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12: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工程管理;现状; 发展
一、前言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了23.8%,是2000年的8.51倍,投资规模之大,堪称是世界之最。众所周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以万计工程的建成和投产,不仅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更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但必须看到我国工程管理的现状,项目实施效率低,固定资产占固定投资总量比不高,且呈下滑趋势。
工程是连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三者之间的桥梁纽带,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否在工程创新上有所突破取得显著的进步和成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彻底地改造我国现有的工业体系,使之转变为低消耗、环保、技术化、高效益和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体系,首先要对现有工业体系进行调整和重组。在我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工程管理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
二、我国当前工程管理现状
1、工程管理取得的成就
(1)工程管理学科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其专业化建设水平象征着工程管理发展水平。推动了工程管理的发展,必须有效建设工程管理学科的专业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已经形成科学的学科定位,即研究工程技术活动中所涉及的计划、组织、资源配置、指挥与控制等管理问题。不同于其他学科,工程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而且其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集成,同时更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
(2)工程管理质量
近几年来工程管理质量有着显著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今后工程管理的发展。当前我国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一下几个方面:工程质量和设计的提升;建设工期延缓现象减少;工程预算科学合理化;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畅通;工程监利的监督作用突显。
(3)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内性的规章制度。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如《合同法》、《价格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释义》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促进了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4)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其不断发展使得工程管理的复杂性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工程管理企业的重要事项。目前国内先进的工程管理企业已经逐步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通过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并系统化地管理设计单位的人员信息,各个设计项目的信息以及设计过程的信息和设计审核等。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为企业节约了管理成本。
2、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
我国工程管理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影响到我国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前来看,这些不足和欠缺主要包括几下方面:
(1)市场不规范,行业发展不平衡
市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各行业工程管理发展不平衡,而工程管理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同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不同行业间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平衡等等。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工程管理发展同样不平衡,例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管理上具有先进的意识,会在施工现场安装了摄像监视系统用以监视工地现场安全和消防等,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资金的缺乏难以支持这一类设备的安装。
(2)管理体制落后,制度化建设有待完善
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是工程管理企业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政策等的制定落后于市场的实际需求。还有虽然有些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制定出来,但是由于更新不及时,也造成管理上的疏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工程管理的法规和规章缺少具体明细的实施细则,这给有关法规、规章的执行带来了困难和不便。
(3)信息管理欠缺,工程管理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工程管理质量的体现之一。除了信息管理之外,科学技术也尤为重要。作为第一生产力,只有将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的引进到工程管理中,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当前信息技术、视频、声频等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工程管理的革新,也促进了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博弈论、系统论等新方法的应用也在逐步推进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
(4)人才的缺乏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管理上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的差距。人才尤其是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工程管理企业面临的一项新的挑战。人才的缺乏对工程管理企业来说将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增加,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这将耗费企业不少人力资本以及大量的经费,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此外,人才的缺乏使得提升工程管理水平难度加大,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依赖于人才的支撑和推动,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将导致企业整体发展乏力,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我国,在专业技术领域精通的工程管理人员数量较为可观,然后一专多能的管理型人才却严重缺乏。在全球化的大坏境背景下,具有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亟需引入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工程管理企业与时俱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工程管理的发展对策
(1)统筹规划,促进工程管理各行业协调均衡发展
工程管理质量的高低好坏通常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各个行业工程管理质量的差异阻碍了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相关行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降低,相关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拖累我国整体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对于这些现象必须加以改进。政府部门和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统筹规划,引导各个行业相互监督与借鉴,实现共同发展和提高。
(2)制定相关规章法规的配套细则,加强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加强制度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的必然要求。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及时更新,并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使得工程管理有法可依。
(3)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
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推动因素是新技术新方法。在指导工程管理中,应积极引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成果、新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并加强目标管理、成本管理、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促进工程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
