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6 16:12: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

篇(1)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企业中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做好无形资产开发工作;统一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和合理选择评估方法;完善无形资产维护和保障制度,维护好企业的权益。

【关键词】 无形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展示企业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未来的几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的接轨,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一定会和有形资产趋于一致或胜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企业在无形资产的使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及措施,促进企业可持续经营管理。

一、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可供公司长期使用并能够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决定因素,拥有一定规模与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企业价值的高低。

1、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超额利润

无形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是硬件,技术、知识信息、商誉等无形资产是软件,后者对前者进行优化使用和合理配置,使企业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无形资产管理主要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功能、提高商品声誉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创造价值并产生超额利润。

2、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无形资产营运有利于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一样,通过营运都可以实现价值增值,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对外参股或者转让,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要扩大经营规模,传统做法是通过增加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来实现低水平扩张。而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企业减少有形资产投资,以技术转让等无形资产为主的非股本生产合作日益增加,从而实现规模扩张。

二、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不明确

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必须纳入评估范围。无形资产评估相关规定在规范评估行为的同时,忽略了对土地使用权和企业品牌以及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规范。此外,关于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在我国也无成熟的评估标准,评估结果难以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具体操作起来误差很大。

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在实际中,收益现值法一般出现在以转让、投资为目的的评估中,涉及到以成本、费用摊销为目的的评估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所得出的价格则只是真实交易中的一种参考价格。由于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和计算口径多样,经常会造成采用不同评估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评估所得的结果相距甚远的情况。

2、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环节制度缺乏

由于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人员和制度,使得无形资产价值得不到提升,严重制约了无形资产作用的有效发挥。企业人员无法利用科学知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无形资产,就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导致无形资产资源严重浪费。另外由于受到过去计划经济较长时期的影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但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并不发达,完善的市场化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严重阻碍了无形资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3、部分无形资产不被重视导致流失

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商标保护观念不强,未及时注册商标,使得自己的商标让人抢注,商标被盗用或随意授权使用商标,导致无形资产的形象受到破坏。无形资产是一种有益于企业经营的资产,不少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但是他们不会依靠正当的手段,如开发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得以积累有利于竞争的无形资产,而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骗取无形资产,如做假广告,或用钱买一个评比的奖项,目的就是在建立知名度。而消费者并不了解情况,往往会被企业的这种“无形资产”所迷惑。另外,我国对于自己的老字号商标的保护也是缺乏意识的,如中华牙膏,已被联合利华公司纳入其下,已经不属于我国自有的产品。商标被抢注的事件时有发生。

4、许多企业缺少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和机构

企业在需要时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这样势必由于人员的非专业化影响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其次,企业在无形资产的培育和研发阶段往往缺少详细的投资预算以及可行性分析,没有切实考量投入的成本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从而无法实现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再次,企业常常忽视无形资产的维护,知识产权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三、实现无形资产有效管理的措施

1、做好无形资产开发工作

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设计、开发、引进、指导应用,并建立严格的决策审批制度和职责分工制度。在开发或引进之前,该机构应从宏观角度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拟定“企业无形资产发展目标体系”。

企业高级管理部门应当做好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和具体项目的开发决策。在进行宏观决策时应注意将无形资产发展战略与其他经营战略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考虑具体投资哪些项目,在研究开发阶段要根据无形资产要素各自特点进行针对管理。在研究成功或形成后要及时到有关部门注册登记以获得法律保护。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无形资产的管理不能得以实现,所以就要用一部分资金来重点培养本企业自己的无形资产管理人员,也有必要在国外请专人来给企业设计一套健全的管理方案。由于我国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相对过晚,因此请专家来授课也不乏是一个好的方法,可以改善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利的管理方法。

2、统一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和合理选择评估方法

无形资产评估的标准是保障评估工作顺利进行、评估结果正确有效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相关标准,评估结果才能合理科学,真正实现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无形资产种类很多,各类无形资产的评估规律不尽相同,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无形资产评估标的越来越复杂,仅靠单一的评估准则不能适应评估标的多样性,所以,建立资产评估准则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资产的评估大致有三条途径,即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无形资产的创立成本与其创造的收益水平往往对应性较小,采用不同的途径,如分别采用成本途径和收益途径进行评估,所得出的评估结论可能大相径庭,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可能采取多种评估途径进行评估,把成本途径、市场途径和收益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各种评估途径的结论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直接关系到评估的结果,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实践中,往往由于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造成较大的误差,现行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主要有市价、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在实际进行评估业务时,应根据特定评估目的和条件,灵活地选择评估方法。

3、完善无形资产维护和保障制度,维护好企业的权益

篇(2)

企业经营为社会创造财富,提高了社会生活水平并获得盈利。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多个层次,首要责任是保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广义责任扩展到雇员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责任。由于资源、能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仅仅关注数量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资源匮乏、自然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树立社会责任理念,在创新中履行社会责任,发展方式由外延粗放型转为内涵集约型。Sheldon(1923)鼓励管理者应积极主动地通过节约资源使用来提高经济活动的伦理水平和社会正义,即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组合的效率,使经营持续及扩展新的市场以获取利益。吴家喜(200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承诺和共享愿景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精神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对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作用,而技术创新必须以社会责任为导向,实行生态化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现有文献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的效应以及定性分析两者之间关系较多,针对技术创新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应的实证研究很少。在理论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进行变革,技术创新是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技术创新机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之间具有双向促进关系。本文拟通过收集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效应。首先,论述企业社会责任类型和演变,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创新种类及其对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其二,构建模型、提出假设,分析数据和验证假设。最后,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履行提出政策建议。

