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2: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绿色建筑预评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LEED商业运营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
目前,全球针对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简称USGBC)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的“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标准体系最具有影响力,得到全世界114各国家认可。
2.LEED商业运营模式成功的原因
LEED成为世界首肯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于它以市场为中心的开放性原则,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
2.1.成功的市场定位
从图1中可以LEED把认证的对象定位在相对较早的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位于市场的前25%水平的项目群体[1]。这样的市场定位可以激励更多的项目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当越来越多的项目向市场前25%的水平靠拢时,整个行业的水平便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LEED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也会相应提升,以保证其认证对象的市场领先优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图1 美国建筑市场分布
2.2.成功的市场转化策略:
USBGC充分意识到,研究成果要经过媒体的宣传才能够最终成为大众的观点。因此,LEED评估体系除了宣传绿色建筑各种潜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告诉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将更加物有所值,更能更高的投资回报。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使得绿色建筑的实际价值得以提升,从而与其他它产品区分开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建筑产品的市场化转化。
3.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及检验检疫总局于2006年3月7日联合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以下简称“评价标准”或ESGB)。并于2006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但ESGB在我国还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对我国整个绿色建筑行业影响还不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4.LEED商业运营模式的成功给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启示
LEED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典范。它的成功运作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中国也不例外。但鉴于我国国情与美国有较大的差别,在借鉴的同时,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不断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1.转变思维,应用市场激励机制
绿色建筑评价是从环境效率出发的,因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不同于一般的强制性实行的建筑标准,它采用的是自愿申请的原则。因此,绿色建筑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调控手段,还必须借助市场的激励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内在推动力的绿色建筑体系。如图3所示。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建立绿色建筑市场的过程中,政府应起着主导的推动作用。政府利用其权威性和调控能力,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宣传,以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让消费者感觉到绿色建筑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更加物有所值。当更多的消费者在作出消费决策时选择了绿色建筑,便形成了绿色建筑市场的源动力。同时,政府应该为开发商提供技术支持、政策优惠及规范管理,鼓励更多开发商开发绿色建筑,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健康持续的绿色建筑市场形成之后,更多绿色建筑的出现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绿色空间的同时,也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管理费用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最终形成如图3所示的市场推动循环。
图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市场运作图
4.2.扩大标准制定主体,充分反映不同市场主体的利益需求
在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消费者、开发商和政府是最主要的群体。其他参与者还包括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营造商等等众多群体。他们拥有不同的目标、利益需求、规则,对绿色建筑生命周期内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充分考虑各主体的利益需求,平衡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保证绿色建筑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在ESGB的编制过程中,参与的群体过分单一,主要以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这样的编制团队更多反映的是政府和消费者的需求,而忽略了其他利益方的诉求。因此,要提高绿色评价标准的现实操作性和市场推动性,引入更多的群体参与ESGB的编制势在必行。
4.3.实行预认证和最终认证制度
