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2: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血压的防止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继发性脑梗死;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合并大面积脑梗死,导致病情严重恶化,增加了致残率和死亡率。为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及治疗和预防措施,作者对在我院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1998年4月~2005年3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患者,共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53~67a,平均57a;占同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10.5%;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30a,平均9.5a;有糖尿病病史3例;术前行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出血3例,额颞叶出血2例,小脑出血1例。
1.2 方法 对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制定治疗、预防措施。
2 结果
脑梗死均发生在术后72h内。CT扫描确诊5例,开颅手术中确诊l例。脑梗死发生在血肿同侧5例,对侧1例。微创术后发生1例,开颅手术后发生4例,先微创后开颅手术后发生1例。6例患者均合并轻重不等的消化道出血,均采取了气管切开。1例微创手术因脑疝形成改为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1例小骨窗手术因脑梗死后水肿加重形成脑疝而改行大骨窗减压术。6例患者确诊后均给予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糖,降血粘度治疗,未用溶栓药物。经治疗后重残4例,植物生存l例,死亡1例。
3 讨论
3.1 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原因 (1)高血压患者均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不光滑,血液粘滞度高,高血糖患者血液粘滞度更高,脑出血发生后导致反射性的脑血管痉挛及体内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大量分泌,加重了血管腔狭窄,有利于脑梗死的形成。(2)清除血肿后,局部压力下降,使血肿压迫而移位的脑血管反弹再移位,血管走行方向及通过的血流速度及方式改变,易于发生脑梗死。(3)脑内血肿生成的自由基及术中出血的降解产物对血管产生刺激,使血管产生痉挛,有助于脑梗死的形成。(4)手术止血过程中电凝产生的高温,在止血的同时也能使血肿腔周围正常的血管变性回缩甚至闭塞而引起脑梗死。(5)术后治疗过程中,为了降低颅内压而大量使用脱水利尿剂、控制液体入量,使机体处于脱水状态,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使脑血管收缩或处于高凝状态,促使脑梗死形成。(6)术后为防止再出血而采取控制血压措施,当血压下降过快、过大时,脑灌注压下降,脑血流减慢,易于脑梗死发生。本调查显示,6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5例在血肿的同侧,提示手术创伤也是术后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3.2 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的预防 为了预防术后脑梗死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我们认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手术方法的选择:尽量采用微创手术。本调查中采用的手术方式有YLl型穿刺手术,椎颅穿刺置软管道微创手术,我们认为,椎颅穿刺置软管道微创术适用范围更广,创伤更小,治疗效果更好。若微创抽血不理想,脑疝不缓解危及生命者,虽抽血满意,但出血汹涌而病情迅速恶化者,抽血顺利而脑水肿重,颅内压力高,脑疝不缓解者,这些情况均说明微创手术失败,可立即改为开颅手术。(2)手术操作问题:术中手术操作要稳准,止血彻底可靠,入路时尽量避开血管,进血肿腔后,要认准出血血管电凝止血,双极电凝使用能量尽量小,注意滴水,轻微溶血不要大面积电凝止血,血肿腔放置质地柔软的引流管,如术后脑压过高可减张缝合,去骨瓣减压。(3)了解患者平时的血压水平,术后严密监测高血压波动情况,及时有效正确地调整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患者平时增高血压的中度水平[1]。血压持续较高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及降压药物,使收缩压维持在140~180mmHg,降压要缓慢平稳,维持稳定,尽量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既要防止血压过低加重脑缺血,诱发脑梗死的发生,同时又要防止血压过高而引起再出血的发生。(4)术后不使用止血药物,以减轻脑血管痉挛及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局部聚集。(5)术后当日应用解痉扩血管扩容药物,如复方丹参,尼莫地平,低分子右旋糖酐[2],这些药物可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粘滞度,防止血栓形成,且无引起出血的报道。(6)监测血糖,每日1次,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7)输入液体以等渗为主,如血糖及血脂较高,可考虑输入低渗液体,以达到降低血液粘滞度的目的。(8)脑压不太高时,可不使用脱水剂,如必须使用脱水剂时,要在保证充足血容量的前提下使用,保持出入水量基本相等。
3.3 脑出血并发脑梗死发生后的治疗 当发生脑梗死后,应积极治疗,及时采用抗凝祛聚扩血管药物治疗,正在预防性应用时可加大剂量。当发生脑疝时,只要无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应及早手术,手术宜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由于脑出血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病情往往较重,昏迷时间长,要注意早期下胃管,胃肠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防止消化道大出血,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早行气管切开手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病愈后极差,应以预防为主,脑梗死一旦发生则易形成严重的脑水肿,为挽救生命,除活血化瘀、脱水利尿剂应用以外,应积极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参考文献
