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互联网技术管理

互联网技术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5 16:12: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互联网技术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互联网技术管理

篇(1)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英语教学;应用分析

引言

在各个高校的管理中,教学管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高校教学管理目标得到实现的重要保障。随着近年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中获得了普遍的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一方面提升了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各大高校教学管理效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以往高校的英语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本文主要分析高校英语教学管理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优化。

1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高校教学管理包含大量工作,而这些工作与高校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高校英语教学管理中添加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高校的教学水平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1.1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高校考务管理的应用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考务管理中得到了应用,使得高校的考务管理得到了提升。①英语教师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试卷题库随机抽取试卷给考生进行考试;②学生们能在计算机互联网中可以直接参加考试,结束后计算机能够结合老师们分配的答案给出分数。在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过程中,一方面节省了传统模式的考试试卷,另一方面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当考生考完,很快就能查询到分数以及了解困难知识点。这有助于考生们解决疑问,又节省了人力,老师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考生们的考试成绩,并对考生相关的知识进行掌握情况。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方面和讲解方面,可以得到及时调整,提高了高校的工作效率[1]。

1.2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英语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中的应用

在高校制定英语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时,合理运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高校里有很多专业和课程,采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确保了各个专业课程的安排能及时完成,对现有的课程进行随时的调整。除此之外,在选修课程方面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合理选择,并且在校课程方面做到有序进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改革和订购教材的环节也起着极大的影响。

1.3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英语成绩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的专业课程较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使用传统的人工及储存方法,不仅浪费大量人力还有财力,降低了高校的英语教学管理效率,还会存在许多缺点。因此在高校管理教学当中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可以在高校的成绩管理系统中对学生们的考核成绩进行储存,还会保存平常的表现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快速查询到自己的各科成绩,还能及时查看到年级的平均水平和平均成绩[2]。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学校成绩管理效率,也为工作者们提供了便利。

1.4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日常英语教学中应用

日常教学管理是高校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各大高校日常管理包括教师教学规范的标准化管理。首先,英语教师们在运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时拥有了能够自由利用时间的权利。除了上课时间,下课后学生也可以在日常教学管理系统中搜索课程并安排自身的学习时间。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现代化的交流模式,从而保证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被逐渐拉近,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课程安排。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采取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以外,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家里完成相关作业内容,还能够接收课程相关信息,从而使学生与教师保持沟通。这样一来,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教师的工作压力会得到一定的缓解。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或是进行课程调整,对其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教室设备的应用水平,帮助学生从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中筛选出最为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如此一来,对于教师而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可以让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对于学生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日常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快捷方便,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时刻与教师保持沟通。

2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更加苛刻。高校要想培养出能够适用于激烈市场竞争的优质人才,就需要加大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高校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很难立足的,而且培养出的人才也很难在社会中被用人单位重视。所以应在高校教学改革中不断调整,结合时代特点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同时,培养出更多适用于现代化的信息人才。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方法的形式,帮助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迈上了新的台阶。除此之外,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还可以满足大数据信息搜索和处理的要求[3]。在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及时进行了创新,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满足高校教学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不仅提高了高校教学管理质量,还可以缓解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对传统教学管理方法中的缺点进行了弥补,促进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3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高效管理中的优化

3.1对高校英语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深度了解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优势

现阶段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仍旧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各个高校也在进行教学管理模式上的优化升级。这一教学改革有助于高校在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过程中,进一步确保管理的准确性以及其工作质量满足时代化发展的需求。不仅如此,这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能够对信息数据的处理效率进行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各大领域都能够发挥强有力的作用。英语教师们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新方式能够更好地发回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结合教学管理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期间,学校的人才培养以及技术管理方面都会得到大幅的改善。管理者需要以身作则,按照高校给予的管理规则进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打造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英语教学课程,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发挥出自身的闪光点,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2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优化高效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每一所高校进行高质量教育的基础。如果高校在教学管理当中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那么高校的英语教学也会更符合时展的需要,学生在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就会了解到更多与社会相接轨的知识与内容,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对知识点进行讲授,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感。如果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到英语课堂中,就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知识的内涵。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约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新模式的教学能够更具感染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4]。

3.3提高英语教师工作者的计算机综合水平

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学习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高校在引进教师的同时,也要结合英语教师的计算机专业水平,择优录用。除此之外,为教师们定期的安排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培训课程并开展考试,将考试成绩与工作挂钩,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到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应用中。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善了高校在以往的教学中出现的缺陷,提高了高校的管理能力,减少了英语教师们的工作量,为教师们提供了便利,进一步改善了高校的教学环境,使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希望各高校人士注重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培养出更多满足时展需要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段新和.网络计算机技术辅助高校英语教学策略探讨[J].英语广场,2018,94(10):116-117.

