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2: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化产业的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范志杰
摘要: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从它的经济特点出发,它是一种以意识形态为精神内核、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型产业,是一种需要借助特定传播载体才能实现交换价值的中介性产业,是一种与现代科学技术伴生融合的长波周期性产业,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水平之上的需求制约型产业,是一种需要供给培育需求的引致性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意 供给 需求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内容,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为目标,而进行的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活动。它主要以第三产业的形态出现,代表着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形态的鲜明特点。
一、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意识形态为精神内核、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意型产业
文化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与一般产业相比,他们都需要消耗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通过劳动生产出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都要受到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约束,需要通过生产、交换、消费,实现价值,获得利润,实现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因此,如果文化产业违背了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就无法可持续发展。
但是,作为一种提供精神产品的产业,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又明显不同,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具有明显的原创性。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的过程,除了注重商品性外,还要注重与艺术性、意识性的有机统一。因而,它的消费受价值规律和文艺规律的双重支配,不但能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和文化需求,而且能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提高消费者的整体综合素质。因此,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以“原创性”的精神活动为根本,以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意识形态是它的精神内核,创造力是它的核心内容。
二、文化产业是一种需要借助特定传播载体才能实现交换价值的中介性产业
文化产业提供的是精神消费,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往往就是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因而,文化生产者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文化产品的价值至关重要。不同的文化生产者创作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定,具有不可重复性和替代性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中,这些由生产者素质和能力决定的,凝结在文化产品中的生产者的原创性脑力劳动,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般不能直接交换,它往往是需要物化在一定的物体或者借助一定的传播载体,方能完成交换过程。文化产业的各个门类几乎都是同一定的传播渠道联系在一起的。如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一般要物化在图书、报纸、期刊等印刷品或者互联网上,并经过出版物发行流通渠道,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广播、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往往要物化在光盘、磁带、硬盘等传播介质,或经过无线、有线、互联网、影院(院线)等传播渠道,才能被消费者所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经过传播的文化产品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文化商品,形成不了产业,文化产业是一种价值实现受制于传播载体或渠道的中介性产业。
三、文化产业是一种与现代科学技术伴生融合的长波周期性产业
科技创新始终贯穿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脉络之中,文化产业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产生而发展繁荣的。激光照排技术、卫星传版技术、计算机新闻采编系统等技术开创了全新的数字出版印刷时代。电影诞生起至今,从技术、形式上已经出现过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从2D到3D的四次重大变革。电视也已经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标清到高清等重大变革。计算机、网络、手机等新文化载体的技术进步更是日新月异,影响深刻。纵观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重大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一次文化产业的飞跃。科技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波动起伏发展,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波动起伏发展,文化科技发展周期与文化产业发展周期呈现明显的对应关系,显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文化产业领域,使得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文化娱乐方式不断变换、文化新形态不断出现。科技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并日益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特别是随着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产品数字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如数字出版已经在深刻改变传统出版行业,广播影视正逐步实现整体数字化。科技正越来越深刻地开发和制造人的文化需求,文化产业进入与现代科技相伴而生并融合发展的长波周期。
四、文化产业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水平之上的需求制约型产业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形态的演变过程,即第一、二、三产业的演变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引发社会需求产生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产生新的拉力,推动产业结构重心和产值比重逐渐转移的变动规律。即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生存资料的需求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之后,势必把消费目标扩大到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上。文化产业为社会提供文化消费,它所提供的文化产品是一种重要的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顺应了这一发展需求。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在一、二产业稳步发展以及对文化娱乐产品的旺盛需求和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率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欧美国家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并创造出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即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
因此,文化产业是一种寄生产业,它的大规模发展必须以农业、工业的发展为基础,必须以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为前提,是一种必须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和消费水平基础之上的需求制约性产业,它的规模化发展是通过对满足消费者精神诉求和人文需要的文化产品的批量生产实现的。
