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5:56: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理论学习调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考核范围
党工委中心组党政领导成员。
二、考核方法
(一)党工委中心组领导成员学习考核办法
1、考核方法
考核分考察和考试两个阶段,包括述、查、评、考四个环节。考察包括述、查、评三个环节。
述,是指中心组成员根据填写的理论学习考核登记表中的相关内容,在办事处述学会上讲述自己年度学习情况。
查,是指考察人员检查中心组成员参加中心组集体学习出勤、作中心发言、作学习笔记、制定和落实自学计划、调查研究、指导基层学习、撰写发表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等方面的情况。
评,是指考核所有党政领导成员,根据考核对象的年度学习情况,填写无记名评议表
考,是指考试,由办事处理论学习考核工作办公室(由党工委宣传委员和党工委组织委员联合)组织实施。考试内容和方式视当年学习内容而定。因事未参加考试的可补考一次。
(1)达到下列标准的,属于优秀等次,可计45—50分:完成90%以上规定学习内容,学习出勤率90%以上;读书笔记质量高,自学计划详尽并落实,在中心组作一次以上高质量发言;全年到基层调查研究30天以上,为基层作过一次以上较高水平理论学习辅导,理论联系实际撰写文章或调查报告,用理论指导解决工作中的重要实际问题;在区级以上(含区级)报刊发表2篇以上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
(2)达到下列标准的,属于良好等次,可计40—44分:完成80%以上规定学习内容,出勤率80%以上;读书笔记质量较好,自学计划较详尽并基本落实,在中心组作一次以上质量较好发言;为基层作过理论学习辅导,理论联系实际撰写文章或调查报告,并对工作有指导作用。
(3)达到下列标准的,属于一般等次,可计35—39分:完成70%以上规定学习内容,出勤率70%以上;有读书笔记,有自学计划,在中心组作过发言;指导过基层理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过调查研究。
(4)达不到一般等次标准的,属于较差等次,可计34分以下。
2、考试实行百分制。
3、总评计分。考察得分加上考试得分的50%,即为考核对象的总评得分。总得分90分以上(含90分)的为优秀等次,总得分80-89分的为良好等次,总得分70-79分的为一般等次,总得分69分以下(含69分)的为较差等次。
年内参加省、市委、工委党校3个月以上培训班学习者,以党校考核结果为准,不再参加本年度理论学习考核;参加党校或其他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班次学习者,仍需参加年度理论学习考核。
4、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理论学习考核成绩进入个人档案。
(三)考核时间
考核从每年11月底开始,年底前结束。
三、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考核工作由党工委理论学习考核工作办公室组织实施。
每年11月底前,将党政领导成员理论学习自查报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登记表(附件1)送党工委理论学习考核工作办公室。12月中旬以前,党工委理论学习考核工作办公室组织考试,并对党政领导成员的理论学习进行考察。
一、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不断加大中心组学习的
组织化建设
党工委把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党工委各中心组成员除参加中心组学习的规定动作外,还要定期到村委会、社区、重点企业走访调查、收集民意,充分发挥上下联动的作用。为把理论学习的“软指标”变成“硬任务”,近几年来,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集中学习制度、中心发言制度、学习体会交流制度、个人自学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做到时间、经费、人员、制度、档案五落实,要求中心组学习做到有年度学习计划、有集中学习讨论记录、有考勤登记、有个人学习笔记、有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有学习专项经费。如,党工委每年从党建经费中拨出5000元,作为学习中心组用于购买辅导书籍和聘请专家教授上课等专项经费,党刊、优秀理论读本等学习资料均做到人手一册,为理论学习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讲究方法,坚持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务求实效
一是精心组织安排学习内容。本着精干、管用的原则,结合形势精选学习内容,给班子成员灌输中心思想,更新价值观念,提高理论层次。上半年,党工委中心组邀请**市、**市市党校等2名老师到我街与党工委中心组成员一起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三旧”改造及“xx”规划,开展分析讨论、实地调研,进一步认清了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今年以来,党工委学习中心组开设专题讲座2场,集中研讨学习15次,中心组成员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10多篇,参与率达100%。
二是落实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制度。党工委把领导干部每月到村(居)挂钩联系点调查研究作为理论学习的硬任务。每年严格按照定立题、计划、审定、调查、研讨、推介等六个环节,成立重点课题调研组,由工委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参与,调研成果直接与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指标挂钩。
三是学习方式多样化。采取交流式、研讨式、辅导式、调研式和解剖式等多种方式开展中心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半年,党工委组织了中心组成员到先进地区佛山、珠海等地参观学习,亲身体会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思想解放的程度,学习他们的“三旧”改造成功经验,为我街“优二进三”发展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切身体会到,结合当地实际,找准结合点是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充分运用理论指导具体工作。
一是理论学习要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着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紧紧围绕本街工作重点、难点、进程和新问题,要求中心组成员“分片包干”,进行深入调查,取得第一手材料,同时要形成文字材料,有价值的要形成调研论文,有利于指导往后的工作。今年,我们根据全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调研课题,对党工委学习中心组下步的学习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中心组学习,推动了我街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三旧”改造取得重大突破。经过两个多月的宣传发动工作,**街道的“三旧”改造取得了重大突破,试点单位杉甫村“三旧”改造工作在7月初初战告捷,村民全数同意“三旧”改造,并与开发商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为中东西“三旧”改造打响胜利的第一炮。二是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上半年,**街道社会总产出47.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29%;工业总产值4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4%;生产总值(gdp)9.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9%;外贸出口总值149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75%;税收总收入298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财政收入1.49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二是理论学习与“开放创新”大讨论,与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今年上半年,党工委中心组学习组织开展了“开放创新,加快发展”的大讨论,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理清发展思路,寻找发展差距,积极探求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四、提升能力,确保理论学习有的放矢
