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12: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字:汉字简化;分类;方法;利弊;前景
汉字在使用过程中,体系与字形都在不断变化着。就汉字的体系而言,几千年来,汉字越来越繁难庞杂。就字形而言,除了少数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中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大部分汉字都发生了易变,有的变简为繁,有的变繁为简,但汉字演变的总趋势还是由繁入简。汉字简化不仅是汉字作为辅交际工具趋向简单、便利的必然要求,更为汉字的普及和推广带来有利条件。
一、简化的分类
汉字的简化总体来讲有两部分,其一精简体系,其二精简字形。
汉字体系的简化,即汉字去异体字,除繁体字的过程。由中国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依照从俗、从简、照顾书写方便三个原则,对810组异体字进行精简,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
汉字形体结构化繁为简的趋势,在甲骨文时代就已初见端倪,其后经西周金文而战国古文,规范化为小篆,又演变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种简化趋势更是越加明显。汉字字形的简化使汉字的表意性逐渐减弱,而使其符号性、记号性更为增强。
二、汉字简化的方法
1、汉字体系简化的方法
汉字的总数是不断增多的。从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到当前的《汉语大词典》收字六万多个,汉字增长的幅度可见一斑。但是《康熙字典》一类大型字典中包含了许多极为生僻的字以及很多异体、讹体。限制与减少这些异体字与生僻字就是对汉字体系的“瘦身”。
2、汉字形体结构简化的方法
⑴汉字形体结构化繁为简,在古文字阶段主要有一下五种方法:
变图形为符号。早期的象形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图画味道很重,比如“车”,就是依样画葫芦画出来的双轮车,写起来非常复杂,后经逐步简化,现在只剩下四画。
删除多余或重复的偏旁部件。为求简单,将一些合体字不必要的或重复的偏旁删去,如“渔”字,造字时以水中有鱼取捕鱼之意,多至两水四鱼,后把重复的去掉,留下了一水一鱼。“渔”字一繁一简共见于甲骨文,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结构简便的“渔”代替了其繁体。
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以代替本字。截取表示本字特征的形体而删去附加性形体。如“旅”,甲骨文作旗下二人的形状,古金文则强调旗帜的特征,至周代金文有些还附以车的形象,表示行军作战要有战旗、战士和战车。而后去掉了“车”,旗帜也符号化,只取其中旗下二人会意的“旅”。
更换偏旁,以简代繁。形声字中改用比较简单的形旁或声旁来代替原来复杂的部分。如“庙”字,西周金文大多数从广从朝,战国时便简省为从广,苗声。
更换字体。以简单字体代替复杂字体。如,以“原”代“”,以“粗”代“”,以“岳”代“”,以“尔”代“”等。
⑵现代汉字简化的方法可以归纳为省略、改形、代替、新造四大类,具体有以下几种:
1.保留原有轮廓。如:“”作“虑”,“”作“窜”,“”作“树”。
2.保留原有的特征。如“”作“虐”“”作“开”,“”作“医”。
3.改换形符或声符。如“”作“亿”,“”作“痒”,“”作“剧”。
4.将非形声字改为形声字。如“”作“审”,“”作“邮”,“”作“态”。
5.同音归并。如“困”代“”,“台”代“”,“丑”代“”。
6.草书楷化。如“为”代“”,“书”代“”,“马”代“”。
三、汉字简化的利弊
汉字简化不仅是汉字作为辅交际工具趋向简单、趋向便利的必然要求,更为汉字的普及和推广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从而带动了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但是,简化字也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因过于简化而产生的大量形近字,既难分辨,又易写错。并且过于符号化使得有些简化字与原形相差甚远,无音义可循,造成了学习者的困扰。加之汉字规范化不够,社会上用字混乱的现象还很明显。
总的来说,汉字简化的目的既然是便于书写、交际,当然也要以不影响交际、不致引起混乱为原则,并非笔画越少越好,字形越简越好。并且,汉字简化的同时,还要重视汉字规范化的约束,这样才能确保汉字简化的初衷的实现。
四、汉字简化的未来
汉字简化既然是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现行汉字仍然有繁难之处,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会继续简化。但是,继续简化并不是不断简化,天天简化。汉字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稳定性仍然是其必须特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运用于交际。因此,对于全社会而言,我们在承认并尊重汉字简化规律外,还必须强调汉字的规范化,否则,社会用字将必然处于混乱状态,正常的交际活动就会收到影响。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陈炜湛.《汉字古今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3]廖才高.《汉字的过去与未来》[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陈章太.《论汉字简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2)
设计是一种美学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美可以说是无所无在的,无处不有的。人们需要生活中的美,也离不开美的生活。美具有多种层面以及无限的渗透性,它既有感性的层面,又有理性的层面。既有物质性的层面,又有精神性的层面。说到字体设计就一定离不开设计美学。设计中的美学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会。
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从中国古代文字“美”字结构上为我们探索美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美”字可以分为两部分,并有两种解释,分别为:“羊大则美”和“羊人为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美”的感受: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联系。另一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关联。这两种对美的解释有一个共同点,都说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汉字的演变及美学风格的发展
