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铁路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铁路施工安全事故案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6 16:12: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铁路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铁路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篇(1)

关键词:铁路隧道;案例;原因分析;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F530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隧道施工有着一般工程的通性又具备施工环境复杂、条件恶劣、不确定因素多等特性,安全风险高。近年来,铁路隧道建设发展迅速,隧道建设长度也逐年增多,与此同时,施工中安全事故也是频频发生,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安全施工是隧道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隧道参建人员最为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一、我国铁路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爆炸事故:2012年12月25日,山西省临汾市境内中南部铁路南吕梁山隧道1号斜井正洞右线进口方向工作面附近违法销毁爆炸物品引发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26万元。

坍塌事故:2013年3 月 30 日,贵州省平坝县境内沪昆铁路贵州段关口寨隧道工程,在掌子面进行喷射混凝土支护作业时,喷射作业后方拱顶突然发生坍塌,溶腔填充淤泥裹带约 250 吨巨石坠落,造成 4 名施工人员被埋在坍塌体中死亡,另有 2 名施工人员轻伤。

二、铁路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1、隧道施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敏感性不强

隧道施工的地段地质条件复杂,比如软岩、黄土、断层、岩溶发育等,因此隧道施工难度大,工序复杂,这就要求隧道参建人员设计足够的初期支护强度,提前做好地质预报,对变形进行有效的监控测量,加强围岩的动态和实时管理,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不按设计和规范施工、擅自变更设计、随意改动施工方法、编造监控测量数据、偷工减料的现象屡屡发生,另外洞内用电、用火、爆破、机械作业等施工时缺乏安全意识和有效防范措施,安全敏感性不强,极易导致安全事故,同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2、地质勘查的深度不够

铁路隧道施工地段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质勘查需要对地形、地貌、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测,详细查明隧址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等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并作出详细分析评价。根据控制隧道围岩稳定的各项因素,分段确定隧道围岩级别, 提供必要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和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依据。实际上,有的地质勘查深度不足,造成工程和水文地质状况与勘查的结果相差甚远,对滑坡、岩溶、断层破碎带、膨胀岩等特殊地质情况判断不够精准,不能提供隧道真实有效的客观情况,加之施工单位不能严格做好地质预报、盲目施工,加大了发生事故的几率。

3、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施工现场出现事故苗头、隐患和险情,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没有可行、有效的应急预案,使事故发生和升级的可能性加大。

三、铁路隧道施工事故预防措施

1、坍塌事故在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中占得比重最高,造成的后果也最为严重,因此,隧道建设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1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方案的要求来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针对不良地质段,加强监测,提前预报,根据监测结果为支护参数、衬砌类型以及施工方法的正确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以正确指导施工工作。

1.2做好监控测量和洞内勘察工作

监控测量是隧道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保障。在铁路隧道施工中,必须检测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使喷锚支护和二次砼衬砌的参数调整有据可依,以保障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经济、快速进行。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会同技术人员对各部支护进行定期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责成专人检查。严格按照量测方案进行监测,当发现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异变时,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或通知施工人员撤离危险地段。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的质量、厚度,以及钢拱架的安装位置、间距等严格按设计施工。若已锚地段有较大变形或锚杆失效,立即在该地段增设加强锚杆,长度不小于原锚杆长度的1.5倍。用于临时支护的立撑底面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喷层的异常裂缝作为主要安全检查内容,喷层面要平顺,以免应力集中,出现喷层开裂。

1.3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应选择不同的开挖方法。比如,对于粘聚力较小的土砂围岩,应选择辅的开挖方法,如开挖面喷射混凝土、超前支护、安设锚杆等等;对于明洞的开挖施工,首先应做好洞口的防护措施和防排水措施,避开雨季进行,对洞口滑坡、坠石等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在开挖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各开挖分部,进尺应循序渐进,必须紧密衔接开挖和支护工序,以减少围岩变形程度。

2、机械设备与火工品安全管理措施

2.1机械设备的安全措施

在铁路隧道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及控制,首先要保证进洞的车辆处于有效的制动状态,各类机械和车辆应该选用带有净化装置的柴油机动力;其次,严禁运载车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装运体积较大、长度较长的料具时,应设专车和专门的指挥人员,并设置指示红灯起警示作用;再次,进出隧道的工作人员应走人行道,严禁扒车、搭车或是追车,不与车辆和机械抢道;最后,在机械装渣时,应留出足够装载机械安全运转的空间,并严禁人员通过。

2.2火工品的安全管理

对于爆破器材的购买、运输、入库、发放、使用、退还、销毁和保管等工作,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专项制度。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爆炸物品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对爆炸物品的安全负总责。涉爆人员由政治可靠,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并经公安机关培训取证后方可上岗。通过对火工品严格的全过程管控,确保不发生涉爆事故。

3、制定地质灾害处理与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当发生塌方、突泥等地质灾害时,应杜绝施工人员的蛮干,施工单位也不要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施工方案,而应将情况及时的反映至业主和设计单位,经过多方商议后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由四方共同探讨确定,并对所采取的施工方案进行效果评价,判断所采取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由于隧道施工属于地下工程作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较多,如电气设备漏电可能造成施工人员触电,围岩掉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为了减少这些意外事故所带来的损失,科学合理、严谨务实的应急体系非常重要,应结合隧道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做好应急演练,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控制事故发展、减小事故损失。

结束语

在铁路建设的诸多工程项目中,隧道工程属于高风险项目,施工规模大、施工的地质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因此各方应重视隧道安全施工工作,对隧道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一切相关问题都应引起高度重视,以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赵勇.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铁道标准设计,2007,(S1).

