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债券投资市场分析

债券投资市场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4 15:56: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债券投资市场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债券投资市场分析

篇(1)

监管部门须定期稽查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并在必要时公布指导性资产配置比例。对可能发生偿付能力危机的投资资产配置,或缺乏变现能力的投资资产配置的公司,及时整改要求,直至强制其重新配置投资资产。 树立以固定收益模式

为主的投资理念

欧美保险公司多年的实践证明,投资于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对象应当成为保险公司投资的主渠道。上世纪90年代至今,政府债券投资在这些国家的保险公司可投资资产中占15%左右,企业债券投资占41%以上。这就是说,投资对象应当是变现能力较强的债券,决非实业投资,也不是不动产投资,更不是保险公司自己去经营管理的实体性投资。

允许设立专业保险

投资机构模式

这一方式适用于可投资资产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搞好保险投资,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投资人才,涉及懂保险资产性质、法律、财务税务、投资管理和市场分析的人才,当然还包括具体的投资操作人员,人力成本非常高。若投资资产规模不大,不足以支付必要的投资交易成本,那么,把投资资产委托给第三方资产管理人,或直接投资上市交易的债券,或干脆委托银行管理,是更明智的选择。

鼓励委托第三方

资产管理人管理 保险公司可投资资产 这一方式适用于可投资资产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其实,把可投资资产交给第三方资产管理人来运用,即使在欧关也是很流行的。如在德国,其所管理的资产已占保险总投资资产的23%。在美国,选择第三方资产管理人的保险公司数目占到总数的75%。事实证明,选择第三方资产管理人通常要比自己设立专业投资机构具有成本优势,而且更具成本效率。

目前,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似乎担当了第三者资产管理人的角色,但其特殊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决定了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利于保险投资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从政策上讲,不能因此而否定第三方资产管理人的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为 保险公司拓展投资空间

伴随社保资金的日益庞大,可供保险投资的渠道和品种就越发显得空间狭小。因此,债券投资应当成为保险投资的首选和主要品种,得到大力发展。

加快培育金融

篇(2)

市场很缺钱 利率连飙升

节前的两周,货币市场指标利率――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持续走高。据中国货币网公布的数据显示,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继1月19日大涨128.11个基点后20日上升208.30个基点,飙升至6.1500%,创下2010年12月23日来最大单日涨幅。同时是连续第5个交易日上涨,这一指标创下2011年1月4日来新高。

银行间市场中同业拆借利率同样大涨,IBO001(1天期同业拆借)最新利率为6.0200%,上涨301个基点;IBO007(7天期同业拆借)最新利率为6.1100%,上涨161个基点;IBO014(14天期同业拆借)最新利率为5.96%,上涨126个基点。不过,期限较长的IBO021(211天期同业拆借)为4.0000%,反而下降了180个基点。再次说明期限越短,资金面越紧张。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央行在春节前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在时点上有些令人意外。原本春节后回收假日所需的资金更加顺理成章,而如今时点提前,打乱了市场对央行调控目标和具体节奏的预期。此前银行间市场上拆借利率一直维持在相对高位,反映了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央行政策前景不明朗的担忧,而央行本次的政策调整恰恰兑现了这样的政策预期。

尽管节前央行暂停了公开市场操作,使得2490亿元到期资金全部投放市场,但市场流动性仍然趋紧。分析人士指出,银行为了准备资金上缴以及为春节资金备付做准备,都减少了资金融出或者增加了资金融入需求,这导致回购和拆借市场资金供需矛盾加剧,这一状态在春节前也没能得到有效缓解,资金利率难以回落。

利好固定收益理产品

篇(3)

【关键词】债券投资;银行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156-1.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揭示了债券投资这一传统稳健业务在管制放松后可能聚集的巨量风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债券投资业务方兴未艾,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在反思美国次债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银行业债券投资现状分析

相对于高度成熟的美国债券业务,我国的债券业务还处于初级发展时期,风险管理体系并不健全,风险控制更多依靠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债券发行人和市场参与者严格的准入限制这一行政手段。近年来,随着债券市场的深度、广度的不断扩张和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的迅速发展,债券业务重要性正不断上升。

