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的核心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5 16:12: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效课堂的核心

篇(1)

关键词:“以学定教”;核心;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232-01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这句话启迪我的思考,指导我的教学实践。

高效课堂就是想方设法让课堂高效,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教什么”就显得特别重要。现在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多,能力参差不齐,我们的教学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会,但也不能只是少数学生会,要以占大多数的中间层为标准,他们会了才是真的会。怎样才算会呢?初中物理大致分为两个方面――知识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能设计、完成、评估探究实验,这就叫会。

怎样知道学生会与不会,大致有两个方面:在自学、小组互学的基础上:(1)能完成相关的练习。(2)能回答相关的思考题。因而对应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展示完成的情况,二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评估,在练习、展示、提问、评估的过程中,既可以知道学生会与不会,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巩固的过程,时间不长,效果不错,老师引导,还课堂给学生。

一、知识技能教学(以“弹力”教学为例)

第一部分:学生轻捏橡皮泥,轻拉弹簧(感知),然后看书自学,完成如下练习:

1、轻拉橡皮筋、弹簧等物体会发生 不受力又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此时的形变称为 。捏橡皮泥等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塑性,此时的形变可称为 。

2、如图1:是人们钓鱼时的情景,图中明显产生弹力的物体有 理由是

3、以下没有产生弹力的物体是( )

A、电线下挂一盏灯 B、弹簧 C、路面上停一辆汽车 D、人用力推墙

三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结果。实践中我发现,在第2题中学生理由说不清楚,第3题不易选对B,由此第2题只需老师点拨答题方法,第3题需要老师讲评弹力产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小组合作完成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老师提供木板、钉子、弹簧、钩码)

思考:选择弹簧完成这个关系的研究的好处是什么?

完成:(1)填表(一个钩码重0.5N)

(2)画图像2:

结论: 。

实践中发现每小组都能在弹簧下挂一个钩码,就在对应的位置画一条线……(可能有些组是借鉴其他组的经验),完成得很好,只是在结论中忘了条件――“在弹性限度内”。

老师强调一下该条件,然后讨论思考题,制作测力计。课程简单明了,留有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效果很好。

二、实验探究能力教学(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教学为例)

老师提供器材: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棉布、毛巾、钩码。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

1、你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 因素有关?理由是

2、从老师提供的器材中找出研究的对象

3、如何测摩擦力?理由是什么?要注意哪些?

4、棉布、毛巾、钩码起什么作用?

在回答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会不会,不是看学生能否得出结论,而是要看能否正确回答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展示、学生回答问题等形成得到了解。实践中我发现:思考1的理由说不清,思考3的理由不知是什么,一般认为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拉力,没有理由,不知道要注意什么。这是需要老师讲解的。这些问题搞清楚后,实验很简单,很省时。

实践中,我发现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思考题”,学生很积极,热情高涨。因而在搞不清楚的问题上听老师讲解也就很认真。

篇(2)

关键词:智障儿童 生活化 语文 教学

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信息的接收、反馈及运用能力都相对较低,缺乏综合应用的能力,对抽象的知识技能难以掌握。对他们实现有效的语文学习,需要在现代化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结合智障儿童身心特点,让语文教学贴近现实生活,最终使他们生存、立足于社会。

一、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使语文教学贴近智障生的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不仅要学会认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样才能实现“学会生存”。培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化的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依据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来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以及受它影响而产生的有关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已在很多国家的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体现。它主张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的需要。智障儿童日后要独立生存于社会就必须掌握衣、食、住、行几个方向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我照顾、自我服务。因此在选择和设计生活语文课程内容时我们就应该以是否符合智障儿童的需要加以取舍,促进智彰儿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我校中重度儿童适应语文课程的教学主题是从生活自理、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交通工具、交通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来加以选择,符合智障儿童的生活需求。

2.在教学中融入动态的、发展的生活知识

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适应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智障儿童而言,他们面临适应生活环境改变的挑战更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反思的课堂。生活周围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及时收集周围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信息,把它们适时地充实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来。动态的信息:诸如某某公路开通方便了我们、我们社区的变化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吸收新鲜事物,以小主人的身份面对生活,自强不息。反思的信息:诸如电视报纸传来的有关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等负面消息。这些现象将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教育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困难,从而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由此可以看出,对智障儿童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将成为一种干巴巴的说教,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使教学成为一种智障儿童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丰富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

