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12: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劳动教育的类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幼儿园 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labor education of early elder children developed are the babies' education-through-labor content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the condition provided by the kindergarten is insufficient for the labor education,and the way of developing the labor education is unitary.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we should perfect the security system of kindergartens labor education, guide parents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labor education.
Key words kindergarten; labor education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劳动教育的规定是“要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通过劳动教育,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能得到提高,并且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长沙市四所示范性幼儿园大班幼儿劳动教育为例进行探讨,示范性幼儿园对其他幼儿园起到示范、领导和辐射作用,其综合水平较高,是其它园所学习的对象,但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
1 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组织幼儿参加的劳动教育内容不全面。幼儿园组织幼儿参加的劳动教育内容偏重于幼儿的自我服务劳动、就餐准备和收拾、主动收拾玩具以及分发点心,而对于饲养小动物、养殖花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则很少组织,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局限在幼儿的活动室,而没有把场外的条件利用起来进行劳动教育。
(2)幼儿园提供的劳动教育条件不充足。由于场地的限制,很多幼儿园没有提供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种植园和花园等硬件条件设施。没有这些场所,幼儿不能进行有些简单的劳动,如: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给花草浇水等等。由于时间的限制,幼儿园更多的是安排五大领域中的其他方面的活动,没有给劳动教育留足够的时间,因为时间的限制而阻碍了劳动教育的开展。另外幼儿园缺乏幼儿劳动教育方面的制度也是阻碍幼儿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一个因素,幼儿其他方面的教育都有相关的制度作为保证,确保各方面达到要求,但劳动教育却缺乏这方面的保障。
(3)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单一。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儿劳动教育所利用的途径有限,没有充分发挥各种途径的优势,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引导幼儿了解劳动者、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三个方面,老师们采用得都最多的是讲故事、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游戏活动中的角色扮演,其实幼儿身边就有很多劳动者,比如自己的父母是医生、是警察,让幼儿了解这些劳动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请一些劳动者来幼儿园与小朋友交流或者是组织幼儿进行实地参观,如参观消防队,不仅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消防队员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的特点,还可以通过与消防员叔叔的交流了解自己想知道的有关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对消防员的热爱之情。但是在调查中,让幼儿了解劳动者并产生情感的途径中,实地参观和请有关劳动者来园与幼儿进行交流的途径利用的比例比较小,更多的班级选择的是其他简便易行的方式。
2 改善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策略
2.1 完善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保障体系
(1)制度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制定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如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估, 幼儿劳动素质考证制度等等,创建一种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劳动习惯。(2)场地、设施保障。各幼儿园的条件都有所不同,因此各园要从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各种类型的、不同层次的劳动教育基地和活动场所,尽量配备与教育内容要求相一致的基本设施,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依托。(3)时间保障。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技能的形成与参与劳动的时间有关,因此组织幼儿集体劳动的时间要列入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并且要保证用于劳动教育的时间不得挪作他用。(4)师资保障。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实践指导能力,从而保证劳动教育内容的落实。同时,对幼儿以个体为主的劳动行为要规定必要的时间,针对个体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即时的指导。
2.2 创造多样化的幼儿劳动教育途径
幼儿劳动教育除了组织教学活动、讲故事和在游戏中角色扮演的形式,我们要更多地利用实地参观、请幼儿身边的劳动者来幼儿园与幼儿进行交流。在调查中许多老师为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所提的意见中就提到要加强这两种途径的利用。这样能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幼儿能够亲身体验,更能激起他们心中的情感。
另外当前文艺作品、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作品和影视中的人物形象、言行、品格,深深地影响幼儿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对幼儿开展劳动育。但是这些作品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幼儿缺乏对作品好坏的区分能力,所以老师和家长必须帮助幼儿进行选择,让幼儿多看那些宣传正确劳动观念的作品,从而得到教益。
2.3 积极引导家长转变劳动教育观念
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家庭的劳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家长要端正观念,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在家要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是最简单的一种日常劳动,通过自我服务劳动的锻炼可以培养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也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家长应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会自我服务,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等。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养成良好习惯,学会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为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当然,由于幼儿能力的局限性,父母要对幼儿的自我服务要加以引导。
要培养幼儿做家务的兴趣,引导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城市里的幼儿大都远离农村,许多常识都不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做家务来向幼儿传授简单知识,幼儿对做家务也会越来越感兴趣。
给幼儿提供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不仅使能让他们获得劳动的教益,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让他们体验到责任感,还可以让他们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从而促进家庭成员关系融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多鼓励少批评;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加以引导;对待他们的问题要进行耐心、具体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闫玲.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36).