(4)加大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立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必须加大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大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开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完善员工岗前培训结构,建立入岗培训、换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并鼓励员工自我学习等等。
参考文献:
[1] 卢振强. 论现代工程管理现状及建议[J]. 科技资讯, 2008, (17):13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方法
中图分类号:TE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184-01
前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建筑的发展演变来看,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实践性,作为一项应用型的科学,建筑工程管理体现着工程运作的客观规律,能够经得起大量的实践和长远的时间检验。事实证明,建筑工程管理与企业的管理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性,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不仅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又需要对所有的机器设备进行管理,因此复杂程度可想而知,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共同的建设,保证整个工程的基本进度。
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筑工程管理w制不够健全
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还是建筑工程管理,其中的管理体制都对于整个工程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体制建设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然而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为了适应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的要求,多数的建筑公司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制度的建设。事实上,多数企业没有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缺少专业的人士进行目标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即使建筑工程的领导者清楚工程管理的优势,但是受限于大量的资金和物力投入,导致工程管理人员不足,制度的贯彻落实困难,即使是完善的建筑工程制度,也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的建设作用。
1.2 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发展,但是人们在重视建筑工程生产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重技术的生产理念占据了领导者的管理思想,通过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单纯地进行管理而增加成本,这种不正确的管理思想致使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根本就不能够得到保证,其蕴含的弊端也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体现出来。建筑集团与工程项目之间不断的减少联系,缺乏相应的合乎规范的管理组织体系,管理的混乱和繁琐使得建筑工程的秩序无法得到保证,在建筑材料、工程设计和施工统筹方面加强工程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为增加利益而偷工减料带来的建筑质量问题,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建筑工程管理使得建筑质量得不到保证。
1.3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从长远的角度讲,人才是兴国之本。在国家中的各行各业都少不了专业人才的杰出贡献,同样的,建筑工程管理拥有且需要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过硬的专门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缺乏素质过关和高精端的管理型人才,这一情况严重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建筑行业自身并没有形成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在组织人才专门教育阶段仍然没有十分对口的专业,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找到大量的专业人才是很困难的。另外,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建筑工程管理的需求,对于建筑工程的规程和方法不够了解,不能够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的稳定提高。
2.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制度体制
建立完善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的体系是使建筑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深入研究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环节和程序,使工程管理有章法可遵循,在建筑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使制定的各项制度得到切实的落实,力求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进行进度控制,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结合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形势和建筑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企业内部实行适当的竞争机制,更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打造建筑工程管理的正确发展平台,为管理的制度体制奠定坚实的基础,竞争上岗制度和奖惩制度在转变建筑工程管理的员工的工作作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将指定的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量化分析管理方法的可实施性,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去制定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使建筑工程管理得到良性循环。将现实情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的三种模式相统一和相结合,循序渐进,注重管理业务流程的重组,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与控制不到位,工程沟通混乱,工程管理效率低的体制不明确的问题。
2.2 创新管理理念,提高工程管理质量
一方面,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管理理念能够影响企业管理的水平,建筑行业突破工程管理的难题才能继续发展,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创新管理理念使工程管理的理念与时展潮流相结合,使其与时俱进,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就是质量管理,如果忽视阶段性的质量管理,就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就需要在开始工程管理之前做好工程的质量标准检查和图纸的审计工作。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行为操作进行规范,建立严格的责任制的管理监督体制,细化各项工作进程,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工程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对后期工程的维护与检修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成本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等物质资源和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着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精准性,需要严格制订财务上的成本管理,做到高质量的提升管理水平。