五、文化产业是一种需要培育供给和需求的引致性产业
普通商品的消费一般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随着一个消费过程的结束而结束,但精神文化产品在消费的过程中、甚至在完成消费后都会深入人的内心,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一般而言,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和物质产品的需求相同,遵循需求法则,受收入、价格、政策等制约,但它的消费除受这些一般需求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产品质量、生产者和消费者素质、文化消费观念等的影响,需要接受道德、价值等精神标准的考量,而这些标准又是直接受国家的公共文化政策和公共文化产品影响的,并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从而达成的不同社会文化共识而变动的。也就是说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受国家的公共文化供给影响的,文化消费的倾向、类别、数量、质量是需要公共文化供给来引导和培育的。如,文化消费严重依赖消费者自身文化素质和各种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自身文化素质是文化消费的前提,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消费的物质条件,这些方面都严重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文化供给。
从市场的角度,一般商品的生产可以比较明确的预测消费对象,进而明确消费的数量和品种,甚至可以照单生产,以销定产。而文化产品在被生产出来之前,市场对此的需求往往是难以判断的,因而往往是通过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来试探、引导的,并在供给与需求的不断适应和协调中,最终形成一种合理的文化消费结构。因此,无论是从精神消费的角度还是市场需求的角度,文化消费都不同于一般消费,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支出、文化市场的发展都是需要通过公共供给来引导和培育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产业是一种供给培育需求的引致产业。■
参考文献:
[1]尤芬,胡惠林.论技术长波理论与文化产业成长周期[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08(7)
[2]韩顺法,李向民.文化产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0(12)
[3]单世联.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国文化产业评论[J],2012(15)
关键词: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市场金融;创新
基金项目:2015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编号:YG2015173)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日
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都包含了文化演出、音乐行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动漫游戏业等诸多行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2009年以来,中国政府启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加快振兴和发展文化产业。然而,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风险特征、盈利模式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产业,目前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服务不能契合文化产业的特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纵观国外的文化产业兴起发展过程中,例如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家,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分析和总结其经验,能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美国:融资方式多样化的市场主导模式
美国是一个文化产业强国,好莱坞是美国文化产业的代名词,市场主导型是美国金融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美国的资本市场层次众多、体系非常发达,适合不同类型与发展层次的企业融资,这为文化产业的融资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第一,股权融资是美国文化产业的基本融资方式,美国既有全国性的股票市场也有地方性的股票市场,为文化产业股权融资提供了便利的平台,美国规模较大的文化企业都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融资;第二,债券融资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美国很多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就是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如美国旧金山图书馆有一部分资金就通过债券融资;第三,风险投资是美国文化产业的一种主要的融资模式。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多的特点,创意产品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因而其风险要比其他产业的风险更大,美国的文化产业利用风险投资模式分散投资风险,推动文化产业得到大量的资金支持。风险投资为美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性的支持,电影业风险较高,风险投资将风格不同的多部影视项目投资做成一个投资组合,这样能够降低风险,均衡收益。
除了市场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美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美国政府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政府财政资金,对公益性文化项目予以支持,如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美国联邦政府设立了政策性的基金,例如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美国联邦政府会定期拨款给基金会,基金会把资金用于支持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此外,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立法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减免税政策方面,美国联邦税法规定对非盈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同时为鼓励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捐赠,税法规定对捐赠者减免部分应纳税额。
二、英国:政府引导模式
英国的文化产业涵盖了电影电视业、音乐行业、表演行业、广告业等13个行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其产业增加值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英国政府采取引导性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
(一)发行彩票筹集资金是英国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特色方式。自1994年,英国从发行的彩票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英国政府还采取“陪同资助”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也就是政府与社会资本按一定比例投资于某文化项目,而且社会资本增加投资,政府也会按比例追加资金投入,这样有利于激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投入。
(二)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文化产业里中小企业占多数,它们融资比较困难,政府设立多项基金和资助计划,帮助文化中小企业融资。如创意卓越基金可以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额度可达15万英镑的贷款,而且不需要抵押品或担保人。还有小型公司贷款保证计划为有发展潜力的小型文化公司提供贷款的担保,贷款期限一般是2~10年,金额从0.5万~25万英镑,获得担保的公司每年按照未偿还贷款的1.5%交纳保费。
(三)以税收优惠激励投资是英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英国政府对图书、期刊、报纸不征收增值税,使英国出版业得到了长期、稳定的增长,这是英国成为出版物大国的一项得力的政策。英国政府给予一些大学出版社全部免除税额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对文化产业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如对于出口的图书报刊、游戏产业等,给予出口退税或者补贴。