一是通过学习打造竞争力。党工委中心组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在当前群众的思想日趋多样的情况下,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既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凝聚力。积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工作得失,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对照干部作风问题排查整改清单进行了个人自查,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干工作平心情、看喜好、看轻重、看得失,不喜欢干的少干。把喜好和情绪带到了工作之中,缺少奉献精神,缺乏大局意识,工作应付差事,草率处理。对有些工作亲自调查研究的少,只强调别人应该怎么干,自己缺什么也没干。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待工作报有应付了解态度。
2、存在纪律作风不够严谨的问题。工作纪律松弛,工作没有紧迫性,节奏比较缓慢。有时自己工作上的问题,就到别的同事那里频繁问询,没有意识到影响别人工作。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
3、存在自由主义问题。平时不注重政治学习,政治敏锐感极差,不掌握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没有大局意识。无事闲聊,没有把时间用在自觉学习上。
关键词:大学生 应用写作 理论学习 实践应用
应用写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技能性课程,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应用写作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在师范类高校中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工作中,仍把它作为一种专业知识而得不到普及。为了能够把应用写作真正应用于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们能够把它作为一种技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熟练地使用,有必要对应用写作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做一些探讨研究。也就是说,应用写作课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教会学生应用写作的方法、途径,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够自主性地对应用写作内容及相关的知识理论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探讨。
一、兴趣是促使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的先决条件
兴趣是所有知识获得的原动力。很难想象一个人对自己产生不了兴趣的事能干好。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要想得到相互的结合更是如此。要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有关应用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内容有机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首先应让学生对被学习知识有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因此,每节课的引入,都应力求巧妙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探求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课程内容上来。所以每次课程的准备和讲解,都应尽量体现以下特点:
1.心理需要
要促使学生对应用写作产生兴趣,其主观因素是很重要的。这个环节就是要使学生在主观上发生一个重大转变――写文章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工作与生活和应用写作的关系会更为密切,写好应用文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并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认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会有更高的要求及表达的需求;要注意拓宽和深化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因为感受是写作动机和兴趣发生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这是学生心理需要产生的直接诱因和条件。
2.要求适当
从培养和提高应用文写作兴趣的目的出发,学生在作文之初老师提出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作文能力之间不能有太大的距离,但也不能没有距离,必须很好地掌握其适度性。要求太高或太低都是不妥的。既要让学生感到有能力写作和看到自己的写作成果,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写作的不足和提高能力的必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入门不难,才会认识到写文章并不是少数作家的事,而是经过努力人人都能完成的一件有趣的事。
3.教学训练
本着培养和提高写作兴趣的目的,在写作训练上,逐步变学生被动型为主动型。一般的写作训练,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拿到一个题目,感到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写作的兴趣就会受到极大的挫伤以至泯灭。所以我们要在日常教学训练中,做到有疑而作:有些问题与其对他们进行说教,还不如让他们通过写作去探索。这种写作是带有极高热情和浓厚写作兴趣的,并有很强的主动写作意识。有为而作,学生常常为写作而写文章,远离社会生活造文。如果能让他们结合处理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其有所“为”,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他们就会以一种从未有的严肃认真态度和极大兴趣对待写作。有需而作,人在现实社会中都有一定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特别是精神方面需要提高,这种需求通过写作来表达,他们就主动地、激情饱满地去写作,这是强化写作兴趣的“强心剂”。
4.情感写作
情感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动力基础,写作者在写作行为发生之前,主体由于受客观事物的刺激、感受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动,继而产生高涨激情,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促成写作行为的发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培养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强调情感表达;追寻学生的动情点;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现自我、塑造自我。
二、问题是引导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进一步结合的主线
进行应用写作的教学,将各种法定公文、事务文书、专用文书的内容、特点、写作格式、写作要求讲解给学生,并据此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是每一节教学课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在每一节教学课中,都要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而事实上,每节课的学习活动,也大都有一个问题贯穿始终,吸引、牵制着学生的注意。因此,在开展学习活动前,老师就要根据课程学习的内容,提出这一贯穿始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去解决。如在公文写作中请示与报告的写作内容有什么不同?请示和请示性函的区别在哪里?撰写经济合同为什么一定要字斟句酌?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并能够与社会生活、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就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三、探索是搭建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深入结合的载体
