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6 16:12: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篇(1)

【关键词】高校 中层管理者 时间管理

现代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可见,良好的时间管理是正确的管理的基础。作为高校运行最重要的工作承担者之一的中层管理者,其工作通常涉及到学校各个不同机构,工作繁杂,而且每项工作都有一定的完成时限,使得他们在面对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时,往往会因为缺乏时间管理的概念或时间管理不善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时间管理的概念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实际上是钟的读数”,《辞海》对时间解释为“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或它的某一点。以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为根据”。从管理学的角度,时间具备以下四个特性:一、供给无弹性:时间与其他任何资源最大的不同在于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二、无法蓄积:时间不可以被积蓄储藏,不论主观意愿为何,都必须消费时间;三、无法取代: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是无法取代的;四、无法失而复得:时间一旦流逝,则永远无法挽回。

时间虽然具备以上的特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时间的有效管理,来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学者杰克・弗纳对时间管理的定义是:有效地应用时间这种资源,以便我们有效地达成个人的重要目标。在管理学领域,时间管理是个人管理理论的一部分,其涵义是如何面对时间的流动而进行自我管理,将过去作为改善现在的参考,把未来作为现在努力的方向,而好好把握现在。简而言之,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个人管理,是时间使用者自我的一种管理,指个体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资源所进行的计划和控制活动。

高校中层管理者时间管理存在的误区

所谓时间管理的误区,是指导致时间浪费的各种因素。目前高校中层管理者对于时间管理存在以下误区:

工作规划缺乏。工作规划是确保主动、合理支配时间的基本要素,利用规划可以有意识地支配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相当一部分高校中层管理者没有进行制定和调整工作规划的习惯,由于工作缺乏合理规划,导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存在工作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组织管理不力。适当有序的组织管理可以调动下级的积极性,整合资源,使工作发挥最大效益,使管理者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而部分高校中层管理者存在着工作职责不清,工作权限不明确,工作内容重复,与下级沟通不畅,不善于授权,花费大量时间于具体事务,日常管理混乱等问题。

时间观念不强。高校中层管理者事务繁杂,工作头绪多,通常由于不擅处理不速之客和无端电话的打扰,陷入“文山会海”,突发事情出现等原因,处理工作时往往习惯拖延时间,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工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纪律意识淡薄。由于个人缺乏纪律意识,工作缺乏责任感,部分高校的中层管理者表现出工作态度消极,工作主动性不强,做事拖拖拉拉,遇事怨天尤人等问题。

高校中层管理者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对高校中层管理者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研究分析必须是在对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的认识和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六项:设立明确目标、制定有效计划、分清轻重缓急、有序组织工作、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充分授权以及遵守规则纪律。高校中层管理者大多是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同时承担着繁重的管理工作,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他们尤其重要。

设立明确目标,制定有效计划。在制定目标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时间使用习惯,做好时间日志,详细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是怎样花掉的,这也是时间管理的开始。通过时间记录,找到浪费时间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改变,形成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这是制定和实现目标的先决条件。

在了解了自己的时间使用状况后,才能制定工作目标。而一个完整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达到的,这样目标才能发挥它的指导性作用;目标必须是可衡量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有可以用来衡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标准;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与自己的工作和时间使用状态具有相关性;任何一个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时间的限定,因此目标一定要是基于时间的。

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就可以根据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这是进行时间管理的第一步。而制定一项合理的计划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探寻完成目标的各种途径,确定最佳的完成方式;将最佳完成方式细化为每月、每周、每日的行程表,并加以执行; 定期检查细化目标的完成情况;调整行程表,保证最终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制定应急措施,帮助应对意外情况。

分清轻重缓急,有序组织工作。高校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往往比较繁杂,涉及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要在繁杂的工作中抓住重点,就必须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来组织安排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考虑工作的优先顺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再考虑事情的“缓急”。 “时间的四象限法”是个很好的工具。

“时间的四象限法”是美国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这一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一般人认为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的事要马上做,其次是做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但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理论的重点是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此类工作往往影响深远,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变为第一象限工作。管理者如果过于关注第一象限的工作,会使人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经常忙于收拾残局和处理危机,很容易使人精疲力竭,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管理者平时应多投入一些时间在第二象限工作,缩小第一象限范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对于不重要的事情,能不做就先不做。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这类事情看似紧急,需要马上处理,但属于不重要的事,对此类事情要学会拒绝。对于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要学会舍弃,尽量不去做。

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充分授权。高校中层管理者的工作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因此,增强其时间管理能力往往要体现在明确工作职责和范围、安排不扰时间、充分合理授权等几个方面。

篇(2)

关键词:土建;工程管理;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土建建筑工程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逐渐发展壮大,土建建筑工程管理也发展成一套较完整的体系。土建建筑工程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包括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土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土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和土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间管理。做好各个部分的管理才能真正达到工程管理的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本文着重探讨土建建筑工程在这些部分的管理。

