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6 16:12: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篇(1)

【关键词】晚期癌症;老年病人;临终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68例,为临终清醒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62岁,肺癌14例,胃癌13例,鼻咽癌29例,宫颈癌12例,均有子女1-6人,42例配偶健在。

2 护理措施

2.1 舒适护理 保持环境舒适是晚期癌症老年病人极其重要的护理措施[1],尽量把病人安排在单人房,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适宜阳光,空气新鲜。由于老年晚期癌症临终病人肌肉张力减退,周围循环衰竭及体温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床褥清洁、干燥、舒适。定时协助病人翻身,预防褥疮发生,不能自理者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注意检查患者口腔有无溃疡、霉菌感染等,并及时对症处理[2]。

2.2 吸氧、止痛 由于晚期癌症病人身体衰弱,各器官功能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应吸氧以减轻痛苦,流量为2-4L/min为宜。晚期癌症病人由于病情恶化,疼痛会逐渐加重,我们应用病人自述与医护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疼痛,采用擦背、按摩,分散注意力,不要过分控制或使用镇痛药或麻醉剂,视疼痛程序给予适当剂量,尽量减少疼痛对病人的折磨,使病人能够较舒适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2.3 饮食护理 由于晚期癌症临终病人胃肠蠕动功能逐渐减弱,饮食减退,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少量或多餐流质饮食为宜,避免进食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或疼痛等不适,如病人进食少,应及时补充营养和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使病人感到舒适,防止虚脱、感染等并发症。

2.4 心理护理 晚期症临终病人常有绝望的心情,对生活的依恋,对家庭事务和未来的安排,很希望在临终前做好圆满安排,同时他们又感到无能为力对付这个面临的实际情况而感到被压抑的恐惧、忧虑、烦燥,我们更应多接触病人,耐心解释和听取病人的诉说,关心病人,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排,积极创造一种消除病人心理恐惧的良好气氛,解除病人心理痛苦,让病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有限的生命,使晚期癌症老年临终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精神上有所寄托,让他们以最大的能力处理的事,使原有的恐惧、焦虑和最大的痛苦消失,尽可能使他们平静、安祥地死亡。

2.5 对家属的指导 除完成护理外,更应加强对家属的指教,教会他们如何、关心自己的亲人,让家属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病人解除痛苦,使他们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帮助病人解决家庭及社会问题,提高了老年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

2.6 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病人,严密观察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及时发现病人不适,做好有效的护理,[3]如出现各种反射逐渐消失,肌张力减退,呼吸困难,呈阵施氏呼吸、颜面口唇、四肢末稍紫绀,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到时,病人将临近死亡,应及时报告医生,按医嘱给予科学合理的处理,准确记录临终病人的病情,为提高护理质量建立重要的资料。

3 体会

通过对68例晚期癌症临终病人进行针对性、连续性的人性化护理,使病人疾病晚期中没有出现过度悲痛、绝望、恐惧等反应,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满足临终病人最后生理和心理要求,提高了临终病人生命质量,使病人平静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参考文献:

[1] 吴新莲,唐 盛,杨慧。舒适护理在老年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内科〔J〕2008,5(3):813.

篇(2)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临终病人

[中图分类号] R48[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52-02

无论人类生活如何提高和医疗科技如何进步、发展,生命只能被延长,死亡是构成完整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当死亡成为不可避免时,护理人员能否使濒临死亡的病人在即将走向死亡这个非常阶段,采取相应的人性化护理使死亡不致于经历得如此孤独、如此痛苦,如此具有伤害性。那就需要我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进行人性化护理。帮助临终患者减少和解除躯体上的痛苦,缓解心理上的恐惧,维护尊严、提高生命质量,让他们从一切的痛苦和失落中,再次发现生命及生命的意义,让他们平静、安宁、舒适抵达人生的终点,安然愉快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1为临终病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治疗环境

医院是临终病人延长生命和缓解病痛就医场所,病房是临终病人生活治疗环境。环境因素对病人的心理和情绪有很大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为临终病人提供一间面积较大的特殊单人病房[1],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50%~60%,同时注意室内的采光和通风,布局合理,符合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如:房间可配有电视、书报、电话、衣柜及桌椅,摆放适量鲜花和绿色植物,可以容纳陪护床。同时,对病人室内东西放置不要作过多的限制,允许病人在室内放些自己喜欢的画、工艺品和相片等,尽量把临终病房布置成家庭化,使病人有住在家里的感觉以减少恐惧感,增加安全感,从而有利于护理人员对临终病人的生活和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让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时光。