智障儿童由于其智力的因素,造成他们在实际情况上的迁移困难和适应行为的局限性,因此,对智障儿童来说,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进入社会,怎样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处、交往,比让其学会背课文要实用得多。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场景、生活角色扮演等,帮助智障儿童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1.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障儿童学会与人交往

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非功利性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交往会成为人们获得交往智慧的直接源泉。当智障儿童在真实的生活场景、模拟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能使智障儿童获得与人交往的最直接的经验,学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从而促使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如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儿童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2.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帮助智障儿童学会做人

生活是人的道德的真正发源地。对智障儿童来说,抽象的单纯的说教是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一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智障儿童在一种生活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自然、和谐的相处中接受教育,就会促使智障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让智障儿童感悟生活的真谛,学习怎样做人,提高智障儿童的道德素质。

3.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

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普遍低下,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可以让智障儿童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会一些自护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护能力。课文《公鸡和狼》可以引导智障儿童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坏人时要向课文中的公鸡学习,要镇定、机智,敢于与坏人抗争,课文《红绿灯》让智障儿童知道要注意交通安全,对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的记忆,对打电话的实践操作练习都可以使智障儿童知道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向家人和警察求救,提高智障儿童的自护能力。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

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其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学生亲自去体验,要体验就要实践。

1.让弱智儿童的学习由“接受式”变为“体验式”

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实践机会,“先体验后学习”,先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充分实践与体验中,找出问题,再在同学、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老师要有意识地把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教学语言训练《打电话》一课后,可以带学生到办公室,试着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让生活成为学生的练兵之地。

2.利用多媒体,完善生活化语文课堂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活性等特点,老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如教学《秋天到了》一课,可以运用电脑课件,制作“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叶子从树上落下”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秋天落叶的情境,这样使学生很形象地感受到落叶表明秋天已经来临这一季节特点,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所教的知识也更形象、更生动,更让学生记住秋天落叶这点生活经验。

3.关心爱护智障学生,富有人文精神

在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富于情感关怀,重视对智障儿童自尊的保护、自信心的培养。例如,联系语文课堂学习的超市购物一课,带学生去超市购物,首先学存包。我想到孩子都已懂事,且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如果十几个一起进去,肯定会因笨拙的言语和动作而引来异样的眼光,便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轮流进超市学存包,让他们心情愉快,孩子的自尊得到了保护。在自信心的培养上,教师应基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差异的特点,做到个别化教学实践。需要指出的是:中重度智障儿童普遍缺乏独立活动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以及特殊性,有机实施教学实践,例如:结合《打扫卫生》一课的教学进行实践,把轻度智障儿童分为A组,中重度分为B、C组,实践的重点放在B、C组上,让A组学生完成扫地,B组学生擦桌子,C组学生捡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筒,教室打扫干净以后,教师进行总结表扬,让同学们体会到自己能行,并不是什么都不会做的孩子,鼓励他们多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信心。

生活是教育的发源地,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更有利于智障儿童的成长。当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林英.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6)

[2]吴建琛.培智学校实施个别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02):40~42

[3]董加琼.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

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高校课堂

前言:

时代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思想的不断变革,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成为了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因而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都在积极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构建高效课堂就是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化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不容忽视的,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成为新时代有思想、有文化、有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核心素养下的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化学知识具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单纯的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够满足当前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需要的,需要化学老师根据当前时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需要,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逐渐培养起爱学习、爱思考的好习惯,建立起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去学习,这样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思维的模式的培养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式落后,学生参与度不够。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虽然已经被取缔,但是其遗留在教育界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老师还是以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不注重教学模式的革新和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缺乏参与度,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死记硬背及题海战术中进行化学学习,缺乏主动探索的意识,学习效率低,化学能力难以提升。