二、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演变及企业创新功能分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演变 企业社会责任经过了演变和不断发展。Archibe B.carrol(197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利益相关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层次。美国商会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符合法律、满足公众期望和社会需求、考虑社会新的需求并做出反应、在社会新标准担任领导等层次。企业经营中涉及多种利益主体,企业资本或股东利益是企业经营赖以支持的资本责任;雇员利益是企业的人力资本责任;企业产品或服务是企业按照潜在契约交易必须履行的消费者利益责任;企业使用公共资源、享受公共服务是企业经营利用广义范围资源而必须向政府缴纳税收责任;企业对经营地环境保护是因使用土地、环境资源的潜在合约责任;有剩余财力对社会上弱势群体或受灾害群体进行救助,则是企业作为人格化社会主体的广义责任。无论具体企业对每种社会责任履行程度和层次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进程中,企业都必须在经营中坚持创新才能不断承担社会责任。按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不同,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企业责任的主要对象分别为股东、债权人责任;雇员责任;消费者、政府和环境责任;待救助的弱势或受灾群体。企业各种社会责任内涵演变如表(1),企业基本责任如资本、债务保值和增值,雇员就业薪金,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缴纳政府税金和维护经营地生态环境等是合约或法律范围内的责任,对弱势或受灾群体捐赠救助及动态延伸责任是企业基本责任的延展,是企业在更高程度实现经营价值和社会贡献,是法律或合约之外的社会责任。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越好,社会大众反过来对企业关注和支持的回馈,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创新功能分析 创新是利用知识(已存在或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或工艺获取经济或其他利益。在企业经营中,创新通过新产品或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获取经济收益,也涉及到企业内部组织的创新过程,对现有资源更有效使用。Joseph Schumpeter(1914)将企业创新分为五类:引入消费者不熟悉或新品质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即在生产环节尚未试验,需要建立在科学发现基础上并以一种新的方式加工的商品;开辟新市场,企业进入以前没有经营的市场,不论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对原材料或半产品新来源的控制,不论该来源是已存在或是新创造的;实施新的组织,如垄断地位的形成或被打破。因此,创新是设计、发明发展和实施新的或变化的产品或服务、工艺、制度、组织结构或经营模式,以图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和为企业获取高效经济回报。研究和调查表明创新引入新产品和服务,旨在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在当今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中,呈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企业面临许多挑战,差异化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这就需求不断地创新。企业实行不同类型的创新有利于保持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作用如表(2)所示。表(2)中,各类创新的直接影响是扩充企业收益途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企业获利水平和员工薪酬水平,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从而,可强化企业纳税和保护环境生态的能力,也增强了企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能力。因此,理论分析可以得到假设:企业积极地创新有利于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对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之前,简要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社会责任履行状况。以企业无形资产、研发之和与总资产的比率作为企业创新的力度:收集的样本企业该比率分布处于0.003~0.175之间;企业履行各种责任总和与营业收入比率绝大多数年别处于0~0.4之间。因此,整体上来说,我国资产总量所包含的无形资产(包含技术)所占比例较低,企业履行利润、费税、薪酬和股利等主要社会责任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非常低,说明企业经营收入中的附加值低,经营效率低,上游原料、能源等刚性成本占比重较大。

三、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模型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企业创新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构建模型如下:

csr=f(x)……(1)。公式(1)中,csr为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内履行的各种社会责任的分量或总量。x分别为企业创新投入或创新投入存量,以资产增长、经营收入增加或无形资产增加量来表示创新投入的中间结果。企业创新存在多种类型,企业创新投入可以是技术研发投入、市场拓展投入、组织管理创新投入。技术研发投入形成新产品或服务、新材料、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软件等,增加企业资产总量和无形资产总量;市场创新投入形成品牌价值和企业声誉等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和经营收入,组织创新投入整体提升企业的营运效率,形成企业积极创新文化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收入和经营利润。企业创新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从逻辑上分析,存在三种可能:两者之间没有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为了实证分析企业创新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选取我国上海证?交易所100家上市公司的历年年报数据进行分析。样本是2007年至2012年间分布于饮食饮料(30个),纺织服装(20个),石油化学(20个),电子(20个),机械设备(10个)等行业共选择100家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企业历年资产总量、收益总量、无形资产总量的变化对企业利润总量、员工薪酬、缴纳税收、应付股利等的影响。通过对企业数据进行观察,发现绝大多数企业的无形资产总量逐年增加,但是有10%的企业无形资产总量却是在波动中下降。首先,分析资产总量、经营收入、无形资产总量与利润、薪酬、股利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应的相关系数如表(3)。观察表(3),发现企业创新导致的结果资产总量、收入和无形资产与社会责任变量利润、薪酬、税费、股利互为正向相关关系,其中,创新结果与薪酬、税费、股利等呈强正向关系。但是,资产、收入、无形资产与利润的相关系数虽说为正数,却低于0.5,可见,创新结果对企业所有者利益――利润激励动力不足。其次,运用平板数据回归分析资产、收入、无形资产分别对利润、税费、股利和社会责任总量的影响方程。通过比较总量数据、对数数据方程,选取最佳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企业创新结果――资产总量、营业收入和无形资产总量――对企业经营利润变量的解释程度较低,但是对薪酬、股利和税费的变量解释程度较高,达到50%以上甚至80%.可见,因为创新刺激企业资产扩张、收入增大和无形资产总量增加,促进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利润、薪酬、税费和股利的增加。其中,资产总量增长1%,能够促进企业的利润、股利和薪酬分别增加接近0.04个百分点。营业收入提高1%,可以分别提升利润0.04个百分点、薪酬0.06个百分点、股利接近0.05个百分点和税费0.085个百分点。无形资产增加1%,分别对利润、薪酬、股利和税费产生的正向影响为0.19%、0.317%、0.235%和0.418%.