2尊重病人的权利 满足和适应他们需要

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病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病人,病人在生命结束之前仍然享有正常人平等的权利和需要。因为他们即将告别人世,许多要求对他们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要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应逐一解答,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给予满足。各项检查治疗打破常规,随病情及病人的需要随机进行,体温、脉搏、血压的测量避开休息时间,常规静脉输液分段进行。病人愿用自己被褥给予满足。在检查身体时,可能让病人暴露隐私,在向病人充分解释的同时要注意遮盖,对病人的隐私应该充分尊重。如:病人夫妇应该有权利享受夫妻间的亲密,病人如果愿意回家住上一夜,护理人员应该予以满足;病人的亲属朋友探视和陪伴,勿需过多地限制,让病人与亲朋好友之间能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情感交流,尽情享受亲情带给他的关心和快乐。这样,病人感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爱和尊重,产生心理平衡,增加愉快心情,从而让病人带着尊严和满足走向生命的终点。

3控制临终病人的疼痛与不适 提高生存质量

重视和减轻临终病人的疼痛是提高生存质量,体现人性化护理的最好方式。疼痛是临终病人的主要症状,首先,医护人员要根据病人的症状确定给药方式、给药时间和用药的剂量,即计算好时间,在疼痛出现之前给药,最大限度地保持病人无疼痛与清醒之间的平衡[2],一般来说,对临终病人不必过分控制镇静药和麻醉剂。其次,护理人员应加强生活护理,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卧位,定时翻身,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勤换衣服,保持床单、被褥干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病人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新鲜的空气;减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虽然无法控制病情的恶化,但护理人员可以让病人没有痛苦、面带微笑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4走进病人心灵世界、分享他们的适应过程

临终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在临终阶段,病人心情复杂,心理压力大,很想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虽然我国实行的是医疗保护性制度,但对临终病人这样的特殊患者,隐瞒和欺骗会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作为护理人员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真诚的态度告诉病人实情,这样病人既能正视自己的病情,消除猜疑心理,又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与此同时,护士要走进病人心灵世界、分享他们的适应过程,及时了解病人真实的想法,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使其明白死亡是生命运动的自然现象,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引导和鼓励病人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要生活得更充实和更有勇气。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也可以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治疗的有关信息,对疾病的现状、治疗效果以及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不仅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而且可稳定病人的情绪,提高其抗病能力,延长生命时间。

5护士与病人家属建立良好关系

护士要及时了解病人家庭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做家属工作,如病人是家属最亲近最重要的人,当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会受到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及时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和安慰他们,作好该疾病及目前医疗现状的解释工作,以减轻他们心理上的痛苦。若病人年纪已高,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属放弃贵重的检查与治疗,我们表示理解。假如家属对病人冷漠,我们给予动之一情,晓之一理,说服劝导。总之,无论病人家庭如何,我们都要作好临终病人的人性化护理,做病人的亲人,家属的朋友,为了让病人安然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站,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共同为临终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生活氛围,以减轻病人临终时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3],让病人在充满宁静而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预后的估测和抢救的准备

痰液堵塞、呼吸困难是临终病人的常见症状。应及时吸出痰液和口腔分泌物。当呼吸表浅、急促、困难或有潮式呼吸时,立即给予吸氧,病情允许时可适当采取半坐卧位或抬高头和肩,有的病人由于快速呼吸加上焦虑而引起喘息,可根据医嘱应用抗焦虑剂,必要时使用吗啡降低呼吸速率。同时,护理人员要仪态平静、和声细语、帮助病人保持平静。此外病人出现痰名鸣音即所谓的“濒死喉声”,可使用湿冷的气雾进行雾化,促使分泌物变稀,易于咳出。床旁备好吸引器。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做好预后的估测及抢救的准备[4]。

总之,对临终病人护理人员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必须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想方设法让病人在人生最后时刻精神舒适和放松,脱离痛苦和恐惧,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带着美好的记忆走完人生旅途。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护理工作被视为是对“生命的守侯”,人性化护理是临终病人的人生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1] 余晓分. 肺癌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1例[J]. 实用护理杂志,2002, 18(4):73.