2.3 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人才建设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对建筑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严格选拔优秀的专业人才十分有意义。根据国内外建筑市场的人才需求,将其与国际新技术和国内科学的管理方法相结合,通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筑公司应该鼓励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自主学习与管理,主动地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付出相应的劳动和心血。同时,建筑公司应该加大检查力度,杜绝挂靠现象的出现,实行固定的绩效考核同样可以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加强管理队伍的作风建设,对其工程管理人员行为的规范工作不能够懈怠。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能够影响着生产和生活质量,而建筑工程管理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该给予其一定的重视,专业的人才也应该投入相关的研究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建筑工程管理是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有重要影响,作为贯穿于一个项目完成过程始终的工程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才能在强化安全问题的控制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全寿命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几年在我国工程界中开始广泛地关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全寿命期管理主要是以建设过程作为其对象,其主要是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费用进行控制,在全寿命期的基础上整合管理工程的流程、技术、对象和目标,促使工程达到全寿命期管理的整体最优目标。本文笔者就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1.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述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最早是由切克兰德所提出的,其着重强调的是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把握以及思维成果的系统化,具有创造性强、运用广以及形式多等特点。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把工程看成一种特殊的系统,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的系统特点,从工程系统的整体出发,着眼于工程系统的部分和整体、环境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把工程看成一个多方面联系动态整体来进行集成整体管理,以此实现工程系统的全寿命期整体目标的一种科学、合理、最优的管理思维方式。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属于一种面向工程从构思到终结全寿命期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研究系统中的各要素、结构、环境的发展性、变化性、动态性,揭示工程系统全寿命期的动态变化机理及其发展规律。
由于工程管理主要承担着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整体最优目标,以此保证工程更加满足现代社会市场的需求,因此,在工程管理中,必须有更高层次的系统思维,确保其立足在更大的视野、更广的系统、更长的时间等来研究和分析工程问题,并解决相关的工程问题。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还着重强调工程系统的整体特点和各子系统的特性之间的差异以及联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工程系统的功能整体性、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目标的一致性这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作为根据工程系统以及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联系、目标以及全寿命期动态的变化规律实行的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是研究工程全寿命期的工具。
2.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基础上的工程全寿命其管理
2.1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分析
在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模式下,工程主要是人类为了改造自自然、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通过工程技术和现代科学来进行创造,具有一定价值或者功能的人造系统,主要是由空间上的设备系统、建筑物、软件系统和构筑物等组成的,并利用相对应的工程量、技术标准、质量、功能要求等各项指标来进行表达,属于一种开放式的系统,和工程系统环境间存在着很多的交互。
系统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边界条件,即在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对工程系统造成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整合,不管什么类型的工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系统环境中。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工程系统需要系统环境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工程系统在向外界输出产品以及服务人类的同时,也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
2.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的构成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是在传统工程管理方法和理论基础上,以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策划决策、建设施工以及后期处理作为其对象的一种全过程管理系统。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是在研究和把握工程系统全寿命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全寿命期目标的目标以及相对应的实现方式,最终依靠工程专业技术系统的创新、工程管理实践的创新以及工程系统集成创新,使其成为推动工程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动力。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工程全寿命期范围内工程各阶段管理工作。根据工程寿命期阶段来进行划分,工程管理可以分为工程前期的策划管理、工程运行管理、工程的建设管理以及工程的后期管理;从内容上划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分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的投融资管理、工程的决策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合同管理以及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等。第二,在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理论主要是指工程中任何阶段的工作都应立足于工程全寿命期,其不仅要注重工程的建设期,同时还要注重工程运行阶段。在进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工程全寿命期的整体最优作为其管理的目标,在确保工程全寿命管理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的前提上,实现节约资源、优化设计、减少费用的目的,使其与环境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主要是以集成为其管理手段,将工程全寿命期各阶段的全过程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成为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集成管理系统,最终达到工程全寿命效益和效率最优的目的,使工程在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能经得住历史和社会的考验。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主要表现为哲学思维,其体现为从全寿命期角度对工程系统的规律、环境、系统要素以及工程全寿命期的代价、健康和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综合运用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达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工程管理而言,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当代工程理论以及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工程系统的总体出发,通过建立集成化管理系统,将工程各阶段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更广的阶段。
2.3工程全寿命期各阶段管理之间的协调
2.3.1结构合理性协调。在目标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协调整体、系统环境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制约、相互依赖,通过对工程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改善,减少工程内部界面间的障碍,使其成为高效运行的工程系统。
2.3.2协调功能的整体性。在确保工程运行功能完整性的基础上,达到内部各部分能力和空间大小的均衡,实现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的平衡和协调。
2.3.3协调目标的一致性。虽然不同类型的系统其组成部分不同,但是都是服务于工程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应把工程各组成部分的目标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总目标,以此为后期协调工程各阶段管理之间的关系做好准备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管理实践应用和理论方法的体现,其内容涉及面较广,不仅有工程管理的传统知识,同时还涵盖不同的工程专业、工程的各领域以及一些新的工程理念。研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各工程专业和各层次的工程设计者、施工人员、决策人员、工程科研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参考和启发,通过其工程的实践,进行创新研究,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理念转变为能实现的一种工程专业技术。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上述人员必须要重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其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以此确保工程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成虎,韩豫.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36-40.
