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6 16:12: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堂教学内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堂教学内容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构成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实践的日益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构成上具有着较大的差异。新时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构成要能够与学科知识、学生实际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统一,具体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材教学内容

目前,从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来看,依然是以初中语文教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主体,兼顾各种优秀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初中语文教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采用的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教材,由于教材编写的周期性、教材编写者本身的素养水平与好恶、编辑校对工作不仔细等等,直接导致新课程教材的编写具有着一定的不科学性。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之中对于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二、教师理解下的教学内容

根据美国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表明,教材内容与一线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具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而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很多。其中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差异,即是很大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采用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虽然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已经具有一定的启发,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师之中,教师理解下的教学内容的构建仍然受到教师理解的影响。由于不同的语文教师的成长经历不同,这直接导致了其对于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同,而这种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差异性的产生。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沟通与交流,祛除不同教师之间不良竞争的弊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拓展

课堂教学拓展旨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初中历史教材限于篇幅,信息量有限,因无法年年更新而显得滞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拓展、充实相关材料,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显得很有必要。如何把握好尺度,怎样让课堂张弛有度,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注意:

一、围绕课标要求,把握学生实际

课堂的拓展,一定要以课标要求为基础,注意课堂的时间分配,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一定要发挥 “主导”作用,切忌为了迎合学生一时的所谓“兴趣”而忽视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这一课,讲到“”和“化”这两个栏目时,我给学生投影一部分资料、图片,作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教师都知道,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如果不做限制的话,学生们会在一堂课中哄笑过去。基于此,本人在提供相应的历史图片资料后,要求学生分组探究:“”和“化运动”给我们的教训分别是什么?学生在兴奋之余大声展开讨论,很容易达到教学效果。总之,课堂的拓展要适度,要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要放弃了“主导”作用。历史课堂的拓展是为了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更好地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要注意到不同的学情,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能太肤浅更不能太深奥,分层次进行拓展,也许对于学困生来说,掌握基本的目标就是“拓展”。

二、注重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所谓传承,简单地说,就是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成分和成功的教学方法。例如: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整体框架、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比较;组织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加强对知识的落实和检测等。而创新主要是指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新课程改变了历史知识的内涵,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不再单纯是过去的人与事,历史不再孤立,而是与现实的统一。历史教师的使命就应将历史拉到学生的身边,让学生走进历史,再成功地返回现实,让历史发挥其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史鉴”作用。的胜利一课,为了达成最后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维护国家的情感升华,引入一段关于问题的视频文件用于拓展,该视频是网络人士用了我们都很熟悉的几个电影片段重新配音录制而成,开始诙谐的语言、熟悉的电影明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慷慨激昂的对白加配乐激发了学生心中的爱国情结,明确了坚决维护国家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反对和谴责日本的各种否认侵华事实的言论和行为。同时,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的方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当然,中日关系问题较为敏感,为此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涉及此问题时要注意引导。

另外,历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要过于迷信课本上的结论,而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中的精髓,体味教材中的意境,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与学生产生共鸣;其次,要经常关注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新闻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做适度的补充,如在讲“”时,可以补充“国家公祭日”,让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三、梳理联系点,提升“应试”能力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是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当然,有学生记忆力不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他们总把学过的历史事件看成是孤立的、零碎的,没有意识到这些事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拓展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课本体系中前后存在密切关系的联系点,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从而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有关于建国后农村政策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这部分知识点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也是测试中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中,必须要分阶段归类总结,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深入理解几次政策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变化产生的影响。再如九年级下册关于工业革命这个知识点,讲解时必须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通过列表的形式分析说明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深刻影响、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样的讲解、拓展,让学生加深了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外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拓展是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要对教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注重开发课程资源,适当拓展利于学生的学和理解。拓展的内容、途径是多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仅有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要多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等,拓展自己的视野,多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提升理论水平,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课堂!