1.汉字的文化
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又是人类用来记录历史文明的工具和传播信息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大千世界的不断认识,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渐变化和发展、文字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着自己的面貌,这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必然过程。
汉字文化历史悠久,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美学,从古代单一地记录事物的象形符号到逐渐发展出书法字体的出现等多种字体表现形式,都是社会历史各个阶段字体设计演变的结晶,并且在以当今社会信息传达为背景以及充分结合美学元素为主导的现代平面设计中得到充分运用。
研究汉字在字体设计中的美学风格并探讨其时代特征和设计特点,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传统汉字结合汉字的字体没计理论,将促进汉字字体设计的不断发展,对我们所学专业也是很有帮助的。也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服务。
2.汉字的演变
汉字书法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这种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各种书写方式是字体美学历史发展中所沉积的精心设计的结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给人不同的艺术感受。而它们的共同点,是作为一种字体,既有实现字意和语义的功能,又有各自的美学效应。
3.字体设计的美学发展
字体设计也能反映出每个时代的风貌和特征。不仅如此,设计还和书法一样,能够通过抽象的点画线条,千变万化的节奏旋律来体现某种气质、某种精神、某种审美。从最初单一的宋体字到现今丰富多彩的艺术字体。这里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尽管仍是那么几种基本笔画,但今天这些字体的时代风格和美学价值却是早先的字体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仅融注了历代字体设计者的智慧和心血,更经历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检验和认可。字体设计也是整个文化历史发展的缩影。汉字字体的演变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积淀和中华民族气质的体现。
汉字在字体设计中的美学体现
1.汉字的特征美
文字具有图形化特征,一直是设计师最忠实的设计素材。汉字起源于像甲骨文一样的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创作,而现代社会使用的中文简化字也保留着大量的象形文字的感觉,其他国家的文字很少具备这样的特性。 因此, 每个汉字都有独立的含义,它既是文字又是图形,这与现代字体设计领域中形意结合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设计中也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注定了汉字成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2. 汉字的形态美
汉字的独特视觉审美性,能够最大限度的表达文字的精神内容。无论是汉字设计还是拉丁字母设计,他们都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并通过特殊的方式表现自身的独特韵味,通过视觉传递带给人们一种愉悦感。确定了涉及范围,在迎合主题的前提下,对笔画和形态进行灵活运用和调整。
现代设计中的汉字美学
1.汉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字体设计作为平面设计中信息传达的构成元素之一,在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中国的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对汉字运用的历史由来已久,鲁迅先生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把汉字的形、音、义 ,结合几千年来汉字书法的演变,用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加以提炼,设计出的作品既符合现代造型特征,又融入了图形创意的元素,是民族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有效融合。
2.汉字美学对我的启发
中国的汉字是一种极富魅力的文字样式,每个字都有其不同的含义,俗语又说:“见字如见人。”这更说明即便是同一个字,出自不同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方法,其形象甚至含义都可能差异很大。这也决定了汉字在平面设计中必将是一种拥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现代字体设计正是对汉字的美学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
【关键词】汉字字理 识字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84-01
汉语言文字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长期生产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出来的符号,每个汉字的构形都具有固定而特殊的意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借助汉字各部件构成的形义进行教学,通过汉字的溯源图及古代汉字的演变规律进行字理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想象思维,使学生从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得到初步的感知和熏陶,解决日常教学识字难、记字难的问题。
