的财会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奖惩分明,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方面违法违规现象必须严格追究到底,从严治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实现企业财务法制化管理方式,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企业财会制度的管理蓝本。从我国相关法律出发,转变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观念,转变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和会计管理人员的人生价值观念,从而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4.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

不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主要原因是企业人力资源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为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以及强化执法,应建立建立会计人员统一管理机构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将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单位分离,使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会计的监督机构应与行政行为主管部门在领导关系“人事关系”经济利益方面脱钩,让会计监督机构在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与财经法纪的规范和制约下独立、平等、跨行业地开展会计监督活动,形成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承担风险的运行机制,客观、公正、独立、严明地开展监督活动。

5.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核算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会计的核算能力培养制度,实现企业预算和决算的真实化和健康发展目标。优化企业预算、决算、的财务核算体系,是预算、决算出入甚少,企业支出与收入两方面账目明晰化和科学化管理,科学监管和科学监督,严格监督好每一次企业预算和决算,从而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效优化管理。会计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企业核算的优化目标。会计在企业财会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实现会计的优化管理,实现会计人员素质能力的不断培养,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企业会计队伍,为企业财务管理做好基础性保证。

 

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核算相关文章:

1.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本

2.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

3.最新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