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
时间:2023-07-04 15:56: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高效学习方法和技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需求在人民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家长和学校普遍开始重视音乐在孩子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位置,这充分说明音乐的发展和进步与当代社会价值观念是相一致的。初中音乐教育作为学生整个音乐学习的过度阶段,做好音乐启蒙和成长教育工作是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打造高效音乐课堂,一定要对音乐教学工作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与其说音乐是一门课程还不如说音乐是对艺术的审美愉悦过程,教师在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质的提升。
一、新形势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填鸭式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充满着灵动的个性色彩,而不应该是单一、死板的,音乐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世界的升华,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满足学生音乐学习发展需要。
(二)互动教学发展方向
新时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也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师传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开始向师生交流互动的的方向发展。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输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输对象,师生之间是相互交流、沟通,促进知识共享的伙伴。初中音乐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倾向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音乐教学知识来一步步展开。
(三)更加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加强对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才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最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艺术进行欣赏和再创造。如果缺少了人格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发展是一定是不健全不完善。因此,初中音乐教育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影响,加强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与塑造。
二、新形势下打造高效音乐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一)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选择授课的音乐题材和类型;教师还应该努力创造活泼、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比较好的建议要积极采纳,对于比较片面的观点要给予理解,对于错误的看法要给予纠正。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音乐课堂教育的见解,取得学生的信任,综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殊性,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设计课堂目标;教师在课堂中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积极发现学生音乐学习的天赋,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并且积极的投入到学生的表演活动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音乐教学活动的展开、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二)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注意因材施教
受家庭环境、遗传基因、接受能力、性格、性别、学习方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学习习惯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个体,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详细情况,在充分掌握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满足每一位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和愿望。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断研究分析,找出产生这些差异性因素的具体原因,并根据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修改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对于音乐产生的背景文化知识的理解。针对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地域环境对音乐语调等内容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的选择,同时在音乐类型上,不管是美声、古典、流行还是通俗,都要注重对音乐资源的整合重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全新的教学体验。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适应时展需求。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传统音乐教学只是注重对于听觉审美的把握,毫无疑问加强对学生听觉鉴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然而如果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通过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印象。比方说,在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听后感。随后教师再配以图像和文字资料播放一遍,让学生感受辽阔的草原、干净的天空以及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观赏结束后,再次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审美教育学科,需要教师在掌握音乐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新形势下打造初中高效音乐课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运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打造高效初中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杜鸿.浅谈如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版),2012(12)
[2]孙圆.如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13)
[3]王宏.高效音乐课堂创新教育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1(50)
关键词: 箭头 高中地理 教学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1作为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之间的相互关系(物质与能量循环),为其他模块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因此,本模块选取了一些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
面对如此多且复杂的地理教学问题,需要在短短半年的时间教授学生,这需要教学者有处理教材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有意识改变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常规教学之余,总结教学规律,经过不断摸索和课堂实践,发现“箭头”在必修一中的任何章节的地位都非常突出,特别在版图版画中表现明显。另一方面发现,根据现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经常无法渗透地理原理、规律和过程,若能教授学生高效的解题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则不失是一种手段。总之,笔者认为学生若能把握“箭头”的导向,则有助于学生快速吸收和消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箭头”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初中地理中我们其实已经接触过指向标地图,“箭头”永远代表北。同时,我们在常规利用“箭头”表示风向,箭尾表示风的来源。但到了高中自然地理学习,赋予“箭头”更多的意义,以下笔者通过一些例子,谈谈“箭头”在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1“箭头”可表方向
例1:判读经纬度
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
例2:地球自转(自西向东)
处理方式:将“箭头”放置0°经线处,“箭头”永远代表东,“箭尾”永远代表西。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例1的观点进行解题。
1.2“箭头”可表方位
例1:日界线
背景:教材规定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180°经线),180°经线以东(西经部分)为昨天,180°经线以西(东经部分)为今天。
处理方式:将地球自转方向放置0时日界线处,“箭头”部分为今天,“箭尾”部分为昨天(东边的时间比较早,这个“早”是早过去的意思)
例2:冷锋和暖锋
背景:教材中判断冷、暖锋,可利用“箭头”是否回旋、锋的符号或者锋面与地平面的倾斜角度等判断,这个不是易错点。学生经常无法判断冷、暖锋的雨区位置。
处理方式:先绘出或判断冷、暖锋,然后将“箭头”放置锋线下面,“箭头”的方向表示冷暖气团移动的方向,最后再根据“箭头”表示锋前,“箭尾”表示“锋后”。由此得出冷锋的雨区在锋后,暖锋的雨区在锋前。
1.3“箭头”可根据现实生活中惯特征判断
例1:锋面气旋冷暖峰的判定
背景: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特征,我们可以利用左手右手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
处理方式:以“北半球气旋”为例,因为气旋为低压系统,为上升气流,同时该气旋为北半球。我们拿出右手,大拇指朝上(代表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上升),再根据四指的方向(代表水平的气流方向:逆时针),可判断出北半球气旋为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最后可引申到锋面气旋的学习,将“箭头”画在低压槽,根据冷暖气团移动方向(箭头代表其移动方向),判断冷暖峰。
例2:假设这是一片海域
先布置学生在作业本写出0、8数字,让学生多写几次,然后由教师描述,即可关注到世界洋流的大致流向。
或前一章节,学生已记住东北信风带,根据东北信风的风向,画出北半球的北赤道暖流,然后“箭头”跟“箭尾”,依次画,即可得出洋流运动的一般规律。由此,每遇到洋流的选择题,即画出洋流运动的一般模式图,根据海陆位置、洋流的流向判断寒、暖流,从而完成解题。
1.4“箭头”代表某符号
例1:在气压带和风带中
背景:高低压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