一、激发识字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其中蕴涵着古人丰富的造字内涵。识字教学渗透着字理文化,教师在字理解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生字词,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识字要领,拓宽视野,提高识字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比如教学“休”字时,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古人在劳作中汗流浃背,背靠大树休息的情景;教学“采”字时,引导学生想象人们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的情景。字理识字教学还能培养学生从理性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到一个字时不仅识记它的音、形、义,还会联想到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现在我们这样书写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识字成为学生主动的学习要求,乐于探究汉字的奥秘,形成了自我学习的习惯。在此^程中,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提高。
二、理解汉字意义,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中国的汉字被称为“方块字”,以抽象的笔画组合而成。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特征,在他们眼中汉字的各个部件都是相似复杂的,识字成为了入学儿童的一大难点,他们只能死记硬背,结果记不牢、丢得快,以致于有些儿童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要想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就要解决好这一大难点。在字理析字过程中,教师通过象形字引导儿童观察、分析汉字演变的过程和意义,及时给汉字归类,使儿童的感知由表及里,促进儿童对生字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如教学“走”字时,屏幕出示这个字的溯源图,是一个人弯腰迈腿的图画,然后逐渐演变成现代汉字“走”。学生看到汉字的这一演变过程时,立刻调动形象思维,马上说出答案来。又如在教学“霜、雪、雷、雾、雹”等雨字头的生字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雨字头的字的演变过程,把汉字演化成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这种直观的教学,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使他们对汉字的理解更加深刻,大大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三、促进语文阅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以阅读教学为主,但生字教学仍是重点,学生要把握课文关键生字的意思,理解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卧薪尝胆》一课时,用字理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奴”和“仆”,出示“奴”的篆文,告诉学生“奴”就是一个女子跪在地上,一个男子手中拿着棍棒使唤女子,女子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拳打脚踢;而“仆”字则是在一名男子的脸上刻字当做犯人,卖给别人当奴隶。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薛法根老师让学生体会越王勾践战败后,在齐国过着猪狗不如的屈辱生活,从而体会勾践奋发图强,最后打败齐国的不屈不挠精神。这节课,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中所述的年代相距久远,学生无法理解勾践当时屈辱的生活状况,但理解了“奴仆”两字的字理,学生仿佛穿越时空,对当时勾践的生活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此时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就水到渠成了。又如教学“蓝”字时,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蓝天的“蓝”字是草字头呢?笔者将“蓝”字的字理展示给学生:“蓝”是一种提取颜料的草本植物,提取的颜色当时叫做“青色”,所以古人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人们又将这种植物提取的颜色称为蓝色。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学生就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字理识字教学在不经意之间让学生自主理解中国的文化,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喜爱文字的精神,形成了语文素养。
关键词:汉字 对外汉语教学 汉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汉字教学的对象不仅仅只包括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也包括以汉语为自己学习的第二语言的外国人,所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针对汉语是母语的中国学生
我们都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汉字,我们生来就会读汉字,写汉字,但是在现在的教育中,我们也提倡交汉字。不同年级阶段的中国学生,我们应该采取分门别类的教学方法。
(一) 小学生
