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12: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息分析的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发展;校园服务;学生;手机app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0-0228-01
移动互联网将信息的接受和发送都通过与人日夜为伴的移动设备完成,信息被聚合成以人为核心的信息集。无疑手机是这些移动设备中中重要的角色,然而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手机APP客户端的开发,近年来各种手机APP琳琅满目,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生活基本需求。但是对于专一性的功能型的的APP却不那么完善,比如专为大学生打造的数字校园的手机APP。优秀的校园信息系统APP的开发能够完善数字化校园体系,打造数字校园文化和扩大信息交流平台。所以校园信息系统APP已经成为校园信息系统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基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发的对数字校园的思考以及我们小组对于校园信息系统的设计概念进行分析。
1 研究方向
该项目研究将针对当前学校与学生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与反馈的现状展开,同时满足各类学生以及教师对社交、资讯、娱乐等多方面的沟通需求,还包括校园路线,考试资讯,课程表,购物,转让,兼职,交友等需求。
2 立项依据
就目前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来看,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软件过少,而学校与学生之间又需要大量信息的交换与交流,以APP的形式为校方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无疑是方便快捷的。
3 研究内容
1)移动应用产品设计流程、方法与工具。2)同类产品的架构、功能与设计风格。3)本项目产品的定位、需求、信息架构、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原型展示。
调研内容:校方与学生之间沟通的具体需求;对市场上已有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行评估;这款APP的市场价值。
4 研究方法
市场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及校方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去评估这款APP的市场价值。通过调研了解要实现这款APP学生和校方都有什么具体的需求,从而去丰富程序内容的完
整性。
搜集材料――搜集市场上已有的校方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平台,并对此平台进行研究,从中提取值得借鉴的内容,将其保留下来应用到APP系统中去。
系统内容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市场调研所提取的学生需要和对已有信息交流形式的探索实施APP系统内容的统筹设计,使其全面,方便操作。
视觉设计――简洁大方的界面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制作――信息架构、功能架构、界面、视觉科研内容。
结果(形式表现)――校园APP。
用户体验――根据用户体验结果进行一定的系统内容的完善与修改。
校园学生手机智能管理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开发技术,通过安装在计算机、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实现学生手机的智能管理,通过该平台,可轻松建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直接联系、通知和布置作业等功能。有效的避免了对学生的重要信息流失,进一步提升学校老师对学生信息的高效整合管理。项目组成员经过市场调研以及网络课程的相关学习与讨论,致力通过APP的形式加强学校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项目成果中的应用设计以校园消息下发为主,同时开设聊天功能,实现校领导与学生的直接对话,对于学校的教育创新改革具有实际的效果;同时包含企业校园招聘信息,学生可以通过上传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达到即时沟通的效果。应用内开设分享功能,可以帮助同学及时的传达信息,在校园的一个大圈子下迅速的帮助转发,用简单的方式达到目的。为丰富校园消息的传播渠道,为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校园新闻打造一个新的媒介。从总体到细节,层层设计、分布落实,完成系统的综合建设。
当然,要做好一个APP的运营并不是一件非常简略的作业。关于一款好的APP来说,本身的用户领会和内容质量以及后期的推行能够说是各占一半的权重。一款制作精巧的APP要是没有后期推行,设备的用户数量太少,就可能会堕入资金方面的疑问,结束致使消亡;而一款App产品即使推行做的再好、品牌影响力再大,只需APP的交互及用户领会方面存在疑问,用户也不会买你的账。所以就出现了如上海未星网络科技这样的专业APP高端定制公司,他们能够一同满足多样性、丰富性、垂直化和精细化的商场需求。上海未星网络科技,最早致力于研讨手机APP推行,他的中间团队首要来自互联网、推行两个领域一同的团队分配,为未星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及战略基础,能够为公司供应web2.0时代全方位的互动联系传达解决方案。无论是从App定制,仍是在App推行技术上,他们熟行业界来说都是不可拷贝的,一同上海未星网络科技完善的服务系统,还能帮忙公司最快速的查验App推行效果。
互联网改变生活,使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扁平化” “数字化”。通过调查分析中国互联网的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20-34岁的年轻大学生和上班族。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和上班族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信息的总结与筛选也更加重要,进一步验证了数字校园的发展前景。数字校园存在很大的可用性。校园信息系统的APP作为这个时代的后起之秀更是肩负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巨大任务。
参考文献
[1]汪志宏.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的案例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65-66.
[2]胡晓,高鹰,刘长红.基于3G通信网络的移动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信息技术,2010,3(6):52-53.
[3]吴浩.高等院校无线数字化校园建设[J].价值工程,2011,4(18):16-17.