三、日本:政府主导、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投入模式
日本的文化产业被称为内容产业,主要包括游戏、影像、新闻出版业、音乐产业等诸多行业。1995年日本政府确立文化立国发展战略,制定了财政金融等多项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日本是亚洲各国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日本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模式是政府主导、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投入的模式。
(一)政府主导的政策性金融方面。日本政府出资成立文化艺术振兴基金,同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支持和鼓励文化艺术创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日本政策投资银行,通过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对文化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引进提供资金支持。建立融资担保体系,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主要承担信用保证人职责,有利于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抵押融资,对具有轻资产属性的文化产业提供了融资便利。
(二)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市场金融方面。产业链融资是日本动漫产业的主要融资模式,日本文化产业中动漫业非常兴盛,日本动漫产业形成了创作、出版与播出、版权授权、衍生品生产与销售的一整套完整产业链,产业链上的投资主体共同投资,可以降低产业开发的风险,同时也拓宽了融资渠道。知识产权融资是日本文化产业融资的特色,政府成立专门负责管理知识产权的公司,通过实行知识产权证券化,向拥有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企业投资是日本文化产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日本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少,各类投资方均可参与其中,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大企业财团也会投资文化产业或者赞助文化活动。
四、国外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模式经验及启示
(一)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具有经济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双重属性,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国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取决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例如在美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资本市场发育完善,融资方式种类丰富,文化产业可以选择合适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尽管如此,政府也对文化产业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政府财政资金对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产业进行资助,设立文化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采取法律和税收手段对社会资本进行引导。而英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机构进行投资补贴,对盈利性的文化产业实施税收优惠的激励政策。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发挥的作用更为直接,在文化产业发展前期起着主导作用,日本在1995年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为了实现战略计划,日本政府构建良好的金融环境,建立专业金融机构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二)为文化产业发展构筑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具有创新创意的特性,不同于一般产业的发展特点。首先,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交易制度完善,因为文化产业的收益或价值实现,主要是通过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确认和有效交易来完成的,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应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投融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专利评估机构和评估体系,为交易或融资提供条件,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为文化产业融资提供便利;其次,设立文化产业基金也是国外发展文化产业的常用方式,通过产业基金对具有价值的文化创意给予资助,弥补市场融资的不足;最后,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文化产业融资和发展,如美国和英国都对一些文化产业进行税收减免或者出口退税的政策,以及对文化产业捐赠进行税收减免。
(三)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单靠政府的投资和优惠政策,必须建立融合全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引导企业、个人以及外资投资和经营文化产业。第一,发挥银行信贷的作用。国外表明银行信贷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美国的文化企业向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的借款占公司总资本的29%,日本的文化企业的贷款比例则更高。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应根据文化产业无形资产多、固定资产少的特点,建立适合文化产业信贷的金融项目;第二,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资本市场非常发达,种类和层次众多,为不同发展水平的企业提供融资条件。具体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市场等全国性市场,还有地方性的证券交易所,另外美国的场外交易市场上市条件更为宽松,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一些企业都是在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壮大,然后转进入主板市场上市;第三,降低市场准入限制,放宽投资条件,支持各类投资方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和管理,为文化产业发展吸引资金和优秀的管理经验。
(四)推动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文化产业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开发和经营创意内容来维持,而这些创意内容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等无形资产难以被评估,这导致银行难以展开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服务。金融机构需要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和文化产业融资特征,开展金融创新。例如,美国影视业,保险公司为电影制片公司提供影视制作“完工担保”服务,电影制片公司就可以在投资制作影片过程中获得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是美国文化产业融资的有效渠道,电影业风险较高,风险投资将风格不同的多部影视项目投资做成一个投资组合,这样能够降低风险,均衡收益。日本动漫产业中基于产业链的融资模式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金融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所拥有的文化资源是分不开的。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同时又是一个文化资源富矿地区。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族人民经过逐渐融合、传承发展,创造了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及多样式的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旅游文化等。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各民族文化相互磨擦、碰撞和冲突,通过文化整合,最终形成了独具高原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类型,从而奠定了青海民族文化多元化、多样性的格局,也为发展青海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优势。