针对小学生,我们应该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认读汉字以及学会偏旁以及能够使用部首进行简单的检索,掌握基本的汉字写法。这里的汉字应该是简化后的汉字。认读汉字是最基础的一步,因为如果我们连汉字都不认识,就根本无从谈及汉字的教学了。我认为认读汉字除了现在常采用的拼音教学法(通常是整体认读音节教学法)以外,还应该采用偏旁教学法与之结合。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认读一个汉字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拼音教学法,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读音,从而认识这个字;认识这个字后再教偏旁。我建议采用读音教学法和偏旁教学法相结合,建议二者结合教学的原因是因为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大量的偏旁是表音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声旁,常用的有一千多个。而声旁中又有将近90%是独体字,如“偏”、“固”等字中的“扁”、“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较好的,因为小学生是处于基本的认字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认字从而能够读懂以及看懂汉字和用汉字写成的简单文章。
(二) 中学生
进入初高中阶段,我认为我们应采取部首教学法。在这一阶段,汉字既可以是简化后的汉字,也可以是古代的繁体字。在教授繁体字时,要向学生解释我们所谓的通假字,还有另外的说法,一个是古今字,另外一个是初文和后起文。这三个说法都是表达的相同的概念,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我们还应该掌握每个繁体字对应的繁体字。
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能够读懂一些汉字了,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局限于认读,而是着重于对汉字结构的进一步认知。我们在小学的教育阶段了解到了汉字的基本笔顺以及其基本写法,但是还无法根据部首来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用部首类推的方式来认读及归纳汉字,认识属于同一部首的汉字的意思,因为一般地说,部首是表义的偏旁。汉字的常用字的数目是固定的,但是总体数目确实不少的,如果学生能够使用部首类推法来认读汉字,那么可以扩充他们的汉字知识。
(三) 大学生
这里的大学生指的是专业与汉语教学或者研究有关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工作是与汉语打交道,所以汉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应掌握基本的一些关于汉字的常识,如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研究汉字的一些专家及其成就。
二、针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外国留学生
对于外国留学生,我们应采取不同于中国人的教学方法,因为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都是拼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很多国家的留学生都觉得汉字很难,因此汉字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比如“鲜”字,我们对中国学生(我觉得至少应该是大学接受过关于语言方面的知识的人)可以解释说,读一声时,它的意思是生鱼片的滋味;读三声时是假借字,其意义是少与其本义毫无关系。但是如果向留学生解释,不仅会增加教学难度,还会造成困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向学生解释那么多,只需要说是不同的意义即可,没有必要解释这么细致。汉语为非母语的外国留学生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受汉语影响的东亚文化圈的留学生,另一类是为受汉语影响的文化圈。针对不同类的留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针对受汉语影响的东亚文化圈的留学生
母语深受汉语影响的留学上(以日本留学生)为例,我们需要采取与中国学生以及与未受汉语文化圈影响的留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法。汉字对日语的影响十分深刻,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自汉字输入日本后,至8世纪中叶,日本人始用平假名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以及用来注汉字音,及标注日本语音之用;片假名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针对日本留学生,我们应该既比较中日同形字,也要比较汉日异形字。因为汉语里是繁体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重点教授简体字,因为我们现在通用的是简体字而不是繁体字。当学生用日文里的繁体字来代替了我们今天的简体字时,我们应把它作为错字对待,并告诉学生这些字是中文汉字的异体字,现在一般不用了。这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思路,我们应该经常采用比较教学法进行汉字教学以及要掌握常用的繁体字以及其相对应的简体字的写法,以及过硬的汉字演变的知识,尤其是楷书到草书的演变过程以及在演变的过程中哪些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用比较教学法时应注意重点比较那些形体相近但是在汉日语言里存在不易察觉的细微差别的汉字
(二)针对未受汉语影响的欧美文化圈以及其他文化圈的留学生
未受汉语影响的文化圈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其语言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发现汉字很难,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这些文化圈的学生会有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和东亚文化圈的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拼音教学法和偏旁部首教学法联合使用。部首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识字部首(识字部首是表义偏旁、构字部件,另一种是检字部首(检字部首是某一类字字形上的共同标志)。识字部首有“旁”、“头”、“底”、“框”、“心”五种类型,每一类型都有具体名称,如“言字旁(讠)”、“雨字头”(雨)等,而检字部首统称为“某部”,如“丶部”、“亻部”等。这两个部首各有各自的好处,识字部首有利于字形字义的识记,检字部首有利于字的检索。但是由于只有合体字才有识字部首,但合体字的部件、独体字的笔画、合体字的笔画,都能作为检字部首。例如“和”字,本义是“以声音相呼应”,“口”是形旁,“禾”是声旁,检字部首既归入“口部”,又归入“禾部”;又如独体字“果”和“中”,检字部首都是“丨部。虽然检字部首很方便,但是由于汉字大多是合体字且识字部首构字能力强、利用率高且识字部首一般都有名称,便于教学中称说,并且每一个识字部首一般都有其明显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字义、记忆字形。除了上述优点外,利用识字部首纠正错别字也很有效,例如,我的一对一留学生学生常把“爬”字的左边写成“瓜”,当我向她解释了“爬”要用“爪”后,她把“爬”字的左边写成“瓜”的频率就明显降低了,到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现象的出现了。所以综合上述理由,我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采用识字部首教学法。