处理方式:将全球风带大致描绘成一个“<”。先将“<”分为六部分,分别被0°、30°S/N、60°S/N五条纬线分割,然后记住0°―30°N位东北风,最后“箭头”对“箭尾”,“箭尾”对“箭头”即可,自北往南分别极地东风带(东北风)、盛行西风带(西南风)、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西北风)、极地东风带(东南风)。
例2:东亚、东亚季风中
处理方式:先画出一个稍被拉直“Z”字母,将其分为三部分,其次画一条0°(即赤道),分别为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不作掌握)三块区域。
1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即“箭头”一致向南;
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即“箭头”一致向北。
最后,可以分别读出东亚、南亚在1、7月的风向,即季风。红色部分的“粗箭头”越过赤道形成下一风向表示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引起的,其他的风向表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
1.5“箭头”可表示具体地理要素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例:先判断三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其次与岩浆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侵入性、喷出型),最后再根据题意,判断哪个是沉积岩,哪个是变质岩。
“箭头”指向岩浆,即重融再生;
“箭头”指向岩浆岩,即冷却凝固;
“箭头”指向沉积岩,即沉积岩;
“箭头”指向变质岩,即变质岩。
例2:五大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箭头”在自然地理技巧应用不仅局限在上述例子中,它一致贯穿在整个自然地理的学习中,如还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热力环流、等温线与洋流性质及流向关系等应用。
2.“箭头”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大多数未接触高中地理的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除了背还是背,最后的结果是地理成绩一直不理想。其实,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因此掌握地理学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简单而有趣。传统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非常多,课外很多材料也替我们总结,大体有如下几点:
①地图学地理法
②字头记忆法:即从同类地理知识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短语,简化知识,增强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③谐音记忆法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④归类记忆法
⑤比较法
⑥形象记忆法等
地理学习方法非常丰富,学生如果学习所有地理技巧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笔者将高中自然地理整个内容围绕“箭头”展开,明显难度系数降低,学生学轻松,老师教得轻松。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案例,利用比较的方法证明“箭头”在地理实际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优势。
2.1以《季风》为例
常规处理这部分内容,笔者根据日常的听课或课外材料发现,大多数老师主要通过列表比较法学习东亚和南亚季风(如下图所示)。从总体上看,这列表分为11行5纵,内容非常丰富,也比较完整。但笔者认为,这内容很多地方显得拖沓,而且记忆难度大,很多学生到了高三还无法正确说出东亚、南亚季风的风向甚至成因,更不要说形成的过程。笔者在处理这节课时,会先列出该表,然后要求学生记住,学生随之而来就是一个“呼”声,最后笔者将这内容进行升华,画出拉长状“Z”形,并标上“箭头”,点名让学生读图说出方向,告知学生地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总结发现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___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答案:(1)1;(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4)西南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画出季风一般模式图――“Z”形,读出风向。
2.2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节课记忆内容较多,单单记住那么多的世界洋流对学生来讲已经是一件苦差事,更不要说总结其中的规律。学习这节课需要弄懂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区分寒、暖流洋流?
如何区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洋流?
(2)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是寒流还是暖流?
大陆的西岸(大洋的东岸)是寒流还是暖流?
(3)洋流的分布规律,即(三圈一季)
三圈: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信风、西风
北半球中,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西风和极地东风
南纬40°附近形成西风漂流――南半球西风
一季:北印度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如果学生能参照之前8/0的洋流模式,标注洋流的流向和大陆轮廓,就可发现水平“箭头”基本为风海流,垂直“箭头”基本为补偿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即暖流,由高位流向低纬即暖流,风海流只有一支西风漂流是寒流;最后根据各个海区“箭头”的依次顺序,即可判断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不要经常为顺、逆而烦恼,甚至与其他知识点混淆。
例如:读某区域洋流图,回答10~11题。
1.该大洋环流所处的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2.图中甲、乙、丙、丁四洋流中,受到西风带持续影响的洋流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A 2.B
画出洋流运动一般模式图,对照即可得出结论,而不是背概念或规律。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即可发现“箭头”在自然地理学习中,通过该技巧,一方面可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虽然可能有些投机取消,另一方面可让学生轻松解题,而不需要通过记概念或者再次在考场推导出来,浪费时间。由此,“箭头”相较其他地理技巧的特点及优势有以下几点:
1.“箭头”示意图绘图简单;
2.“箭头”记忆简单,图文结合,易学易掌握;
3.“箭头”具有直观性,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或变化趋势;
4.“箭头”可表示地理事物间的运动方向;
5.“箭头”和“箭尾”可表示特定的地理事物名称;
6.相对比其他地理学习的方法,“箭头”地理技巧应用内容相对较小,配合教材学习,更容易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
关键词: 英文报刊 阅读 英语教学
随着英语学习条件的改善,各种英文报纸、杂志、音像及网络等学习资源日趋丰富,学生接触英语资料的机会逐渐增多,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英语学习的观念和策略。因此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教学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语法现象、背诵单词句型的层面,应从广播电视、电影、书报杂志和网络等媒体中获取信息。
英语报刊阅读是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式,它具有内容新颖、语言现代、资料丰富和语言实用四大特点,是学生拓宽视野,培养、提高英语能力的一种渠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选择适当的报刊资源,科学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一、英文报刊的优越性
目前,我国自行出版、可供中学生使用的英语报刊越来越多,例如《21世纪英文报》、《上海学生英文报》、《英语世界》、《空中英语》、《英语沙龙》和《英语画刊》,等等。与教材相比,英语报刊具有更方便、灵活且实用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1.时效性。英文报刊内容通俗新颖、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天下大事,而且使我们接触到大量鲜活的语言,更有效地避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一些现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适用性。难易适中,梯度不同。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英语报刊广泛开拓题材范围,编排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新闻、热点话题、文化、历史、现代科技等材料。
3.广泛性。英文报刊题材广泛、信息多样,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内容,无疑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趣味性。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与中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能引起共鸣,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报刊中往往辟有学习方法介绍、编读问答等互动专栏,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英文报刊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英文报刊指导学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能力。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根据报刊中文章的难易程度,把文章分成三个等级,即偏易、中等和较难。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对于“偏易”的文章,建议学生采取略读(Skimming)的方法,即快速阅读法,告诉学生通过浏览文章的标题、图片、文章的开始段和结束段,以及每一段的段首句或结尾句,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对于“中等”难度的文章,教师先设计一些问答题,如:设计5个W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文章,边阅读边查找信息,也就是浏览(Scanning)的阅读方法。对于“较难”的文章,采用猜读和精读(IntensiveReading)两种方法。猜读是通过上下文或构词法等快速猜测生词或短语的词义,不中断阅读过程,从而更快地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速度。“精读”即分段细读、注意细节,语言结构、长难句分析及处理好语言点。
2.运用英文报刊阅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过程学生对因为缺乏相对应的语言环境,单词很容易遗忘。很多单词只是大概知道中文解释,换个语言环境可能就不认识了,更不用说运用了。其实学习词汇应置于语境中,这就是我们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词”。在报刊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习得大量的词汇。因为大量的阅读就给很多词汇提供了大量的重现机会,只有这样不断地进行复现,学生对单词才能形成长时间的记忆。而且单词都是出现在文章中,所以学生不仅仅要记住单词的中文意思,还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单词量多了,阅读速度就会提高,学生就会更加有信心去阅读报纸,去习得更多的词汇。