[2] 王青青.幼儿劳动教育不容忽视[J].安徽教育,2002(23).
[3] 陈剑梅.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J].教育导刊,2003(4).
如果勉强将上述游戏称为“教育”,那么,这种教育其实只是“生长”。生长是自然中的所有动物、植物的基本生存方式。若人类教育愿意道法自然、顺其自然、顺应自然,那么,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自然地生长。当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时,其实是说:教育要知道自己的界限,不要越界,最好的教育乃是“不教育”。或者说,教育可做的事情并不多,尽可能遵循自然之道,让孩子像动物、植物那样生长。
自然之道,就是自然之律法。野生动物不以文字立法,但依然有规矩和界限。野生动物界以惩罚甚至严酷的惩罚来建立规则。比如,狮子有自己狮群及其领地,它的领地不允许被侵犯。猴王有自己的等级制,猴王不允许自己的等级受到挑战。
自然教育的第一条简单规则是:每个自然群落都存在少量的、简单的自然法。凡是违背、破坏自然法的人,就接受自然法的惩罚。自然教育的第二条简单规则是:自然法不以文字的形式制订、确立、颁布和宣传,野生动物只以暴力战争或惩罚的方式实施自然法而不以说教的方式宣传自然法。
自然人的生活接近野生动物的生活。自然人在向文明人发展的进程中,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规则:不仅立法,而且以教育的方式普法,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宣传律法,并将某些还没来得及上升为法律的生活规则确立为道德(广义的道德教育包含了法律教育)。就此而言,教育的主要功能乃是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二者可统称为政治教育。
也就是说,人类虽然也以道法自然的方式立法,但人类并不像野生动物那样以暴力战争或严酷惩罚的方式去施法,而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增加了普法教育和道德教育。只是,普法教育和道德教育从一开始就显得软弱、无力甚至引起混乱。于是,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里的“礼”相当于“法”。虽然老子对“礼法”有很不客气的说法,他似乎更重视“道”和“德”,但是,“法”原本就是因为道和德出现了问题,才被订立和执行。
人类生活要么显示为“野生动物”式的生活,要么显示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式的由“哲人王”统治的完美生活。由于人类既不可能彻底返回野生动物的原始生活状态,也无法实现柏拉图式的理想生活,人类只能在现实的社会中过一种中庸的、折中的现实生活。亚里士多德将这种中庸的、折中的现实生活智慧称为“实践智慧”。
一是教育目标的偏离。目前,城乡还有一定的差别,农村劳动艰苦,收入偏低,没有劳动保障待遇,使得部分农民进城务工以增加收入,再加上家长们的共同心态,是希望子女“书包翻身”“跳出农门”。这样使青少年逐步萌发厌恶农村,离弃农村的思想。于是“离农”就成为绝大部分学生奋力拼搏的目标,。使部分家长和学生的心态产生了消极、悲观的状态。
二是教育内容的偏颇。由于教育目标的偏离。“高分”是升学离开农村的主要“砝码”,所以,学业成绩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轻视劳动教育,已成为所有家庭教育中的通病。农村来城务工的农民工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有的都无法检查和辅导子女的学习,只能持续不断地“敲木鱼”督促子女学好文化。在德育方面,较多的灌输“好马被人骑,好人被人欺”的观念,以及“别人一拳来,你就一脚去”的处世之道。至于劳动,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须小时候浪费精力。
三是教育方法的偏差,现在家长鼓励子女的唯一“王牌”是物质刺激,金钱诱惑。从过去的铅笔、练习簿发展到今天的“人头像”,使得孩子的口气越来越大,另外……。
针对这些偏离、偏颇、偏差的三偏现象,我认为应采用以下对策可以逐步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三偏倾向”
1. 定期举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以讲座为主,讲座内容围绕培养目标,少儿的身心特点、品行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培养,自我服务于家务、公益劳动的指导。个性特长的发展,家庭艺术教育等方面。组织系列专题。既要有一些浅显的教育理论,又要有生动的具体事例的可操作的方法。注意其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2. 组织家庭教育专题研讨会。
研讨会的重点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通问题和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主要方面,拟完成一个个研究课题进行讨论。研究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研究的专题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如何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自立自治能力等。
3. 开展好家长或优秀家长评选活动。
学校与各级妇联、关协、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有关部门联合起来,举办“为国教子好家长,身边的优秀家长”评选活动,这样可以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教育质量提高。评选标准力求公开、公正、公平。具有普遍性、先进性,显示榜样的作用,对于评选出来的“好家长”或“优秀家长”要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张扬,以便收到这样类型活动的实效。
摘要
随着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迅速发展,观赏植物产业成长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水稻因其形态的多样性而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培育和发展观赏性水稻对开发水稻的附加值、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综述介绍了水稻作为观赏性植物的优势、观赏水稻的资源类型及其观光应用价值等,这为观赏性水稻品种的培育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观赏水稻,资源类型,农业旅游,应用价值
