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2: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音乐教学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从精神层面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如前所述,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交响曲。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以平和的心去面对各种挫折,把人生和学习的坎坷当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作音乐的高低音调,当作音乐那快慢、张弛有度的旋律,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同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所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灵感到疲惫那就在所难免了。而音乐正是缓解人紧张情绪,是疏导人心理压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音乐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抓住这一特点,从人格精神的高度对学生进音乐教育,将音乐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如可以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也是命运坎坷,但是凭借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他毅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让人的心灵感动,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杂志音乐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同时,要求学生发表个人感言,阐述自己对《命运交响曲》的理解,并谈谈音乐对人精神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很好的教育,发挥出音乐的教育功能。
二、从音乐与表演的关系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音乐,是拿来欣赏的。音乐是听觉的享受,是感觉的升华。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了音乐行为。音乐,不仅仅是一个个看不见的音符,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行为。任何音乐,都是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源泉的,没有生活资料,也就没有音乐内涵。因此,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还需要对音乐背后的生活内涵进行挖掘和阐释。高中音乐教育也应该从欣赏着手,挖掘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还原生活的原貌,即将音乐与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把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通过音乐与表演的联系,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更好的深入音乐,从中得到更多的体会。还是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分组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体验到的音乐内涵和精神,进行相应的表演。以《命运交响曲》为音乐背景,学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表演,将乐曲中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以行为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进行舞蹈的同时,也可以融入音乐节奏中,更能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三、从音乐与影视的关系着手,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交叉学科 高中音乐 审美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66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不仅要综合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也要综合相关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使之形成较全面的审美能力培养体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注重交叉学科如语文、美术、舞蹈等,共同作用于学生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新课标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相关教学案例为例,从三方面来论述交叉学科下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综合交叉学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手段,丰富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以生为本,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这反映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时代性。高中音乐教学作为审美能力培养的主阵地之一,与其他课程一起共同为学生构筑起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因此,综合交叉学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手段,并使之融会贯通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不仅拓展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知识面,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美术、语文、舞蹈、历史、地理甚至数学等学科,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作用,但与音乐相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数学的规律与逻辑审美,需要较强的数理能力;地理的山川大河自然审美,又不如音乐的旋律之美更能打动人心……但这些学科的教学手段都可以为音乐教学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增强审美能力。
以音乐风格变化为例,不管是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还是从印象到现代,都与文学、历史有很大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语文、历史审美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出发,优化整合到音乐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更全面的审美能力。以诗歌发展为例,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变化和音乐的发展都有惊人的一致,音乐教学与鉴赏就要充分利用诗歌特别是唐诗的丰富资源,甚至通过谱曲的方式重新演绎唐诗的演唱。这样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方法,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丰富审美能力培养手段的目标。
二、充分利用交叉学科之间的联系,作用于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过程