青海省地域辽阔、文化产业有形物质资源和无形精神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随着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青海文化产业也有了较好的起步和进展。“十一五”期间,青海利用地域特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发展西部民族地域特色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新方法,涌现出昆仑玉、热贡艺术、藏族织毯、传统手工艺以及西部特色旅游等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初步形成了工艺美术、文化旅游重点推进,艺术品业、文艺演出、文化娱乐等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必须看到,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建设文化名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相比,青海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年均20%的增长率递增,增速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增速。近年来,文化产业也已成为青海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省内各级党政干部对文化产业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对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建设文化名省战略的提出,极大地提高了各级党政、各级干部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毋庸讳言,在发展文化产业问题上,有些干部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有的干部不能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认为,政企政事不分,垄断经营,效益很好,职工收入不错,党和政府的控制力也很强,没有必要发展文化产业;有的干部鉴于西方文化领域出现的问题,对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合理性、发展文化产业的“适众性”提出质疑;有的干部认为我省发展文化产业基础差、风险大、周期长、回报率不高,存在畏难情绪,等等。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文化也是生产力、抓文化产业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政治责任;要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检查落实,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要健全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凝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大繁荣。
二、认真组织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青海具有开发前景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些还是全球绝无仅有的“精品”、“极品”。青海省“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我省未来5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确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建设文化名省的要求。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确立发展重点。根据我省文化资源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应重点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民族民间工艺、演艺休闲娱乐、文博节庆会展、’广播影视制作、印刷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产业。要不断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培育新型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结构和水平。各地区应根据各自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特点,积极打造如藏毯、民族服饰、唐卡、昆仑玉、奇石等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要发挥优势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各州、市、地、县城区为依托,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和特色化的要求,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加快优势产业区域性集中,提高文化产业的协作配套水平,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文化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东西部;文化产业;模式
文化产业发展突出地表现出东西部地区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模式,这是由东西部地区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决定的。首先,东部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结合得较为紧密,市场化程度较高;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则更注重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来加速发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其次,从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来看,西部地区主要是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形成资源型文化产业的特点,以此形成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东部地区则是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条件,侧重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产业价值的提升上,是一种以创意型为主的文化产业模式,产业发展重在与个人。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明显表现出地区性的差异和特点,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反映,直接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不同。相比较而言,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域性的特征,表现出东西部发展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也相应地形成了东西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不同特点与模式。东部地区地处中国沿海一带,基础设施和条件较好,经济发达,信息便利,人均收入较高,文化市场也相对成熟,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表现在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的转换方面总体上要比西部地区完善和健全,城市对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西部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多数属于少数民族省份,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资金、人才和科技实力等条件的限制,文化产业的发展总体上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要缓慢一些,但情况也不完全如此。西部地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和独特的地域优势,这也是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无疑为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对于发展文化产业,从政府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并且很多方面都是由政府出面来直接推动的,形成文化产业运行机制上的良好氛围和政策环境。