[2]杨秋芝.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校园英语,2019.

[3]张燕君.计算机网络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探究[J].数码设计(下),2018(6):12.

[4]高闫钢.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中职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2):356.

[5]李莉.商务英语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利弊分析[J].商情,2018(2):208-209.

篇(2)

【关键词】互联网计划;建筑工程;基础理论;工程项目管理用软件

一、工程管理中网络计划基础理论

1 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目标

施工进度会从我们工作流程的几大构成要素方面着手。在这些因素的分析中,对工程施工进度,高管信息通知提醒等分别制定而出的。并自主生成满足于各种特定需要的工作流程安排机制。当工作流程制定下来以后,项组的各个成员在使用时,我们的的互联网管理系统就能自动追踪完成我们所指定的流程标准。这样并能确保以互联网技术,寻呼机,个人手机等多种通讯工具并及时的通知到现场的相关工作人员,而且同时也能有效的监控流程各个实施阶段的工作状态,以确保各部门的各项工作运作的规范运作。相信随着互联网在实践中的逐步完善,也会渐渐被更多的部门采用。继而在特定条件下,为控制工程施工进度,维持有效工期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2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目标

对于那些大型的工程项目的管理,以求达到高效管理的效率的目标。成本管理是每一个施工项目中非常具体的任务。某个管理层是否有效地进行了项目成本管理就会自然而然成为业主某项目是否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的理论依据。只有当企业能够将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控制在合理且有效的层次里,业主的利润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3 网络计划技术

互联网技术在该领域的运用,互联网主要的作用就是建筑工程信息的管理与处理。网络技术在工程项目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总是会借助利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等等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采集,运算,加工,处理。网络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使项目部主管在日常工作中,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能与他所涉及的工程管理人员沟通交流。比如实时审阅施工质量报告,签署合同与文件。而且处于现场的管理人员凭借电脑也可以实时的将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报告上传至公司本部,这将大大缩短检测报告评定过程因转送过程中始建的损耗。并且在工程竣工后的验收阶段,各式各样的资料也会自动生成质量记录而入数据库。

二、网络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是一门典型的系统性的学科。而这必须要借助互谅网技术的支持。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内。

1 进度管理的控制

在施工进度计划管理中比较科学的方法是CPM,GANTT,GERT网络。这些方法已经引起了大量知名施工企业的密切关注,并以极快的速度得到了运用。这几种适合中国情的方法,其适用我们对外工程承包的需求而被广泛应用。相信随着互联网在实践中的逐步完善,也会渐渐被更多的部门采用。继而在特定条件下,为控制工程施工进度,维持有效工期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2 费用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中费用主要是表现在工程造价上。由于我们的工作已经具体到每一个人,工程造价也已能得到有机控制。我国目前总体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愿与计划经济体制里的工程造价管理。众所周知,工程造价管理是设计方,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各个管理机构历来重视的一个方面。为了促使相关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其中一个工作点就是要改良所使用的工程预算管理方式。而且为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精确,合理的迅捷的报价方法。因此运用相应的工程造价软件系统成为了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大环境下,所使用的算法与编制原则也因地区与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而对应的我们应选择运用关于工程造价管理的计算机系统。比如当下实行的应用模糊数学快速预算技术与各类CAD软件进行配套结合。这能大大省下计算工程造价与人工工作量。相应的其决策能力也将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来。往后的工程造价估算也会准确与便捷。从而完全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工程上的要求。

3 索赔管理控制

索赔是合同双方旅行整个合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成分之一。在当下这样激烈的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就得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的控制。避免赔付那一不该己方承担的部分。另外,也该有效的规避合同对方的反索赔,为自己赢得合法的权益。