探索是一个载体,通过探索这种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学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注重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之目的。因而,要尽量把课本上每一节枯燥、格式化、纯专业理论的知识,提炼成一个个探索的课题,把它变成一个个小的命题作文,调动学生去调查、讨论、思考、写作。新课题的提出要力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融合。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探索也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探索中不仅获得了一系列丰富真切的感性体验,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再是抽象、枯燥、空洞的,当他们能够用自己物中的笔来抒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那种喜悦与成功的感觉会为他以后的写作生涯带来无穷的动力。
四、组织是实现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充分结合的保证
没有良好的组织保证,再好的学习形式也难以达到应有的目的。因此,在开展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学习探索活动的诸环节组织好。在目前各高校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因此,我们在进行应用写作实践性环节过程中,应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3-6人组成一个组。分组采取“教师协调,自愿调整,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原则,使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实践能力、表达(口头、书面)能力等方面取长补短,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协作,保证顺利完成调查研究任务。同时各组要推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分工、安排,真实记录每次活动情况,及时与老师沟通,向老师如实反映出现的问题;同学们要精诚团结,支持组长的工作。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支持、信任小组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报告是彰显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完美结合的反映
为加强学习的效果,避免学生的活动流于形式,就要求他们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后写出报告。无论是会议通知、商洽协调、调查研究、市场预测、商情活动等,都要求学生按照学习与应用的实际所得,形成结论报告。在写作中,简要记录活动的过程,收集的信息,分析与总结,及活动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课后反馈给老师批阅。这样,教师才能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写作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弥补写作中存在的不足。
六、评价是检阅学生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的手段
【关键词】理论学习型社团;国情学社;承德城市精神;传承发展
一、以理论学习型社团“国情学社”为依托开展承德城市精神研究的缘起
高校思政课紧密联系社会实践,深入学生学习生活是学生认识社会、完善自我的自主选择。“国情学社”为笔者执教所在院校的理论学习型社团,是学校合法认定,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部教师团队担任指导教师的学生组织。“国情学社”的名称由来即体现了广大学子对中国国情认知的热忱之心,体现了学生“求知若渴”的赤子情怀。自2012年成立就确立了其“关注国情、体察乡情、见诸校情”的宗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体现其教学实效性,将思政课教学更好的融入社会、融入学生学习生活。2013年,结合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以理论学习型社团为依托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由国情学社与课题项目组共同开展了对承德城市精神传承发展的实践研究,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紧密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抓手。
与此同时,社会亦要求高校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体现其文化研究的引领价值。自2010年7月7日,承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承德“城市精神”活动以来,承德的城市精神――“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承德精神逐渐享誉紫塞山城。深入分析其文化价值,探讨其实现途径势在必行。高校无疑是城市文化研究的担当者与引领者,因此,深入开展关于承德城市文化研究,剖析城市精神价值所在,是高校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其文化引领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承德城市精神研究的成果
(一)研究方法
此次课题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由国情学社在承德八县三区发放承德城市精神影响力调查问卷共计2000份,在承德市域、县域下对承德市民就“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城市精神的了解、关注程度进行调查,同时就承德传承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广泛调查民意。共累计向承德市域、县域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750份,回收率达到了87.5%,在这个过程中,既达到了顺利开展问卷调查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展开,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研究成果
在调查问卷过程中,通过分析问卷及实地访谈,大部分承德市民表示听说过承德有城市精神,但就城市精神的概念了解不够深入。承德虽为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但受地形、交通、区位等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仍属于欠发达状态,围场、丰宁等坝上苦寒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很落后。虽然拥有避暑山庄及外八庙这个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足,旅游文化发展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情况。自然资源及历史遗产虽为承德人民的宝贵财富,但是附着其中的文化价值尚未有效挖掘提升,对于旅游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旅游文化更强调文化的整体性概念,是不能割裂市域与县域的文化联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性、县域与市域旅游文化的一脉相承、优势互补性来看,“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城市精神理应成为市域与县域居民共同的精神认同。然而在对县区居民的调查中,对于承德城市精神了解的不多,“文明”与“承传”未能在县域视野下得到应有的关注。