篇(2)

关键词:基层工会;铁路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017-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铁路施工企业改革也在逐步的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不再是单纯的指事故处理,而是逐步发展成现代的事故分析和隐患预防管理等诸多工作。从原先被动的事故分析性发展成事前预防性,是铁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进步。基层工会是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努力把职工群众有效的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尽可能地保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这些工作都必须落实到基层来。原先基层工会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来抓,通过基层工会的作用不断发展和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往往把铁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疏于监督和参与。工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确保职工身心健康,属于自己的基本职责。当前,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伴随深化改革而来的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的不断呈现,而体制改革创新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基层工会在新的历史阶段将承担更多的使命,面对更大的挑战。基层工会必须不断创新,改变旧的观念,积极投身到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中来,才能更大程度地保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不断学习铁路施工安全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基层工会如何才能有效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无疑是基层工会首先需要不断学习施工安全知识,提高自身安全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实践,实事求是,积极参与到铁路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来,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切实把职工群众的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一个工会组织是否具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都要看这个组织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严峻的实际为基层工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对本单位从事的工作知识充分了解,把铁路施工安全知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学习,并落实到日常的基层工会工作中去。充分发挥“群众安全监督员”的作用,始终监督检查施工现场安全健康设施是否到位,监督检点、特殊部位作业人员及各种设备、设施技术状况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监督检查班组作业环境及各种生产设备、设施是否安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或向上级报告。铁路施工是个系统工程,从铁路施工的管理者到具体的施工者,以及基层工会这类服务者都需要同心协力共同应对安全问题,才能建立起稳固的安全长城。

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加强防范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对班组(工点)的安全生产负监督检查责任;要加强职工的安全宣传教育,才能改变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陋习,帮助职工提高安全意识,提升防范能力。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选好切入点,采取各种形式,比如座谈讨论、演讲比赛、命题作文等,切实有效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基层工会作为联系职工群众的组织,应该充分利用好自身紧密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把安全宣传教育落实到实处,避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形同虚设,帮助企业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宣传效果,切实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知识,帮助每个职工确立“我要安全,我必须安全”的理念,努力提高执行安全制度的工作能力。首先,要用科学的安全理念教育职工。科学的安全理念成为职工的工作习惯,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采用浓浓的亲情来联系职工。安全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企业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这就需要广大职工群众心甘情愿地接受科学的安全理念,自觉学习有关的安全知识,有效遵守安全制度和规定,从自身出发,做到预防为主。这就需要安全宣传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次,需要选取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作为案例警示广大职工群众。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源自于思想的疏忽,防微杜渐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疏于观察,又缺少重视,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三、关心职工生活,有效开展工会建家活动

基层工会是否能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的“娘家”至关重要。在职工遇到困难的时候,工会能够给予及时的帮助,工会没有能力解决的也要积极协调,呈报给上级,切实把职工的需要放在心上,使职工群众感觉到“家”的温暖,让广大职工群众把工会当成属于自己的“娘家”,在工会组织面前能够畅所欲言,愿意找工会说心里话,愿意把自己和工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工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比如当职工生病,工会要做到及时探望,职工家庭有困难,工会要及时救助,这样能够拉近工会和职工之间的关系,也能使基层工会深深扎根于广大职工群众的心中。经常收集作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参加项目部的安全生产会议,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督促本单位按规定发放劳动保护用品,提出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的建议;工作中要十分重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人公意识,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工会在职工休假、劳动保护、工资分配和工作环境方面都应该加大工作力度,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工会建家活动作为强化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和活力的要求需要基层工会有效开展,基层工会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只有靠广大职工群众参与才会提高,也才会有光明的前景和未来。良好的基础工会环境,高水平的职工安全素质,才能够为铁路施工安全工作提高有利支持。

四、基层工会积极建言献策,增强防范能力

安全生产工作没有休息日,广大安全管理工作者始终都要绷紧一根弦,不断提高防范能力。收集作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参加项目部的安全生产会议,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制度建设作为任何领域和体系建设的根本性问题,需要稳妥有序的开展各种筹备工作。工会组织一方面需要履行好《工会法》和《安全生产法》等规定的各项权力,另一方面要把安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帮助企业加大对安全的各项投入。基层工会努力履行职工代表例行安全检查的责任,监督安全设施费用的开支情况,并且对企业的制度完善、职工安全、安全投入和健康等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基层工会需要充分发挥“群众安全监督员”的作用,吸取好的意见和建议,并能给予鼓励,形成良好的献计献策氛围。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和在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下,立即报告并组织职工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有权制止违章指挥,违章指挥人员拒绝时,可建议工会发放“红、黄”通知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立即上报,并迅速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协助保护事故现场。积极开展各种安全预防的活动,保持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提高整个铁路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并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保障铁路施工质量和安全。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为铁路施工安全做好必要准备。基层工会直接面对广大职工群众,充分体现并检验着工会作用的发挥和整体工作水平。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是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服务的需要,也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抓手。同时科学的管理往往依靠先进的人才支撑,建立与之适应的考核管理体系,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性进程。在整个安全管理过程,基层工会的监督管理作用不可忽视,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发挥好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

作者单位:中铁三局桥隧公司

参考文献:

[1]舒剑秋.完善铁路安全管理机制的探讨[J].铁道施工与经济,2009,(04).

[2]杨占虎.铁路安全管理综合评估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太原铁道科技,2008,(01).

篇(3)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阳 550000)

(Guizhou Transpor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Shares,Guiyang 550000,China)

摘要: 在公路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很多事故,通过大量的事故案例分析,将事故进行了特点上的总结,总体来讲,受到几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将会增加施工难度,或者引发施工操作的失误。本文通过对安全事故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针对事故发生的诱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针对安全事故的预警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

Abstract: Many accidents may happen in the process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hrough a lot of accident case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cidents are summarized. In general, 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These factors will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or cause operation error.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afety accidents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s, and discussed the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of the safety accidents.