作者简介
关键词:建筑设计;意象分析;概念表达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概念”作为设计的主要的诠释方式,起到了明确方向的作用。明确的设计方向减少了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变数。在概念的提出过程中,设计师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反复回顾原初的概念和设计可能的结果,调整精炼。最后用去繁就简、清晰明了的图表、图形、文字或影像等方式表达概念,建筑分析图即为概念表达的主要方式。
形式、基地和材料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设计的品质,设计之初的建筑分析图如何体现概念?建筑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和组织关系、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数理秩序的融合表达内容等如何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中体现三维的空间涵义?这些问题都有待建筑分析图予以阐明。
根据建筑分析图表达出的不同的设计认识与设计构想,大体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由内而外式:这种方式主要体现为对场地的隐含信息、建筑的内部原理等不易直接发现的信息的挖掘,也可以称为“内源式图解”。如对场地中自然、文化等信息的分析提炼;建筑自身的功能、空间的组织关系的内涵;甲方的特殊要求等等。在这种分析图的表达中,多采用以下几种描述工具:a 控制线与轴线(红线、邻接物、高度、路网、水文等);b 坐标格网与区域划分表示(建筑空间示意图、功能使用泡泡图、建筑内部流线图、结构分析图等);c 建筑元素的单独表达(采光、通风、色彩、材料分析等)。
由外而内式:这种分析图主要分析和阐述建筑形成过程中的含义,也可以称为“外源式图解”。例如彼得・埃森曼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就开始尝试一系列这样的图解方式――不同时代格栅、莫比乌斯环、核普酸链、液晶分子图等。这种图解的可以涵盖过个方面的内容,因这种分析主要建立在大脑联想与设定的基础上,所以它呈现出非一次构架,而是多次构架的结果。用UN Studio本・凡・伯克尔的话来说,即这种图解是一种“为人熟知和理解的用于信息浓缩的视觉化工具。”有的此类分析图如孩童涂鸦般,具有艺术的特质和本意;有的随机、主观,不局限于线性的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类型学(Typologie)对这种分析结果的作用。类型学作为获取形式的可行做法,依赖设计者以往的经验,在一定基地环境的条件下,如果以往的某些形式能带来良好的效果,设计者便会因为一定的依赖心理而再一次使用。这要求设计者大脑里储存大量的“图元(origin)”信息,包括建筑形式、住宅形式、门窗样式等等。
3、内外兼容式:之所以称为“内外兼容”,是为了强调这种分析图所体现的整体性。因设计面对的是多重信息、多种印象内容的叠加,怎样同时表达出设计的主体信息和附加信息,是这种分析图主要表达的内容。图表类的分析图就是这种信息表达的方式。它舍弃对建筑外观的影射,直观的表达和建筑相关各信息的联系程度。
……
由内而外也好,由外而内也罢,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的设计分析图越来越多的体现建筑概念整合的思路。1862年,理论家詹姆斯・弗格森针对建筑提出烹调的概念。他意将一间庇护偶像的小屋精致装饰成一座神庙的方法,比拟成烹调。因为这两件事都是将大量一般的事物整合、共同作用,进而变得“美味”。
纵观建筑发展的概念表达工具,从古典时期的网格系统(grid)、轴线控制(axis)、和谐比例(proportion);文艺复兴时期正确的尺度、高低的等级、数理的配置;到巴洛克时期“形体转变”的概念;现代建筑初期的解放空间、舍弃直角及概念清晰(clarity)、张力(tension)、动能(dynamic)的设计平衡点,建筑设计中的概念和表达设计的工具随时间逐渐改变。
到我们现在的时代,设计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概念失去明确的方向,越来越模糊不定。面对现在设计环境的多样性、多变性、多义性,速度、空间、图像交织纠缠,设计者如何在此环境下用概念和分析带动设计的前行?
结语:从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的拉维拉特公园的分析图,我们能稍受启发:面对公园所处的地块,多义且混杂。屈米运用系统层叠的方法来应对地块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型开放空间用了“表层”(surface)的结构系统、路网通道用了“线条”(line)的线性构件、园区内的电话亭、咨询中心等功能建筑则被“装饰性建筑物”(folie)的点景系统容纳。多层系统的概念来自于西方历史积累的多层系统的资源,也来自于设计师对概念分析的头脑中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荷]卢本 设计与分析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2 [美]彼得・埃森曼 图解日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论文摘要:分析产品设计中的认知模型,探讨设计中概念生成与交互的具体过程和作用。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建立方法论基础,为设计师个体设计或团队设计的过程、组织和策略提供设计方法。
Key words:conceptgeneration; interaction; cognition; innovation design
Abstract:The cognitivemodel of product design was analyzed. The concept generation and interactionprocesses and their effects on productdesignwere discussed. The purposes is to provide inpidualdesigners ordesign teamswith designmethods of the process,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strategy in design process accordingto the design theories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概念设计活动是一个从设计任务的要求开始,到概念生成及其可视化的过程。不论是设计师的个体设计,还是团队设计、协同设计,通过研究影响设计的行为和认知因素就能揭示概念设计活动的根本规律。或者说是设计问题中,研究从问题域到解域的具体解决过程、任务和步骤,对于设计研究和设计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念生成中的认知行为
概念生成是指设计师或设计团队能迅速产生多个有用概念,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传统设计模型将设计作为分阶段、线性或循环的过程进行形式化表达(符号化表达)。设计过程按照分类学分解为若干子阶段和子任务。尽管各种设计模型命名原则不同,设计子流程某些主要种类大体一致。设计过程主要被分为:问题/情境、综合/生成、表达和评价。
MarvinMinsky在其有趣的书《思维的社会》中提出:无论是人类的思维还是人工智能的思维,都是由原本简单的元素相连而组成,当这些元素组成一个整体时,他们又变为无限复杂的。
设计活动中,概念生成的思维活动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创造性思维的实质,表现为“选择”、“突破”、“重新建构”这3者的关系与统一。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点在善于进行“重新建构”,有效及时地抓住事物新的本质,构筑建新的思维支架。创造性思维包括:灵感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分合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1]。从方法论上讲,强化创造动因的团队激智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CBS法、KJ法等,都会结合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研究具体的设计思维过程需要建立认知活动模型[2]。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研究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Schon,D (1983)建立的设计模型能够从认知方面来获取“设计师脑中的进程”,即把设计当作一种“反射性活动”,从设计问题到设计结果是一个接受(感知)—反射(解释)—反应(转化)的反射活动。Schon认为,设计是“与视觉媒介的交互”,目的是“为进一步设计提供信息”的过程,即设计思维的本质是通过与视觉媒介(包括纸媒介、数字媒介等)的交互过程,获得新的设计信息,实现设计创新。在这个研究中,设计情境(designScenario)被定义为2种属性,也就是2种问题形式:创造性设计与常规设计; 2种限制情景:无限制问题与限制问题。
2 设计过程中的交互