现行的ESGB对新建建筑的评价周期为从规划设计阶段到投入使用一年后,在评价周期内对项目各项指标评估合格后才能给予绿色建筑认证。对于开发商而言,他们投资更多的成本建造绿色建筑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品质,从而提高销售量。因而,他们更希望的是在房子销售之前能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宣传他们的产品。基于这样的矛盾及结合我国现行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实行针对商品房的预认证和最终认证制度能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预认证指的是项目在设计阶段对各个目标得分点给出承诺,并递交初步的设计文件供建设部审核,在获得初步预审通过之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向该项目颁发预认证的证书。该证书可以用于市场推广等宣传目的。但通过预认证并不意味着一定能通过最终认证。最终认证是在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年后,经建设部的严格评估,通过之后方能获得ESGB的最终认证。
4.4.走平民化绿色道路
LEED在市场定位时,选择了市场前25%的建筑项目作为认证的的目标。这是根据美国的建筑市场来制定的。相对于与美国,我国的建筑市场分布更加离散,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经济型商品房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ESGB应该走平民化的绿色道路,更多的关注普通建筑。在选择认证对象时,除了鼓励采用高端绿色建筑技术的贵族化建筑产品,更多的应该考虑成本增加很少而又能达到一定绿色程度的平民化绿色建筑产品。现行的ESGB,认证等级只有三个,而且评价内容中控制项的数量占总量的41%至45%。因此,可以参评的项目不到60%[2]。建议增设ESGB认证等级和减少ESGB中控制项的数量。这样既能区分项目的绿色程度,保证被认证项目的市场领先优势,又能让更多的项目能够参评,鼓励普通建筑向绿色评价标准靠拢,让绿色建筑平民化。
5.结语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发展,更应该从社会层面和经济层面出发,考虑如何健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保证绿色建筑技术开发与市场开发互动,技术指标要求与市场激励手段相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我国一定能够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既有科学性又有灵活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LEED
一、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首期开发地块内的第1-5地块,北临龙东大道;南靠丹桂路;东临张东路,与集电港一期相对,西侧为本次设计的张江集电港四期西块项目。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107714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2687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为25027平方米。使用功能包括办公、商业、展览、体育等。本项目四栋建筑沿张东路,由南到北依次为3#、2#、综合展览中心和1#楼。其中我主要负责1#楼(11层,评Leed白金级)、连接综合展览中心的连廊和出地面楼梯风井。1#楼建筑面积为26198平方米,为框架结构。建筑性质及功能为办公、商业。连廊建筑面积为246平方米,同样为框架结构。本项目若通过LEED白金认证,将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环保型建筑典范。
二、LEED系统评估标准
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全称U.S.Green Building Council)成立于1993年,是国际上推动绿色建筑运动的先驱者,是非营利性、非官方的组织,LEED系统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核心目标就是要转变建筑行业的习惯和企业的设计、建造、操作等的方法,使其对环境和社会更负有责任感,使建筑更健康、更繁荣,最终更加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Certified(40-49分)认证级,Silver(50-59分)银级,Golden(60-79分)金级,Platinum(80+分)白金级(免费)。LEED评估体系标准:LEED-NC新建建筑、LEED-EB既有建筑、LEED-CI商业内装版、LEED-CS核心与外观版、LEED-ND社区规划与发展版和LEEDHOME住宅评估版本等。
其中,1号楼、3号楼及综合展览中心达到铂金级别,2号楼为银质级别(现已拿到预认证)。
三、本项目基本得分项由以下六方面构成
3.1 可持续发展建筑场地
⑴可选择交通工具:张江集电港四期项目附近公共交通便捷,用地1/2英里内有有轨电车车站;为用户提供1000辆自行车停车位以及淋浴与更衣空间,鼓励自行车的使用等措施,大大降低了项目建设及建成运营过程中能耗的使用。
⑵场地开发:空地最大化;修复或保护栖息地,尽量利用本土植物
⑶热岛效应(室外):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地面减少停车位,90%机动车停于地下车库,地面停车位种植乔木进行遮蔽。为鼓励低排放、节油汽车的使用,专门为这类车辆设置了27个优先停车位;结合绿化屋面的设计,选用节能高反射隔热涂料。
⑷减少光污染:减少室外的泛光照明,提供眩光控制和均衡照明。照明设备发射角与地面垂直向夹角等于或超过90度的照明初始流明不得超过总照明初始流明的5%;选择灯具位置,以控制眩光并将光线保持在设计区内,确保这些灯具发出的大量光线不会越过项目的边界。
3.2 节水
⑴节水景观:张江地块设置雨水回用系统,绿化灌溉用水全部使用经回收处理的雨水。
⑵ 节水:所有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器具及低流速设备,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节水率达到40%。冲嘴和感应式小便器冲洗阀;空调冷冻机冷却用水循环使用;消防水泵试验排水重复回用。
⑶废水处理技术创新:雨水和空调凝结水回收再生利用,节约自来水资源。
3.3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⑴空调节能:
1)空调制冷采用冰蓄冷系统,且末端采用大温差供水,空调制热及生活热水采用电蓄热系统,利用晚上的低谷电进行蓄热供白天使用,大大降低空调系统的经常运行费用和能耗。为提高蓄热水箱的全年利用率,项目还另设一套水蓄冷系统作为夏季冰蓄冷系统运行调节的补充或在过渡季节部分负荷时使用。
2)1#、3#楼办公部分采用全空气低温送风方式,变静压式变风量系统,有效避免冷热抵消的现象且节能性更高。
3)另设带变频控制的独立新风系统,新风不受变风量空调系统影响,舒适性高、节能效果好。
⑵ 照明节能:
景观照明用电拟采用风光互补小功率发电机电,建筑物泛光照明拟采用LED光源,采用人体感应自熄开关,人走灯灭,达到节能效果。
⑶智能控制:
张江项目设置了能耗监测系统。大楼内空调、动力等达到分项计量要求;水、燃气、供暖等设置分项能耗计量装置,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分量式监测。系统可有效控制楼宇内能源的浪费,达到优化能源供应、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节约能源成本的目的。