关键词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警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construction safety;accident early warning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022-03

作者简介:贺之松(1970-),男,贵州贵阳人,工程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监理。

0 引言

在我国系统建设全面展开的过程中,公路系统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和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施工安全成为了牵动人心的首要问题,所以针对安全事故进行系统透彻的研究分析,将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对安全事故的诱因进行全面总结,并针对这些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预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优化我国的公路工程安全施工,从而促进公路系统的完善。

1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在我国政府逐渐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公路工程得到了系统全面的发展[1]。伴随着多发的施工安全事故,施工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了政府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改善工程施工,精准的把握工程事故的诱因,并能够同路过科学合理的预警系统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成为了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总体来讲,对工程安全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2]。但是通过相关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数据统计能够得知,在过去的十年间,在上报的安全事故中,重特大事故多达284起,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有94起,占重特大安全事故总数量的34%,在这一项目事故中死亡人数占据安全事故死亡总人数的31%,很多事故甚至造成一次性10人死亡的事故。

但是在利益驱使下,市场的整体竞争逐渐升级[3]。面对激烈的市场化行业竞争,给我国的公路工程管理部门带来巨大压力,并且挑战着整个公路运营系统,其中的经营管理以及利益分配等都将面临严峻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安全事故因果图,如图1。

1.1 施工事故地点集中

通过针对不同类型的公路工程安全事故的研究和总结,能够发现这样的特点,在隧道以及路基工程中,是施工安全事故的多发环节,同时在针对桥梁进行具体施工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施工安全的风险。总体来讲,在路基工程施工时,是安全事故最多发的地点,桥梁工程也有着极高的事故发生概率,路基工程中安全事故概率相对较低,但是同样不可忽视,在这几项施工环节中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概率高达95%。

1.2 安全事故后果严重

公路工程工程量浩大,而且受到很多方面因素或者条件的影响[4]。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在工程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将会引发灾难性后果,不仅会出现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波及的面积将会十分广泛,最后还将会造成不可估量、难以挽回的经济利益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1.3 多发的安全事故

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安全事故在公路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属于多发性事件,通常情况下都会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发生触电或者高空坠落等事故,同时还时常发生工程坍塌,这一系列的事故在公路工程中屡见不鲜。通过这样的总结能够发现,安全事故的发生整体来讲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几乎全部都有因可寻,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进行总结,并能够采取针对性的科学措施,将能够有效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

2 施工安全工作的具体特点

针对公路工程中的施工安全来讲,存在着与其他类型工程截然不同的安全生产特点[5]。总体来讲,不仅有多源性,还有动态性以及高风险性,同时还有系统性。

2.1 多源性

在针对公路工程进行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条件通常是在露天的环境,并且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全天候的工程施工建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条件以及地质环境都将会对工程建设造成直接影响,不仅如此,社会环境或者工程系统的内部环境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者干扰到工程安全施工,如果不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环境,将会造成极大的施工安全隐患。同时,在公路工程的流水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班组进行频繁的更换,这样一来施工环境就不能够保持不变,相对应的安全工作常常处于滞后状态,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漏洞。

2.2 动态性

公路工程系统复杂,施工路线曲折蜿蜒,空间变换的幅度较大[6]。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相应措施跟不上节奏,就会留下很多安全隐患,如果一旦出现疏忽,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层层叠加的情况下,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各种损失。

2.3 高风险性

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公路工程呈现出了系统的发展,工程规模逐渐增加,并且向着功能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着。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的整体施工系统都需要进行升级优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程施工面临更加复杂的技术手段以及工序,甚至对施工材料的具体应用,都将会出现一定的难度升级。这样一来工程施工将会变得十分复杂多变,造成管理控制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施工的风险等级也将会随之增加,稍有疏忽都将会造成操作失误,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针对施工的安全工作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且存在着极高的风险。

2.4 系统性

总体来讲,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且存在着高度的开放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极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安全问题渗透于施工系统中的各项环节,同时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员因素以及设备因素,同时还有管理或者环境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分析,才能够将所有环节和因素都囊括在内,这样一来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够得到系统性处理。

3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分析

3.1 工程施工忽视安全问题

在目前的公路工程建设市场中,自主经营是一种常规性的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使得针对工程施工的具体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从而使得安全管理成为一纸空文,很难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具体的高危工程施工时,如深基坑工程或者隧道开挖工程等,都很难保证安全措施的周密到位。

3.2 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通常情况下,工程系统中的施工人员多数属于进城务工人员,因此针对公路工程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安全施工方面的常识性知识更加十分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施工开始前进行专项的安全培训,相关人员也很难对工程安全问题形成系统透彻的认识,因此就很难保证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操作,从而极易出现由于操作人员失误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发生交集图,如图2所示。

3.3 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通常情况下,公路工程的施工企业对于施工安全问题并不重视,即使存在安保系统或者事故应急预案,通常都是形式上的内容,目的是能够应负相关安全检查,在实际施工中几乎不能发挥任何实用效果。同时在工程管理系统中,并没有专职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工作责任也没有进行具体划分,通常都是相关管理层人员来兼职管理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起到应有的监督效果,同时也就不能够将相关安全标准进行贯彻落实。

4 施工预警管理对策

针对多发的安全事故,需要从各方面进行防范,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通过系统的建设和努力,已经在事故防范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有效遏制了事故的多发性,将施工预警系统进行了全面强化。事故预警管理模式,如图3。

4.1 强化安全管理水平

首先,要针对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推行责任制,使得管理责任能够落实的具体人员。并且以此为中心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同时还以责任书的形式对相关责任进行明确落实,并且细化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定,使得安全管理责任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上体现出来,这样一来才能够确保责任书得到贯彻落实。