3.运用英文报刊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也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最后一环。学生在阅读英文报刊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正如古语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英语语言输入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只有具备足够的输入,学生才能提高语言输出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地道的表达,只有在阅读中才能知道它们的用法,这样用起来才能正确和熟练。如果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将所读文章的好词、短语、句子划下来,并摘录到专用的笔记本上,再加以背诵,到写作的时候就不愁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英文报刊阅读中的问题
利用英文报刊作为学生的阅读资源,主要目的是培养兴趣和获取信息,应该以引导和鼓励为主,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把测试作为迫使学生读的一种手段。教师需注意结合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语言基础,精心选材,合理利用,这样才能促进英语教学,否则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将适得其反。所以在学生的阅读初期,教师应通过一些简短、新颖、真实而有趣的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初尝胜利的成就感。进入中高级阶段,教师要转向选择内容不熟悉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处理好英语报刊与课本的关系,从而合理、有效地通过英语报刊丰富英语教学,拓宽学习渠道。
总之,通过英文报刊阅读辅助初中英语教学,效果是明显的。不仅可以弥补课本的不足,还可以在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过程中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英文报刊在中学语课堂上的运用,并不断地研究其实施方法,使英文报刊在指导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旦淑芬.英语报刊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4).
关键词: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就心理学而言,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激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①学前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新奇感和神秘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向往而兴趣高涨。②在学习字母、音标、单词的阶段,由于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超前意识破坏了心理平衡的状态,会导致兴趣下降。③在学会了一些基本句型后,因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又会使他们的兴趣有所上升。④在进入学习基本语法阶段后,会因为语法规则多,严谨,要求精雕细琢,学生出现畏难情绪而使兴趣下降。⑤到学习篇章结构时,由于学生渴求新知识产生的结果,如希望了解异国文化等,兴趣又呈上升趋势。
针对以上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去争取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导“趣”
明确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和了解英语在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广泛用途,是形成学生认知兴趣的重要条件。针对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总是充满好奇、兴奋和向往这一特点,教师在上初一导言课之前要认真准备,搜集大量的能说明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重要社会意义的例证(如商务、科技、文化等等),在导言课上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感知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重要社会意义,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为今后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学好英语奠定基础。
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还可以不断的引导学生去搜集身边能接触到的生活、商务、科技、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中使用英语的素材,并通过这些素材让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外语学习不仅是学校内作为“重要学科”的需要,而且已成为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
这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时刻不忘从学生的个体内部动力激化和外部环境感受进行引导,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明确学习目的,以利于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激“趣”
我国外语教学中的特点之一就是缺乏语言应用和习得环境,尤其是边远地区,英语学习主要在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意念,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为主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延伸课文教学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设立交际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把语言的机械操练转向意义操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进行由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职业名称来做“Jim’sfatherisateacher.”的机械替换练习后,教师提问:Whatdoesyourfatherdo?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父母的真实职业来回答。这样就形成了从机械到交际操练的过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语用能力。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及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高效掌握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成就感,从而更有兴趣地投入语言学习。
另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等具体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是记忆的基础。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视觉识记效果较好)、听觉型(听觉识记效果较好);运动视觉型(动觉识记效果较好)、混合型(运用多种表象时识记效果最好)。实验研究证明:只听能记住60%;只看能记住70%;看听说结合能记住86%。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护“趣”
对初中学生来说,引导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维护已培养起来的兴趣,使其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一步步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
首先,本着创设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和减少学生学习心理障碍这一原则,教师在教学中须重视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的语言习得创设条件,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英语素材(如教唱英文歌曲、朗诵英文诗歌、名言等)。开展记英语单词竞赛、出英语手抄报、阅读英语辅导报刊、表演英语短剧比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以达到维护学习兴趣的目的。
其次,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有效习得语言和文化是维护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语言规律,把握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辨析能力,提高复习质量,掌握科学记忆规律,逐步养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最大限度的习得英语知识,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提高
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体育有效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体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本文就中学体育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力求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一、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有,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竞争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学生争强好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为他们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二、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忽略学生的感受与意愿,在教学过程中高高在上,仅仅是口头指挥学生进行部分体育项目的练习,与学生的距离较远,融入性相对较差。部分高中教师对于新课标所倡导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利益这一教育理念置之不顾,使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切实考虑学生的利益,让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具体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角色定位,需要真正融入体育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行基本的身体活动和项目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存在与魅力,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班级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进行必要的身体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三、革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体育学习的魅力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为主,常被高中体育教师采用的主流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示范法、预防与纠错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一定程度上讲对于提高W生的身体素质确实具有一定意义。但从小学到大学总是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则其教学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重复小学和初高中的教学过程,在一般教育情况下,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方法相同在其最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共性。由于之前学生在小学教学、初中体育教学和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均是足球、篮球、武术和田径等,在教学方法基本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则教学过程基本一致,使得学生在高中体育学习过程中感到索然无味,体会不到任何新意。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则必须向教学过程要效益,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转而注重一些学生很少接触的合作式学习方法、发现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带给学生一些新奇的感受,很好地让学生融入体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教学任务。