中国观赏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观赏植物产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戴思兰等,2013)。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色彩鲜艳、花型奇特、形态多样的观赏植物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主要生态旅游形式的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和迅速发展(王艳平等,2008,现代农业科技,(10):102,105)。培育观赏利用价值高、抗逆广适、生态效益好的观赏植物新品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种质资源中具有多种叶色、多色稻穗、特殊形态的水稻品种,以盆栽、花艺等形式溶入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黄萌等,2013,农业科技通讯,(6):52-54)。在观赏稻的研究上,日本是开展观赏水稻育种较早的国家,九州冲绳农业研究中心已成功开发出了粉红色稻穗的观赏性水稻,可用于装饰观光用的稻田,也可用于制成干花(蔡光泽,2005)。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东北研究中心也开发出两种用于鲜切花和制作干花的彩色水稻新品种,已有商店将观赏水稻以盆栽或花艺形式来装饰店面(肖玲,2008,湖南农业,(12):27)。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这方面工作,上海市农科院和上海创博公司在上海市浦江镇的农田里用观赏水稻精心构思农田世博“贺礼”,以绿色水稻作背景色,再以紫色水稻填笔画,辅以黄色水稻勾轮廓,应用三色水稻品种配合在稻田里书写一个硕大的“世”字形世博会标。湖南省张家界黄龙洞景区也成功栽植了紫叶稻、黄叶稻等多种特色观光水稻,增加了田园牧歌景点的观赏性、科技性和生态性。本综述重点介绍了水稻作为观赏作物的优势、观赏稻的资源类型及观赏稻的应用价值等,以期为观赏稻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1作为观赏植物的优势
1.1适应性广、换景快水稻生长的适应性很广(史正军和樊小林,2002)。水稻生长的主要区域分布在中国南方、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最北限达到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水稻品种的生长周期从100~240d之间的都有,中国南方、北方有水源的地方皆可种植。水稻作为观赏性植物,具有周期换景快的优势。水稻生长周期包括苗期、抽穗扬花期和成熟期等形态差异显著的时期,各具不同的风景。观赏性水稻在不同生长期其形态动态性变化尤为明显,有一种紫叶稻苗期叶片深紫色,抽穗后叶片颜色转变为绿叶带紫色。穗的颜色在苗期无法显现,抽穗后才能陆续显现出黄穗、红穗或紫芒色等。
1.2农业文化、教育价值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观赏水稻将农业与劳动理念教育融入城市园林绿化(魏云华等,2007,福建稻麦科技,25(2):44-4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城市,远离水稻等的农业生产劳动。特别在年轻群体中,生活上铺张浪费严重,对水稻等粮食作物缺乏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更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农业劳动。在年轻群体的认识里,农民是不受重视和尊敬的群体,农业是不被重视的产业。观赏水稻等的发展与产业化应用将农业劳动教育融入城市绿化,教育我们的年青一代,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忘,幸福不能忘本。
1.3经济性、节约性水稻作为绿化观赏性植物还具有经济性、节约性等特点。与其它栽培植物相比,水稻栽培成本低、简便易行、成活率高。只要有水源的地方,水稻栽之即活,是最经济的绿化元素。早在2006年,北京市园林局即制定《关于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园林绿化部门要积极探索利用野生植被营造生态型的具有浓郁郊野气息的绿化景观”的城市园林绿化方向。水稻作为水田栽培作物,有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地方本土特色,因地制宜利用水稻绿化城市园林,让经济节约型园林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1.4功能多样性水稻既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功能多样性的食品加工原料。米饭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粮食,其料理方法五花八门,分炒饭、手抓饭、盖浇饭、寿司、煲仔饭等10几种做法。稻米磨成粉可加工制作成米粉、米线、河粉等。稻米作为原料还可加工成锅巴、爆米花、米花糖、汤圆、粽子、年糕、酒酿等。米糠可以用来榨油、腌菜、提取糠醛,米糠蛋白及米糠营养素;稻草可作为饲料,编制草席、草帽及造纸原料。水稻被列为模式作物,有着很丰富和深入的基因组研究基础(柴小清等,2004)。稻田可防洪除涝,回灌地下水、净化水质等多种生态功能(冯忠民等,2005,中国稻米,(2):5-6)。
2观赏稻的类型
观赏稻按其观赏性状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叶色变异型、穗色变异型及形态变异型。
2.1叶色变异型观赏稻叶色变异型观赏稻是我们比较常见的观赏稻类型。主要有紫叶稻、黄叶稻、白色条纹叶稻等类型。紫叶稻是最常见的叶色变异观赏稻类型,一般用于园林景观的配色植物,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从遗传上分析,有显性紫稻和隐性紫稻两种类型(余显权等,2003)。黄稻是一种少见的突变类型,是因叶绿体的突变导致叶片呈现鲜艳的黄色,也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蔡光泽,2005)。白色条纹叶稻是由叶绿体的突变而形成的另一种叶色突变类型,叶片呈纵向白色条纹,在幼苗期叶片颜色和正常绿色水稻一样,而到分蘖期前后由绿色转变为纵向白色条纹与绿色条纹相间的颜色,从抽穗期开始叶色又恢复为普通水稻颜色(朱平川等,2015)。
2.2穗色变异型观赏稻穗色变异型观赏稻也是较常见的观赏稻类型。该类型主要有紫色穗观赏稻、红色穗观赏稻、棕色穗观赏稻等(方浩俊和周锡跃,2015)。紫色穗观赏稻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黑米的穗色便属于这种类型,灌浆后穗色开始转变,成熟期后穗色接近黑色。红色穗观赏稻分为深红色穗观赏稻和浅红色穗观赏稻,深红色穗观赏稻颜色较为鲜艳,观赏价值极好。浅红色穗主要为红米品种,前期穗色为绿色,接近成熟期穗色逐渐转变为红色。棕色穗也是抽穗后逐渐转变为棕色,随着灌浆成熟,棕色也逐渐加重,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2.3形态变异型观赏稻除了叶色、穗色变异外,其他形态的变异也会增加其观赏性。例如穗形态的变异形成的复粒稻、有色长芒型观赏稻、矮小型观赏稻等。复粒稻是发生于水稻穗粒部的一种突变体材料,在形态上可分为小穗簇生型和颖壳多雌型两种,形态上表现为在单位复小穗的基部丛生2~3个小穗,簇生的籽粒大小无明显差异,呈W形,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张现伟等,2013)。有色长芒型观赏稻是指水稻穗芒较长,带有野生稻基因,芒色一般为紫色或红色(马殿荣,2011)。矮小型观赏稻是指植株较为矮小,便于盆栽和家庭养植,在选育上一般与其它性状综合应用,如矮小紫叶稻等,具有观赏价值的园艺水稻。