三、开展承德城市精神研究带来的启示
(一)重视城市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领市域、县域居民形成统一认识
城市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发挥承德城市精神的功能,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城市精神引领承德市域、县域居民形成统一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加快承德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承德的城市精神――“承传文明,德行天下”本身就是城市文化最好的宣传口号,“承传文明”显示的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德行天下”则表达了对承德创新发展的美好企盼。这正契合了“中国梦”中的愿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其内涵各异的“中国梦”,而在不同的城市、地区构筑而成的“中国梦”的集体中,都会有其不同的“梦”的特色。“承德梦”或许只是“中国梦”蓝图中微小的部分,但对承德而言,对承德人民而言是生命过往的记忆与重新启航的全部追求。
(二)以承德城市精神为纽带,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承德城市精神需要在市域及县域视野下发展传承,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是承德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城乡之间应形成共同的文化内核,而“承传文明,德行天下”城市精神理应成为联结城乡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的共同精神追求。将城市文化与城镇文化在共同的历史底蕴中承传,正合承德城市精神中“承传文明”之意,“新型”则意味着“德行天下”的精神内涵,意指在承传原有历史文明的基础上,谋求现代文明的构建,为承德找寻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三)构筑“承德梦”,添靓中国梦
“承德梦”意指承德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承传文明”体现的是“承德梦”的过往,在历史继承上体现了对于承德历史文化的尊重、继承与发展,历史的承德是“承德梦”美好的开始与追梦的艰辛过程;“德行天下”则体现了现实的承德“圆梦”的重新启程。“承德梦”最终体现在承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承德的应有之义。承德城市精神的传承发展要靠政府的“龙头”牵引,政策支撑,制度保障,在城市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彰显承德城市精神的凝聚、导向、激励及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振友.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4(8)
[2]付明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9(12)
(基金项目:论文为承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以理论学习型社团为依托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课题编号13010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康丽滢(1980年2月―),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思想方面。乡政府班子组织理论学习活动还相对较少,班子整体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一些干部对新知识、新观念学习不多,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对发展机遇认识不深,对上级政策掌握不全,习惯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用老办法解决问题。
2、工作方面。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还不够,民情民意了解得不彻底。随着工作越来越熟悉,对调查研究工作就有些松懈,整天忙于事务、忙于应酬,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奖惩激励机制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有的干部职工存在应付工作、被动工作的现象,乡、村两级办事效率还较低。比如新农村建设、作风建设、项目建设、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和监管等工作,贯彻执行上级安排的多,创造、创新发展的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全体机关、村干部的主人翁精神及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3、作风方面。班子整体作风还不够务实,个别干部在抓工作、干事业上存在得过且过、推推动动,拨拨转转的情况,部分班子成员工作不踏实,习惯于发号施令,工作落实不够,说的多,干的少。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坚持勤奋学习,强化学习意识,做终身学习的表率。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理性思维。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作为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二是要丰富学习内容。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好法律法规、党纪条规,不断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等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三是注重学习形式既要向书本学,更要向班子成员学,向广大党员干部学。学工作方法学工作经验,通过学习充实丰富自己,增强本领。四是学会思考勤于总结,边学习边思考,深化学习效果。经常对自己做过对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提高素质能力。
2、坚持务实作风,强化宗旨观念,做服务人民的表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工作落实。一是踏踏实实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尤其是脚踏实地,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解决基层和广大群众的实际问题,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二是真心实意服务。面对人民群众,坚持真心真意为他们解决问题,竭尽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三是树立务实形象。在工作作风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能力。把基层满意不满意、群众受益不受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把时间、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
3、坚持敬业奉献,勇于开拓创新,做争创一流业绩的表率。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提高工作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二是刻苦钻研,提高业务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思路,自觉地超越过去、超越自我,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敢于想大事、抓正事、解难事。要立足于全局的工作重点进行思考和谋划,认真研究和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真正为__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对班子的批评建议
1 统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传统统计基础知识教学的不足