(一)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趋势不管加强

与我国金融领域中的其他部份一样,我国债券业务正在向市场化有序进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日趋多元化,债券种类呈现多样性,信用层次不断丰富。

从债券发行人看,范围由2004年的人民银行、财政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企业延伸到目前的铁道部、银行金融机构、国际开发机构;从投资范围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投资品种由2004年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和商业银行用于补充资本的次级债扩大到政策性银行债、普通金融债、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债券、混合型资本债和地方政府债等十余个品种,2010年又推出了超短期融资券,市场再添新品种。

从债券投资者看,目前已有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社、财务公司和企业等类型的投资者,且户数逾万家,较2004年末翻了将近两倍。

从市场容量看,2010年债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末,债券发行量已达到9.76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9.30%;债券市场存量20.72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15.42%;各类债券托管量突破20万亿元,达20.18万亿元,较2009年增长15.09%。

从制度建设看,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度建设得到长足进步,首批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已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银行参与债券投资业务的动力不断增强

由于政策、市场和自身特点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银行间投资债券市场的意愿较高。

一是宏观调控政策促使银行加大债券投资。受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受到较严控制,债券市场进而成为银行配置资产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存款准备金的联系上调也促使银行增大了对流行性资产的配置力度。

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改善了银行债券投资的市场环境。债券市场参与者数量的迅速增加和类型的多元化,为银行提供了更多不同投资取向的交易对手,提高了交易成功的概率;债券发行量的扩大则有利于银行更自由地调整资产结构,使银行的资产管理具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三是银行制度成为投资债券的内在因素。在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银行的资产配置受到严格限定,是债券成为除信贷投放外的另一重要资产配置方式。这对中小型银行业机构尤为明显。此类银行均存在经营规模狭小、营业网点不足、产品创新乏力、营销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市场狭小、优质客户资源有限、中小企业利润偏低的市场背景下,中小型银行处于竞争优质客户乏力、培育小客户成本过高、无力独自研究和退出新产品的不利地位,限制了其贷款业务的发展;相对而言,银行间债券投资业务具有经营成本低廉、参与者市场地位平等、交易可控性强、不需要营业网点的支持、利息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有效规避了小银行的市场竞争短板,并可使其通过对债券期限结构的合理配置,兼顾资产流动性需求。

二、我国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反思美国银行业债券投资业务的教训,并对比美国银行业在债券业务中风险管控的情况,可以看到,我国银行业虽然收到的制度约束和外部监管较为严格,尚不会出现较大的系统性风险,但发展差距显而易见,并且严格而言,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处于尚未建立完整、系统的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体现的阶段,管理水平先归于业务发展显得较为滞后,不利于低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债券风险。

(一)风险投资策略不明确

我国大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近年来虽已展开了对债券的分析研究,但受专业人才缺乏、内外信息资源不足的影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多集中于单项业务或局部问题,缺乏系统性研究,不足以从全行视角出发为债券投资提供系统性的前瞻指导,未能对债券业务的发展方向、规模、种类、期限配置制定长期规划,致使银行债券业务缺乏市场定位,无法形成明确、持续的具体措施,影响了低于市场波动的效果。

(二)风险管理制度有所缺失

在业务规范上,多数银行还未建立起一整套能全面覆盖债券业务风险环节的管理制度,未能针对债券业务特点指定才做操作性强的自营业务、业务、代持业务具体细则或业务流程。日常管理主要依靠管理货币市场的业务的各项内部制度。而此类制度的内容多为各个部门的职责规定,没有可用于具体操作的风险量化指标,客观上难以在部门和岗位间形成有效制衡,削弱了债券投资管理的约束力。在投资决策上,银行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经验判断,未形成亿债券种类、期限、价格和市场利率等因素为基础综合评定的决策机制。

(三)风险信息归集相当困难

一些银行的各类信息系统缺乏有效整合或梳理,无法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和市场风险需要。此类情况或表现为分别记录的会计核算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和风险管理信息处于割裂状态,缺乏有限沟通渠道;或表现为自营业务、业务、代持业务台账未分类记录,无法统计各项业务总体数量。在各类信息系统尚未有效整合的情况下,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无法上升到依据风险计量、检测等手段进行科学决策的层面,只能停留在主观判断阶段。