⑷全过程调控:
证实并确保建筑根据意图设计、建造并校准运转。
3.4 材料与资源
⑴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在材料的采购阶段,要求供应商提出明确标识其产品的可回收成分,要求达ISO14021环境评估认可。张江项目可再生材料使用率达到50%以上,如:通过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出售、转赠等措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总废弃物重量的50%被再利用。
⑵地方性材料: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和本地制造的产品,可以减少运输距离,也就是减少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尽量多使用距现场8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
3.5 室内环境质量
⑴低挥发材料:黏合剂和密封剂、油漆和涂料、地毯系统以及复合木材和农业纤维材料都要选用低挥发材料,控制室内化学污染源。
⑵天然采光和视野:确保75%空间的自然采光和90%空间视野开放。
⑶施工期间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方案:防止由建造/改造工程造成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长期保证施工人员和住户的健康和居住舒适。
3.6 创新与设计过程
⑴设计创意:室外汽车位上设遮阳顶
⑵有LEED认可的专业人员参与
归纳以上六点,根据LEED评分要求,上海张江集电港建设研发及产业配套用房项目在以下方面需要落实:1)必须使用10%以上可循环利用材料;2) 在地方性材料方面,必须有10%以上当地提取,加工和制造,不超过800公里;3) 黏合剂、密封剂、油漆和涂料必须要使用低挥发材料;4) 地毯系统、复合木材和农业纤维材料必须要使用低辐射材料等。
张江集电港四期从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针对LEED认证的要求整合设计,进行多次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研讨会,力求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贯彻绿色设计理念,以达到LEED认证的各项要求,并在整个设计阶段记录下整个绿色设计的过程。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掠夺,使得传统建筑资源濒临耗尽。因此人们必须转变建筑模式,对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和创新,加强产业化。基于此背景,文章对建筑产业化与绿色建筑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实践研究
绿色建筑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人类建筑从掠夺自然资源转变为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巨大飞跃。但实际上我国还未进入到绿色建筑领域,目前仍然以传统建筑为主,还在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生存环境。绿色建筑不仅是对太阳能资源进行利用,还要突破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建筑设计的限制,真正实现节约资源、资源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环境绿化、建筑安全、人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等目的,做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破环自然资源。
1建筑产业化
传统建筑、产业化建筑、绿色建筑代表了不同层次的建筑形式,是建筑发展、进步的阶梯,代表了建筑的文明程度。而建筑从传统进入绿色,必须进行产业化过渡。建筑产业化使得建筑分工更细致、更明确,建筑设计更完美。建筑产业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带动了建筑产业链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节约资源的迫切需要
目前建筑仍是使用砂石、烧制砌砖、水泥、钢筋为主要建筑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消耗自然资源得到,而其生产过程是伴随着生活环境的污染。这些材料的另一大弊端就是不可回收利用,因此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这些材料在急剧的减少。需求与供给形成了严重的矛盾。为了解决建筑资源稀缺,不仅是建筑产业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
1.2建筑产业化融入了更多角色
这也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工更细致更明确,意味着产业化更高,融入的角色更多,如建筑开发商、政府、设计师、材料开发商、材料供应商、监督检查部门等。更多角色的融入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也是建筑产业进步的表现,但是怎样协调更多角色融入到建筑行业中来,使其保障建筑更加安全,推动产业化更高,是建筑产业化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产业化的发展,将这些角色独立出来从建筑行业中,有利于实现绿色建筑的实践研究,如材料开发商独立出来,就会专心研究建筑材料,使得建筑材料从自然资源材料向绿色建筑材料发展成为可能;建筑设计师将房屋建筑及设计的人性化又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智能化,是设计师研究的问题。因此,绿色建筑的实现,需要产业化的推动。
1.3建筑品质的保障
不管是传统建筑还是绿色建筑,其使用的安全、稳定、使用寿命长、方便、节能,是两者共同的目标。只有产业化才能专业化,只有专业化才能现代化,进而绿色化才能实现。因此从产业化的分工中可看出,分工越细做工更好,其质量更高,产业化是建筑质量的保证。
2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对于它的研究是无止尽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节能施工方法、节能房屋建筑设计都可以称为绿色建筑,只不过绿色节能的程度不同而已。在绿色建筑里面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
2.1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
这个是完全可实现的,例如通常的建筑砌砖都是开采泥土烧制而成的,在烧制中,消耗了大量的煤炭,因此不利于节能减排,净化空气;且泥土开采会影响到地质塌陷、破坏地下水源的现象。为此通过加工废旧煤渣进行砌砖烧制,这样就会变废为宝,既利用了废旧材料,又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如对废旧钢筋的回收利用,现在每年要拆迁很多的危楼住宅,而危楼住宅的墙体中有大量的钢筋,因此对它们的回收利用是相当可观的。通过回收进行冶炼加工,重新制成钢材料,用于其他建筑或其他行业。