1.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

1.1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中最首要的问题就是施工现场管理体质不完善。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所以土建工程项目不断增多。由于施工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安全措施做的不到位,并且施工现场高科技仪器越来越多,新技术新施工材料不断增多,高难度大工程项目增多且呈复杂化趋势发展,给土建工程施工增加了许多难度。以至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这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也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现场监督管理体制。目前施工企业多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部独揽大权,企业本部对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不足,导致项目部在材料采购及劳务使用等环节缺少监督与制约,极易产生选购材料不达标准,雇佣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为施工现场埋下了安全隐患。

1.2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优化策略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建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最常出现的问题,施工企业需要改变管理机制,加强现场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项目经理负责制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确保企业的利益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必须转变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建立一套完整有力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确保施工作业在有保障的前提下进行。实施并严格执行生产责任制,将每一个工序环节责任都落实到个人,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营造安全施工、科学施工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代的建筑市场,使企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1] ][1]。

2.土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2.1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

要以项目实施为研究目标,将投资回报作为目标,对工程造价评估调查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掌握,能够在基本原则和要求基础上对经济学原理、技术手段和法律规范进行重点控制;对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明确;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实施阶段以及项目竣工阶段的整体规划和施工造价控制,对成本质量管理以及经济效益和回报等问题进行分析,将其落实到项目工程的各个阶段,发挥土建工程建设的人力财力物力优势,这样才能在各个组织的技术和资金方面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2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科学有效的项目决策,只关注对施工造价的管理,没有对投资设计给予正确地认知和合理地重视,在管理方面出现了内容滞后的情况。工程造价管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造价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在实际的工程造价工作中,企业项目管理只是对施工造价进行了管理,而投资设计方面也是工程造价中的重要环节,却没有给予重视。这导致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和实际技术与经济评估出现了脱节的情况,极大地阻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对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同时,也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2.3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工程招投标逐步成为建筑行业争取项目的主要方式。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有利的条件,增加获得项目的机会,首先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优势,调动企业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为合理和有竞争力的标书,尤其是在对工程量的总结和归纳的工作一定要详尽合理。此外更应该加强对于项目施工单位的管理,选取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项目施工企业,严格把握造价管理工作,控制施工质量,进而推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循环,在对施工设计方案总结时应全面顾及施工难度和竣工后期的运营维护情况。

3.土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3.1概述

在土建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中,对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尤为重要。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中,要想在建筑市场拥有竞争优势,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保证施工的质量。因此,施工企业需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创造新的土建施工管理手段,引入新的管理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土建工程项目中,确保施工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2] ][2]。

3.2强化土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措施

要想保证土建施工的质量,首先,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质量。对于材料的接收是有严格审查程序的,材料在接收前都需要被验收员进行规格和质量以及型号的检查,如果发现有哪方面不合格的,那么材料不管是甲方提供还是由自己采购的都不能进场。当材料按要求允许进场时,要按照各规格型号进行摆放。在建筑过程中,机械设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施工时机械设备被用到频率很高,所以机械设备的规格、材质、型号以及性能都必须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当然机械设备的材料也要符合施工现场条件。因此要将建筑材料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才能对建筑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施工效率,也提高材料使用效率。

4.土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间管理

在土建建筑工程管理中,对项目施工时间管理也同样重要。项目施工时间不仅包括项目施工进行的时间,还包括进度管理的时间、质量管理的时间、安全管理的时间以及项目利益回收的时间。所以对项目施工时间的有效管理,可以充分协调各环节所用时间,有效、合理地安排各环节所用时间,减少施工时间的浪费,降低施工成本的投入,加快利益的回收。因此加强施工时间管理,是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根本保障。施工时间管理的好,项目节奏井然有序,施工时间管理的不好,项目管理的持续性和均衡性将被打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将严重受损。抢占及等待时机就是为排兵布阵创造条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相对于适宜时间段,非适宜时间的管理更具有战略意义,体现为管理工作的谋划层面,而适宜时间的管理工作则是谋划的实施层面而已。项目施工时间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规模化施工能否顺利开展,从而决定项目管理的成败。

结语

尽管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且硕果颇丰,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的建筑行业仍处于落后的状态,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加大了对建筑方面投入的力度,目前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加强对土建建筑工程的管理对土建建筑工程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在一个完整、合理的工程管理体系下,建筑施工才能合理的展开,稳定的进行,达到理想的目标,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世界建筑的发展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篇(3)

1.1TRIZ理论简介TRIZ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矛盾/冲突理论,物质—场模型分析方法和发明问题解决算法。TRIZ理论以技术系统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技术系统是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组合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事物。技术系统中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

1.1.1TRIZ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矛盾/冲突理论。主要包括技术矛盾、物理矛盾。技术矛盾指系统构成部分的子系统参数改善的同时,另一对应子系统参数出现恶化。物理冲突则是指系统同时表现出的两种相反状态。因此矛盾/冲突理论也就包括了技术矛盾/冲突原理和物理矛盾/冲突原理,矛盾/冲突的解决,在分析和明确矛盾问题,并将其抽象化后,通过查询矛盾矩阵表,即可在矛盾矩阵表中找到对应的发明原理,通过分析给出的发明原理,即可找到适合解决矛盾的理想解。