四、结论与建议

篇(3)

关键词:研发支出 企业成长性 面板数据 回归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数量庞大,已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省的80%以上,财政税收、出口总额已占全省总额的60%以上,吸纳的城镇就业人数也达90%以上。2012年12月,浙江省发改委联合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了《浙江省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实现“从中小企业数量大省向素质强省转变”的总体目标。中小企业应尽快抓住发展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从研发支出角度来讨论它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就有了现实意义。

在以往的文献中,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效用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相关性或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两方面。如Ben Branch(1974)研究考察了美国7个行业111家企业在1950-1965年间的研发支出及盈利数据,结果发现除了制药行业外,其他6个行业的研发投入对销售增长的影响都大于或等于对利润的影响,由此得出研发活动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的结论。Hu,A.G、Jefferson(2004)以中国北京地区大小型工业企业为样本,研究了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后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是显著的,不同行业的显著程度不同,影响程度也随着时间推延越来越小。任海云、师萍(2010)对企业R&D投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做出了较全面的综述。

程宏伟、张永海等(2006)以2002年以前上市的96家规范披露研发费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正相关,但对公司的业绩影响逐年减弱,原因是公司后续研发投入不足。孙维锋(2012)通过对200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存在于小企业中,在大企业里,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不显著负相关。周亚虹、许玲丽(2007)在研究了浙江桐乡21家民营企业14个季度的面板数据后发现,研发投入后一年内对企业业绩有积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呈倒U型。黄昕等(2010)选取2004-2007年间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企业成长性有积极影响。逯东、林高、杨丹(2012)以2009-2010年创业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考察样本,研究了政治关联、研发支出与公司市场价值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研发支出与公司的市场价值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只存在于无政治关联的企业中。穆林娟、张力(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盈利能力对创业板公司规模和收益的增长皆有显著积极影响,偿债能力与创业板公司的资产规模的扩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管理研发能力与营业收入的增长显著负相关。薛云奎、王志台(2001)在研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企业业绩中所起作用时发现,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发挥作用的持续期较长,并且发挥的作用逐年增大。而无形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研发投入,因此,研发投入的效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梁莱歆、张涣凤(2005)选取2001年72家高科技上市公司实证研究后发现,研发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利润率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投入产出效应有明显的滞后性。

本文从微观角度研究研发支出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实证证据。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截至2012年底125家浙江省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经营状况异常的ST公司、金融行业、2011-2012年新发行股票或有股权融资行为的公司和相关数据缺失公司后筛选出有效样本62家,相关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各公司披露的2010-2012年年报,或从年报中有关信息和数据经作者手工整理而成。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二)变量设置

1.解释变量。研发支出指标通常用研发投入强度来表示,与文献中通常的做法一致,本文选取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解释变量,研发投入强度(R&D)=当年研发支出金额/营业收入。

2.被解释变量。企业的成长性综合反映了企业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朱彦杰(2012)从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内部情况和企业外部环境三方面研究构建了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盈利能力、企业规模、行业背景等12个二级指标和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金额等36个三级指标。穆林娟、张力(2011)选取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代表公司成长性的财务指标,借鉴这些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选取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两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主营业务增长率(MBIRI)=(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资本保值增值率(CPGR)=期末股东权益总额/期初股东权益总额×100%

3.控制变量。(1)股权集中程度(OC):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大股东往往有提高公司经营业绩的能力,对公司成长性有重要作用,该变量取前十位大股东所持股份占总股本之和的比例。(2)高管团队教育水平(MQ):企业高管的教育水平结构也是影响企业决策和管理履职的重要因素,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高管团队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与公司绩效和企业成长能力的关系做过实证研究,如Bantel和Jackson(1989),Shipilov和Danis(2006),孙海法(2006),黄昕等(2010),他们的研究结果都支持高管团队平均教育水平与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绩效和企业成长能力显著正相关的结论。本文借鉴王鹏、张俊瑞等(2009)的研究成果,将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分为以下五个等级并赋值,中专及以下1,大专4,本科6,硕士9,博士12,并以他们的平均得分为变量。(3)资产负债率(DAR):是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从股东角度看,此比率较高可能会带来财务杠杆作用。谢军(2005)以763家沪市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财务杠杆对企业成长性有显著影响。(4)每股收益(EPS):是综合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依据公司的每股收益能否判断该公司的成长性,将在本文得到检验。(5)总资产周转率(TAT):是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及利用效率。

(三)理论模型

为了分析研发支出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我们分别以主营业务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为企业成长性的代替变量建立如下两个模型:

模型一:

MBIBIi=β0+β1R&Dit+β2OCi+β3MQi+β4DARi+β5EPSi+β6TATi+εit

式中:i表示第i个样本公司(i=1,2,…,62);t表示年度(t=2010,2011,2012);MBIBIi、OCi、MQi、DARi、EPSi、TATi表示第i个样本公司2012年主营业务增长率、股权集中程度、高管团队教育水平、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和总资产周转率。

模型二:

CPGRi=β0+β1R&Dit+β2OCi+β3MQi+β4DARi+β5EPSi+β6TATi+εit

式中:i表示第i个样本公司(i=1,2,…,62);t表示年度(t=2010,2011,2012);CPGRi表示第i个样本公司2012年末对2011年初的资本保值增值率。OCi、MQi、DARi、EPSi、TATi表示第i个样本公司2012年股权集中程度、高管团队教育水平、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和总资产周转率。

(四)研究假设

如何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压力,是每个中小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合理的研发投入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盈利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成长能力,因此,本文拟提出如下假设:

H:研发支出与中小企业成长性正相关。

三、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样本公司R&D均值在2010-2012年间逐年增加,说明中小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约1/3的样本公司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呈负增长,这与近两年整体经济下行大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大于90%的样本公司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极小值也大于94%,说明样本公司的资本保值状况良好。

(二)多元回归分析

本文对所选数据进行了方差膨胀因子检验,以防多重共线性,检测结果VIF值均在1.077-1.248之间,小于10,即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1.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2010、2011及2012年的R&D为解释变量,建立相关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见下页表2)。