【关键字】高血压;综合防治护理干预;追踪评价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已经成为高发常见的疾病,目前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护理干预,是可以显著控制血压、防止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方式[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部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34例,女性68例;年龄为45―80岁。其中 1级高血(140-159/90-99mmHg)102例;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60例;3级高血压(≥180/110mmHg)3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口服降压药的方法进行治疗。
干预组:实行综合防治护理干预管理治疗。首先成立高血压患者综合防治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均是具有较高的测量血压技能,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护士;其次是综合防治干预小组成员对患者及家属全月实行1-2次的健康教育,还要经常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的资料。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危险因素、和保健常识等,定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让其定期回门诊进行血压、心率、脉搏、体重等测量。并详细询问其服药情况,以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最后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①饮食指导:要求其合理膳食,摄取低盐、低脂食物,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②运动指导:坚持适当体力劳动或者有氧运动,运动量大小根据自身情况,以不感觉劳累为度。不要因过度运动而导致意外③去除诱因:戒烟酒等,控制情绪变化、减轻精神压力④避免危险因素:杜绝擅自停药、换药。同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
对照组:按照高血压病进行系统管理。门诊定期电话随访,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脉搏测量,并综合予相应的医疗咨询等。
2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的控制情况
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查的血压血脂的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血脂指标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对照组的下降幅度则相对较小。
两组比较:差压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病属于由多基因和多环境的危险因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肥胖、饮酒和遗传因素,而遗传因素属于不可干预的一类因素[2]。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综合干预的措施能减少或防止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率和控制率等,降低患者脑血管的发生率等[3]。
本研究表明,对门诊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防治干预和常规的高血压病系统管理后,比较治疗前后的患者血压、血脂情况,发现实行综合防治干预的患者血压、血脂等指标下降比较明显,而行常规的高血压病系统管理的患者则下降幅度较小。综上所述,综合防治干预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系统的疾病防治方式,它能让高血压患者选择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消除或者减轻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高血压,防止了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邱德星,周指明,等.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3):517.
关键词:高血压;孕妇;优质护理
0引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所特有的疾病。本病以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的会导致母婴死亡。因此临床上要高度重视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和护理,对改善母婴结局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25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9.2岁。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8例。孕周21---39周。其中,轻度患者14例,中度患者9例,重度2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给予解痉、镇静、降压、利尿,适时终止妊娠治疗。临床治疗时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同,治疗原则稍有不同。具体治疗情况如下:
14例轻度患者嘱咐她们多休息,给予镇静治疗,同时增加产检次数,密切病情变化,防止发展为重症。9例中度患者给予一般治疗,同时采取解痉、降压等治疗方法,如需要则终止妊娠。2例重度患者控制抽搐发作,积极防治并发症,病情控制后终止妊娠。
1.3护理方法
1.3.1提供良好的产前护理
首先给予有效的心里护理。护士要及时安慰孕妇。针对孕妇恐惧、焦虑的心里,给予有效护理。及时、耐心地与孕妇沟通[1] 。详细讲解该病的知识,使她们认识到这种抑郁状态以及激动的情绪会引起血压的升高,严重影响着病情变化和转归。使患者能有效控制自身情绪,配合治疗。
其次组合基础护理工作。嘱咐孕妇卧床(左侧卧位),保持病房的安静,避免一切刺激。同时控制家属探视时间,充分保障其睡眠时间。各种治疗操作均需轻柔,如有活动义齿应取下,床边加床档。备好急救物品,如开口器、压舌板、拉舌钳、10%葡萄糖酸钙等。
同时保障患者饮食营养的充足摄入。给予高蛋白饮食,适当限制脂类的摄入,而对植物脂肪则不必过分限制。根据水肿程度决定食盐的摄人量,全身水肿者每日食盐