1.1.2物质—场模型分析是TRIZ理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共有76种标准解。物质—场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不同想法。

1.1.3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是TRIZ的核心分析工具,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的发明问题。其实质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矛盾对立,对初期问题进行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1]。1.2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运用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为:首先将具体问题进行规范化的表达,并进行抽象化处理,使之归类到TRIZ的矛盾矩阵问题;接着再从已经归纳总结好的体系中筛选出针对该标准问题的类似的标准解决办法;之后将类似的标准解决方法再转化为具体的措施就可以解决具体的问题了;最后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看是否彻底解决了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若有遗留问题则须再次进行问题的定义进入下一个循环。

2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项目管理过程分析

2.1项目管理简介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内外部资源环境约束下,依据现代系统论的原理,对项目涉及的相关内外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使项目有效的执行。项目管理进程起始于投资决策,终止与项目执行结束。

2.2我国传统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我国传统的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2.1权责不一致。这在组织结构设计中是基本原则,但大多数私人老板不懂得怎么样放权,不知道如何监管从而造成一些管理上权责不相匹配。

2.2.2注重管而非激励。许多管理者没有真正领悟到管理的精髓,常常以权压人,多数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

2.2.3缺乏敏捷性。市场竞争激烈,未知因素增多,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国内规模比较庞大的企业特别是管理能力欠佳的集团组织难以对市场形势作出敏捷的反应。

2.2.4效率较低,管理不规范。当前我国许多领域的项目管理存在着效率低,管理不规范和过度随意化,许多决策往往都是未经讨论验证的决定。

2.3TRIZ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2.3.1定义问题。认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在定义问题阶段管理者应该对问题进行清楚地辨认和透彻的分析,项目管理有9个基本要素,而这9个要素之中又有若干关键要素,各要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定义问题为运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矛盾奠定了基础。

2.3.2转化问题。找准问题之后,需要利用TRIZ所提供的转化方法将其转化成TRIZ方法可以处理的标准TRIZ问题。具体问题转化成标准TRIZ问题的过程主要就是寻找冲突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运用的TRIZ工具有矛盾矩阵、科学知识库和标准解法等。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范围、项目时间和项目成本的相互制约的关系,项目的质量则是受这三个因素的平衡关系所决定的。本文考虑到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人参与的管理创新特性以及非结构化特性,确定冲突为包含了主观矛盾的管理冲突。这个过程主要是找准冲突的特点,为解决问题所需用的TRIZ分析工具和原则提供依据。

2.3.3解决问题。问题转化完成之后就需要运用发明原理,科学效应以及76种标准解等TRIZ解题工具来进行解决。运用TRIZ理论40条发明原理中的动态原则来解决项目管理中因时间、质量、成本三个关键要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效率低下,管理不规范以及缺乏灵敏性等问题。

2.3.3.1时间管理与动态原则。项目管理长期处在动态的、持续变化的环境下,在不同的项目参加单位中,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工序分布,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项目进度也相应地受到动态的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动态原则,使项目管理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信息有效交流,为项目管理方在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沟通。

2.3.3.2质量管理与动态原则。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依据动态原则进行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将以往的流程式的质量控制变为模块式的质量管理。具体步骤是:把项目管理中的某项工作或者子目标以工作合同的方式进行安排,每个合同都是一个独立的模块。每个子项目根据动态原则,结合子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质量控制模式进行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总负责人只需在及时掌握各个子模块质量管理的情况,协调各个子模块之间的关系,而不需要介入每个模块的具体质量管理过程。

2.3.3.3成本管理与动态原则。在动态的环境下,考虑项目管理通常细分为子模块,因此项目的成本管理主要表现为对各个工作子模块的成本管理。原有系统的、纵向的成本管理相应的需要调整为动态的、横向的成本管理,使项目管理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2.3.3.4改进与控制。利用TRIZ理论中标准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后,还需要再进行一次的转换,使得标准解转换成为具体的解决办法。然后对其进行成本、效率、市场、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如果还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则需进行改进或者将遗留问题再次进行转换求标准解。经评估之后可以实施的方法还应该注意对实施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所实施的方案没有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中心而一直沿着预期的方向进行。

3结论

篇(4)

场内交通工程是大型水电站前期项目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桥梁(含临时桥)、隧道及公路等。子项目数量众多,子项目间时空关系复杂,子项目实施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多是其主要特点。作为大型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的重要先决条件,对电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以项目采购核心过程之招标环节为切入点,针对场内交通工程采购招标中的典型问题,试图利用和谐管理理论的思想方法进行剖析,研究改进措施,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及水电项目管理水平。

1场内交通工程采购招标典型问题

1•1子项目招标时机决策不当子项目招标时机决策是项目采购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项目集成管理、时间管理、范围管理等,对相关子项目乃至项目目标都具有一定甚或重大影响。

1•2招标周期过长延误有效工期由于招标程序复杂、办事效率低下甚或灰色交易作祟等原因,诸多与洪水、雨雪、气温等自然因素密切关联的子项目招标周期过长,人为延误了宝贵的有效施工时间,影响工程总工期,继而对项目投资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1•3子项目招标顺序不当导致开工顺序不当对于空间关系密切、实施时间存在重叠的相邻子项目,由于招标顺序不当导致其开工顺序不当,在生产要素投入和使用环节必然违背生产要素管理的“适时投入”、“有效”、“节约”原则;在实施中必然诱发子项目间的时空矛盾与相互干扰。