根据表2的结果可知,研发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正相关,2010-2012年回归系数逐年下降,且2010年研发支出与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相关程度最为显著,表明研发支出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积极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从表中可知,2010年研发支出每增加1%,可使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增加约3.156%,2011年研发支出每增加1%,使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增加约1.823%,2012年研发支出每增加1%,使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增加约1.2%。此外,从表2还可以看出每股收益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逐年增加,即2012年每股收益对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影响最为显著。而股权集中程度、高管团队教育水平、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不显著。

2.以资本保值增值率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2010、2011及2012年的R&D为解释变量,建立相关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见表3)。

表3的结果显示,2010和2011年研发支出与资本保值增值率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而2012年研发支出与资本保值增值率正相关关系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当期研发支出对资本保值增值率有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研发支出对资本保值增值的影响没有明显的滞后性。2012年研发支出每提高1%,即可使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约1.377%。此外,从表3还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及每股收益对资本保值增值率均有在0.001-0.05水平上的显著积极影响。股权集中程度及总资产周转率对资本保值增值率也有一定积极影响,但不显著。而高管团队的教育水平对资本保值增值率基本无影响。

四、结论

本文基于62家浙江省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2年三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研发支出与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研发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显著正相关,但有一定的滞后性,滞后期约2期;最末期的研发支出对资本保值增值率有显著影响。即从总体上来说,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本文开始提出的研发支出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正相关的假设。另外,资产负债率和每股收益对资本保值增值率有积极显著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正确认识到研发投入的作用,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提高研发费用的使用效率,力求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梁莱歆,张涣凤.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6,24(3):110-113.

3.HU A G,Jefferson G H.Retum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hinese industry:Evidence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Beijing[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15):86-107.

4.罗婷,朱青,李丹.解析R&D投入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J].金融研究,2009,(6):100-110.

5.周亚虹,许玲丽.民营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对浙江省桐乡市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33(7):102-111.

6.穆林娟,张力.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子研究[J].求索,2011,(6):38-39.

7.孙维锋.规模、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J].工业技术经济,2012,(5):38-45.

8.任海云,师萍.企业R&D投入与绩效关系研究综述――从直接关系到调节变量的引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143-151.

篇(4)

内容摘要:大股东通过资产注入可以获得短期超额收益,之后业绩普遍下滑,注入资产的质量是决定注资承诺公司业绩表现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优质资产的内涵,然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主业关联度、产业链整合和公允价值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现金流各五项指标,构建一个优质资产的五维综合判断标准,并提出规范上市公司资产注入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优质资产 质量判断

研究背景

资产注入通常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把自己的资产或经营业务出售注入到上市公司,或为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或为减少关联交易,或为战略目的等,通过向控股股东或公众增发、向其他投资者定向增发、或者换股吸收合并等方式进行。目前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注入资产作为股改对价;定向增发或自有资金收购大股东优质资产;大股东通过资产置换偿还历史欠款;借壳上市;通过吸收合并的IPO方式引入新的上市公司资产;控股股东变更所引起的优质资产注入。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行为始于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支付义务主动承诺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此,资产注入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频繁出现。2006年12月18日国务院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极大的提高了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积极性。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公告资产注入。理论上,注入的资产应该是质量较高、盈利能力较强、与上市公司业务关联比较密切的优质资产,资产注入能够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具有明显的短期价值效应。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效应仅表现在股票价格大幅提升的短期投机效应,对提升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形成公司长期价值效应并不明显。

图1是2010年发生资产注入行为的87家公司2000-2009年10年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变化。由于国家政策面的引导,2006年相比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增加了21%,比2003年至2004年的增幅12%,多出了9个百分点。资产盈利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在资产注入后得到了短期的迅速提高,即大股东获得了明显的短期超额收益。2007年相对2006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只增加了约4%,资产盈利能力增幅很小,而2008年相对2007年就增长出现了-8%,2009年相对2008年增长率为0。可以看出,资产注入最多的2006年,公司的盈利能力初期改善明显,后期迅速下降,上市公司大股东注入的资产质量值得考虑和怀疑。

我国上市公司注入资产质量判断

不良资产的注入不仅使广大投资者和小股东的利益受损,也直接损害了公司的形象,对资产注入类股票更是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资产注入过程中,大股东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和对公司的控制权,保留优质资产,而将一些质量不高、或对上市公司而言难以发挥效益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因此,判断注入资产质量成为规范资产注入行为、判别公司价值的关键环节。上市公司注入的优质资产应是质量较高、盈利能力较强、与上市公司业务关联比较密切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并且优质资产应该有较高的信息披露度。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各五个维度,对注入资产的质量进行判断。

(一)注入资产的类型

资产注入的方式大多是通过定向增发模式完成的。通过定向增发,大股东将变现能力较差的土地、厂房等资产转化为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证券资产,大股东既增持了股权,也可择机在二级市场减持变现。这种运作模式本质上就是资产证券化。从另一个角度看,大股东控股比例越高,其和上市公司利益重合度越高,长期进行资产注入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与主业生产相关的土地、商业房产等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都是企业的有形优质资产。另外,优质资产也包括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也是公司的财富和价值创造的源泉。公司为了更好的拓展业务进入新的市场,必须要取得先进的技术,获得广泛的客户群、店铺和销售网络、品牌、专利使用权、特殊经营权等等,还有各种训练有素的职业经理人,这些则是企业的无形优质资产。所以,公司的优质资产包括企业的有形和无形优质资产。

(二)注入资产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关联性

上市公司有时为了实现转型发展和多角化经营,通过资产置换置入与其主营业务性质不同的资产。注入的资产与主营业务不相关,一般无法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的效益。所以,注入的优质资产应该是与上市公司的主业有比较高的关联性。从侧面来看也减少了企业的关联交易,节约了成本,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效率还有效防止了利益输送。