3观赏水稻的应用价值
3.1观赏稻的农园观光应用观赏水稻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进入21世纪,我国的观光农园发展迅速,各地的梨花节、油菜花节等观光旅游业遍地开花。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但质量不高,样式单一,没有特色。为了提升乡村旅游业的质量和档次,以观赏性水稻为代表的新元素加入势成必然。日本农户种植了紫、红、蓝、黄、白等穗叶颜色不同的观赏水稻,这些株形、穗形形态特异的水稻经设计栽植布局,根据地域特色组成各种图案或字型的田园景观,供游客休闲观光旅游(李春龙等,2010)。宁夏隆德县着力建设生态园林旅游县城,为突出地域性特色而打造的观赏水稻景观,将成为观光农园发展的新亮点(魏云华等,2007,福建稻麦科技,25(2):44-46)。黄萌等(2013)通过对水稻观赏性状叶色、芒色、壳色性状的比较,对29份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稻材料的进行评价,筛选出紫叶、黄叶及长芒观赏稻。
3.2观赏稻的小型盆栽应用观赏性水稻还可以作为家庭用小型景观盆栽。对植株矮小,株型成簇生长,具有鲜艳的穗叶颜色或特异的株叶形态的水稻品种,适宜用作观赏小型盆栽材料(李春龙等,2010)。水稻作为盆栽植物的优点在于成本低、栽培技术简单易行、换景快等优势,且水稻是我们每日三餐的主食,水稻作为盆栽观景植物能让我们认识农业、贴近生活,理解及传承稻作文化。黄萌等(2013)从29份观赏材料中筛选出了4份可用作观赏小型盆栽的植株矮小的簇生紫叶材料。
3.3观赏稻的景观设计应用观赏水稻的景观设计应用,主要应用于旅游景区或观光旅游点,它是利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将稻田引入园林景观,将大田稻作的生产功能与劳动教育、景观景点等新功能结合起来,景观设计应用是现代农业赋予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新的功能。稻田景观将水稻作为一种景观元素融入环境,以解决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魏云华等,2007,福建稻麦科技,25(2):44-46)。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设计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吴智刚,2006,森林与人类,(2):30-31),在设计上用水稻等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校园环境,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水稻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
3.4观赏稻的城市绿化应用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传统的城市绿化是指植树造林、种草种花。水稻作为一种水生植物,还具有城市绿化功能。在城市街道绿化带、广场等绿化场地,观赏水稻还可用于城市园林中的水景绿化(魏云华等,2007,福建稻麦科技,25(2):44-46)。与花草等绿化植物相比,水稻作为水景植物有利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此外,水稻叶片可有效的吸收城市灰尘及汽车尾气等污染气体,有助于净化城市生态环境。在绿化应用方式上,小型簇生型的观赏水稻品种还可以作为摆盆,通过拼组成各种图案或文字来点缀广场、美化城市。
3.5观赏稻的干花插花应用观赏水稻还可制作干花和插花之用。观赏稻制作干花,既可直接使用观赏稻整个植株或部分,也可用色素将稻株浸染而形成更丰富的色彩。由于水稻的叶片极易枯萎而很少用作切花。观赏稻在插花应用上,一般选择极矮杆型观赏水稻品种,还需将稻根保留,稻叶和稻穗具有插花观赏价值。王艳平等(2008,现代农业科技,(10):102,105)从地方水稻品种中筛选出适用于观赏水稻栽培的种质20多份,在抽穗期剪取颜色特异的稻穗,尝试水稻干花的制作。黄萌等(2013)也通过评价观赏水稻材料而筛选出用于插花的水稻材料。
4小结
观赏性是现代农业赋予粮食作物水稻的一种新的功能,也是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孔祥智和李圣军,2007,教学与研究,(10):9-13)。作为观赏植物的水稻与作为粮食作物的水稻,在育种目标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差异性在于,水稻作为粮食作物,对品种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适口、多抗广适;而作为观赏性水稻品种的要求则是:观赏性好、综合性状优、多抗广适。观赏性水稻不再侧重产量品质性,而侧重于其观赏性状,在综合农艺性状及品种的多抗广适性两者是相同的。观赏性即叶色的多样性、穗型穗色的美观性、综合形态的赏心悦目性。观赏性水稻抗逆性尤为重要,倒伏性的发生或病虫害的影响都会对其整体观赏性大打折扣,大煞风景,从而失去观赏价值。
一、小学考试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其危害性十分重大
传统的小学考试制度存在着哪些严重的弊端呢?主要是:
一是背离了培养目标。小学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以应试升学为目的,以追求高分为目标,从而使考试背离了国家的培养目标,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教育行政部门往往以统考的名次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往往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水平,并与晋级提薪挂钩,教师以考试分数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学生则以升学为唯一目标,以书本知识的学习代替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是考试范围狭窄。由于应试的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范围极大地缩小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重视上一级学校或业务部门的考试科目。许多小学不顾国家课程计划的安排与要求,只设置参加考试的科目,并且增加课时,加大练习量,频繁举行考试,致使学生负担加重,学习知识结构单一。