设计研究表明设计师通常不是显性地意识到他们按照某种设计交互顺序做设计的。对于实践,研究案例表明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交互,来实现设计创新。交互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体现了设计思维的本质,是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设计师在个体或团队设计概念生成过程中的交互,是一种认知活动的交互,包括人机交互HCI(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人人交互HHI (Human-Human interaction)。交互实质上是“2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交替听、想、说的循环过程”或者说是“两者之间(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机器)连续的作用和反应的过程”。对于设计,交互取决于设计表达和生成,表达是交互的对象,生成是交互的结果。事实上,设计表达和生成能力强的设计师其交互能力和水平也高。
交互的信息是交互的实质,包括数据、图像、语音、行为。交互过程中,交互媒介也可分为传统的纸媒介(paper-based)和数字媒介(digitalmedia),见图1。基于纸媒介的交互,其交互信息是隐性的,基于数字媒介的交互信息被显性化了。后者较于前者,更加系统化、更加完整表述和更易被人接受和操作。
从设计认知活动分析,交互可分为:与自由形态的交互,例如和自己的手绘之间的交互;与数字形态的交互,如与建立的几何描述模型的交互;与由形态语法或拓扑机制发展而来的特定机制生成的数字表达的交互;和与由设计生成工具所表达生成的数字环境的交互[5]。
人机交互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人通过人机界面向计算机输入指令,计算机经过处理后把输出结果呈现给用户。人和计算机之间的输入和输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交互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其中数据交互作为人通过输入数据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并且它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人人的交互是一种交流的活动,可表现为对话、问答、演说或者会议等,也通过计算机来辅助人人交互,甚至通过网络来实现远程的交互,人人交互不排斥人机交互。在数字环境下,可以设计并实现一个原型系统将多个参与人员和应用程序集中起来,实现不同地点的用户能同步或异步地交互。也可以通过传统媒介,运用团队激智方法在同一地点同步的交互。
3 概念设计认知模型
概念生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它和交互是怎样的关系?它在设计师的认知行为中扮演的角色?设计概念是怎样被提升、组合、适应、重用、抛弃和丢失的。设计研究者和认知学家都发展了各种程序模型来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行为。这些模型通常是从观察设计流程和设计草案而分析发展来的。French(1985)提出了一个设计程序模型:分析问题,概念生成,图式(schema)化,和细节设计。这些模型,阐明了设计中的工作步骤或思维步骤[7]。
从研究设计活动的流程和内容,来分析可能的交互机制。IDEF0是以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技术(Structured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ique, SADT)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系统功能表达的工具。该模型帮助我们认识概念生成程序的不同阶段。在IDEF0中,由一个活动所生成的内容作为输出,它可以被输入、控制,或机制。这些活动控制,见图2。基于IDEF0 (May- er, 1992),建构了一个概念设计的认知模型(Yan Jin and PawatChusilp, 2005)。
图2的模型包含概念设计过程中4个关键的认知活动和一个交互机制:分析问题,包括理解现存问题和探索再设计中需要满足和保留的需求和约束[4]。通过任务分析,设计目标被提出,约束和需求被定义。作为问题分析,问题求解标准也从设计目标中决定。问题分析的输出是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描述。
想法( idea)生成,指生成新的初始概念。根据所给的问题需求和约束条件,设计师从他们记忆中提取相关的记忆信息和知识来创造初始的设计概念。基于Finke(1992, Creative cogni-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xman ( 2002, Thethinking eye: visual re-cognition in design emergence)和前面的认知交互模型,想法生成活动不只是记忆提取,而且是“两者之间(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机器)连续的作用和反应的过程”。组成概念,是初始设计想法到设计概念的发展和构建过程。这个活动中设计师联结思维中先前生成或别人的想法或概念,这种想法的联结会转换为更加成熟的设计概念,组成可以看作是新的生成。
概念评估,是评价组成的概念是否满足设计需求,约束条件和评估标准。作为一个认知的过程,评估意味着设计师确认生成的概念是相关的、有用的、好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决定了概念是否满足需求和约束条件,同时设计标准决定其好坏。
概念设计认知模型中的交互机制,是为问题分析、想法生成、组成概念以及概念评估提供的一个支撑平台,通过传统设计环境的纸媒介,或是数字设计环境的数字媒介,设计信息通过交互机制,被交换和操作后形成设计认知互动。
图2中,交互机制中A可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多点的一个交互过程。交互机制本身可是一个CAD系统,或一种团队激智方法。如草图风暴法,其关键在想法或概念的相互激发。这个机制的优点是将多样的设计信息显性化,提供给不同背景的设计师。
作为交互机制本身存在一个二律背反,交互的信息越多越利于生成更多、更完备的设计概念,设计创新度也高;但交互的信息越多,设计师的精力和时间成本越高,不利于概念生成的。所以一个好的交互机制应该是有条理,分阶段,信息管理合理的。例如:参加一次团队激智的成员不宜多,避免交互过于繁复。设计一个交互机制应该是符合伦理,意图明确,注重实效,并包含合适的认知和情感刺激的[3]。
4 案例分析
这里对一个创新性设计案例进行分析,这个案例为团队设计并且是多学科协同设计的过程。由一组研究生和相关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来完成一个产品——奥运火炬的概念设计,生成其造型特征并用一个宣传短片明晰和深化其概念,提供给后面进一步的设计。明确设计任务后,向团队成员说明设计要求和设计目标。
向设计师说明要加强交互在概念生成中的运用。见图3,运用草图风暴和书写风暴相结合作为交互机制,这种同步激智方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规定约15min为一个循环,团队成员为10人。生成大量想法后,开始将这些想法进行组合,由相关专家评定,按照获得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概念生成、组合,几个循环后进行细节设计,生成故事板和火炬的造型特征。由于设计过程有明确的交互机制,设计概念生成更加有序、有效和快速。
为了进一步研究交互机制对概念生成的影响,还把这个设计流程引入到实际设计公司,观察在更加广泛和实际的设计情景中,交互机制的应用。采用近距离的观察来发现实际设计环境下认知活动,并用自然语言法(NLP)对设计过程进行分析[6]。设计的对象为手机,观察者作为团队的成员之一,研究发现,见图4。
如图4,设计师的设计活动都可以解释为设计师的信息处理通过设计过程中交互机制里传递的信息,以设计目标和设计流程为标准,将其进行分类和进行定性描述。可以看到设计信息应是显性的,促进性的。公式化的信息更加高效并符合设计问题情景,但是会缺乏创新性。另外作为背离问题情景的信息,不应全部否定,其中部分信息具有高创新性,可以修改后重用。
5 结 语
概念设计的认知模型明确了设计概念生成过程和交互过程,以及相互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分析设计的本质过程,提高设计交互的效率和设计创新性。从分析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概念生成和交互的行为特点,可以构建更加完备的设计交互机制来促进设计。
参考文献
[1] 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M].修订版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 赵江洪.人机工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COOPER Alan.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M].詹剑锋,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4] 黄旭,赵江洪,谭浩.基于案例的产品设计系统中程序型知识检索研究及实现[J].包装工程, 2006, 27(4).