(三)注入资产是否能够整合产业链和减少企业的关联交易

资产注入的外延还可以扩展到对企业产业链的整合重组。上市公司某处产业链的资产质量状况,可能对于该公司整体的营运起到重要的影响,对于有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产业链整合是比较常见的方式。一个集团公司通常有一个大的产业群,上下的产业链比较长,集团公司通过整合产业链把产业集中化,这样既可以减少关联交易,又可以使集团公司上下游的资源有效的衔接起来,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四)以公允价值作为注入资产的计量标准

由于注入资产质量的价值计量没有统一标准,为了防止资产价值受到人为的高估和虚增,应以公允价值作为注入资产的计量标准,而且也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发生债务重组的时候,如果偿债支付的是非现金资产或债务转为资本时,应该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根据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FAS157)的公允价值的最终定义如下:“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或买卖双方)销售某项资产所能够取得的价格或转移某项负债所可能支付的价格”。所以,以公允价值作为注入资产的计量标准是合理、公允的。

(五)资产注入后的业绩表现

以上几点是从注入资产事前进行判断,还可以从注入资产事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得到改善,判断注入的资产质量。即从分析公司财务指标定量的角度入手。考虑到不同的财务指标反映的侧重点不同,只选取一项指标作为判断标准难免有失偏颇,可以选取每股收益(EPS)、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以及总资产周转率(ROA)这五项财务指标为衡量指标,对资产注入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拟注入的资产质量高,那么资产注入后,市场预期控股股东的优质资产注入后会显著改善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会明显增厚,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上涨,资产注入的绩效就表现为正效应。相反,如果控股股东拟注入的资产盈利能力不强,或者资产注入被认为是控股股东将劣质资产打包的假注入、真圈钱行为,那么市场预期控股股东的资产注入不仅不会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反而会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害,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会下降,资产注入的绩效会表现为零效应或负效应,公司股东会因资产注入行为使财富受损。

综上所述,优质资产的判定是上市公司有资产注入预期的股票是否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为了准确定义企业优质资产的内涵,本文从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主业关联度、产业链整合,公允价值五个角度来定性分析优质资产,又选取五项财务指标从定量角度来判断企业优质资产,这样就对企业的优质资产有一个全面判断。定性的五项指标是对优质资产的事前判断,而定量的五项指标不仅可以从事前判断优质资产,而且可以从事后长期股价表现来判别大股东是否真正注入的是优质资产。本文通过这十项指标就可以构建优质资产的定性和定量,注入资产的事前和事后分析,形成了对优质资产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分析判断。

规范上市公司资产注入行为

(一)提高相关信息的披露质量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社会公众股股东表决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新股、向原有股东配售股份和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必须经全体股东大会表决通过,并经参加表决的社会公众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但是,资产注入属于与大股东关系密切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有关规定并未要求大股东必须回避表决涉及重大关联交易的事项,并且由于尚未具体明确违反此类表决制度有关规定的相应行为惩罚措施,因此这些政策的执行力度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尚未具体明确资产注入中的信息披露内容,因此现实中不少上市公司对注入资产的信息尤其是评估报告等的披露既不规范也不完整,小股东无法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因此,对注入资产的信息披露就变得迫切和必要了。本文认为信息披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资产的质量,即资产的盈利能力信息;其次是注入资产和主业的关联度;最后则是完善信息的披露程序,防止,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二)加强对注入资产的质量和估值的监督力度

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说,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持市场的公正,保护信息处于劣势的中小股东利益。国家规定要求注入资产必须为优质资产,但只有大股东才真正掌握注入资产的质量信息。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大股东有通过以次充优、虚增评估价值的方式注资的动力。因此有待于监督部门和社会公众加强对注入资产定价公平性和质量的监督,如设立相应的信息披露和投票表决制度以及注入资产质量的持续监督机制,严惩其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三)优质资产的定价应该合理公允

在判断注入的资产是优质资产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是否存在虚增优质资产价值的现象,谨防资产注入成为变相的隧道挖掘。因此,要重点关注评估过程、参数的选取和取值、假设前提的合理性。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角度来说,同样也需要考虑资产注入方式和发行方式,来保护和提升自身的价值。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行为始于2005年股改,兴于2006年《指导意见》颁布,伴随资产注入的兴起,定性增发、资产置换、借壳上市、整体上市和分拆上市等纷纷应用于资产注入。但注资后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在获得短期收益后迅速下降,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对注入资产质量的思考。本文试从如何判断注资质量的角度,加强对资产注入运作方式和质量的重视,以此希望引起证券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的关注,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注资行为。鼓励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获得外延式增长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追求内在的价值增长。

参考文献:

1.于洋.优质资产注入:驰骋市场的亮丽风景.证券导刊[J],2006(37)

2.陈耿.公司整体上市过程中的大股东“隧道”行为分析.生产力研究[J],2008(14)

3.葛家澍.我的公允价值观.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J],2010(2)

4.张忆东.资产注入―价值再造之旅.股市动态分析[J],2007(6)

5.黄建欢,尹筑嘉.非公开发行、资产注入和股东利益均衡:理论与实证.证券市场导报[J],2008(5)

6.宋常,严宏深.通过上市公司资本平台实现场外资产证券化效应探析.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8(3)

篇(5)

关键词:风险投资,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企业

引言:由于现在市场动态的千变万化,一些企业家很注意投资,所以有些企业特别的注重对企业的评估。有关专家指出,企业在经营中必须加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意识,做到对自身的无形资产价值心中有数。在风险投资过程中,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退出,都需要对被投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这样才能在日常经营中有意识地保护无形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本文从现在的经济状况开始,分析现状,对如何投资和评估做出了解析,例举例子分析。基于此,在具体的价值评估实践中方法的选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企业的现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受到影响。例如2007年,有很多人投资都赚了大钱,例如炒地产的,50万楼房一下子变成100万,就像深圳福田城区哦楼房一下子要接近才有一方地。还有买股票的那些股民,看到股票的不断的上升,心里丝丝窃喜。可看到2008年后楼价和股价大跌……市场的千变万化,我们不能不注意,再如今天的金融危机。如何做好投资和企业家如何对企业的价值评估是一件不可忽视的。