[2] 成虎,韩豫.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8):17-20.
[3] 常红霞.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城市建设,2012,(27).
1.1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确保建筑工程达到预期成本的主要控制与管理工作,建筑成本管理主要有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核心部分工作构成,GIS系统可以通过参与建筑工程成本数据的录入和编辑来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功能,通过GIS系统可以使成本计划、预算和实际成本的输入与编辑更加规范化,使传统的分离式大量数据具有可操作和可加工的性质,以便实现建筑成本信息及时地修改、增加和删除。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操作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的查询功能,并且可以形成各种图形和图表,这不但提高了GIS系统的处理和查询能力,也使查询工作更加具有直观性,有利于成本的管制。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的大量运输实现分析和统计功能,以专题图、直观图表的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的客观呈现,有利于施工企业对建筑成本的全面性、专门性把握。GIS系统可以通过数据接口将建筑工程成本信息转化为各种通用的格式,这一特点将会扩大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对成本的全面管理,而且有助于实现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内容和结构上的重新定义与构建。
1.2建筑工程计划控制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计划和网络图输入到GIS系统之中,通过GIS系统的加工来明确材料、机械、人工、设备的关系,使建筑工程施工各要素得到有效地调配,这样有助于设计出科学的建筑工程计划,在提高计划控制和管理科学性的同时,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GIS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工程计划数据的查询功能,以此来获得建筑工程各时期、各项目和分段的计划要点,例如可以获得各项工作开始与结束的时间节点,有助于实现对建筑工程工期的控制,并可以随时掌握人员、设备、机械使用和调配的基本情况,做到对建筑工程深层次、全方位的掌握。GIS系统可以自动形成统计报表,实现对工程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和管理,特别是GIS系统采用直观的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方式,实际反映出施工与计划的差距,有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控制实际的进度、消耗、成本和质量。GIS系统可以将建筑工程施工计划、施工实际以图文的形式输出,这有利于建筑工程对计划的进一步管理和控制,以GIS系统的差异性应用达到对建筑工程总体的提升。
1.3建筑工程项目测量信息管理中GIS系统的利用方法
建筑物浇筑进程数据控制工作中可以利用GIS系统使各个建筑段的月初和月末浇筑高程、累计上升高度、月累计浇筑层数,月浇筑混凝土量等数据得到有效控制,这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方法。GIS系统可以应用到建筑工程强度统计工作中,对运输设备混凝土月浇筑强度、累积月浇筑强度、月浇筑强度、建筑物累积月浇筑强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到对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GIS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各月各建筑段上升高程、各月各建筑段浇筑高程、各月各建筑段混凝土浇筑量、混凝土施工系统的不均衡系数的检测上,使建筑工程得到准确的信息支撑和GIS系统保证。
2GIS系统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展望
近20年GIS技术得到了迅速地提升,GIS系统正在不断地完善,这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有高度的契合,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GIS系统的直观性、高效性将会进一步体现,GIS系统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将会逐步加深和扩展。未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应该通过GIS系统数据库和数形结合方面的优势来进行创新,通过对空间信息、地理信息、属性数据的加工来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空间结构和海量信息的处理能力,使其他类型的系统和技术得到GIS平台的融合,创建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新模式,构建建筑工程管理的新结构,推进建筑和建筑管理的不断发展。
3结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的劳动力不仅密集,而且其分工也最精细。分散性、施工人数繁多及工序复杂等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1]。通常情况下,工程管理主要指的就是对企业进行自订货起,直到交货的全部过程的管理[2]。在建筑项目管理上,具有现代化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在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然而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在目前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与市场形势的发展不相符。
一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1 项目管理体制不完善
相当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在我国当前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匮乏。而且我国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也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全国性,对于这方面的课程、活动,只在少数的高校中进行了开设。绝大部分的施工任务的完成主要是由建筑总承包企业组织劳务队、自供材料、自有机械设备等进行,只有极少部分的分部、分项工程,且专业程度比较高,其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靠专业分包企业。