三、网络化技术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1 项目概况

在最近几年,互联网在工程实例中运用伴随着当前经济体制的改变在实践中也得以使用。尤其是互联网在财务与材料的管理上,已经达到了账目同步的地步。哟般来说,一个施工单位倘若技术水平能达到一定层次,能够成熟的运用这一手段,在工地施工现场将该系统运用在项目中。CAD技术,制作竣工图等都是非常高效合理的方法。这正是互联网系统在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机运用。以往的工程质量管理总是凭借经验,仅仅是在局部实现了比较科学的检测。而总体的在质量上的控制点、难度却很大。这就促使了工程监督管理人员急切的要寻求一系列的手段并配以测量仪器与设备来实现及时收集工程不同阶段的数据。而互联网技术在工程管理上的运用正实现着测量工具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并且有效的保障着可靠的工程质量。互联网在该领域中的运用使得我国的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而且极大的提升了我们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中的地位。这对我们企业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就满足了工程管理上有质量,有速度,有效益的要求。

2 初始网络计划

再在此计划开始时,有机利用互联网技术还能够将项目建设的施工方,企业主、委托人和公司上级主管部门等方面有序地联系在一起,以求共同完成工程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形成大家共同参与、互相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机制,达到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进度与费用优化

运用在项目进度和费用上的评估、工程设计、造价管理等各部门的各部分的工作之间。将会有效实现数据信息向低成本转移。以期待提前实现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建筑工程行业改革目标。

结语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从当前的管理抑或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分析。互联网技术运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是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大环境中的明智选择。同样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术概念的引入,使得信息交流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纵向交流转变为平行交流。这不仅是效率的提高,更是准确性的保障。我们的信息资源也实现了完全的共享。其有小改进了沟通与合作的模式,大大提升高管层决策的时效性与合理性。倘若某一企业总是缺乏对新技术的正确认知与合理运用,则其将很难在市场环境下得到竞争优势。综上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视角,探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现阶段,其已经大大提升了施工质量,合理保障施工进度,有效降低成本等。互联网技术管理建筑工程确保了工程质量与技术指标的精确。总之其运用范围已呈现剧增的趋势。而且运用的层次上不断的深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该领域的运用为该行业提供了更合理的协同工作的环境。这对项目管理在工作的效能与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强劲互联网金融是在全球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始于银行金融业务的网络化。自1995年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银行的网络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铺开。2013年中国网银交易规模为1287.8万亿元,大部分银行的电子银行替代率接近80%;截至2013年7月,我国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数量已达250家,第二季度交易规模达1064.1亿元,环比增长64.7%;截至2013年末,国内P2P行业总成交量达1058亿元,贷款存量为268亿元,出借人数超过20万,较2012年200亿元左右的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挑战传统证券业务的众筹模式也开始在国内入驻,并受到投资者青睐。2011年7月上线的“点名时间”,是国内上线最早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众筹平台,截至2013年7月该平台已经接到了7000多个项目提案,有近700个项目上线,项目成功率接近50%.2012年堪称“互联网金融元年”,自此互联网金融不仅创新层出不穷,而且竞争日趋激烈。首先,电商巨头纷纷涉足金融行业,如阿里巴巴开放信用贷款和理财业务,腾讯与中国平安成立保险金融服务系统,苏宁小贷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等;其次,银行系电商也竞相上线,如建行的“善融商务”、交行的“交博汇”、招行的“非常e购”等;再次,互联网金融开始蔓延理财、保险业等行业,如余额宝、人寿联合快钱共推保险网销,“三马”联合卖财险等,互联网金融市场上的创新与竞争开始愈演愈烈。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及其特殊性互联网金融活动表现为货币和数字化信息在网络间的传达与调拨,交易双方互不明确,交易过程透明度低,这种依附于高科技和虚拟性的特性,对金融风险具有放大效应。互联网金融所蕴含的风险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具有金融属性,与传统金融一样,互联网金融活动面临信用、市场、流动性、操作性、声誉等一切常规金融风险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载体是互联网,互联网本身附有的虚拟性、技术性以及创新性特点会给互联网金融附加很多系统性的隐性风险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强烈竞争态势下,互联网金融也频繁发生风险案件,显性风险突出。例如,银行网站遭遇黑客袭击、个人金融信息被盗取,P2P网络借贷行业早期由于基本处在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而多次发生“跑路”事件,以及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等情况。同时,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互联网金融本身的行业交叉属性,目前对其没有明确的监管制度和可完全适用的法律约束,其发展还蕴藏着“隐性”风险。例如,由于监管的欠缺,不乏有企业打制度的“球”,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特点进行网络洗钱,违规经营发行理财产品,暗箱操作线下业务等,不断触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风险底线等。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全面结合和创新的产物,其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有:

(1)对信息技术装备的依赖,即互联网金融的一切活动都依托于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装备,一旦技术出现问题,风险难以控制;

(2)互联网的“虚拟性”特点,即互联网金融中的一切业务活动,如交易、支付结算等都在虚拟的电子信息中进行,交易者身份认证难以确认,容易导致信用风险;

(3)金融的跨界经营,如金融“触电”、电商“淘金”等的发展使得金融的跨界经营已成趋势,进而导致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

(4)法律与监管的缺失,互联网金融行为缺乏明确的制度约束,单纯的行业自律会积累大量隐性风险。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类别及特点

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涵盖了一切依托互联网展开的金融活动,包括了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实体机构、平台中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大致可分为六类。综合而言,互联网与不同金融市场的融合发展所形成的各种模式类别,不仅传承了互联网资源开放化、成本集约化、渠道多元化、用户行为价值化等优点,同时也更加创新性地细化了我国金融市场业务,有效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普惠发展”。但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环境下,各种模式类别发展的多元性也使互联网金融风险在我国更具复杂性。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

结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来源和商业模式特点,与我国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所蕴含的风险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风险类别中。

(一)技术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很强,互联网技术性风险会对互联网金融交易中的资金安全构成威胁。例如,由于网络及计算机自身缺陷或技术不成熟造成的停机、堵塞、出错及故障等,以通过病毒、黑客等人为破坏手段构成的网络软硬件瘫痪、信息泄露、被篡改等,都有可能导致资金的截留或被盗。同时,互联网支付密钥的技术管理以及TCP/IP协议的安全性,对承担金融活动中资金主体的资金安全性来说也面临考验。因为互联网金融活动的交易信息完全通过网络传输,在这过程中存在非法盗取、篡改以及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据《2012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有84.8%的网民遇到过个人资料泄露、网购支付不安全、遭钓鱼网站等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总数达到4.56亿人次。此外,在技术支撑上,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通过购买外部技术支撑来解决内部技术和管理问题,而在互联网技术设备上我国又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国外进口的互联网软硬件设施对我国的金融信息安全问题存在的隐患也不得忽视。

(二)虚拟性风险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给社交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分享平台,但其“虚拟性”特点也给海量交易者身份、传递信息的真伪判断带来明显弊端,容易引发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例如,在虚拟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服务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客户大都会根据行业服务的平均质量来确定预期购买价格,可能会出现“低质量”金融服务机构驱逐“高质量”金融服务机构的现象;同时,在实际业务中客户可能会利用自身信息的隐蔽性,做出像网络洗钱、网络欺诈等不利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平台在金融活动中很多承担着资金周转功能,如第三方支付、电商系金融等,相比传统金融的线下严格审查,互联网金融平台由于“虚拟性”特点,很难对在资金周转过程中的沉淀资金实施有效的担保和监管,信用风险指数加大,如果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或引发支付风险。

(三)操作性风险相对传统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大数据的经营、操作主体的变换、互联网金融账户的授权使用、操作流程设计对网络系统的依赖,以及真假电子货币识别等方面。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的核心在于对数据的整合、模型构建和定量分析,由于平台数据获取主要是基于业务的交易数据,形成维度单一,再加上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刷信用”、“改评价”等行为,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风险控制在操作中存在风险“有偏”隐患;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操作主体大都是客户在自有计算机上实现,如不熟悉具体的操作规范与要求,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互联网交易系统的设计缺陷、安全性以及运行的稳定性等,也可能引发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存在由于没有树立良好的信誉而导致的各项业务不能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有序展开而面临风险;互联网由于时效性和快捷性特点,往往一步小小的操作过失带来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如金融机构的“乌龙指”事件),而且互联网通过媒介对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操作风险会很快进而导致声誉风险。

(四)法律法规性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风险主要体现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与现行法律制度的滞后性冲突造成的风险。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猛,基于传统金融制定的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很难满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需求。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法律的运用风险,即现有法律运用到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难以适用,容易导致交易主体之间的责、权、利边界不明确,一方面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某些金融行为(如虚拟货币)本身的违法与不违法难以界定;二是新法律空白风险,即新法律空白可能造成的“搭便车”风险集聚,而互联网金融由于本身涉及领域的交叉属性,使得其立法过程很复杂,难度超过传统金融,如实名制和客户隐私保护两难问题的解决等,更加剧了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