2.为了追求高分,教师不顾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被僵化成了“划道道、背条条”的模式,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片面追求知识的机械记忆,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了扭曲。
3.单一的文化课书面考试,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导致不少学校不重视动手操作和劳动教育,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着片面强调记忆观点与资料,忽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品质养成的倾向。
三是考试评价方法单一。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只偏重对试卷分数的评价,忽视动口、动脑、动手能力的评价;只偏重考试结果的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只偏重他人的评价,忽视自我评价。一张试卷定全局,分数成了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同时,这种按考试总分“一刀切”划线的录取单一的办法,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四有”公民,阻断了特长生的升学之路,影响所及,学校校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应试”的怪圈,不能鼓励学生在专长爱好方面发展、冒尖,而是违心地按“一个模式”去铸造平均发展的“标准件”。
四是加剧了校际之间的不正常竞争。建立在现行考试制度基础上的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的质量评价机制,极大地加剧了校际之间的升学竞争,导致分快慢班、招择校生、节假日补课、复习资料泛滥等现象屡禁不止。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德育工作实效很不理想,劳动教育和艺术教育长期摆不上学校工作的应有位置,等等。
这种“应试教育”,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主要危害是:
一是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有的学校领导公开提出:“一切都要从升学出发,‘副科小科’应当为主科让路。”这样一来,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被挤到了次要地位。不少学校口头上也说“五育并举”,实际上是“一花独放”,口头上说的是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唯升学率以求,“一好遮百丑”。这种做法极大地削弱了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功能。在这些学校里,青少年的思想偏颇,理想境界低下,劳动观念淡薄,纪律松懈。这对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不说是一种严重歪曲。
二是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学校拼命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强制推行所谓“大运动量训练”和“题海战术”,频繁地举行各种名目的考试,逼迫学生呆读死记,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压抑。同时,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正常的睡眠和文体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生理发展也受到影响。初步调查,学生中的近视眼发病率高达25—35%,体质指标大幅度下降,身心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
三是导致初中学生流失严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中,实际是以牺牲大多数学生为代价来换取少数重点“尖子生”的升学。这种做法不但极大地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促使他们以“破罐破摔”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造成当前初中学生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初中教育的普及,更有甚者学生流失后还派生出其它种种社会问题。
四是极大地冲击着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破坏了国家教育法规,不贯彻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他们按照“考啥教啥,不考不教或少教”的原则,擅自对国家有关规定作了重大修改。这样做的结果,从近期看,严重打乱了学科知识的科学体系和横向联系,造成学生知识结构零散混乱,知识面狭窄,也给教学管理和上一级学校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从长远看,势必影响青少年各种才能,特别是创造才能的发展,并最终降低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五是造成了学校不正之风的兴起。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许多教师试题保密;少数教师甚至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从中捞取“荣誉”。而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考试作弊,这种现象也不是个别的。正由于这样,它使学校的师德和学风都受了严重的影响。
总之,片面追求升学率危害极大,它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必须研究对策加以彻底解决。
二、改革小学百分制的考试制度,把它改为等级评价制度