作为交叉学科,文科类如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课程都与音乐有密切的联系,高中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联系,把握好教学内容尤其是重点与难点,通过联系来解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困扰,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审美能力对音乐教学的反作用。早在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就包含了六艺,这揭示出学科之间的联系。音乐作为其中一艺,在历史进程中不断融合、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音乐成果。高中音乐教学要认识到这种规律,从交叉学科中吸收养分,为音乐所用,如此才能推动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交叉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一般都有所侧重,如语文重视文学的审美能力、历史注重时代的属性、地理重视地域与民族性、美术关注视觉艺术等,而表面上看音乐是侧重于听觉艺术,但事实并非如此。以《阳关三叠》为例,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等交叉学科的联系,运用到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在脑海里浮现出送别的画面。不仅还原了诗歌本来的历史时代性和民族特色,而且还呈现出立体的音乐场景,从而使学生在交叉学科联系起来的作用下,培养综合审美能力。
三、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来丰富高中音乐教学内容,推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高中音乐的教学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不仅有语文诗歌的知识、历史的文艺发展知识,还有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整合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但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导学生在整合过程中形成较强的审美能力,并进一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对高考知识的掌握。审美能力作为文科类学科发展的重要能力,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语文阅读、作文及文科综合材料题等。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18-01
一、教学实效性的基础——课前备课
音乐课的备课,要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书奴”而做“书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内容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本课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大胆进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求得最佳效果,从而激发和拓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最大的教学效益。
二、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教法技术
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兼具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教师需要积极研究、反思和探讨,不断去积累与发现,从而教而得法。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教学实效性的现代手段——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我们通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音乐课件的制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每个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形、声、色、光等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声画并茂、动态呈现的效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产生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为了制作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多媒体课件,我时常运用网络搜集资料,通过精心地采编,把它们巧妙地运用到音乐课的教学之中,更是给教学如虎添翼的感觉。这样,音乐课便成了声像并茂、更具魅力的课。
四、教学实效性的教师功课——课后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可以把自己在上课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的,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从而达到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积极研究和探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备好教材,备好学情,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音乐课尤其如此,在比较开放的课堂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实践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教司.《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第一版
[2]《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第一版
[3]《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第十一期
[4]郭声健.《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
2.科学探究更需常态化——基于对化学科学探究文献的统计及其本质的分析 谷莹莹
3.对两岸建构式数学教学发展过程的思考 王奋平
4.让思维之花绽放——次"意料"之外的探究引发的思考 卞少云
5.例析数学教学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协调 程华
6.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殷伟康
7.背景资料:让阅读教学厚实起来 仇定荣
8.语文课堂"有效话题资源"的确立 范洪冰
9.英语阅读课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尝试 黄晓珑
10.思政课教学中巧用数学方法摭谈 黄发明
11."数"说历史 许德煌
12.借鉴农耕方式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态系统 邵迎春
13.语文阅读教学切莫"得意忘言" 赵红
14.汤姆孙电子比荷测定的几种方法 方颖
15.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美学 陆国民
16.一问问出几多"意外" 叶国芳
17.外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及教学对策 曹冬月
18."走进教材"与"跳出教材"——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说起 徐美玲
19.借助微软Excel,动态分析物理过程——道物理经典难题的数值解 沈富根
20.学会分类理解本质——谈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曹坤
21.例谈隐性"不变"条件的解题功能 李顺友
22.测定"非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实验探究 吴良娟
23.源于新教材的化学实验题的设计 肖中荣
1.十年来我国教育惩戒研究述评 刘媚
2.教育惩罚运作对象的转向 刘德林
3.非生态:当前高中学校管理的实然形态分析 王梁,王焕轶
4.试论新教师的教育初思维 阮周微
5.论备课组长的角色定位 林红霞
6.课堂教学的易发缺损及其矫治 蒋超英
7.教师讲课神态与教学效率 鞠党生
8.任务型教学中的英语小组活动探析 陆正荣
9.化学探究教学中培养"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实践探讨 应崇恩,孔琴飞
10.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欣赏课教学 潘俊英
11.向《美国语文》学习"读者意识" 黄可心