最后,配合医生指导孕妇自我监护。如有异常随时与医院联系。了解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自觉症状,计胎动,自测宫高,嘱家属学会监测胎心音等。这样便于家属及孕妇知道病情后及时就医。
1.3.2积极预防孕妇发生抽搐、昏迷的护理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需进行持续评估[2]。子痫前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接待、解释,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好人院的护理评估,监测好血压、脉搏、呼吸。同时护士需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起自觉症状,针对自觉症状做好心理护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予以处理。护理人员注意每次备用钙剂,检查膝反射、呼吸、尿量以防中毒。护理人员必须多陪伴孕妇。为防止胎儿猝死及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需时刻注意观察孕妇血压、胎心等及其他自觉症状变化。
子痫前期重度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后,观察病情是否好转。如病情仍无起色,应及时报告医生,适时终止妊娠。无论子痫前期重度的孕妇是否发生抽搐,均需准备好一切急救设备和药品。
1.3.3发生子痫的护理
积极控制控制抽搐。孕妇平卧,头偏向一侧;设床档,适当约束四肢,防止摔伤;立即面罩给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监测心肺功能状况。遵医嘱立即给予解痉、镇静治疗。待镇静后有计划执行上述医嘱,减少刺激导致再次抽搐。严密观察及监护胎儿的情况及产兆,注意子宫张力、腹痛情况,防胎盘早剥。向家属讲解有关本病的知识,允许患者的家属陪伴患者,参与某些护理活动。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抽搐停止2小时终止妊娠。
同时给予产时、产后的监护。根据患者的病情、产科情况以及不同的分娩方式,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1.3.4出院指导
产后一周血压、尿蛋白、水肿正常则出院。给予产褥期卫生教育。为预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损害,告之孕妇有1/3复发可能,故出院后复查血压、尿蛋白等。如果婴儿死亡,帮助产妇和家属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并嘱血压正常后1~2年再怀孕,而且叮嘱下次怀孕应早期来高危门诊进行检查管理[3]。
2 结果
经过优质的护理,25例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3例。早产4例,足月生产21例。胎盘早剥1例,院内子痫1例。产后出血2例,无死亡病例,母婴结局良好。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以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临床需重视该病的治疗和护理,尤其是子痫前期的护理工作。 本文25例高需要患者经过良好的产前护理,积极预防孕妇发生抽搐、昏迷的护理及子痫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总之,优质、全面的护理能有效控制孕妇血压对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群华,徐明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现代生 ,2014,52(06): 98-100,103.
高血压是种综合性系统性疾病,病因复杂,而且与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在病理上、病因上互为因果,如动脉硬化可引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同样可导致动脉硬化,像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都是与高血压互为因果的。因此,单纯降压,只是控制血压,治标不治本,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其最后结果只能是损害身体,延误病情,既不科学,又不安全。
那么,有没有一种科学、有效、安全、全面的康复高血压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在全世界备受推崇的“一氧化氮系统养生法”,便是一种理想的,预防与康复高血压的科学方法。“一氧化氮系统养生法”本着“综合病综合调节,系统病应整体修复”的科学理念,溯本求源,先降血脂血粘,血脂一降,高血压便是无源之水,再清除血管内斑块垃圾,便使原本硬化的血管开始软化,同时“一氧化氮系统养生法”能营养、修复血管的细胞,让血管充分恢复弹性后,使血管放松舒张,柔韧而健康,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中风、冠心病、心梗的产生,同时把受损害的血液循环系统修复好,把因血压高所损伤的肾脏、心脏、大脑等脏器调整好,防止肾炎、尿毒症、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发生。由于保证了血液循环系统各部分的健康运行,所以,降低血压自然是水到渠成。
新动力一氧化氮胶囊,是199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穆拉德博士,历时30余年亲自全力研发,新动力已申请获准多项全球国际专利,新动力主要功能有:预防康复高血压冠心病,预防康复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营养修复血管细胞,使血管健康柔韧而富有弹性,使血管保持松弛舒张的状态,能有效清除血管内垃圾斑块,能有效防治心梗脑梗,活化脑细胞,帮助睡眠,增加记忆,提高免疫力,消除炎症,营养细胞修复细胞,增强膀胱肌肉运作及促进功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20-02
高血压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及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近年来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约为每年81/10万,病死率约40%-50%[1]。外科治疗可清除血肿,解除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ICP),解除和防止脑疝,改善脑血流,减少后遗症及死亡率。外科手术治疗疗效优于内科治疗,已得到临床证实[2]。笔者收集了本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248例高血压脑出血,对这些病例作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标准的患者共248例,其中男181例,女 67例。年龄28-79岁,平均53.5±3.8岁。全部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病史为2-25年,发病前都有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排除标准:出血是由于外伤或肿瘤原因所致;脑干出血;心、肺、肾等系统存在严重疾病者。