[2] 任辉,向国春. 临床常见症状观察与护理[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2.

[3] 孙玉美. 临终护理的进展[J]. 现代护理,2001,7(8):49-50.

篇(3)

临终护理是由医学—护理学—伦理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所组成的一门新兴科学。临终护理可对现在医学上无望的患者实施其极端痛苦,维护其尊严。增强对临终,心理状态适应能力,并帮助临终患者安宁的走完生命最后历程和对患者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关怀的立体化社会服务。尽可能的减轻他的精神痛苦,使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最后阶段,能够舒适,欣慰,有尊严,有意义。临终关怀的护理方法:

1 生活护理

创建一个温馨,积极,和谐的家庭式环境气氛。为唤起病人的积极性情创造良好的背景条件,护士要把病房布置的温馨,整洁,舒适,保持空气流通。尽可能的体贴患者,生活上多给予照顾,加强交流。使病房充满家庭式与温暖。淡化患者的角色,使病人有安全感,归宿感。加强基础护理,重视晨,晚间护理。为病人勤翻身,经常改换卧姿,每日早晚2次按摩皮肤复压部位,预防褥疮的发生。保持口腔清洁,不仅使患者被感到舒适,而且能增强食欲。消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会清洁,保持大小便通畅,对安置各种导管的患者加强护理。防止脱落,复压,扭曲。堵塞,创造宁静环境,尽量安置在单间病房,阳光,温度适宜,使晚期癌症病人有安全感,舒适感。

2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晚期癌症病人最常见的合并症,持续的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变态。特别是疼痛持续时间长而且逐渐加重时。患者感觉生不如死,常常失去生存的希望。

所以患者对疼痛的恐惧超过对死亡的恐惧。护士可按医嘱给药,另外还需要教会病人热敷,冷敷,按摩。放松等分散患者精力,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痛。当病人疼痛时,护士首先要稳定病人的情绪。注意做好心理护理,对病人要热情,真诚,尊重和负责。通过语言消除焦虑,稳定情绪。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操作要轻柔,娴熟,给患者亲切,温暖,信任感。根据疼痛的程度和缓解的时间,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间隔的时间。

3 帮助病人减轻疼痛,延长生命

患者经过了否认期— 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五个痛苦的心理过程,首先想到的是延长生命。在化疗期间护士应提前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和反应程度。化疗药物刺激血管。要注意保护血管,严防药物外漏。同时注意饮食护理,调解饮食种类,来用少量多餐的方法。改变营养不足的状态。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药物疗效。同时加强病区完全消毒。疼痛时配合医生给予一定的止痛,静脉营养等支持治疗。取得患者亲属与朋友的配合,动员家人亲近患者。亲属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能使病人心灵上得到最大的安慰。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提高疗效,延长寿命。

4 帮助癌症患者后走完生命旅程的最后一程

篇(4)

关键词:晚期肿瘤临终关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12-02

随着肿瘤病人的不断增加,临终关怀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晚期肿瘤患者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对晚期肿瘤患者来说,治愈已不可能,如何让患者较为舒适、安然地离去,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临终关怀的目的就是将临终阶段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使病人免受疾病痛苦,让患者在安详、平静的环境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这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使患者家属的情绪得以安慰,所以许多护理工作者自觉不自觉的把临终关怀护理理念融合到临床实践中去。我院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以来与我院进行治疗后的肿瘤晚期患者43例,通过一系列临床护理,减少了患者痛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让患者平静安详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43例晚期癌症患者,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肺癌13例,肝癌7例,胃癌8例,乳腺癌5例,食管癌4例,肠癌4例,卵巢癌2例。

1.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它是贯穿于临终关怀护理的整个过程。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复杂心理变化,通过观察和交流的方式,给他们定位,结合各期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临终病人心里是痛苦的,复杂的,既有强烈的求生愿望,又有强烈的恐惧和自卑心理。多数病人表现有沉闷孤独、抑郁委屈、愤怒不平、悲痛欲绝、担心、忧虑、留恋生活等心理反应。护士应首先多与患者沟通,关心爱护他们,给病人以真诚的关心,使病人信赖护士,然后进行心理疏导,医护人员应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表情、神态。应该帮助病人和家属共同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的客观规律。通过与病人及家属推心置腹的交流、讨论、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做到心中有数,帮助他们完成最后的要求。