(五)监管覆盖风险首先,互联网金融大都存在跨界经营,如电商系金融领域,这对我国传统金融的分业经营界限及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除了金融机构的信息化金融受原监管机构约束外,仅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法律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受央行支付结算司监管并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作为行业自律性组织约束。而像P2P网络借贷、众筹等新型互联网金融形势,虽然2014年上半年已被分类归口于银监会和证监会监管,但相应的监管法规建设任重道远,短期内监管的灰色地带仍会存在。其次,互联网金融由于其自身的行业交叉属性,与传统金融相比风险诱发的因素多样化,加上其虚拟性、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导致监管的全面跟踪难以识别,这也进一步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再次,在全球化背景下,频繁的互联网金融跨国交易打破了地域限制,这种趋势对单独的国内监管也提出了挑战。

四、互联网金融特殊性风险的防范与监管策略

(一)从互联网技术层面构筑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体系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安全体系是电子金融与电子商务活动安全的基础,技术层面的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防范体系包括:操作系统安全稳定、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金融信息、数据的安全防范技术等。互联网金融运行安全体系的构筑,首先需在硬件方面保障互联网运行的安全环境,应加大对计算机物理安全措施的研发投入,增强互联网系统的抵御和防攻击能力。同时,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体系的信息安全上,应加强基本加密技术、安全认证技术以及安全应用标准与协议三大层次的技术支撑,这是网络金融和商务活动的支付体系和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的发展基础。

(二)从金融属性层面规范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本质是金融属性,在业务层面,不论是有金融牌照的企业还是其他形式的网络借贷公司,都应从金融风险的角度充分认识金融信息化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审慎管理信用、流动性等其他风险。针对互联网金融的行业交叉性和金融属性,其风险管控不仅需要建立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管理、预警的机制,还要在严格内控体系的基础上,对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管理、资金流动性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建立金融风险的防范制度。如,对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应从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两个层面进行标准化管理;对P2P模式中存在的“多对多”、“资金池”、“期限错配”等流动性风险隐患应尽早进行规范;对互联网借贷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及无抵押品问题带来的风险隐患应设计出相应制度等。

(三)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大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立法力度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法律法规建设,采取的方式是对仍然适用的法律继续沿用,对不适用的法律进行修订完善,同时制定相关新法规以补充覆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完善,欧美逐步建立起了涵盖交易规则、交易保护、制度标准等内容的互联网金融法规体系。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建设借鉴国外经验,可以从三个层面加大力度:一是梳理与互联网相关的现有法律法规,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加大基础性立法工作,如明确互联网金融交易主体的责权利、行业准入门槛、交易行为规范等;二是修订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配套法律体系,如修订现有法律体系中对互联网金融不适用的条款,完善对互联网犯罪责任追究的法律规范;三是补充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健康发展的行业法规,如互联网公平交易规则、消费者权利保护以及安全法规等。

(四)从监管层面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需处理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做到有保有压。目前,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首先,要理顺各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业务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监管对象和监管范围,在监管模式上应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特性,建立跨部门的监管机制,协调分业和混业创新监管模式;其次,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快速、频繁和虚拟性特点,监管部门应通过信息技术加强非现场监管,并有效建立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再次,对互联网金融的跨国活动,监管部门需联合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加强联动实施统一监管。

篇(4)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发展机遇。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广播电视台也需要进行改革。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最接近受众的媒体,首先需要作出改变。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全媒体时代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管理现状,为转变经营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全媒体;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

新媒体特有的通过关注用户的不同喜好和需要,针对不同终端采用完全不同的推送方式,令常年不改变传统传播方式的媒体不得不向同样的方向进行转型。同时,整合庞大的传媒资源、建设安全便捷的传播平台,是技术转型的重要手段。

1全媒体下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存在价值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距离受众最近的电视台系统,是传达国家方针、政策的最终端口,他们针对的是更少的人口、更集中的关注点和更相似的审美趣味。县级广播电视台更应当关注用户本身,令资源和信息更加集中,针对用户的喜好和使用的设备,为观众提供更符合他们审美趣味的节目。