统计知识的教学,贯穿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分散在各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在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成为一门专门的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期,每周四个课时。从教学的多年实践来看,由于中职生,普遍的数学成绩较差,认为统计就是数学的一部分,学生普遍感到课程学习难度大,加之看不到统计在经济生活、在个人生活方面的巨大作用,提不起兴趣。
1.2 教材编排的滞后性,阻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
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职教课程模式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按实践能力的需要来选择,其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教材编排的滞后性,阻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为此,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的构架,按职业活动的实践需求来编排教材内容成为必须。
1.3 统计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教材编排滞后的情况下,按传统教材结构进行教学必然导致满堂灌的教学,课堂教学,理论课内容太多,学生不爱听,专业实践课太少,课堂老师在讲台辛辛苦苦,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无法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所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实践性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技能培养,非常必要。
教师重新组合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就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任务。
2 统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操作
2.1 修订教学大纲,加入实践性教学内容
统计被视为工商领域最有用的工具之一,但是现在的统计教育存在不少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问题。教材中的统计数据一般是根据各章节需要采集的,学生无法理解数据的获取过程、数据的质量、数据如何从采集、整理、到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在这种情况下,最近几年,作为统计教学的主要课程承担者,在修订统计基础知识大纲时,通过教学部研讨,加入了统计实践教学的课时,共12节。
实践性教学如下:本课程的的框架结构是统计工作的过程:即统计调查(搜集数据)、统计整理(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分析解释数据),统计分析的最终是以统计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所以综合实训设计为学生分组编写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际问卷调查(抽取样本100人)。在此基础上针对各自选题如:“手机的使用情况”、中职生业余生活”等编写统计调查报告,用统计的语言借助常用的统计软件(EXCEL)进行分析解释生活中、社会中的一系列现象,学生边理论学习边综合实训,将课本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职业教育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型教学模式,达到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2.1.1 第一阶段工作
(1)确定调查选题;分组,组员名单确定组长,人员分工,要求人人参与。
(2)编制统计调查方案:提交时间电子稿。
2.1.2 第二阶段工作:设计调查问卷电子稿
2.1.3 第三阶段工作:问卷调查与回收
2.1.4 第四阶段工作:数据整理分析、编写调查报告
2.1.5 第五阶段工作:制作调查报告课件准备课堂汇报讨论
2.1.6 第六阶段工作:课堂汇报讨论
将统计方法与统计工作的过程体现到教学中去。基于课本的框架结构,在教学中根据统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以统计调查为工作任务,设计统计实训课程教学,创设教学环境创设:将学生分为以6―8人一个学习小组,分组学习。班级人数45左右,分为6个左右学习小组。学生从9月中旬开始选调查项目课题,边上理论课,边课余实践老师全程利用上课进行专题讲座,课余时间指导,历时两个月,学生上交的成果:统计调查方案文稿、调查问卷、回收100份问卷、统计整理汇总表、统计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汇报PPT。最后在课堂汇报。
2.2 引导学生学习统计课的学习兴趣
开始上课之初,先利用几节课,联系实际,通过大量有趣而生动的统计故事举例,使学生正确认识统计学的性质和地位:统计学的本质在于从数量方面反映客观世界;统计工作是对认识对象的测量;统计思维的核心是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来消除特殊性与随机性,从而揭示总体的一般性和必然性;让学生认识到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它广泛适用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以及基础科学的许多领域;统计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有了这些认识,才会有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动力。
2.3 改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运用讨论法,讨论法,又叫谈话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而各抒己见,最终获得知识的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加以口头回答,同时还让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引发争议,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最后,得到收获。这种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与研究问题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口才与沟通能力及社交能力,均有益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优化课堂教学。
2.4 改善统计课教学手段
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在中职统计教学中运用EXCEL强大的统计功能就可以完成所学的几乎所有统计数据的整理和输出。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网络等,明确地鼓励学生使用功能多的计算器和专门的统计软件来学习统计学,增加来自统计实践的例题和作业。
3 统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操作效果
3.1 实现了项目教学法在统计教学中的应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大纲的要求,在开学初,将学生分组,采用边理论教学边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边理论学习边综合实训,将课本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学习的进程,学生依次编写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具体根据每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学生兴趣、经济社会生活实际选择调查选题)编写统计调查报告,用统计的语言借助常用的统计软件(EXCEL)进行分析解释生活中、社会中的一系列现象。理论学习为实践活动服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老师在“做中教”,?W生在“做中学”的教学目的。真正实现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统计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