其次,明确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等级,针对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的责任进行等级划分,按照人员管理等级的不同,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在此基础上,建立考核制度,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具体评价,并且能够建立起安全管理的系统机制。

最后要明确安全管理的内容,细化安全管理责任划分。在工程施工系统中,要指定专人进行安全管理,能够对日常的施工进行管理和监督,为安全施工奠定基础。

同时还需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检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针对不安全着装进行坚决处罚以儆效尤,针对不佩戴安全帽或者安全带等行为列为严重违纪行为。更重要的是在进行拆除或者爆破等施工操作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绝对安全。在公路工程中,做好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从根源消除相关安全隐患。

4.2 优化施工以及安全施工设备

首先,针对施工设备要做好定期的维修和养护,并能够形成制度性约束,严格执行操作标准,进行定期的流程化维修养护。针对故障多发的机械,进行跟踪检修,并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

其次,做好安全设施的防护工作,安全设施要能够在工程表面进行布置,并能够作出明确标识,并能够对安全施工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

4.3 强化工人安全素质

要针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持续性的安全教育,鼓励其进行自学,并且在安全工作的人员结构上进行一定程度优化,能够向着高学历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性的安全培训,使得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提升综合素质。这样一来,就能够通过长时间的安全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工人的安全素质,针对农民工要进行必要的专项技术培训,使得农民工能够具备安全造作的能力,同时形成安全施工的整体意识。

在2000到2004年间,由于安全管理水平不过关,施工及对安全设备的使用不规范,相关安全培训没有做到位的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以上,但是通过预警对策的实施,将以上原因导致的事故极大降低。在2010年到2014年间,这一事故比例已经降低到了20%左右,这样一来,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极大降低。

5 结语

通过强化安全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将施工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使得施工安全设备能够在具备基本常识,能够拥有一定安全素养的工人手中使用,这将能够使得施工系统得到整体优化,不仅能够从根源上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同时还使得工程成本得到缩减,从而使得公路施工得到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王景春,徐日红,侯卫红.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12):10-13.

[2]李婷婷.山区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与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5):20-28.

[3]田丽娟.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多因素耦合预警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2(12):20-25.

[4]郑国华,史风.铁路安全事故诱因与安全预控管理模式的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2,2(14):20-25.

篇(4)

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目前的交通情况。然而,在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频繁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影响着工程的顺利开展与进行,甚至对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基于此,施工单位需要协同其他参建方,强化高速公路桥梁的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提升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性水平。

1影响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

1.1环境因素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是一项综合性与复杂性兼具的任务,并且涉及范围较广、需要多门专业作为支撑,加之其施工多在露天状态开展,因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来说,施工当地气候、地质、水文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均会造成工程发生变更,如果应对不及时,还有可能发生返工、停工等严重情况。尤其是在山区,工程开工之前,设计人员难以对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准确地判断及预测,特别是一些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这些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灾害的发生极容易给桥梁施工造成严重的安全性问题。

1.2人为因素

对于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来说,施工人员是其直接参与者,因此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的安全性。如果桥梁施工单位缺乏安全意识,忽略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就很容易导致施工操作人员在技术运用过程中出现错误,甚至出现不符合操作细则与安全管理条例的行为,如此必然给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如果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做好本职工作,不能督促施工现场人员做好防护措施,也无法排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1.3技术因素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技术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的适应性与完备程度始终影响着工程施工安全,如果施工技术较为落后,就会增加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风险,相应的工程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并且施工环节中,施工技术操作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后续施工的开展与进行,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其次,施工机械设备的及时维修与定期保养极为重要,如果忽视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很容易引发火灾、触电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特点

2.1严重性

高速公路桥梁是一项规模与耗资较大的工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导致人员出现重大财产损失,对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更严重时会造成群死、群伤或者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2007年湖南湘西的土家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正在建设施工中的堤溪沱江大桥发生了严重的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974.7万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2频发性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任何环节与步骤出现疏漏或者错误操作,均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问题种类较多,包括坍塌事故、触电事故、坠落事故、物体撞击事故等。加之我国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依旧存在一定的疏忽与漏洞,因此导致各种安全事故与隐患频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2.3复杂性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本身具有较多环节与工序,加之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现代建设中的高标准要求,使得桥梁工程的施工更加复杂化,这也就决定了高速公路桥梁建设中影响施工安全因素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同样是坍塌事故,因地理条件、桥体设计与施工标准等存在差异,使得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是天差地别,无形中增加了对事故分析的难度。

2.4多变性

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事故呈现动态化发展变化趋势,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任何因素的变化均容易造成工程的变更,如果工程变更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较差,就容易造成工程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加之因所处地点、时间、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很容易会使已经发生的事故出现恶化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理,就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变化,难以处理。

3强化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高速公路桥梁的所有参建方需要协同合作,提高对安全施工的重视程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者人员身上,对其发挥督促作用。同时需要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相关的奖惩制,对于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高速公路桥梁建设项目,需要明确事故相关责任人,并采取罚款或者降低企业资质等惩处措施,从而提高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的整体警觉性,为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3.2强化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作为高速公路桥梁安全管理的直接影响因素,施工技术的安全管理极为重要。因此需要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依据具体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技术操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其次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技术安全保障体系,具体包括施工技术检测系统、管理系统以及应急系统等,从而提高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自主研发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代替安全性较差的施工技术与工艺,从而提高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的安全性。

3.3优化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

第一,需要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使施工人员深刻认识到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了解施工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使其在施工中时刻注意提防,始终依照操作规程进行桥梁工程的施工;另一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训练,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核心步骤以及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环节,锻炼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能力与应急处理能力,使其可以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协助处理。第二,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单位需要避免施工人员过度疲劳,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推行科学的轮班制度,保证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间。对于施工中的危险项目可以采用机械代替人工操作,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施工的准确度。