1•4业主开工条件成就不及时业主开工条件基本成就是工程项目采购应具备的先决条件之一。在大型水电站交通工程子项目开工前,其业主开工条件成就不及时现象比较普遍。

1•5招标中不当设定敏感合同条款FIDIC施工合同条件的基本原则是依法管理、平等交换、权责明确、风险合理分担。但我国工程承包合同中“平等”、“风险合理分担”的理念并未得以真正体现,大型水电站场内交通工程中也不例外。

1•5•1专用条款限制施工分包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有很多电站交通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在专用条款中约定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施工分包。

1•5•2子项目合同工期设定普遍偏紧由于水电站投资效益对有效运行时间的依赖性及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当前水电站交通工程子项目合同进度设置中普遍存在进度偏紧、过紧等现象。

1•5•3合同专用条款设定拒绝价格调整目前水电站工程建设中一般都采取DBB模式下的单价合同形式。其价格是否可调问题实际是一个业主与承包人的经济风险划分问题。在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问题则是一个长期、激烈争论的商务焦点,尤其是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格调整问题。

1•5•4不当设定风险性技术标准

1•5•4•1外力风险定义与影响以FIDIC合同的观点,任何不可预见的不利自然因素都属于“外力风险”。大型水电站交通工程建设中,遭遇不可预见的不利自然因素几乎是一种必然,诸如桥梁施工中的河流天然来水流量的波动性、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涌水、复杂的微观地质条件恶化等等。任何外力风险,都与施工成本、工程造价、工程进度或施工安全、子项目投运时间等密切相关。

1•5•4•2大型水电工程中的外力风险划分惯例一般是通过商务合同条款(主要为定性)与技术标准(主要为定量)相结合的途径,界定合同履约中的不可预见自然因素对应的外力风险之责任主体与责任范围。

2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招标典型问题探析

2•1内部技术和谐不足子项目招标时机决策不当、招标周期过长延误有效工期,都会导致子项目开工、完工时点不妥,必将导致与相关子项目的时间衔接关系上技术和谐不足。合同约定的业主开工条件成就方面不及时,实际就是相关子项目系统输入条件加载的时间不当,降低了其与子项目预期目标之间时间关系和谐度。子项目招标顺序不当导致开工顺序不当,多将激发或强化相邻子项目一定时段内的公用空间矛盾,是由于时间关系和谐不足诱发或强化的空间关系不和谐。

2•2外部技术和谐不足与洪水、雨雪、气温等自然因素密切关联的子项目开工时机不当,多将激发或强化子项目施工与相关自然条件之间的矛盾,使子项目预期目标与自然条件之间关系和谐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甚至恶化。

2•3外部精神和谐不足无论是技术条款还是商务条款,招标中不当设定敏感合同条款,大多都是业主利用自身优势的市场支配地位,所实施的限制承包商合法的项目管理自或不当转嫁市场与自然风险的行为,均为不当或非法的商业行为。都必然导致合同双方合法利益关系的不和谐,影响外部精神和谐。在征地移民方面,对于确应实施的征地移民项目而采取依托合同转嫁合同惯例义务,则还导致或诱发项目业主、子项目承包人与当地居民利益关系不和谐现象。

2•4不和谐关系的交互影响与转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时间、空间、自然、利益等因素是交互作用的。由于技术和谐与精神和谐的关联性,不和谐关系在其交互作用下必将一定程度地相互转化,使子项目系统甚或项目系统不确定性增大,系统目标实现难度增加甚至受挫。

2•5不和谐关系的冲撞与放大基于系统的层级结构性、时序性、关联性及技术和谐与精神和谐的关联性,完全可以预见上述诸多关系不和谐所产生的“冲撞效应”(ImpactEffect)及其“放大效应”。众多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一切。

3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改进措施

“和谐管理的要旨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在变动的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

3•1基于谐则(XiePrinciples)的技术改进措施“谐则”是通过对组织管理系统设计,规定管理对象行为路线、追求确定性条件下的组织高效运行的问题解决机制。诸多技术不和谐都可以通过科学构建“谐则”来加以改善。(1)采购规划中所划分的合同包—子项目与实施阶段的相应子系统对应,子项目划分对项目组织管理系统设计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子项目施工承包合同不但是“激活”子系统的钥匙,而且一定程度规定了管理对象的行为路径。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采购规划,尤其是子项目的划分。采购规划中需要使用项目分解结构(WBS)来划分招标子项目,WBS直接涉及今后的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及沟通管理。故应关注各子项目工程特性、子项目对自然条件的敏感度、个体时空约束条件、对项目整体影响度等,更应理清子项目间相互关联因素、相互时空约束关系、工艺逻辑关系、劳动组织关系等。根据招标阶段所认识到的确定性(基于概率),通过合理的规划安排,最大程度降低未来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2)由于大型水电站场内交通工程招标是一个相对长期活动,先期开工子项目的实施情况与后期招标子项目的招标条件关系密切。基于此,需要从项目宏观层面建立动态的采购规划网络计划体系,最大程度减小不确定性。重点通过立足于信息采集系统获得各子项目的即时实施信息,实现采购规划与实施计划的反馈互动;加载即时信息于后续的项目采购规划中,实现对采购规划的有效动态调整。动态调整采购规划,必须关注原规划中关键线路实施情况、关键线路演变情况及对系统总目标的影响。(3)为了更有效地实施采购管理,应建立实行采购规划的信息采集与分析、立体沟通、采购规划编制与动态优化管理、采购规划审核、执行控制、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机制来提高项目组织的整体工作效能。