四、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体育课通常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而从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分布看,大部分为实践课。从教学内容分可分为:新授课和复习综合课。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新授课学习时,在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利用一定条件,对某些错误动作加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动作学习的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自身要加强正确方法的学习,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动作示范,并利用一定量的辅助手段进行学法指导,促使学生正确学会动作。在复习综合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示范和点拨法,引导学生“学”法的迁移和运用,促使学生会“学”。
五、注重三维目标的融会贯通
新课改提出注重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尤其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目标,高中体育教学需要将该阶段的体育知识及体育训练的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初步形成完整的体育锻炼意识,获得相对系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目标是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注重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思维及体育运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一个比较深层次的目标,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具体化体现。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在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融会贯通,真正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引导学生在交往与合作中实现综合水平的提升。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学生观;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体育课堂必须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适宜的课堂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得到有效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美感,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评价;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批专业化的英语教师,专业化的英语教师需要专业化的教学设计,专业化的教学设计需要理解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需要专业化的教学与评价设计的理念、程序、方法和技能。从事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有必要学习教学与评价设计的有关知识,接受教学与评价设计的专业培训,发展教学与评价设计的专业技能。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含评价设计)是一个专业概念,首先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教育研究者加涅,他在196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教学是对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刺激环境中适当反应的强化”。[1]对此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学生学会了,那么他们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就能表现出期待的行为。基于上述思路,加涅提出了“Instructional Design(ID)”的概念。之后,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围绕着“教学设计”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并形成了一门教师的专修课程。布里格斯(Leslie J.Briggs)提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所谓“形成传送系统”指的是:教师如何收集、分析、组织、整合、编制必要的教学信息。
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者也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2]
从英语教育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应包括:(1)提出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2)实施系统的专业设计程序;(3)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4)研究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5)确定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6)规定和发展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教学过程;(7)组织必要的教学资源;(8)构成有利于过程监控的教学评价。
(二)教学系统化的设计
教学设计研究者在加涅“ID”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近半个世纪的进程中,“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技术化水平不断被发展和丰富。国外研究者(Walter Dick等,1986)提出了“教学系统化设计”的概念,即“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ISD)”。[3]“ISD”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我们所说的教学设计应包括这五项内容。“设计”既是对教学设计的总称,又是指其中一个环节。“ISD”模型自1986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作为一门课程推出后,受到包括加涅在内的很多教学研究者的认同,并逐步被普及到教师发展课程之中。我们认为,“ISD”模型,对于我们当前实施《课程标准》,落实新的教学理念,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三)教学系统化设计的重要性
在当前课程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实施教学系统化设计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个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整体规划教学。“ISD”可以引导教师把眼光放在教学的整体构建上,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备课”的水平上。2.有利于系统推进教学。“ISD”可以引导教师把眼光放到教学的整体进程上,而不仅仅探讨“一节课”的成效,虽然一节课也是很重要的。3.有利于微观调控教学。“ISD”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具体的教学调控方法。4.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ISD”可以帮助教师使用具体的技能技巧改善活动设计,优化活动管理。5.有利于全面评价教学。“ISD”本身就包含着评价设计,系统的评价设计可以促进教学的优化。6.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ISD”融会理论与实践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教师接受“ISD”课程的培训后,在教育思路、教学设计水平、教学评价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提高,上“ISD”课程比仅仅接受语言教育理论要更有实效。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
教学设计程序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设计程序的系统化。系统化教学设计要有序、严谨、务实。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分析学生需求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说,我们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具体分析来针对性地确定新授的内容,强化训练的内容、巩固的内容和拓展的内容次序和比重。同时也要分析学生和环境,比如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前的情绪、主要学习动机以及教学班的环境和条件等等。
(二)确定语言学习目标
语言学习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三个方面。教师要做的事情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把知识、技能、应用这几个方面融会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设计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
(三)设置真实行动目标
行动目标也可以称为任务目标。设置真实行动目标首先要确定话题,在确定话题之后就要考虑它所使用的语言,同时设置什么样的情景,要达到什么目的,其中还要涉及人际关系和情景互动,采用什么样的行动,最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下面举一个实例。
主题是Shopping(购物)。围绕购物这个主题,我们要考虑使用哪些语言,同时考虑设置什么样的情景。购物自然要把情景设置在商店里面,人物主要指的是售货员和顾客,他们通过卖和买之间的语言和行动的互动,最后实现购物的目的。
为了把目标落到具体行动上,我们就不能仅仅笼统地讲:“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购物”,而应当把Shopping的主要行动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询问或提出购物的需求
Can I help you?/I want to buy a shirt.