3.4加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首先需要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安排专业的维修与保养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第一时间进行维修,避免损坏进一步扩大,并且需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降低其出现故障的频率。其次,采购部门需要强化对施工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在保证其运行安全性的基础上方可考虑降低成本的措施。此外,对于陈旧的机械设备需要及时更换。机械设备随着任务的增长及时间的延长,其性能必然有所下降,很多设备已经无法承担相应的工作量,并且功率低、耗能高、维修保养成本高,最重要的是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故障,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及时淘汰老旧的施工机械设备。

4结论

作为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核心要素,安全管理对于工程施工及其后续营运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桥梁施工单位与业主、监理方、管理部门等协同配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以保证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及施工成本均在预期范围,同时有助于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安全稳定及功能发挥。

参考文献:

[1]付长凯.岩溶区公路桥梁桩基施工对邻近既有铁路路基稳定性影响分析及安全控制技术[D].长安大学,2015.

[2]姜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

篇(5)

【关键词】桥梁工程;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实施施工安全的风险评估,实质上是“全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体现。所谓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风险评估,指自工程构想形成至发包之前,预先进行工程建设的施工风险评估,即将建设现场施工的安全责任范围扩大至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通过上述在规划设计阶段对安全事项的考虑及有效传递,使工程相关单位的安全权责得以有效地落实,形成完整的“安全一体化管理”,以提升建设工程安全水平,降低工程事故发生率,维持社会稳定。

一、国内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现状

(一)建设发展及施工安全现状

桥梁工程常设于濒临河川、海岸,或于道路乃至既有建筑物的上方通过,具备高度技术性、高能量作业、环境敏感性等特点,是安全事故高发的领域。近年来,我国桥梁工程建设发展非常迅速,江阴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千米跨越的悬索桥,苏通大桥又实现了千米斜拉桥的跨越。江苏境内建设中的桥梁工程就包括泰州大桥、长江四桥、崇启大桥等。与此同时,随着建设工程规模的逐步加大,桥梁工程建设领域安全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仍然十分严峻[1]。近年来,桥梁工程安全事故频发,典型的如湖南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垮塌事故,以及近期的昆明新机场引桥工程支架垮塌事故、南京城区匝道桥钢箱梁倾倒事故、杭州钱塘江三桥桥面塌落事故等,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群死群伤现象,这无疑给桥梁工程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上述事故,除了施工中存在问题,如管理缺位、违章操作、偷工减料等,都或多或少可以追溯到规划设计上的不足。以南京城区匝道桥钢箱梁倾倒事故为例,若能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钢箱梁倾倒的安全风险,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合理配置施工机具、安全措施,以及改善钢箱梁与墩台的连接、固定的设计,将完全能够避免倾倒事故的发生[2]。可以看出,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考量施工安全风险,使规划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得以有效地落实,将能够明显降低桥梁工程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二)崇启大桥案例分析

崇启大桥是是江苏境内特大跨江大桥,其施工过程中采用了 185m 大节段连续钢箱梁整体吊装,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其运输、吊装过程中安全风险很大,施工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

1. 大节段钢箱梁吊装概况

崇启大桥主桥为多跨连续钢箱梁结构,设计的最大节段梁长 185m、宽 33. 2m、厚 9m,最大重量约2455t,最大起吊高度约 46m。钢箱梁为变高等宽断面,分为左右两幅,总共 6 跨,跨度布置为 102 +185 ×4 + 102 = 944m,如图 1 所示。而大节段钢箱梁采用 2艘起重船起吊,由北岸向南岸依次逐段吊装。

2.施工安全风险的分析

崇启大桥建设过程中,大节段钢箱梁的运输和吊装都存在很大风险,对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要求很高,需要多方面的综合配合,其吊装难点主要体现为: ① 梁段水上运输安全: 钢箱梁的体积大、重量大,对运输所采用的水上航道要求较高,如对航道水的深度、宽度,还有潮汛、天气,以及是否存在暗礁等。② 运输船和吊装船的抛锚定位: 运输船和吊装船均需在桥位横向抛锚定位,如此大的横向定位国内还是首次。③ 吊点受力的均衡性: 钢箱梁抬吊时若吊钩不同步,或者由于吊索不能自动滑移致使吊点受力不均,都极易导致吊钩断裂; ④ 吊装时两台起重船舶的同步性: 若某一吊装环节不够熟练、指挥或操作失误,导致两艘起重船起吊不同步,均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

二、创新思路

(一)从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现状反推其规划设计

以建设中的桥梁工程项目为对象,依据现行施工安全状况及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反推其规划设计阶段对施工安全考虑的合理性及不足,以探求规划设计阶段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的手段及方法。下面以建设中的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例,说明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反推规划设计的方法。

泰州大桥位全长约 62 公里,核准总投资 93. 7亿元,建设工期 5 年半。主桥工程采用主跨 2 ×1080m 的“三塔双跨”新型悬索桥结构,由北锚碇、北塔、中塔、南塔、南锚碇五部分组成。泰州大桥建设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落实风险防范措施,降低施工风险,其成功应用案例包括:

1.中塔基础结构形式的选择。泰州大桥中塔基础对沉井和钻孔桩技术进行了深入比选,沉井基础的刚度、抗震及抗船舶撞击能力要明显优于钻孔桩基础,且投资省,但施工安全风险较大。通过研究,认为在各项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最终决定采用沉井技术。在两年多的施工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还节约投资 1 亿多元。

2.中塔钢塔吊装方式的选择。泰州大桥中塔为纵向人字型、横向门式框架型钢塔,上塔柱最初拟采用大节段吊装,但通过风险评估发现,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必须使用大型门吊吊装,其设计、制造难度大,现场吊装作业风险很大,而且大节段还需直立运输,运输安全风险也较大,综合考虑最终采用了纵向分块、小节段吊装方案。