[5] OXMAN Rivka.Theory and Design in the FirstDigitalAge, FacultyofArchitecture and Town Planning Technion[ J]. Design Studies,2006, 27(3).
[关键词] 电子政务 评估体系 管理创新 文本内容分析
1 引 言
创新是将新的观念或防范诉诸实践,创造出新的事物的过程,从而改善现状。政府创新就是指政府组织适应外在环境需要形成新的结构、流程和行为方式[1]。政府通过创新,可以更快地实现职能转变、观念改进以及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方式的再设计与建造,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电子政府是实施政府创新的关键措施。全面形成网上虚拟政府,形成电子政务流程,可在网上积极地对社会民众的需求做出回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公正、有效地实现其需求和利益。政府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可以保证公共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克服随意性,减少管理失误[2]。
当前,电子政务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同时关系到国家、民族竞争力的重大创新活动[3]。为了使电子政务真正收到实效,必须对电子政务的实施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国内目前开展的众多电子政务评估活动多从信息化基础、组织提升、公共效益、用户满意等方面进行评估。鉴于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的一种创新,只有对创新管理进行有效评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的资源才能被充分利用,所以本文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针对2003-2009(缺少07年)年电子政务发展报告,借助ATLAS.TI文本分析工具进行分析编码,并结合创新管理测量框架(IMMF)建立电子政务评估体系框架和创新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指标体系中创新概念数分布,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2 评价体系建立
2.1 概念化分析
为了评价创新管理,许多组织纷纷界定创新范围,量化创新措施,建立创新管理流程基准,并且评估创新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方面的文献多从创新观念、方法和实践三方面进行研究。Adams和Phelps提出的创新管理测量框架(IMMF)是在创新管理文献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独特的综合框架。IMMF为管理人员评估创新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4]。
2.2 指标确定
本文在指标的确定上,基于文本内容分析方法[5],借助ATLAS.TI文本分析工具对6篇电子政务报告进行了阅读、编码与分析,最终得到了包含指标概念编码的报告。一级指标的确定上,以文档段落编码标识粒度,根据报告中标识的指标概念出现的数,结合创新管理测量框架(IMMF),最后选取了出现数较高的概念作为一级指标。这里我们选择了投入、知识管理、战略创新、组织文化、投资组合、项目管理、商业这7个构件作为一级指标,即确定了评价体系的创新构件。
在二级指标(即各构件所对应的创新概念)的确定上,仍然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编码标识文本内容的概念指标,然后依次通过公式1、公式2和公式3,计算二级概念指标相对应于一级概念指标的权重。
其中 和 是文本数, 表示在n个文本组成的集合,有一级指标概念i出现的文本数量, 表示在n个文本组成的集合中,有一级指标概念i和二级指标概念j同时出现的文本数量。 和 是概念数, 表示一级指标概念i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 表示概念i和概念j在文本中同时出现的次数。R表示了二级指标概念j相对于一级指标概念i的重要程度。
公式3计算二级指标概念j到一级指标概念i的关联,我们使用阙值确保只有最相关的概念被保留,在本文中我们以50%为标准,选取 的概念j作为i的二级指标。以上面确定的一级指标概念投入为例,对其进行内容概念检索,通过上述计算公式,计算概念的关联。表1描述了投入中部分概念近似关联度,最后得到了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上述通过文本内容分析确定了评估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概念,同时也确定了一级指标概念的分布数,但是这个数只是初步的值,一旦我们通过关联分析确定了一级指标下包含的二级指标概念,便需要重新确定一级指标概念的分布数。即二级指标概念在文档中出现的段落就对应于其相关联的一级指标概念,由此可以重新修订文本的一级指标的标识编码,从而确定修正过的一级指标概念的数。
图1是修正过的一级指标概念的数分布直方图。由于数是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即数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数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6]。一级指标概念的数,可以反映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由此我们可以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出建议。
由图1可知,在7个一级指标概念中,项目管理概念的数最高,这表明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比较注重项目管理,即从电子政务的实施决策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其目标。另一个比较高的是商业化概念,这也符合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发展趋势――逐渐“以公众为中心”,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目标,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投资组合管理概念的数比较低,这是由于目前各级政府注重电子政务投入,而没有考虑收益问题。
由于这6篇报告篇幅差异非常大,如2006年的报告共367页,而2008年的报告却只有262页,若直接比较一级指标概念数,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研究的有效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引入了标准百分比计算[7]。计算方法如下,假设2008年的统计显示,投入概念的数为482,7个一级指标概念总数为10738,2008年投入概念的标准百分比为:
(2008“投入”的数/2008年总数)*100%=(482/10738)*100%=4.4887%
从而,我们可以绘制一级指标概念标准百分比折线图,如图2所示。
图2 一级指标概念标准百分比折线图
由图2可知,投入概念的标准百分比有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各地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子政务中,加快信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商业化概念的标准百分比也有上升趋势,这表明我国各地区在提供服务的时候正逐渐把公民当作消费者来对待,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项目管理概念的标准百分比在2008年开始下降,这是由于2008年后,各地区已将其关注点从信息通信技术投入和部署转移到人的技能和人力资本的增长方面,项目管理概念标准百分比下降可以解释为各地政府对技术和硬件的关注度降低;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组织文化概念的标准百分比已经超过了18%,这说明各地政府都在通过注重组织文化发展来促进电子政务建设。
4 结论和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笔者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曾因注重信息通讯技术部署而导致了数字鸿沟,笔者认为硬件与软件重视程度保持平衡可以进一步缩小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标准百分数差。项目管理概念的标准百分数平均为24.124%,而知识管理仅为12.999%。知识管理是任何一个知识型社会的基础。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应该注重知识管理的效益和效率,还应该多关注人、流程和信息等因素,包括组织间信息共享和后台信息集成,政府门户网站设计开发者的技能水平以及电子政务参与者的特征等。
? 目前,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级政府机构建设电子政务的积极性都很高,政府网站数量也快速增加,但是政府网站的应用水平却不高。各政府部门应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与信息,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使“恰当”的个体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
? 电子政务的效率可以通过投资组合管理概念指标反映,它的标准百分比平均为1.149%,是最低的。为了衡量各地区电子政务的真正能力,各地政府应衡量实施电子政务后的财务状况。通常情况下,投资回报率(ROI)、电子政务方面投资的盈亏平衡值、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净现值可以作为有形因素来评估电子政务效率。
? 为了提高我国的电子政务能力,在政府门户网站尚未规划完善的情况下,各政府机构不应急于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不应大量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外包”业务。此时的“外包”只会强化已有的各自独立发展的格局,不利于将来技术、业务与管理的全面整合。
参考文献:
[1] 蒋达峰,李立明.从公共管理角度看电子政务和政府创新.城市管理与科技,2002,4(4):21-23.