2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现状

2.1设备管理混乱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设备更新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足以与国家级、甚至省级的广播电视台相提并论,其在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的同时,很多旧有设备依旧在继续使用,造成了设备管理的混乱[1]。

2.2技术管理思维落后

互联网技术正在严重挤压传统媒体的旧有盈利模式,然而这一点很多人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云技术让信息的储存和传输越来越便利,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也造成了影响。针对这些与以往不同的变化,现今的县级广播电视台管理人员还未及时转变管理观念。

2.3新技术应用迟滞

互联网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电视台理应是最先应用新媒体技术的人群,但实际上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还抱着设备维护有专门人员负责的想法,也更习惯于利用旧技术,而非云计算、大数据来完成电视台的任务。

2.4管理人才匮乏

设备科技含量的增加,对管理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护的专业人员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更丰富的专业素养,然而这样的专业人才相对稀缺,只有招收或培养出专业的管理人才,才能够达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新技术,获得最大的效益。

2.5设备维护不到位

现在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对设备的维护是“亡羊补牢”式的,只会在出现问题时进行维修,而很少在出现问题前进行常规检查。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往往只有少数人负责,实际的操作人员对相关设备没有深入的了解,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正常工作[2]。

3技术管理整改措施

3.1设备统一管理

为了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的处置,需要对更新换代后的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详细合理的账目进行分类统计,计算不同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应当更新换代的时间,使管理科学化。

3.2树立全媒体思维

旧有的思维方式不加改变,行为上就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要在县级广播电视台内部推广转变思维的必要性。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地位,转变思维方式是其生存发展的途径,根据受众需求,树立全媒体思维,建设新媒体团队。

3.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应用培训

转变经营方式并不是说转就能转的,在此之前应当对工作人员加以培训,教他们应用新技术的方式方法,加强他们维护设备的意识,促进工作者使用云计算、大数据来完成全电视台的任务。

3.4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人员比国家级和大型的广播电视台的人员数量要少,素质也相对较低。针对这一现状,短期内可以通过变革技术管理体系,通过群策群力共同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明确责任的承担者和承担的范围,严格规定维护内容和时间,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提高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量化衡量标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5定期维护设备

对相关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方式,让工作人员定时检查设备,在问题发生之前加以解决,减少对正常工作秩序造成的影响。

4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了冲击的同时也为其技术进步提供了支持。县级电视台是国家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管理水平,可以整体上促进国家传统媒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贵川.全媒体下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92-193.

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发展趋势

一、引言

什么是移动互联?移动互联网就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发展的成果;简言之,就是指能让移动设备用户随时、随地访问网络,获得信息,进行商务、娱乐、学习等多种网络服务。

二、发展现状

在我国,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间较晚,但发展迅速。根据资料显示,截止 2012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 5.64 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 4.2 亿,相比于2011 年底增长了5.2个百分点,约 6440 万人。DCCI 互联网数据中心提出预测,到 2013 年年底,中国手机网民将要超过 7亿。

三、主要技术

1.网络平台技术。网络服务平台技术是连接移动互联网络和移动终端的计算信息技术的统称。网络服务平台技术包括 2G、3G、4G、WiFi、NFC 和蓝牙技术等。如今我国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网络服务平台技术是 3G 和 WiFi,4G 网络通信虽然已经兴起并在美国和欧洲已经广泛应用,但是中国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

(1)3G通信。3G,也即第三代网络通信系统,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于第二代网络通信系统 2G,它在音频和数据传输上有了较大提升,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无线漫游,处理多种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商务、娱乐信息服务,同时考虑了与现有 2G 系统的良好兼容性。商用 3G 网络包括WCDMA 系统、CDMA2000系统、TD-SCDMA 系统和 WIMAX 系统。

(2)WiFi技术。WiFi的工作原理是将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MP6、PDA 等,能够接收的无线信号, 使移动互联网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收发电子邮件、访问Web和流媒体。无线网络在公共场所、用户家中、办公室等地都可运用。同时我国局部地区有WiFi覆盖,被称为热点,可以访问 WiFi 网络,如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科研所、咖啡厅、餐厅等地。

2.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应用服务平台技术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商通过各种协议把应用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络终端的技术统称。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HTML5、WIDEGT 等,有关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主要为 Web 2.0 技术及云计算技术。