3.中塔防撞锚墩的设计。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施工时将中塔上下游施工锚墩改造为永久性的防撞墩,并在中塔承台四周设置防撞套箱,降低船舶碰撞中塔墩基础的概率 50% 以上,同时对撞击船舶也有保护作用[3]。

(二)完善基础理论体系

1.安全信息嵌入机理

研究规划设计过程中安全信息的嵌入机理,提出规划设计应纳入施工安全考虑的具体技术内容,通过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安全审查及评估,从而不断完善规划设计成果[4]。需嵌入的安全信息包括: 功能需求及工程选址安全分析、规划方案的安全信息嵌入及审查、设计成果的安全信息嵌入及评估等。

2.实务手册或操作指南

在施工安全信息嵌入机理及信息传递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操作实务手册或操作指南,明确实施的程序、方法、要求及用表,使规划设计人员得以方便地参考运用。

结束语:

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实施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在公路、隧道、铁路、建筑等其它工程建设领域均可借鉴。崇启大桥及泰州大桥案例分析更加表明,安全是可“构建”的,通过规划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并进一步改善安全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员伤亡或健康危害。

参考文献:

[1]夏规划,唐喜林.加入WTO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和对策.科学进步与对策[J].2011,17(6):107-108.

[2]张圣坤,白勇,唐文勇?船舶于海洋工程风险评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铁路隧道;塌方段;治理方法;治理原则

铁路隧道工程具有缩短行车里程、保证运营安全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等方面优点,因此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截止2012年,我国已成功修建了9500多座,总延长6000多公里的铁路隧道,隧道的数量与总长度均居于世界首位。然而我国铁路隧道的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技术积累仍处于初步阶段,加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周期长、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以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特点,都极易引发隧道塌方、涌水、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在下表1中,即为近年来我国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典型塌方事故。从表1中可看出,铁路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给施工正常建设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与治理措施,以保障铁路施工建设的安全。

表1 2007~2012年典型铁路隧道塌方事故

一、引发铁路隧道塌方的主要因素

1、直接因素

图1 大管棚施工工艺示意图

(1)地质因素。当铁路隧道需穿越风化严重的堆积层、破碎带,或者需要穿越断裂褶皱带时,都极易出现塌方事故;若隧道洞口处地形陡峭、洞口处有不利的地形、地貌或地质,都容易导致隧道洞口端岩体出现变形或塌方;若隧道洞身端的岩体为溶洞发育或不稳定的危岩体,当出现地层应力超过岩体的长期强度时,则会导致岩体的变形或塌方。

(2)水文气候因素。大量铁路隧道塌方案例表明,自然界中的大气降水、裂隙水、溶洞水等对隧道岩体的风化与侵蚀是导致隧道塌方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地下水位的改变或者地表的大量降水,往往会导致隧道围岩结构的改变,使岩体的承载力和强度都受到大幅度降低,从而引发塌方事故。

2、间接因素

(1)勘查设计因素。铁路隧道的勘查设计作为隧道施工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若地质勘查设计不详,则不能真实反映铁路隧道的实际地质情况与地质构造,也会影响到后续施工方法与施工方案的确定,从而给后面的施工建设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施工因素和管理因素。一方面是隧道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在施工过程中心存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相应安全管理章程进行管理,施工单位也没有严格遵循施工技术、施工方案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施工;另一方面则是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不足,对于易塌方段的防塌意识不强,或者对于突然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没有充分估计,导致安全准备不充分或没有采取适宜的补救措施,而引发塌方事故或更严重的塌方。

二、铁路隧道塌方段的总体治理原则

对铁路隧道塌方段的综合治理,应严格遵循“安全、高质、高效和适用”原则。

1、安全原则

为保障施工设备与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塌方事故的再次发生,应遵循“确保安全,宁强勿弱”的安全原则,以制定出切实可行与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与工艺措施。

2、高质原则

为保障铁路隧道近期施工的安全通过,以及在交付运营后隧道衬砌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要切实保证塌方段治理后的工程质量,做到“一次实施,不留后患”。

3、高效原则

为尽量降低塌方事故对铁路建设的不良影响,确保工期的顺利实现,在铁路隧道塌方段的治理,应采用高效、先进的治理方法与治理措施,并做好总体性的协调工作,使塌方段得到尽快的治理。

4、适用原则

应细化与落实设备、机械、人员、管理等各项实施方案,以确保治理方案的可操作性与适用性,

三、铁路隧道塌方段的主要治理方法

1、塌方段情况及原因分析

(1)塌方段情况

某隧道工程起止里程为DK3+430―DK6+655,全长3225米,共设置有5座斜井施工。3#斜井位于线路左侧,线路交与正线DK5+268。2012年12月,该隧道3号斜井掌子面发生流沙坍塌事故,塌方段局部还伴有初期支护开裂和变形现象,共有5名施工人员受伤。

(2)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因素:该隧道洞身段原设计为第三系砂岩,Ⅴ级围岩,采用Ⅴ级加强支护结构。开挖显示岩体的成岩性差,掌子面普遍渗水,扰动后呈砂状。且围岩结构的稳定性差,掌子面及拱部易坍塌,为高风险铁路隧道。

人为因素:一方面是施工方法没有严格遵循设计方法进行,导致开挖与支护方案与实际围岩不符;另一方面则是现场工人施工经验不足,对于隧道施工时的安全意识和防塌意识不强,没有重视监控量的预警作用,对已出现的一些岩裂、支护变形等信息没有及时的重视与反馈。