【参考文献】

[1]程欣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拓展策略初探《考试(教研)》.2011年07期

篇(3)

一丶以学生为主

(一)课前留给学生自主预习教材的时间,可以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堂课要讲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政治课来说,大部分学生不会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所以有必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设计,最好是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一边预习一边思考一边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机,对于这一点我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总是一抛出问题后就希望能有学生马上做出回答,如果学生不能给出答案,便急于自己做出解释。有时候有些反应比较快的学生总能先于其他学生得出结论,于是就很快转入下一个问题,而没有照顾到其他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因为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而无法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应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常常有学生课后来问我一些课堂上讲到过的问题,可能就是缘于这样一种情况。这跟教师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有关,我们只关注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接收能力。古人云,静思出智慧,对于政治这样注重逻辑思维方式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尤其需要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时间。

(三)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合作探究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在探究活动结束时做精炼概括,肯定学生的探究行为,使他们获得独立获取知识后成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辅之以教师的适时点拨,往往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想将以上三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并合理控制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是关键。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证明,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关键在于细致地备课和精心的教学设计。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应认真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教"和"学"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教师讲授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应具体到应该由教师来讲解的知识点和具体内容,语言尽量精炼概括,在知识混沌初做适当的点拨。最后还要留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环节,探究的问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控制探究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们联系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丶教师的主要做法

由于新课改所带来的不适,现在的课堂教学都呈现出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不配套的状况。不少政治教师都感觉到:按新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因此普遍出现"拖堂"、"满堂"或"草草过堂"的教学现象,导致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却讲多了,而且教学效果比较差。这时候,教师就更应该把握好教材内容,并且一定要做好备课准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利用课堂时间呢?

(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就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丶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二)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篇(4)

一、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活动的评价包括教师教学的态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的组织能力等。

1.教师的教学态度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主要侧重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教师备课情况对教师教学态度进行评价。如果备课充分,则说明教师的责任心强;备课有准备,则基本上完成职责;无准备、随意讲课,则为不负责任。其次,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初中学生一般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教师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有可能使个别学生放弃学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积极认真,不能关心热爱学生,就会使班级整体学习氛围不好,导致体育技能教学效果差。

2.教学内容的评价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重新选择和组织的教材,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也就是对教材处理情况进行评价。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学生通过学习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发展能力,培育好的思想品德。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与思想性,以及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求准确而全面,切忌只重视动作技能的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处理得当。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教师应准确揭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使授课具有逻辑性。

3.教学方法的评价

首先,评价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本身及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学生能力水平。此外,教师个人特长不同往往对其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影响。其次,评价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在每节课上,不同的知识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内容也常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为适应初中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体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变换课堂组织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评价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虽然各种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方面存在差异,但并不是绝对的。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注重采用启发式方法进行教学。

4.教师业务素质的评价

初中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口语表达能力、教态和动作示范能力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各方面的教学素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教学业务素质决定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

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对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一是体育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二是教师应掌握和运用好讲话的音量、语速及语调。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并不是绝对的,教师口语的音量较日常交谈口语的音量要大得多,语速较日常口语要慢,音量的大小以最后排(体育课一般情况下为四列横队)学生能听清为度。三是教学语言必须能正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出现的口误、语言的病句都属于表达错误。语言应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有亲切感。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科目,它主要是以传授体育技能为目的,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这一特征决定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具有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素质外,还必须具有对动作技能的示范能力。首先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是正确的。即不能出现不规范的动作示范和动作技能性错误。其次,动作示范要讲究顺序。一般情况下,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教师应进行先整体示范,再分解示范。再次,对教师示范面选择的要求。不管教师用正面示范、背面示范还是用侧面示范,总的原则是每次示范,一定要让全班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教师所做的动作。最后,教师示范动作要规范、舒展大方,给人以美感。

教态的总的要求是亲切自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教学,不应该无精打采。衣着要整齐、朴素、大方,穿运动鞋,塑造良好的体育教师形象。