2.2科技研发创新
这既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又是进行绿色建筑研究的需要。建筑中很多方面是需绿色研究的,如对建筑钢材的研究,试验研究表明,碳纤维的柔韧程度和强度均超过钢筋的,因此用碳纤维代替钢筋是完全可实现的,而碳纤维存在于很多物质中,如植物碳纤维、动物碳纤维等。碳纤维的物理特性给绿色建筑打开了一扇可行的大门。可从绿色植物中提取大量的碳纤维来加工建筑材料,进而代替钢筋,这样就节约了铁矿资源。碳纤维取代钢筋只是绿色建筑的开始。此外通过改变建筑设计,来提高建筑对太阳能、风能的转化利用。钢化玻璃取代传统的建筑墙体,既可使建筑变得更加优美,还可通过钢化玻璃吸收大量的太阳能,再转化为电能,让整个建筑成了一座发电站。可节约电能资源,进而减少火力发电、水利发电。因此科技研发创新才是实现绿色建筑的硬通道。
2.3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技术
混凝土是目前最面广量大的建筑结构材料,进行混凝土绿色生产是绿色施工、推广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是指在产品的选材、设计、生产、供应活动及产品评估管理中,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为核心,以管理和技术为手段,通过混凝土生产全过程要素的控制以及优化,实现混凝土生产的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污染最小化,并有效地改善厂区职业健康环境。混凝土绿色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有如下特点:在利益上注意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在生产流程上注意原材料节约和环境保护;在生产管理上更加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2.4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目前,世界上能源短缺,世界各地都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新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开发和广泛应用。真空管型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真空夹层,成功地消除了气体对流和传导热损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使用,减少真空集热管辐射热损失。其核心组件的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更好的利用太阳能提供热水来服务用户。例如,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每天使用10h,消耗电量30kW/h,使用20年可以节省电费20×365×10×30×0.8=175.2万元。因此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总之,建筑产业化与绿色建筑是紧密相连,产业化有利于助推绿色建筑的实现。只有在产业化中人们才能集结技术、人才进行绿色环保材料的研发创新,以及绿色建筑的设计等。而绿色建筑又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高了产业化生产链的加深。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雅如.基于全产业链思维的中国院建筑产业化研发实践[J].建筑技艺,2015,(4):28-31.
关键词: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buildings increased, the contradiction is more and more conspicuous on sunshine, it has become a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nshine analysis of necessity and sunshine planning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according to the case on sunshine pre assessment basic principle, for 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0引言
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的旧城改造工作中,由于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在规划建设中越来越倾向于采用高层建筑, 即提高容积率来缓解土地资源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浮现出一个新的环境问题光遮挡以及由此引发的日照问题.。最为严重的是一些住户一年四季均见不着阳光,增加电能消耗的同时还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居民对其投诉次数逐年增加。可见,日照影响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1实施日照分析必要性与意义
1. 1 是进一步依法行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均针对建筑物间距符合日照要求有明确条文规定。开展日照分析工作,可以为建筑间距审查提供科学精确的依据,使规划技术审查工作与法律规范相符合。
1. 2 为高效利用建设用地提供技术支撑。随着城市集约程度的加强,高效利用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容积率是必然趋势。但因目前的建筑间距审查以经验值估算为主,且经验值一般都是通过平行布置正面朝向的理想建筑来制定的,没有综合考虑日照方位角与高度角的充分利用。随着规划建筑方案越来越复杂, 相对比较保守偏大的经验值,使得地块容积率不能建立在科学分析的数据上,造成该高容积率的地块没有体现出来,该低容积率的地块反而因为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而开展日照分析工作, 则可在精确评估建筑物日照间距的基础上, 优化建筑布局, 为合理提高地块容积率提供技术支撑。
1.3 科学协调相邻建筑物关系的需要阳光权问题日益受到广大市民关注。在建筑间距审查中以经验值估算为主, 由于其片面性, 可能出现因阳光权问题造成的法律诉讼。开展日照分析工作, 可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相邻建筑间距符合规定,有利于科学协调相邻建筑物关系, 如有法律纠纷, 日照分析报告可作为有力依据。
2 日照规划管理要求
目前的日照规划管理还主要为有关规范强条控制,日照分析等几种方法。对于新建多层建筑(建筑高度24m以下)采用的是间距控制的办法,相邻建筑间的距离测试通过建筑高度的倍数值控制,而高层建筑则采用日照分析和最小间距的双重控制,较多层建筑更为复杂。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控制建筑密度和审批建设方案时,通常采用两种标准:日照标