(四)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不足

一些银行的风险防范水平还较弱,对有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控债券风险,并开始逐渐引入市场风险计量模型,限额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等技术支持,但受人力不足、专业水平有限和工作不专职的影响,在实际监控中未能实现风险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没有建立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也未在压力测试基础上制定出应急处置方案,制约了风险监控的效果。

(五)短期逐利性仍然较强

频繁的债权买卖在一些银行已成为日常现象。有的银行频繁通过出售、购回的形式让交易对手代持自身债券,借以推高债权利率,实现更高的债权收益率;有的银行频繁进行债权买卖,亿获取价差收益。大量的交易使得一些银行1年的债权买入卖出总量高达齐年末债券余额的30倍以上。

(六)内部监督机制实现虚化

债券业务的风险管理在很多银行中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日常监督中,一些银行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未督促过高级管理层高进对债券业务的风险管理,也未拟定出相关风险约束指标;稽核审计等风险管理部门未对债券业务进行全面检查,也未提出过风险审计报告和风险管理意见。

【参考文献】

[1]中债登债券研究会.债券市场创新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2]弗兰克.J.法伯兹等著,钱泳译.高级债券资产组合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港币;人民币化;货币替代;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

2010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金融机构以人民币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这意味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也就是人们所称的CNH市场的正式诞生,这一市场被视为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年之后,2011年5月30日,香港金管局公布香港人民币业务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通过香港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量,占比超过全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八成。随着香港地区与中国大陆之间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港币交易性需求及其替代关系也将发生新的变化,人民币对港币的替代效应将会不断扩张,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使得单一法定货币将不只是愿景。

H市场对港币――人民币关系的影响

1.1 CNH市场的形成

由表1可以看出自2007年始内地进一步加快在港CNH市场发展步伐,意味着在得当的激励和体系支持下,CNH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2 CNH市场的现状

1.2.1 CNH中人民币市场分析

首先,让我们先关注一个笔者从BIS Triennial Central Survey中提取的有关数据。

表2 人民币在各国家、地区的OTC交易额(日均值、百万人民币)

表2列示出人民币离岸市场日均交易量最大的几个国家、地区。需要注意的是,表中数据来源于2010年12月的相关统计数据,从时间上看,是在CNH市场同年7月建立之后,表中可明显看出,香港已成为人民币境外交易的主要金融中心,这对于港币的人民币化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与此同时,在香港金管局本年度的措施中,诸如“为保证香港人民币供应的稳定,金管局会利用人民银行的货币互换安排,提供200亿元人民币作为常设资金池,为跨境贸易结算和支付提供人民币资金。”“有关参加行在清算行信贷风险敞口的问题,原则上能够以参加行在清算行设立托管账户的方式解决。金管局与人民银行、参加行及清算行将进一步商讨法律文件及程序操作等具体细节安排,希望能尽早在2012年初落实。”等,这些新措施鼓励利用已经存在的离岸的流动性,用以在启动在岸市场之前满足贸易结算需求。这不仅会缓和配额使用的压力,长远来看,按照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说法,实际上最近变动的是“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已经达到了合理规模,能够满足当地企业的人民币需求”的良性反应。因此,当香港的人民币市场更加深厚和成熟之时,外汇配额制度可能将逐步取消。大陆进口商向香港贸易进行的人民币支付不涉及货币兑换。

今年1月央行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该办法表示银行可依据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证书或文件直接为企业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据近日香港金管局数据统计,截至4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已增至5100亿元,今年前五个月香港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规模近300亿。

图1 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情况

如图1所示,取消贸易配额对香港的人民币存款累积引发的干扰极小,香港人民币存款只需攀升,香港金管局正在支持CNH计价的金融工具的发展。通常对于新产品没有普遍的禁令,这使得这样一种预期更加有可能会出现,即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会发展的更加成熟。

