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的基础知识

化学的基础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6 16:12: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化学的基础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化学的基础知识

篇(1)

一、提高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⑴提高高中化学老师本身的素质。现在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认为新课标规定好的教学内容是权威的,是不能动摇的。这一思想直接导致了化学教学的停滞,使其不能与时俱进。这样做不但限制了老师的教学思路,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关于对教材质疑,我们要学会开拓思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有些知识甚至会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么化学老师就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推理演算。化学知识是一个连贯的科学体系,比较讲究理论推理和科学实验的验证。如果忽视了知识的联系性,那么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就只能是机械的、片面的,学生就不能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研究。只有把各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学生才能掌握完整的化学科学体系,才能为今后深入的研究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化学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学习化学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学好化学和深入研究化学的决定性因素。要提高高中生的化学素质,我们就得好好研究怎样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首先,我们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抱着“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态度学习,将永远只会浮于表面形式,对化学缺乏深入的了解。作为化学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其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有些人做事事半功倍,有些人做事则是事倍功半,花的时间一样,效果却相去甚远,这是因为方法不同所致。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培养高中生科学的学习化学的方法,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坚持预习和复习。课前的预习,不是简单的将老师将要讲的内容看一遍,而是根据已知的知识对未知的知识进行自学,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对新的方程和化学式进行推导和认证。这样做,学生就能发现自己在学习新内容上的难点,听课的时候,就能和老师产生共鸣并能有的放矢的去解决难点问题。课后的复习,不仅能巩固和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效果还能检查出自己在前面学习中的不足。

⑵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的规范化操作。化学的重点是实验,有趣的实验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对培养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提倡化学老师将教学带到实验室去,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思考。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中、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中来。这样能让学生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更能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化学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化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

抽象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来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必须运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是不能直接观察到原子的形态、分子的结构,等等,要理解它们则需要高度的抽象思维。

创新性思维又称为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会墨守成规。创造性思维在化学领域的应用是广泛且具有深意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还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不断前进。例如,居里夫人发现镭,那是因为她的发散性思维使得她预见了这一物质的存在,这件事看似偶然实际上是必然。

篇(2)

一、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态度不端正。在大多数地方的中考,化学已经没有计入总分。以至于在有些初级中学都没有给化学相应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态度,所以学生对化学学科重视的程度就不够。学生认为化学成绩不是影响中考的主要因素,把化学归为次科或者是偏科。被动学习,通常学生认为化学知识只要记起来就可以了,所以造成了学习过程中只听不问、只记不想的做法,养成了学习化学的许多不良的习惯。

2、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化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比如原子、分子、离子的理解、化学式的意义、酸碱盐的反应等。对于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学习才能够体会。而初中毕竟才一个学年,要学习这么多抽象的知识,造成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3、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差。虽然教材改革增加了许多的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但是由于各个学校条件的差异,相当一部分学生动手的机会少,不能熟练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实验,很多学生对待实验还只停留在“看热闹”的心态,对高中的实验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衔接过程的对策

1、转变观念。

刚进入高一的第一节化学课的重点不是复习,而是强调高中学习以及社会实践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改变已有的学习态度。当然这种“提醒”不只是一节课的事情,而是要经常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化学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使他们自发地学习化学。

2、复习理论知识。

虽然在高一必修一的教材中有穿插复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比较零散,不容易形成体系,对学生复习初三基础知识造成困惑。所以个人认为准备利用一定的时间来复习初中的基础知识,具体如下:

(1)复习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的定义,表示方法及意义(大约2节)。

(2)复习原子的构成,从原子核的构成到元素符号及原子序数,从核外电子到得失电子形成的离子和化合价的判断、化合价的规律、顺口溜等(2节)。

(3)复习1-18号元素的符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来书写化学式,并通过物质的构成来判断化学式所表示的意义(1节)。

(4)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方法以及表示的宏观和微观意义,复习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节)。