1.2协调和指导家属参与临终关怀护理。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主要责任是护士,但是我们不要忽视家属的作用。家属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最了解,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在某种程序上是其他人所代替不了的。如建议家属合理安排陪护时间,并一起制定护理陪护表。指导家属定时协助做好基础护理,如按摩,喂饭、翻身、擦浴等。用实际行动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真情,增强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感受到人间的温情。

1.3做好各项专科及基础护理。晚期肿瘤患者全身衰竭,各脏器功能相继减退,并发症增多,大多数患者丧失了自理能力,护士应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专科及基础护理,集中进行各项治疗与护理,尽量避免不适当的、有创伤的治疗。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对其利害关系及操作方法,并以熟练地技术,轻柔的语言,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要加强预防褥疮护理,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及时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对有留置导管者,要防止受压、扭曲脱落、堵塞、对意识丧失、谵妄、躁动的应保护其安全,护理时动作要轻。还要增加营养,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但不要强迫病人进食,一面增加病人的痛苦。

1.4疼痛的护理。晚期癌症患者约70%以上的病人最终会遭受中至重度疼痛,临终病人最痛苦的是疼痛,它可以改变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从而出现对死亡的恐惧和绝望,甚至加重病情,因此解决疼痛问题对于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及临终前的关怀治疗影响很大。对临终病人尽量抑制疼痛,主要强调按时给药法,不得等待患者疼痛时给药,要逐渐加量至患者疼痛消除为止。提供护理上应注意吗啡类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防止呼吸抑制。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1.5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晚期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以及所患疾病的不同,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男性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明显高于女性,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好的患者希望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大能力的抢救,经济状况差的病程长的患者希望能减轻肉体的痛苦,而不需要抢救,让其平静地离去,老人希望有亲人陪伴,有安静舒适的病房及渴望治愈疾病。

2体会

通过对43例晚期肿瘤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体会到护理普通患者重要,护理临终患者同样重要。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等症状虽然可以通过用药来控制,但必然有更多的细致而周到的临床护理才是临终关怀的基础,也是减轻临终患者各种不适合痛苦的重要手段。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是临终护理的条件,减轻躯体和心理的痛苦是临终关怀的关键,家属的护理工作是临终护理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患者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的重点。体现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医疗职业的崇高和尊严。参考文献

[1]宋春艳.护理人员掌握临终关怀知识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1,15(4):73

篇(5)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质量需求的提高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护理工作在家庭临终关怀(特别是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浅谈如下。

1 对患者的情志护理

1.1 关心体贴,全面照顾 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家庭环境和周围的人和事,进行全面照顾。如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鼓励病人及时表达自己的哀伤与抑郁,使病人能顺利度过自己的死亡心理适应期,鼓励家属积极开导、启发和影响,可去忧解烦,以维持病人安静、祥和的心境。特别是到了最后的接受期,病人已经从心理及行为上完全接受了将要死亡的现实,护士应允许病人保持冷静、安静及孤立的态度,不要强求病人与其他人接触。继续陪伴病人,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病人做好工作、家庭的安排,协助病人完成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平静的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1]。

1.2 因人因证型而异,做到有的放矢 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每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对证型不同的病人也应当注意,如素体阳亢型患者偏激固执、暴躁、忧郁、多疑、神经过敏。护理人员不激惹、不,应谦让、体谅,尽量回避,待病人火气平息后再进行疏导。紧张恐惧型由于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使病人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神经官能症。护理上顺应病人的求生心态,因势利导,鼓励其活下去的勇气。抑郁失望型患者由于过度悲伤引起心气涣散,精神不振,睡不成眠,食之无味,护理上宜疏导、劝慰、可采用“幽默”疗法和“激情”法[2]。

1.3 正确运用开导法 《内经》中的语言开导法,包括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内容。《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通过开导法,可解除病人不良的情绪,气机条达,气血调和,从而使病人心境保持祥和坦然[3]。

1.4 以情胜情法 根据五行相克学说,也是中医独特的情志调护法,即“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有些因怒气伤肝致病者,引导其大哭一场可消除怒气;对忧虑过度伤脾者,可与病人说笑、听音乐等,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起到缓解疾病的效果[4]。