1.2.2 CNH中人民币债券市场分析

在2011年前5个月已有28家发债主体在港发行总额为28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相当于去年全年总额的78%。2007年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发债机构仅3家,涉及金额100亿元,在经历了2008年和2009年分别20亿元和40亿元小幅增长后,这一数字在2010年一跃达到360亿元,发债主体也增至16家。2010年,中国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金额5060亿元,其中73%经香港进行,总额达370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金额达到3600亿元,其中高达86%经香港,数额达3110亿元。

图2 新发现的CNH债券规模;百万人民币元

数据显示,自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内地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来,累计有超过50笔人民币债券在港发行,总额约1020亿元。发债主体也由最初的内地金融机构,扩大至2009年的财政部及香港银行在内地的附属公司,随后进一步扩大到普通企业及国际金融机构。

图3 2009年9月始至2011年5月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二级市场流成交量情况

就目前来说,金融机构选择赴港发行“点心债券”,首要目的是为了补充资本金,但这同时也必然促使香港更快形成离岸市场融资中心。在今年3月底,央行就着手进一步开放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4月1日中银香港作为香港人民币业务单一清算行确认,从当日起央行给予清算行人民币资金结算利率由原来的0.99%调低至0.72%,与中国人民银行给予内地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一致;同时,中银香港给予参加行的利率亦由0.865%下调至0.629%。

除中资金融机构外,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点心债券”。今年4月,花旗集团宣布正式推出离岸人民币“点心债券”指数;随后,摩根士丹利表示将通过在香港首次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筹资人民币5亿元。

由此可见,目前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自2010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和人民币海外的派生能力。

2.港币被替代的现实分析

首先,由于港币和美元之间实行联系汇率,香港金管局的职责就是守住7.8的兑换比例。简单地说,港币的形态就是美元,只不过是1/7.8美元。美元的下跌必然带来港币兑人民币的持续疲软。现在,港币走软带来的港币资产缩水,可能使得香港人会做资产转换,转持人民币资产,例如将港币资产兑成人民币存款、或投资内地股市、或转到内地置业等,这种做法将对香港经济起到一定的萎缩作用,同时让大量港币积压在香港。

其次,避免损失储备的利息收入。香港可以选择完全不动用美元储备的资产,继续收取美元债券的利息。做法是由中国以人民币交换港币,一次性提供香港人民币化所需的人民币,而人民银行可藉此得到等值的港币,作为人民银行持有的一种抵押品,加上香港以人民币为本位,必要时可按比例向香港赎回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则可以藉此获得可观的铸币税收入。

再次,是货币政策控制权。假若港币人民币化,货币政策决策权无疑在中国人民银行,但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为顾及未来香港的经济发展,人民银行制订货币政策时将会把香港的经济情况列入考虑因素。

同时,在经济周期上,由于港币同美元是联系汇率,香港的利息因美国而动,也就是说从利率上看香港的货币政策周期应该是和美国人同构的。而在经济周期上,香港的经济却和内地更加紧密,同美国相对疏远一些。而中国的经济周期和美国是完全不同的。目前的美国经济处于下滑期后恢复上升阶段,未来它需要降低利息,而中国经济正处于过热期,一些市场预期显示中国的央行未来可能会继续加息。如6月14日央行宣布,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本次调整之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21.5%,中小金融机构为18%。

而且,如果港币同人民币挂钩,则不会存在被对冲基金攻击的风险。1997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就是通过美元为中介渠道,利用外汇期市和股市互动关系,沽空港币,迫使香港动用美元储备进行护盘,最终卷走暴利。而港币同人民币建立联系汇率关系之后,因为有人民币的支持,炒家根本没有能力攻击港币。

另外,港币与人民币挂钩,也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入,中国可以在香港地区发行更多数量的股票,香港资本市场在亚洲的地位将变得不可撼动,新加坡和东京的声势也将变得越发渺小。不过,港币的转钩也不是长久之计,未来最后的结局是“人民币化”。而且港币一旦开始转钩人民,形成新的联系汇率,将会促进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开放,而且会测试和试探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各种风险。这符合中国的渐进性和试点性的改革哲学。