[2] 李钰.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研究.[学位论文].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08.
[3] 翟智斌.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215-216.
[4] Phelps A. Innovation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6(8):21-47.
[5] Kassarjian H H. Conte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77,4(1): 8-18.
[6] 张建斌.Excel编制数表及绘制直方图.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1):63-65.
[7] Potnis D D. Measuring e-Governance as an inno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0(27):4148.
[作者简介] 宗婷婷,女,1985年生,硕士研究生,2篇。
作者简介:侯文彬(1973-),男,河北张家口人,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
摘要:针对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的特点,开发了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与优化系统(简称BCD),建立了参数化的客车车身结构概念模型以该模型为模板,实现了新客车车身结构概念几何模型的创建和车身尺寸参数调整,同时建立了车身系统的静态刚度分析、低阶模态分析、灵敏度计算和优化设计计算的自动化过程,对车身的结构性能和低阶模态进行了有效的预估最后,本文使用该系统计算了某客车车身结构的刚度和低阶模态,并在保证车身质量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了刚度和低阶模态的提高,有效的改善该车身结构性能,实现了车身轻量化,验证了BCD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客车车身;概念设计;车身优化;轻量化
中图分类号:U46221文献标识码:A
客车车身骨架是由薄壁杆件组成的复杂的空间高次超静定结构,是整车的关键总成其受力情况复杂,结构分析难度较大,并且其结构性能的好坏与客车车身使用寿命直接相关[1-2]一般来说客车车身结构应该满足如下要求:具备足够的静态结构刚度以满足装配及使用要求;强度上要能承受实际工况中出现的最大静载荷及动载荷,以保证其疲劳寿命;还应具有合理的动态性能以达到控制振动和噪声的目的[3-4]客车车身的开发流程可以分为:产品策划、概念设计、技术设计、产品试制、产品试验和生产准备6个阶段其中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阶段对于整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整车性能、设计质量及可靠性的重要阶段,是集中体现创造性思维的阶段在实际应用中,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一直是客车车身开发的薄弱环节随着设计人员对概念设计阶段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欧美等主要客车厂商越来越注重概念开发阶段的工作,但是总体说来,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的发展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轿车相应水平[5]本文结合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阶段的特点,开发了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系统该系统在概念设计阶段引入参数化设计思想、CAE分析和优化方法,将参数化建模、CAE分析和优化计算集成为一体,实现了CAE分析的智能化和“分析驱动设计”的设计理念,并且对于实现客车车身轻量化具有重要意义
1BCD系统介绍
BCD系统是在Siemens NX 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为三层体系结构最顶端的用户层提供了供用户操作的向导式界面,该系统将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阶段复杂的操作分解为24步简单操作,使用UI Styler创建了与操作步骤对应的交互式操作界面,并通过底层知识库将已有设计经验作为默认设计参数加载到对话框中,指导用户操作逻辑层分为4个模块,包括几何建模模块、有限元建模模块、求解与后处理模块和车身参数优化模块在几何建模模块中,用户可以对系统提供的客车车身结构概念模型的尺寸参数进行编辑,以创建新的客车车身结构概念模型;在分析模块中用户可以选择分析工况类型,包括弯曲刚度计算、扭转刚度计算和模态分析,系统自动完成对概念模型的网格划分,加载梁截面属性和材料属性,设置载荷值和约束条件,用户既可以选择接受系统提供的这些参数的默认值,也可以根据实际分析需要自行设置需要的参数;在求解与后处理模块,系统自动调用 NX Nastran求解器进行计算,然后生成后处理视图和分析报告;车身优化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概念车身进行灵敏度分析并进行尺寸和形状优化,获得优化的车身结构参数物理层指进行车身结构概念设计时用到的各种数据库,包括车身模板库、梁截面库等,具体指保存有相应信息的电子表格为了实现车身结构概念模型的全参数化,在建立车身结构概念模型时将所有参数信息都存储在相应的电子表格中,形成不同的参数库系统运行时会自动加载参数库中的参数信息,也可以将新的设计参数保存到参数库中逻辑层和物理层通过NX/Spreadsheet电子表格技术建立联系,在逻辑层和物理层之间进行数据传递
2客车车身结构参数化的定义实现
在BCD系统中,客车车身参数化的实现主要依靠模板完成,模板是一个带有若干产品属性的参数化的车身几何模型,其形状是可调节的系统通过模板可产生新的车身模型下面介绍模板及设计参数
21设计参数的确定
1) 总体结构参数:轮廓尺寸(车长、车高、车宽)、轴距、前悬、后悬因为对于客车车身,接近角、离去角与车身蒙皮有关,车身结构概念模型不考虑车身蒙皮,所以没有选择接近角、离去角作为结构参数图2为车身结构概念模型长度方向上参数定义
2) 外观特征参数:前门宽度及高度、后门宽度及高度、前后轮轮框宽度、车窗高度前后轮轮框高度及车窗宽度通过调整梁位置实现尺寸调整
22概念模型的创建原则
建立概念车身参数化模型时,既要考虑车身概念设计阶段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后续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的自动生成,综合考虑,提出了建立概念车身参数化模型应遵循的原则为:
1) 将车身结构简化为控件线框模型,在不改变车身结构主要力学特性的前提下,忽略工艺孔、翻边、小的肋板等对整体刚度影响较小的非承载件在自动建立有限元模型时,用梁单元进行模拟计算
2) 对于同向焊接的两根梁,因为其焊接处强度近似等于材料内部强度,故可将其简化为一根梁
3) 为了实现概念车身参数化模型的快速修改,需要给设计者提供合适的设计参数和约束条件,但是过多的约束将使模型过于详细,不符合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的要求,约束过少又难以满足整体设计要求
23设计参数的确定
系统使用UG/KF技术建立客车车身结构概念模型,模型属性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部分,如图3所示一部分是用于创建几何对象的子规则,另一部分是用于表达几何对象间参数关系的属性子规则用来创建各种几何对象,使用各种函数确定创建的几何对象的参数关系属性用来创建主要参数,创建几何对象时引用已建立的属性,当属性值改变时即可改变几何对象的参数在KF导航器中,建立新的子规则时,选择ug_point创建概念模型中的点,选择nx_line创建概念模型中的直线,选择ug_spline_tru创建概念模型中的样条线直线和样条线表示车身模型中的梁综合使用属性和子规则可以实现各种参数化要求,达到参数化建模的目的
24客车概念模型的参数管理