改革小学百分制的考试制度,实行等级评价制度,决不仅仅是评价形式的转换,实质上是小学考试制度的全面改革,从而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它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实行等级评价制度,以等级计绩,将相差无几的成绩划在一个等级,虽然仍未彻底摆脱分等分级的影响,但它弱化了差别,淡化了分数竞争,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为学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大多数地区小学毕业生都就地就近入学,也为这一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众多的小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实践证明,等级评价制度,就是“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制度。在这一评价模式中,“等级评价”是核心。一般的都把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于是百分制的精确性淡化了,其模糊性突出了。各个年级学生只要答对80%以上,都可算为优秀;稍差一点,就是良好;60%的正确率可达到及格,这说明该学会的知识已经基本学会,达到合格要求了。于是,大部分学生都体验到得到优秀成绩的快乐,决不会像过去只差1分、2分而引起的过重的心理压力。
改革实践较好的学校证明,等级评价的模糊成绩也不要张榜公布,只告诉本人。当然,试卷上的错误必须及时更正,把知识学懂、学会。因此,等级评价制度,也就失去了“排队”的作用,它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把知识学好,获得成功的信心。
等级评价制度与百分制相比,有个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百分制考试,一门课程一张卷,许多应测的能力无法去测,如语文中朗读、说话等;数学中的实际测量等。等级评价制度则不是这样,它进行分项考核,如语文分为拼音、识字、辩词、造句、阅读、作文、朗读、说话、听记,等等。考试方法为分项复习,边复习边考试。分项考试,每项单独划定等级。如果某个学生阅读考得不够好,只得了个“良好”,这不要紧,可能作文得了个“优秀”。如果进一步努力,其他语文考试项目也都可以得“优秀”。百分制考试,名次列在前面的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而等级评价制的分项考试,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获得优良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许多等级评价制度改革的学校,在评定成绩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改革,那就是让学生参加成绩评定。比如,一些无法在卷面上体现出来的考试项目,如语文中的朗读、说话等等,就采用了学生参与评定的方式。比如说话考试,按照教师指定的题目或要求,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按照规定的标准,共同评议每位同学该得的成绩,教师在充分听取小组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合理地定出等级。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这一改革的重大意义,这不仅变单纯的学生复习应考过程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良好的公正心理。
这种等级评价分项考试,考试的范围大大地拓宽了,每次考试的时间缩短了,考试评分方法灵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相应地减轻了。
等级评价制度中的“等级+特长+评语”的第二项内容,就是“特长评价”。这是凭借评价手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改革。由于“分项考试,等级评定”的实施,使师生从分数的怪圈中摆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来发展特长,爱其所爱,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要评价特长,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特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断提高,随着学校领导与教师对活动课程重要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考试制度改革的学校,越来越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但按上级规定开设了活动课程,而且增设自选活动课程,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从众多考试制度改革的学校来看,活动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学科类、技能类、文体类。在这三大类活动中,又可分出许多兴趣小组,每个学生自愿参加,各取所好,主动发展,各练其长。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应当创造良好的条件,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比如,各种活动小组每月可以进行一次小汇报会;班级每两个月可举行一次特长表演;每个年级每学期可举行一次会演;“六一”、元旦、国庆等重要节日,学校可举行各种特长汇报会等等。这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更好地发展了其爱好和特长。
对学生的特长应当怎样评价呢?学校应当有统一印发的“小学生素质综合发展评价手册”,上述活动中学生表现都没有名次或等级,期末从中选择一个最好成绩,用写实的方式记入“评价手册”。比如,某位学生唱歌并在市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那就把这个获奖成绩记入手册中。
正由于众多的活动小组,发展了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长,也发展了学生不同的特殊素质,这为培养不同类型的创造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等级评价制度中的“等级+特长+评语”的第三项内容,就是“评语评价”了。众多的改革实践学校证明,对“评语”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性。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思想品德和文化课学习的情况,而且还要评价审美能力与劳动技能状况,又要评价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性格、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发展情况。这一切,都是传统百分制考试无法做到的。二是针对性。强调全面性评价不等于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而是要突出个性,显示出特点,每个学生都有所不同之处,并给每个学生指出应当努力的方向。三是期望性。在评语中,教师应当具有充沛的感情,透发出热爱学生之情,使学生感受到热情的期望,使学生看到的是希望所在,焕发出努力向上和前进的动力。