3.结语

基于香港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潜在的热钱风险使得监管部门在对人民币资金回流的操作上显得比较谨慎。并且,由于CNH的存款达到临界质量以及香港金管局继续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中国政府将最终需要保留最后一道防线――至少在经常账户方面――继续检查贸易文件的真实性,以防利用这一途径进行投机。此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港币与人民币的汇率联盟何时可以建立。即,内地与香港有关部门就港币与人民币之间达成共识,确定固定比率,两地政府并付诸实践,建立稳定的汇率机制,对内缩小人民币与港币的的波动幅度,对外采取联合浮动。

但是,本文认为,港币的人民币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大陆与香港在今后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两地经济结构进一步趋同,港币被人民币所替代才可以平稳的实现,两地经济才能共同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纪建.“一国两制”下多种货币统一的几点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5):40-42.

[2]黄燕君.港币-人民币一体化:意义、条件、前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30-242.

篇(5)

说到投资理财,人们大都对股票、国债、基金、期货这些名词很熟悉,现在,买卖股票不必再到证券公司进行交易,就算是买卖国债和基金等也不需要再到银行柜台去排队了。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就能直接完成各类股票、国债、基金等的交易,鼠标轻点就能进行投资理财,轻松实现财富增值。

工商银行“金融@家”个人网上银行是目前国内功能最为强大的网上银行之一,为客户提供了全面的投资理财功能。通过“金融@家”的“网上证券”服务,不仅可以进行包括银证通、银证转账、B股证券、基金交易、国债交易、银期转账、外汇买卖等各类投资理财业务,还可以通过查询和下载获得有关股票市场信息、基金信息、国债价格以及国际国内财经信息等。此外,工行“金融@家”个人网上银行还提供活期转成定期、通知存款等理财服务、理财方案设计等,特别是通知存款业务,在存入款项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

网上银行正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理财方式和理念,轻轻敲几下键盘,移动鼠标,登录网上银行,就能享受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 “零距离”的服务。

网上外汇交易成新宠

外汇实盘交易作为投资理财的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诸多投资者的欢迎。到目前为止,个人实盘外汇买卖成为最有效的个人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金融工具之一,已经成为继股票、债券后的又一金融投资热点。

篇(6)

报告显示,2009年理财产品市场强势反弹,并体现出了创新、拓展的局面。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品种多样。在金融类理财产品中,有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外汇理财产品、贷款产品、银行卡产品、基金产品、QDII产品、债券产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阳光私募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等十余个种类。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8169个(款)左右的各类理财产品面世,数量上较上年增长两成左右。理财产品几乎以日均25只新品的速度问世,表明我国理财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银行系:理财产品发行冷热不均

随着经济的好转,2009年国内外投资理财市场环境较上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作为理财产品市场的重头,银行系理财产品在数量上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并获得了投资者的关注。不过,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却有着不同的走势。

据第一理财网理财产品库统计,2009年中国境内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共发行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5405款,较2008年增加1314款,增幅达32%。而相比火热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外汇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则有所停滞。2009年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共发行外汇理财产品991款,较2008年的1309款有所下滑,下跌幅度为25%。

基金系:指数型基金成主角

经历了2008年的严冬,基金行业在2009年迎来了触底反弹的阶段。2009年全年,市场新获批发行开放式基金137只(款),较2008年上升27%。从发行的基金类型来看,指数型基金成为2009年新的热点,从上年的仅1只产品增加到全年的32只,在各类基金中占比达23%。

而诸多的变动也注定使得2009年的基金行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09年摹金公司推出了“理财专户一对多产品”,填补了中高端层而产品的不足;而先后38家公司近百位高管先后易职,让2009年成为基金高管“震荡”的一年;基金产品发行总体上升,基金业绩也随着大盘的强势反弹节节攀升,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收益。此外,基金产品自身也开始了创新之路,基金行业的进步开始更快速地跟上国际化脚步。

信托理财:金融投资类仍占主导

2009年信托产品市场继续呈现良性向上的走势,受到了投资者尤其是高净值投资者的关注,无论在产品发行数量上,还是在市场规模上,都显示出加速上升的趋势。2009年各信托公司共发行860款信托理财产品,较上年的648款大幅上升,延续了从2006年到2008年连续上升的势头。