2、具体治理方法的应用

(1)施工方案的确定

对该隧道塌方段现场实际调查分析,该塌方段为大塌方,塌方影响区域约为40m,拱顶埋深约为60m。由于该塌方段围岩结构稳定性差,在塌方后围岩的平衡力极弱,容易再次发生塌方,因此其施工方案主要确定为:地表坍穴的排水处理临时支撑加固措施大管棚施工工艺措施监控测量。

(2)地表坍穴的处理

对地表坍穴的处理是进行隧道塌方段治理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防止地表降水或径流进入到地表坍穴当中,而导致围岩结构承载力与强度的进一步降低,并对后续的治理工作带来不便。

首先,应当在坍塌区域周围适当设置截水沟和搭设遮雨棚,以有效避免地表降水和径流进入到地表坍穴;其次,由于该隧道塌方段周边土体多为粉质黏土,土体较为松散,为避免治理过程中土体继续出现坍塌,应当在地表坍穴周边约4m范围内进行注浆固结;最后,由于沉陷坑体边坡多不规整,且坡度较大,不利于锚喷防护的效果,为此还应当对沉陷坑体的边坡进行适当的修整。

(3)临时支撑加固措施

为防止隧道塌方段的继续扩大,并为下一步治理工作做好准备,则应当进行相应的临时支撑加固措施。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可在初期支护的内侧塌方段设置小导管进行注浆固结,以加强塌方段的稳定性;在塌方段的坡面处,可先回填部分土体并修整平顺后,再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以防止塌方段在后续注浆压力下出现滑塌现象;对于初期支护已出现局部开裂、变形的区域,可采用圆木排架等措施亦防止支护的继续变形。

(4)大管棚施工工艺措施

针对该塌方段的情况,主要采用了大管棚施工工艺,其方法为利用管棚支护与超前小导管注浆相结合,以实现对岩体的超前预加固。其主要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1所示。

该塌方段管棚采用的是Ф133×6mm的无缝钢管,根据管棚工作室的实际长度,管棚可按照2m或4m每节进行丝扣对接,要求相邻管的接头处应错开位置,在管身处进行注浆孔的钻进;在大管棚钻进到位后,即可在管内进行钢筋笼的安放,并在封孔口装设注浆嘴,采用的注浆浆液为纯水泥浆,其水灰比应控制在0.8~1.1左右,注浆时的压力则应控制在2MPa以内;由于该塌方段大管棚的设计长度为30,其钻进过程较为困难,因此可考虑分两个批次进行施工,从而根据第一批注浆的效果对第二批的相应注浆参数进行调整。

(5)监控测量

由于在临近塌方区域的支护结构,很容易受到塌方的影响而出现支护的开裂与变形,并给塌方段的治理带来安全风险。因此,为了保证隧道塌方段治理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应重点做好相应区域的监控测量措施。

首先,应在临近塌方段的支护区域、施工区域,做好监控点的布设,主要是监测岩体周边的收敛情况、拱顶下沉情况以及支护的变形情况等等,要求监测工作应与施工建设同时进行;其次,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应做到及时、准确,并绘制出相应的时间―位移曲线,若曲线正常则表明塌方段的治理施工正在稳步进行,若曲线出现突然的转折与反常,则表明隧道围岩结构的应力出现较大的变化,则应当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与处理措施,以保障施工建设的安全。

总结:

塌方作为铁路隧道建设中的常见工程地质灾害,不仅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对于铁路隧道塌方事故的治理,已积累了较多宝贵的经验,并且不乏成功治理塌方事故的典范。本文结合某隧道塌方段的实际治理为例,并就隧道塌方段的治理原则及治理方法进行了重点的分析与阐述,以此希望对当前铁路隧道塌方段的实际治理能带来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篇(7)

Abstract: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unnel engineering is relatively complex and it has highly hidden features, so that the accidents always are sudden and unpredictable,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unnel engineering is difficult and has many risks. The ways to ensure the safe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llow buried tunnels under-passing high-voltage tower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关键词: 隧道浅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Key words: tunnel shallow buried;construction safety;special programs

中图分类号:U2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03-02

0 引言

隧道工程是在地质条件不同的实体中建造空间结构物,受周围各种人为、环境因素影响极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不仅施工难度非常大,而且风险也很大,安全事故也是频繁发生。对此,本人通过自身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佛肇城际SKZH-3标羚山隧道出口浅埋下穿高压铁塔的专项施工安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现报告如下。

1 工程及地质概况

广东省佛肇城际轨道工程SKZH-3标羚山隧道出口,DK106+334(隧道正上方,1#高压塔)和DK106+291.34(隧道线左开挖轮廓上线上,2#高压塔)两处高压铁塔。隧道结构同1#高压铁塔桩基的最短垂直距离为20.38m。隧道结构同2#高压铁塔桩基的最短垂直距离为27.8m,水平距离为21.15m。本区间隧道高压铁塔段山坡表层为第四系洪坡积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层厚3~30m。下伏岩层为泥质砂岩全风化层,层厚约30m,隧道基础进入该岩层。区间隧道与铁塔的平面位置关系见图1,剖面关系见图2。从图可见,高压铁塔基地位于粉质粘土层中,该段隧道结构拱部及侧墙穿越的地层主要为粘土层,隧道基底位于泥质砂岩全风化层。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工法施工。

2 1#、2#高压铁塔工程加固措施及结构分析

高压铁塔所处线路名称为端永线高压铁塔,每根桩约6.69m3钢筋混凝土,基础埋深2.4m。

2.1 需要解决的问题

2.1.1 高压铁塔、导线、基础自重共约数吨,在如此大的垂直地面超载、铁塔又如此高和无法改移的情况下,在其下方进行暗挖区间隧道,其设计、施工必需谨慎对待,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结构安全。隧道主要围绕如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①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高压铁塔的安全;②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区间隧道的安全。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则该段的施工难题将迎刃而解。该难题最终也成为本区间隧道设计及施工的瓶颈工程。