参考资料:
[1] 《新华字典》
[2]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
[3]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2012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汉字文化
汉字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结晶,经过千年的积累与演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基于这一原因,在汉字教学中应该引入文化的学习,这样不仅对文化的传承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在识字教学中渗入文化,还可以便于学生对汉字进行识记。最初的汉字,即甲骨文就是以象形文字体现出来的,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汉字逐渐向简便化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形式的文字并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因为识字教学缺少趣味性,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情况下,有必要引入汉字文化教学,以强化汉字的学习。
1、引入汉字文化的必要性
在汉字学习中,汉字的主要构成都是以形声字为主,而古汉字在当前汉字中所占据的比例不足20%,传承文化就要从最基本的汉字入手,汉字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因此只有注重汉字文化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历史文化的演变中领悟汉字的独特魅力,基于这一原理,在汉字学习中适当的渗入汉字文化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目前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编儿歌或是猜字谜,这些方法对于汉字的学习是具有一定成效的,但是一味的追求趣味性又难免偏离了汉字学习的本质,失去了汉字自身所具有的内涵,因此,加强汉字文化的渗入,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从偏旁入手,举一反三
既然我国汉字中绝大部分都是以形声字为主,那么就要从形声字自身的特点出发,不同形旁所具有的意义各不相同,具有表达意义的特点。从这一点上进行分析,在具体的教学中,采用举一反三的形式加强汉字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识字量,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采用的方法具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归纳的方法,将具有共同形旁的字集合在一起,以“巾”为例,带有这一偏旁的汉字很多,帽、帆、帕等,这些汉字都与布匹具有相关性,以此类推,向学生进行示范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且积极的发言,掌握其他相同部首汉字的含义,基于这一原理进行汉字的学习,学生都会得到较快的进步,并且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归纳的学习能力,同样可以将这种能力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学习,也会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信心。
其次,汉字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猜一猜的方式,教师将带有共同偏旁的汉字集中在一起,由学生进行猜测,看这些汉字与什么相关,同时再写一个学生不认识的字,让学生们猜测这一汉字的意思,通过相互之间的比对,学生就会恍然大悟,能够将共同偏旁的汉字联系在一起,这种推理的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学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对不认识的汉字进行学习,在思考与猜测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第三种方法是对相近的汉字进行辨别,我国汉字数量众多,并且许多汉字都十分相近,可以分为同音字等不同的类型,这些汉字的“长相”大致相同,就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疑惑,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学生具体的掌握每一个汉字的写法以及具体的含义,教师就应该采用辨一辨的方法,一方面这一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相似汉字的区分,另一方面这种汉字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教师在一个汉字上添加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汉字,正是因为偏旁所具有的含义各不相同,因此才具有了区分的意义,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教汉字字理,明字中真意
众所周知,汉字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有理性,将作为汉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字理教授给学生,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提高汉字书写正确率。