BCD系统使用电子表格建立参数数据库,保存和管理各种参数信息这些参数信息通过UG/Spreadsheet接口导入到BCD系统中,通过调用相应函数完成数据的读写及表单的建立、制作图表等操作电子表格中存储的参数信息可以分为概念模型几何信息和用于建立概念模型的有限元模型的信息概念模型几何信息包括车身主要尺寸参数、车身侧围梁位置、车身顶架梁位置信息、梁截面信息等用于建立概念模型的有限元模型的信息包括默认的载荷值和约束情况、梁单元信息等在创建参数化的概念模型时,为了实现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重用,将国家标准和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作为经验,以约束和限制车身参数的修改范围
2.5.1梁几何位置调整
2.5.2梁的增加和删除功能
BCD系统提供了梁的增加和删除功能,便于用户对模板的调整梁的增加功能是通过增加一个NX Studio Spline曲线对象, 然后附上相应的截面、材料和有限元属性
3客车车身结构分析
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系统(BCD)的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就是在车身结构概念设计阶段引入CAE分析,系统根据已经建立的客车概念车身参数化模型及用户输入的设计参数自动生成概念车身有限元模型和载荷及边界条件[6],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车身结构刚度计算和模态分析
车身结构刚度为:在不至于毁坏车身的外力的作用下,车身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评价客车车身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车身其他性能如NVH性能和车身结构耐久性都有很大影响[7]客车在正常行驶中,受车内乘员、货物等载荷的作用引起车身弯曲变形,形成弯曲工况;在特殊情况下,如汽车单轮悬空、对角轮骑障等,车身扭转变形,形成扭转工控车身结构静态结构刚度分析包括车身弯曲刚度和车身扭转刚度
客车车身进行弯曲刚度分析时,可以将车身整体简化为一根简支梁,对车架施加垂直载荷,使车身整体弯曲变形,测量最大挠度值,根据载荷和该挠度值就可以计算得到客车车身弯曲刚度BCD系统使用客车车身在扭转载荷作用下产生的扭转角大小来评价车身扭转刚度,即用单位轴距长度轴间相对扭转角评价整车的扭转刚度[8-9]BCD系统由式(1)计算扭转角,由式(2)计算车身扭转刚度
式中:GJ为车身的扭转刚度;M为车身所施加的扭转载荷;φ为车身扭转角
客车在行驶时,由于发动机运转、路面不平等因素的存在,车身结构会在这些振源的激励下产生振动,当振源的激励频率接近车身整体或者局部的固有频率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出现剧烈的振动和噪声,甚至可能造成结构破坏BCD采用NX Nastran SQL103求解器可计算100阶以下低阶模态
4客车车身结构优化设计
为实现刚度和模态综合多目标优化,BCD系统综合了折中规划法和评价频率法[10],采用式(3)作为综合多目标优化目标函数,综合了客车整车车身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一阶弯曲和扭转模态4个目标
在进行优化时,一般要对客车车身结构进行灵敏度分析,这样可以掌握车身结构性能指标对设计变量的灵敏度,选择较灵敏的变量作为优化变量系统采用梯度法进行灵敏度计算,集成了NX的Opt优化迭代模块,优化变量可以为厚度和截面形状因子
5设计实例
为了验证BCD系统,下面结合某款客车的骨架结构和尺寸,采用该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过程,并进行结果对比与分析该车身结构初次结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与原车分析数据相比,分析最大误差为扭转刚度11285%,其它误差均在10%以内,主要原因在于概念结构模型省略了一些加强筋所致,导致刚度有所下降
为了实现车身的轻量化,下面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的优化变量主要是尺寸厚度优化目标选用了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一阶弯曲模态和一阶扭转模态4个目标值,设定该目标值大于当前值,即保持目前车身结构性能不减弱优化约束为质量小于当前质量,即车身变轻在考虑对称的情况下,优化变量选择梁B1等23根梁的截面厚度值作为初选优化变量,如图5粗线条梁所示经过灵敏度分析后,挑选11根影响较大的梁的厚度作为优化变量如图6所示
通过验证值与优化前指标进行的对比,结果显示弯曲刚度值提高了2489%,扭转刚度值提高了0531%,整体扭转振型频率提高了0616%,整体弯曲振型频率降低了0282%,满足优化目标所设定的值,在车身结构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车身质量减少17095 kg,达到了车身减重的目的优化结束后BCD系统使用优化后的尺寸更新设计模型并产生车身的实体模型(见图7),供后期设计使用
6结论
基于参数化模板技术开发实现了基于客车结构概念设计的车身结构概念设计与优化系统——BCD,实现了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和优化的整个流程的一体化这对于缩短车身结构设计周期和车身轻量化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对某型号客车车身结构模型进行的分析和优化,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分析结果也可作为该客车车身后续设计阶段的设计参考,以指导车身轻量化设计
参考文献
[1]石琴,张代胜,谷叶水,等.大客车车身骨架结构强度分析及其改进设计[J]汽车工程,2007, 29(1):87-92
SHI Qin,ZHANG Daisheng, GU Yeshui, et al A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rength of bus body[J]. Automotive Engineering,2007, 29(1):87-92 (In Chinese)
[2]覃继锦,张代胜,熊良平,等.某型大客车车身骨架轻量化设计[J]汽车工程,2006,28(4):394-397
QIN Jijin,ZHANG Daisheng, XIONG Liangping,et al Lightweight design for bus body frame[J] Automotive Engineering,2006,28(4):394-397 (In Chinese)
[3]SCHILLER T, OSAWA T Incorporation of analytical simulations into the NVH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nissan quest [C]//SAE Transaction, 922121:Warrendale, PA, USA: Society of Automobile Engineers, Inc, 1992:1560-1570
[4]KIM T Study on the stiffness improvement of bus structure [C]//SAE Transaction, 931995, Warrendale, PA, USA: Society of Automobile Engineers, Inc, 1993:2210-2217
[5]侯文彬,张红哲,迟瑞丰,等.车身结构概念设计集成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 15 (2): 240-244
HOU Wenbin,ZHANG Hongzhe,CHI Ruifeng, et al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system for conceptual design of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2009, 15 (2): 240-244 (In Chinese)
[6] 周政平,魏建华,段勇,等.GB/T 67922009客车骨架应力和形变测量方法[S] 北京: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
ZHOU Zhengping, WEI Jianghua, DUAN Yong,et al GB/T 6792-2009 Measure Method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for Bus Skeleton[S] Beijing:China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Committee ,2009(In Chinese)