12.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执行力 朱益群
13.因果思维:让作文充满理性魅力 庞君芳
14.巧用"镜子哲学",闪现写作文采 黄宁昕
15.让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书活动 沈建平
16.用最激情的方式亲近语文——中学生创作演出儒学校园剧随想 毛繁荣,王燕滨
17.有意记忆词块:英语学习的高效策略 吕吉尔
18.初中科学优秀试题例说——以浙江省的初中学业考试科学试题为例 王文军
19.高中生物教学行为的重新建构 孟宪文
20.信息动态
21.批评与表扬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及其运用 李高辉
22.学生成就感的培养——以高中信息学奥赛教学为例 巫雪琴
23.关注细节滋润心灵 孙书国
24.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联系会 周惠,丁新松
1."技能训练是机械操练":一个需要终结的命题 曾洁,宋初健
2.在物理教学中追求显化的科学方法教育 姚天勇
3.数学教学设计与数学备课之差异 张彦春
4.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徐骏
5.区间套定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陈凌
6.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档案袋评价 吴建华
7.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能力的培养 周小伟
8.隐性知识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陈燕芳
9.在不确定中创生智慧 具春林
10.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审视中品历史——浅谈细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阮亚芬
11.情真意切式活致用——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体验 谌凤山
12.历史教学思维方法的转变策略——以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 袁悦蓉
13.利用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张明声
14.新课程视角下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 项新华
15.有效生成:探究式教学的强大动力——基于历史课堂"突发事件"的思考 贺建华
16.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从一节市级公开课说起 王同亮
17.从一个课例看生命课堂的构建 周智
18.别出心裁的高中英语第一堂课 肖梅
19.开拓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新思路 陈文
20.数学开放式复习教学的思考 郑晴怡
21."自创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徐祥宝
22.用"泡腾片"做化学实验 张凤,陈凯,王路路,费飞
23.浅谈高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策略 肖永强,徐兴花
1.督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 米坤生,武恒
2.中英教育督导制度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芦雷,徐鹏
3.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教育行为的变化——江浙沪三地的调查比较 林静
4.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 沈坤华
5.刍议绩效工资背景下的"学生评教" 陈耀平
6.教师叙事研究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谌凤山
7.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实践研究 王剑波
8.思维导图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沈建强
9.基于课堂教学的三种校本教研活动 吴良根
10.发挥教研组核心作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东恩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11.品味专题导语,妙用含意文辞 钱国庆
12.初中散文诗教学"三部曲" 何航芳
13.立足文本找准切入口——试论多元解读的界限与方法 张丽琼
14.阅读实践生活——浅谈中学生写作心理背景的建构 褚学会
15.浅议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途径 周丽娟
16.让学生热爱语文 周菊芳
17.把学生引入《红楼梦》艺术宝库的大门——《林黛玉进贾府》教法探讨 相明祥
18.让学生主动学习——谈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桂波敏
19.例谈化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张岚雅
20.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杨拉洁
21.随机作文课教学案例及分析 戴杨钒
22.阅读,是一种唤醒——《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苗文娟
23.一个数学定理的活力呈现——关于"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 来江飞
24.论青少年自我实现与心理健康 吴锡改,林芸
1.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缺失的基本表征及评判标准 屠锦红
2.在习题教学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探讨 傅雪平
3.践行新理念笑弹"琵琶行"——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实践为例 张治升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化学——以"JCE Classroom Activity"栏目中蓝色消失活动为例 段中东
5.课堂导入多样化,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王灵滨
6.英语课外阅读的检验方法 卢卫国
7.撷百花之露创灵动课堂 崔维云
8."文"与"言"的教学取向与策略 施茂枝
9.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教材整合 唐琴
10.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谈通过解题指导,激活学生思维 陈斌
11.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赵绪昌
12.物理语言应指向物理知识的本质内涵——从教材中有关"断电自感实验现象的观察"的叙还说起 王再华
13.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孙维刚的一节公开课谈起 王光明,严家丽
14.数学课堂的三重境界探幽 仲广群
15.语文学习:精神气象之涵养——从《鸿门宴》说开去 王建
16.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的教学初探 俞丽萍
17.历史课教材资源整合一例 王涛
1.1中学音乐学科课程现状
第一,学校对音乐课程重视程度低。不少学校对音乐课程重视程度偏低,普遍存在挤占音乐课的现象,导致音乐课学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公开课与常态课教学出入大。公开课时,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会更加深入。而常态课的教学手段则比较简单,缺乏趣味性。第三,教师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深度不够,对教材所蕴含的音乐情感的挖掘不够充分,无法将音乐作品内涵进一步提升。第四,音乐学科的地位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音乐教师常因待遇不公而影响工作热情。经常只有在验收、评比、合唱比赛、联欢和庆典活动时才会被学校想起和重视。