──了解或提供商品的信息
What about this one?/It’s nice ,but it’s too big.
──选择商品
Can I have a book at that one?
Yes,here you are.This is a new type.
──询问或提供价格
How much is it?/It’s 98 yuan.
──成交
OK,I’ll take it.Here’s the money.
Thank you.Here’s the change.
──结束购物行动
Thank you very much./You’re welcome.Goodbye.
Goodbye!
(四)组织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为实施教学目标服务的,包括主体资源和辅助资源,主体资源又包括规定资源(主选教材)和自选资源(教师自主开发)。教师应当从教学系统设计的整体构想上完成教学资源的整合,超越所谓“教科书”的传统框架,能动地品评、选择、重组教学资源,自主地利用其他可用的资源。
(五)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比较熟悉的课题。但是,教学过程设计有经验型设计和系统型设计的区别。前者只停留在课堂教学步骤的排列上,后者则有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之分。宏观设计是对一个学习阶段或更长的教学时间跨度进行过程设计;微观设计则主要涉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另外,经验型设计的教学步骤,只是一个线性程序,即A+B+C+D+...等;系统设计则系统采用网络系统程序(图1)。
图1
(六)选择学习活动类型
活动在课堂教学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学段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适合他们学习的活动。比如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哪些是真实的活动,哪些是属于游戏性的活动,哪些是操练性的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活动的形式:是个人的,还是结对的;是小组的还是全班的。所以在选择活动的类型以及学生活动的形式上要注意高效、务实、多样。
(七)设计评价方案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是交替实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涉及过程评价(Process assessment)。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和评价应融为一体,我们可以通俗地解释“一体化”(Alignment)概念:Wher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ccur and where assessment occurs.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当系统考虑下述问题:如何确定学生的表现性评价目标?如何观察和收集有关学生表现的重要信息?如何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式诊断学生学习行动?在设计评价方案时,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主体评价的效能。评价设计应当包括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学生采取自己活动的有关信息的方法设计,学生应当实施小组评价设计。
(八)媒体的运用
我们这里说的媒体是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常规媒体和现代技术媒体。随着IT的迅速发展,现代技术(即电脑)型媒体已被广大英语教师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其中不乏精彩的媒体作品设计。这里,我们倒是有必要强调一下对常规媒体的有效设计问题。事实上,教学系统化设计(其中包括过程评价设计)也应当系统地处理常规媒体(板书、简笔画、挂图、卡片等)的系统利用问题。教师应努力将常规的媒体与现代的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ISD”中,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三大重点课题。
我们首先研究一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参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总体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4]依据综合语言的目标,我们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语音。英语音素(元音和辅音)、语音拼读规则和语调是语音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设置语音目标主要是在课程进行中系统安排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操作,而且重点在操作。
词汇。词汇目标涉及词汇量、基础词汇目标(按Cobuild语料统计为700词)、词汇拓展的等级划分、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项目以及词汇的主要用法等。
语法。语法目标需要确定语法学习的范围,并以句型为主要形式提供主要的语法条块(如名词、动词,时态等)的具体学习项目(即具体目标)。语法目标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对语法知识的细分,同时还要注意把语法形式、意义和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功能。功能项目目标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日常交际用语。功能目标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布功能项目。
话题。所谓“话题”目标指的是按话题确定以上几项知识内容的生活归属。我们可以称之为“话题知识”。这是一种新的知识分类办法,具有按照实际生活需求组织语言知识的特点。
(二)语言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在《课程标准》中已经做了具体的划分和等级界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依据《课程标准》把微技能(Micro-skills)合理地安排在各个学习阶段中。这里,我们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涉及的主要的学生表现进行一下简要的描述。
听做反应。技能达标的最初级水平是依据输入信息作出恰当的反应。听的技能的初级表现是听做反应,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听做反应的一种,但是,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听做反应,如Listen and do,Listen and paste,Listen and make等。
说唱反应。学生在儿歌、小诗、绕口令等说唱和表演中来实现语言技能的目标,通过说唱来体验、感知、学习和运用语言。此类反应在小学阶段更为突出。
对话表演。学生学习会话的初级水平是理解对话,理解的具体表现可以是表演。表演并不是真正的对话,但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对话的过程。
角色扮演。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实现的技能目标是角色扮演的具体行动。角色扮演比对话表演的水平要高一些,因为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已经不是“念台词”,而是以特定角色来模拟教材中的示范性对话。这里有更加灵活的实际表现。
情景反应。情景反应是一种对特定情景的随机反应性行动,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来言”和“去语”却发生在具体情景中。此时的学生表现已经可以脱离教材中的示范对话。
口头交流。在积累了上述表现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口头交流了。口头交流的特点是完全按照语境要求有目的地倾听他人并有目的地回应他人,同时有目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景性和随意性是口头交流的本质特征。
读做反应。学生接受书面信息,然后做出相对简单的反应,如Read and choose,Read and number,Read and match,Read and made...