(5)复习O2、H2、CO2等物质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实验基础(2节)。

(6)复习酸碱盐的性质(3节)。

(7)小测及评讲(4节)。

有针对性地从微观结构开始复习化学用语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初中学习的基础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形成体系。对高中化学中的物质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当然在这里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那就是高中化学有要求而初中课本不作掌握要求的内容。比如:氧化物的类别、酸、碱、盐的概念,同素异形体等等知识应该再做适当的补充说明。要做到这些,建议高中教师应该去通读初中化学的课本和大纲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3、适当调整高一必修一教材的教学顺序。

(1)将必修一专题一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知识放在第一单元之前来学习。

(2)把第一单元里的《物质的量》移到第二单元《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之前学习。

(3)在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学习之前应该复习初中的实验基础。

操作,有条件应当准备一两次基本操作的学生实验。

调整以后必修一专题一的内容就变成了:原子结构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量的关系配置溶液。

这样调整的好处在与衔接了初中知识,并且把“物质的量”这个难点往后推移,减轻学生刚开始学习高中化学就开始出现“畏难”的情况。所以做适当的调整,有利于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4、善用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刚开始会以“看热闹”或者是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对待实验,那我们就在实验教学的开始以“魔术”(一些课后兴趣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运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一新生正处于不成熟向逐步成熟的过渡阶段,一个实验、一件事、一句话都可激发起他们心中的热情。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发挥实验的优势,使学生一开始就“爱”上化学,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5、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篇(3)

【关键词】 基础知识 实践 能力 提升 巩固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52-01

化学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重在将前后的知识有效的贯通起来,达到整体认知的目的。当学生将每一部分的知识学会的时候,要有效的进行拉近,将有联系的知识形成整体认知,从宏观上进行整体的把握,这才能有效的针对部分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获得更加灵活的思路。

1 重视化学中的基础知识学习,构造知识体系模块

1.1 知识的夯实与前后连接

化学中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得以提升自己能力的前提,只有在巩固住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获得最佳的感悟与认知,做到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形成灵活的思维与思路,通过其中的知识衔接之处有效连接,获得整体的认知效果。教师引导学生严格按照课本的要求和设置,一点一点打好基础,将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原理一点一滴消化掌握,重在理解,为以后化学知识的交叉点的学习铺路奠基。

例如,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个知识点,并且理解它们的性质,这就为以后我们学习“燃烧、溶解和酸碱盐”的反应等知识打下了基础。在学习之中,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知识点有很多,而核心知识就是和我们以后课堂学习有关的知识点,能用的到的知识点,这就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这是教学中必然要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

1.2 构建知识体系模块

对于分散性较强的知识点,我们需要将其综合之,形成整体的模块,如我们在学习和了解了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之后,就要将这块知识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问题结合起来,这个问题是在前面学习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既用到了前面的知识,同时加深深度,进行知识点的相互结合与分析思考。例如学习了化合物的基本反应之后,掌握了几种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后,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和“化学平衡问题”进行适度的引入,目的就是巩固前面的知识点,同时加深思维深度,为日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打下一个基础。知识的夯实包括两个基本的部分,这就是巩固夯实与体系的构建。

2 重视化学中能力的提升

2.1 与生活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提升

化学能力的提升,包括化学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升,还有实验实践能力的提升,化学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知识是否巩固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初中化学课程的实践性往往大于其理论性,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应该有效的将知识与实践的能力与生活的实践资源结合起来,以此来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如让学生讨论桂林的山水为什么千奇百怪,溶洞是怎样形成的?这时老师可因势利导,加以解释,这是难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变成可溶的碳酸氢钙,而可溶的碳酸氢弹钙受热后又变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即难溶的碳酸钙与可溶的碳酸氢钙之间在互相转化。而桂林的山石中碳酸钙含量比其它地方高。经过千百万年的上述变化,就自然变成了“甲天下”的桂林水山水。另外,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滴水石穿”讲到自然界中化学现象:“滴水石穿”,桂林的石笋古柱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长高,泉水、井水等常是硬水。在水壶和锅炉里能形成锅垢,这是由于生成了碳酸钙等沉淀的缘故。这就是与时间相互结合的实践能力提升。

2.2 与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能力提升

这里所讲的理论联系实践,就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在课堂之内重点就是课堂实验,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融汇于实验当中,进行动脑和动手的双向发展,使两者是相互联系和融通,提高学生和能力的协同发展意义非凡。