1.2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具体阐述如下:第一,教学理念陈旧、模式单调。一些音乐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手段单一、理念陈旧。第二,教学设计不当。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欠妥,导致学生上课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第三,教学手段不恰当。部分音乐教师片面依赖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单纯依靠现成的教学课件,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以上三方面问题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笔者认为,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更好地推动新课改发展,关键在于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
1.3现行中学音乐教材现状
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存在如下不足:第一,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编排呆板。教材内容以单元为目标来选择,封闭单一、呆板不灵活,与音乐学科本身的创造性严重相悖。再加上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的积累,学生通常是学习了下册就忘了上册。第二,教材内容枯燥、单调,缺乏地方性内容。福州初中部的教材经过了人教版、人音版,近年来又改用新版人教版教材。在教材里,民族的东西太少,国外作品太多,课本上的歌曲过时且难学,使得学生提不起兴趣。同时,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光盘)配套较少。高中部使用的是人音版的教材,教材内容过深。教师若坚持按教材教学,学生则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
2中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笔者从如下三个方面,谈一些对我市中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的个人认识。
2.1注重音乐课程的人文内涵,提高审美教育功能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审美愉悦性。当前实施的新课程已经注意到了这点,但缺乏对课程内容背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所以教材对此的改变不大。
2.2搭建音乐资源的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中学音乐课程,必须要重视各种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各学校要积极拓展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搭建平台,实现音乐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微课、晒课、网络课程和网络学习等模式可以作为音乐教学的有效补充。
2.3打造高素质的音乐师资团队
优秀的师资力量是音乐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条件。针对新课程的要求,应设计好有效的培训活动,通过开展名师示范课、专家点评、论坛主题报告等多个角度的活动,引领一线教师的教研方向,打造高素质的音乐师资团队。
3现行初中音乐学科教育改进的措施及方法探讨
3.1优化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载体。目前中学音乐教学仍主要沿用“我教你唱,我说你听,我动你跟”的传统的课堂模式。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能动性。而优化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如下:第一,主体性:让学生参加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综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如:眼、耳、口、手、足、脑、身等,把听、说、唱、弹、演、赏等多种活动综合起来。第三,过程性:注重师生的参与和教学的双向互动,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第四,文化性:突出民族音乐的文化性、世界音乐的经典性。在优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可经常抛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去自主收集素材,做成课件,上课时也可由学生主讲。教师还可以开展诸如音乐交流、音乐日记、给世界名曲贴标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2优化音乐教学素材资源,建设共享的音乐教育资源库
目前,音乐教学素材资源包括:学生合唱作品;以中国民间打击乐曲为摹本的多声部节奏组合;音乐欣赏教学资料等。有效的教学素材资源,应具有如下五个特点:第一,科学性:要保证教学素材资源所涉及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第二,导向性:确保材料的励志性,素材内容应积极、健康向上,同时符合德育的渗透要求。第三,适应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有经验,符合艺术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要求。第四,直观性:学生能通过感官获得直接的体验。第五,思辨性:能引发学生对于材料相关问题的探究。由于音视频教育资源文件大,应组织专家根据上述原则筛选出一批有价值的音频教育资源,建设可共享的音乐教学素材库。素材库的类型主要有小型课件库、图片素材库、动画素材库、音效素材库、教案库、试题库、教研论文库、百科知识库等。共享的音乐教学资源库的建立,能大幅度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
3.3通过有效的岗位继续教育,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学科素养
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音乐学科的专业技能。学科技能是从事音乐教师这一职业的基础。但教师拥有这类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就越好。第二,教育理论及能力。主要指音乐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力。第三,文化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吸取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借鉴和学习他人的成果为我所用。有效的岗位继续教育,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别人的优秀教学案例,用别人的经验丰富自己,使自己的专业成长更加有效。
3.4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弥补现行中学音乐教材的不足
按照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自主管理的体制。除国家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的比例。地方和学校可以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根据《标准》编定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80%~85%,其余15%~20%留给地方教材及学校教材。可见,根据学校自身需求,编写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是弥补现有教材不足的一个良好办法。下面就以福州铜盘中学为例,说明校本音乐教材资源开发的思路。福州铜盘中学是福建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学校有三十年“双拥共建”的优良传统,“双拥共建”是学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铜盘中学从自身情况出发,承担了福建省基础教育改革——“国防特色教育”项目的试点工作,开发出了“国防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铜盘中学音乐教师结合实践中的发现和一些时代性的知识,自编了一套国防校本音乐教材——《军歌嘹亮》。它展现的是我国各个时期的军歌,以及军歌发展的历程。介绍了战争时期的军歌、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的军歌、改革开放后的军歌。整套校本教材的特点如下:第一,教材体系与结构较为科学,设计新颖,图文并茂。第二,评价意识强。教学内容中充分呈现学生自我评价、过程评价、互相评价及教师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第三,强调审美体验意识,关注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