1.3 临床表现
术前深昏迷126例,浅昏迷103例,嗜睡和朦胧状态19例患者入院时GCS评分:3-5分19例,6-8分105例,9-12分109例,13-15分15例。患者发病后手术时间为1小时至7天,其中,小于7小时11例,7-24小时208例,24-72小时21例,大于72小时8例。大部分患者体温正常或略高,38度以上者48例;心率110次/分以上者118例;一侧瞳孔散大者32例,双侧瞳孔散大者25例。其中,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3例,有糖尿病史28例。
1.4 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头CT扫描:壳核出血131例,皮层下出血75例,丘脑出血11例,小脑出血21例,脑干出血3例,脑室出血7例。出血量小于80ml者223例,80ml以上者25例。
1.5 手术方法
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3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214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颅骨钻孔引流6例,颅骨钻孔外引流25例。术后常规行脱水、抗感染、营养支持、促醒等综合治疗。
1.6 术后处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血压稳定,防止血压过高和波动过大造成再出血,过低导致脑血流不足;控制颅内压增高,减轻继发性损害;保持脑室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补充营养等,防止并发症。
2 结果
恢复良好144例,占58.06%;生活自理45例,占18.15%;生活自理困难24例,占9.68%;植物生存11例,占4.45%;死亡24例,占9.68%。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以高血压动脉病变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主要以动脉硬化性脑内小动脉破裂[4],最常见的是壳核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5]。高发年龄为50-60岁,本病例组中男女比例为2.7:1。外科手术清除血肿不仅可以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而且可以预防血肿自身释放的各种毒性物质引起脑水肿造成的间接损害。
目前, 高血压脑出血多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主要有以下5种手术方式[6-9]:①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法,最大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及液化的坏死的脑组织,同时可去骨瓣减压迅速解除脑组织的压迫。缺点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出血量多,脑组织损伤后水肿重。在传统的开颅手术的基础上改进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虽然有损伤小、入颅时间短的优点,但因其视野小,深部血肿清除受限。② 锥孔或钻孔血肿吸引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点,但有时对固体血块难以抽出和在盲视操作下血肿清除不彻底、减压不充分,甚至造成再出血。③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马达驱动螺旋导针及缩小螺旋针的直径、增加管状气孔、加深螺旋沟槽、超声手术吸引器(CUSA)、高压冲洗等增加血肿排空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有操作较复杂,创伤性略大,手术时间较长的缺点。④内镜血肿清除术,具有冲洗、吸引以及直视下观察等优点,与内镜配套的止血技术,包括激光技术,对血肿清除后的止血提供方便。⑤CT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此方法术前定位准确,术中又有CT监视,对大血肿可施多靶点、多径路手术,达到了仅清除脑内血肿而又不伤及血肿周边正常脑组织的目的。抢救生命、降低致残率是治疗的宗旨,具体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进行评估后选择。
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尚存争议,持有超早期手术(出血7h内)、早期手术(出血后7-48h)、延期手术(出血48h后)观点的都有。我们认为对条件适合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在脑实质形成不可逆损害之前将血肿清除,打断恶性循环链,可使脑实质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对患者生命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体会是,适合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治疗对其生理功能康复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致残率。因此,急诊抢救期间应及时、正确的判断、评估及分类,使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尽早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意识模糊转为浅昏迷,目前为公认手术时机。
同时,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治愈的重要因素。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的并发症有[10-12]:①再出血,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原因,术后除常规应用止血剂外,有效地控制舒张压是防治术后再出血的关键。②消化道出血:,一般发生在脑出血后数小时至一周前后,术后早期应用抑酸剂并及时调整糖皮质激素的用量。③肾功能衰竭,术后大剂量应用甘露醇可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应注意对肾功能的监测和尿量的观察,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总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我们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庞力.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9(2):151-150.