化学教学中,对“知识实验操作的有效跟进”很有必要,这个步骤做的到位,就能加深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形成知识的科学实践探索,对提高学生和能力的协同发展意义非凡。例如:学习了有关物质反应的知识后,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们完全可以引进“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实验,简单易操作,而又关联前面的知识,从感官上加深认识。

像鉴定空气成分构成的燃烧和熄灭的实验,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来进一步鉴定这种理论知识。实验的引入,不但是考察基本的理论知识的运用,更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综上所述,我们学习化学课程的基本思维就是“从知识到能力,再从能力反观知识的运用”,使两者相互配合提高,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把基础知识放在重要的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单单要求死记硬背,更要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认知,以求提升整体水平。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实践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性认知,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获得认知的唯一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启新,王云生.《化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必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1.

[2] 彭蜀晋.《化学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5.

[3] 陈启新,黄丹青.《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9.

[4] 柳若芍《走进化学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篇(4)

关键词:高中知识;困难;化学知识;心理需求;教学质量

由于高中生群体中有的来自城镇学校,有的来自农村学校,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还有部分学生不是联招范畴,通过择校进入高中,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各异,就使得化学教学难度系数显著增大,为两极分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支持。尽管如此,教育工作者也要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仔细研究,尽量降低产生教学分化的可能性,使得学生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一、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搞好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

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策略加以调整,灵活采取低起点、缓坡度、高落点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些实例,提供给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及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知识差的学生给予补充,做好他们高中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并且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现有的知识。分散教学难点,不断缩短不同层次学生的差距,实现学生的整体性提高。比如,在学生离子反应时,要对酸碱盐电离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目标,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基础要点的前提下,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不断降低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也是最现实、最直接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目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之所以感到困难,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学习化学的窍门,只要他们找到了学习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定会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化学历史或者化学相关的伟大成就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化学对工业、农业等生产、军事、生活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多么的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了学习化学的内部动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比如是生动的语言、神秘的感彩、精辟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如此的严谨,感受到化学独特的魅力,从而产生了热爱化学的强烈感情,进而推动了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内部动力。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初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训练是最重要的。

篇(5)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篇(6)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指导;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49-01

化学是中学文化课学习中较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也是最应该讲究学习方法的学科,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轻松学好化学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学习方法存在多样性,是学习成绩差异存在的原因之一。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同一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人也可以选择同样的方法。但是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养,以灵活积极的教学方式促进中学化学的有效教学。

一、教师应主抓基础知识的教学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与基础知识密切相关的,只有把握好了基础才能更地促进化学理论等高级知识的学习。如一座高楼大厦的建造同样离不开基地地打造,因而,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打好基础,其它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才能迎刃而解。化学在中学来说,是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陌生学科,提高兴趣,打好基础,化学学习也就越来越容易。

1.做到教师讲课与学生听课相结合。由于受传统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影响,因此目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已经习惯顺势形成。用传统的讲授进行教学是每一位老师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听课也就自然成为了学生最为广泛和最习惯接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了。化学学习方面,学生是教学知识的接受主体,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教师应该尤为注意基础知识的传授,以便使学生能够从基础抓起,产生知识接受难得畏惧心理,从而影响学生化学知识的更进一步学习,进而也就不利于化学教学地进一步开展和进行了。在化学学习初期,学生对这门课尚缺乏相关自学的基础知识,他们学习所有知识都是在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进行的,因而学生在这个时期形接受到教师所传授的课堂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可谓是起到了垫脚石饿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听课习惯因人而异,因个人性格不同而不同。有些学生的这种习惯得到保持和延续,最后被稳固地保持下来。