3•2基于和则(HePrinciples)的管理改进措施“和则”是指依靠“人”的能动反应应对复杂性管理问题的机制。以制度、规则、契约、文化等为考察内容,强调“人”的主观性、主动性。大型水电站场内交通工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人”是建设过程中最活跃的核心要素。包括采购招标在内的整个项目管理中都应该切实坚持和谐管理理论,积极构建“和则”。(1)树立以合法利益为核心的“共赢”经营理念,建设精神和谐。施工承包商是工程建设环节最重要的企业组织,盈利是其存在的基础和根本目的以及行为内在动力。从资本追求利润本原驱动角度,剥夺或限制承包商合法的项目管理自使其失去合法获利的机会、强势胁迫其不当承担市场或自然风险,都是对其切身利益的不公对待。都可能使其主观能动性受挫、影响其资金运作甚或瓦解其子项目经济基础。承包商是项目工程实体的建造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业主必须在招标阶段就重视兼顾承包商合法利益,才能真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推进工程建设,从而实现业主自身投资的预期利益。对项目建设其他干系人的合法利益亦应合理兼顾。(2)在招标阶段业主要在系统大目标意义统领之下,从规则制定、契约设计、文化建设等操作层面实践“共赢”理念,为和谐业主子系统与承包商、工程当地公众等子系统之间关系,为持续追求项目系统和谐程度的持续提高奠定基础。努力激发合同相关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其有效的合同履约,消减子项目目标落实及相关子项目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持续提高系统和谐度。(3)加强对业主采购管理者的管理与激励,促其主动、敬业、重效。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172-03

1基于“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高职课程模式创新的要求产业企业是职业院校的最终顾客,是从学习者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中获益的组织,因此满足产业企业的需要是职业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业院校只有紧贴行业发展的脉搏,适应产业、企业和职业的发展,才能在服务企业社会的同时不断推进自身发展。

1.1课岗对接

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对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分析,课程定位和目标满足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并按职业工作过程组织与安排好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定位、目标和内容,设计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办法,进行单元设计,并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体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2课证对接

课程内容的选择对接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如营销专业课程的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营销师(高级营销员)、外贸跟单员、营销策划员、市场分析师等营销职业资格内容。

1.3课赛对接

课程目标的定位对接国内外专业技能竞赛,在课程标准中融入竞赛的要求,课程实施过程同时体现作品形成过程。

2基于“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高职课程模式设计的过程及内容2.1专业及课程现状分析

分析研究目前高职专业及课程的现状,剖析存在的与社会、产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重点查找课程中存在的差距,明确课程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2.2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分析研究当前对高职专业人才需求的总体现状与特点。

2.3企业职业群工作任务分析

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按职业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分析研究专业相关岗位人员的工作任务,对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研究提炼并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及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能力。

2.4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

在征求企业专家及学校教师、专业学生等多方面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研究并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2.5专业具体课程开发

根据设计的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具体学习领域,研究和提炼相应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选择并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等。

2.6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模式设计

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办法、技能竞赛标准,进行单元设计,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2.7专业及课程评估模式设计

设计是基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参与合作的、体现“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专业及课程评估模式。

3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式设计的主要方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以服务化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是全国百所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几年来,学院致力于培养服务行业企业的营销人才,探索设计并实践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课岗证赛”深度对接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模式。

3.1“3343”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模式

依据德国双元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我们设计了基于职业导向的“3343”课程体系开发模式。

(1)三个阶段。一是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二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三是课程体系开发。

(2)三个课堂。第一课堂,即以“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与行动领域对应的专业课程。依据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定位即培养“能说、能干、能想、能学;会推销、会调研、会策划、会管理”的“四能四会”应用型营销人才,我们对营销主要工作岗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出36项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18项行动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序化为10个学习领域即10门课程:化工产品商务基础、市场营销环境、购买者行为分析、市场调查预测、营销策划、营销成本控制与风险防范、商务礼仪与商务沟通、产品销售、客户管理、营销管理。第二课堂,即与第一课堂紧密相关,帮助学生把第一课堂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各类课外学习和学术科研活动。主要包括与专业相关的技能竞赛、职业考证、学生专业社团、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第三课堂,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课堂。主要包括专业实习、专业实训、专业实践等。通过实践教学课堂“识岗—顶岗—上岗”三个层次的训练,实现初学者—实践者—熟练者的递进,从而提升营销职业人需要的相关核心能力。