2、化学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点项目,但是很多化学教师依然没有意识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缺乏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度,高中学习阶段相较于其他学习阶段是紧张繁忙的,学生学习压力大,需要得到调节,但是教师一味的注重课堂知识传输以学习成绩提升,没有注重对于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发展发散性思维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扼杀,只是单纯的在学习知识应付考试。

三、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篇(4)

一、以“活动”示方向

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和全体管理干部应该率先成为高效课堂改革的发起者和践行者,校长和管理干部的目光聚集在课堂,教师才会专注课堂。扎实开展管理干部“四带头”,引领高效课堂见成效活动。一是带头听:每周听课2节,听推门课、诊断课、指导课、打磨课等,促“常态课堂堂有效,准备课节节高效”。二是带头教:每学期上示范课1-2节,当堂检测教学效果。三是带头议:每周参与教研1次,了解学科组的活动动态,贯彻高效课堂精神。四是带头促:实行中心学校人员包校点、学校管理干部包年级、包班级、包学科,促进高效课堂处处落实。中心学校对管理干部“四带头”情况实行月统计通报,接受教师监督,也给教师做表率。

二、以“活动”引活水

没有专家引领、没有理论支撑的改革绝对是盲动的,要走很多弯路,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说,不容许我们“摸着每一块石头过河”。高效课堂改革犹如新课程改革的初期,首先必须要让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理论上重新审视、行动上有指南,操作上有章法,方可让教师迅速进行角色,迅速抓住改革的脉搏。将研训专家、名师请进来开展专家讲堂、名师课堂活动;通过网络视频开展“走进洋思一巧借他山之石”活动;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送出去开展观摩学习活动、“移植课堂”活动等,让高效课堂的魅力入眼入脑,让高效课堂的理念入心随行,胸中有丘壑,挥洒方从容。

三、以“活动”促成长

扎实开展“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的集体备课活动,探索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探索由“教案”变“学案”、由“学会”变“会学”的有效学法指导,探索“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型,实现学科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开展全镇中心教研组活动,同解疑难、共商对策,分工协作研究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高效模式,全体动员建立分层作业库;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在比较中、矫正偏颇、取长补短;开展“录像反思课”活动,在审视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开展“人人上过关课”活动,让人人能评人、人人被人评,人人思得失、人人攀新高,通过逐个打磨,步步过关,层层推进,整体提升……系列活动给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成就了教师,也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以“活动”展风采

击浪正逢时,面对改革的浪潮,没有一名教师甘愿平庸、落伍,及时为教师搭建魅力的舞台,让其大显身手、尽展风采将成为助推全员打造高效课堂的一剂兴奋剂。开展青年教师上“展示课”、中年教师上“示范课”、老年教师上“满意课”的“三课”活动,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有不同标准,使每名教师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组织中心小学名师送课到一般完小、一般完小名师送课到初小的校际间送教活动;实施层层申报,层层挑选,让优异者脱颖而出的“高效教师选拔活动”;落实“当堂检测看实效活动”,听课教师课前根据讲课教师教学内容拟定检测题,下课前10分钟检测;举办“高效课堂我有招”论坛活动,让教师讲述自己课堂上最有效的招数,金点子、好主意、新创举与大家分享等。让教师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展现自身价值,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五、以“活动”长精神

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赏识与激励能给予人无穷的力量。高效课堂的改革也要有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的改革。开展系列激励活动,诸如将“五改”落实,听课、评课和参加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业绩等情况纳入测评范畴,测评出全镇的“高效课堂”实施先进个人、先进学校活动;用“高效课堂的研究成果”作为核心指标评选优秀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落实“高效教师优先外出考察培训”活动;组织“优秀教学反思”和“高效小策略”编写成集活动;以“首创者姓氏命名教学模式”活动;高效课堂与评职晋升、评模树优、绩效工资挂钩活动等,让教师体会到“事业有奔头、工作有干头、干得多有想头、干好了有甜头、越干越有劲头”,在满足感和成就感中实现新的突破。