[2]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44-347.
[3] 毛群.外科治疗脑出血:回顾与展望[J].国外医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30(5):420-423.
[4] 王家文,靳红心,孙政.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手术预后的原因分析[J].安徽医学,2000,21(5):50-51.
[5] 张铁岩.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脑病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26(3):86.
[6] 李岩.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文选,2005,24(1):130-132.
[7] 赵勇刚.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手术时机的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9):816-817.
[8] 程华东.浅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10(4):286~287.
[9] 赵春平,秦家振,魏群,等.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3,2(1):80-81.
[10] 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61.
【关键词】高血压 并发症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47-01
高血压即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又称高血压病。它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最终会导致一些器官的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方高寒区为高发病地区,且城市高于乡村。我国迄今已有1.6亿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针对本地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的特点,我院在治疗此病的过程中注重对这部分人群进行自我护理知识的培训,在内容、方式、效果评价上做了深入的探索研究。现介绍如下:
1 做好护理评估
及时对住院的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要从致病因素、身心状况、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展开评估。根据对象的身体状况询问其患病的原因、有无家族史、个性特征、职业、环境中有无诱发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烟酒嗜好、肥胖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目前有无用药等状况。
2 找准护理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护理诊断不尽相同,这与患者目前血压波动范围、患病时间长短、受累器官的损害程度有关。
3 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定实预期目标
高血压病人有多个护理诊断,要对这些诊断进行排序,以便根据健康问题的轻、重、缓、急安排护理工作。预期目标可分阶段制定,做好短、中、长期应达到的目标。在短期目标内使患者能识别并避免血压升高的诱因,使血压降至一定的区间;而后在一定时期内血压缓降至正常,头痛减轻至消失。最后能说出自身防护的措施和方法,不使自己受伤。
4 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4.1 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抬高床头,保证充足的睡眠。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保持室内安静。对焦虑的患者可遵医嘱应用镇定剂。
4.2 对肥胖患者(含体内脂肪高的人),指导其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健身操、骑自行车等等,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如出现头晕、心慌、气短、疲乏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一般每减5公斤体重,血压可降低6mmHg,要注重坚持。
4.3 合理膳食。尤其是注意食盐的摄入量,一般为6g/日以内。多食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优质植物蛋白的摄入,均衡饮食,一般7-8分饱,戒烟、戒酒、戒辛辣刺激的食品。防止便秘,减轻心脏负荷。
4.4 遵医嘱应用降压药物。用药一定讲究科学性,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药、补吃上次的剂量或突然停止用药。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副作用,降压不宜过快。对于年龄小于60岁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降低至130/85mmHg以下为宜,有效的治疗结果是使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对某些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护士应做好指导,避免患者跌倒。
4.5 指导病人认识患有高血压病要坚持正确的治疗,长期用药。要避免过度的劳累、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激动,防止便秘,防止屏气,剧烈咳嗽等等,以免加重心脏的负荷或诱发血压及颅内压骤升。应限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一般输液速度为每分钟不超过40滴,输液量每日不超过1000ml。
4.6 保护病人安全。在病人活动的场所内设置防护栏、扶手、地面应防滑,病人床单位应设有护栏并加有防护垫,对昏迷、抽搐的患者要用牙垫。
4.7 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做好T、P、R、BP的测量、记录工作。规范测血压,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做好记录。
