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12: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生课堂教学常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常规 意义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16
1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课堂常规问题,使得体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由于小学生大多是6~12岁的未成年人,其思想还未独立,自我约束力也较弱,故很难约束自己认真上完一节体育课,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抓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2 关于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意义分析
体育课堂常规主要包含: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清点人数及出勤、准备活动等内容[1]。这些内容既是维持正常体育课程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
2.1 集合整队、师生问好的意义
在体育课程开始后,集合整队是最早的课堂常规。对小学生来说,集合整队能够将玩耍中的孩子聚集起来,且有利于号召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而师生问好则有利于学生礼貌、礼节的培养。
2.2 清点人数及出勤情况的意义
该环节是体育教师管理课堂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点名方式,教师能够较快认识学生,并让学生受到关注。在师生较熟悉之后,则采取清点人数的方法取代点名。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则能有效预防小学生由于擅自离开课堂而发生意外。比如,某位教师在课开始时先对人数进行了清点,在课中又集合对人数进行了一次清点,下课时再清点了一次,如果学生人数变少,就及时找出是谁缺席、为何缺席等,有效降低了学生由于缺席而发生意外的可能。
2.3 安排见习生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有许多较调皮的学生装病而不出勤,若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便能大大减少该类现象的发生。同时,安排见习生做相应的事,有效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中必不可少。
2.4 宣布课堂内容及要求的意义
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一般会向学生介绍本课学习的内容及任务,以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并做好心理与思想上的准备。比如,在上《立正、稍息》该节内容时,教师在完成了集合整队、清点人数等课堂常规后,则应向学生讲明本节课的任务是明白什么是立正、稍息,并能做好这两个动作。除此之外,教学还要利用相关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5 准备活动的意义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要有充足的准备。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的是,体育教学的实现需要活动全身大部分肌肉,属于一门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能够有效降低身体肌肉的粘滞性,使人体温度升高,然后促进人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接受运动技能。同时,在接受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顺利完成难度与强度均较大的练习。除此之外,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能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率。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创新课堂常规的形式,只要达到教学目标即可。比如,有位教师曾经这样进行准备活动:在冬季上体育课时,学生大多怕冷而不愿意出去,教师便喊出一句话“老师今天设置了几个藏宝点,谁能找到就属于谁。”老师话刚说完,学生便活跃地开始寻宝旅程。待学生跑得满身大汗时,教师才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耐久跑技术”。由此可见,合适的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6 安全教育、检查的意义
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弱,故教师应通过安全教育反复强调安全的要求,学生经常听则容易记住,进而大大降低了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比如,教师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强调“上课期间,不能跑去楼顶玩”“不能和同学打架”等,学生在听多了之后便能在脑中有较深的印象,不仅能自己做到,还能有效监督身边同学的行为,对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3 关于小学体育常规的若干思考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开展体育课堂常规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是小学体育教师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以下是对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若干思考:
3.1 根据学生兴趣进行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师应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时尽量选用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比如,小学生喜欢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死板的内容转化为游戏,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参与性。
3.2 广开言路,加强创新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广开言路,加强创新。比如,积极收集可行性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常规,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经常向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学习,倾听他们的建议,并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有效课堂常规的同时,还应加强创新,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课程要求。
3.3 实行“教学三维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及自我超越的一个过程[2]。课前、课中及课后反思,称为“三维反思”。课前反思怎样根据新教材特点及小学生特点进行课堂常规;课中反思如何将着眼点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课堂常规有利于学生发展与否;课后反思要不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已落实。
4 结束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实施,对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及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且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体质锻炼,是小学生接受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此外,在实施小学体育课堂常规时,教育者可根据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或形式进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要求与目标,促进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守武.在教学中把“快乐体育”融入课堂方法初探[J].民营科技,2009,(6):6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对策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教育最重要的空间,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最核心的活动,任何教育改革和教育理想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一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课题。
1 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据统计,在农村小学课堂里,8%至15%的学生有问题行为。从日常的课堂教学片断分析,可以看出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其中最普遍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其比例如下:大声说话的占7.8%;思想开小差的占7.8%;上课吃零食的占2%;不恰当地使用教材的占2.9%;上课做小动作的占17%;随便下座位的占4.9%;故意大笑的占4%;打架的占0.5%;不听从教师的占3.5%;弄坏课本或设备的占2.5%;侮辱同学的占2.5%;侮辱教师的占1%;讲废话的占12.1%;迟到的占0.1%。
另外,库宁的研究表明:有55%的课堂问题行为属于上课时谈话、喧哗等,有26%属于上课迟到、不做功课和上课随意走动等,另有17%属于看无关的书籍、不专心上课,真正程度严重的问题行为只占极少数。可见,课堂问题行为都主要表现为轻度问题行为,而且持续时间短,易变性强。
2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危害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应当从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做起。审视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其危害在于:
2.1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相对而言,当前我国城镇小学生的自信心较强,然而农村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缺乏自信心,缺乏表现自我的勇气。在同学面前(特别是在众多的听课老师面前),上课发言表现为声音小,扭捏,脸红害羞,不敢大方表现自己。长期以往,在以后的社会中面对竞争和挑战时,往往会因为害怕,怕被人嘲笑而退缩不前,从而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因此,这种性格将会使我们农村小学生长大以后,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观察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面对“谁上来为大家讲个故事或唱首歌”这个问题时,往往表现为情绪热烈、争先恐后,甚至还会为没有争取到这个表现的机会而伤心落泪。而同样的问题,在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就会显得气氛沉闷,互相推辞,哪怕是那些在讲故事或唱歌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不愿参与。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那经过六年小学教育的学生反倒不会表现自己了,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的奇怪现象吗?如何改变这种教育某一方面的“倒退”现象,在我们小学教育这个基础阶段,在经济、文化条件都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这块阵地里面,我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农村学生个体的发展前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与进步。
2.2引起一些心理隐患
农村小学生相对来说性格更内向、更怕羞,不敢大大方方地表现自己。从一个健康人的心理标准来说,这是有一定缺陷的,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正是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对学生课堂表现行为方面的研究,如果学生这种表现欲望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疾病。因此,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行为方面的教育是很不成功的。
3 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问题行为一旦发生,教师在采取措施时应对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究竟是什么产生了问题行为;行为发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课程进行当中,还是临近下课之时。这些问题行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妨碍教学活动。对这些因素的明确和了解有助于教师对问题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同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和实施多样化的干预政策,以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3.1直接干预
面对学生的课题问题行为继续升级,在对其行为惩罚以前,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正面指出什么才是正确行为。教师直接干预学生的捣乱行为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行为要求。这类要求应简洁、明快且语气坚决,并需要点出学生的名字,指明他们应该做什么,而不要去描述那些不好的行为。如象“小明,看这儿”就比“,小明,别做小动作”要好的多。
第二种,提醒学生应遵守的规则以及教师有什么样的期望。规则提醒和期望的陈述有助于学生接受自己对捣乱行为多应付的责任,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当然教师的陈述同样应遵循简洁、坚定的原则。
3.2暗示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一旦超出一定限度,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迅速地予以解决,并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所有应对问题行为的策略都应该是发展性的,都应以维护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同时尽量避免正常的课堂秩序受到干扰。因此,暗示策略应当成为教师干预的首选。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暗示是一种在师生不存在对抗的条件下,教师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巧妙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如在不良行为一旦被发现时,教师可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巧妙的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
3.3未雨绸缪
学生犯错,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有时是由于无知,或由于不慎,有的问题行为课前就已经注定,而不是课堂活动运行所致。所以,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最好办法,是防止其发生,而不是消极地等其出现后才去处理。
3.4制定可行性课堂常规
教室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常规若无视学生的需求与意见,由教师一人包揽,那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服从是被动的或者是强迫的,也许能一时保证课堂纪律,但过不了多久,学生就不乐意遵守了,那么课堂问题行为就随之出现了,而且有可能比以前更厉害。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生,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才能从心底接受这些规章制度,由“他律”转化成“自律”。一旦接受了这些规章制度,在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设法维持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课堂行为,预防问题行为出现的作用。
一、情景教学应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处于三年级的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其更希望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情景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在情景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愉悦,而小学生也能够卸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基于主动性的学习效果更佳。其次,应用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促进小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最后,情景教学应用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释放,而教师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挖掘小学生潜能奠定基础条件。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情景教学的应用现状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能够积极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但也存在问题。首先,课堂情景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其次,情景创设过程中,其环境氛围未能得到充分的营造,降低情景教学的效果;最后,情景教学中,教师过度干预,不能真正意义上为小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其主体性不突出。此外,有的教师对情景教学的认识能力不足,导致其在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未能应用情景教学的方式。
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有效应用情景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路径学习的自主性是我国教学改革需要学生具备的特点,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施展发挥的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小学生最多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不是很高,学习比较懈怠,缺乏积极性,这样对于小学语文的发展没有好处。
一、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学理念较为传统
现如今,因为高考制度,老师、学生,家长相对于实际应用来说更看重的是考试分数。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把教学重点都放在考试重点内容上,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忽略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正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指引,会导致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性,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课堂效率不高。
2.师生课堂互动较少
在常规的课堂上,老师往往一个人唱着“独角戏”,学生知识机械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因为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还没有自主控制能力,学习不可能一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上课不能聚精会神的听讲,上课老师所灌输的知识自然不能够全部接受,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会不尽如人意。
3.教学目标不具体,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程度以及年龄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因为语文教学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重点难点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制定,因材施教。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目前老师只能根据大部分学生制定出一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具体,因此教学效果也没有得到提升。如今的应试教育使得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一直没有更新,没有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授课的习惯。一直用小学生熟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所以他们会觉得课堂乏味无趣,他们会讨厌上课,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效率的措施