那如何做好投资,做好企业价值评估?在这里根据调查得出如下方法:

1.风投选择结伴而行:比如2002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三家联手向投蒙牛投入2600万美元。分别管理着成百亿资金的三家投资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分散风险。还有一重动机是搭便车,一家机构花精力考查项目、其它机构直接跟进。被搭便车的机构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将其视为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比如完成对项目的审查后投入1000万、其它3家机构各跟进1000万(企业共获得4000万),对牵头机构来说等于以1块钱带动了4块钱,杠杆比为1:4。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分散投资的风险,同时我们也能结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有时还可以缓解资金的问题。

2.看重市场的动静,了解市场的变化,同时注意这几年人们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状况。而且可以同通过朋友的帮助。投行机构、专业中介机构(会计师所、律师所、财务顾问公司)、财经媒体和被投资企业构成若干相互交叉的“圈子”。回过头来看,成功获得投资的企业中90%以上得益于圈内人的推荐。

3.通过分散投资,我们可以把资金分开投资,例如看现在的股票大跌,而且经济学家也说过,“这几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很难在回复原状”。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投资银行,其实对于不太懂经济变化的人来说,可以选择多方面投资,例如,银行投资,股票投资,债券,基金,保险等等,就想经济学家说的,“不要把石子投入一个篮子”

4.可以通过对企业的价值评估,那样我们得知企业的一些所在行业及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然后进行仔细的分析、认真的预测。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避免误区,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那样就可以避免麻木投资,我们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2004年12月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书(试行)》(简称“意见书”),从基本要求、评估要求、评估方法和评估披露等方面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于2005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意见书明确提出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企业能根据市场的变化选择适合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首先应从不同的角度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以下从方法原理、方法的前提条件、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对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进行比较分析。也要遵从一些道德,法律,保证公正,合法竞争。

企业价值评估之实例分析:

如DE公司以董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长为公司的最高负责人,下设行政人事部、计划财务部、外交部、投资发展部、研发部、生产部、联络部、外协部等部门,并设有营销培训中心和工程中心。

公司员工主要由博士、研究生、重点大学生、等数字电视行业的精英组成,在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工程技术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组成了优秀的团队,充分体现出其优秀的人才经营优势。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分析现在的状况

由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数字电视按传输方式的不同也可分为三种,即卫星直播、地面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广播。世界上尚没有一套统一的数字电视信道传输国际标准,目前,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有三大方案。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权争夺异常激烈,也因为涉及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而受到格外的重视。

2.潜在加入企业的竞争威胁

终端设备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数字电视的接收终端可以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机。数字电视显示器只是一种过渡产品,机顶盒是模拟向数字化过渡的桥梁,目前我国已有的近4亿台模拟电视机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更新替换为数字电视机.因此机顶盒在未来10年里仍然是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主流。但现在的电脑的普遍应用,加上软件的不断更新,数字电视受到一定的冲击。企业家要高效率的相处相应的方案和定下制度还有跟时代的产出相应的产品如机顶盒芯片等发射、传输和终端接收设备的核心技术,有时也要迎合人们的胃口,通过最快的途径得知人们的喜爱,然后抢先一步的产出高质量产品。

3.现在数字电视的速度,价格和现价段的网络

由于数字电视的价格超出了一般有线电视的价格而且它的速度很慢,再有现价段网络的普遍,人们对于数字电视的需求并不是很多,虽然有些政策强迫着客户,但不能在一定范围上提高人们对数字需求量。主营业务收入预测汇总

单位:千元

项目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L公司A方案的地面数字电视业务47,659113,529108,451127,108150,706126,165

L公司酒店数字视频点播系统1,7045,68015,33625,56024,80426,788

L公司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4008001,4401,4401,296648

L公司数字电视广告收入23,32719,000

评估结论分析

1、对DE公司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采用有限期限收益法评估模型和通过类比。分别对DE公司销售地面数字电视设备、系统集成及投资各地移动传媒公司的股权收益这两部分年收益的测算,通过折现,得到DE公司整体企业价值。通过市场的需要和这两年网络的普及和企业的2005-2008年的状况分析,企业家可以得出一些问题,从而再进一步投资。

企业价值评估:

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有助于对投资决策或管理进行指导,无论是风险投资、资产出售还是采取内部战略创意,所得出结果要从考虑中的决策角度进行分析。因为企业决策大都包含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应自始至终从情景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一不确定性的价值范围考虑价值。为此,可以按上表试做各种情况下的敏感性分析,如不同的收入年增长率、不同的销售利润率等,将得出不同的公司实体总价值。

在评估过程中,不但应将模式建立在历史财务报表数据之上,根据历史绩效对预测进行分析,确保预测以事实为基础,并分析了为扭转局面需要采取哪些行动以及管理部门为何有可能实施这些行动。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已经明确,但要保证投资行为的合理性,必须对企业资产的现实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我国市场发展到今天,企业除了对有形产业注重,也要加强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价值评估可以对企业、对其所在行业及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然后进行仔细的分析、认真的预测。选择正确的方法是价值评估过程中的重要方面,更主要的是拥有齐全的历史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再结合企业的状况才能避免误区,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并且可以进一步的了解投资的动向。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评估在我国起步较晚,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评估测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如何将西方风险投资与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并应用到实际中去,是今后管理会计实际工作者和科研、教育工作者应共同承担的任务。现在企业需要的是有形和无形相结合。今天的市场需要的是有冒险的有分析的头脑,如果能正确的评估出一个企业的现状,不管是企业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能一定得范围内知道投资的动向,到时候中方就更学习到西方的理论和技术。

参考文献

1.《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8期

2.《企业价值评估:观点、方法与实务》中国资产评估,2005年11月46

3.朱军: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市场环境分析;中国资产评估2007年03期

篇(6)