5.教学组织能力的评价

组织教学的目的是便于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双边活动积极,信息反馈灵敏。为此,可以通过教师的感染力、教学机智和反馈机制等方面加以评价。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是教师以充沛的精力投入教学,并以自然、美观、大方有力的动作示范配合讲解,这种感染力体现了教师在语言与教态方面的独特的修养。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愿意学习,上课能注意听讲,但是若教师对教学不感兴趣,那么这种不良的心理信号就会通过语调和教态传递给学生,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便会无精打采,死气沉沉。

教师的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妥善而巧妙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体育课身体伤害事件的发生率比文化课高,特别是处于自制力较差的初中生。初中体育教师要提高对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评价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机智的标准是:及时发现、迅速判断、正确处理。

建立灵活的反馈机制是组织教学的保证。课堂教学是有规律、有计划的活动。因此,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预测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学习的兴趣及对教师的态度。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要考查学生学习目的是否明确,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对教师的态度是否亲切,能否积极地配合教学。

2.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地整队、准备好器材(值日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指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它包括所学动作技能是否全部掌握,能力活动的进行是否充分,思想品德教育是否全面深入进行。

四、体育教学环境的评价

1.场地器材条件的评价

场地器材条件包括场地能否满足学生活动空间的需要;器材的盗渴欠癯渥悖质量是否有保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场地器材的布置是否科学合理。

篇(5)

【关键词】 高中化学 优化设计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28-010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发展过程。离开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学效率显得低下。新课程强调将生活引入化学课堂,将化学学习和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将化学课堂的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学多注重实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在平时教学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缺乏动手能力的现象。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化学呢?我觉得应该从学生擅长的理论知识入手,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化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化学动手实践的能力,以真正顺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课程改革目标。

如高二化学氮族元素中的氮氧化物时,可向学生讲解NO、NO2是大气的污染物,而空气中的NO2是造成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呼吸器官,使人生病甚至死亡,但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即使发生化学反应后出现的问题,同样的也可利用化学反应来解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二、重视实验演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中,包含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木炭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氯化铜等实验,这些实验都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与热点,都需要我们在学习时加强理解。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我们不仅从用途中区分,“碳酸钠”可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以及洗涤剂;“碳酸氢钠”用于发酵剂、灭火器、医疗上用于治理胃酸过多等。在学习时,我们更要注重实验的演示,掌握鉴别方法,如(1)分别加热少量固体,若发生分解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试剂是NaHCO3,另一个为Na2CO3;(2)分别取一定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应快,产生气体相应多的试剂为碳酸氢钠,另一个为碳酸钠;(3)分别取其稀溶液,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试剂为碳酸钠,另一个为碳酸氢钠(特别注意:此方法必须取极稀溶液)。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教学Cl2的性质时,首先设疑:Cl2能否溶于水?能否与水的反应?若能,生成物是什么?学生讨论出实验方案,再来实验验证。实验:(1)在两瓶颜色相近的氯气中任取一瓶加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比较颜色,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2)在氯气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NaHCO3溶液;蓝色的石蕊试纸。分别看到什么现象?结论如何?(3)将纯净干燥的Cl2,分别通过干燥的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等问题探究。然后一起讨论分析:(1)加水的试剂中气体颜色变浅,水溶液变为黄绿色;(2)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气泡;先变红后褪色;(3)干燥的试纸不变色,湿润的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重视实验演示,通过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究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改进实验装置,提升实验创新意识

篇(6)

【关键词】  方剂学;课堂教学;探讨

方剂学课程是联系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学科,学生在以后中医临证时是否能够合理的立法、处方、用药,是否能够对中医药保持浓厚的兴趣继续深造。是否能够将中医发扬光大。这些都和方剂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