2 对家属的情志护理

2.1 对家属给予支持和关怀 护士要通过交谈对家属进行慰藉,同时也随时渗透病情变化,使之有思想准备,必要时亦可选择适当时机让他们痛哭,以进一步宣泄心中的悲痛。家属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护士应给家属以关怀,提供适当的帮助,指导他们如何保持自身健康和保存精力,尽可能减少无谓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

2.2 指导家属参与病人护理 家属参与护理有助于病人症状缓解和减轻病人孤独无望的悲观情绪。如指导家属学会一些基础护理技术,如:擦浴、喂饭、翻身、服药等,尽量为病人与家属提供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让家属与病人在一起多相处,使其能为病人多做一些事情,以便得到心理满足。护士应事先向家属说明临终阶段病人的征象和症状,及家属能做的事情,陪病人度过最后一刻,使其减少害怕和担忧。

2.3 沮丧期的关怀 死亡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结束,而对家属是悲哀的高峰,且悲哀的过程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护士应到家中走访、探望、帮助疏导悲痛情绪,重建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朱慧燕,张虹霞.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4):101102.

[2]刘静茹,胡光展.中医情志护理方法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8182.

[3]黄跃东,李珀,赵俊芳.中医情志的发生机制刍议[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4):4446.

篇(6)

    癌症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晚期癌症患者,不仅承受着疾病导致的各种痛苦的煎熬,而且还承受着不同于其他疾病的心理状态,因此,掌握晚期癌症病人的护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1 晚期癌症病人的基础护理

    1.1

    给病人垫上松软、透气的厚海绵,置病人于舒适的,床单要保持清洁、干燥、无皱、无渣。

    1.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按摩皮肤受压部位,四肢冰冷时,给热水袋保暖,但要防止烫伤病人。

    1.3 饮食护理

    可提供病人所想要的食物,但不可强迫进食进水,一切以病人的需要为主,切不可将护理者的意愿强加于病人身上,必要时可以从静脉补充营养。

    2 环境的管理

    2.1 语言环境

    在与晚期病人交流时,语言艺术是很重要的,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的不同阶段,病人理解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语言来与病人交谈,进行劝慰。使临终病人心境平和。在交谈中要注意把握分寸,对于不愿直接谈论死亡的病人,可进行侧面的开导、安慰;对于能坦然面对死亡的病人,可与之进行讨论。总之,以平和、平等,关心,爱护的角度去关怀病人。

    2.2 病房环境

    对于临终病人最好设立专门病室,保持空 气新鲜,光线柔和、病室整洁,不能教条地执行病室管理和控制探视,这样,会使病人及家属感到不近情理,增加悲哀。可在病房摆一束鲜花,或许摆放病人平时喜爱的小物品,给病人营造一个 舒适的居住环境。

    3 晚期癌症的心理护理

    凡是患有癌症的病人都会因为恐惧和焦虑、忧愁而产生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失眠,多梦等症状,甚至发生了绝望的思想,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其病人的心理反应如下。

    3.1 求生

    希望了解病情,求生是人的天性,生存的需要是每个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求,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要求明确自己的人生的旅途中还有多少时间,只要其生命价值存在,就足以使他们承受一切治疗中的不适和疾病的折磨。此时,病人需要理解与支持,护理人员对待病人要热情、耐心,应主动解决和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教会他们怎样配合治疗,才能有生存的希望。

    3.2 焦虑

    生存的希望渺茫,焦虑主要表现为急躁和忧虑两个方面,一旦确诊为癌症,大部分病人都会产生心理失衡,由否认、疑惑到无奈的接受,随之而来的紧张、焦虑、孤独、恐惧等心态挥之不去,伴其左右,有些人愤怒、怨恨,有些人悲伤、抑郁,感到自己生存的希望渺茫。此时,病人需要他人的安慰、支持和鼓励,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决心,面对现实,做好心理调整,摆脱精神压力,坚定与癌魔斗争的信念,积极配合治疗,使自己走向康复之路。

    3.3 绝望

    对治疗失去信心,一旦患了癌症,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会产生恐惧、紧张、烦躁等心理状态,尤其对一些意志薄弱、情绪低沉的晚期癌症病人,如果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就很容易产生绝望心理,这时家庭和护理人员要富有同情心,从病人的语言,行为特点去发现其内心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疏导,鼓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从消极低沉的心态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心态。