活动的开展盘活了课堂、激活了教师,广大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紧迫感增强了,专业成长的需求感强烈了,对照高效标准审视反思、对比名师骨干比学赶超的脚步更加坚实了,教师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魅力,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由于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建立长效机制,以服务的姿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以多彩的活动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搭台,通过2-3年的时间让70%的教师课堂达到高效,让“高效课堂”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篇(5)

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6―0079―01

打造高效课堂就是教育改革创新生生不息的追求,更是教育改革的生脉之源,谁掌握了高效课堂的“金钥匙”,谁就占领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课堂教学怎么改,改什么,局部改还是全覆盖,一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很纠结的问题,改得好,增效提质,惠泽万千家庭,改得不好,会挫伤改革锐气,这就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广度论证,把改革的铺垫工作做扎实、做牢靠。

一、思想引领――高效课堂的精神支柱

打造高效课堂关键在教师,核心在学生,目标在质量。师生积极心态的塑造、价值取向的定位无疑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强大动力源,为此,我们通过打造一个阳光团队,让师生以阳光心态实现阳光追求,在阳光氛围中幸福工作、愉悦求知;通过构建“双核”体系,让教师深度认知并积极实践“师德是试金石,成绩是听诊器,上课是真本事,育人是硬道理”这一教师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并践行“读书点亮人生,学习改变命运,诚信沟通心灵,习惯成就未来”这一学生价值取向,让师生在思想领域事先为打造“高效课堂”沉淀精神力量。心态阳光,思维合拍,教师研课、磨课、上课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就会始终激情饱满,一触即发,高效课堂的质量也就有了保证,否则心态消极,思维慵懒,高效课堂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制度保障――高效课堂的质量关卡

课堂素质化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高效课堂的极致利润,县教科局出台了《临泽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大赛实施意见》,将课堂素质化目标的落实细化为创新设计、课堂互动、能力拓展等五大块十二个子项,通过教研组对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的周评价、教学督评小组对“课前检测、师生互动、教练结合、媒体运用”等教学流程的多元评价、年级组对周测月考成绩的比对,学校对期中期末测试成绩的分析、家长委员会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感性评价、督学责任区对课堂教学总督导等六个方面的过程性督导,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等定级并纳入考核,强化教师“教”的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强化学生“学”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为高效课堂把好质量关。建立督学责任区,出台《临泽县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方案》,督学责任区对应招生区域,赋予总督学督查、考核、评优权力,总督学组织本校一线骨干教师定期不定期地对责任区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监督责任区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脉会诊。

三、“四化”建设――高效课堂的主要支撑

教师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管理精细化、课堂素质化是高效课堂持续发展的命脉,我们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小学课程素质化教师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的意见》,通过培训、挂职、交流、转岗、引进等方式力促教师专业化;通过多方筹资、城乡帮扶、项目配置、社会捐赠等方式,按规定逐步配齐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图书和音体美、实验教学等仪器设备,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优质、充足资源;通过统筹和自筹,在全面实现“班班通”和宽带光纤接入的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初级中学、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每班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液晶一体机等先进教学设备,更新农村小学及附设幼儿园“电脑+电视”的硬件设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设备普及率,让信息化水平高位均衡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推手。

篇(6)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要求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老师讲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课题内容,这样学生才不会有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篇(7)

[关键词] 高效课堂 “问题双环”策略 政治课

目前,教师可支配的上课时间越来越少,而社会和学校等对教学实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课堂,即少时间、多实效的课堂,已经成为时下强烈的呼声。如何使常态课堂呈现高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政治高效课堂的一种策略――“问题双环”。

一、“问题双环”策略的概念

“问题双环”策略,指外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内环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环环相扣于核心五要素。这一策略包括三个部分:外环即教师的教学环,体现在目标、引导、环境、评析;内环即学生的学习环或知识的创造环;核心,由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沟通五个要素构成。“问题双环”策略,属于现代构建主义理论,它把知识的构建性和生成性、学习环境性和社会性、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等有机统一起来。

“问题双环”策略,从本质而言,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不仅适用于政治学科,而且也适用于数学、化学、生物、历史等其他学科。它哲学理论依据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内环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外环教师的教是课堂教学矛盾的次要方面,主次方面的矛盾统一于核心“问题”之中。