例如,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云南省,近年来就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云南省建立民族文化大省的重要发展战略来加以实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提出要/像研究经济工作一样来研究文化产业,像抓烟草产业一样来抓文化产业,像培育工业企业一样培育文化企业,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来保护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中国西部地区共有12个省区,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聚居的地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以云南为例,全省有少数民族25个,云南特有 的少数民族13个,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次高原地区,横断山脉和穿越云南的长江上 游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江河将云南切分为大大小小的盆地(当地人俗称坝子),特殊 的地理条件形成了云南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植被环境,汇聚在云南的百濮、百越、氐羌三大族源的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又形成了“同族不同类”的文化特征,26个民 族在不同的小地域环境内繁衍生息,环境、植被、气候、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语言、服饰、节日、宗教、文学、舞蹈演绎出了众多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比如,同属于百越的傣族在云南就有西双版纳的傣族、玉溪新平县的花腰傣、德宏地区的旱傣、思茅景谷、景东的傣族,甚至楚雄州金沙江边的永仁县境内的傣族。这些同属于百越 支系的傣族,由于气候、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藏 族在云南有10多万人口,分布在滇西北地区,但是迪庆的藏族、丽江地区的藏族和德钦 的藏族在其住所、服饰、饮食文化等方面也都有差异。大理州的几个白族县,鹤庆、剑 川、洱源、大理,在语言、服饰、饮食、节庆活动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云南的很 多地方存在着“十里不同族,百里不同语”的特殊文化现象。
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植被形成了云南特有的以民族为核心,以环境为表征、以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内容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生态圈。这些文化生态圈,由于历史、民族 的原因,其发育、成长过程极不均衡。可以说人类生产、生活、文化发展经历过的各个 过程都在云南这块热土上找得到。这些不同阶段的文化圈,有的至今还在少数地区保存 得比较完整,在不少民族地区还有很多遗留下来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现象。这些在 世界上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构成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 具有可开发的产业化价值。比如云南红河州元阳地区的哈尼族,在祖祖辈辈的生存发展 中,形成了特殊的生产、生活的文化圈。这一独特的文化圈以高山梯田为表征,形成了 特殊的高山生态植被系统,从山脚到山顶的梯田水利系统,半山腰、避风向阳的民居生 活、特有的民族服饰、饮食习惯的农耕文化的子组织系统。这个文化系统至今还在延续,而且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以梯田为表征的文化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旅游观光者、摄 影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民间手工业、餐饮业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威客模式;文化产业
数字化时代下,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保证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时代性,从而更好地被人们所接受。在这一发展环境下,威客模式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威客模式更加注重对创意的应用,注重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模式,从而寻求文化创意的新发展点,使文化产业发展更能够体现出时代性。基于这一环境,如何把握威客模式与文化产业的内在关联,利用威客模式,更好地实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成为当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威客模式及文化产业概述
(一)威客模式分析
威客的英文为“Witkey”,其中wit代表了智慧,key代表了钥匙的意思。威客主要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利用自己的创意和智慧获取报酬的人。威客平台在应用过程中,实质上是一个在线服务和创意成过交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创意和智慧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1]。威客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与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借助新的创意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进步;其次,文化创意需要一对一的辅导,这也为威客模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主要是指利用知识获取报酬的一种商品产业发展模式,这一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想使其保持较好的发展活力,必须保证其“创新性”,能够更好地满足时展需要[2]。文化产业是一种“智力商品”,与普通商品相比,其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二、威客模式与文化产业的内在联系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威客模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基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特点而言。威客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对文化产业一对一的辅导,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关于威客模式与文化产业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文化产业表现出较强的“创意性”
随着威客模式的应用,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创意性”特点得到了有效突出,并且基于这一发展模式,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能够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保持紧密的联系。威客模式在应用于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文化产业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例如消费者、生产者、货币支付之间的限制因素,随着威客模式的到来,统统消失。关于文化产业“创意性”这一新的发展特征,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第一,威客模式不具备门槛,它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创意中。人们在购买文化创意时,只需要经过相关程序,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3]。第二,威客模式对文化创意的评价有着明确的标准,这一标准主要表现为文化创意者不得对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抄袭,必须保证创意是原创的。这样一来,文化创意在发展过程中,受众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在闲暇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创作,从而使自身的作品参与到竞标当中。第三,项目经费由威客平台进行支付,这就保证人们在提交创意,创意被采纳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有效地鼓励了人们的创作意识。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创意性”,有效地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从而保证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
(二)文化产业成本降低