准和间距控制标准。其中,日照标准是指大寒日(或冬至日)日照时间数不小于2小时(或 1
小时);间距控制标准是根据当地规划主管部门规定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指定的比例
来控制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日照标准:需要对每一个窗户进行日照分析,计算出窗户的日照时间段。这就需要在日
照分析前,测绘出每个窗户的具置,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屋顶的形状,如果数据不正确,就直接影响计算结果。同时,大寒日日照时间数不小于2 小时的日照标准,针对纬度比较底的南方来说,规划部门比较容易操作。但对纬度比较高的北方来说,要真正按照日照标准来操作,那大部分北方城市的现有住宅都不满足要求,同时无法进行城市改造,影响城市的发展。
间距控制:主要针对多层建筑,由于其计算规则简单,易于操作,所以国内大部分城市
在多层建筑中采用该标准控制。但针对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与面宽的比例比较大,而间距
控制只考虑到太阳的高度角,所以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不能合理利用空间。
3日照预评估基本原理
日照预评估是采用日照分析的基本原理,既根据当地的经纬度,确定太阳的运行轨迹;
同时根据当地规划主管部门制定的间距控制比例,按太阳的运行轨迹,计算出影响建筑的空
间范围。2004年初,上海规划部门协同同济大学的有关专家,针对日照管理现状提出了“三维五度”日照预评估管理办法,并出台了《建设项目日照分析预评估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文件。
“三维五度”日照预评估规划管理,是指除了考虑单个建筑的三维空间外,还在整个建筑群中,通过对相邻建筑群体的关系分析,从已建建筑物的高度、宽度、密度、角度以及与新建建筑之间的长度(间距)这“五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考虑,分析新建建筑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所产生的日照影响,保障每一幢已建建筑乃至每一套房子的日照资源,从而确定拟建 基地的基本规划参数。假设要规划新建建筑群N,在周边已有建成建筑A、B、C等。那么,已建建筑A、B、C的高度、宽度,相互之间的密度、角度以及与新建建筑N间的长度(简称“五度”),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在三维空间上,A、B、C是客观的已知量,在基地周边是定量;N是求证量,可以是变量。定量之间的不同排列,代表了每个基地的特性,已对变量形成了制约。变量之间也可有多种组合,但必须符合《技术规定》,完全有规律可循。在经过数万个多种类型建筑分布、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计算机应用软件,并通过列表汇总,生成函数表达方式,进而演算出新建建筑群N的推荐方案,形成《建设项目“三维五度”日照分析预评估报告》,以此作为规划管理部门核定规划设计条件的参考依据之一。在付诸规划管理实践的过程中,上海规划管理部门建立了“五个一”的日照预评估管理体系,包括“一套管理规范”、“一个数据平台”、“一本操作手册”、“一份应用软件”和“一支专管队伍”。
日照预评估规划管理的运行过程规划管理部门在核定规划设计条件时,依据《建设项目“三维五度”日照分析预评估报告》提供的可建参数,并根据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相关技术规定,综合平衡有关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和日照控制要求之间的关系,核定建筑高度、建筑面宽、建筑密度等规划控制指标和管理要求。同时规定,在审核建设工程方案阶段,如设计方案符合日照分析预评估要求的,进入规划管理的正常通道。如个别基地周边建筑情况复杂,建设单位也可补充运用现有的日照分析方法,进行方案完善。
经过一年多的规划管理实践,大多新建项目提高了运行效率,缓解了居民日照纠纷。同时,简化了手续,也受到了建设单位的欢迎。当然,日照“三维五度”预评估规划管理办法尚在试运行阶段,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旧住房密集地区,由于相邻建筑的多样性,以及资料的相对滞后性,往往造成多次复杂的日照预评估计算,有关干部队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4 结束语
日照分析预评估是一种规划管理方法的改进,并不是对现行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修改。目前这个办法已开始试行,在建设项目中利用日照分析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规划建筑设计的效率和精确性,在规划管理中,它比传统的系数控制法更能适应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而且更加准确和完善,同时也为今后日照采光权的争论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日照分析技术将在规划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 5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6(2004 年版) [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 王立红. 绿色住宅概论[M]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3] GB501802-93(2002年版)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关键词】绿色施工;问题;措施
1.工程概况及进度情况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丁程HRB400钢筋应用率为79%,直径大于20mm的大直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小于20mm的墙住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2.组织机构
对于本工程项目,公司建立健全了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定绿色施丁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做好绿色施工。
3.绿色施工实施措施
3.1绿色施工培训学习
为贯彻落实项目部制定的“四节一环保”的各项措施,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小组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与验收指南》等培训学习,并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交底。
3.2职业健康及公共卫生