2 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缺乏
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建设单位和承包企业来运作的,并对其进行宏观的调控与统一操作,而整个过程的监督与项目管控则是由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的生产作业主要是由技术人员协调于一线的施工人员共同完成的。但由于我国不断提高的科技水平,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工序和环节都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作业在一线的人员,其素质水平和专业程度都比较弱,从而在进行监督控制与管理工程项目时,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相当的大。项目管理工作使资源在不断地浪费,使在完善管理方法与提升水平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3 建筑工程管理的总体水平不高
专业的技术带头人和懂法律、懂管理和懂经营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而具有高素质、且在管理项目时能根据国际通行的管理模式、流程与规范的人才特别稀缺,管理项目软件的高级人才也相当的稀少。从整体上看,有些设计单位和承包单位等的水平比较低,没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建筑业的国际化发展不相符。同时,劳务队伍也没有较强的专业化程度,素质更是各有高低;总的承包商在管理劳务队时,需要提供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管理精力受到了影响,也不能提高其穦是水平。
4 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在我国虽然已经成功颁布,而且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也同时颁布,然而较之于国际的先进水平,其法律法规尚未达到健全,与国际项目管理的规范还有很大的差距。此外,工程项目在管理的过程中,也有贪污、腐败等的现象出现,使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措施
1 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尽快建立
对于企业来说,健全的管理体制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工程管理的哪个方面,企业都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且相应的规章制度也要快速地制订出来,从而可以保障每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可以迅速改变机关的工作作风,进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完善的工作制度是项目管理工程实现管理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3]。对于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国家政府要支持、鼓励更多的人才,并帮助企业,使科学、合理的与本企业发展相符的项目管理体系尽快地建立。
2 推行信息化的管理
新时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实施工程项目时,施工技术不仅要现代化和更专业化,而且管理方法也要现代化,这样,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才能不断增强。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如果联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不仅可以使各信息、数据得到快速、及时的传达,并快速做出调整,而且在管理项目时的效率也会明显增强[5]。运用不同的处理财会软件与监控系统,能够使处理财会信息的质量提高,而且项目施工也实现了实时监控,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更高。
3 人力资源的配置要优化整合
对于管理项目的专业人员来说,既要有从事工程管理的能力,而且也要掌握其他领域的知识,如管理、经济和法律等等。要想获得设计方的肯定,其能力必须与普通的建筑师不同。拥有这样条件的专业人才,在我国很少,因此对懂管理、懂经济与懂法律等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大培养的力度。此外,动态平衡与统筹规化是每个企业都要遵循的原则,按照所需劳动力的具体情况,周密计划现实的、潜在的劳动力,在配置时要科学合理,使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从而使劳动效率得到提升。
4 法律法规制度要尽快地建立健全
与建筑工程管理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要快速地建立,且在实施时也要有保障,使工程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另外,有关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增加的时候,新的法律法规也要进行制定,工程项目的专业化管理要强制实行,管理的范围也要有明确的规定,对于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要严格控制并考核,使各个项目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都能顺利开展,从而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间的距离。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也提出更强的要求,每个部门都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不断创新,对于新知识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要不断总结,并汲取,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要不断提高,这样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才能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才能提高,最终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丽芬.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 科学之友. 2011(04):156-158.
[2]王宏.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科技资讯. 2011(09):117-119.