威客模式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文化产业本身,具有周期性发展特点,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发展特征。创意作品在威客平台进行交易时,会根据实际需要,对产品进行交换。威客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交易信息公开化,能够实现公平竞争。其次,在进行文化产品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实现了有效沟通,从而保证相关创意工作的环境变得更加轻松和方便,有效地节约了创作成本。最后,在进行创意购买过程中,主要根据项目进行计酬,从而实现了资源的分配,也完成了成本控制。威客模式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成本降低,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也反作用于威客模式的发展。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实现了双方的共赢[4]。同时,威客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使之能够更好地把握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以实现长足发展和进步的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威客模式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注重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因为数字化时代下,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人们获取的信息渠道得到了有效拓展,人们的知识信息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一来,文化产业的变化类型显著增多,文化创意工作也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这些新的发展模式决定,文化产业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将朝着多元化发展方向迈进,并且更加注重合作式的发展模式应用,提升文化产业的更新换代速度,使之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莫凡.网络威客的社会影响力[J].新闻爱好者,2011,08:27-28.
[2]周锦,吴建军.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J].阅江学刊,2014,05:62-68+106.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 发展
深入探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向对发展制造业的国家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创意产业由经济、文化、技术等构成。它是科技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最顶尖的阶段。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具有特殊的地位,产业的性质取决于创意部分,并且它能把握产业的管理与运作模式。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人类的知识、灵感、技能,和艺术有机结合,对文化资源进行组合、转换、再生的过程,以满足人类感性和理性需求的产业。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再不是传统文化产业再现,文化创意产业概括、总结了新时代的产业表现形式。
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
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交融,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慢慢形成现在的文化,同时也体现出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西方文化,但也辩证着我们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它一定有存在的价值。
如果说文化创意的发展是以产业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话,那么它一定可以加快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文化不是重点而是经济效益。民族文化和精神应该是我们发展的核心,而不是经济发展。新一代的人有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现在的文化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多元性,被保留下来的文化越来越少,我们能给后代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有多少呢?只有孕育出真正富有中国文化的产业,才能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文化产业取得最大的商业价值。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别
从不同角度观察,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有着很多相似处,许多人误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文化产业的另一种说法。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传统国民经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概念,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于新技术条件之下,是对产业链的分解重组,渗透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关键是创意,只是因为文化产业中的创意性活动更直接、更密集,才使得各国在沿用传统的产业分类概念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时,将许多属于文化产业范围的完整产业包含其中。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仍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1.文化产业的分类与特点
文化产业的主体投机经营均是以市场化为主导的,为了人们的文化需求而提供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较大商业活动的集合体。因此,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行业应当有:文化产品、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这些都属于文化产业的范围;文化产业可以辐射到如下的项目:设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被称为文化产业的附属项目。其具有的特点是,使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以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核心,创意的转化过程就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生过程;文化价值转化与商业价值的协作紧密相连。创造以经营利润为核心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文化产业核心涉及具体行业,主要包括图书出版、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广告艺术业、报纸杂志等,其产业是旅游业、体育娱乐业、会展业和网络传媒业等。
2.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1)集群化、集约化与规模化。简单地说就是将产业扩大化,只有规模扩大了,才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同时使企业间建立合作关系,把产业再细化。
(2)经济、文化、技术等集合体就是创意产业,它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它是一种知识密集型、能产生高附加值的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3)产品多样化和交融化。为了降低创意成本,产品必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即把一个产品创意融入另一个产品中就是产品交融化。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或创造性在当代产业结构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它决定了产业的性质,并决定了产业的管理与运作模式。
现如今,人们很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其巨大的经济利润是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各个国家发展的产业范围不同。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范围是:网络、计算机服务、软件设计、广播电视传媒、新闻编辑与出版、广告设计、文化艺术、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等9类。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广告设计业音乐、建筑、工艺品、出版、广播、时尚设计业、表演艺术、软件、电视、电影业等13余种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文化产业;认同;消费社会;波德里亚;资本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12-0049-04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对我国文化产业作了准确的定位:将整个文化部门分为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所指涉的范围相当广泛,它可以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可以单指人们的精神产品,还可以更具体地指具有象征意义的文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指当代文化创造与复制的产业。