    4 晚期癌症关怀护理

    4.1 疼痛处理

    许多临终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就是疼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疼痛时时刻刻折磨着病人,极大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家属看着病人不得不忍受着巨大的疼痛时,内心极为不安和焦躁,因此,疼痛控制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晚期病人要严密观察疼痛的程度,并进行评估,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疼痛控制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4.2 非药物治疗

    注意消除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暗示,与病人谈论病人较感兴趣的人或事,耐心地陪伴病人,听病人的倾诉,尽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让病人暂时忘记疾病的痛苦,对于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可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看电视、下棋、做手工等,让病人从轻微的疼痛中解脱出来。

篇(7)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缓和疗法

缓和疗法(palliative care)是一种有别于家庭式临终关怀的临终治疗模式,这种治疗模式注重缓解病人的疼痛,控制症状,舒缓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问题。黛安·梅耶是美国缓和疗法的创始人之一,她认为必须将医学引导回它最初的目标上去——治疗和减轻病痛[2]。我国目前缓和疗法的开展还处于萌芽起步阶段。

脑血管疾病的临终病人,有的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暂,有的发病迁延,时间长,绝大多数病人进入临终阶段时已处于昏迷状态,这时对于病人及家属来说都是无比痛苦的,当然除了通过与家属有效的语言沟通,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有些脑血管疾病目前医学上还无法治愈,同时尽量缓解病人的疼痛,控制症状,了解病人的愿望,尽量尊重病人的生活习惯、习俗,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舒缓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并提醒家属做好后事安排。当然,接受缓和疗法的病人也完全有权同时要求继续治疗,用一切手段延长其生命。因此,呼吸机、鼻饲管、起搏器、CPR(在呼吸或心跳停止情况下所做的急救术)在缓和疗法中仍然得以使用。我国目前医学模式仍然是以病人为中心,但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的延伸,是适应当前医学模式转变的积极探索[3]。缓和疗法在我科起步实施以来有些许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专家建议越早开始越好。Ronald Schonwetter是美国安宁及缓和医疗协会的主席,也是南佛(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医学院的教授。他认为缓和疗法并不需要保留到生命最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才采用。因为如果发现自己得到危及生命、难以治愈的脑血管疾病时,在治疗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要求采取缓和疗法以得到最好的生活品质,因此,缓和疗法比临终护理更容易让人接受。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型向生物-心理-社会型转变,护理工作的内容、形式、职能和服务范围发生了变化[4]。因此我科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通过有效沟通,让病人及家属明白人不仅仅被视为生物体,而且是生物-心理-社会结合体,明白要求采取缓和治疗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放弃延长生命的努力,而这只是表示你了解你在心理、社会及精神上的需要和治疗你的疾病同样重要

,说服病人及家属尽早开始缓和治疗,使病人在生病的同时能够尽早的得到最好的生活品质。

1.2 采取缓和治疗可以选择医生,也可以选择专家或专门的缓和治疗小组。目前我国缓和治疗仍处于萌芽起步阶段,很多医院并没有开展除了药物治疗的任何终治疗模式,这和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的实际国情有关,给我们开展缓和疗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这不代表我们就畏难不开展,我科在我院首先开始了缓和疗法的试点。但我科目前尚未成立专门的缓和治疗小组,因此现阶段采取缓和治疗主要依靠病人的主管医生和护士,通过专门学习,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来

缓解病人的疼痛,控制症状,舒缓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等等来实施缓和疗法。当然选择医生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一旦病人拒绝继续实施缓和疗法,要求继续治疗,用一切手段来延长其生命时,神经内科专科医生比专家小组更能有效地对病人病情进行应对处理。

1.3 控制疼痛 纽约市最大的临终关怀机构——“统一体临终关怀中心”有6名精于垂危期疼痛和症状控制的全职医生。该中心负责人卡罗琳·卡辛一直告诫职员:“你所护理的任何一个病人,都不能处于疼痛之中[2]。”卡辛所指的疼痛,不仅是生理疼痛,还有情绪疼痛(比如病人说:“我很害怕。”)、心理疼痛(比如病人说:“我的家人很难过,朋友很难过。”)以及精神疼痛(比如病人说:“我不知道我会往何方去,我以前不算一个太好的人,我这一生做的也不全是好事[2]