(1)Web 2.0 技术。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2.0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或者读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或者作者;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微博、聚合内容(RSS)、Widget、百科全书(wiki)等就体现了Web 2.0 技术的广泛应用。

(2)云计算。云计算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网络应用模式,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其优势在于有效提升数据处理能力的同时降低带宽成本。云计算地出现,让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的服务并完成支付请求。云计算由众多服务器构成的网络所组成,用户只需要在一个终端上上网,就可以获取计算机上的一切服务。

四、移动互联的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业务体系不断完善,并出现了各种新兴的移动数据增值服务,让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比较常用的应用,包括:移动互联网浏览/下载应用、移动社区、移动视频、移动搜索、移动商店等。但是这些都是以娱乐休闲为主,移动互联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已经开始突显瓶颈状态,移动互联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移动互联网融合物联能力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在移动智能终端上集成传感器、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来支撑融合类应用。当前,新型智能终端包括集成传感器和人机交互技术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以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鞋等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以及以终端为中心的多屏互动、智能家居等。

1.人机交互。在进行工业产品设计时,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优点,开发相应的移动应用。如:人体健康测量产品和智能手机的结合,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使用移动应用跟踪分析人体的健康指标数据最后出具健康报告和指导意见。

2.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利用移动设备 (如手机、 笔记本电脑、 IPAD 等), 依托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访问图书馆的资源, 进行图书馆业务查询、 浏览、 获得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及相关服务, 是数字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延伸和补充。

3.车联网。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结合交通信号、摄像头、拥堵路段报告、天气情况等信息对车辆进行数字化管理,包括实时跟踪、监管车辆运行状况等,通过各个道路、技术管理部门的沟通配合,从而实现汽车、道路、人的有机结合。目前,苹果、谷歌、微软等巨头介入车联网,环境监测应用中增加面向用户的短信预警功能,应用程序商店中销售智慧城市应用客户端等。

五、结语

自移动互联诞生起,经过短短几十年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公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各种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移动互联与物联网的融合也出现了不可阻挡的趋势,这将推动社会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全、可靠和便捷。

参考文献:

[1]温勇,麦浩. 基于数字化信息发展浅析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主要技术[J].信息技术,2013(27):79.

[2]闵栋,袁琦.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3(8):45-48.

篇(6)

>> 互联网背景下的“双创”平台共享问题与对策研究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营销策略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实证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发表评论思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创客教育研究 移动互联网市场成“双创”热土 基于互联网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在华外资企业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 基于“互联网+”和“双创”的大学生移动端学习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顾客忠诚影响因素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区域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证研究 论“互联网+”环境下共享单车的管理 移动互联网用户信息行为实证研究 互联网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分析 互联网资源知识本体自动构建实证研究 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 浅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产品的创新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浅析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客实验室规划设计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环境构建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1-22.

[2]邓雪,孟城霖.辽宁沿海经济带企业科技人员个性特征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8):49-53.

[3]王海花,蒋旭灿,谢富纪.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组织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6):83-90.

[4]Albino V,Garavelli A C,Schiuma G.Knowledge transfer and inter-firm relationship in industrial districts:The role of the leader firm[J].Technovation,1999,19(1):53-63.

[5]McLaughlin S,Paton R A,Macbeth D K.Barrier impact on organization learning within complex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12(2):107-123.

[6]蒋媛卉.科技型人才集聚中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7]Von Krogh G.How does social software change knowledge management?Toward a strategic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2,21(4):154-164.

[8]Argote L,McEvily B,Reagans R.Managing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s: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review of emerging themes[J].Management Science,2003,49(4):571-582.

[9]胡刃锋,刘国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7):48-54,90.

[10]郑万松,孙晓琳,王刊良.基于社会资本和计划行为理论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34(1):43-48.

[11]Chen T sung-Yi,Chen Y M,Lin C J.A fuzzy trust valuation methods for knowledge sharing in virtual enterprises[J].Compuy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0,59(4):853-864.

[12]Richard McDermott.Wh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pired But Cannot Deliver Knowledge Management[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4,41(4):103-117.

[13]姜道奎.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4]李倩,程刚.企业隐性知识共享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2):66-70.

[15]Grayson O.If only we knew what we know: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er of internal best practice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0(3):154-174.

[16]Fermoso A M,Mateos M,Beato M E,et al.Open linked data and mobile devices as e-tourism tools.A practical approach to collaborative e-learning[EB/OL].http:∥/science/article/pii/S0747563215001363,2015-01-12.