[3]陈宇.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2):201-203.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已成为具有历史高度、全球角度的战略思想。在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同步增长的环境中,科学发展必然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而科学发展的理念也会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的创新步伐,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开启了一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
我国是以投资建设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规模巨大,投资的结构和效益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指导投资建设的工程管理体系因此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所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工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经济建设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途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科学方法论为基础,争取工程管理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经济建设领域实现科学发展应该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验证。所以,以科学发展的方法论为依据和出发点,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应用是工程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内容和目标。但方法论决不是具体方法的集合和简单叠加,而是依托长期实践、经过高度的理论升华形成的基本理论。随着科学方法论的不断完善,现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科学正在快速发展,工程科学在大规模应用的过程中,逐渐超越自然科学的范畴,融合社会、人文、管理、政治等学科因素,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学科,并通过投资建设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影响和决定着人类、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快速、持续发展。
在工程科学的体系构成中,相对于工程技术的成熟与稳定,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仍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工程管理的创新将带动工程科学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的高度指出了工程管理的创新方向;从社会、环境和经济结构的系统角度提出了协调、持续发展的要求。
工程科学与工程管理的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历程,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在快速提高。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体现了这种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同时,工程实践的积累也进一步促进了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专业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内涵也不断丰富,逐渐演变为以工程技术为最新阶段的自然科学体系。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不断完善,经历了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到工程科学的层次性发展,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自然科学体系。
工程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全面、综合应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性阶段,也是自然科学与管理
科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领域。
工程科学大致由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两个部分构成。工程技术带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可能附带产生出资源、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工程管理技术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指导和控制工程技术的使用方向、决定工程建设整体效果。相对于工程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目前工程管理理论和应用均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这体现了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工程管理涉及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同时必须形成与工程技术的有效结合,并可能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历史时期中,呈现不同的实际效果。所以,工程管理的技术理论目前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期待创新的阶段。以理论的创新、发展带动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投资建设领域全面、均衡、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工程管理技术可以大致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宏观管理主要针对工程建设和自然、社会、宏观经济的关系,寻求、揭示工程建设的外在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政策措施,宏观管理还要关注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结构关系,关注重大项目的决策和过程的监管。宏观管理技术的主要形式有法律、政策、区域和行业的监管等。微观管理主要包括具体项目的项目管理和项目过程的咨询,主要从方法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角度,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控制、评价和组织监督。微观管理的主要形式为市场化的专业服务形式,在国内外以往的实践中,微观管理主要关注于提高具体项目的投资收益、减少建设风险。
工程管理创新的方向与途径
根据科学发展的思想和工程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工程管理理念可以概括为三点:
1.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的效益与风险,还应兼顾项目与社会、环境的辨证关系;
2.微观管理不仅仅局限于项目的的实施过程,还要扩展到项目的外部和相关的环境中,从传统的刚性管理发展为辩证的柔性治理;
3.形成完整、量化的方法理论体系,从难以重现的“精英管理”模式转变为结构化的“制度管理”模式。
在工程科学的范畴中,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技术的构成与关系可以由上述的示意图描述(参见上图)。
科学方法论在工程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实践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20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理论,如控制论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促进了方法论研究的高度发展。科学方法论进一步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确立新的研究方向、发展规律、提示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并以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工程科学的体系结构。
在工程科学的形成过程中,实践的需求和方法论的研究、应用支持了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并在微观管理领域中,通过对产生技术方法的规律、标准和工具等的理论提升,逐渐形成了“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方法体系从词义可以简单解释为“产生方法的方法(平台)”。到目前为止的工程管理领域,对于方法体系的研究和应用仍比较薄弱,以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例,人们学到的项目管理知识难以在实践中直接应用,或者表现为项目经理们在不同的项目实践中的差异较大。在科学研究领域,不能得到重复结果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理论方法的缺陷,并认为这是判断“科学理论”的基本标准之一。对于项目管理这类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缺少方法体系将难以形成一个完整、可操作的理论体系框架。