【关键词】 企业绩效评价;问题;对策

一、企业绩效评价内涵

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阐述,国内学术界有多种解释,其中最主要的有下述几种代表性的观点:财政部统计司认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绩效,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张蕊认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为了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是比较所费与所得,力求用尽可能小的所费去获得尽可能大的所得。王化成等认为,企业绩效评价就是按企业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特定的标准,采用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时期的经营绩效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科学判断。

笔者认为,企业绩效评价就是以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为导向,采用特有的方法,选择特有的指标体系,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绩效和管理者的管理绩效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

二、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现行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是1999年由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规定:以政府为主要评价主体,评价的对象为国有独资企业、国家控股企业。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两类。工商企业又分为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而我国目前试行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以工商类竞争性企业为评价对象设计的。根据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的特点,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其中财务效益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投资回报和盈利能力;资产营运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周转及营运能力;偿债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和偿还债务能力;发展能力状况主要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和长远发展潜力。这四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被评价企业当前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通过对以上四方面内容的评价,可以得出反映企业全貌的绩效评价结论。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也被许多非国有企业应用,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评价范围过窄,缺少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方面的衡量

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本,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也相应有上升的趋势。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中,以及在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的计量尽管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如果采用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也是可以计量的,如果因为人力资本的价值难以计量而将其排除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之外显然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而现行绩效评价体系忽略了对无形资产的评价,容易造成企业忽视对人力资源、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投资,使企业难以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

(二)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财务指标比重过大。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中所使用的指标大部分是财务指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评价指标是非财务指标,使评价体系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绩效。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的8个基本指标和16个修正指标都是财务指标,只有8个定性指标是非财务指标。过多地采用财务指标有以下弊端:一是财务指标较多地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导致对企业绩效的评价难以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二是财务指标往往只注重短期的结果,如果太过注重财务指标,会给企业造成错误的引导,导致企业只注重短期效应,而忽略了长期行为,这与我国目前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企业通过改善基础性的经营活动可能会得到理想的财务数据,但忽视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和推广及员工培训等活动,为了短期效益而使企业长期效益受损,这对企业未来发展必然产生严重影响。

其次,非财务指标不够完善。在现行的绩效评价方法中,非财务指标都是评估指标,没有给出计量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强。企业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基础管理水平、在岗员工素质状况、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行业或区域影响力、企业经营发展策略、长期发展能力预测等非财务指标,没有一个是可以量化的,只能通过定性分析来得出结果。定性分析的基础是人的经验而不是客观数据,这就使得定性分析难以摆脱“主观”的帽子,缺乏可信性。

第三,忽视了外界的评价。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注重企业内部评估,而没有重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侧重于单一企业或单个职能部门的评价,较少关心其部门目标的达成对其他部门或是供应链中其他成员有何影响。在当今供应链管理理论下,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等均是企业利益一体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开发与此相关的外部环境指标。而且,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环境也要求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及在竞争中的相对地位。

(三)权重设置不够合理

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权重设计上沿用了传统的意见专家法(特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固定权重方法。事实上,权数的主观性越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越差,难以准确反映现实经济情况,权重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绩效评价主体包括国家管理机构、资产所有者、重大利益相关方及企业自身等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关注企业财务状况的着眼点显然是不同的,因而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也是不同的。采用固定权重无法满足绩效评价工作中各利益主体的实际需要。此外,该指标体系在设计固定权重时,未能考虑企业的行业及经营环境的区别,不同的行业或不同的经营环境,其盈利水平及合理的偿债指标、盈利率等各不相同,不加区分的使用不能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需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既要满足国家管理当局宏观调控需要,又要有利于债权人对企业的客观评价,还要有利于企业自我评价与考核,而这些相关利益人关注企业财务状况的侧重不同,所以,该评价体系不区分行业的固定权重值已经不能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需要了。

(四)评价结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目前对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评价结果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结果没有与奖惩和干部任免挂钩,不能充分发挥其约束激励作用,原因主要是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性的保障措施,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二是在某些行业,评价结果不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有些行业,特别是某些垄断性行业,靠行业的特殊性而不是靠自身的努力取得好的评价结果;相反,有些企业经过自身的努力,绩效明显改善,但评价结果却不理想。这种情况也是影响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的又一重要原因。

总之,我国现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评价范围、指标内容设置及评价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缺陷,难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的绩效做出全面评价,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不利于企业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满足新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及经营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三、完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具体对策

(一)考虑绩效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来设计指标

由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各有优劣,若只注重财务指标,则易于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若过分注重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很可能因财务上缺乏弹性而导致财务失败。事实上,企业财务性绩效和非财务性绩效都是企业总体绩效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应设计多重权数体系,明确规定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以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需求。一般而言,企业所有者最关注企业资本金的保值增值,将资本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企业债权方最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视为最重要指标;企业自身关注的是企业当前利益和发展能力。根据不同的利益主体的需要建立不同的权重体系,可以采用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即根据评价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基于数据分析得出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有效剔除不相关指标的影响,减少信息冗余,从而保证评价方法的简便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因此,理想的绩效评价指标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二)建立以出资人为主的多重权重评价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有:政府、主要出资人、债权人、经理人员、小股东以及企业职工等。不同的投资主体有不同的评价目的、不同的评价立场和角度,其关心的评价内容和侧重点也不相同。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既要满足国家管理当局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债权人对企业的客观评价,还要有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考核。而这些相关利益者关注企业财务状况的着眼点不同,所以企业绩效评价不宜采用固定权重值。如投资人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债权人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状况;政府关心企业的社会贡献等。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以出资人为主。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资者投资创办企业的根本动因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应设计多重权数体系,明确规定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以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需求。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财务评价应以企业利益相关者财务理论为基础,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设计展开,对企业的评价应设计一个多角度财务评价体系,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该套评价体系主要体现了企业所有者的评价要求,而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和分析者所关注的企业财务状况的层面各不相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关心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因此,过分追求综合评价反而可能会失去信息的利用价值。