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南公司制定减少笸工扬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和办法:项目部安全员负责实施公司制定的各项措施及办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体检和健康教育,通过建立民工学校及组建绿色施工小组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及健康教育,并观看安仝宣传片和健康教育片。
3.3绿色施工评价管理
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分基础、主体、装饰三个阶段,对工程绿色施工效果进行自我评估。评估后提出改进措施,并指定落实方案。
3.4环境保护
3.4.1施工现场标牌标示
在施工现场主人口处设置“八牌两图”,明确规定环境保护及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3.4.2扬尘控制
(1)场地的封闭及绿化。现场内所有的场地均采用C20的混凝土浇筑,车道范围200mm厚,其余150mm厚。难以利用的空地做成花池,种花美化.土方施工时,堆土的地方进行绿化,可防止扬尘。
(2)封闭式垃圾池。在现场设置三个封闭式垃圾池。施工垃圾用塔吊吊运至垃圾站,对垃圾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分拣、存放,并外运至规定的垃圾处理场。
(3)洒水防尘。常温施工期间,每天派专人洒水,将沉淀池内的水抽至洒水车内,边走边洒。洒水车前设置钻孔的水管,保证洒水均匀。
(4)利用吸尘器清理。结构施工期间,对模板内的木削、废渣的清理采用大型吸尘器,以防止灰尘扩散.避免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
(5)车辆运输防尘。保证运土车、垃圾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大型货物运输车运行状况完好,表面清洁。散装货箱带有可开启式翻盖,装料至盖底为止,限制超载。挖土期间,在车辆出门前,派专人清洗泥土车轮胎。运输坡道上设置钢筋网格振落轮胎上的泥土。在完全硬化的混凝土道路上设置洗车台,防止车辆带土和扬尘。
(6)在装修阶段,水泥等易飞扬细颗粒建筑材料采用专用封闭库房存放,避免扬尘:
(7)楼层内每隔四层设置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定期收集消毒。
3.4.3噪声与振动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声,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现场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加强现场噪声检测,现场安全员采用噪声检测仪测定,使噪声分贝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4.4光污染控制
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场地=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3.4.5水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达到pH值7的要求.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
3.4.6土壤保护
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3.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3.5.1就地取材原则
本工程所用材料本着就地取材原则,均在郑州;市市区内或周边地区,运输距离均在500km范围内。钢筋原材运输距离为141km,混凝土运输距离为10km.砂石运输距离为152km,水泥运输距离;为80km。
3.5.2限额领料制度
项目部对于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均采用物资需用计划及限额领料制度。
3.5.3节约钢材
本工程竖向钢筋接头采用电闸压力焊连接方一式,对于框架梁及筏板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尽量避免使用冷搭接方式,节省绑扎搭接长度。
3.5.4节约混凝土、砂浆
工程桩为混凝土灌注桩,其超灌部分凿除后将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我们通过合理利用将其变废为宝。将凿桩产生的大块混凝土用来做基坑内拉运土方的道路路基,细小碎块均匀撒散作为碎石垫层。
工程所用混凝土及砂浆均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及预拌砂浆,由于商品混凝土到现场为成品,不存在现场砂、石、水泥堆放和拌制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改善了混凝土的施工强度,整个现场干净整洁。
3.5.5节约木材及模板
(1)做好模板计算工作,确保翻样的木材定额损耗率小于5%。
(2)对上部结构使用的木模板加强管理并采用技术措施,增加模板翻用次数,延长模板使用寿命:
关键词: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一、实施绿色施工的现状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由绿色设计向绿色建筑转化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施工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施工生产能耗、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采取一定的技术来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等。但是,大多数建筑企业在采取这些绿色施工技术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是比较单一的,还没有积极主动的运用适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开展绿色施工。
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在施工现场运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并未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充分的应用。
绿色施工的实质是要保证一切施工生产活动能满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对建筑业企业来说,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从生产要素高消耗、低产出的扩张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不仅是企业提高绿色施工水平,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加快形成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需求。
绿色施工是建设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实施绿色施工的措施