那么方剂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是每个方剂学老师要思考的问题。

1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 使学生深刻体会临床组方用药的基本思路

首先,教师要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也就是说老师在讲授一方剂的时候,该方主治情况教师的要以例形式展现给每一位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高度的注意。举例来说,教师想讲青龙汤时,为了能讲清楚,学生易于接受,先将某一患者平素咳吐少量稀白痰,由于气候突变受寒而致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且咳吐稀白痰量增多,甚至到了气喘不能平卧,舌苔自滑,脉浮紧等症状,把类似这样病例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不断的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其中问题所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其次,不断的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辩证。就是说,根据已经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等知识,学生要能对于常见的病例资料分析、归纳和辨清,例如针对病因为外感风寒,内有水饮;病位在表、在肺;病性属寒,学生要能自己很快的概括为外寒内饮证。实际上,辨清证候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很快抓住疾病的本质所在。目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总结疾病的治疗办法。

最后,老师要努力的去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就是说论治。前面两步在确立相应的治法以后,再切入小青龙汤的方剂组成分析。方中麻黄、且桂枝为君,不仅解表散寒,而且宣肺平喘;干姜、细辛为臣,不但温肺化饮,且助君解表散寒;半夏燥湿化痰,五味子、,且防麻黄、桂枝辛散太过伤肺气,均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本方药虽八味,但配伍严谨,既可发散在表之寒,又能温化在里之水,饮而平喘。

2 运用生动形象的举例教学法 使抽象知识变得简单化

运用生动形象的举例教学法,意思说利用某一具体甚至真实的事例解说某种事物和某种道理的一种通俗易懂的方法。那么尤其在上课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灵活的采用举例法,将会是很复杂很抽象很深奥的理论变得非常的通俗。当然,举生动的例子,不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和提高学生兴趣,重要的是对于疑难抽象的理论知识点慢慢的理解掌握下来,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将会是事半功倍的。例如在讲解麻杏石甘汤证治原理时,教师可以举生活中的“蒸包子”就很形象。将“笼罩紧闭,蒸笼外看似没有热气,但在里之温度却很高”,可以形象的比喻外邪化热入肺,但因邪郁皮毛,肺气不得外达,而致肺热壅盛;用“开揭笼罩使笼内蒸汽迅速得以外散”来比喻方中麻黄配石膏以开宣肺表,使肺热得以宣泄.非常生动地描述了本方“辛凉宣泄”的配伍及功效特点。

3 研讨病案教学法 使学生的思维活化

做所周知,方剂学是基础与临床之间联系的桥梁,它是在学习中医过程的时候,是从基础向临床过渡的重要阶段。要是教师在讲方剂基本理论的时候,与此同时,教师要选取一些经典的病案让学生讨论,目的是要求学生能真正意义上领会方剂的基本理论,重要的是在学校开始是学生的临床意识培养起来,增进临床分析能力,为将来的做好临床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在要结束每章节的内容的时候,尽可能的选取与本阶段学习关联性特别强的典型病案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去认真的分析讨论。病例的选择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第一种是以“同病异治”为特点着手,例如解表剂以感冒为主题,选风寒、风热等相关证型。清热剂则以发热为主题,选风热犯卫、气分热盛、阴虚内热等相关证型。第二种情况是“异病同治”为特点着手,如三仁汤治湿温病及湿热咳嗽的验案;温胆汤治痰热呕吐及失眠案例等。经过的大量的经典的病例由个别到综合,由表及里的分析讨论,主要使学生尽快的去找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应用的时候可以灵活,开阔,准确。当然,病案讨论是否有的好的效果,必须要紧扣主题才行;典型生动的成败,则取决于选取的病例难易程度,过难,学生无从思考,太容易,收不到时效。所以,在病案讨论的时候,尽可能要求每位学生动手处方,就像把他放在临床的位置,感受医生的自豪,同时相关责任的重大,进而做到对每一味药、每一克剂量则会反复推敲、斟酌。经过课堂的认真学习,每个学生都必须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为将来的工作打好铺垫。