关键字:建筑工程 管理现状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主要是围绕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来实现的。工程项目从最初的项目计划的拟定、确定项目的规模大小,到对工程进行设计、施工,一直到工程项目的建成、投产为止,建筑工程管理一直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及运作之间的客观规律被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降低建筑成本,缩短整个项目的工期,同时提高工程的质量。它涉及的部门范围也很广泛,主要有政府部门、建设单位、设计部门以及施工单位等。因此,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对于其社会效益的提高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其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建筑工程往往采用的是粗放式经营的方式,施工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大多采用人工管理方式而未能实现信息化管理,设计水平有限等等。这些弊端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程更好地发展。归结起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形式及体制、法规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结构形式是以施工单位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力量、以劳务作业为依托[1]。由于这种企业结构形式太过理想化,并不能付诸执行,因此未能很好地体现出管理的作用。除了很少的一些专业性强的分部、分项工程是由较为专业的分包企业完成的,其余的都只是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劳务队利用落后的设备以及质量不是很高的材料来施工完成。这就导致总承包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对劳务队进行管理,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并且建筑工程管理中制定的相关管理规范存在很多的不足,不能对管理的实施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除此之外,目前的管理方法和方式也相对落后,没有与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做到同步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概括来说,不专业、管理方法与方式的落后以及不完善的规范制度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瓶颈。
2、管理制度与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对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员数量大且水平参差不齐,施工工序繁多且复杂,并且具有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因此得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不能对工程做到科学的技术管理,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对于技术要求较低。对于现代管理技术,应该改进其相对落后的局面。比如对于数量庞大的设计图纸,应该发展对其进行有效组织、归类、查询的技术[5];对于相关技术文档和设计信息资源,应该进行有效组织和做到信息共享,从而实现高效、协同合作,并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这些改进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
3、施工阶段的管理
该阶段是建筑工程管理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施工阶段管理的好坏,对整个工程质量有很大影响,并且关乎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阻碍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与机械设备相关的,另一个是与施工人员水平相关的。一方面,工程机械化程度会影响整个工程的生产效率;而目前机械设备的现状是数量不足、老化严重、性能较差、信息化程度不高,并且相对落后。而另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相关的专业水平,也没有系统的管理手段,专业性强的高级施工人员严重缺乏。
4、劳动人员管理
劳动力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实施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对劳动力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包工制是现代建筑施工单位所实行的主要方式,施工队伍缺乏有效的长期管理,大多都是临时组建起来的,并且队伍中很多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岗前培训,从而不存在合理的人员调配机制。并且大多数的施工单位没有有效的规范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规范制约,导致纪律比较散乱,各部门之间未能进行很好的协调交流。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改进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付诸行动,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主要的改进措施有:
1、改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在建筑工程的进行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完善和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首先,明确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这一点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了管理力度,提高了制度的执行效力[2];同时保证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加大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力度,改进管理机制的不足,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通过学习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等来改进自身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目前现有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重新调整和规划,尽早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2、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有规模大、较为分散、合同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给建筑工程的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针对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应该推行责任制。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在保证主体不变的原则下,进一步对生产关系进行简化,使管理层次减少,这样有利于加强管理力度;其次,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以及不同项目中不同的管理要点,利用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进行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运作与顺利施行;最后,在企业内部,通过完善相应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有效落实[3]。
3、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通过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4]。建筑工程从最初中标到交工验收,整个过程中除了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之外,也离不开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方法。而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操作,改善工程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建筑质量。针对此,应该定期组织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计算机水平的学习并定期进行考核,进行岗前培训,普及现代化的管理知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在于实践,因此除了相应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应该多实践,结合实际情况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工程管理案例分析
以我公司负责的江门市的一个综合办公楼施工为例,该工程的工程量大、工期要求比较紧、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差别较大,这都增加了施工的困难。为了保证该工程的顺利完工,项目管理人员认真分析了施工中的困难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首先,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及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一些措施,经过管理人员共同协商讨论,制定了相关制度条文,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加强了执行力度;针对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低以及施工人员水平不等的问题,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采用“老人带新人”的培养模式,尽快提高年轻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全体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同时培训了一批专门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械设备,使该工程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积极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工程管理软件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这些措施的实行很好地解决了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并且大大提高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最终确保了项目的按时完工。
四、结语
建筑工程的实施涉及大大小小的很多方面,整个工程项目运作的好坏与建筑工程的管理密切相关。但是建筑工程的管理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很多方面的协调运作,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提出了我国建筑工程在管理上所存在的的不足之处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推进我国建筑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德文.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9(3)
[2]杨再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与措施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2009(3)
[3]林胜华.浅谈建筑工程管理若干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