(三)建立和完善制度性保证措施

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企业绩效评价激励约束作用正常发挥。要发挥企业绩效评价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必须将评价结果落到实处。为此,除了不断完善评价系统之外,应建立和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将评价结果作为对企业及管理层评价、选聘、任免和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

1. 加强基础资料的核实与确认。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防止企业操纵利润以及进行盈余管理。其次,将年报审计与基础资料的核实工作相结合,提高绩效评价效率。基础资料中有许多数据来自企业基本情况表,这些数据不是审计的内容,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绩效评价的客观性。为提高绩效评价的效率,可将绩效评价所需的基础资料在进行年报审计时一并进行核实。

2. 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是核心技术的创造者、拥有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特别是要为年轻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充分营造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社会氛围。广大科技人员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确定科研方向,开展科研工作,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3. 构建起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积极的制度创新,不但为科技创新的完成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制度保证和实现途径,也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健康、公平、有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落实按要素分配原则,切实维护首创企业的利益;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推动新技术专利、品牌的转让;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风险资本;加强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撑等等。

【参考文献】

[1] 周国强,周伟.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1).

[2] 张涛.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 财会学习, 2007,(2).

[3] 刘守伟.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性[J].中国内部审计,2007,(2).

[4] 张娇. 对我国现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02)A.

篇(7)

【关键词】科学;财务分析;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D4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各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明朗更增加了企业运作与生存的风险。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过硬的财务管理是打造出过硬的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而财务分析又是财务管理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只有搞好财务分析才是实现过硬企业管理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的运营方向,确保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使之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在创造经营业绩的同时更需密切关注并重视其财务分析,这样才能把企业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现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寻找企业内部管理经营上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而未来财务分析则更重视从宏观角度来把握企业的经济运行,以便做出科学的评价及预测。现行分析一个企业通常是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方面进行的。

1、发展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反映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主要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指标。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概括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和偿债能力,是企业实力的综合能力。

2、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与成本这两个因素。

3、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分为基本评价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指标。营运能力的分析包括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

4、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指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资产的变现速度,变现速度越快,偿债能力越强;二是企业能够转化为偿债资产的数量,这一数量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例如民企机装福利厂是公司经营管理最为优秀的企业之一,2011年上半年已实现收入915万元,利润150万元,与去年同期对比收入增加了510万元,增长126%。这种发展速度是全公司绝无仅有的,可以说只就个体分析,机装福利厂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无可挑剔。但如果放在同行业对比就会发现高达90%的收入成本比是存在严重问题的。当我们从货币指标的分析进一步延伸到非货币指标的分析就会发现该厂在生产作业领域存在相当的问题。由于没有考虑到在海港作业的环境改变以及作业人员的劳动技能较低、工作经验欠缺造成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近32%,这些内容仅仅从一个经营单位的财务报表来做财务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完全可能掩盖了一些致命的缺陷。

从以上分析指标不难看出,民企现行的财务分析更侧重于经济现象的微观分析,缺乏从企业资本运营的角度来进行财务分析;侧重于侧身领域的分析,忽视了非货币领域的分析;侧重于单一财务信息的分析,忽视了与之相关经营信息的结合分析;侧重于资金运作的,忽视了企业资源分析;侧重于经济事项的事后分析,缺少有效的前瞻性分析。财务分析的适时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滞后,缺少对企业风险防范和发展潜力的分析。侧重于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忽略了企业经营的动态性。财务指标分析缺少可比性,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缺乏,经营者难以了解相关分析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的分析。另一方面,各企业财务人员受业务知识单一限制,缺少业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影响了自己观察力和分析力。

财务分析要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提供大量的、经常性的财务信息,以提高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但由于现行财务分析的以上局限性,其分析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求,它的使用价值已经大打折扣。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各企业的财务指标不应再局限于上述静态的单一指标的分析,更应从整体上动态地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开拓市场、创造市场和把握市场的能力。因此各企业财务分析需要在传统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完善和补充以下分析内容:

1、加强企业之间的横向指标对比分析。如果财务分析公局限于本企业内部,不与其它企业进行对比,就谈不上“知已知彼”,不知道与同行业其它企业相较的差距或优势,这种比较也不是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的比较,而是企业之间财务状况的综合比较。通过分析,企业可以明确在行业中的位置,使企业的管理当局对自己的经营决策进行适当定位,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2、加强成本控制分析。在进行成本分析时要注重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深入分析,正确评价企业目标成本的执行效果,提高企业和职工讲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二是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及时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种因素及其原因,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3、重视企业营销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某种营销手段的推出,其效果到底如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是继续做下去还是就此打住,这是经营者关心的另一个重点,他们希望通过财务分析得出较为可信的答案。对贡献毛利、目标利润、盈亏平衡点、变动成本分析、固定成本分析、营销资本支出、相关成本分析、单位贡献毛利等指标进行分析都是比较备选营销方案的有用工具。

4、加强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在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和资本市场日益丰富完善的背景下,现金流量信息愈来愈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许多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不是因为缺乏盈利能力,而是因为现金的短缺造成企业信用的丧失。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从以“利润”为中心转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分析营运资本投资和利息支付前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检查企业是否能够通过其经营活动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分析营运资本投资后、利息支付前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 是否有效率;分析营运资本投资和利息支付后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是否有效率;分析营运资本投资和利息支付后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是否能够满足其利息支付义务;分析外部融资活动之后的现金流量,用于评价企业的筹资政策。利用这些指标的逐年变化的信息,将为我们评介企业现金流量的动态稳定性,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5、加强资源的效能结构分析及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如何挖掘和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现有资源的作用,是企业管理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企业的资源是多方面的,如对人力资源效益分析,有利于企业注重“知本”的投入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政策效益分析,有利于检验企业财务策划、税务筹划有无得到充分发挥。无形资产作为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对其效益分析,有利于检验企业无形资产的运营能力。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特别重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