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施工现场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施工现场四周栽花、种草、洒水等内容。它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绿色施工除了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外,还包括减少场地干扰、结合当地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或能源,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实施绿色施工重点就是要从降低扬尘、减少噪音、做好垃圾处理等方面出发,把控定额施工用水、用电、用能等关键环节,广泛引入节能技术,坚持材料升级换代,以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节材、节水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深化项目效能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另一方面,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可以从源头上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指标的实现。要重视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创新。积极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例。
三、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绿色施工是由绿色设计向绿色建筑转化的重要过程,国家、地方相继出台了关于绿色施工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其中有建设部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北京市的地方标准《绿色施工管理规程》、2013年5月1日起实施的《浙江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施细则》(试行)、《杭州市绿色施工现场创建标准》等。
浙江省杭州市对符合绿色施工标准(节能示范、绿色施工示范)的工程,经主管部门评估达标后,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奖励,并对建筑企业信用进行加分。
《杭州市绿色施工现场创建标准》中要求:施工现场要成立创建绿色施工现场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成员分工明确;创建工作要有详细的工作计划;施工现场要有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上墙公布,落到实处;有用于添置设备和治理污染、购买资料等的专项经费;组织、计划、检查、会议记录、技术交底、活动内容齐全,有台账;施工现场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干部需经环保和建筑业管理部门的专业培训,懂得环保和文明施工要求,并获得证书;施工现场工人需接受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并进行适当绿化;建筑施工现场周边必须设置不得低于2.5米的围墙或遮挡物,道路、河道施工现场两侧必须设置不低于2.1米的围护设施;禁止在施工现场实施消化石灰、搅拌石灰土和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作业;施工现场采用的散装水泥桶应保证进出口密闭性能良好,并采取除尘、围护等措施防止进出料时产生扬尘;市区禁用柴油冲击桩机、振动桩机和旋转桩机,控制用柴油发电机,减少高噪声污染,对于噪声机械设备必须采用隔声罩和消声器等消声措施。靠居民较近处在有条件情况下采取设立活动隔声罩(屏),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措施,节水、节电、减少物料浪费,再生资源得到回收和利用,对施工中产生的落地灰、碎砖、碎石、黄土均清扫后作处理,建筑垃圾严格按环卫部门要求处理,保持工完场清;合理安排工期,尽量压缩夜间施工时间,夜间施工需经环保部门批准等。
四、杭州市施工现场实施绿色施工的措施实例
1、向所在地的环保局备案,领取排污许可证。
2、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设置了2个污水排放口,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3、食堂隔油池每隔3日打捞一次。
4、打桩时产生泥浆集中收集,采用密封式泥浆运输车,运往指定地方统一处理。
5、施工现场地坪进行硬化,砂石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料堆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其它地方种植草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设立花坛栽种绿色植物。
6、施工现场地面撒水间隔为2次/天,遇大风干燥天气按实际情况增加洒水次数,洒水设备利用油桶进行改装。
7、散装水泥罐进行密封处理,混凝土、砂浆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8、施工现场周边围墙设置高度为2.5米,并绘制墙画进行美化。
9、施工现场土方等建筑垃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
10、食堂使用的燃料采用轻质煤气和电,食堂安装符合环保标准的油烟净化装置。
11、节水、节电措施:在夏季用电高峰,对施工现场的民工宿舍安装的空调进行统一管理,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采用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施工现场的车辆冲洗、混凝土养护、绿化浇灌等。
12、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开展绿色施工的教育、培训。
结语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可以利用外部手段实现建筑整体的节能。比如在建筑房顶和阳台种植相应的绿植,或在花园、阳台种植绿植,不但可以有效美化环境,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建筑周围的微气候,实现环保功效。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利用相应的环保材料也极其重要。建筑设计时采用无毒无害、能耗低的材料能够有效保证人体健康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建筑的目的。
2绿色建筑施工要求