。”) 。

1.3.1 药物疗法 脑血管病一旦发生,不论是出血性、缺血性或是混合性的,迄今均缺乏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因此在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上,我们只有对治疗,如脱水、抗感染、止血、溶栓、抗凝、催醒、补液、改善脑供血以及改善神经功能等等。由于没有治疗的特效药,我们只能尽量控制病人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生理疼痛。

1.3.2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的作用原理如下:数个传入大脑的神经刺激,彼此之间互相抗衡[5],在压力情况下同时接受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减轻疼痛或掩盖不愉快的感受。音乐能够潜意识转换自主神经在视丘的反应,使紧绷的肌肉放松,降低ACTH等化学物质释放,减少交感神经的活动,音乐也可以影响边缘系统,使脑下垂体释放脑啡(endorphin),达到止痛、唤起愉悦感、改善心理感受、减轻焦虑,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5,6]。

我们在开始音乐疗法前详细评估病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等各方面情况,评估病人对音乐的感觉、在音乐方面的个别经验、接受程度及对音乐的偏好,确认所提供的音乐是适合的。根据病情与评估为病人选择病人喜爱的不同节奏、不同律动的音乐,有计划地安排病人听音乐,来舒缓病人的情绪,缓解病人的情绪疼痛。

1.3.3 协助病人家属建立家庭支持体系 在建立家庭支持体系之前也要充分评估病人家庭状况,与家人的和睦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家属情绪心态是否稳定、家属身体健康状况等等,因为这些都是直接影响病人心理疼痛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有目的地了解病人家庭情况,协助病人家属建立起家庭支持体系,我们在建立体系的同时用对家属的激励形成正反馈,与家属共同来缓解病人的心理疼痛。

1.3.4 舒缓病人的心理问题 通过长期的观察可知,人在得危及生命的疾病时,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只要神志还清醒,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疼痛。我们经过专门的心理课程培训后,认真仔细地对病人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分析、处理和评价,并与家属沟通联系,尽可能地减轻各种心理问题为病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缓解病人的精神疼痛。

1.4 尽早安排一位医疗代言人 请病人选一位家人或朋友,相信他在你不能自己做医疗决定时可以真诚地照你的意思帮你做决定。在紧急情况发生之前,必须要先讨论你的医疗选择及你要他们如何处理,例如要不要接上机器以及利用一切手段延长生命?还是提倡自然死亡(AND)。在缓和疗法中,病人有绝对自由的权利选择任何一种转归。

2 讨论

缓和疗法、临终关怀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抑制垂危病人的疼痛。而缓和疗法又有别于临终关怀,因为要求采取缓和治疗并不表示已经放弃延长生命的努力,这只是表示病人在心灵、心理、社会及精神上的需要和治疗疾病同样重要。病人绝对有权在疾病的任何一个阶段要求缓和疗法,也绝对有权在要求缓和疗法的同时要求继续治疗,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来延长其生命。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型向生物-心理-社会型转变,护理工作的内容、形式、职能和服务范围的变化,缓和疗法能使病人在生病的同时尽早的得到最好的生活品质。

缓和疗法不仅可以应用于晚期癌症病人,任何患有危及生命疾病的病人如脑血管疾病病人,都可以要求采取缓和疗法。缓和疗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地位必将日益提高,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世界医学趋势。目前我国缓和疗法仍处于萌芽起步阶段,我院我科率先尝试了缓和疗法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病人的选择,医护人员心理培训,多手段、多途径的治疗方法,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以及沟通技巧培训等等,都 有待进一步改进。

我们有责任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痛苦,而提倡缓和疗法正是为此目的。缓和疗法的应用将越来越普及,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未来接受它的人会越来越多。

参 考 文 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0.

[2] 应民吾.美国临终护理:在生命最后阶段,什么才是最有利的.

blog.sina.com.cn/u/58b951cf0100068g 26K 2007-2-9.

[3] 沈宁,何萍萍,楼建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现状调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

65.

[4] 黄艳,卢惠娟.413名护理人员对现代护理角色取向的调查分析.上海护理,2003,3(2):

9-12.

[5] Cook JD. Music as an intervention in the oncology setting.1986,9(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