2.课后做题巩固基础知识。进入中学阶段,随着课程数目的增多,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下,中学学生容易迷失自我。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该适时调整,成了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的主要任务了。每一个学生也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即使是班里的尖子生也是难以避免学习方法的困扰。因而,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布置一些适当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做合适的习题,加强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这是教师的任务,也是教师对自身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化学教学的有戏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注重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实验性学科。中学化学的趣味性决定了化学课的教学要加强对实验知识的巩固。教师在进行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在教学所起到的辅助作用不容忽视,这是提高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1.注重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起填补化学枯燥性的一种趣味作用。在当前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的教学,应注意做到一下几点;首先,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交待清楚化学实验作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需要学生提前准备的东西是什么,以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后果。其次,在实验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实验中的一些错误的动作和程序以及步骤加以及时加以纠正,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害。再者,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适当地进行讲解,以便学生顺利实验和学习。例如,如果只有演示实验而没有讲解相互配合,就使学生仅凭个人新奇感觉去观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限于盲目性,也不能引起学生有意识地积极思维,则观察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能深入现象的本质,这样,会降低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只有抽象的讲解,而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往往只会死记教师的语言,也难于转化成真。这都反映出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其一定的功能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和配合,以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启发性实验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教学要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无论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体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例如,在运用化学实验方法中,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以启发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明确观察的方法,以启发学生分清主次,抓住实验的关键现象去观察;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概括、判断等思维活动,以启发学生研究实验现象并了解现象的本质等。

篇(7)

一、化学学科思想的本质

化学学科思想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想意识,是对化学的本质、特征与学科价值的基本认识,并非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注入主体精神的、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

在化学实践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揭示学科思想的本质,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已有的学科知识相结合,从中得到理解、启迪,从而完善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即对知识点的掌握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因此,学习和认识化学的指导思想,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学科基本素养的核心。

培养化学学科思想的教学关系图

二、化学学科思想的特性

(1)它是由具体的化学知识凝聚而成的,并不是单指概念上的化学知识,即该思想源于“双基”,而高于“双基”。

(2)它体现了化学的实质和作用。在学科思想的框图下,许多化学内容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该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3)该思想对化学的发展和充实起到了不可缺少的指导作用,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的、实证的、科学的、发展的体系。

该思想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学习的方向、目标及途径等方面。“化学学科思想”包括:整体性思想、联系思想(结构和性质、微观和宏观、量变和质变、定性和定量、相互转化、抽象和具体、统摄思想、发散思想、有序思维)、守恒思想、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极限思想、动态平衡思想、构建模型的思想、验证探究思想、绿色化学思想等。

三、教学实践和启示

化学学科思想离不开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化学知识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从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来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建构化学学科思想基本体系

该思想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中结构与性质的思想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方法。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始终贯穿其中,反映在 “位置(周期表中的位置)与结构”、 “物质性质与用途”及“位置、结构与性质”等,及其相互之间的推定和未知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推演中应用广泛。以此为教学生长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使之内化为学科思想,是形成化学学科思想体系的发端和关键。

2.结合科学探究方法,提升化学学科思想的深广度

科学探究方法需要用思辨的视角多维度地看待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转换”的思想方法,通过“量变与质变的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思想来理解物质世界及其反应转化。上述思想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得到最好的诠释,是难得的教学契机。此外,以金属与酸的反应为切入点,常规的思维就是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依据,比较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对比金属活动性强弱以及强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的区别,以及反应物浓度和物质的量的改变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让学生辩证地看待金属与酸的反应的规律。这样的学习方式推而广之,便会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学科思想的形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化学学科的另一个特点是“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方法。从化学学科的系统性出发,通常总是通过对某些特殊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研究,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并加以推广;然而事物在具有普遍性的同时,也存在某些独特的方面,即具有特殊性。换句话说,任何事物与同类事物之间有普遍性(共性),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存在共性的一面,同时不同的元素间又存在差异。

3. 结合综合分析手段,强化化学学科思想的应用

化学分析研究中通常会用到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两者在程度与角度上存在差异。定性指的是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主要对其程度进行初步确定;定量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准确地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更进一步地表达。在具体教学中,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描述就是对定性与定量的最好诠释。在此基础上可举例说明无机物的水溶性,同时可结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和实验验证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微溶”、“难溶”和“不溶”并非是绝对的结论,同时,这些概念的科学意义并不简单等同于文本含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僵化理解,从而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正确的化学概念。

综合而言,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科思想是现代化学教学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个维度。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并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监控,灵活地调整学习策略,在总结反思中循序渐进地丰富知识体系,逐渐形成科学规范的学科思想。

参考文献

[1]周存军.谈中学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