2.1施工中的环保要求施工中的环保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环境污染等。并且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计划书及相关文件和评估报告,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扬尘、噪声、污水排放等达到相关要求。对于扬尘控制,要保证在运送土方、垃圾等材料时不污染场外道路、环境,对于容易散落、飞扬的建筑材料要严格覆盖;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要定期洒水,减少扬尘;保证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尘的要求;在建筑物爆破前也要做好必要的防尘措施,比如预湿墙体、搭设防尘栏等,并尽量选择风力较小的天气进行爆破。对于噪音污染的控制,要尽量使用低噪音的设备工具进行施工,同时,要求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对于水污染的控制,保证现场污水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在进行污水排放时要进行严格处理,保证有毒、有害污水不乱排放,同时也不得随意开采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对于土壤的保护,首先要在工程建设时做好地表环境的保护,因施工造成的裸土要进行及时覆盖,及时加盖相应防护栏,防止水土流失。因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坏也要在工程完工后进行植被恢复。
2.2施工中的节材要求施工中的节材要求包括对施工材料的控制、施工设备的控制。在进行施工建设时为取得最大的资源利用效率,应该合理的安排设备入场顺序和调动顺序,按照相应的施工规划进行原料的采购和设备的配置。另外,在材料运输过程中也要尽量防止损坏和遗漏,同时,材料管理方面也要十分注意。对于材料的储存条件、储存地点等都要有合理规划布局,防止材料存放过程中出现损失。另外,还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防止因施工方式的不合理或施工人员的疏忽而造成材料的损失。另外,对于建筑中的保温隔热系统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规划,尽量减少热桥效应,在选择保温隔热材料时也要做到经济适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也要选择低碳材料,减少木质板材的使用。
2.3施工中的节水要求建筑施工中做到节水就要提高水的利用率,一水多用,比如机器、设备冲洗用水和生活用水可以用做路面扬尘喷洒水,也可以采用非传统水源(比如河流、湖泊水等)进行绿化灌溉、路面喷洒和设备冲洗等。同时,对于大型施工现场,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集水装置,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也可以分时段的进行供水,控制用水量,使水源得到有效节约利用。
2.4施工中的节能要求施工中的节能包括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合理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合理利用施工灯光照明设备等。在施工中要制定一定的能耗指标规定人员行为,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和能源节约意识的培养,使施工人员具有节约意识。也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不必要机器的使用,做到“人走电停”,真正在实际行动上节约能耗。另外,施工采用的照明设备除非有特殊要求,都要利用节能灯或声控灯。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尽量将临时生活区建在通风、通光、日照好的地方,以利用自然条件。
3如何提高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3.1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规划工程的建筑需要相关法律文件的保证,作为绿色建筑行业也需要有一定的施工设计规范进行工程建设的约束。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规范并不健全,只是个别地区制定了设计施工规范,然而在执行起来却还是会有困难。所以,这就要求国家尽快出台相应措施和法律,规范建筑行为。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技术指导、监督,对于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违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另外,相关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一定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施工建筑企业进行一定的规范,使建筑行业运行更加有序。
3.2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施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因此,要加强人员建设,提高人员技术水平,使人员的素质满足建筑需要。对设计人员来说,要不断吸取先进设计技术、经验,综合考量施工现场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建筑设计,同时在设计时也要进行相应的节能探索,不断进行新材料的发现,大胆利用新材料。对施工建筑人员来说,要不断提高施工技能,探索更加高效的施工技术,同时也要保证施工过程的合理有序性,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建设,不得随意更改图纸、变换建筑方案,从而提高建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3加强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合作联系要想建设真正的绿色建筑离不开设计人员的合理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科学施工,当然也离不开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良好配合,双方的密切配合才能建造出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绿色建筑。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进行实地考察,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流,了解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建筑方案,而施工人员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也要与设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当遇到施工难题时要主动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不得随意进行图纸、设计的更改,对于设计不合理之处要进行详细说明解释,充分尊重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而设计人员也要虚心听取施工人员建议,及时进行设计修改。只有两方面密切配合才能使建筑更加高效、节能。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