文化产业在今天的发展态势非常迅猛,成为我国目前文化事业的支柱发展方向之一。现代的理论分析文章多从政策激励,产业集群分布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而民族文化产业指的是以生产、销售带有民族特性的文化产品或者服务为核心为特性的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同其他外来产业相区别的特性主要是其本土性。民族文化产业的来源是扎根于本土文化资源,面向当代大众的。而本文感兴趣的是民族文化产业的深层驱动力到底是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怎样的努力等等。本文为了回答以上问题,从当代文化产业的现实出发,结合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民族文化产业的驱动力探讨。
文化产业的概念和架构,可以说是从国外引进的。文化产业(另外一种提法是创意文化产业或者创意产业)的概念由来是从英国输入的,反映了英国的高度发展的工业国家之中进行产业变革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努力。然而英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繁荣有其自身的深层次原因,并不能仅仅从发展的结果和政策法规等具体的表象进行引申推断。比如西方的文化产业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区域之中,通过智力的集中形成创意的勃发。而中国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别巨大,文化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因此中国当前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从受众的需求,市场的规范,产业政策的引导等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无法简单的照搬欧美的产业状况。因此,当前对于民族文化产业的深入研究必须从更深层次上进行研究,必须追根溯源,找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真正相关因素,以及踏实分析这种因素对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影响。
一
本文提出民族文化产业的理论架构假说,如图1所示:在意识形态、资本运作和民族认同三方面的合力之下,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成可以赢利的文化产品形态。最终形成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
意识形态决定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形态,英国文化产业成功的原因在于艺术的高度发达,金融业和服务业等经济手段的运作都非常成熟,最重要的还是意识形态上的需求,这种需求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大量生产的扩大和消费。
资本运作有效地发展了民族文化产业,通过包括宣传,广告以及其他有效的营销工具,使文化产品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并最终完成消费。
民族认同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尽管意识形态和资本运作有力地保障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和价值还是需要通过正面和积极的社会效益体现出来,以民族认同,民族和谐为标志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才是符合当前中国的发展利益的。
在决定文化产业形态和发展的因素之中,最重要的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价值观,包含了对于道德,审美的众多意涵,因为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功能性相区别的,因此在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之前,受众中的意识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念。
意识形态具有一定体系化的特点,是对于世界和现实的观念集合,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代意识形态的变迁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信息网络的发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的意识形态的系统性和封闭性遭到冲击,包含了诸多不同意识形态体系的互相渗透和叠加,作用于不同的受众身上,形成了意识形态多样性的特性,这种特性也是造成文化产业多样化的原因之一。
人们之所以会对某种文化产品进行消费,是因为这种产品在某些方面符合人们深层次的意识形态。这些观念是在长期的过程中根植于人们心中,比如长期教育,少年时的经历,体验等等。习惯,风俗对于意识形态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的网络社会之中。任何具有文化信息含量的符号可以非常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它对大众发挥的影响是以往任何文化载体无法比拟的。同时,文化产业市场化意味着资本可以生产法律允许下的任何可以牟利的文化产品,在这种状况之下,大量的文化产品必然被大量的生产出来。
在中国意识形态对于文化产业的突出例子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学者们对于文化产业的态度转变,一种观点是认为所谓的文化产业只是一个幌子,对于文化本身的发展并无助益。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文化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一样,本身虽是一种手段,必须把文化产业纳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理论探讨渐渐离开了为什么的范畴,进入了怎么发展的范畴,在我国,对于文化产业这个词语的发展和应用本身就是充满了政治化的。
意识形态的发展可以从国家的内部特点和外部特点进行分析,意识形态对于内部来说,是通过文化产业确立统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对于外部的来说,在国际形势和信息产业极大发展的情况下,还必须同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进行竞争,这些都促进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比如今天看来,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向世界输出其自由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西方国家特别重视对于少年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少年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通过把包装精美的,内含西方民主、自由、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艺术、影视及游戏作品,在不知不觉中使青少年受众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改变对人生及社会的看法,接受西方的意识形态体系,最终改变行为模式和决策。
以动画电影为例:美国的好莱坞是造梦工厂,其影响的受众人群遍布全世界,以外民族文化为表现对象,比如《木兰》中的时代背景,在其瑰丽的影像和曲折生动的情节下面,是美国文化中一脉相承的自由和民主的理念。这样通过视觉与故事精美技术包装过的,是长期以来一直贯穿其中的自由主义的内涵,但恰恰是这种内涵,为全世界的青年观众所喜爱。另外一个例子是比如对于畅销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的文化解读。作为西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为成功的文化产业,哈利波特在对于角色的设置上流露出的民族意识形态,我国文化学者对此具有非常有趣的解读。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观众也绝对不会照单全收制片商在文化产品之中的意识形态,是因为当今网络的发达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大众之间互相交流得到空前的发展,因此,在很多时候,大家会用一种较为疏离的态度来看待这些文化工业的产品:只需要特技,视觉和感官上能够给予充分的刺激,而不用考虑作品的主旨和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免疫”或许正是当今文化产业的特点。