经过几年的研究设计和实践完善,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第一课堂(课程)、第二课堂(活动)、第三课堂(实训训练)的“三堂” 有机融通。

(3)四个转换。一是将重点产业、企业营销职业的典型工作转换为行动领域。二是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关联的学习领域即课程。三是将学习领域转换为相应的学习情境。四是将学习情境转换为具体的学习单元。

(4)三个保证。通过课程教学的实施,以教学单元支撑学习情境能力目标,以学习情境支撑课程能力目标,以课程支撑专业能力目标。

3.2四位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近几年来在高职院校大力推行的“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与成熟的传统产业匹配的工科类专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不能满足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难以体现营销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而且这种模式仍然将教放在首位,通过教师的教,推动和实现学生的学,并引导着做,本质上未跳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营销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构建方面,我们创新并实践了“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以学生能做会做为引领,根据营销职业人员要求实施相关项目任务;以知识够用实用为要求,在“做”中体现“缺什么就补什么”;以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为原则,结合学生“学”的需求和营销职业工作任务的需要,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以学生善说贯穿始终,在“说”中提高学生沟通能力,锤炼团队合作精神。该模式的设计与实施需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做什么、怎么做。课程围绕专业、专业围绕职业是我们确定“做什么”的准则。如根据企业营销管理活动相关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营销管理职业对应的课程工作项目与任务。我们在《营销管理》课程中设计了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的5个项目:实施营销战略与计划管理;实施营销组织与人事管理;管理营销费用;管理营销活动;管理营销业务。在营销业务管理项目中设计了营销信息管理、销售区域管理、销售合同与订单管理、中间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应受账款管理等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2)学什么、怎么学。在做的同时需要理论知识跟进。我们以知识够用为原则,融合国家高级营销员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对应各项目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序化,作为课程学习内容。比如《营销策划》课程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234:即1个中心(以撰写营销策划书这个课程总项目为中心)、2个分析(企业自身优劣势分析和市场环境机遇威胁分析)、3种工具(市场细分、目标市场营销和市场定位)、4方面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3)教什么、怎么教。教为学服务,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适应高职院校特点、营销职业特点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行之有效而又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比如我们把《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第一部分确定为项目任务安排与准备,成立 “南京拓展化工贸易有限公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产品营销部。教师职业定位是公司的营销总监,同时又是营销策划方面的咨询师,学生的职业定位是按不同产品营销部划分的营销经理和营销策划员。同时重构课堂教学的空间设计,融教室与策划工作室于一体。将课程教学最后一部分安排为编写营销策划书,学生做演示介绍,并进行团队自我评价、团队相互评价、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等活动。

(4)说什么、怎么说。营销专业和职业特点之一是沟通,我们将“说”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说什么”方面包括说思路、说观念、说策略、说方案、说报告、说建议等若干方面;在“怎么说”方面包括个别交流、团队沟通、方案报告交流、项目成果演示汇报等多种形式。

营销管理项目四(营销活动管理)“做、学、教、说”教学模式能力训练任务名称1拟实现的能力目标(做)1相关支撑知识(学)1训练方式手段(教)1可展示结果(说)营销活动的管理1能够策划营销活动的管理方案1营销活动的计划方法、场地选择、成本及预算、效果评估1案例分析、团队讨论1本团队营销活动的管理方案续表能力训练任务名称1拟实现的能力目标(做)1相关支撑知识(学)1训练方式手段(教)1可展示结果(说)会议营销的管理1能够策划会议营销的管理方案1会议营销的步骤、礼仪、管理、展览会1任务驱动、团队讨论1本团队会议营销的管理方案时间管理和效率管理1能够编制时间管理方案1时间管理的误区、六项基本原则、效率管理常用的方法和工具1案例分析、学生讨论1个人的时间管理方案

3.3多方合作的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营销商贸类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游离于行业企业、少有主要服务对象行业企业的参与、基本上限于教育系统内的循环等问题,我们设计了多方合作的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成立由服务行业企业的市场营销及人力资源专家、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代表组成的市场营销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内容,共同检查和评估教学效果;建立按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自我评价、吸引行业企业参与的共同评价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多方合作的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设计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营销专家评价与教学常规考核、行业企业考核、取证合格考核、竞赛成果考核以及第三方评价等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在内的所有课程标准,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纯实践环节,制定了专门的考核评价办法,并逐步推行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教师选择学生的“双向选择”办法;推行“双证书”制度,通过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要求学生取得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使学生在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上岗能力。通过健全专业及课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多方合作的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完善专业及课程考核评价的制度规范,以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顾客满意。

篇(6)

3D打印将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学生所绘制的3D模型能够通过3D打印机来实现。学生可以创造一切实物,在体验中实验,而不是面对一堆遥远又抽象的公式。这将意味着学生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将有所不同。

那么,如何让学生接触3D打印技术呢?我们知道,3D打印并不是买回来打印机就能够使用的,学生没有基础,教师没有经验,这样的实验是注定失败的。为了使3D打印技术能够尽早在我校信息技术课堂发挥效能,我们经研究决定,先行在初二的指定选修课程模块中设立3D创意设计课程。