在政策层面上,一批新的规定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的发展。尽管证券投资信托受证交所暂停开户的影响月发行量有所减少,年末中央下达禁止财政资金参与担保信托理财产品的通知致使政信合作产品面临无法发行的情况,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新的规范将更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阳光私募:发行步入快车道

在经历了2008年大熊市所造成的冰冻期后,有人将2009年称之为“阳光私募元年”。阳光私募行业在这一年迅猛发展,不仅私募企业数量、私募行业从业人数、私募产品数量、私募基金规模大幅增长,而且私募产品的收益也普遍跑赢大盘和公募基金。2009年私募产品的发行步入了快车道,发行期数以及规模均远超2008年,全年各阳光私募机构共发行123款产品,较上年多出35只,上升幅度达40%。在产品创新方面,阳光私募也有了较大突破,阳光TOT产品的发行使得国内私募基金更进一步向国际化水平靠拢。

在收益方面。阳光私募基金2009年取得的业绩也很耀眼。排名第一的产品收益率接近200%,有20多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0%,比大盘指数的收益率要高出10个点左右。与之相比的是,近600只公募基金中仅有7只基金年收益率超过100%。此外,私募基金操作上的灵活性及诱人的业绩回报,吸引了不少公募基金高管在2009年跳槽去了私募公司,从而使私募行业管理团队较2008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对于高端投资者来说,选择私募基金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潮流。

保险产品:新品推出翻了倍

据第一理财网统计,2009年各保险公司新发保险产品312款,较2008年的148款升幅超过100%。

2009年保险业界的头等大事就是新《保险法》的推出,而银行获准入股保险公司也为金融市场混业经营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整个保险市场也随之呈现出新的特点。保险公司2009年产品发行大幅增加,主要是为了配合新保险法,调整产品设计方面的要求,更新原有产品或推出新系列的保险产品,受影响较多的为寿险业务。与此同时,由于受到银行入股保险公司的影响,部分新推银保产品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

在保险新产品方面,除了为配合新保险法出台的寿险产品外,“甲流保险”则是2009年的一个创新点。类似于2008年由于“汶川地震”而发行增多的巨灾保险,“甲流保险”也体现了保险公司对于社会事件反应的灵敏度,虽然其产品设计仍存在一些疑问,销售情况也不甚理想,但是作为保险公司来说,不断更新产品以跟随社会进步发展也是行业良性循环的表现。

个性化灵活性是今后方向

展望2010年,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将延续与国内政策以及法规变化紧密相关的特性,并且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产生相关的变动。从曾经的发行量超过数十亿或上百亿元的公募基金,发展到如今几亿元发行量的理财专户一对多产品,理财产品市场近年来已开始转向更关注投资者的需求上,逐渐脱离以往的理财产品“大锅饭”时代,向更具个性化以及灵活性的方向迈进。

篇(7)

【关键词】结构性金融产品 设计 定价 交易系统

一、结构性产品简述

结构性金融产品是合成的投资工具,它用于满足那些在标准的金融市场上不能得到满足的需求。结构性金融产品能够作为直接投资工具的替代品。广义上来说,其实任何的金融产品组合都可以被认为是可以结构性金融产品。常见的结构性产品往往是一个零息债券与期权的组合,将产品的报酬与信用、汇率、利率甚至商品,黄金,石油等连接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相联动,以达到保值和获得较高投资报酬率的目的。

Das(2001)把此产品定义为由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合约结合而成的产品。其中的衍生合约包括远期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衍生合约的标的资产包括外汇、利率、股价(股指)、商品(指数)、信用等。根据Das的观点,结构性产品是隐含衍生金融产品的证券。常见的产品形式包括股价联动债券、信用联动债券、结构性存款、投资联接保单、商品联动债券、奇异期权嵌入债券等。

结构性产品家族非常庞大,见下图:

二、结构性产品历史

结构性产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传统型产品和现代型产品两个阶段。

传统型产品包括可转换证券(convertible securities)、可交换证券(exchangeable securities)、含有股权认股权证的债务(debt with equity warrant)等。产品结构、交易机制都相对简单。