意识形态产生需求,意识形态投射到文化产品之中,最终作用于人的心理,使人们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安定感,在这种安定感的掩盖之下,受众不会去思考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人们消费文化产品的动机仅仅是寻求一种休闲或者放松,或者一种感官上的放松,但是当他拿起一本书,开始玩游戏,开始看电影时,这些文化产品背后的观念就开始进行影响他们。由于人们的心理特点以及惰性的作用,人们对于曾经看过,可以理解,具有习惯视点同时又具有新鲜感的事物更加容易接受,同时这样的接受也会不断地加强文化产业在受众头脑的印象。意识形态为了达到自己的种种目的,创造出形形,外表多样的各种产品,但是其背后的价值体系同大众的集体想象具有共性,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文化产业是卖给大众的产业,文化产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既是找出符合最多数人的意识形态的公约数,然后通过精美的包装推销出去(如图2所示)。
决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形态,还包含有民族特有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某一民族同其他民族身份区别开来的不同的,确定自身身份的文化形态,是一种集体的潜意识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民族意识形态在当代人的心灵总是具有优先级的,领先于各种政治、经济和宗教的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团结和发展的过程中累积下来的,这种意识形态的投射目前还缺乏非常完善和系统的开发,因此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就必须首先寻求当代各种意识形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然后把这些元素同民族传统的意识形态加以结合,才能开发出成功的文化产品。比如最成功的国产动画系列片《喜羊羊与大灰狼》,仔细分析其表现背后的设置,不难看出其包含的多种意识和观念的杂糅,比如对于强者和弱者的比较,日本动漫的搞笑因素等等。
二
在我国,在统计文化产业的规模和产出时,一般把文化产业分为盈利性质和非营利性质。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等等都属于非营利的性质,享受纳税人的补贴。这样的做法,对于没有进入当代市场体系的濒临灭亡的某些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完全市场化的领域,资本的力量迅速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在当今社会,资本的属性变成了文化产业的主要代表属性。其最终的目的除了赚取利润外没有其他的目的。
诸多思想家都对文化的资本化或者商品化做了批判。当文化和资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带来某些弊端,“文化工业会导致文化的平庸化”,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阿多尔诺如此认为。大众文化的从文化的内容到形式以至推销等诸方面,突出迎合大众的心理,实现了与商业的有机结合和强力的联姻,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大量倾销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文化是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模式。阿多尔诺特别强调,由于文化工业的最显著特征是使文化及艺术产品商品化,这会导致只追求经济效益;这样,文化工业就不仅把文化推向了单调平庸,而且把大众也推向了单调平庸。文化工业形成一种工业产品的标准化。而文化工业的标准化会带来其产品的划一性。由文化工业的标准化、划一性,形成了文化产品的“无风格”。
从文化批判的观点看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牵涉到了多方面的利益。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资本对创意的激发和产品的生产,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正是资本的作用,给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以机会,如果没有资本,比尔盖茨也无法创造微软,Google今天只是在车库里面坐着搜集全球所有信息的美梦。但是资本的特性永远是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当今人们必须时刻提防和小心各种文化话语背后的经济需求。这里需要的一种策略性的方式发展和壮大民族文化产业,同时又不会在金钱的磁力下迷失原来的方向。
在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资本扩张性在旅游业,尤其是“民族旅游”“山区旅游”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资本的无限制的流动,使其他的因素不再成为阻扰的因素,一切不再是问题,只要是交通比较便利,具有一定新鲜感的,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不管当地生态环境和特性,大批热钱会蜂拥而来进行开发。文化商品化的发展变成一种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使原生性文化发展成为一种旅游文化产品。比如,在旅游行业中,现代神话“纳西古乐”就是文化资源市场化运作中的一种营销手段、一种宣传结果。各种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和原生景观,都在资本的运作之下得到勃发。
成功的民族创意产业需要资本的不断累积,文化产业中的资本是在民族的长期积累中形成的,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资本永远是一种双刃剑,资本具有本身不断增殖的力量,资本会驱使传统文化改变其形式,无法用简单的好或者坏进行评价。而是需要智慧和力量加以引导和改变。
个人的民族认同同样直接影响到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在物质的消费社会中,全球化的生产日益深刻地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物品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观念,今天国家的观念更加弱化,人们之间更多的是互相融合,互相影响。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人们的民族认同和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认同作为一种驱动力,能够把关于民族的符号。历史和今天融入到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从而把民族的特性注入到文化产业之中,始终通过文化产业强调一种民族认同。民族认同的内在要求同样来源于一种生活的焦虑。
中国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民族的认同对于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议题。人类的历史中通过数千年形成的文明使人类的协同成为可能,民族文化是粘连这种系统的最有效的方式。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斯认为,同传统阶级分层一样,消费分层在形塑人们生活、决定社会关系、影响社会冲突模式方面同样重要。具体而言,消费分层在以下三方面起着作用:形塑物质生活机会(shaping material life chance)、建构政治联盟(structuring political alignments)、形塑文化体验和个人身份(shaping cultural experiences and identities)。在文化领域由于大众往往倾向于通过个人财产展示抽象的自我和将个人身份识别具象化,并通过所消费的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品牌等级获得社会等级,因此,消费领域私人产权经常与个人身份识别(personal identity)相关联,或者说消费提供了一种符号系统的意义,而这种体现在民族文化产业中的符号正是在民族认同的驱动力下形成的。文化产业能够创造和宣扬新的文化符号,使不同的文化符号能够进入人们的心中。使我们都能够了解,通过文化符号塑造民族和国家以及关于我们自身的观念。
这里的例子也是在民族文化产业中关于民族意象的创造,这种创造形成的机制体现了想象和认同力量,以及对自己民族身份的定义。国外许多对于民族特色旅游的多项研究表明,旅游地是意象表征的结果,是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与销售商、土著居民以及游客共同地、社会性地重构原地方后形成的一个“非真实世界”,简而言之,旅游地的本身就是一个“意象”。苏格兰旅游委员会案例Caroline·E等人以苏格兰旅游委员会的例子发现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物质性的景观被反复重构成了意向之中的景观。其研究发现三个媒介在对于意向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市场调研机构提供游客需求信息,并由此提出形成苏格兰地方特色的关键性图符(icon);专业摄影师运用技术和社会文化知识选择性地拍摄景物:导游手册编辑设计人员使用媒介话语精心编排出一个极具劝服功效的导游手册,最终完成影像表达。其结论在于,旅游地实际上是一个“意象”(image),它由旅游运营商“经营”(operate),由市场营销人员包装。
除了旅游这种直接的体验之外,旅游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是极好地体现民族文化产业中民族身份认同的例子,各种形形的旅游纪念品,其原型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之中累计产生的极具生活情趣的实用用品,但是在旅游开发景点,大量复制的廉价的用品为人们所购买,这种产品早已脱离了原有的语境,只能作为一种符号为旅游者带回家里,作为去过某地的证据供奉起来,展示出自己对于生活品味和一种在远方意向的记忆而留存下来,这样的过程同样是民族认同力量的展现。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