创设3D创意设计课程的初衷

3D设计是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更形象化的一种新兴设计方法。在当前制造业全球化协作分工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广泛、深入应用3D设计技术、院校加大3D创新设计方面的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开始接触并了解3D实体设计,让学生的创意得到发现与发挥,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3D打印技术的应用效果。

为了更好地开展3D创意设计课程,在课程准备阶段,我们找了3D打印机制造企业、3D设计软件公司,并且买了几本3D设计教材以及网络共享的3D设计教材。然而,我们发现:纸质的教材和网上的教材都只是偏重于某款3D设计软件的教学,一个一个功能去教,与我们学校现在所推行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差距较大,而且软件教学类的课程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使用。为此,我们在我校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决定开发校本3D创意设计课程。

根据我校多年推行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经验,学生平时学习以课本为主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实际应用机会不多。或者说,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接受的大多为软件操作技巧训练,甚至只是局部的操作流程学习,实际应用意义几乎没有,学无所得、学无所用。我们大胆地根据六年的实践,把传统的软件学习课堂改革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实际生活。3D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更为贴近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以前我们把教学内容看作项目来完成,而在3D创意设计课程中,学生的作品更可以向工程靠近。因此,我们把大学工程学最新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中学项目学习中来。

3D创意设计课程实施的核心――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团队通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1]

3D创意设计必须落实到实际的产品设计之上,才能真正体现出设计的价值所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中,也或多或少地会跟这些产品研发有一些关系。我们尝试在中学阶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产品研发的流程,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有所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不至于只是枯燥地面对着无聊的鼠标点击操作。

3D创意设计课程,本身就属于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它涉及科学、技术、工程、美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背景,同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团队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与此同时,对于产品设计的系统建构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些恰恰就是CDIO的核心理念,可以说,CDIO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出了一条导向性非常强的路径。[2]

我们在实施构思(C)-设计(D)-实现(I)-运作(O)的流程时,一般会将其放在一个有一定背景的整体活动之中,而项目的发展过程则是重点看该项目是如何组织的。一个典型的工程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那么,我们可以找到CDIO与工程实施流程[3]的对应关系:构思(C)―调查;设计(D) ―计划、设计;实现(I) ―建设;运作(O)―操作、维护。

从21世纪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来看,加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训,将是21世纪人才观的主要变化,即从以前的个体角度审视转变为个体、团体、组织和社会多角度,借助于CDIO教育理念(CDIO的能力结构[4]由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和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成),并在其学科培养目标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学生培养特点,构建相应的培养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

课程开发与实施

本课程通过制造业中的产品制造流程,使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实际企业生产的过程,并且参与到这个过程体验之中。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教师向学生介绍项目要求与实施的时间控制要求。然后利用制造业资源管理的知识,向学生介绍项目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产品设计在项目流程中的地位与方案。这些都是学生在通识课中学到的相关项目管理知识,而在3D创意设计课程之中,我们把这些项目管理知识直接应用到了企业制造管理之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学习的项目管理知识并不只是空谈,而是企业中的直接应用。

对应着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企业接到产品订单为例,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如表1所示的设计。

1. 构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虚拟制造业企业接到产品订单,从而确定客户的需求。这是3D创意设计项目的目标,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提出学生需要根据目标,确认产品的需求、功能、技术限制、市场定位以及企业承诺与诚信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3D创意设计中最为关键之处,只有先考虑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学生的创意设计有现实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

其中重点在于对产品进行初步的分析,特别是需求分析、功能分析与市场定位。因为这是直接影响到3D创意设计的重要因素,而企业承诺与诚信则是时间管理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教学时间安排的重要依据。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设计的方向、案例,让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指向性,或者引导学生往创新、创意的方向思考。学生则需要在团队配合下完成需求分析、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等活动。

2. 设计

有了基本的需求定位之后,学生需要根据需求进行第一步的设计。在这个部分,我们着重要求学生用问题回答的形式来确定自己的产品方向,包括外观、尺寸、功能等具体的参数确认。这些参数的确认,决定了3D设计作品的基本轮廓与实际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团队合作确认参数,商讨出产品的外观与形状。

确认了以上数据之后,学生开始进行第二步的设计,在这个部分,学生需要用绘画草图的方式,把产品的设计草图画出来,同时标出对应的具体数据,以便于深入讨论以及教师确认与验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需要共同去研究关于设计草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这个草图方案中,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知识,而是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例如:物理、数学、美术、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结合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特别突出。同时,这个草图也是3D创意设计的参考蓝本,学生要学会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3D设计。

有了设计草图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草图进行系统分析与解构,把一个复杂的草图分解成为一个个简单的、容易实现的结构元件,也就是学生常见的规则几何图形或者是几何图形的变形。把这些结构元件进行分类之后,分配到每一个小组成员手中,作为他们准备完成的工程项目的子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3D实体设计软件中的常用元件、元件变形、结构拼接等知识作为系统解构的准备知识,使学生的解构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失去方向,同时也使学生的合作分工有了可靠的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特长进行分工,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在从事着有意义的工作,而只要有一个成员的工作没有完成,就意味着全组的工作完成不了,而时间的管理给了他们无法包办的压力。