1.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在学习中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事半功倍。在授课时,老师采用一定的策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层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等,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模拟场景,让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小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含义。
2.课前教师做好备课准备
良好的小学课堂环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创立,老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备课准备。在授课前,老师要对自己讲的内容要有深刻的理解,总结概括出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在课上依据学生的适应本节课知识的能力向课外延伸新的内容。老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保证学生吸收了本节课的知识,还要延伸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这也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3.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如果一直都很严肃,学生在课堂上很紧张无法得到放松,那么学生自然不会喜欢这节课,对于这节课所讲的知识也不会得到有效的吸收。而且学生在严肃的氛围中,思维不会发散,学习效率也不会提升。所以只有自由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定与课程相关的游戏,让学生更热爱语文课堂。在自由轻松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交流,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十分基础的学科,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个人素养,还能够使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目前虽然存在很多局限性与缺点,但是教师仍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提升教学质量也要重视课堂的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分析探索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代家凤.效率取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创新模式;学习兴趣
活动教学创新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从听、说、读、写、玩等多个角度引发学生的思维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思考与表达。对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培养其良好品质与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运用常规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常规活动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频率最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活动。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注意力不仅难以集中,兴趣难以得到有效保持,也极易产生抵触、厌学情绪。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全面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设计更多新颖、常规的热身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将语言知识逐步转化成语言技能。比如,在复习“leftrightturn”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编一个“chant”,如,“left,left,right,right,turnright,turnright”,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全身反应法,让学生边做边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充满童趣的歌谣朗朗上口,能够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通过唱英语歌、说唱英语儿歌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已学知识,又进一步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二、积极开展英语游戏活动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开展游戏活动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出集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英语游戏。比如“五彩世界”“齐心合力”“全身活动”以及“动物找食物”等活动。其中,“全身活动”中在为学生传授动词“jump,run,walk,throw”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轻松、快速地掌握新单词。又如,在讲解“eye,ear,mouth,face”等单词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找朋友”的比赛,为学生提供画有五官的图片,以及写有对应单词的卡片,然后让学生去找对应的图片、卡片,看哪组学生可以最快找到自己的同伴,这样学生学习起新单词不仅容易,W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提高。
三、不断加强活动教学模式创新
活动教学不仅是一种科学的语言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发挥活动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具体的活动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情景、探究式和体育游戏等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择优选择。如,情景教学法。在讲解教材中一些人物对话课文时,就可以根据其内容与所学重难点知识为学生编写课本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彼此交流来引导其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讨论文章内容的过程获得一定的感悟,然后教师再给予一定引导,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也可以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演绎和体会中寻找答案,并以此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从而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开展特色活动,拓展深化教学内容
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来拓展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加强课堂延伸,全面体现英语交际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对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不断挖掘生活资源,并围绕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来开展英语角、实地考察等特色活动,小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而将英语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Where’sthecat?”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每位同学提供一张表格,让学生针对班上同学是怎样摆放自己的卧室做一次调查,统计一下学生都喜欢将自己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在参与整个活动中,学生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动机和任务,也能获得更真实、轻松和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加强活动教学创新模式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将活动教学创新模式科学、灵活地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不断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优化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33-02
前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高效、综合等特点,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能量,帮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破常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与创新意识。本篇文章从信息技术的优化入手,罗列出四条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想法与优势。