如“寒”字的教学,学生书写“寒”字的错误率非常高,为帮助他们彻底告别错误,教师可以在作业讲评时重教“寒”字:“寒”字的“宀”(宝盖儿)是个象形字,古文的写法像房屋的侧面形象,做部首表示房屋,中间是一床席子,在古代表示一座房子里,一个人坐在席子上,地上结了冰,学生体会到了“寒”字的意思后,就再无一人写错“寒”字。
课堂上,学生特别喜欢听教师讲汉字中蕴藏的含义。所以教师应该时常在生字教学中把字理讲给他们听,如“然”字的教学,首先书写“然”字以及其象形字,学生一脸茫然,教师让学生猜每个部分像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最后得出结论:一块狗肉在火上烤,这就是“然”的本意。后来为了进行区分,造了形声字“燃”以替代“然”的本义,学生恍然大悟。教字理,明字意,很好地解决了汉字书写错误率高的问题。学生既学得扎实,也对汉字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4、看汉字演变,感受汉字的神奇和变迁
以“齿”字为例,从表面看,这个字不算是形声字,因为它不符合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齿”字的下半部分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呢?作为教师,尚且有这个疑惑,想必学生在识记这个字时,也只有靠死记硬背了,但一则容易记错,二则对学习这个字是索然无味。教学时,教师先将“齿”字的象形文字用课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想象是什么。学生看后,很自然地想到了张开的嘴巴里有几颗牙,在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基础上,并告诉他们这就是“齿”字最早的样子,后来人们为了标注的方便,给“齿”字加了一个“止”以记录读音,“齿”字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简体齿。将“齿”字的演变过程,用课件直观地再现出来,学生在动态的演示中,牢牢记住了齿字下半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并对汉字的演化过程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和了解。学生对整个识字过程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完全没有了识字的枯燥感和死气沉沉的局面。
5、结语
总之,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依据规律而行则兴,违逆规律而为则衰。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只有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因义记形,学生学习汉字才会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才能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参考文献
[1]钟宏金.浅论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7(05)
关键词:形声字;理性字;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01-05
汉字中究竟什么字占多数甚至是大多数,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还是“理性字”?这是需要我们探讨清楚的一个大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今后汉字的发展及其探索研究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大多数古汉字不能归结为“形声字”范围
从我国百度等网络上查到,当今国内流行的看法,不少学者认为汉字中的大多数是“形声字”,认为汉字属于“形声字”范畴的比例,从80%到85%,乃至90%不等。这种关于汉字大多数属于“形声字”的观点,实际上有将汉字等同于西方拼音文字之嫌疑。
许慎在《说字》一书中,指出古汉字有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转借、借代等。“形声”造字法只是许慎所说造字的六种方法之一。既然只是六法中的一种,许慎也未讲过“形声”造字法是主要的造字方法,因此从许慎的六法中,断然引申不出汉字大多数是“形声字”的结论来的。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对于许慎关于造字的“形声法”,国内学者的基本解释是:所谓以事为名,即依事类而定其名字。是说在经某个事物定名而造字时,先确定它在万事万物中的属类,属类确定后就用表示这属类的文(或字)来作新造字的主义部分。
有的学者认为:“从汉字发展的角度来看,形声造字法不仅突破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的局限,找到了为许多无形可象、有意难会的事物造字的简便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弥补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如果不能标示读音,是极不便于使用因而就不能持久存活下去的,所以在世界范围内,表意向标音的过渡乃是一切文字发展演变的共同规律”。(见百度网) 这种观点将汉字归结为形声字,即“能直接标声的字”,这样汉字就可以归结为“表意向标音的过渡”,并认为这是“一切文字发展演变的共同规律”。
当今国际学界流行的观点是:拼音文字每个文字本身不具有“科学性”,拼音文字只是“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但是,现今文字学领域内,普遍认同的观点,就是把汉字绝大多数归结为“形声字”,并且认为这是体现汉字研究领域的“新成就”。而“形声字”的观点,就是把古汉字也归纳为与“没有科学性”拼音文字一样的文字。但是,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那种把大多数汉字归入“形声字”范围的观点,实际上就将汉字也等同于西方拼音文字,这种将西方拼音文字挪在汉字上的观点,大有圆柄方凿之误。
世界古文明,一般不包括玛雅文明,而我认为,世界古文明有五大文明:古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以及古玛雅文明。当今,除中华文明硕果仅存外,其他四大世界古文明则由于众多的历史原因而早已消亡。世界已经消亡了的四大古文明,它们的消亡原因甚多,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随着这些古文明的文字载体的消亡而消亡的。世界这些已经消亡的四大古文明的文字载体,都被打上“象形文字”的烙印。但是,随着那些古老文字的象形符号的不断叠加和组合,导致那些文字所表达事物的日益复杂和难以认知,使用这些文字的后裔与其造字的先祖在文字含义上的沟通日益困难;自然这些古老文字越来越难以被后裔认知,更难以说使用了。应当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于这些文字的认知上的困难和难以传承,最终导致这些古文字的消亡;随着这些文字载体的消亡,也拖累着这些古老文明而消亡。