从上述的要求来看,写好“评语”的难度是很大的。为此,许多改革学校都把评语工作分为下列四个步骤:一是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既写优点,也写缺点,并写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写完后直接交给老师,不与同学见面,其目的在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小组评议。在小组评议中,要求大家只找同学的优点,不找缺点。这样,团结精神增强了,又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态。小组评完后,由小组长把评议结果交给老师。三是有关任课老师向班主任提供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四是班主任与有关老师共同研究每个学生的评语。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班主任与有关老师共同研究每个学生的评语也就不困难了。在评语中,应当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点燃起孩子们的希望之火,或许这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
实践证明,取消百分制,改革为“等级+特长+评语”的等级评价制,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主要是:
一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等级评价制进行“分项”考核,这就使考核覆盖的内容更加全面,更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强化理解和记忆;“分项”考核,也容易使师生发现知识上存在的缺点,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矫正。同时,等级评分制,要求每节课“堂堂清”,即在课内完成任务;还要求“单元清”,进行单元目标过关制,等等。这就是促使教师认真施教,学生认真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是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等级评价制代替百分制,从而由“教学过程+结果”的评价代替了单纯看分数的评价,这就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实行等级评价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因而对教师的素质也相应提高了,并通过各种举措有效地提高教师政治水平、师德修养与业务水平,这就更加促进了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等级评价制,改变了百分制中的“一张试卷定命运”的旧格局,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可能更多的成功机会,使大部分学生进了优秀、良好的行列,而尝到成功的喜悦,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变成了轻松、愉快的事情,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动机与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进行考试制度改革,由等级评价制代替百分制,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历史必然和正确道路。
关键词: 小学劳技课堂 教学质量 提高措施
1.引言
小学生在劳技课堂中可以对劳动有更深的理解及培养自己良好的劳动习惯,这是小学教育与学生劳动相结合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有规律的劳动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及间接让其理解体会劳动人们的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劳动。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应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同时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及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体质、意志力、情操及自身审美观、鉴赏力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新课标不断强调的内容之一,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劳技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提高小学劳技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改善传统的教学过程。
劳技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有很大不同,劳技课程对小学生实践性的要求及个人操作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此外小学生的整体心智水平都不是太成熟,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用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语言,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
劳技课程当中很多操作动作都需要小学教师给予一定的示范,这就要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水平要尽量高,争取每次示范标准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学老师在进行示范动作时不能一味地求准确快速地完成,应该将整个动作分解成几个部分演示给学生看。对于一些重要或者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师应尽量多地演示几次。只有采取这种措施才能加深学生对整个劳技课程内容的理解,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取小学劳技课程知识和学习劳技课程的技巧。
2.2转变传统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重新定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上,自己充当引导者和督促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何在劳技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2.1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