阅读理解。实际上,读做反应也是阅读理解。但只是相当于初级的理解。所以,我们把读做反应从阅读理解中分离出来。为什么?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能够做到的是简单的读做反应,然后才能对一个表述的较为综合的意见,作出自己的理解反应(如选择、回答、圈点、排序、配伍),虽然这样的行动反应本身不一定复杂,但它必须建立在综合理解的基础上。
读写反应。读了书面信息,根据情景和沟通目的,再写点什么。这一表达高于“读做反应”和“阅读理解”,因为它要求学生既要输入、理解信息,又要输出信息──写出他之所想。
书面表达。在技能表现的等级排序中,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位于最高层次。因为它们是真实的语言沟通活动,是语言教育在技能上要求的最终目标。
(三)情感态度目标
情感态度是可以评价的,这是我们坚信的一条原则。因为情感态度可以有各种外显的表现。概括起来,情感态度的表现可有以下几个方面。
持续的信心。学生相信自己能做好,而且在受到某些挫折后,仍然相信自己能做好,他们的行动可以验证他们持续的信心。
浓厚的兴趣。学生非常关注一件事、一个学习活动、一种言语表达情景,愿意投入到活动中去,并总是十分主动地作出参与的行动,这就是浓厚兴趣的表现。
积极的态度。学生爱学英语,喜欢自己的老师,喜欢自己的小组,愿意参加小组活动,这些都是积极态度的表现。
明确的动机。学生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与表达。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有一种急于尝试的渴望,有一种主动行动的冲动。基于这些内心活动的听、做、演、说、写、交谈努力等都是明确动机的表现。
丰富的情感。我们强调真实自然的语言运用,强调动情地用语言做事。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能够本色地显示自己的感情,能够适应具体情景表现出应有的感情,伴随着内心情感的起伏,学生能够显示特定的表情、姿态、手势和人际互动,这些都是丰富情感的表现。
有效的配合。情感态度是在人际间存在的状态。所以,情感态度目标应当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行动配合,有效的配合是基于良好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的。
(四)学习策略目标
学习策略在目标设置上应体现出具体的学习技能,教师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学习策略目标。
明确学习问题。学生应当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做这些?”“我做这些有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怎么解决?”“我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计划学习时间。学生应当学会时间管理。计划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目标,而时间管理是规划自己行动的前提。其中包括:“我下周(月)做什么?我把主要时间用在什么问题上?”等等。
学会记笔记。记笔记是一种信息管理方式,这项技能应当从小学抓起。学生应当学会摘记,使用关键词语、整理要点、概括教师指导的要领,速记行动过程,使用表格,使用符号等。
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讲意识到困惑和问题是一回事,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另一回事。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会小组互动。合作学习需要有效的学习技能的支持。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小组互动。具体内容有学会领导一个小组,学会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学会求助小组集体的帮助,学会帮助小组中的伙伴,学会配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等等。
积极与教师配合。学生应当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而建立这种关系本身就是学习策略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主动呼应教师,主动参与教师引发的活动,主动提出问题,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学会使用工具书。学生的资源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会使用工具书。学生应当能够知道工具书的功能,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工具书,能够用工具书查找信息,解决疑难问题。
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起重要作用,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文化意识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了文化意识的七个方面: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包括双向内容,一方面学生应当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要素和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知道如何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介绍给英语国家的人们。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了解各国文化特点。现在新编的教材基本上都引入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单元话题的内容编制各国文化特点的具体目标。
了解交流的礼仪。教师应当为单元教学安排了解和演练社交礼仪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的具体知识,同时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进行社交礼仪的实践。
了解各国的生活习惯。各国生活习惯有各自的特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应当了解各国的生活习惯,并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
尊重他人行为规范。尊重他人习惯,遵守行为规范,也是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比如,影响他人,应表示抱歉;他人为我们服务,我们应表示感谢;在公众场合不大声讲话;等等。
介绍中国社会的良好风范。尊重英语国家的习惯和行为规范与介绍中国人的优秀行为规范和良好的风范,是文化意识目标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学生应当能够告知外国人自己国家的节假日、生活习俗和文化观念。
转贴于 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英语表达可以是Teaching process,也可以是Teaching procedures.从操作层面上讨论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我们把讨论集中在微观教学过程上,即the lesson plan.关于课堂教学程序,Henson(1981)提出以下七条建议:(1)启动有意义的学生活动;(2)控制适度的教学内容;(3)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4)激情卷教学材料的使用;(5)设置问题,挑战学生;(6)与学生分享教学信息。
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
(一)热身/复习活动(Warm-up/Revision)
活动目的:激活学生的大脑和行动,让学生兴奋起来,全部精力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即激发兴趣,烘托学习氛围;激活已学知识,让已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活起来,即复习、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
活动形式:歌曲、歌谣、游戏、故事、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流、问答活动、复述课文、专题汇报等等。教师在选择活动形式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活动,以求实效。
活动时间:启动阶段一般使用的时间不宜太长,大概3~5分钟。
(二)新学习项目呈现(Presentation)
英语教学研究者Penny Ur对高效的新学习项目呈现提出了四个准则:关注(attention);思考(perception);理解(understanding);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5]
新学习项目呈现阶段是语言输入的最初阶段,在具体设计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情景选择。我们强调选择真实、具体、有趣的情景。
呈现方式。新学习项目的呈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呈现方式应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确这堂课所教的东西。呈现方式的选择是多样的,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选择呈现方式,比如图片、挂图、录音、VCD、投影、绘画、表演、歌曲、歌谣、游戏、故事、小品、设问等等。
语料形式。教师在运用上述呈现方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这种呈现的形式是不是更加的直观,直观对学生来讲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主体的选择。这里指的是谁来呈现?人们通常认为似乎只能是教师呈现。实际不然,新项目呈现和相当多的语料可以由学生配合教师共同来呈现,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两人或小组形式来呈现新的学习信息。
时间的控制。新学习项目呈现是一节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应长于启动阶段,大概需要5~10分钟。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时间。
(三)语言操练(Practise)
学生通过新项目呈现阶段的学习,已基本知道本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语言操练,以真正达到语言的输入,并且为语言的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效的语言操练应做到以下四点。
语言目标要明确。首先要确定这一堂课重点操练什么语言,是哪些词汇、句型、交际功能和结构语法项目等知识。
操练方法要多样有效。操练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替换练习、问答交流、游戏、歌谣、歌曲、表演、对话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短剧表演、绘画与交流、制作与交流等等。操练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操练效果,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语言操练方法。
活动形式要多元有效。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人、两人、小组等)等形式,教师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丰富多样,同时要注意有实效。
操练时间要合理有效。语言操练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至少需要10~15分钟。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安排时间,还可以将新项目呈现和语言操练这两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并整体计划时间。
(四)任务实施(Central task)
语言操练阶段已为语言输出,即任务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务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但这里讲的是真实生活任务或模拟真实任务,也就是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即去完成真实任务或模拟真实任务。一般来讲,每节课只能设置1~2个真实生活任务或模拟真实任务,有限的40或45分钟,不大可能分别去完成几个任务。在任务设计上,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任务内容。真实任务就是有目的地解决问题。所以,任务内容应当是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请看一个实例。
次序内容实例
次序
内容
实例
1
Who raises the problem?