5 高度重视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有责任对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采取单独交流、集体讲座、发放宣传单、播放多媒体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引起病人的足够重视。让病人及家属知晓长期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预防或减轻靶器官的损害。同时建议合理安排工作适当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对长期服药的患者,要让病人知晓用药的名称、剂量、时间、用法、副作用等等。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的测量血压的方法,要做好医、护、患的沟通,随访工作要做到位。
6 总结
通过对病人有计划的实施护理程序并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使住院的病人基本掌握高血压病的一般防护知识,有90%的患者改变了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或推迟了并发症的发生,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提高。
【关键词】 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预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83例,所有病例均有持续剧烈的胸痛等症状或体征,经CT或MR检查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症状出现在2周之内,其中男55例(6627%),女28例(3373%),年龄32~81岁,死亡19例,病死率2289%。83例AD患者入院时有高血压53例(占6386%),其中44例为3级高血压,占高血压8302%,30例为正常或低血压。
12 方法 对83例AD患者均为内科治疗,入院每日均进行血压监测及心率,治疗均采取硝普钠控制血压、美托洛尔(无禁忌征者)控制心率、止痛镇静等对症处理,心率均控制在60~70次/min,统计其平均收缩压≤120 mm Hg为血压达标,平均收缩压 >120 mm Hg为血压不达标。按照 Stanford 法进行分型,其中A型49例(5904%),B型34例(4096%)。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入院A型49例,死亡11例,入院高血压病组32例,死亡7例,入院非高血压病组17例,死亡4例,两组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00,P>005);B型34例,死亡8例,入院高血压病组21例,死亡5例,入院非高血压病组13例,死亡3例,两组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67,P>005)。见表1。A、B两型患者在年龄、性别、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主动脉反流、心力衰竭、胸腔积液、心包填塞和Marfan综合征方面的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入院治疗血压控制达标组65例,死亡10例(1538%),血压控制不达标组18例,死亡9例(50%),血压控制达标组与血压控制不达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347,P
3 讨论
3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发病率增加,主动脉夹层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AD主要危险因素,62%~78%的AD患者有高血压[2]。本研究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AD发生率为6386%,与文献报导基本一致,并且其血压明显升高,8302%患者为3级高血压,是否入院血压影响其病死率呢?本研究表明无论是A型或是B型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死亡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
32 AD的治疗手段有三种:内科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而内科保守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手段,目的是阻止夹层血肿的扩展,稳定夹层和防止夹层破裂,赢得抢救时间,为进一步行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提供更多治疗手段,降低病死率。因此急性期一旦疑诊立即进行内科治疗尤为重要。除绝对卧床,严密监护血压等生命体征外,吗啡镇痛、镇静迅速止痛,配合硝普钠治疗尽快稳定患者血压,另外合用倍他乐克可以快速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左室压力上升速率(dp/dt)、降低搏动性张力,降低血压,使主动脉壁压力下降,稳定夹层血肿和防止夹层破裂。本组血压控制达标组与血压控制不达标组在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文献报导血压达标及心率达标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影响一致[5],本组入院治疗均在入院30 min内把血压及心率控制达标,与报导硝普钠结合倍他乐克入院30 min有效控制血压和心率,综合治疗主动脉夹层取得效果一致[6],因此,合并高血压的AD,入院时医师应严密监测血压,建议在入院30 min内把血压及心率控制达标。
总之,AD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尽管AD 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高,随着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上升,在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情况下,我们更应加强健康宣教,注意预防高血压病发生,严格控制高血压,尤其注意把血压控制达标,只有这样才能降低 AD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闫芳,宋建平 主动脉夹层132例临床分析. 江苏医药2010,36 (6):656658.
[2] Toru M D, Rajendra HMD, Hseyin MD, et al Clinical profiles andoutcomes of acute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in the current era: 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 lregistry of aortic dissection(IRAD). Circulation,2003,108[Suppl]:312317.
[3] 陈建辉,徐晤,夏勇主动脉夹层与血压控制.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774378.
[4] 苏海主动脉夹层与血压的关联.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7):60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