[7]黄金陵汽车车身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HUANG Jingling Vehicle body design[M]Beijing:Mechanic Engineering Press,2008(In Chinese)
[8]胡浩,黄其柏,胡溧,等.EQ6111LH客车整车扭转刚度的分析与优化[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6,(3): 73-76
HU Hao,HUANG Qibai, HU Li,et al.Analysis and qptimization on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EQ6111LH bus body[J].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 2006,6(3): 73-76 (In Chinese)
[9]胡志远,浦耿强,高云凯.轻型客车车身刚度灵敏度分析及优化 [J].机械强度,2003,25(1): 4-6
HU Zhiyuan, PU Gengqiang, GAO Yunkai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for lightbus body stiffness[J] Mechanic Strength, 2003,25(1): 4-6 (In Chinese)
概念设计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通过应用概念设计,可以从建筑结构中体现出规范精神与先进思想。换句话说,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设计师不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设计经验,而且还要有效应用概念设计,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此外,国内设计师还可以吸取国内成功的经验,避免在概念设计应用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2.概念设计内涵与发展
2.1概念设计内涵
概念设计需要进行紧急数值的计算,其是按照用户需求分析,形成概念的产品,其是从抽象具体、从粗精以及从模糊清楚的过程。换句话说,概念设计的应用主要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全过程中融入概念设计理念。就建筑结构的设计层面来看,部分无法进行分析研究的难题,需要应用概念设计来分析结构体系,同时还要按照自身经营与分析结构来设计建筑结构,进而做好工程建筑抗震设计与总体布置。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工程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将设计主题思想变成设计的概念。
2.2概念设计发展的状况
各种活动中都会体现出概念设计,并且概念设计的存在没有意识性。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结构设计内容越发复杂,加大了建筑结构实际设计难度,这就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应用概念设计。但由于在概念设计应用过程中,很多研究者都是来自各个领域,对于设计问题难以达成一致的观点,对于概念设计理解也就会存在分歧,可见,概念设计还不够成熟,目前,还处在创建的阶段。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概念设计发展[1]。
3.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关于概念设计的实例应用分析
3.1工程简介
某栋大厦是集居家、商业与办公为一体的高层综合建筑,其建筑总面积是30500平方米,十六层主要包含三层裙房,四层大平台上设置了娱乐活动的场所与屋面花园,主楼的建筑高度为60米。五到十六层是办公、餐饮与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地下一层是人防地下室、设备用房与车库。该大厦主楼使用剪力墙结构,而住宅楼主要使用框架的结构,住宅楼和主楼间设置了抗震缝;基础的设计使用钻孔与冲孔灌注桩,且桩端的持力层是中风化的基岩,而地下室的底板埋深大约是4.6米。由于建筑立面造型与平面布置加大了设计复杂性,因此,在该大厦结构设计中应用了概念设计,这样仅可以提出出时代的特色,而且可以保证经济合理性。
3.2工程结构设计中关于概念设计的应用
3.2.1在电算分析中应用概念设计
近几年来,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各行各业普遍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当然,在工程建筑的行业中,也逐渐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就实际应用效果而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设计人员工作量。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计算机的软件自身存在诸多缺陷,并且不同软件的缺陷也存在差异。若是没有科学、合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软件,就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电算分析的工作中需要充分应用概念设计,也就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得结果以后,相关设计人员还要按照自身专业知识与实际经验,准确分析与判断电算的结果,确保计算结果真实性与准确性[2]。
3.2.2在方案选择中应用概念设计
在选取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选择方案经济性与合理性,需要融入概念设计思想。换句话说,在基础方案选择过程中,需要全方面考虑结构类型、施工现场地质条件、荷载的分布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选取基础设计的最优方案。在地基基础设计时,需要按照前期实地勘察的报告来设计,若是没有获得实地勘察的报告,需要相关设计人员搜集相关资料,充分掌握工程施工现场地质的情况,只有获取完整信息,才可以确保设计工作准确性与合理性。需要重视的是:同一个工程建筑结构只可以使用一种结构,因此,在概念设计应用时,需要将地基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结构变形验算的工作。
3.2.3在抗震设计中应用概念设计
在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时,设计人员基本都了解初始尺寸与砼等级,并计算结构实际的刚度,然后按照刚度对结构进行计算,从而准确判断地震力,并获取所需配筋数量。配筋数量、结构刚度与地震力三者是呈正相关的管理,结构刚度愈大,地震力就会愈大,所需配筋数量也就会愈多。如果配筋数量愈多,结构刚度就会愈强,地震力就会愈大。因此,不能盲目增加配筋数量,需要根据地震力情况来调整配筋数量,确保工程建筑的抗震效果。而将概念设计应用在工程抗震建设过程中,可以对设计思路进行拓展,充分结合配筋数量、地震力与结构刚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确保工程建筑抗震设计的效果。也就是,应用隔震的效能概念设计措施,将隔震层设置于建筑整体与基础间,或是设置于建筑的顶端,这样能够将地震力效果大幅度降低[3]。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学习方法 思维障碍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不能够完全掌握,要实现有机化学的教学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学习、打破常规。有关常规认知和现代信息理论研究证明知识信息渗透力越强,学生的理解力就随之增强,进而能够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据此可以系统归纳一般的学习程序:首先,学生要做到全面认知学习材料,进一步深入了解知识信息,全面掌握材料内容。其次,认真分析材料内容,并熟知材料中各个部分的意思及其深层联系。再次,根据之前所学,系统记忆,把材料中各个部分的内容有机结合,将所有知识信息融会贯通,提炼知识要点,列出大致知识提纲,结合之前所学,消化理解转为自己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所用。最后,反复消化学习,定时复习强化记忆。