[17]Yu Tai-Kuai,Lu tong-chuan,Liu Tsai-Feng.Explor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 via weblog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26(1):32-41.

[18]Zhou Tao.Understanding online community user participation:A social influence perspective[J].Internet Research,2011,21(1):67-81.

篇(7)

摘 要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物质得到极大丰富,在满足物质条件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较大空缺。本文结合新时期下博物馆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浅析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时期 博物馆 思想政治 难点 解决策略

思想政治工作(以下浅谈为思政)自古以来便是从人的精神层面影响民众生活及工作方式。思政工作不仅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还涉及多个领域的人员管理内容。其主要作用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让不同层次、不同学识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互动,从而引导社会成员吸收并认同。

一、新时期下博物馆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分析

(一)丰富物质条件与精神需求匮乏之间的差异

在新时期下的博物馆思政管理当中,呈现出丰富物质及匮乏精神的较大反差。产生这一问题的缘由是思政工作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长期以来,思政工作多以正面教育宣传为主,且理论居多,这一方式在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能够提高民众的工作积极性。但对于信息传播速度快且繁多的二十一世纪,在商品经济创造丰富物质的当下,为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物欲泛滥成灾的巨大冲击。管理人员及民众无法从精神层面的思政教育中获取抵抗物质利益诱惑的抗体,因此多数的思政管理呈现“作秀”特质。而负面宣传教育的结果成为社会对不良现象的一种幸灾乐祸的旁观,这导致思政管理在新时期下的博物馆运行中遭到“冷遇”。

(二)博物馆技术管理瓶颈与管理人员思想极度多元抗衡

在博物馆技术管理当中,由于互联网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且由于繁杂信息轰炸的影响,使博物馆技术管理呈现出多元化、多角度思维的发展模式。为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效率,引入现代高新科技。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影响着民众对精神需求的途径,让民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可以了解天下事。因此,新时期下的博物馆思政管理,要结合当下民众的需求与生活方式,将思政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博物馆影响力度和范围。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加大博物馆思政管理及宣传是关键所在。

(三)信仰分化与人员的不断流失造成管理困扰

除了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外,还有思政管理人员的流动性会对博物馆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不管是博物馆员还是民众,一生的信仰呈现多样化。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民众,会常常参观历史博物馆;对儒学、道教、佛教等文化产生兴趣的则可以在相关寺庙博物馆中参观了解。博物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不能囊括所有类型的民众。因此,在思政管理当中,博物馆需要针对客户特点制定管理工作,并且降低博物馆员的流动性。但在实践中,多数博物馆的思政管理制度与内容无差别性,没有明确博物馆发展方向及客户群体,导致多数管理人员无事可做、没有工作积极性,人员流动性较大。

二、新时期下博物馆思想政治工作难点解决对策

(一)促进对博物馆思政工作的意识提高

要提高新时期下博物馆思政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让博物馆人员具备思政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思政管理力度。新时期的博物馆思政管理工作并非单指向管理人员宣传正面的思想,而是将博物馆思政管理与个人职业发展及其影响力相结合,让多数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达到高度统一。只有站在同一高度上,管理人员在选择时才能保障博物馆未来发展处于正确航向。如果管理人员存在无所适从或者不确定自身未来发展,相关部门人员还要对其单独辅导,结合其性格与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道路。让其全身心融于博物馆思政管理当中,在日后的工作中坚定思想,以此提高思政管理效率。

(二)成立专门的部门管理人员增强抗压能力,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

加强博物馆人员的思政管理意识是第一步,此外还要成立专门的机构,主要职责是为管理人员进行抗压能力提升及心理疏导。让管理人员清晰了解其工作的性质,让其在巨大的社会落差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发展目标,缓解自身压力,积极面对。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下博物馆转型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压力,增强自身思想抗压能力和心理疏导。思政辅导人员还要定期培训管理人员,利用身边的真实案例增强信心。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参加社会思政教育活动,让其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思政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大众进行宣传,让社会大众深入了解博物馆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作用。

三、结语

由此可知,在新时期下的博物馆思想政治管理,需要从相关的管理制度及人员素质提升上着手进行,以此提高管理效率,为博物馆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唐敏综.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于人文关怀理念上的分析[J].视听,2016(01):39-40.

[2] 王健.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