Mr .White.
2
What is the problem?
His best friend is coming to shanghai.
He would like us to help arrange their travel in China.
3
How do you plan to solve the problem?
We are going to have a meeting so that we can discuss the problem.
4
How do you solve the
problem?
We are going to make a travel timetable for Mr.White and his best friend.
语言目标。在实施任务、解决问题当中,学生应用哪些词汇、功能用语和句型?他们需要哪些新的语言知识?他们应当复习哪些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教师在实施任务时都应当考虑到。
情景设置。教师应当计划和设计任务实施所需要的情景条件,必要时,则应当进行适当的空间布置。
参与人物。谁将参与此项活动?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熟悉程度如何?学生是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实施这项活动?这些都是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问题。
互动形式。学生执行任务是以两人一组形式还是以多人小组形式,或以全班活动形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做周密的安排。
完成结果。完成任务将以什么成果和效果结束,这是任务设计必须研究的问题。结果可以是一种语言成品,也可以是一种实际效果,还可能是一种结束的行动。
时间控制。执行真实任务是比较花费时间的,教师根据本堂课所剩余的时间高效使用,最多在5~10分钟。教师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
(五)学习小结(Summary)
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需做简短的学习小结。主要内容包括:(1)总结归纳所学的语言知识;(2)强调用所学的语言完成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和任务;(3)评价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实际效果。同时,肯定成绩,提出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六)布置作业(Homework)
“作业”或“家庭作业”在新课程理念下已不是“单一的抄写或默写(单词、句型、对话和课文等)”任务了,它不能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抽象记忆。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口头与笔头的结合;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的结合。小学阶段:低年级主要以听做、说唱、玩演,以及用所学语言与他人简单交流的作业;中高年级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增加写的作业。初中和高中阶段:根据学生所学的内容和实际水平,布置口头与笔头结合、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结合的作业。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体化系统教学设计应包含着评价设计。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同步向前推进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提出教学实施方案的同时,也提出过程评价方案。教学评价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
评价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评价什么”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应该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究竟以什么形式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课堂上看到的是“完整人”(the whole person)的综合行动,我们把这些行动统称为“学生表现”(students’performances),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应当反映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之中。
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学生话语。在语言教学评价中,学生话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收集学生的活动表现证据,其中包括话语量、话语真实水平、话语连贯流畅程度、话语的随机建构水平等。
学生行动。伴随着学生话语,还有相应的行动发生。我们需要重点评价学生行动的目的性、互动性、主动性,还应评价学生行动的实际效能。
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得知学生的思维进程与线索,学生对教学信息的领悟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学生接受新语言学习项目的敏锐深度。
临场机智。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随机构建教与学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学生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临场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学习情景的适应性,也是教师的评价内容。
(二)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教师对全班的评价。教师估量全班的整体表现,发现群体的学习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群体学习活动的总体趋势。(2)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教师应当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实际表现,看优秀学生是否有突出的表现,看后进生是否正在进步等。(3)教师对学生小组的评价。小组活动应当成为教师评价的重点项目。教师应当观察不同小组的内部互动情况、小组领导力的强弱、小组的信息沟通情况、小组执行任务的过程、小组解决问题的成效等。(4)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需要以个案的形式观察探寻那些可以说明他们学业进展情况的具体表现。面对一个群体的众多学生,我们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形成性评价。由于学生个人的表现均有某种代表性,所以,教师在具体进行某些个案的“解剖麻雀”的工作之后,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第一类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评价。学生以评价的主体身份参与形成性评价,是评价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学生评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学生自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教师有必要逐步培育和构建学生的有效评价行为,如及时采集个人表现的信息,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会进行自我监控,学会描述自己的学习行为等。(2)两人互评。两人互评是一种常见的自主评价形式。两人互评可能在所有的两人一组的活动之中和之后都应当发生。(3)小组互评。小组内部的合作评价是课堂形成性评价的难点。学生在课堂上是不太善于进行合作评价的,但是,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评价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在每节课上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小组活动,自主实施小组评价任务,自主积累过程评价信息和实证材料,而所有这些“自主”都需要在教师的有计划的行为中进行训练。(4)群体合作评价。全班参与合作评价,因参与的人员增多变得难度加大,但这样的评价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则更有意义。教师在进行全班合作评价时应进行周密的规划,应准备更加完备的评价工具,应提供更为详细的具体指导,同时,还应做好组织工作。此类评价活动实际上与教学活动是一体的,评价活动本身就包含着教学内容。
家长评价。在教师与学生分别作为评价主体的基础之上,我们要逐渐引入家长评价。在很多地区的学校已引入了家长评价。如学生在家里做完作业,家长给予必要的评语;学生把在校的一些课业成果拿回家做展示汇报,家长对此给予评价。此外,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或教师在班上组织各种学习汇报、文艺表演等活动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并让他们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家长参与评价,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及时指导。要不断地改变家长的评价态度,改善家长的评价行为,改进家长的评价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家长参与评价的积极作用。