4 联系实际教学法 使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要是纯粹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或许非常的枯燥而乏味,换言之,要是把理论联系到实际,课堂气氛会变的生动活泼,讲课内容也会丰富多彩,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也会大幅度的提高,这就非常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举例来讲,银翘散方中配伍辛温的荆芥穗、淡豆豉,首先如银翘散方中配伍辛温的荆芥穗、淡豆豉,不但要在理论的角度阐明其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可以加强辛散透表的能力,是“去性取用”之配伍,还可结合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临床实际效果,发热伴有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配伍少许辛温解表之品,微发其汗,使微微汗出,则身热易退,这是“发表不远温”之理。关于剂临床治验的例子,教师谈自己的临床体会,当然,他人的临床治验也可以借鉴的。主要是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意图不仅仅介绍经验,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与教学相关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阮时宝.创新方剂学科结构体系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6):64-65.

[2]陈学习,阮时宝.方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139-140.

篇(7)

关键词:引导;游戏性;创新

一、专业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一般素质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中最早期的影响,体育教师受专业的熏陶,形成了体育教师特有的专业气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如何看待体育课。

体育教师健壮的体魄、富于幽默的谈吐、洪亮的口令以及精明的组织才能,对专业的高度热情、良好的运动能力等等,这一切不仅使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而且使学生具体生动地看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产生模仿的愿望,从而引发学生努力上好体育课的热情和兴趣。特别是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运动能力,教师良好的运动能力是指教师正确、优美、轻松和熟练的示范动作,以及良好的运动成绩。首先以跑步为例,教师即使示范一个简单的“起跑”动作,只要动作协调、流畅,给人以一种美感,学生都会十分羡慕,并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学习以及练习过程中就会十分认真,且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教师要很好的运用自身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锻炼,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展示出最佳的精神风貌,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吸引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

二、增强体育教学的游戏性

好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生动而活泼,还能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运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练习,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趣味性,又能创造热烈的体育氛围。如在投掷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比赛射纸飞机,比比谁的飞机飞得高、飞的远,学生都特别感兴趣,很快就进入了投掷训练。通过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练中乐、乐中思,使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体现。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避免了动作练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增添了其乐无穷的新鲜感,从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爱好体育活动学习的兴趣。

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时,我还经常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比如一边练跳绳,一边教初中学生们唱儿歌:再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由一个滚动练习的游戏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正确动作的重要性,然后进入学习部分,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就被游戏吸引而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也就激发了。

在体育课程中我还经常采用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100米跑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得第一的小组奖励他们一面竞赛小红旗。这样就把学生就对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很多不擅长跑步的学生也都鼓足了劲,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小组争光。这样的锻炼会使孩子感到满身喜悦,可以很快唤起学生热烈、高昂的欢快情绪,产生愉悦心理,使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技能,体验到知识之乐,身心都得到锻炼。

三、教学方法要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死板、单调、成人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初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突出表现为喜欢上体育课的初中学生正在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因而,在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这已成为广大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1.初中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基本手段

(1).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描述活动情节、过程,以及角色对话等,使学生如临其境,尽情参与。

(2).运用图画显示创设情境:即用图板(小黑板等)标示活动路线、方向,用挂图显现动作形态、过程,利用景物烘托环境氛围,以及在场地上描画“河沟”、“鱼塘”等。

(3).运用歌谣口诀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把技术动作要领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歌谣口诀,使朗诵与意念相结合,学习与锻炼相结合,尽快领会动作要领。

(4).运用动作模仿创设情景:即把各种派生的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如象行、马奔、兔跳、鸟飞,以及人物的举止形态和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动。如学习立定跳远,采用“袋鼠跳”的形式,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

(5).运用声像工具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利用电影、电视、录音和多媒体等工具创设情境,能增强学习的效果。当我们学习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时,有条件时常常观看技术电影及录相,分析动作要领,观后使学生直接感受技术要点。

(6).运用大自然中的景象创设情境:创设一个在大自然中娱乐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动中有练,通过意境情绪的驱使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如,学习短跑时,创设“穿过小树林”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