中华古文明之所以得以继续传承,与这个古老文明的文字载体——古汉字的与时俱进、合乎人们对世界各种事物的认识规律性是密切相关的。
目前世界范围比较普遍流行的文字是如同西方文字一样的拼音文字。只有在中华文化圈内流行的古汉字则是所谓“象形文字”,而不是拼音文字。本人也不同意将古汉字简单归入“象形文字”的范围,因为,古汉字中象形字只有三百个左右,与已经消亡的四大文明载体的所谓古老“象形文字”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
古汉字的绝大多数是“理性文字”。这些“理性文字”是随着先祖们对于各种事物的认识的逐渐全面、深入,逐渐接近科学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先祖们在理性认知该事物后,在每个汉字形成上,将其理性思考,通过每个字的多个象形的“部首”的理性叠加而成。
世界上已经湮灭的其他四大古文明的文字载体早已消亡,在以往消亡的基地上新生长出来的文字,就是如今普遍流行的拼音文字。但是,这些拼音文字载体所带来的文明却不是原先文明的继续,而是在旧文明基地上生长出来的新文明,一种与旧文明没有多少联系的新文明。
如果中华古文明的文字载体,也与已经消亡的世界四大古文明载体一样蜕变成拼音文字,是进步还是倒退?我们还是让历史的实践去回答吧!中华文明正是由于古汉字这个文字载体,而能够延续至今、风采依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古汉字的神奇和科学,由于古汉字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性。
【关键词】高校社团;汉字文化;实践推广;探讨
汉字时空•社是广西科技大学众多学生社团组织之一,成立以来高举学习汉字文化的旗帜,成功吸收了本校各专业的部分汉字爱好者,以学习汉字甲骨文为主,开展了汉字文化学习、经典名篇诵读大赛、中华礼仪培训等活动,还以社团名义组织学有所长者走出校园,与校外相关单位亲密合作积极推广汉字文化,总的来说反响非常好。由此笔者就高校大学生推广汉字文化作以总结,也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汉字文化推广的目标定位及特点和方式
汉字忠诚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及创造的各种文化,毫不夸张的说,汉字在传承历史、文化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每个汉字都有一段搅动历史的故事,热爱并准确理解、灵活使用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光荣职责,在校大学生更应该成为学习汉字文化的主要角色,组建社团积极开展相关推广活动。
其一,学习汉字目标定位清楚。首先汉字时空•社凝聚的是爱好汉字文化的在校大学生,因共同的爱好愿意利用课外时间为学习汉字及推广汉字文化做出积极努力,在保障学业顺利的基础上,主要组织学生成员学习甲骨文,这类文字与后期文字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也只是破解了相当多的甲骨文,本着溯本清源的想法,结合历史文献通晓部分汉字的本源意义,以及因时代变迁产生的新意等等,通过学习尽量充实汉字文化的内涵,把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中外交流等纳入活动范围,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积极尝试。
其二,学习汉字文化是在爱好基础上的自然深化,组建学生社团目的是通过学习汉字更加热爱、准确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为汉字文化丰富多彩,由此了解汉字演变的动态规律,明白汉字演变基本伴随了我国历史进程的走向,社会时代巨变也会反映在文字变化上,研究汉字需要具备深厚的学识功底,以及持久的学习行动,这个过程也许会吸引部分同学深入钻研,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可能个别学生愿意考研成为文字学的专业研究者,但是大多数只是通过学习受到一定的教育,感受到包括汉字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魅力,由此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者和践行者。
其三,进一步充实汉字文化内涵。汉字时空•社选取甲骨文为学习内容,这是带有传奇色彩的文字,汉字音形意需要反复学习才能学以致用,作为书面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讲究准确、规范,在此基础上还要赋予交流文字排列之后产生的美感,无论是从早期的《诗经》,还是后期的各种文献,都把汉字朗朗上口的节奏感、绘声绘色的形象感、含义丰富的意蕴感等自然巧妙呈现出来,因此汉字“又是书写和表达其他文化项的载体。”并以自身记载信息的功能表现于书法、表演、创作、记录等方面,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交流载体,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建构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经络,因此再进一步学习经典诗文诵读、中华礼仪文化等传统文化,并能够在学习、生活及今后工作中自觉传承应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因而学习汉字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因为大学生好动,思维活跃、乐于实践,就由单纯的汉字学习拓展到经典诗文诵读、礼仪基本知识、中外学生交流等领域,“就是以汉字作为核心项,来探讨它与其他文化项的关系。”属于汉字文化自然延展的学习内容,因活动丰富既吸引了更多感兴趣的大学生,又能让其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更加热爱古老又充满活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成为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二、汉字文化推广实践内容举要