(三)评价方法
当前评价方法要实现多样化的改革目标。改进评价方法的指导理念是:测试型评价和质性评价兼顾。同时大力开展质性评价。我们重点讲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测试(Testing)。在提供质性评价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测试仍然是日常教学的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但是,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改革测试内容;(2)改造测试题型;(3)有效发挥测试的诊断、调整、激励和甄别的功能;(4)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测试时机;(5)提高测试设计与实施的专业化水平。
测量(Measurement)。虽然教师重视测试的评价作用,但是,他们往往没有重视测量的特定作用。实际上,即使在语言教学中,态度测量,情绪测量,一般智商的测量 ,都对教学改进有明显的效应。同时,测量方法还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观察(Observation)。课堂教学评估研究者James S.Cangelosi(1991)提出:课堂教学观察可以采取五种方法:调查严密组织的系统观察(Structured Observation System),生态学观察方法(Ecological Observation),人种学观察方法(Ethnographic Observation),同步等级界定观察方法(In-Class Rating Scale),非正式观察法(Informal Observation)。[6]教师需要在继续教育课程中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以便掌握这些方法。一般来讲,未经培训的教师可以采用人种学观察方法,其要点是详细记录所见所闻,而且可以通过录音和录像收集原始信息。
调查(Survey)。观察是在活动过程中同步采集信息,调查则是在活动之后采集信息。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有问卷和访谈两种。问卷和访谈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但教师实施此类调查应当说是很有必要的。
档案袋(Portfolio)。档案袋也可以称为成长记录袋,档案袋的概念是“收集、选择和反思。”即从收集的所有作业中,学生自己选择存入档案中的材料,可以是他们认为特别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学生对自己的成品和相关表现进行反思。
轶事记录(Anecdotal record)。轶事记录就是对某一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发生的行为进行持续的客观的描述(G.Sax,2002)。此种方法可以用于学生执行解决问题的任务或项目时的质性评价。这项评价活动当然可以有教师来做,但是,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来进行轶事记录,长期做这件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
(四)评价工具
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较低的学段教学中使用评价工具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们介绍一些评价工具。
核查表(Checklist)。教师将他期待的具体行为以列表方式提供给学生,学生个人,两人小组和多人小组依据自己的表现细节在检查表中进行勾画。
教学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用数字表示学生课堂行为(已发生的)的等级。如我们可以用5、4、3、2、1来确定期待行为的活跃程度(5:特别活跃;4:比较活跃;3:中等活跃;2:不够活跃;1:很不活跃)。
图示评定量表(Graphic rating scale)。用一条水平线或垂直线组成量表,表示在一个连续体上对学生行为的客观等级描述(参见图2)。
图2
实物。就是真实的物品,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实物,如文具、玩具、动物(玩具动物),交通工具(玩具交通工具)等等。
图片。使用图片也要根据所教的内容选择,如动物图片、人体部位图片、颜色图片、交通工具图片、饮料、食品和水果等图片作为评价工具。
贴片。贴片是较低学段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评价工具,如动物贴片、人体部位贴片、颜色贴片、饮料贴片、食品贴片、水果贴片、玩具贴片、文具贴片、交通工具贴片等等。这些评价工具均需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使用。
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一些标志,如笑脸、平脸、哭脸、五星、花朵、彩旗、奖章、胸章等作为评价工具。
数字。数字作为评价工具更多的是结合数字教学来使用。
简笔画。教师在课堂上可经常结合教学内容使用简笔画作为评价工具,如画文具、动物、人体部位、食品、交通工具等。
(五)课堂评价语言
课堂评价语言广泛地用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起着重要的鼓励和激励作用,积极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长期以来,大部分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使用的课堂评价语言普遍存在着“单一、不准确、低效”的问题。如何高效地使用课堂评价语言,真正起到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选用评价语言要准确;(2)使用评价语言要多样;(3)采用评价语言要有效。
下面提供一些课堂评价语言,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选用。
肯定:OK!/Right!/You’re right!/That’s right!/That’s correct!
赞扬:Good!/Very good!/Great!/Wonderful!/
Super!/Excellent!/Perfect!/Outstanding!/
Remarkable!/Marvelous!/Magnificent!/
Fantastic!/Beautiful!/Terrific!/Well done!
/Nice work!/Good job(work)!/Super job(work)!
/Wonderful job(work)!/Perfect job(work)!
/Excellent job(work)!/Great job(work)!/Remarkable job(work)!
/Marvelous job(work)!/Magnificent job(work)!/Fantastic job(work)!
/Beautiful job(work)!/You did a good job!/You’re unique!
鼓励:Try again./Have a try,please!/Try harder.
/It doesn’t matter./You can do it.
/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You are improving./
You’re making progress./You’re on your way./
You’ll make it./You tried hard./You really tried./
I can see your progress.
本文讨论了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问题。就这些问题本身而言,教师还应当在微观的层面上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方法、措施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应当以案例为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问题,带着教学的实际问题,用有效的教学设计程序,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并不断地解决问题。我们相信,在经历了教学系统化设计的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的研究之后,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将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学质量也随之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王映学,郑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Waltor Dick,Lou Carey,James O Carsey.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Pearson Education,Inc.,Publishing,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Penny 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