现代结构性产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出现爆炸性成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微利时代”的来临使投资者寻找既能在市场发生不利变化时能够保证最低收益,又能分享市场上升收益的产品,结构型产品应运而生。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欧洲市场上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发展情况:

可以看到,各个结构性产品都有一定的周期,并且他们的出现与具体的宏观经济以及投资环境密切相关。

近年来,结构性产品市场随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而发展,产品不断多样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Bloomberg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10月底,全球前十大私人银行发行在外的结构性票据总额高达3,280亿美元,可见市场规模之大,美林集团(亚太区)战略总监John Robso估计,五年前,结构性产品对私人银行的收益的贡献为0,到2005年经达到15%-20%。可见结构性产品发展之迅速。

三、结构性产品市场分析

结构性产品市场能够获得如此长足的发展,其背后是有巨大的需求推进的。

对结构性产品需求主要有如下原因:

1.更高的收益率

投资者现在面对对外投资渠道匮乏,股票市场形式不明朗,我国利率又小于国际平均利率的现状,外汇理财产品是相当不错的选择。相对于一般储蓄产品和股票投资而言,它不仅提供了一定收益的保障,也使投资者免受大起大落之苦。

2.降低门槛

通过外汇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以进入由于自身资信条件限制而无法进入或进入成本过高的衍生交易市场,节约风险管理的成本。

3.规避管制

目前,国内居民向境外投资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外币理财产品以境内外汇存款的形式出现,暗含远期、期权和互换等衍生交易,使拥有外汇的个人可以间接进入境外投资中最具风险的投资领域——衍生交易。

以上三点原因在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推出的“汇聚宝”、“汇得盈”、“汇利通”、“汇利丰”等理财产品中均有所体现。从收益率来看,这些理财产品要远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同时对资金量要求适中,并且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是的得到控制的。

四、结构性产品设计和交易平台的需要

正是因为结构性产品顺应了市场的需求,银行应当把跟多的精力投放到结构性产品开发上来。如果要不断做大这块蛋糕,就需要一个系统的平台来支撑。

五、结构性产品设计、定价和交易系统

1.获得客户对市场的看法

在设计相应的结构性产品,必须先获得投资者对市场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

(1)投资者愿意进入的市场:投资者愿意进入哪一个市场?是某一个市场,还是愿意同时进入两个市场?

只进入一个市场,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利率市场、信用产品市场。

进入多个市场,比如说Quanto(Quantitaty option),包括对外汇市场加股票市场的投资、或者外汇市场加商品市场、外汇市场加利率市场。

投资者关心所进入市场的某一特定标的资产还是一篮子资产。

(2)投资者投资期限(T)

投资者投资期限有多长?是六个月、一年、两年或者是更长?

(3)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看法

是继续原有的趋势还是会有反转。

是有较大的市场波动,还是在某一较窄区间波动,预期区间的大小。

是单调变化(上升),还是整体平均而言变化(上升)。

各个具体时点的看法,预期上涨下跌的最大幅度。

(4)投资者愿意承担的风险

产品的保本比率(Q)及最低要求收益率(Rmin)。

是100%保本,95%保本,还是不保本。

是否有要求最低收益率>0,还是能够接受零收益率,甚至是负的收益率。

产品的流动性风险:是否有二级市场交易,是否能够向银行质押。

(5)可以进一步分析投资者做投资的原因

如果投资者看法、需求与市场状况的联系,可以为以后设计产品做好铺垫,在投资者提出需求之前设计出产品。

2.结构性产品的设计

结构性产品的几个维度:

(1)对多少个市场进行投资

单一资产类型:是指投资于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利率市场、信用产品市场其中之一的结构性产品。

多种资产混合:投资在超过一种的资产上,比如说Quanto(Quantitaty option),包括对外汇市场加股票市场的投资、或者外汇市场加商品市场、外汇市场加利率市场。