1.有意义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
(1)图表学习法。
图表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归纳好的相关化学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从绘制好的表格和图形上可以清楚简明地分析相关知识信息,便于记忆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对不同的有机物结构、特性和相关用途的归纳整理,有利于掌握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2)系统学习法。
将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全面精简,进而系统化、精华化,形成联系紧密的知识网的方法就是系统学习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把所掌握的分散、独立的化学知识有效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系统的信息网,全面认知和理解有机化学知识。比如学生可以系统地将化学知识间的深层联系绘制出特殊的知识网,有利于加强记忆。
(3)规律学习法。
有机化学内容中的有机物间的化学反应复杂多样,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不同有机物间的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强化学习。比如及时总结各有机物间的化学反应规律、同系物间的规律等。
(4)比较学习法。
比较学习法就是比较有机化学知识中的相似相同和不同之处,即在不同有机化学物间找出相似及相同的地方,或者在相同或相似的有机物间找出不同。通过比较,更加及时准确地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误区。如通过比较碳水化合物及酸碱醇等,区别出所含基团的不同和特的不同,促进有效学习,避免陷入误区。
(5)结构学习法。
将所学的整体化学知识信息按照某种联系,如相似、相关或相反等关系,与零散的部分知识系统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例如醇类的羟基特性及其用途等结构分析。
2.无意义的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
(1)联想想象学习法。
一般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学习无意义有机化学知识。无意义化学物知识相对孤立零散,可通过生活中的常识及无意义有机化学物间的相似和不同设定关系,进而加强记忆。比方说苯、四氯化碳分别与水混合后,有机物漂浮在上面还是沉在下面,这就联系到各物质间的密度大小问题。据此可以作类似深想想象并结合生活经验,“苯”和“笨”,两个字的结构近似进而形象记忆,竹在上木字在下,木头浮在水上,可以简单地记住苯在水的上层。也可以发挥想象,只要便于个人记忆理解就行。
(2)借助操作增强学习法。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动手实验,在个人动手实验的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相关化学知识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深刻记忆。
(3)学生之间争论学习法。
教师教学可以设置不同的知识误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正确记忆,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学知识的组织策略是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
(1)列出经典实例,让学生准确理解基本概念的属性。
什么是概念呢?就是用符号所代表的拥有相同属性的一类事物。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基本的化学概念一般分为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实例和概念属性等方面。所以对于中学有机化学概念需要全面掌握,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定义和专属化学名称是不正确的,学生需要以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丰富的思维过程系统认知化学概念。细而言之,通过教学中的实例分系,系统地对化学概念总结和归纳,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不同化学物间的相似特性,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在化学概念学习的一般程序中,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经典的化学实例和科学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倘若教学中实例不足,会导致学生仅仅是单纯地记忆了化学概念的定义和名称,对其属性不能够正确理解,不利于对化学概念的全面掌握。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的不同的化学实例,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全面理解。并通过实例的分析和科学总结让学生做到创新思维,在比较分析和思考中举一反三,正确掌握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加强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明确学习化学概念的基本特性及功能用途,等等。举例说明,如化学中同系物的基本概念,材料定义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或若干个CH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学习此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该化学概念,先说明同系物概念的基本属性,强调“结构相似”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原子团”两个关键。之后列举经典实例,进而引导学生对实例认真比较分析、归纳。如甲、乙、丙、丁等烷类化学物都有相邻烷烃,正因为它们结构上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原子团,所以它们互称为同系物。与此类似,学习烯烃时,可以让学生依据同系物概念的属性判断乙烯、丙烯、丁烯等烯烃,它们也属于同系物。
(2)依据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学习中强化对化学概念的记忆。
许多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概念时,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要按照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学习,从基本到特性认知,层层深入,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化学概念的掌握,全面理解化学概念的深层次内涵,把握化学物质的本质属性。只有深入掌握了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才能做到概念意义上的扩延,思维创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摸索,善于总结和思考,才能打破有机化学的思维障碍。
参考文献:
[1]廖运章.数学应用问题解决心理机制的调查与认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