一、 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小学生素来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已然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心中的一大难题。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声音、动画等形式,为小学生呈现出一个多彩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并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设定,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故事、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拓展学生眼界,吸引学生注意力,努力培养学生听课习惯。
比如,在讲述正方形周长的问题上,教师运用多媒体等设备展示正方形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分发特意制作的三厘米正方形卡片,引导小学生进行数边边活动,并围绕四个边长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得出正确结果,在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学生集中到课堂之上,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有一道连接的桥梁,那就是数学模型。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根据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是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融合,综合运用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并把问题就此解决。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演示图,使小学生可以进一步抓住学习要点,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图形便于自身理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在确保小学生听课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通过画图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中,在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具的展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课件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通过色彩实物与线条透视图的展示,提高小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小学数学课堂是活跃小学生思维的重要课堂,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与掌控学生思维发展方向,从而激发出智慧的火花。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难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在提升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比如,在长方形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图片,长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箱子、长方形的玻璃等,在成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更多的长方形事物,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四、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已然成为教育部门的改革之重,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堂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例如,在课堂中教学在为学生讲述圆的特性的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设备向学生展示自行车车轮,并提出轮子如果是方形的假设,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奇思妙想,要求学生列举出为什么车轮不能是方形的原因,并自己予以佐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论述,进行总结,并予以认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结束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保障,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并使思维更加活跃。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的推进,及时更改教学方法,在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减少学生作业负担,科学传授知识。本篇文章讲述现代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确保课堂质量前提下,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连子.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吉林教育,2014,22:93.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创磨口窗口小学”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中心校工作要点,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突出抓好学洋思、新课改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塑造文化校园,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
二、工作总体目标与要求:
1、贯穿一个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当质量排头兵。
2、体现两个重点:一是学生“合格+特长”得到初步落实;二是努力塑造文化校园,培养学生多种好习惯。
3、促进三个提高:
⑴通过养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合格+特长”得到初步落实,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⑵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⑶通过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落实四项工作:
⑴学校管理规范化。
⑵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
⑶提高教学质量。
⑷重视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德育工作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要高标准完全完成这项工作,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构建德育工作机制。做到四有(有领导小组、有德育计划、每月有安排、每周有重点教育专题),四坚持(每日常规有检查评比、每周汇总,每月按《班级管理细则》综合考核,每期评选优秀班级)。重视班主任老师队伍工作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班主任老师工作考评机制。
2、开展“争当文明小学生”活动,各班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要求,通过学习、落实、评议、评奖等步骤,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学校分别与“十一”、“元旦”为表现优秀的学生授予“文明小学生”标志。
3、利用周一升旗时间,进行国旗下教育活动(讲话、唱国歌、进行宣誓、呼口号)。
4、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⑴学校少先队要有计划,各班要积极配合大队部开展德育活动。
⑵结合重大节日如教师节对学生进行敬师励志教育,举行画展和作文演讲比赛。
⑶十一、元旦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5、开展“养成做人好习惯”活动,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纪律、卫生、路队、学习、礼貌等习惯,由德育领导小组、值周教师进行检查评比,对学生的各种习惯作出评价,在班内对表现好的学生插小红旗。
6、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的评价由自我评价收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组成,多方面对学生作出合理评价,肯定成绩与进步,激励学生成长。召开必要的家长会,对表现好的学生向家长发出喜报。
7、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张贴标语,出好班级板报和墙报,组织读书竞赛活动,积极创建文化校园。
(二)规范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向管理要质量。
1、建立健全各种制度,逐步做到条例化,制度化,促使良好的“三风”形成。
2、加强常规制度检查落实,做好档案管理。
3、教学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做好记录。
4、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5、开足开齐体音美课程,在夯实文化课的基础上,启迪智慧,培养求知,探索能力同时,抓好体、卫、艺工作,组建特长兴趣小组,力争使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特长。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毕业班管理。⑴对尖子生、优秀生、及格生,实行目标责任制,分解到教师,责任到人。⑵锁定尖优生培养对象,强化培养。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进行文化课考试和考试分析。⑷做好资料收集与使用。⑸落实“三清”制度。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⑴严把备课关、上课关、辅导关、作业关、考试关、质量分析关,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到实处。重点做好二次精品备课、优化学科课堂教学、优秀作业、试卷展览,尖优生培养、周周清月考工作。
⑵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坚持把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标准要求落到实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深入学习“洋思”经验,创新教学形式,高年级做到“三个一”,即学生自学占三分之一,教师指导占三分之一,学生练习占三分之一;低年级尝试兴趣教学方法。
⑶严把教学质量检测关,坚持章节过关,跟踪问效,坚持月考制度和质量分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