劳技课程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题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整个劳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转变教学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劳技项目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对于学生得到的机会应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自己动手完成。对于完成自己的任务,小学生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成就感,成就感对于激励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非常重要,随着成就感的不断增强能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小学生兴趣的不断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挖掘小学生内部的创造力,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2.2.2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条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新课程改革的投入不断增加,小学生的劳技课程种类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投资,尤其是一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相对于先前的多媒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信息量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整个多媒体的效果非常好,其中包含的很多木偶类型的画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要讲的课程在网上特定地搜寻出一些相关资料,这样会使学生更有兴趣更好地认识自己要学的内容。
2.2.3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所有课程当中,劳技课程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劳技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本学科的优势,如果在教学当中让小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很容易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整个教学效果及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有利的。
3.教学单位要重视对于劳技课程设备的完善,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劳技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自己实际动手,小学生的实际动手都是在劳技课程的设备上进行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设备,小学生怎么进行良好的动手锻炼呢?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增加对整个小学生劳技课程的投入,使国家对小学生教学的投入资金准确到位。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引进更全面的设备,这样有利于学生眼界的开阔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4.结语
劳技教师一定要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使我们国家的“小树苗”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顾志成.如何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效果[J].校长阅刊,2006,4:134.
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 开放 自主 个性 学习氛围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正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
(一)激发兴趣,进入自主学习之门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
1.角色扮演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在《56个民族是一家》中,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民族团结。然后让学生思考:在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中应注意什么?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2.成功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当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二)丰富教学内容的认知环境,轻松学习知识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
二、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
(一)结合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因素。 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
(二)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三)根据课程特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回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才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从而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向社会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