2.1.2 高压铁塔基底位于粉质粘土层中,为扩大基础,随着暗挖区间隧道在该段的开挖、掘进、土体的挖出,自开挖掌子面向地层深处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地层中水的部分排出及土体的应力释放,进而导致地层的固结沉降。从而可能造成铁塔损坏,设计中必须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以满足有关规范及高压铁塔沉降剂倾斜的要求。高压铁铁塔沉降按照20mm、倾斜率按2‰控制。

2.2 采用的加固方案及分析 根据修改初步设计意见以及现场勘察情况做出以下处理措施。

2.2.1 洞内加固措施 意见:羚山隧道出口下穿高压铁塔段,洞内采用管棚套打小导管,采用CRD法施工,拱脚设置锁脚锚桩,对铁塔加强监控量测,并采用跟踪注浆。

①洞身长管棚。隧道DK106+280~DK106+366段采用Φ89的洞身长管棚套打小导管,管棚长度一般10m一环,两环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3m。

管棚设计参数:1)钢管规格:热扎无缝钢管及钢花管,外径89mm,壁厚5mm。每节钢管两端均预加工成外丝扣,同一断面内接头数量不得超过总钢管数的50%;2)图中编号为单号者采用钢花管,双号者采用钢管,施工时先打设钢花管并注浆,然后打设钢管,以便检查钢花管的注浆质量;3)管距:环向间距中至中40cm;4)倾角:外插角≯12°,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5)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cm,相邻钢管之间环向不大于10cm。

钢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0~16m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钻孔的止浆段150cm。

管棚注浆采用水泥浆液,注浆参数如下:1)水泥浆液水灰比:1:1(重量比)。2)注浆压力:0.5~2.0MPa。

注浆前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取得管棚注浆施工经验。注浆结束后用M7.5水泥砂浆充填钢管,以增强管棚强度。

②小导管设计参数:1)材料:钢管采用外径42mm、厚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长度为4.5m。为便于超前小导管插入围岩内,钢管前端宜做成尖锥状,尾部焊上箍筋;2)间距:钢管环向间距为40cm,纵向相邻两排的水平投影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3)外插角:5°~10°。

小导管注浆采用水泥砂浆,注浆参数如下:1)水泥砂浆水灰比:0.5~1.0(重量比);2)注浆压力:0.5~1.0MPa,对于涌水量较大的松散破碎带,可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注浆材料,有关参数具体设计时加以说明;2)各种地层条件下围岩空隙率参考值:砂土40%,粘土20%,断层破碎带5%。

2.2.2 洞外加固措施 高压铁塔加固时应在各柱基下预埋注浆管,以便必要时采用跟踪注浆方式抬升铁塔。

注浆方式:采用双液浆注浆加固,袖阀管后退式注浆。布孔:每个柱基下预埋2个注浆孔,孔深至基底以下5.0m。注浆压力:初次注浆压力控制在0.2-0.3MPa,在后续的补充注浆时,可逐次适当提高压力,但最高压力不超过1.0MPa。

注浆材料及浆液配比:1)注浆材料。注浆材料采用42.5级普硅水泥和30~40Be'水玻璃浓度。2)浆液配制。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为:水灰比W:MC=(0.6~0.8):1;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体积比为MC:S=0.8~1:1。注浆管设计:外管采用内径50PVC袖阀管,上部外露15~20cm;注浆芯管采用内径20mm钢管制作。

3 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及过程控制中注意的安全事项

3.1 过程控制安全施工措施 区间隧道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对围岩扰动,尽量采用人工开挖或微震爆破。采用微台阶法开挖,缩短开挖进尺,格栅钢架加密,由正常地段的0.6m间距缩短为0.5m间距,断面拱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尽量减少因开挖对土体的扰动。开挖后及时架立钢架、挂钢筋网、喷混凝土,初期支护背后及时压注水泥砂浆填充密实,将区间隧道开挖掌子面的暴露时间缩至最短。二次衬砌采用加强衬砌,根据监测结果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做时间,必要时二次衬砌及时跟进,限制初期支护及土体的变位。

3.2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①施工前应仔细核对高压铁塔基础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确保基础加固效果和隧道施工安全。施工中应逐桩核算其与隧道的相互关系,以免桩体侵入隧道范围影响隧道施工。②高压铁塔基础加固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部、分区施工,以保证铁塔安全。③施工时应做好地表截水措施。由于隧址所在位置年降雨量较大,而隧道位于粉质粘土(有较强亲水性)以及泥质砂岩全风化(遇水易软化)。地表水渗入隧道上方的土体中会对施工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地表,范围为铁塔及周边5m。④应在高压铁塔适当位置布置沉降观测点,监测加固过程和隧道施工时的影响,验证基础加固效果,根据监测结果对铁塔基础进行注浆。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4 成果

佛肇城际SKZH-3标羚山隧道出口浅埋下穿高压铁塔的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实施从DK106+360开始至DK106+260结束,实施时间从201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止。高压铁塔沉降剂倾斜分别是11mm、倾斜率按0.93‰,完全满足预期要求。

5 结语

安全管理核心在企业、重点在项目,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作业层,也就是施工一线。因此项目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协作单位或架子队、劳务工人共同参与,根据隧道设计资料文件、施工工法特点,不良地质现象、重大危险源分布、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以及施工工地气候等特点,制定安全专项方案、事故应急管理机制和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做到“事前有计划的依据、事中有控制的手段、事后有分析的材料”,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反馈地质变化情况和支护受力变形情况,适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手段,制定应急预案,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余永光.隧道安全事故分析与安全施工措施[J].安全,2007(7).

[2]TB10304-2009.铁路隧道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