(2)有多少个标的资产

是对单个标的资产还是对一篮子标的资产。

(3)投资策略

单一策略:单纯的多头空头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相关性,波动率的看多或者看空。

多重策略:比如对冲基金,多头空头策略加上对波动率的投资

投资组合为基金的基金:不同基金的投资策略不同,基金的基金其策略就更为复杂,比如说ETFs的基金等等。

(3)使用的衍生品

构成结构产品的衍生品可以是普通期权,奇异期权或者是各种期权的组合,比如说区间累计债券(Range Accrual)或者是累股证(Accumulator)等等。

3.设计相应产品

结合个维度以及投资者的看法就可以设计相应的产品了。

(1)投资金额约束

以保本型为例,有客户的投资期限和愿意承担的风险来看,能够用于购买衍生品的金额为:可投资衍生品的金额=本金-本金的现值-要求最低收益的现值。

(2)投资产品的选择

根据投资者愿意金融的市场,选择相应的标的资产。比如说客户虽然对姑表市场很感兴趣,但是经验不足,选股能力一般,可以采取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来构造结构性产品。

根据投资者的对未来市场的看法,可以选择相应的衍生品。比如说之前股票市场一直低迷,投资者认为在一两个月之内继续徘徊,一年之后会有反转,出现上扬的情况,这时可以考虑配置期限为一个月的区间累计债券,和期限为一年的欧式看涨期权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3)合约的设计

包括产品名称,投资金额,交易日期,起效日期,终止日期,以及对产品收益的规定。投资金额可以定在相对衍生品名义本金比较低的水平,这样可以吸引投资者。对于产品收益的规定是有所选的衍生品组合决定的。可以采用收益率形式表示,便于比较。产品的收益率=(所含衍生品份额×一份衍生品因标的资产带来的收益)/投资金额。

(4)定量分析及产品

对于构造出来的结构性产品,其价值就等于一个零息债券再加上衍生品的价格,其价格还需加上管理费用及要求利润。首先要确定要求利润的多少,这个由具体银行的市场策略确定。因此,关键在于衍生品价格的确定。

衍生品价格的确定有几个方法:

向投行购买的价格:为了及时确定价格,需要一个向投行随时要价的即时交易系统。作为投行,需要有一个基于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给出自己衍生报价的即时报价系统。

计算自己对冲所需要的成本。

该衍生品的理论价格:可以采用解析解,二叉树,蒙特卡洛模拟,以及有限差分来定价

各个参数的设定需要对宏观形势的把握和分析,以及定量分析。

(5)对冲及风险管理

在卖出结构性产品以后,银行需要对其头寸进行对冲。有两种方法:直接向投资银行购买相应的原材料。自己进行Delta、Gamma、Vega、Rho hedge。

就现在而言,银行可以考虑将各个分行售出的结构性产品拆分为原材料,各种原材料之间可能也会对冲一部分,这样可以减少总行向投行购买的原材料所需要的资金。因此需要一个系统,将各分行出售结构性产品分割,并自动判断,生成最终所需要的原材料数目。

目前国内银行尚不具有自己去对冲的能力,因此基本上是向投行直接购买。其价格往往高于自己对冲的成本。但是,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个对冲和风险管理的系统,来帮助和约束交易员进行对冲交易。

六、结构性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

在我国,结构性产品发展刚刚起步。外资银行在2003年开始推出一些外汇结构理财产品。2004年3月《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推出了“汇聚宝”、“汇得盈”、“汇利通”、“汇利丰”理财产品,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了“得利宝”等理财产品,一些境内外资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优利账户”、“汇利账户”等理财产品。按产品的收益特点,可分为固定利率型和浮动利率型;按产品的期限,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对应的存款最长期限为一年及以下、一到三年、三年及以上;按产品挂钩条件(联动),可分为与利率挂钩、与汇率挂钩、与商品挂钩、与信用挂钩四大类。

人民币理财产品启动始于2004年9月。2004年9-12月,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2005年2月1日,建设银行推出20亿规模的“利得盈”人民币理财产品,全国仅3个小时即完成发行。业内人士估计,人民币理财市场可望达到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从欧美市场香港市场的经验来看,我国的结构性产品将很快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国内银行推出了针对结构性产品的设计、定价、对冲和交易的系统。随着结构性产品的日益普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针对结构性产品系统能够建立,加快各种新产品的创新,使更多的投资需求得到满足,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胡斌,胡艳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