二、“问题双环”策略的课堂高效性

高效政治课堂,指师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科学策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政治教学实效最大化的课堂教学过程。“问题双环”策略是科学的教学策略之一,它运用于日常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促进课堂教学达高效。

1.学的高效

(1)学习能动性的变化:“被动”变“主动”

“问题双环”教学策略不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个个具有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课堂主角。疑是学生思维的开端,是主动学习的基础。“问题”能激起学生内心探知的浪花,并拨动学生政治课堂参与的“心弦”。例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说一说哪些因素导致市场上汽车商品价格下降”的问题,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所知道因素。“哪一因素决定汽车商品价格”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激烈讨论中。“供求为什么影响汽车商品价格而不是决定呢”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寻求外环教师指点迷津。在思维碰撞中,学生明确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关系影响。

(2)学习技能的变化:“不会”变“会”

“会学”与“不会学”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高与低。“问题双环”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想学、会学和善学。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探知过程中,学生遵循客观思维规律,提升了学习技能。例如,《政治生活》第七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框,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让学生当老师,提疑、质疑和解疑。学生的思考从“是什么”开始,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学生很快在教材中找到答案,接着学生提出又一疑问“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随着学生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理解,学生思维再升一层次,质问教师“我们怎样才能确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实施”,进入师生探讨。

2.教的高效

(1)观念角色的改变:“支配者”变“服务者”

“问题双环”策略,体现教师教学观念从传统课堂“地心说”(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到高效课堂“日心说”(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的蜕变,教师变成课堂的促进者、辅助者、点拨者、服务者。例如,《文化生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框,教师以“生活在怎样文化背景下”问题,点燃学生畅谈欲望。伴随侃侃而谈的多种观点,学生得出文化市场喜与忧“问题”。教师追问:“针对文化市场‘忧’现象,该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进入措施讨论、探究中,探讨受阻,教师适时在一旁作点拨。

(2)教学行为的改变:“低能”变“高能”

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教师教学行为在“问题”双环策略中发生悄然变化:创设“问题情境”使导入高效、提出“问题”使质疑高效,点拨使解决“问题”高效。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框,教师播放“学习与上网”矛盾冲突视频,问学生“学习与上网的矛盾属于主次矛盾还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引起学生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概念的解读和辩证关系的理解,究竟属于何种矛盾?学生面露难色,在“二者对应范围,方法论不同”的提示下,学生茅塞顿开。

三、“问题双环”策略的实施注意点

1.兼顾问题的“预设”与“生成”

“问题双环”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过分注重“问题”预设。“问题”预设是必要的,计划性、严谨性、周密性等优点突出。优点恰是不足处,课堂“突发问题”是无法预设,若再生搬硬套“预设问题”,教师将失去调动学生积极性契机,学生创造力被扼杀,开放课堂失去应有生机。课堂“生成”问题教师需及时捕捉和善用,使未曾预约课堂精彩在“生成问题”中上演。

另外,部分教师认为没必要去“预设问题”限制学生发展,让生成决定课堂,备课是多余的。“问题预设”与“问题生成”是辩证统一关系,在运用“问题双环”策略教学时,教师既要课前精心预设“问题”,又要课堂留心生成“问题”。“问题”预设与“问题”生成和谐共舞才是“问题双环”策略的本义。

2.兼顾问题双环的“凸”与“凹”

“问题双环”策略的实施,离不开“内、外两环”,环环相扣,不可或缺。但在教学操作中,外环教师往往习惯性地包办了本该“内环学生”做的工作,“问题双环”教学变成了教师“独环”教学。课堂变成教师唱“问题”独角戏的课堂,教师不停地提出已制订“问题”,按答案不停地去讲,去解释。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机械地去完成教学任务。

外环和内环在“问题双环”策略中的地位是不均衡的,应彰显“学习环”隐形“教学环”。教是为学服务的,内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外环教师要想法设法地去做“哑巴教师”与“表面无为而实质有为的教师”,让内环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去感悟、发现、提出、选择、评价、解决问题。有凸、有凹的双环互补统一于“问题双环策”略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