自从有了文字,人类创造的文化就有了书写记录的凭借,推广并进一步发展相关文化就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学习汉字也要积极开发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汉字时空•社就把汉字学习与诗文诵读、传统技艺、礼仪常识、中外交流融合一起,以课外时间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训练。
其一,汉字学习。汉字变化很大,甲骨文更是因为历史久远而让现代人越发觉着神秘,当然也觉着难度较大,可是先人创造甲骨文记录事物,带有更多本初信息,从中能直接觉察到汉字创造的显性特点,对于进一步学习后来的文字能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汉字讲究笔画构造、造型美观,一般地说喜欢汉字也就喜欢汉字书法,书法艺术基本伴随了汉字演变的历史,学习汉字不但能够认识到其变化规律,以及中国古人的审美意识,还能因具备掌握汉字常识更加熟悉灵活地应用,受其启发还能为外观设计增添汉字元素,根据产品类型放置篆书、隶书等,完全体现古为今用的汉字推广成果,大学生主要是喜欢探寻汉字变化规律,作为带有普及性的学习特点,主要是帮助各专业同学进一步熟悉和准确使用汉字。
其二,经典诵读。我国经典书目都是灵活应用汉字的艺术精品,文字精美、含义深刻是代表我国智慧创造的范本,因为体现了汉字特有的美感,以及包含丰富的语言信息,经过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值得精读背诵反复揣摩,根据学生需求,精选适合的各个时期的诗文篇目,组织学生成员认真钻研文字本意及使用技巧,然后熟能成诵,在原先中学背诵基础上增加背诵篇目,能有效理解汉字创造成果的价值和功效,特别是大学生精力旺盛,可以利用特殊的节假日组织经典名篇诵读大赛,通过更多学生的加入能有效带动大家学习汉字,还可以到中小学组织类似的活动,让经典诵读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窗口。
其三,传统技艺。剪纸、茶艺、插花等都很好体现了我国文化特殊的审美形态,这些是汉字时空•社开展的传统技艺班学习的项目。剪纸非常好的把汉字美感体现出来,如红红的“福”字为春节或是乔迁新居等增添几多喜庆,“囍”字更是中国男女成婚必不可少的标识,寓意了二人成婚百年好合、喜事连连之意;茶艺体现的是休闲静心养性,不仅能欣赏动静结合的泡茶功夫,还能品味不同地域的茶香,一般来说,茶室会张贴环境适宜的装裱好的书法作品,为之营造品茶的优雅气氛;插花是把室外的艳丽花朵搬进了房间,为了获取更好的美感,讲究花色搭配、花草点缀、高低相映等技艺,特别受到女同学的喜爱,也能为将来居家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这些技艺与汉字关系不一定密切,但是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社团,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其四,中华礼仪。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拥有特色鲜明的礼仪文化,很多学校利用开学、毕业等特定时间,或者其他庆典活动,组织学生身着汉族,展示特有的入学开笔礼、拜师礼,以及成年礼、结业礼等等。当然还有其他场合的礼仪,因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感强,人们已经非常适应现代礼仪,很多传统礼仪非但没有很好的展现,很多人都机会没有学习,因此,开展中华礼仪学习非常必要,最起码能普及部分知识和技能,通过学校节庆晚会展示中华礼仪,让师生直接感受到传统礼服、优雅动作甚至歌舞配合的震撼人心的魅力。让更多的年轻人熟悉中华礼仪,而不是只能在影视戏剧古装戏中欣赏,通过学习也能化为自身掌握传统文化技能的一部分,由此成为非常好的传承方式。
其五,汉语角活动。汉字学习现已成为世界很多国家的热门,我校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等国,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当然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是掌握一定的汉语,但还需要好好进一步学习;我国大学生汉语水平自然很好,但是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因此,汉字时空•社非常敏感抓住了中外交流这个关键点,为中外学生汉语及外语学习打造了一片新天地,称之为汉语角,吸引了很多留学生前来,既能通过对话交流提高交际能力,又可以通过书法、剪纸、茶艺等活动让其体验到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深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还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主动学习汉字文化。根据开展的汉语角活动来看,效果较为理想,中外学生交流增加了友谊,拓宽了视野,还能为中外交流继续谱写新的佳话。
三、结语
高校推广汉字文化借助学生社团效果显著,因为学有所长的学生采用的方式方法非常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由汉字学习拓宽到其他传统文化,能够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加盟,也为培养更多弘扬汉字文化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其一,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使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唤起更多的注意。大学生敢想敢做,以适应学生社团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开展活动,社团成立就把汉字文化与新媒体自觉融合,利用新媒体等微信群积极推广汉字文化,不失时机推出了汉字时空•社交流群和微信公众号,利用网络传播的便捷性,随时随地随心与关心者爱护者进行交流,并积极吸纳各种意见,扩大队伍建设,开展活动的种种信息,便于成员之间的及时联系和沟通。特别是帅选代表性的甲骨文,结合历史文献讲述这些文字的传奇故事,既让设计特长的同学推出造型美妙的变化字体,又给予恰当的分析,做到了图文并茂的视觉享受。同时就开展的各种活动,如中外学生聚集汉语角交流,以毛笔书法、饮食文化等作为切入点,中外学生一起切磋技艺,同时还能品尝自己动手做的美食,友谊和技能相伴,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交流的重要。也就是重视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以大家感兴趣的活动开展汉字文化,比如在校园小路两边挂满字谜纸张,让路过的同学开动脑筋猜千字谜,以此吸纳更多的同学加入社团活动,并及时沟通交流,以提高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