3. 实现

当完成草图设计与系统解构之后,各小组成员就可以通过3D实体设计软件对自己所分配的结构元件进行设计与制作,并且在项目时间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元件制作。

完成元件制作之后,小组需要把各元件进行系统整合,并且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系统的漏洞与缺陷,找出改进的办法与措施,最终完成整个产品的制作,交给教师验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提供3D实体设计软件的相关教学资源。我们一般会提供操作视频给学生反复观看,了解这些工具的使用操作步骤。另一方面,教师也经常会参与到学生的系统整合与测试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建议给学生参考。

4. 运作

在教师完成验收之后,我们会安排小组成员进行产品孵化模拟路演。“产品孵化”是一个将产品由概念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是一个对产品的综合开发过程,而“路演”是指在公共场所进行演说、演示产品、推介理念,及向他人推广自己产品的一种方式。它会让学生体验创新产品的孵化过程,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能对产品进行评价与提出意见。小组产品展示完毕之后中,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对产品进行优化与改进,使产品精益求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经历产品孵化的过程,同时了解产品推向社会的过程,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实用的知识。

CDIO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CDIO过程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在这样的愿景之下,我们通过3D创意设计课程,希望可以培养有专业技能、有社会意识和有企业家敏锐性的学生。这是能在越来越依赖于复杂技术系统的环境中保持高效、创新和卓越所必需的。希望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熟练掌握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了解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的人。这也是我们设立3D创意设计课程的初衷。

篇(7)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思考

随着国家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视程度的逐年提高,公共图书馆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服务内容由单一的传统文献借阅逐渐转变为通过网络实现的电子导读、通过电子媒介对专业信息的光盘刻制及各种专业知识讲座等多种知识获取载体的实现,促使公共图书馆服务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使得图书馆从业人员必将由文献传递者最终演变为信息导航者。

一、 服务人员学者化

图书馆的基本工作环节包括图书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和传递等,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完成。在传统的图书馆操作流程的指导下,凡是具备基本能力的人就可胜任图书馆的图书整理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但是在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秩序之下,图书馆的每一项工作必须要有专职人员各司其职,一切思想和行动都要以用户的需求为重,图书馆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努力使自己身份中的学者特色愈加明显。随着观念的进步,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日渐高涨,图书馆作为知识创造经济价值的中转站,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显现的功能越来越大。

二、 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目标

(一) 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目标就是要将馆藏文献信息和网上文献信息最大限度地提供给读者,为读者和用户提供对口,有深度的服务,做好文献中具有参考利用价值的知识单元的揭示、开发和利用工作,面向全社会,从广大读者的需要出发,努力寻找服务工作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

(二) 要转变观念,做好基础性信息工作。公共图书馆工作者必须富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善于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加工信息;在信息加工中需要分析信息的知识含量,从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有用的信息进行服务;开发自己的智慧潜能,进行改革创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做好超前性的组织、计划和准备工作,及时了解读者需求,不断扩大、拓宽服务范围,结合图书馆收藏特点,收集用户所需信息,开展各种定题服务和回溯服务,主动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

(三) 优化信息服务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不断拓展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如: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导航、信息检索、信息传递、信息鉴定、信息组织、信息筛选和参考咨询等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拥有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资源,对于这些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应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使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档次不断迈上新台阶。

(四) 加强对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教育。无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多么迅速,现代的服务手段如何更新变化,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真诚热情地为读者服务的态度应始终如一。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技能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适应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是图书馆现代化服务对每个馆员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 开展读者活动,吸引读者的广泛参与

(一) 广泛开展读者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读者踊跃参与的读书,讲座,展览,展阅等读者活动。积极安排城市居民的业余读书活动,开展为农民工送书活动,为城市低收入居民,及其他特殊群体提供服务。针对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开展“走进图书馆”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二)积极打造图书馆服务品牌,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许多图书馆从自身的资源优势出发,无论是讲座活动,还是展览,展阅以至于信息服务等方面都培育出了许多品牌项目,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热情参与和广泛好评。营造好的读书氛围从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环境。

(三) “以人为本”是我国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关怀读者每一种客观的需要、合理的要求,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对读者特别是弱势读者给予的帮助和支持,为其提供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如全方位照顾老年和残疾读者的特殊要求等。

四、 开展弱势群体用户教育和培训

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弱势群体可以在这儿获取信息,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获得为社会所认可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弱势群体的需要办一些免费的培训班。还可以开展一些专业等级考试培训,让这些弱势群体有就业或再就业的可能并建立弱势读者信息库,对其进行跟踪问效。

五、 总结

公共图书馆是向广大群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发展程度的显著标志。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设施,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提升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是需要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确立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使公共图书馆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自觉的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主动承担志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的责任感。构建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社会公众民主、平等、公正地接触和获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满足公众对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毛刚. 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 2013(06).

[2] 叶至斌. 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探讨[J]. 图书馆论坛,2009(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